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科学实验小白鼠很残忍吗

这可能是最残忍的科学实验
谁闲着没事才会研究老鼠喜不喜欢挠痒痒。
研究者们发现,如果你给老鼠挠痒痒,它会发出咯咯笑一般的叫声,跳来跳去,甚至会追着你手,继续找你要。快被萌化了吗?但是洪堡大学的研究团队说,这些软萌的表现背后有着严肃的科学道理,他们一直想要了解挠痒痒是大脑的哪一部分控制的。
“为什么挠痒痒会让人发笑?为什么挠痒效果跟情绪息息相关?为什么身体不同部位对挠痒的敏感度不同?我们为啥不能自己挠自己?挠痒发出的笑声跟幽默导致的笑声有区别吗?”他们在研究中写道。“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好的了解神经系统跟挠痒痒的关系。
神经系统科学家不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怕痒,别人碰你一下你就想笑一直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研究作者Shimpei Ishiyama说。
“只是一个身体上的接触而已,却能产生如此充满情绪的反应,这令人感到神奇,”Ishiyama说。“这非常奇怪。”
之前的研究显示老鼠似乎很喜欢被挠痒痒,于是Ishiyama和他的团队在老鼠的大脑躯体感觉皮质上植入了电极。在人类身上,这一部分大脑就是负责处理触觉的。
Ishiyama接着将魔爪伸向了笼子里的老鼠,给它们挠痒痒,结果老鼠发出了50千赫的超声波笑声,这种声音跟它们与小伙伴玩耍时发出的笑声一模一样。它们还会上下跳跃,Ishiyama躯体感觉皮质上的神经元几乎要燃爆了。当Ishiyama停止挠痒痒,只是伸手在笼子里动来动去,老鼠们会追着喊着还想要。研究者们注意到,仅仅是预感到有人要挠痒,脑区中的神经元都在燃烧。
为了检测这一理论,研究者们用电信号直接刺激躯体感觉皮质,结果老鼠产生了同样的反应,说明这块脑区确实是大脑的「怕痒中心」。
但是老鼠也并非总有心情陪你闹。当把它们置于强光之中,令它们感觉焦虑时,它们就不怎么怕痒了。躯体感觉皮质中的神经细胞也不怎么燃。
虽然很多研究都在关注抑郁,但是Ishiyama说他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揭示大脑如何创造和保持快乐感。
他说:“研究快乐总是很快乐的。” 他的研究已经发表在杂志上。
17:15:34 :
只喝摩卡的狗
22:34:07 :
19:25:56 :
17:13:39 :
血眼疯狐狸
18:14:37 :
17:05:04 :国内首家专业电子产品拆解视频平台
粉丝:29150
视频地址复制
Flash地址复制
Html地址复制
离线看更方便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实验的目的是获取科学的真相,但是有人却把人当成实验品进行惨无人道的研究与折磨。而且有的事情就发生在现代文明社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最残忍的10个科学实验。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248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10417
互联网ICP备案:沪ICP备号-3
沪ICP证:沪B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转 3登录账号:
6-12位英文
确认密码:
再次输入密码
不得超过10
我已阅读并接受
已有账号?
您还可选用以下方式登录:
[ 您的最新评论正在审核中,请耐心等待.... ]
就目前来说,灵异事件的定义或许就是科学暂时还...
毛主席曾经称赞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
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高龄了,它孕育...
登月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大事,这代表着我们人类...
你的位置:&&
记录不为人知的十大动物实验
导读:在人类史上,有的时候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 进行的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具备研究学位或专 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趣闻解密小编就带你去看看一些残忍的动物实验。
  1、注射迷幻剂的大象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研究员路易斯和同事希望发现大象注射迷幻剂后的效果,1962年8月,他们在当地园对一头名叫&塔斯可&的进行了实验,装满迷幻剂的注射剂子弹射在塔斯可臀部,最后结果表明大象注射之后开始不规律地行走,之后身体翻倒。
  2、与身体分离的狗头仍处于存活状态
  1928年,俄罗斯科学家谢尔盖-布鲁克霍恩科展示了奇特的生命维持仪器,声称自己研制的&自动射流器&,可使狗头通过持续血液循环保持存活状态,而身体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快来说两句吧!不用登录也能评论哦!
