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橼酸钠抗凝稀释液是什么颜色

关注今日:3 | 主题:496733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求助】枸橼酸抗凝在CVVH中应用(含钙血浆置换液)前稀释还是后稀释?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28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单位要开展枸橼酸抗凝,主要用于活动性出血和高危出血病人的CVVH治疗。置换液是金宝AK200联机生产...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丁香园荣誉版主
这样不能做前稀释,即使加大枸橼酸的用量也是不适宜的。理由是置换液的流量调整,枸橼酸的用量也得调整,且...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easygoing edited on
丁香园荣誉版主
置换液可以自己配,确保置换液无钙。这也许是相对简单一点的办法。@qikaka另,高危出血患者可以考虑...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easygoing edited on
置换液可以自己配,离子浓度自己掌握。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临床检验学知识点总结
您现在的位置:&&
临床检验学知识点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血液部分 红细胞计数(R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一般200倍)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5 ×10 ×200 ×10^6/L【参考值】 成年男性:(4. 0~5. 5) ×10^12/L,成年女性:(3. 5~5. 0) ×10^12/L;新生儿:(6. 0~7. 0) ×10^12/L 低于3.5×10^12/L可诊断为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血浆水分丢失,有形成分相对增加, 绝对值没有发生变化 绝对性增多:继发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等);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病理性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造血原料缺乏(缺铁贫、巨幼贫);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贫);红细胞丢失过多
红细胞比积(HCT/PCV):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参考值】(温氏法) ①成年:男性0.40~0. 50,女性0.37~0. 48;②新生儿0.47~0.67;③儿童:0.33~0.42。 【临床意义】 增高:1. 血液浓缩;2. 红细胞增多症;3. 新生儿。降低: 1. 贫血;2. 其他原因的稀血症 应用: 1. 疗效观察;2. 计算红细胞指数
血红蛋白(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检测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的氰根(CN-)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540nm有吸收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测得吸光度并计算Hb(G/L)。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实验室的分 光光度计达不到WHO规定的标准条件,所以利用Hb参考液制备标准曲线,换算出Hb(G/L)。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 g/L,成年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70岁以上老年男性:94.2-122.2 g/L;70岁以上老年女性:86.5-111.8 g/L 【相关】贫血(anaemia):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 临床上通常以血红蛋白为标准: 轻度贫血:男性&120g/L,女性&110g/L,&90g/L ; 中度贫血:90~60 g/L;重度贫血:60~30 g/L;极度贫血:&30 g/L; 低于45g/L应考虑输血。
网织红细胞 (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未成熟)红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故名。 【分型】①花冠型(0):骨髓中;②丝球型(I):骨髓中;③网型(II):骨髓中;④破网型(III):外周血中可见;⑤点粒型(IV):外周血中最多见 【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活体染色) 染料 煌焦油兰:常用,染色效果好,但沉渣较多。 新亚甲兰:WHO推荐,染色效果好,但试剂昂贵。 试验方法 试管法:染色时间长(30min),效果好,易重复计数。 玻片法:染色时间短,水分易蒸发,结果偏低。 制薄片,不复染,油镜下计数1000个RBC中Ret数(缩小视野法或Miller窥盘)。 【参考值】成人:0.005~0.015或(24-84)×10^9/L;儿童:0.02~0.06 【临床意义】 1.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Ret增高:骨髓生长旺盛,溶血性贫血时高达0.2以上;急性失血5~10d,Ret升高明显,2周后恢复;巨幼贫、缺铁贫时轻度升高;慢性失血时Ret持续增高。 Ret下降:造血机能减弱。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后增高不明显,低于0.005。如低于15ⅹ10^9/L可作为 急性再障 的诊断指标。 2. 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治疗前,Ret仅轻度升高(正常or轻度减少)。给予相应药物,Ret的升高先于红细胞之前,在用药3~5d后Ret升高,7~10d达高峰,2周后,Ret下降,Hb和RBC才开始升高。 3、放/化疗/骨髓移植 后监测:观察骨髓恢复造血的情况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被测HCT * 被测Ret%)/(正常人HCT * Ret成熟天数)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pg)为单位。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单位为(g/L) 【计算】 手工法:MCV=HCT/RBC;MCH=Hb/RBC;MCHC=Hb/HCT; 血液分析仪法:MCH=Hb/RCB;MCHC=Hb/(RBC*MCV)。
