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牛顿250子小传300

约翰牛顿小传(10) -  在伦敦的日子
我的图书馆
约翰牛顿小传(10) -  在伦敦的日子
第十章 在伦敦的日子
一七七三年十月,约翰?牛顿前往窝威克(Warwick)讲道,突然接到安文师母(Mary
Unwin)寄来的一封令他十分震惊的信件,说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因忧郁症复发,有自杀的意图。约翰?牛顿于是匆匆赶回奥尔尼,用神的话语和弟兄的爱心来勉励威廉?古柏,来抚慰他脆弱的、多愁善感的心灵。约翰?牛顿开始意识到:威廉?古柏作为英国杰出的诗人,又翻译过法国属灵伟人盖恩夫人的许多诗歌,仍然需要认识到,基督是他的诗歌和喜乐;而弟兄们之间也要互相关怀,留意这一类情况会发生。
威廉?古柏从死亡线边被挽回之后,神的灵再度感动他,他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感人肺腑的圣诗,即是《生命圣诗》里的《上主作为何等奥秘》(God
Moves in a Mysterious
Way);亦是《普天颂赞》的《主意奥妙歌》。至于《颂主圣诗》,则译为《真神踪迹何其难寻》现在录下第一节如下:&
真神踪迹何其难寻,&
广行奇事异能:&
海上行走如行旱地,&
空中驾云而行。&
一七七四年,约翰?牛顿,以书信的体裁,出版了《灵性的台阶》(Omicron)。Omicron,是希腊文第十五个字母O的全称。
一七七七年十月,一场灾难性的大火烧毁了奥尔尼的大部分民房,奥尔尼满目疮痍。约翰?牛顿为了体恤灾情,不欲劳民伤财,于是向当地人提议,取消该年十一月五日的浮克斯(Guy
Fawkes)纪念日的游行。(因一六○五年十一月五日,浮克斯企图炸毁英国王室和国会。英国人每年逢该日,都会抬着浮克斯的假人游行,再将之焚毁,为该宗火药阴谋案泄愤。有些奥尔尼居民,利用该日醉酒、捣乱、破坏公物,使纪念日变质。)
考虑到灾情的严重,浮克斯纪念日庆祝委员会同意取消那一年的庆祝游行和狂欢活动。意料不到的是,在纪念日的前夕,一批目无法纪的、暴虐野蛮的歹徒,由于不满意游行被取消,涌往街道游行示威,高呼口号,要求赔偿因庆典活动的取消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内中约有五十个醉酒醺醺的地痞流氓,迈向约翰?牛顿的住宅,扬言要捣毁他们认为的一个多管闲事的牧师的房子。玛丽生性善良脆弱,听到消息后面容失色,约翰?牛顿也为了大局着想,不想事态扩大,影响教会的事工,何况基督徒素来主张容忍宽恕,不赞成以暴易暴。结果约翰?牛顿私自托人与那批地痞流氓讲和,并送一先令银币给他们的头目,整件事才平息下来。
约翰?牛顿觉得这件事对他是一个反省。事实上,他经过了十三年的牧养工作,又经常上门探访信徒,在只有数千人口的奥尔尼,竟然会产生这些无法无天的暴徒。更令他灰心的,是来聚会的人数,近年来越来越少;参加主日学的儿童也遽然减少。心灰意冷的他,开始考虑,到别处去服事主。
一七七九年,约翰?桑丹(JohnThornton)推荐约翰?牛顿到伦敦市中心朗霸街(LombardStreet)的圣玛丽?邬尔诺(St.Mary
Woolnoth)教堂任牧师。该教堂的命名,原是为记念一位英国圣人玛丽?邬尔诺(Mary
Woolnoth)的。在那一年该教堂又合并了附近的一些教堂。
约翰?牛顿于一七七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在圣玛丽?邬尔诺教堂讲他履任新职后的第一篇道,经文是以弗所书四章十五节:“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应知道,圣玛丽?邬尔诺教堂位于伦敦的金融中心伦敦城(City