<img src="/qwjm/images/biaoqing/10.gif" class="bq_img" width="20"
height="20" onclick="if(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area1').value!='快来说两句吧!不用登录也能评论哦!'){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area1').value+='/:< ';}else{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area1').value='/:
还能输入&&&&&&&&&&个字
我们究竟生活在哪里?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我们可能会时常思索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始终找不到答案,且看科学家的推测。
人类探测自然,思考宇宙,却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以至于我们把一些自身的身体变化当做是一件件理所当然之事,浑然不知其中的奥秘。本期小编将给大家带来人体
人在愤怒的时候总是无法做出理智的思考和动作,有时候甚至会过于通过做出自己无法相信的事情来,科学家声称:这些行为可能是大脑感染了弓形虫。
在电影《德州电锯杀人狂》里边,我们总是吐槽女主角看见杀人狂追杀她的时候,一边尖叫一边逃跑,吐槽女主角智商太低。然而目前的研究人员最新制作一段视频,
人的身体之所以可以协调运作,在于大脑的控制。大脑这个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器官,我们对它的了解却是很少的。大脑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去了
诚聘英才意见反馈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 (C)趣闻解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4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或者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既死又活”的薛定谔猫,正如那个灰暗年代无数科学家的命运。
  撰文 David Kaiser
  翻译 陆静怡
  审校 杨晨 张士超
  纵观与量子理论有关的所有奇谈,很少有比薛定谔那既生又死的猫更古怪的了。实验是这样的:一只猫被关在一个密闭无窗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一旦放射性物质衰变,有一个装置就会使锤子砸碎毒药瓶,将猫毒死。反之,衰变未发生,猫便能活下来。薛定谔设计了这个可怕的实验来挖苦量子理论荒唐的一面,按照量子论支持者的解释,在打开盒子看猫之前,这只猫非生非死,而是处在典型的量子态,即活与不活叠加的离奇状态。
  在当今这个猫咪表情包盛行的时代,薛定谔的奇谈总是被当作玩笑,以戏谑而非阴郁的口吻提及。它也成为许多哲学与物理学困境的代表。与薛定谔同时代的尼尔斯&玻尔和沃纳&海森堡曾宣称,类似于那只猫所处的混合态是大自然的基本特点。而其他人,比如爱因斯坦,则坚持大自然必须做出选择:非生即死,而非既生又死。
  薛定谔的猫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然而这个奇谈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往往被忽视:薛定谔当初构思这个实验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迫近的世界大战、种族灭绝和德国人土崩瓦解的精神世界,薛定谔联想到毒药、死亡和毁灭并非巧合。因此,薛定谔的猫不仅告诉我们量子力学的光怪陆离,还提醒着我们,科学家也像普通人一样有情感、会恐惧。
  薛定谔打造这个思想实验,是在1935年夏天与爱因斯坦的一场对话中。
  两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他们都居住在柏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他一举成名,他的计划也时不时地被世俗的事务打断――国际联盟的委员会议,宣扬犹太复国主义的演说,再加上他自己的科研工作。再说短小精悍的奥地利人薛定谔,他在1927年升任柏林大学的教授,距他提出量子力学波动方程(现称薛定谔方程)仅仅过了一年。他们或是一起在薛定谔家中享受热闹的维也纳香肠派对,或是一起在爱因斯坦避暑别墅旁的湖中划船。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在一起的愉快时光就戛然而止了。