性欲强的女人说说感受你对“又是秋天,妹妹……要好好活……这句话的感受?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区域语文期中测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书写(3分);请将下面这段文字抄写在格子里,要求:排版合理,书;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3)在这种尴gà()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4)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区域语文期中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书写(3分)
请将下面这段文字抄写在格子里,要求:排版合理,书写正确,字体端正,字迹清楚。 在语文之旅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
)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在这种尴gà(
)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
(4)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yìn(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炫耀。)
B.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匿笑:偷偷地笑)
C.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果实。(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D.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响亮而晴朗)
3.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
一角,唰地
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
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
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4.下列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C.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D.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5.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七(3)班同学要编辑一份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手抄报。下面诗歌均出自《繁星》《春水》,请说说哪几首诗歌不能入选,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
A.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B.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C.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D.清晓的江头,白雾,是江南的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父母之乡!
不能入选的诗歌是
(填序号),因为:
6.古诗文填空(13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中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气势的诗句是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绿树村边合,。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新旧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诗句是
(7)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月亮的句子,
7.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童年的游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
列相关任务。(8分)
下面是某班级学生就社会不同人群对“童年游戏”看法的采访:
某家长:我们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孩子双休日和寒暑假在家经常玩电脑游戏,只
要孩子不到外面去瞎玩,不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就可以了。
某学生:平时在学校学习成绩差,同学都看不起我,可是在网络游戏里,我可是如鱼得水,
率领千军万马,攻城略地,特别有成就感,大家都佩服我。
儿童心理专家:很多游戏以卡通形象出现,画面跳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规律,符合
儿童的心理特点,就好像少年儿童特别喜爱动画片一样。
期末考试临近,可是小明还沉迷于网络游戏,下课时经常和同学大声谈论有关游戏的话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三个原因。(每点不要超出8个字)(3分)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以小明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小明的话。(3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秋天的怀念(12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
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文章第⑥段中说“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请结合全文,分析母
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9.阅读第③段画线句子,你认为母亲的“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10.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⑤段中“我”看着邻居们把母亲抬上车时的心理感受。(2分)
11.“我”双腿瘫痪后一直不愿意去看花。后来,却与妹妹一同去了。为什么?(4分)
(二)最重要的部分(14分)
①?妈妈,快看,一只小鹰!?我的女儿达拉伸出小手指着正在天空中翱翔的小鹰,兴奋地叫道。
②其时,我正一边驾驶着汽车,一边思考着上司给我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计划,因此,对女儿的话我没往心里去,只是心不在焉地?噢?了一声。顿时,女儿那天真的小脸笼罩了一层乌云。我看得出她很失望,但又不知道究竞发生了什么事,于是连忙问她:?怎么啦.宝贝???没什么。?我那7岁的女儿答道。然后,她就沉默不语了。就这样,一路上我们谁都没有再说话。
③回到家里之后,我立刻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晚餐,洗澡,打电话……直到睡觉之前,我几乎一刻也没有闲着。?快点儿,达拉,该睡觉了!?此时,我实在是累坏了,有气无力地催促着她。她快步从我身边走过,?噔噔噔?地爬上楼去,我也跟着走进她的房间,看着她钻进被窝。然后,我俯下身子,替她掖好了被子,轻轻地吻了吻她的小脸,说了声?晚安?,就准备转身出门。
④?妈妈,我有一样东西忘了给您!?她突然说道。但是,此时,疲惫不堪的我已经没有耐心再听她说话了。于是,我就敷衍道:?明天早晨再给我吧。?她却摇了摇头,反驳道:?明天早晨您哪有时间啊???我会想办法抽时间的。?我辩解道。?不,您不会的!就像今天我让您看小鹰的时候,您根本就没注意我说的是什么。?她皱起了她那长着雀斑的小鼻子,使劲地拂了一下她那栗色的头发。
⑤也许我实在是太累了.不想跟她再继续争论下去。于是,我说了声?晚安?,就走出了她的房间,并?砰?地一声,重重地带上了她的房门。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
睡不着,在我的眼前总是闪现着她那双蓝色的眼眸。是啊,到她长大成人,离开我们独自成家立业之前,我们在一块儿共同生活的时间还能剩下多少呢?这时,丈夫问道:?怎么啦?这么闷闷不乐的。?于是,我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
⑥?也许她现在还没睡着呢,过去看看吧。?他建议道,那种语气完全像是一个家长在对孩子说话。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同时,我也感到遗憾:为什么我自己就没这么想呢?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来到她的门口,轻轻地推开房门。此刻,窗外那皎洁的月光穿过窗户照进屋来,柔柔地洒在她娇小的身躯上。在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团揉皱的纸。我悄悄地走到她的床边,轻轻地掰开她的手指,想看看究竞是什么东西害得我们母女俩不愉快。
⑦当我把那张纸摊开的时候,虽然,那张纸已被她撕成了碎片,但是,我仍然能够辨认出那是一颗大大的红心,在这颗红心的正中央,她还写了一首诗:《为什么我爱妈妈》。
⑧我小心翼翼地收拾起这些碎纸片,然后走出她的房间。当我把这些碎纸片重新拼凑起来的时候,我终于看清了她写的那首诗:为什么我爱妈妈/尽管您很忙,并且非常辛苦/但是,您总是抽时间陪我玩/我爱您,妈妈!因为/我是您繁忙日子里的最重要的部分。
⑨顿时,我的双眼湿润了,女儿的话就像利箭射中了心脏一样,深深地刺痛着我。
⑩10分钟后,我端着一个托盘再次走进她的房间,托盘上放着两杯加了果汁软糖的热巧克力以及两片抹了花生酱的果冻三明治。我把托盘放在床头柜上,然后轻轻地在她的旁边坐下来,深情地看着她那稚嫩的脸,忍不住伸出手去,轻轻地抚摸着她那光洁平滑的脸颊,内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爱怜。这时,她醒了,眨着惺忪的眼睛,那乌黑的、长长的、浓密的睫毛也像扇子一样随之扇动着。然后她看到了那个托盘。
11?这是给谁喝的??她问道。显然,对我半夜还到她的屋里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12 ?当然是给你喝的啊.因为你是我繁忙日子里最重要的部分!?