London),是伦敦城的第一教堂,所以也是伦敦市长循例要前往礼拜的教区教堂。约翰?牛顿担任了这间教堂的牧师之后,感慨良深,他说,一个在非洲过着连奴隶都不如的生活的人,因着神奇异的恩典,竟然成为世界第一大城市的第一教堂的主任牧师。
一七八○年六月,伦敦出现了一次令人震惊的“戈敦暴动”(Gordon
Riots)。当年,伦敦虽然号称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仍不足一百万。当时来自苏格兰的新教徒议员戈敦伯爵(Lord
Gordon)为了抗议英国议会通过议案,为天主教复辟,发动六万个新教徒,六人一排,操进伦敦。他们在包围国会之后,分散到大街小巷,肆意蹂躏破坏。他们又烧毁了伦敦的两座监狱——新门(Newgate)和新牢(NewPrison),释放了全部的囚犯。
约翰?牛顿从前在奥尔尼所经历过的暴动,与这次伦敦的戈敦暴动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约翰?牛顿论及这次暴动时说,许多暴行,过于残忍,不堪细述。最后,暴徒把目标瞄准拥有金库的英伦银行(Bank
England);而英伦银行,则位于圣玛丽?邬尔诺教堂附近。在暴乱中,约有两百人死亡,许多店铺、住宅付之一烬。末后,英国国王介入,下令禁卫军维持秩序,枪决了二十八个暴徒,暴乱才平息下来。
接下来的主日,约翰?牛顿讲道用的经文,是耶利米哀歌三章二十二节:“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
在主日晚上的聚会中,约翰?牛顿的信息则根据诗篇四十六篇十节:“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一七八一年,约翰?牛顿把他珍藏的部分书信整理成书出版,取名《心声的吐露》(Cardiphonia)。约翰?牛顿认为,《心声的吐露》是他平生最重要的,和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心声的吐露》发行之后,从苏格兰、美国、印度、法国、荷兰等地,纷纷有人寄信给他,感谢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激励和供应。苏格兰爱丁堡(Edinburgh)有一位公理会牧师爱克曼(John
Aikman),在他未重生前,有一次,乘船前往牙买加(Jamaica),在途中,因读到《心声的吐露》,受感动而悔改得救。
正如多年前,各地的读者,蜂拥到奥尔尼,欲亲睹“一篇真实的记述”的作者的庐山真面目:如今则是另一批读者,到伦敦朗霸街(Lombard
Street)的圣玛丽?邬尔诺教堂拜访,以一睹《心声的吐露》的作者为荣。当约翰?牛顿在教堂讲道时,许多来自外地的听众占据了教堂的大部分座位,以致本来在教堂聚会的信徒要让出座位来。
约翰?牛顿在伦敦讲道时,并不比他在奥尔尼讲道时更有口才,但却更有能力,更有圣灵的同在。作为多年在非洲过着航海生活的老船长,对钓鱼有一定的理会。他认为一个渔夫成功与否,取决于他是否钓到鱼获。
约翰?牛顿在伦敦担任牧师期间,所带领得救者之中,有不少人后来被神大大使用,包括到东印度群岛作差传工作的布加南(Claudius
Buchanan)和解经家史考特(Thomas Scott)。
一七八五年十二月四日主日,有一个青年人在教堂递上一张字条,说有要紧的事,要约见老牧师约翰?牛顿。约翰?牛顿看了青年人的名字,大吃一惊,原来他就是新近冒升的下议院议员威廉?韦伯福士(William
Wilberforce)。
威廉?韦伯福士生于一七五九年,其伯母汉娜?韦伯福士(Hannah
