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什么?_?对生活对发展起什么作用啊?!为什么说太极鲁豫有约成妙不可言测?

查看: 3759|回复: 26
一个很不想提及但又不得不说的话题:练太极,为了什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莱州论坛,浏览更多更全的内容,享用更多的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一个很不想提及但又不得不说的话题:练太极,为了什么?
话题引子2013年春季,定居北京的陈式太极拳大师,正值壮年的陈瑜先生,据说脑溢血中风住院,有北京拳友说,陈瑜大师一度偏瘫不能行走,只能坐轮椅出行。现在经过精心治疗据说恢复挺好,都能教拳了。
无独有偶,最近博山一位学习陈式太极拳的拳友(严格说算是我们的师弟,都是我们太极拳启蒙老师巩老师的学生),这位师弟听说脑溢血中风,也行动不方便了。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练太极拳能锻炼身体预防疾病吗?这位师弟我们了解一二,练拳还是很刻苦的,基本早晚都坚持练习,蛮下力的。
经过网上查询,发现太极拳爱好者脑中风并不罕见,有好几条这样的信息。有专家大师对此的解释是:习练方式错误,拳架姿势不正确气息调整不当等等。总之原因是爱好者不专业,自己学的不对,老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当时刚看到我们也深以为是,决定认真检讨,以防不测。可后来一想不全对呀,爱好者脑中风是半瓶醋二把刀所致,可陈式太极拳专业大师中风也不是没有啊!
就拿最正宗的陈家沟来说,如雷贯耳的陈照奎,教出了“四大金刚”,功夫绝对盖世少有,在焦作教拳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3岁。
“四大金刚”之一王西安的弟弟王玉安,师从他哥哥王西安大师,虽然不能说是武功盖世,肯定也是真才实学,功力深厚。王玉安还是博山陈式太极拳的开创者,当年就是王玉安上世纪90年代在博山教授陈式太极拳,才使陈式太极在博山落地开花打破了杨氏太极一统天下的局面,王玉安当年在博山教学时留下的录像可看出其实力非虚。
但很可惜,王玉安先生已经中风偏瘫多年,据说现在还行动不便。
最近陈瑜大师又中风。。。。。。
这些大师毫无疑问,绝对不会有习练方式不当的问题,毕竟他们就是此拳种最正宗的传承,他们要方式有问题,那全国没几个对的了,对吧?
那怎么回事呢,怎么练才能不中风啊?大家还能放心练拳吗?呵呵。
近日与苏南拳友交流,聊天中提及陈家佼佼者。当有人提及功力话题时,自然想起四大金刚以及陈发科之孙陈瑜先生。有拳友随便提及陈瑜去年身体出问题之事。事后网上查阅核实。无论康复如何,事情是发生了。
二十年前,当我们还英姿勃发的时候,无不为陈小旺早年的拳架和气势喝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太极的逐步了解,渐渐感觉如果太极拳靠吃青春饭不应是我需要的。
当我们看到陈瑜先生发力,很多拳友无不为其深厚的功力所折服。然而,把同样的故事放在以求绿色养生的圈子里交流时,不少功友、道友,而非单纯的拳友,大家就从其肥胖的身体、猛力的发力,怀疑其是否符合道?是养体还是戕体?还是吃青春饭?看来众人的担忧和疑惑不无道理!
看看身边一个个拳友挥汗如雨,以牺牲自我身体环境为代价,以污染身心式锻炼形式演绎太极,片面追求太极功夫GDP。大汗淋漓透支苦练,污染身心带病盲练,乃至一个个以生命为代价的血淋淋案例难以唤醒迷途羔羊!这里提及几位大师的经历,旨在提醒盲目追求太极功夫的朋友能早日清醒认识:练太极,为了什么?
太极功夫呼唤绿色GDP!
有一个人想挂一张画。他有钉子,但没有锤子。邻居有锤子。于是他决定到邻居那儿去借锤子。就在这时候他起了疑心:要是邻居不愿意把锤子借我,那怎么办?昨天他对我只是漫不经心地打招呼,也许他匆匆忙忙,也许这种匆忙是他装出来的,其实他内心对我是非常不满的。什么事不满呢?我又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是他自己在多心罢了。要是有人向我借工具,我立刻就借给他。而他为什么会不借呢?怎么能拒绝帮别人这么点儿忙呢?而他还自以为我依赖他,仅仅因为他有一个锤子!我受够了。
& & 这位仁兄只是为了挂画借锤子钉钉子,但迷失自己的他走得太远,乃至忘却了自己的初衷。
& &在太极拳圈子内,类似的事太多,很多朋友改变了初衷,忘却了初衷,迷失了初衷
& & 在身边以及所熟知的拳友中,不少人为了人前的光鲜,为了一点虚名,为了一点蝇头,为了一点虚荣,为了……将结缘太极的初衷抛掷脑后,用汗水、泪水、血水、乃至生命为代价,无视三丰先生的忠告: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
网上搜索参考:
几天前,我听网友说,陈瑜得了脑血管病,得了脑溢血、不能行走了,坐轮椅……
& & 这个事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在网上打听问了问。后来有几个网友肯定了这事,其中有个拳友说,此事是真的,他说他今年5月份去天坛找陈瑜他们交流拳术,看到陈瑜确实不能行走、坐在轮椅上,是由于得了脑溢血。我问那拳友是啥原因,那人说陈瑜主要是遗传、加上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问他是否由于打拳不当,那人没回应。陈氏太极有四大金刚,陈发科的徒孙,陈照奎的弟子.
