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85圣物能不能用80升级作为动词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本期责编:李萌
“内圣外王”不是儒家的观点?
“内圣外王”不是儒家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内圣外王――身国共治的基本命题”。注意我这个读音,不是读作内圣外王(wáng 二声),王作为名词,读作王(wáng 二声),这里是一个动词,读作王(wàng 四声),圣也是作动词,名词做动词。内圣外王跟“身国共治”什么关系呢?其实内圣外王就是“身国共治”的一个集中体现,内圣外王是谁提出来?过去有人说是儒家,当然儒家也讲,其实第一次出现是在庄子的《天下篇》,他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这就提出了内圣外王这个短语。这段话说什么意思呢?前面说“判天地之美”,“判”就等于是审查天地美之所在;“析”,分析,分析万物里面它有什么道理;“察古人之全”,“察”,考察,这个讲的他们前面在做的一件事。
后面一句话庄子否定了,“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当时学说都用力“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但是都没有办到,“寡能备于天地之美”,没有真正地领悟天地之美在哪里,也跟“神明之容”不相称,正因为这个,已经歪了,整个学术歪了,庄子批判当中提出这个命题,所以他讲是“故内圣外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为什么呢?“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天下的人,包括做学问的人,都因为自己的欲望,为了这个事没有考虑天下的功绩,学术怎么走正道,就是歪了。在批评这种状态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内圣外王,他批评那些不正当东西,恰恰是要肯定内圣外王是天下治理和个人的养生之必需。这个概念体现了庄子思想倾向性,他是肯定内圣外王的,批评那些没有做到合理性的那些东西。
庄子在什么背景以下提内圣外王呢?这段话做了回答,他说“天下大乱,贤圣不明”,整个天下那时候都没有精神,没有皈依,混乱了,“贤圣不明”,贤圣本来主张正义的东西,(现在)也不见了。“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每个人都以为他的观点是正确,以那个作为标准,就寻找不到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天下都可以遵循的共同标准,没有共同标准了。他说“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耳朵听了,说我(耳朵)这个听的是正确的;眼睛看了,说我(眼睛)认为我(眼睛)看见是正确的;鼻子闻的,我(鼻子)闻得很好,我(鼻子)闻的才是(正确的);口品尝,说我(口)尝了这个(才是正确的)。鼻、口、耳、目,它们的感受都以自己的这种片面感受作为衡量标准的,所以这个就是走偏了。这个状态,下面庄子强调内圣外王的重要性。
(本文系腾讯道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鞍山圣诺贝能不能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