Wilberforce),是位虔诚爱主的福音派基督徒。由于威廉?韦伯福士八岁时,父亲过世,故由其伯母一手抚养长大。威廉?韦伯福士小时,曾随伯父母到奥尔尼听约翰?牛顿讲道,素来对约翰?牛顿十分敬佩。威廉?韦伯福士从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的圣约翰学院(St.John's
College)毕业后,就成功地在竞选中赢得了下议院的议席。这位二十三岁的年青议员更与英国首相威廉?皮特(William
Pitt)情同手足。威廉?韦伯福士以一个基督徒的良心和道德标准,一直认为贩卖黑奴是不道德的,和违反人权的,是所有文明国家的耻辱。约翰?牛顿和比他年幼三十四岁的威廉?韦伯福士交谈之后,支持威廉?韦伯福士为废除黑奴买卖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一七八八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枢密院为贩卖黑奴问题召开了听证会,老牧师约翰?牛顿应召在听证会上发言。他以亲身的经历,陈述了黑奴买卖的阴暗面和悲惨情况,并强调说,这类买卖人口的行径是不道德的和不可容忍的。
约翰?牛顿随后发表了《对非洲奴隶买卖的感想》(Thoughts
Upon The African
Slave)的小册子,由于他曾是从事奴隶买卖船只的船长,甚有说服力,该小册子畅销英国各地,并不断加印,销量高达数万本。
一七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与约翰?牛顿长相厮守的老伴玛丽因胸部患了末期癌症,终于息劳归主。约翰?牛顿伤痛之余,从主得着安慰,他说:“我得着扶持,我受到安慰,我心里很踏实,主实在恩待我,我相信我们很快在天家相晤,不再分离。”他的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主仍然保留他的性命;他在妻子逝世后,又活了十七年。他过去也觉得过分地爱玛丽,玛丽几乎成为他的偶像,成为他另一个金牛犊。主把玛丽收回,实有祂的美意,好让约翰?牛顿更专一地爱祂。
一七九九年,约翰?牛顿所著作的属灵伟人传记《威廉?格林萧的生平》(Memoirs of the
WilliamGrimshaw)正式发行。约翰?牛顿在四十三年前曾在哈渥(Hawort)的循道会教堂得着威廉?格林萧牧师的属灵供应。威廉?格林萧在一七六三年逝世后,约翰?牛顿对他仍念念不忘。约翰?牛顿在该本传记中,强调许多讲道的人太注重头脑的知识,和讲道的逻辑与技巧,而忽略了灵命的供应和圣灵的能力。
一八○七年一月,约翰?牛顿那一双曾在商船甲板上健步如飞的双脚,再也走不动了。到了年底时,他慨叹说,我的记忆力逐渐衰退,却有两件事是我终生不能忘怀的:即我是一个大罪魁,而耶稣基督是一位满有恩典的救主。
一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约翰?牛顿归回天家。在奥尔尼教堂的墓碑上,镌刻着约翰?牛顿生前为自己写好的墓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个罪大恶极悖逆神的人,曾在非洲充当奴隶的仆役,却因者救主耶稣丰盛的恩典,得蒙保守、挽回和赦免,并被指派去传杨福音。”&
l.James Brewster著的Life of
theRev.John Newton&
2.Anne Sandberg著的John
3.Josiah Bull著的John Newton of
Olney and St.MaryWoolnoth&
4.John Callis著的John
Newton,Sailor,preacher,pastor,andpoet&