陈小旺,王西安,都做了膝盖手术.这是公开资料,不是秘闻. 秘密的事有知情的武友说,陈小旺做过心脏搭桥一直不让外传,至于为什么,我不是本人,也不是医生,就不好说.我本人身体很好,打篮球过多,也伤了膝盖.练拳那么刻苦,受伤可以理解.
太极绝对可以健身,但不万能,练不对,反而有害.
扬式太极,少侯自杀,杨澄浦英年早逝,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不像现在媒体这么发达,小道消息很多.
孙氏太极,孙存周心肌梗塞而亡,虽然他是一代技击高手.孙禄堂无亏天下第一手,无疾而终,也只活了70多岁.
吴鉴泉面对小将朱国X的挑战,连续三次不敢上台,深秋之际,大汗淋漓,算不得技击大家.
网上找到的消息,发来参考一下:
----------------------------------
“四大金刚”之一王西安患骨疾,妙手神医陈长青把病去!
太极拳大师做手术,“粉丝”锦旗送医生&&
《焦作日报·晚报版》
& & 本报讯(记者杨景鹏)“谢谢陈主任,我们代表广大太极拳迷感谢您!”昨日上午,王西安拳法研究会的几名会员将一面锦旗送给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陈长青。
& &&&王西安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四大金刚”之一,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作为唯一留在家乡传授太极拳的大师,人们赞誉他是陈家沟太极拳的“守门人”“护根者”。
& &&&两年前,王西安在一次教授太极拳的过程中,总觉得右腿在打闪,膝关节非常疼痛,就找到了陈长青。陈长青确诊其为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游离体,主要是长期练功关节劳损所致。
& &&&今年4月中旬,王西安下定决心,请求陈长青为他做手术。听到消息,很多王西安的“粉丝”都劝他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去做手术。“陈主任对我的病情非常了解,我对他的技术有信心。”王西安婉拒了他们的好意。5月6日,陈长青和郑大一附院的许建中教授一起,为王西安实施了下切口关节清理手术,摘除其右腿膝关节的游离体,手术非常成功。
太极拳名家讲堂实录——陈小旺(节选)
陈小旺说,在国外传拳最重要的是讲信誉,技术可以改进,教学经验可以丰富,但是讲信誉是起码的做人准则,“在国外,我代表的是中国人,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1972年到1995年,没有人知道,陈小旺半月板伤病很厉害,“这个疼痛伴随我二十多年。1995年病情恶化,连上台阶都吃力。”但是说一不二、从不食言的陈小旺,只要定下来的教学计划,就绝不能更改。伤病最厉害那几个月,不能表演,他就尽量多给大家讲一些东西。先是在伦敦的表演,原定三百多人的规模,开场发现多来了一百五六十人,陈小旺一个人表演了两个小时。紧接着第二天早晨开车一个小时去另外一个地方教拳,两天教了二十六个小时,第三天又教了一天大刀。陈氏太极有四大金刚,陈发科的徒孙,陈照奎的弟子.
陈小旺,王西安,都做了膝盖手术.这是公开资料,不是秘闻. 秘密的事有知情的友说,陈小旺做过心脏搭桥一直不让外传,至于为什么,我不是本人,也不是医生,就不好说.我本人身体很好,打篮球过多,也伤了膝盖.练拳那么刻苦,受伤可以理解.
太极绝对可以健身,,但不万能,练不对,反而有害.
扬式太极,少侯自杀,杨澄浦英年早逝,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不像现在媒体这么发达,小道消息很多.
孙氏太极,孙存周心肌梗塞而亡,虽然他是一代技击高手.孙禄堂无亏天下第一手,无疾而终,也只活了70多岁.
吴鉴泉面对小将朱国X的挑战,连续三次不敢上台,深秋之际,大汗淋漓,算不得技击大家.