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那时,爱因斯坦恰巧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纳市拜访他的同事。在他离开的日子,纳粹分子查抄了他在柏林的公寓以及避暑别墅,并且冻结了他的银行账户。因此,爱因斯坦从普鲁士科学院(P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辞职,并快速地做出安排,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住了下来,成为新诞生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的首批成员之一。
  知识之死:20世纪30年代,在纳粹德国发生了诸多令人揪心的暴力事件,图中的焚书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事件的影响波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科学家采用何种暗喻来描述科学。图片来源:U.S. National Archives
  而薛定谔是一个在政治上比爱因斯坦低调的非犹太人。在那年春天,他惊恐地看着纳粹分子大肆焚书、对大学教员进行愈发严苛的种族限制。同年夏天,薛定谔受聘牛津大学研究员职位,离开了柏林(后定居都柏林)。八月,他在旅途中给爱因斯坦的信里写道:“很遗憾,近几个月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办法保持内心平静、专心工作。”
  不久,他们又恢复了交流,只是闲适的漫步已被跨大西洋的信件取代。在1933年的劫难之前,他们俩都对量子理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为此获得诺贝尔奖。除此以外,他们都对同行为波动方程做出的解释感到失望。所以,信纸为媒,邮票为介,他们重新回到热烈的讨论中。
  1935年5月,爱因斯坦和两个年轻的同事波多尔斯基、罗森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表了一篇论文,直言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他们写道:“物体应该有实在的要素――准确的数值和性质,然而量子理论仅仅给出了概率。”6月初,薛定谔写信为爱因斯坦的新作道喜,称赞他“公开地要求那些武断的量子力学支持者们解释我们曾在柏林热切讨论过的东西”。十天后,爱因斯坦回信向薛定谔倾诉说“这场沉浸在认识论中的闹剧可以休矣”。他们口中“闹剧”的出演者是玻尔及其以海森堡为代表的追随者,这些人都认为量子力学完美地解释了这个概率性的世界。
  而这也成为了猫实验诞生的萌芽。在给薛定谔的回信中,爱因斯坦让他设想两个一模一样的密闭盒子,在其中一个盒子中放入一个球,在打开任一盒子之前,在第一个盒子中找到球的概率应该是50%。而爱因斯坦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完备的描述,他相信在原子领域一定有一个合适的理论,可以计算出一个确切的数值。在爱因斯坦看来,仅仅计算出概率还远远不够。
  在薛定谔热情洋溢的回复感染下,爱因斯坦进一步扩充了他的盒中球的类比。若是把物理学家们谈论的微观过程放大到宏观尺度会怎么样呢?在8月初写给薛定谔的信中,爱因斯坦设想了一个新的方案:想象一堆性质不稳定的火药,很有可能在一年内都不会爆炸。他写道:“原则上这很容易用量子力学的形式表示”,对于火药这一年内的情况,薛定谔方程的解释看上去合情合理,然而“一年以后情况完全变了,这时波函数 ψ(薛定谔在1926年引入量子理论的波函数)描述的便是一种既还没爆炸又已经爆炸了的混合状态。”爱因斯坦在信中激动地表示,不仅仅是玻尔,所有物理学家都不应该接受这种无稽之谈,因为 “现实中并不存在介于已爆炸和未爆炸之间的状态”。他坚信大自然必定会在两者间做出选择,因此物理学家也该如此。
  爱因斯坦本可以选择许多其他的宏观的例子来批判量子概率的描述,而他却选择了以火药爆炸造成的明显破坏为例,也许意在反映当时欧洲不断恶化的局势。早在1933年4月,他就写信给另一位同事论述对像希特勒这样的“病态煽动者”获得权力的看法,信中还说“我敢肯定你知道我有多确信事物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量子和政治都是如此。同年晚些时候,他在伦敦一个座无虚席的礼堂内,发表了有关“暴风雨中的时代闪电”的演说。他在给另一位同事的信中说,他惊恐地看着“德国人秘密地大规模重整军备。工厂日夜不停地制造(飞机、轻型炸弹、坦克和重型武器)”――大量炸药静待引爆。1935年,爱因斯坦公开放弃他先前对反战主义的承诺。
  也许是受到与爱因斯坦近期交流的影响,薛定谔开始撰写他自己的长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Quantum Mechanics)。收到爱因斯坦有关火药实验的信约十天后,薛定谔回复了他想到的新花样:他的盒子里放的不是火药,而是一只猫。