5.Richard Cecil著的Memoirs of
Mr.John Newton&
6. Lilian Howard
Dalton著的Singing Slave&
7.Grace Irwin著的Servant of
8.Bruce Jenkins著的The Wisdom of
John Newton&
9.Bernard Davis Martin著的John
Newton and the Slave Trade
10.Noel Davidson著的How Sweet the
11.John Pollock著的Newton the
Liberator&
12.John Newton著的Out of the
13.Brian Edwards著的Through Many
14.Bruce Hindmarsh著的John Newton
and the EnglishEvangelical Tradition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约翰牛顿小传(1)- 早年的生活
我的图书馆
约翰牛顿小传(1)- 早年的生活
约翰·牛顿小传
在许多的属灵伟人之中,约翰?牛顿(John
Newton)的际遇是非常不寻常和不可思议的。
在约翰?牛顿悔改重生之前,吃喝嫖赌,无所不行;曾亵渎神的名,轻蔑神的话语;但是神的恩典奇妙地临到这个罪大恶极的人;后来,他终于成为神爱的俘虏。
约翰?牛顿蒙恩之后,将自己当作活祭,全人奉献给神;而神也格外地使用他。他具有多方面的恩赐,集作家、诗人、布道家于一身。他所写的圣诗《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被译成百多种语文,为世界各地的信徒所吟唱。&
六十年代,这首古老而又优美的赞美诗《奇异恩典》曾由美国民谣歌手钟?拜雅丝(Joan
Bace)主唱,而风行天下。
九一一事件之后,在美国《奇异恩典》又再不断地被人唱起,抚慰了不少哀痛的、破碎的心灵。近日,来自英国威尔斯(Wales)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夏绿蒂?卓芝(Chalotte
Church),在她个人的献唱会结束时,放声高歌这首圣诗《奇异恩典》,听众深受感动,为之热泪盈眶。&
约翰?牛顿生前曾有多年从事不道德的黑奴买卖,幡然悔悟后,在英国圣公会任牧师,并挺身而出,力斥蓄奴制度的不人道。他一生的转变,是这么巨大和突出,见证了神奇异的恩典,被人赞誉为现代的保罗。
第一章 早年的生活
约翰?牛顿(JohnNewton)于一七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生于英国伦敦的瓦平(Wapping)。瓦平在驰名的伦敦塔(Londo
Tower)附近,在当年是一个海员出没的村落。&
约翰?牛顿的父亲,亦称约翰?牛顿,是一个老练的船长,曾在西班牙的塞维尔(Seville)一间天主教耶稣会(Jesuits)的学校受过教育。牛顿船长对儿子约翰?牛顿的管教过于严苛,结果产生了反效果,使父子两人的关系疏淡,彼此无法沟通。牛顿船长是一个挂名的基督徒,口头上承认自己是基督徒,但在实际生活上,没有基督徒应有的美好见证。
约翰?牛顿的母亲伊利沙白?牛顿(Elizabeth
Newton)是位敬虔的基督徒。伊利沙白?牛顿一向参加在瓦平新阶梯(Wapping New Stairs)的老格拉威巷(Old
Gravel Lane)的独立教会聚会,她被视为一个不遵从英国圣公会(Church of
England)的持异议者(dissenter)。&
老格拉威巷教堂的牧师大卫?詹宁斯博士(Dr.David
Jennings),住在瓦平的红莱昂街(Red Lyon