陈瑜老师讲习练太极拳时如何预防膝盖痛
许多太极拳友曾经对我讲过,自己在开始习练太极拳时,有时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膝盖痛,并随着练拳次数的增加,这种痛觉会不断加重。那么造成膝盖痛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预防呢?在此以陈式太极拳为例,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造成膝盖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各种运动都离不开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而陈式太极拳对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要求更为细致。如:中正不偏,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等等。同时还对裆、胯、膝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屈膝松胯。即:强调在习练每一招势时都要屈膝、圆裆、开胯。陈式太极拳运动量相应较大,加之屈膝、圆裆、开胯,所以腿部要支撑全身活动的重量,而以膝关节负担的重量更为明显,因此膝盖必须有力、灵活。动步出腿时,则始终轮流以一足支撑重心,一足提起蹬出。太极拳的动作又是慢速度进行的,因此膝关节的担负比其他拳种要大得多。如果不得要领,必然会造成膝盖痛。
  原因二:有的拳友错误地把放松误认为就是一味地向下蹲,这时劲变为了抽劲。重心便落在了膝关节上,为了站稳,势必会身体前倾,膝盖向前跪,结果膝盖超过脚尖,这样便加大了膝关节的重量。长期以往便会出现膝盖痛的感觉。
  原因三:在陈式太极拳中有许多转脚、转身的动作。我经常发现有的拳友只转脚,而膝盖并不随之转动,那么这时力就会压在膝盖上。这也是导致膝盖痛的原因
  原因四:许多拳友误认为五指抓地,脚心空就是用自己的脚趾尖抠住地,这样重心就会落在前脚掌上,从而无形当中便加大了对膝关节的压力。致使身体失去了灵活性。这样也很容易造成膝盖的疼痛。。
  习练太极拳本应起到养身的作用,但因不得要领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要想预防膝盖痛,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初学者来说,架式要放高一些,这样可以减轻对膝关节的压力。
  2、迈步时要先提起大腿,使力聚膝关节来带动脚跟提起。做踢腿或独立动作时,膝盖上提的高度要与胯平。
  3、放松时气下沉,手放远,跨根同时沉下去。定势时,膝关节要有微向里合之意,同时配合胯根撑开撑圆,把裆劲合住,裆要圆
  4、前足弓出踏实时,膝盖不要过脚尖,以免失去平衡,从而加大膝关节的承受力;也不宜膝尖与小腿成垂直线,以免影响下一动作的灵活性。只需略向强伸便可。
  5、转脚时,同时膝盖也要随之转动,这样膝盖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因此膝盖不会出现痛的感觉。
  6、在练拳时,重心要放在脚心和脚后跟的中间位置上,并用脚趾头肚轻微抓住地。
古人云:“功到自然成”,不要误解为盲目的练,求数量;而应是要按照严格的要求,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发现并纠正错误,才能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习练和教授陈式太极拳过程中,针对膝盖痛这一现象自己的一些见解,愿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仅供参考。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6:01签到天数: 141 天[LV.7]常住居民III
你忙你的,我待去给打太极的投票去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1:22签到天数: 155 天[LV.7]常住居民III
脚不好跑不了步,还想学太极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soso_e113:} 别听那些所谓的大师专家瞎叨叨
该用户从未签到
谁说太极不厉害,看看大师80岁了还能发人呢。
老的连腿都挪不动了,还打人?老一辈的习武不但功夫好,吹牛逼的技术也是一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现在很多练太极拳的,基本上可以叫“””青年太极拳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昨天&06:24签到天数: 317 天[LV.8]以坛为家I
练太极的有长寿的,也有短寿的;不练太极的有短寿的,也有长寿的;吸烟的有得肺癌的,也有不得肺癌的,不吸烟的有不得肺癌的,也有得肺癌的......练太极只是一种爱好,凡事不比较真。人生一世,快乐至上。
说的太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莱州的青年太极拳现在可挺多呀!
TA的每日心情开心前天&08:18签到天数: 71 天[LV.6]常住居民II
强身健体吧。。。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强身健体太极拳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呀,可以去跳广场舞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就怕这些练青年太极拳的,到了50多岁后,身上什么也没有呀,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熊大爷 发表于
强身健体吧。。。
强身健体太极拳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呀,可以去跳广场舞呀!
TA的每日心情开心前天&08:18签到天数: 71 天[LV.6]常住居民II
打鉄的 发表于
强身健体太极拳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呀,可以去跳广场舞呀!