血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速度,简称血沉。 血沉(仪器法)分三个阶段:①红细胞缗钱样聚集期,约10min;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聚集减弱,以恒定速度下沉,约40min);③红细胞堆积期。约10min。 【参考值】(魏氏法) 男:<15mm/h ;女:<20mm/h。 【临床意义】 一、ESR增快:>25mm/h 轻度↑、 50mm/h 中度↑、>50mm/h 重度↑。 生理性增快:①妇女月经期;②妊娠>3月;③>60岁的高龄者;④女比男快;晚比早快;热天比冷天快;④过劳、紫外线、X线、服用鸦片等ESR增快 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心梗发病后3-4天ESR↑,持续1-3周;心绞痛ESR正常。③恶性肿瘤ESR ↑,良性肿瘤ESR多正常;恶性肿瘤治疗有效 ESR↓,转移、复发则ESR↑。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SLE、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 二、ESR减慢:脱水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IC。 点彩红细胞:是一种较幼稚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RNA在瑞氏染色时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的细胞。 正常不超过 0.%)。 【临床意义】 重金属铅、铋、银、汞及硝基苯、苯胺等中毒时,点彩红细胞数显著增高。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白血病及恶性肿瘤时,点彩红细胞数也可增高。
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9/L 降至(20~50)×10^9/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后出血;低于20×10^9/L,可有较严重的出血;低于5×10^9/L可导致严重出血。 【临床意义】 1、病理性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障骨髓肿瘤、放射性损伤、巨幼贫);②血小板破坏增加(脾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血小板消耗增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④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血液稀释);⑤先天性。 2、病理性血小板增多 :①骨髓增生性疾病;②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③外科手术/脾切除后;④感染及炎症性疾病;⑤肿瘤;⑥其他。
白细胞计数:类同与红细胞计数 【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用稀乙酸将血液稀释并破坏红细胞,混匀后,滴入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月-2岁:(11-12)×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为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正常值(成人为4×10^9/L)称白细胞减少。通常将其减少的临界值定为(4~2.5)×10^9/L,低于2.5×10^9/L肯定异常。 白细胞总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不过具体情况应当具体分析。 一、生理性变化篇二: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1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2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4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5正常人血量约为(70土10ml)/kg体重,成人4~5L,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6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呈暗红色 7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8正常人血液ph值的波动范围是7.35~7.45 9正常男性的血液比密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相对黏度为4~5,血浆比密为1.025~1.030,血细胞比密为1.090。血液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 10血液具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粘滞性,凝固性这三种特性 11正常人的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6倍 12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有关 13血液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集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14静脉血通常使用的采血部位是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股静脉 15在静脉采血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者塑料管 16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采集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 17彩色真空定量采血用于葡萄糖,糖耐量测试,添加的抗凝剂是氟化钠 18彩色真空管定量采血用于血培养,应添加的抗凝剂是多聚茴香脑硫酸钠 19皮肤采血法的缺点是易于溶血,凝血,混入组织液,而且局部皮肤揉擦,针刺深度不一,个体皮肤厚度差异等都影响检查结果,所以,皮肤采血检查结果重复性差,准确性不好 20采血方法应在患者,采血,溶血,样本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21乙二胺四乙酸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组织血液凝固 22 EDTA盐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适用于血液学检查,尤其是血小板计数23草酸盐的优点是溶解度好,价廉 24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5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1:9或1:4 26采用手工推片法制备血涂片时,通常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度角 27采用厚血膜涂片法制备血涂片时,载玻片中央置血1滴,用推片将血由内向外旋转涂成厚薄均匀,直径约1.5cm的圆形血膜,待干后,加蒸馏水使红细胞溶解,再干后染色镜检 28将适量伊红,亚甲基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 29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法,尤其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 30血液制备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血膜越厚,反之则越薄
红细胞检查