13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然后,她困倦地直打呵欠,就喝了半杯巧克力,又躺下睡觉了。当然她不可能真正理解我说的那句话里所蕴含的意思……
12.选文中,女儿的心情有一个丰富的变化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
四个字。)2分)
13.选文第⑨段中“顿时,我的双眼湿润了,女儿的话就像利箭射中了心脏一样,深深地
刺痛着我。”我的双眼为什么会湿润?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原因。(3分)
14.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任选一小题完成。)(3分)
(1)她皱起了她那长着雀斑的小鼻子,使劲地拂了一下她那栗色的头发。(结合语境,..
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她快步从我身边走过,“噔噔噔”地爬上楼去,我也跟着走进她的房间,看着她钻...
进被窝。(在另一版本译文中,把“噔噔噔”译为“噔、噔、噔”,你认为哪一个翻译得更......
好。请结合上下文谈谈理由。)
12段中“我”对女儿说“因为你是我繁忙日子里最重要的部分!15.选文第○”请根据文章
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6.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乙]谢奕作剡令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
)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谢安颔之,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 尊君在不(
(2)元方入门不顾(
(3) 奕于是改容曰(
) (4) 遂遣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9.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20.《世说新语》言辞简约,让我们通过阅读填补留白处吧。(4分)
(1)将省略处的人物补充完整。(2分)
谢以醇酒罚之,(
)乃至过醉,而(
)犹未已。
(2)请揣摩[甲][乙]两文的空缺处人物的表情或语气,分别用一个词语填写。(2分) .....
21.《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为什么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其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简述。(4分)
五、作文(4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灵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对手以强劲的实力激发你的斗志时,你会感到“有对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57等内容。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来源:悦考网
班级___ 姓名___ 成绩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0 分)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模拟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用时: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孙中妹 一、...  江苏省2015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doc(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5 年春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50 分,时间...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5 年期中试卷一、基础知识(3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洗濯 (zhu?) ...  七年级语文 古泉中学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命卷人: 彼岸风铃(总分:100 分 其中卷面 3 分 时间:120 分钟) 题号 得分 一(24 分...  江苏版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期中复习(上学期) 期中测试题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6 分,每小题 2 分) 1.下面四项中...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题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鸳大九义校七年级(下)语文半期检测题班级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 29 分) 1.下列加点字的...  2013 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120 分钟完卷,满分为 150 分) 班级___学号___姓名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 3 分,共 21 分) 1、语文要养成良好的书写...当前位置: >>>2011年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2011年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揪错
找名校名卷--->>上
上,找“六年级语文语文s版同步上册”更多相关试卷猜你喜欢——
最新更新试卷——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谁总结的,太好了!)