Street),是牛顿船长一家人的邻居。大卫?詹宁斯博士的好朋友以撒华滋(Isaac
Watts),写了许多优美的圣诗,被称为“英国圣诗之父”(the fatherof English
hymnody)。&
原来在宗教改革之后,许多独立教会的人,不再使用天主教以拉丁文写成的诗歌。会众们在礼拜堂顶多机械式地唱唱诗篇之外,无法吐露自己的心声以真诚来赞美敬拜神。
以撒华滋生于一六七四年,比约翰?牛顿足足大了五十一岁,论年龄甚至可以作约翰?牛顿父母的长辈。&
以撒华滋所作的圣诗,被独立教会吟唱之后,本来已是暮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独立教会,又逐渐兴旺起来。&
当约翰?牛顿四岁的时候,他母亲伊利沙白?牛顿就教他吟唱以撒华滋的圣诗;由于约翰?牛顿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可说过目不忘,他几乎能背诵以撒华滋写的大部份圣诗。以撒华滋圣诗的激荡人心的旋律、优雅的情操,及诗词的宗教意识,从此潜伏在约翰?牛顿心灵的深处,深藏在他的下意识里;日后这对催生了约翰?牛顿成为一个圣诗的作者,有着不可割离的关系。
伊利沙白?牛顿这位爱主的姐妹,一直为着她的儿子约翰?牛顿流泪祷告;她向神许愿,她愿意将她的独生子约翰?牛顿奉献给神,她并祈求神使用他,使他长大后成为神的忠仆,被神使用。
约翰?牛顿长大后,一度堕落远离神,并且亵渎神、侮慢神;但是神仍顾念他母亲生前向神许的愿,垂听她如泣如诉的心声,祂的大爱后来终于征服了约翰?牛顿。&
一七三二年初,伊利沙白?牛顿患了肺结核病,并且一直没有起色,那时她的丈夫牛顿船长又航海出洋,一年半载不会回来。这时候伊利沙白?牛顿的远方表姐伊利沙白?卡勒特夫人(ElizabethCatlett)劝伊利沙白?牛顿到卡勒特在漆咸(Chatham)的住宅疗养一段日子,认为漆咸地方的清新空气,会对伊利沙白?牛顿的健康有所裨益。
一七三二年夏天,一辆马车把伊利沙白?牛顿截走,陪同她的是伊利沙白?卡勒特。她们把约翰?牛顿寄养在一个邻舍家里。当约翰?牛顿见到母亲向他挥手告别的时候,他以为母亲此去,只是短暂的离别,哪知此行竟然成为诀别。&
约翰?牛顿此时只有七岁,他从小就畏忌父亲的叱责,一直受到母亲的呵护、眷爱和教导。没有多久,他突然从漆咸,获知慈母的死讯。这悲剧对他幼嫩的心灵,造成了无可描述的重大创伤。
约翰?牛顿在母亲逝世之后,一直没有听到父亲的消息。他开始想,父亲所乘搭的船只,会否触礁,会否沉没,或者会否遇上海盗。这些猜想一直令他困惑,使他无所适从。
一年后,一七三三年春天,牛顿船长终于平安回到故里瓦平阶梯(WappingStairs)。当他回到家里时,发现大门深锁,挂上了褪色的丧事的黑布章。当牛顿船长获悉妻子病逝之后,才从邻舍领回儿子约翰?牛顿。&
牛顿船长很快地娶了一个继室,叫汤马新(Thomasin)。她来自埃克森郡(Essex)的阿夫里(Aveley),娘家以畜牧为业。牛顿船长再婚之后,就随着继室,带着小约翰?牛顿,搬迁到阿夫里去。当牛顿船长出海的时候,小约翰?牛顿就由继母看管。
当约翰?牛顿随着继母搬到阿夫里之后,在他寂寞的日子里,耳畔不时响起了故乡瓦平(Wapping)独立教堂诗班所唱的《我每静念那十字架》(When
I Surveythe Wondrous Cross)。&
该圣徒为以撒华滋所写,歌词如下:&
我每静念那十字架,&
并主知何在上受熬;&
我就不禁浑忘身家,&
鄙视从前所有倨傲。&
假若宇宙都归我手,&
尽以奉主仍觉可羞;&
爱既如此奇妙深厚,&