1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2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h 3网织红细胞经约48h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平均寿命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4红细胞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5血红蛋白分子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构成 6血红蛋白分子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是一种呼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ml氧 7新生儿由于出生前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较成人约增加35%,出生2周后逐渐下降,2个月婴儿约减少30% 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能引起原发性红细胞增多 9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10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而长期不能进食等均可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11改良牛鲍计数板用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分为两个计数池,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0.10mm的计数池 12红细胞计数采用的盖玻片是专用的玻璃盖片,要求表面平整光滑,两面平整度在0.002mm以内,盖玻片规格是24mm*20mm*0.6mm13红细胞计数时需遵循一定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 14Heyem红细胞稀释液中,Nacl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 15枸橼酸钠稀释液中,枸橼酸钠具有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16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甲醛具有防腐和固定红细胞的作用 17血液中血红蛋白采用比色法测定 18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外的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19正常成年男性Hb含量参考值为120~17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20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有日内波动,上午7时达高峰,随后下降 21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大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 22小红细胞低色素贫血时血红蛋白减低 23红细胞形态检查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略推断贫血原因、 24小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5巨红细胞见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6高色素性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27同一血涂片同时出现低色素,正常色素性两种细胞,又称双形性贫血,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28球形红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径与厚度比小于2.4:1.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小儿 29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 30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 31瑞氏染色后,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变行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正常人 32成熟性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暗紫红色圆形小体,称为聚焦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 33英文缩写HCT表示血细胞比容,也可以写作Hct,Ht,PCV 34血细胞比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比值 3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是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pg)为单位36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即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以g/l为单位 37红细胞凝集,严重高血糖症可使MCV假性增高 38魏氏法测定血沉,抗凝剂(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是1:4
白细胞检查
1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母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 2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6~10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 3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驶防御功能1~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稳定 4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 5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计数 6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 7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 8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过敏反应 9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吞噬和清理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10淋巴细胞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 11 B淋巴细胞可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12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为T淋巴细胞 13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该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 14血液检验中,白细胞计数指标参考值无性别差异 15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为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16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时,通常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 17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1.5%~5% 