我的图书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谁总结的,太好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文学常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词语解释: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急速&5、欣然:高兴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12、因:凭借13、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5、公大笑乐。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重要问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答: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答: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答: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字词翻译:1、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2、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3、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可翻译为“吗”。古今异义词: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2、委 古义:丢下、舍弃 ; 今义:委屈、委托。 &3、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4、引 古义:拉;今义 :引导,带领。5、期 古义:约定;今义 :期望。重要问题: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答: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的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故事的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谈谈你的看法。答: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言之有理即可)三、《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理解性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中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文中的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5)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凭借某种条件去做; 今义:允许。一词多义:(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文言虚词:(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重点句子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现代文课内阅读题一、阅读《散步》第6——8段,做题。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答: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答: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答: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答:“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做题。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A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C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答: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答: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答:第一处A:“母亲喜欢花……”。作用: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作用: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C:“别人告诉我”。作用: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答:表现了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的形象,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5.将第三段中加方框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答: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答: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8、分析第③段中“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答: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9、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答: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10、说说作者在文章题目中加上“秋天”二字的原因。答:①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②秋天的萧条景象衬托了“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③菊花在秋风中盛开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开始积极面对人生。&11、说说文章为什么用“秋天的怀念”做题目。答:文中所叙述的事情发生在秋天,而就在那个秋天,病重的母亲依然全身心的照顾着我,直至在那个秋天离“我”而去,因而,每到秋天必会想起母亲,怀念母亲,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更能表达“我”对母亲地思念。突出文章中心。&12、读读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①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季。(“母亲”说菊花开了,而菊花开的时间就在秋季)&②母亲挡.在窗前不让“我”看到什么?她不愿意让“我”看到飘零而落的枯叶,她担心这样的生命逝去的景象使“我”心情更难过。&③她为什么要带“我”到北海去看菊花?她不愿意让那凋零的落叶占据我的思想,她要告诉我: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生命力,只有走出去,走出心中的阴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13.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答: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14.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答: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15.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答: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16.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答: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17.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答: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三、阅读《春》第四、五段,做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1.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答:①春花图&&②&春风图&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不能;因为要与后文的“桃儿、杏儿、梨儿”相照应。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示例:像一方丝巾,细细的,柔柔的,飘在脸上。4.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1)写嗅觉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2)写听觉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5.文段抓住了春雨&多 、细密 、轻盈&的特点来写。6.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B&&)A.雨是最寻常的&B.密密地斜织着&C.笼着一层薄烟&D.稀稀疏疏的7.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C&&)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8.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静&&&景&到&动&&&景&,从&物&到&人&,从&近&到&远&。(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9.“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答:轻盈、细密&10.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答: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11.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一点点&&。1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 B、A、C。 &&&&&A、闪光  &&&B、紧密   &&C、细长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3.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并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秋实&&,用一句成语来概括即&&春华秋实&&&14.选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视觉&&&的角度写春花色彩纷繁,而“ 花里带着甜味儿”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又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15.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拟人、排比&16.这段文字抓住了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花多花艳花甜的特征,按树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进行描写的&17.&桃树、杏树、梨树……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根据树上--花下—遍地的写景顺序划分)18.文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能说明在下雨的同时,还有微风在吹拂着?斜织四、阅读《济南的冬天》,做题。语段(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镇上一道银边。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它的特点。答: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特点:秀气。2、&这段文字按什么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哪些景物?答:按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的景物。3、“最妙是下点小雪呀。”请归纳一下文中描述了几方面的妙处。答:雪光、雪色、雪态三妙。4、文中第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的本体是什么?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的本体是什么?文中第②句描写了什么和什么相间的美景?答:①树尖上的雪 &&②顶着白雪的树 &③山色和雪下草色5、&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哪句?用横线画出来。作者赞叹雪后小山的句子是哪句?用波浪线画出来。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答: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7、&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是指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肌肤”是指山的泥土。8、&这段文字从(色彩)变化的角度围绕“(妙)”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空间)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9、&赏析。(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答:比喻,把小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秀美的形态。(2)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答:比喻,把雪后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比作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山的秀美。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答: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语段(二)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_____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____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________,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_______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迎&睡&吹拂&那样&&B.迎& 卧& 吹拂& 特别C.晒& 卧& 唤醒& 那样& D.晒& 睡& 唤醒& 特别2、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山的特点。答:阳光朗照下的山。 &特点:暖和安适。3、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答: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4、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文段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先俯视,后仰视&承接上文。5、用文中的话说说“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答: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6、赏析。(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答: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答:比喻,把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突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7、“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作用是&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前面&&'小山'的'小'。&&&&&&&&&8、请你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说明济南的人们一看到那些小山,就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原因。答:因为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或: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让济南免受严冬狂风暴雪的侵袭,保持气温。)9、文中写到济南人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以及济南人对家乡冬天的喜爱之情。语段(三)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本段的描写对象是济南冬天的水&,其特征是&暖、清、绿、亮,顺序是:自下而上2、请你找出两个能概括济南冬天水的特点的词来,它们应是&不结冰&&和&澄清&&&&&。3、本段文字重在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4、加点词“绿的精神”在文中指的是&水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热气,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用原文回答)概括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蓬勃的生机5、从这段文字来看,水的灵性的具体表现是: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6、赏析。(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绿”的特点,突出“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2)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把冬天的济南的水比作一块“蓝水晶”,生动地写出了水的清、亮的特点。&补充:(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比喻,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写出了山淡雅的特点;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雪的样子、情态,烘托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 & & & & & & &三、《朝花夕拾》复习资料一、作者:1.《朝花夕拾》是一部 回忆性散文集,也是鲁迅惟一一部散文集,写于1926年,最初在《莽草》上发表时名为《旧事重提》。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 在《朝花夕拾》的12篇文章中包括 《狗·猫·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等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3. 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
一 人称叙事。二、作品的主要内容:1《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2《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旧事重提”:“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三、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最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最不可思议的是“卧冰求鲤”,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暗示着对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的批判。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喜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7、《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陈莲河等“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四、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2、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3、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次方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正直、倔强)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五、艺术手法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六、其他1.在《无常》中,鲁迅提到了“大戏”和“目连”,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2.《父亲的病》开头先写了衍太太,这是一个虚伪的散布流言的女人。3.鲁迅得知范爱农的死讯时,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文章表达了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之情。文章来源:王补平公众号(weixinwbp2014)
馆藏&18955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过万艾可的说说感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