当得我心、我命、所有。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牛顿100字左右的简介.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牛顿的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约翰牛顿小传(3)-&邂逅了玛丽
第三章 邂逅了玛丽
约翰&牛顿辍学之后,即从一七三六年至一七四二年,也即是从他十一岁开始,好几次被他父亲带上船,锻炼他习惯航海生活。他于是游历了不少商埠。
一七四二年,约翰&牛顿刚满十七岁,由于长期被父亲带上船,四处逛码头,也就缺少同龄的朋友。那年冬天,牛顿船长航海归来,船只停在英国港口密德尔堡(Middleburg)。牛顿船长觉得是时候结束颠沛流离的航海生涯;就在皇家非洲公司(RoyalAfrica
Company)谋得一高层职位,并全家搬迁到英国首都伦敦居住。
牛顿船长在京城任职之后,又拜托一位在利物浦(Liverpool)的深交约瑟&孟尼斯提(Joseph
Manesty),为他的儿子找出路。约瑟&孟尼斯提觉得在牙买加(Jamaica)从事黑奴买卖和甘蔗种植有利可图,认为约翰&牛顿只要在牙买加的庄园担任黑奴的监工若干年,而在三十岁之前,成为一个熟练的种植者,然后在牙买加岛上购置物业,就可以成功地挤入上层社会。约翰&牛顿对这项差事非常满意;在他前往利物浦搭船前往牙买加之前,他有几天的空档。恰巧在那几天,牛顿船长吩咐儿子到梅斯敦(Maidstone)办一点事;而正好在这之前,住在漆咸
(Chatham)的卡勒特夫人(Elizabeth
Catlett)曾写信给约翰&牛顿,若他有朝一日路过漆咸一带的时候,卡勒特夫人盛情欢迎他到他们家里住几天。卡勒特夫人的夫婿乔治&卡勒特
(George Catlett)是漆咸(Chatham)地方的海关官员。
原来卡勒特夫人有一件未了的心事,即在十年前,当约翰&牛顿的母亲病倒在卡勒特夫人家里时,她眼看病情急转直下,在临终之前,曾与卡勒特夫人有一个默契,即在约翰&牛顿长大之后,尽力撮合他和卡勒特夫人的大女儿玛丽(Mary)的婚姻。
自从牛顿船长有了继室之后,卡勒特家和牛顿家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淡漠和疏远,互不往来。但是,牛顿船长的前妻十年前临终的托付和遗愿,一直深烙在卡勒特夫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七四二年十二月,当约翰&牛顿初次造访卡勒特一家的时候,他一邂逅到方龄十四的玛丽时,就一见钟情。
从此之后,约翰&牛顿对玛丽的迷恋,一直支配着他的一生,一直成为推动他往前迈进的力量。即使在他信主之后,他也往往祈求神,让神的爱主宰他的全人,让主在他的心中居首位,不让玛丽篡夺了主应有的地位。
约翰&牛顿这样供述:“当我后来变得对一切属灵的事无动于中、麻木不仁,甚至对于一切良心的控告,充耳不闻;然而我对玛丽的感情却始终没有改变。容许我坦白说一句,在我紧跟着的七年中,虽然经历了各样的悲愁和哀痛,我仍是不断地思念着她。”
当约翰&牛顿邂逅了玛丽之后,他再没有兴趣航行到遥远的牙买加,他不甘愿在那里花费漫长的四、五年的时光;所以他就刻意错过船期。他原本打算在卡勒特家逗留三天,结果一住下来就住了三星期,这样就错过了前往牙买加的船期。当约翰&牛顿回家的时候,他的父亲和继母的震怒和不满,就不在话下了。
牛顿船长,只好另托一艘商船的船长,雇用约翰&牛顿为普通船员;约翰&牛顿于是随着另一艘商船,到达意大利的威尼斯(Venice)”
约翰&牛顿身为一个普通的海员,在一群腐化堕落的海员的薰染下,很快地就和他们同流合污。他开始时还没有彻底地、全面地放荡和放浪形骸;到了他在童年时从母亲所领受的教养和对神的信念消失后,他就可悲地走上了对抗神、叛逆神的歧路了。
虽然约翰&牛顿的心远离神,神却仍然爱他,更在这关键的时刻,藉着一个异梦,来挽回他、警告他。