  薛定谔写道:“密闭的铁匣子里放着一个盖革计数器和少量的铀,因为量非常少,所以很可能一个小时内有一个原子衰变的概率和没有衰变的概率一样。当第一次衰变发生时,通过继电器,装置会释放锤子砸碎一瓶氢氰酸。另外残忍的是,还有一只猫设被关在这个铁匣子里。”与爱因斯坦的例子一样,薛定谔假想预定的时间过后,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此时既可以说猫是活的,又可以说猫是死的。”爱因斯坦非常高兴,并在9月初回信道:“你的猫实验说明我们的意见完全相同,既包含生又包含死的波函数ψ不能被用来描述现实的状况。”
  薛定谔收到爱因斯坦回信后没几个月,如今闻名遐迩的薛定谔猫实验刊登在了杂志《自然科学》(Die Naturwissenschaften)上,措辞几乎与信件中的一模一样。然而这篇论文差点在印刷之前夭折。就在薛定谔给该杂志投稿后的几天,创始编辑、犹太物理学家 Arnold Berliner 被解雇了。薛定谔想要撤回稿件表示抗议,直到 Berliner 亲自说情他才作罢。
  那年夏天困扰薛定谔的绝不仅仅是 Berliner 受到的不公待遇。他从不掩饰对纳粹政权的厌恶,在被迫逃离柏林的时候,他已经有点宿命论的倾向。他在日记中隐晦地说:“也许是我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还不够多,也许是我没有准备好面对这样的世界……”抵达牛津几个月后,一个来拜访他的朋友注意到,先前的苦恼加上背井离乡带来的压力让他每天都郁郁寡欢。1935年5月,就在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的论文发表的同时,薛定谔在 BBC 广播发表了一场20分钟的演说,题为《自由的平等与相对性》,回顾了历史上多次“用绞架、刑柱、刀剑和大炮对付德高望重的自由人”的政治迫害。伴随着法西斯进军的鼓点,有关球与盒的奇思异想,很快转变成爆炸、毒药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生死计算。
  他的论文还在印刷中时,薛定谔写信给玻尔,再次尝试让他和其他一些人解释量子力学的这个奇怪特点。薛定谔希望能与波尔面对面地谈论这个问题,就像与爱因斯坦近距离交流一样。“但是现在不是能愉快旅行的时候”。现实中的问题也许比无法旅行严重得多。薛定谔写道“希望能像以前一样长期住在某地,以相当的概率确定接下来自己五到十年该干什么。”然而生活中却充满了危险的不确定。
  欧洲还在陷入更深的黑暗中。就在薛定谔发表量子猫和氢氰酸的实验几年后,纳粹的工程师们在毒气室中用同种毒药(代号“Zyklon B”)展开了无情的屠杀。1942年3月,在被关入集中营之前,《自然科学》杂志的的前编辑Arnold Berliner选择了自杀――他的生命最终走向残酷的确定。
  多年之后,薛定谔臆想中将挫败量子力学的一个思想实验,却成为用来教授量子论的经典比喻之一。量子力学的一个中心原则就是粒子可以存在于叠加态中,能同时拥有两个相反的特性。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对“不是A就是B”的抉择,而大自然(至少在量子论的描述中)是可以接受“既是 A 又是 B”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物理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实现了多种薛定谔猫态,将物质微粒转变为“既是 A 又是 B”的叠加态,并探测它们的性质。尽管薛定谔对此持保留意见,然而每一次测试结果都符合量子力学的理论预测。在最近的一次试验中,我和我的同事证明了中微子(一种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非常微弱的亚原子)可以在薛定谔猫态下移动数百英里。
  薛定谔的奇谈是一个双重讽刺。尽管薛定谔的猫闻名于现如今的物理课堂内外,但很少有人记得薛定谔引入这个实验是为了批判而非解释量子力学。更重要的是,薛定谔的猫在那个年代影射了更广阔的世界――一个越来越奇怪、越来越凶险、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的世界。
  原文链接:http://nautil.us/issue/41/selection/how-einstein-and-schrdinger-conspired-to-kill-a-cat
本文转载自《科研圈》微信公众号
  十大热门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号:cpsjournals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最残忍女性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