18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以3叶核居多 19感染,理化损伤,血液病,脾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可见中性粒细胞减低 20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幼粒等细胞 21再生性左移是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22退行性左移是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 23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 24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形成的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25淋巴细胞数量减低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2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 27Dohle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1~2u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 28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6~25u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 29瑞氏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质呈浅紫红色 30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呈蓝黑色 31外周血小淋巴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颗粒 32瑞氏染色单核细胞,直径10~20um,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 33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分为3型:1型(空泡型,浆细胞型),2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3型(幼稚型) 34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 35火焰状浆细胞见于IgA型骨髓瘤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篇三:临床检验基础学知识点 临床检验医学 clinicallaboratorymedicine 血液三大 尿液常 粪便规 体液 脱落细胞学 血型与血库 临床检验医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目的 学好临床检验基础的要求 临床检验基础的发展史 ①古代最早是检测尿液开始的。 ②17世纪的显微镜的发明推动了临床检验的发展。AntonyvanLeeuwenhoek ③上世纪50年代,库尔特(Coulter)电阻抗原理的提出,使临床检验从手工步入自动化、电脑化,使得检验变得简便、快速、精密度高更。 ⑤目前,试剂更加批量化、配套化、专业化和多样化 ⑥检验液更加重视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⑦试剂和仪器的更新使得检验更便捷:如床边检测(pointofcaretest,POCT),使检测标本更新鲜、交叉污染率低、更接近病人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临床检验基础的现状(二): 实施与保证全面质量管理 1.分析前:生理变化、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标本采集与保存等。 2.分析中: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性能与质量、试剂质量等。 3.分析后:发报告的把关。复核其信息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与疾病符合度等。 临床检验的特点: 1.操作的自动化2.方法的标准化3.技术的现代化4.试剂的商品化5.计量单位的国际化6.质量管理的全程化7.生物安全的严格化8.检验人员的合格化 绪论 临床检验医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目的 学好临床检验基础的要求 临检的基础教学目的: 1.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2.疾病疗效监测和预后观察3.疾病预防4.科学研究 教学目标: 掌握:皮肤采血方法,Hb成分、种类及测 定临床意义。 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和功能,Hb 的结构,参考范围。 第一章chapter1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bloodcollection and bloodsmearpreparation 血液组成血液主要理化性质 ①颜色: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 血浆——浅黄色高脂膳食——乳白色 溶血——血浆呈不同程度红色 ②量:成人约占体重的7%~9%,平均血量5L左右。 ③pH:7.35~7.45 ④比密:1.05~1.06 ⑤渗透压:290~310mosm/Kg2H2O 第一节血液标本采集 blood collection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 1.检验申请单:患者、临床信息完整 2.标本采集和处理具体要求:标本种类标识、采集时间、急诊和危重患者信息、 3.标本信息完整性:标本的防腐、保温等。 4.标本拒收:根据标本接收的文件不符合者。 二、血液标本类型 1.全血(whole blood):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2.血浆(Plasma):全血加入抗凝剂离心后的上清液。 3.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离心所得上清液。 4.分离或浓缩的血细胞成分:如血小板、白细胞、单个核细胞等。 三、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一)皮肤采血(二)静脉采血 (三)动脉采血 (一)皮肤采血法 适用于血量<0.1ml的检验项目如RBC 计数、WBC计数、Plt计数、Hb、ESR微量法等的测定等。 器材:采血针专用的“采血针”或三棱针,用前应高压灭菌,一人一针。 专用采血针 三棱针 采血部位 (1)手指采血: WHO推荐采取外周血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采血部位尖内侧 优点:方便、获较多血量结果比较恒定 缺点:与静脉血仍存在某些差异。 (2)耳垂采血: 优点:痛感轻、方便、适用于反复采集 缺点:血循环差受气温影响大、检查结果不恒定、RBC、WBC、Hb、Hct结果均比静脉血高,特别是冬季。 (3)其他 拇指、拇趾或足跟采血——半岁以下婴幼儿 皮肤完整处——严重烧伤者 采血操作 1、准备:2、采血部位按摩:3、消毒皮肤:4、针刺:5、擦去第一滴血后吸血:6、压住伤口片刻: 注意事项 (1)采血部位皮肤完整。(2)无菌技术操作:防采血部位感染,一人一针。(3)采血针刺入皮肤应深浅适中。 (4)多项检查时,采血次序为:Plt计数→RBC计数、Hb→WBC计数与分类。 (5)取血用于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要防止棉球纤维混入堵塞仪器。 