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氏本草吸油膏有用吗家藏(曰课)

祝氏文化传承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我的图书馆
祝氏文化传承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祝氏文化传承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南京第七届华夏祝氏宗亲联谊会上,有先生提及了祝氏的“贵族基因”。这个所谓的“贵族基因”,并不是指祝氏在历史上曾经飞黄腾达,或有人做过多大的官、发过多大的财,而是只祝氏在血脉传承中的一种可贵的道德品质。在当今的时代,梳理和继承这种独一无二的精神遗产,极其重要。因为,在祝氏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相互联系的空前加强,编纂总谱、成立和有效运转各地宗亲会和商会等家族共同目标,都需要我们在家族的传统中吸取道德的血液,从内心里真正认同“天下祝氏一家亲”的理念。由于我手头缺乏其他支系的资料,本文的论述主要以海昌祝氏的家范传承为例证。海昌祝氏是祝寔后人,元末三五公迁居元花里(今海宁袁华镇)时,系贫寒之家。但在贫寒的状态下,海昌祝氏的先人们却十分重视家教。初修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至1931年续修至第八版的《海昌祝氏宗谱》,列出有专门的“家范”卷。据其记载,有七位海昌祝氏的先人留下了家训,其中包括开美公的一则“自训”。这部分内容包括了孝顺父母、兄弟同族友爱、婚丧嫁娶的礼仪态度、怎样与他人相处等各个方面,但其核心,却是“读书明理”。海昌祝氏的家训,并非片言只语,而是十分具体和翔实。在《海昌祝氏宗谱》中,列有专门的诗文存目,记载了从祝鋹到祝有琳400多年间84位祝氏族人的著述165种。其著述的类型,除了少量医案,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家训;阐释周易、宋明理学的著作;抒怀纪事的诗文。祝鋹著有专门的《家训》,其中,他要求子孙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合礼制、不奢华,要求兄弟友爱、家庭和睦、注重品德、以义交友,还要求“夏秋二税”,要预作准备、提前输官。祝淇的家训中专门提到了对后代的教育:“教子孙择良师友,不可一日缺敦行。孝弟毋自欺为本。其养蒙大训,小学、四书,皆二帝三皇传道心法。古人教子自小可使观德,不可使读利。道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律之以严,习之以礼,积善以培植之,积学以滋润之,勿纵骄奢。”对于无力送子孙入学的情况,祝淇又专列一条云:“同派子孙束脩无措,有力者招来教育,一依前条习行。非在说书作文,要力行为本。师难备管,须自督之。”在祝淇的家训中,甚至还提到了:“牧养马牛猫犬,有功于我,若死,用包裹深埋,勿剥皮啗肉。”在祝以洲的家训中,要求子孙“立身须从人伦上做根基”。对读书与科举的关系专有一条云:“读书非不欲取高第、显门闾,然功名富贵皆由天定,不可强求;惟体认道理、变化气质,使衣冠言动,望而知为圣贤路上人。此是真正读书。”他又教育子女:“中材之人只有一忍字。富贵要忍得住,不起骄奢淫佚的念头;贫贱要忍得住,不生愁苦怨尤的念头。”在祝以冈的家训中,专有一条,把“读书”在家族中的地位提到极高:“祖宗相传有世守之业。读书我家之世业也。自古闻失教之禽兽,未闻不学之圣贤。要做好人,必须读书。”海昌祝氏重视对子女的学识和品德教育。如,据祝咸章《莲梦居笔记》的记载,祝渊小时候曾在路上拾到一个金钗,拿回去交给母亲王太孺人,母亲“怒曰:‘予望儿日后成人,奈何见物即拾,且不知谁所遗,毋乃害人?’”王太孺人对祝渊进行了杖责,并“复令携至拾处守其人以还”,“日暮有老妇哭而来”,原来这个金钗是她要拿去典当用来赎回自己的女儿的。从实践来看,海昌祝氏的家训是成功的。祝鋹之时,要变卖田产,来供祝淇等儿辈读书。而自明至清,海昌祝氏共出进士17名、举人51名,其中也产生了一些对中国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祝以豳、祝萃等。在地方上,海昌祝氏是与董、许、查并称的“浙西元花里四姓”,乐善好施,是地方上重要的乡绅阶层。在各类地方志中,海昌祝氏为官,往往清正廉洁。这都是因家训、家范的传承而形成的人之素养的整体表现。从华夏祝氏的历史来看,海昌祝氏的家范传承,绝非孤例。大量支系都有符合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讲求为人处世之道的家训遗留。如清代江苏的祝邦基,就教育后人要“莫作心上过不去之事,莫萌事上行不去之心”。《江阴县志·人务传》载:“祝邦基,字颂山。端方诚悫,识趣超远。教子弟循循有规矩。与人和乐,克以古处自敦。由监生考职,当选不赴。陈恪勤为题’黄绮高踪’额。晚年纂集儒先格言,参以己意,著《裕后格言》一书,以训后昆。所言皆修齐之要。”祝氏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由于地理、气候等环境条件的不同,亦会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如江浙地区的,或许心思细腻一些;山东、东北地区的,或许说话直接、性格豪爽一些。