他梦见轮船在夜间停泊在威尼斯港口,正轮到他值班,他独自一人在甲板上来回漫步。突然有一个陌生人来到他跟前,手指上戴着一只戒指,戒指上镶上一颗宝石,在月光下闪烁发光。陌生人对他说,小心地保管这只戒指,你就会成功和喜乐。假若你遗失这戒指,或者你丢弃这戒指,你将会十分悲惨和愁苦。约翰&牛顿遂即戴上戒指,并表示谢意。陌生人蓦然消失,约翰&牛顿继续在甲板上巡逻,深信自己能长期持有这戒指,好把未来的幸福和喜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想不到,又有第二个陌生人出现,此人长相邪恶,面目可憎;第二个陌生人对那戒指意见多多。当约翰&牛顿述及戒指具有神奇的力量时,第二个陌生者讪笑说,这是不可能的事,然后他用各种逻辑去支持他的判断,并催促约翰&牛顿把戒指扔掉。
在梦中,约翰&牛顿和第二个陌生者争论,直至那人采用各式各样的嘲笑和讽刺,引起约翰&牛顿生疑。他既心存怀疑,就感到羞耻。约翰&牛顿于是不再相信第一个陌生人所说的,竟把戒指扔进海中。转眼之间,在威尼斯的远处,阿尔卑斯山(Alps)一带,冒出大火,仿佛地狱的炼火在焚烧。这时他深感懊悔,神对他的怜悯,都由这只戒指来象征,由于他的无知,他竟被神遗弃了。在梦中,正当约翰&牛顿忏悔的时候,第一次向他显现的人又来到他跟前,诘问他陷入痛苦和绝望的原因。约翰&牛顿据实以告,供认是他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根本不值得原谅和宽恕。第一位显现者责备他的轻率,但宽恕了他,并潜入海中,捞出那只戒指。当那只戒指被带上甲板上,环山的炼火迅即熄灭,那试探者也悄然失去踪影。约翰&牛顿要求取回这只戒指;但那恩人说,假若由你保管这戒指,你会再度遗失它;当你确实需要它时,我将为你带回来。
约翰&牛顿得了这个异梦,醒后战栗不已,有三天之久,他睡卧不安,吃不知味。当商船驶向西班牙的时候,他有几星期谨慎自己的言行;但在一七四三年十二月,当他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忘记了异梦对他的警诫,他再次沉沦在犯罪作恶的生活中。
当约翰&牛顿航海回来,他向父亲提出,要再度访问卡勒特一家人的时候,他父亲并没有反对。但牛顿船长警告儿子,由于法国和英国交恶,预料不日会有战事,坚持约翰&牛顿要按时回家,以便准时登上另一艘商船;他一旦出海,就不致被强制募兵。
约翰&牛顿于是再次到卡勒特的家里,再次对玛丽依依不舍;只是由于他经济上未能独立,他不敢轻率地向玛丽求婚。约翰&牛顿既被玛丽所吸引,再一次耽误了船期,丧失了父亲牛顿船长为他谋得的另一职位。当约翰&牛顿回家时,他的父亲向他大发雷霆。
无所事事的约翰&牛顿,忘记了父亲对他的警告,闲荡到海边,被夏威克(Harwich)战舰上的海军上尉鲁芬(Thomas
Ruffin)识破他是一个适龄服兵役的、有航海经验的水手,就把他强制性地征募入海军。
约翰&牛顿被强募入伍之后,曾向父亲牛顿船长求救,希望父亲可以向军舰舰长交涉,恢复他的人身自由。可是那时英国正与法国处于交战状态,国家处于非常时期,牛顿船长不敢徇私忘公,只能向舰长贾达勒(Philip
Carteret)进言,希望舰长善待他儿子约翰&牛顿。贾达勒也不负所托,升任约翰&牛顿在甲板上任副官(Midshipman),候机升任他为海军少尉。
约翰&牛顿升任副官之后,就趾高气扬,得意忘形,轻视和嘲笑曾和他同过艰苦生活的其他水手。这时约翰&牛顿结交了船长的书记米契尔(James
Mitchell),米契尔是个无神论者。他受米契尔影响,读了沙夫特斯伯里勋爵(Lord
Shaftesbury)的《特性与狂想》(Characteristicsand