第二章chapter2血液一般检验blood general examination 第一节红细胞检查 Red blood cell (erythrocyte)examination 红细胞检查内容: RBC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其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等。 形态:无核,双凹圆盘形 不染色:呈草黄色 RBC的生成及破坏:(见PPT)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干细胞原始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原理(principle)】 血液用等渗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盘→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RBC 数→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的RBC数。 【参考范围(range)】 成年女性:(3.5~5.0)31012/L 成年男性:(4.0~5.5)31012/L 新生儿:(6.0~7.0)31012/L 婴儿:(4.0~4.3)31012/L 儿童:(4.0~4.5)31012/L 【临床意义(clinical meaning)】 一、生理性变化 (一)生理性增多 1.机体缺氧而使RBC代偿性↑:新生儿、高原生活、强烈的体力劳动 2.成年男性比女性高:男性在6~7岁时最低,25~30岁时达高峰。女性21~35岁维持最低水平。 3.其他:抽烟、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 (二)生理性减少 1.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从6个月至2岁婴幼儿 2.造血功能减退:部分老年人生理性贫血 3.血容量增加:妊娠中晚期 二、病理性变化 (一)病理性增多 1.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2.绝对性增多:①继发性增多:如心肺疾病②原发性增多:如真性RBC增多症 高于6.831012/L应采取治疗措施 (二)病理性减少 1.RBC生成减少:※骨髓功能衰竭:AA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IDA、MA 2.RBC破坏过多:※内在缺陷 ※外在异常 3.RBC丢失过多:低于1.531012/L应考虑输血 二、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measurement (一)Hb分子结构及成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GB)是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 0.347g铁相当于100gHb;每克Hb可携带1.34ml氧。 4.其它: ①还原Hb:Fe2+ ②氧合Hb:与O2结合的Hb ③Hb衍生物:HbCO、SHb ④高铁Hb:Fe3+ 日59P24 (二)Hb的测定: ICSH(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haematology)推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 1.原理:Hb是色素蛋白,在血液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利用高铁氰化钾将Hb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可与CNˉ结合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换算成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方法学评价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优点:①操作简单、显色稳定,便于推广。 ②转化液较稳定,易保存。 ③除SHb外各Hb均可测读A后直接计数。 ④HiCN参考品可长期保存,便于质控。 缺点:①KCN剧毒,易污染环境。 ②不能测SHb,HbCO转化慢。 ③浊度高引起Hb浓度假性增高:高球蛋白血症,脂血,试剂混浊,WBC和Plt高。 (2)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Hb)测定法 SDS能破坏WBC,摩尔消光系数未定。 (3)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HbF不能转化,最大吸收峰在575nm。 (4)叠氮高铁Hb测定法: 具有与HiCN法相似的优点,但仍存在试剂污染。 (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血红蛋白测定法: 不破坏WBC,精密度、准确性略低。 日65P25 4.参考值 新生儿:170~200g/L女:110~150g/L 男:120~160g/L 70岁以上老年人:男:94~122g/L女:87~112g/L 质量控制(1)血清浊度:(2)器材及试剂质量:(3)技术与操作:(4)废弃物的处理: 临床意义与RBC计数相似 (1)鉴别贫血类型: IDA:RBC↓Hb↓↓MA:RBC↓↓Hb↓ (2)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血液总容量改变全身血浆容量改变 教学目标: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Hb成分、种类及测定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的形态、计数方法及测定的临床意义。 熟悉:血涂片制备与染色、红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了解:Hb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measurement (一) Hb分子结构及成分: 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或HGB )是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 第三节血涂片制备与染色preparation and staining ofblood smears 血涂片的制备 (一)载玻片和推片: 载玻片推片 载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推片:边缘光滑。 (二)血涂片制作: 良好血涂片: ①血膜至少长25mm。 ②边缘整齐,两侧、两端留有空隙。 ③头体尾分明: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 ④血膜末端无粒状、画线或裂隙。 (三)制备血涂片的影响因素 推制适当的血膜角度大,速度快→太厚,太短 推片边缘不光整→刷尖用力不均→厚薄不匀 血量过多、血液粘度高→无尾载玻片有油腻 血涂片染色 染色就是染料透入被染物并存留其内部的过程。 1..瑞氏染色法是血(来自: 写 论 文 网:临床检验学知识点)液染色最经典和最常用的染色法。 2.吉姆萨染色法 3.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 4.细胞活体染色法 5.巴氏染色法 6.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一)瑞氏染色法(Wright Stain) 1. 瑞氏染料成分: ⑴ 美蓝(又称亚甲蓝 ,methylene blue,M+) 通常为氯盐,氯化美蓝(MCl),阳离子,一种碱性染料。 ⑵ 伊红(eosin Eˉ): 通常为钠盐(NaE),阴离子,一种酸性染料。 ⑶ Wright染料 MCl + NaEME+ NaCl ⑷ 甲醇(溶剂、固定剂): ① MEM+ + Eˉ ② 具有强大的脱水力。 可将细胞固定为一定形态;使蛋白沉淀为颗粒状、网状等结构;增强染色效果; 染色原理:物理的吸附作用 和化学的亲和作用本&&篇:《》来源于:
优秀范文,论文网站
本篇网址:/2016/gongzuozongjie_.html
好文大家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