但,无论是哪个种类的性格,我们不能放弃内心的善意,不能放弃同族友爱的根本。对此,我们的先人,已有足够的遗训。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的生活却是个体的。因此,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是正常的。当代,价值观充分地多元化,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各自有对于同一事务的不同看法,也是正常的。但,不同的诉求、不同的看法,在相互碰撞时,应该在相互友爱的前提下,产生出富含智慧的解决之道,这才符合祝氏“贵族基因”的血脉传承。所以,我们确实应该摒弃粗鲁无礼、行事鲁莽的选择,这不是可以用“性格豪爽、心直口快”来作为借口的。有时候,各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而对于自身的内省,则是必须的。海昌祝氏先祖祝渊(开美公)有自课十六则,前三条云“不得妄语”、“不得忿戾”、“不得燥急”,称“不妄语,始慎言语以养德”、“克己可以治忿”、“易言: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对于当前部分宗亲对于一些事务的争吵,这三条,或足资借鉴。我们期待,当代的中华祝氏,能够继承祖先优秀的传统,在家内、族内亲近友爱,和谐共进;在社会生活和国家事务中贡献有加,受人敬重。& & & & & & & & & & & & & & 日祝氏商会&关注我
馆藏&16742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闻祝氏曰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2|
上传日期: 06:37: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更多公众号:Bingyiart关注“冰逸创意”,及时了解艺术家最新作品、展览动态。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黄朋 l 祝允明的临帖册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网友投递产生,如有侵权请联系 ,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删除。您当前位置: >>
祝氏家谱简介
&&祝姓源出有四:①出自姬姓,为黄帝之裔。据《祝氏家谱》、《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黄帝之后,周武王封其于祝(故城在今山东省长清东北祝阿故城),后来就有了祝国,子孙以地为氏。②出自己姓,祝融之后。据《元和姓纂》所载,祝融之后有以官职命姓者。远古时候有位火神叫祝融,是一位氏族首领。③以官职为姓。据《祝氏家谱》、《路史》所载,古有巫史祝祀之官,其子孙以官为氏。又远古时,巫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官职很高,称为巫史,或者称为祝史。远古时以官职为姓的习惯,祝史的后代,往往继承官职,并世代姓祝。④出自他族改姓。据《祝氏家谱》所载,北魏叱卢(吐缶)氏之后有祝姓;清朝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等之后均有改姓祝者;傈僳族以竹为图腾的麻打息氏族汉姓为祝;今满、瑶、彝、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祝氏家谱人物与知识
作者:祝光通主修
版本:民国十二年(192...
作者:祝明文主编
版本:2000年,&电脑排...
作者:祝湘誉等编修
版本:民国35年(1946)...
作者:(清)祝光绶等纂...
版本:清光绪7年(1881...
作者:祝绍尧,祝康祺主...
版本:民国16年(1927)...
作者:祝绍尧,祝康祺主...
版本:民国16年(1927)...
作者:(清)祝康祺,祝封...
版本:清光绪4年(1878...
作者:(清)祝康祺,祝封...
版本:清光绪4年(1878...
作者:(清)祝渊泉纂修
版本:清光绪32年(190...
作者:(清)祝高冈等纂...
版本:清咸丰5年(1855...
作者:(清)祝葆恕,祝御...
版本:清光绪10年(188...
作者:(清)祝葆恕,祝御...
版本:清光绪10年(188...
作者:(清)祝葆恕,祝御...
版本:清光绪10年(188...
作者:(清)祝光绶等纂...
版本:清光绪7年(1881...
作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12年(1923)...
作者:(清)祝有禧主修
版本:清同治12年(18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祝氏家族主要分布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