Rhapsody)。这些无神论的思想误导了约翰&牛顿,使他对神失去信心。由于他离开了神,背弃了神;他的行为败坏,堕入了罪恶的污泥中。
一七四五年初,夏威克号战舰停泊在斯匹赫德(Spithead);二月二十三日,编入一艘旗舰沙得兰号(H.M.S.Sutherland)统率的舰队;整个舰队是由司令员波各(George
Pocock)指挥。航行三天之后,舰队遇上风暴,只好到陀尔湾(Torbay)暂时避风。第二天风向转变,司令员波各下令舰只再度出海。结果舰队遇上更强烈的风暴,有几条船触礁,船身严重损坏,司令官波各于是下令所有舰只避入普利茅斯(Plymouth)海港,进行维修。
夏威克号停泊在普利茅斯期间,约翰&牛顿听到一个消息,说他父亲正在陀尔湾,约翰&牛顿由于不愿随船到东印度群岛(East
Indies),那意味着他将有五年见不到他心仪的玛丽,他就萌起逃避兵役的念头。他心想,假如他能前往陀尔湾找到父亲,父亲将会为他找到一份更好的差事。
一七四五年四月初旬,约翰&牛顿被舰长贾达勒差派到一艘补给船艇上,去监视其他船员,防备有人乘机潜逃。但是谁料到被舰长信任的约翰&牛顿,竟然有负所托,自己作了逃兵。
当约翰&牛顿走到距离达特茅斯(Dartmouth)不远时,眼看不久就要见到父亲之际,他被一小队海军纠察人员截停,把他视作一个逃兵,押解回普利茅斯。
舰长贾达勒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一个被信任的副官竟然辜负了他的信托,立刻把约翰&牛顿贬为普通水手。此外,约翰&牛顿又受剥光衣服,加以无情的鞭打,他背脊上留下一道道九尾鞭的鞭痕。
当约翰&牛顿因着父亲的说项,被贾达勒从水手晋升为副官时,他表现得非常嚣张,得意忘形,瞧不起原来的同辈水手们;如今他被打回原形,那班水手们也不耻于他的忘本行为,拒绝与他为伍。约翰&牛顿的孤单是可以想像的。但有一件事是约翰&牛顿所不知道的,就是他父亲牛顿船长其实已经疏通了海军司令梅理(Admiral
Medley),会把他与另一商船的海员交换。他的冲动,不适时的逃避兵役,使贾达勒舰长有充分的理由,不答允海军司令员梅理有关交换人员的请求。他父亲牛顿船长为他所作出的一切努力,终于徒劳无功。
一七四五年四月九日,当约翰&牛顿随着夏威克号战舰航行到东印度群岛的时候,他的内心充满着仇恨,他的自尊心受到了重大伤害;而舰长贾达勒也不曾原谅他。
他对贾达勒的仇恨升华到一个程度,他甚至动念要谋杀舰长;隐约间,他感到神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阻止他进一步作出愚蠢的事来。
夏威克号停泊在马德拉岛(Madeira)几星期,即接到指令,要该战舰启航横渡大西洋。
一七四五年五月九日,他再次经历到神在冥冥中支配他的一生,有一件事发生,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和方向。那一天早晨,他懒睡,不肯按时起床,一位副官用小刀割断吊床的绳索,使他连人带床跌落地上,他不得不上到甲板服役。
在甲板上,约翰&牛顿看见有两个船员,从一艘在非洲几内亚(Guinea)注册的商船柏迦苏斯号(Pagasus),乘小艇登上夏威克号;而舰队司令官波各(George
Pocock)亦有手令,吩咐夏威克号舰长贾达勒,同样要交出两名水手,送上柏迦苏斯号,作为交换。
约翰&牛顿听到这个消息,就恳求贾达勒把他换出去。贾达勒上次在普利茅斯,悍然拒绝海军司令员梅理有关交换人员的请求;这次竟然轻易地答允了约翰&牛顿的恳求。约翰&牛顿终于脱离了苦海,登上了几内亚注册的商船柏迦苏斯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文 我的小传3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