人喜好不同啊&&有的不喜欢广场舞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该用户从未签到
练不对的时候,膝盖会很疼,练对的时候,膝盖会很舒服。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个人爱好,从小看武侠片看多了,也想学点武术。
该用户从未签到
谁说太极不厉害,看看大师80岁了还能发人呢。
老的连腿都挪不动了,还打人?:lol:lol老一辈的习武不但功夫好,吹牛逼的技术也是一流的:lol
看来你不了解太极。太极拳是根据力学原理,用的是巧劲儿,腿挪不动了,但是两人一交手,对方就给了你一个支点,从而借对方的力把对方发出去。当年李经梧先生年迈时腿脚不便,坐在椅子上照样轻而易举地发人&
说实话容易戳马蜂窝。 弱弱的问一句,这么多马甲你是怎么分清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老的连腿都挪不动了,还打人?老一辈的习武不但功夫好,吹牛逼的技术也是一流的
说实话容易戳马蜂窝。 弱弱的问一句,这么多马甲你是怎么分清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说实话容易戳马蜂窝。 弱弱的问一句,这么多马甲你是怎么分清的?
::Q:Q:Q:Q:Q
收完粮食抽空带你的小徒弟去市里的拳馆试试手&
TA的每日心情开心昨天&06:24签到天数: 317 天[LV.8]以坛为家I
A+发表于++11:04+老的连腿都挪不动了,还打人?老一辈的习武不但功夫好,吹牛逼的技术也是一流的
看来你不了解太极。太极拳是根据力学原理,用的是巧劲儿,腿挪不动了,但是两人一交手,对方就给了你一个支点,从而借对方的力把对方发出去。当年李经梧先生年迈时腿脚不便,坐在椅子上照样轻而易举地发人
呵呵,万法同宗,借力打力,任何一门武术对抗时都需要讲巧劲,双方运用爆发力相互控制与反控制,区别在于结果的不同。&
呵呵,推手的发人和打人应该不是一回事吧&
先生不要把说手当成实战,李京悟,王永泉都不能站了,还能发人,单前提是别人得给他手呀,你如果还是把这个认为是可以打人得东西,那可是离着挨揍不远了;十年前莱州得经悟太极传人不是上中华武校被人一脚踢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收完粮食抽空带你的小徒弟去市里的拳馆试试手&&
呵呵,习武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相互印证所学是件好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现在练太极拳的大多数都是练的外形,内在的东西一点没有,包括陈家沟的陈氏嫡传,要不怎么会满身病痛 {:soso_e113:}
以下内容为百度搜索自动匹配的广告,非本地信息如遇到要求先汇钱的,99.9%纯属于骗子广告,请谨慎辨别真假,尤其是低价二手车和低价手机数码等产品,基本全是骗人的。
您看了很久,注册下加入我们吧!
&下次自动登录登录用其它账号登录: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www.laizhouba.net &(
莱州论坛所有内容为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02:41,, Processed in 0.506917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强化文明参观保护动物的理念,加强宣传监督管理。
比基尼模特与鲨鱼一起游泳,甚至抱着一起拍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传榜2015十大网络国学公号
编辑 | 鹿鸣
干货又来啦!
上回我们分享了一篇有关太极步法的文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关太极之手的文章,评一评“太极浑身是手”这个说法怎么来的~
  一、“以身带手”
打拳时不想手,就是想以腰带动。浑身都是手,进手先进腰,退手先退腰。
拳架练熟以后,第一步就是“腰功”。
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把腰练出来,使内劲通过腰轴的旋转,似离心力的传导而贯注于四端,形于手指。这样才能下真正起到恰似车轮的作用,把“腰功”贯穿到练拳和推手当中,效果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在练拳、推手中以腰为枢纽,不想手浑身都是手。
  二、“以气变手”
打拳时不想手,丹田气运手。不想手,想丹田。
太极拳内功是“以气变手”它主要练体内的“丹田气”,拳架中手的各种活动,都要在“丹田气”的支配下运动,丹田气支配多少,四肢活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是。练中层功夫除盘拳外,还应多练桩功,特别是数种太极抱球桩要多练,多体会只要把“丹田力”练足了,体内其它气也会盛强。
  三、“以意变手”
心意指胯肘,劲源自上手打拳时不想手,要想胯与肘。
“以意变手”就是训练意念力,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后天的习惯性用力,使身体各部分都要练得虚灵、松静、让“意念力”发挥作用,把这种潜在的功能激发出来后,太极拳就不仅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气化合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管它叫内劲,如迅雷不及掩耳,一发即收,令对方惊心动魂,不知所措。
“内劲”是体内神、意、气化合的结果,它以先天神意气为主,经过长期修练而生。神意气充足,体内五脏六腑,体外四肢百骸活动正常,精神、意识、知觉就旺盛。“内劲”是在意念的指导下,“无中生有”的,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击中重心。
在推手中,正确的发挥内劲的作用,它正像近代所采取的定点、定向人工爆破作业一样,叫它什么时候倒,往什么方向倒,全在我们意念掌握之中。这样腰、丹田、胯、肘在涌泉,丹田内气的旋转带动下螺旋式推动,而不是自己的妄动、乱动。这样不仅有利于保健养生,而且才能练出太极内功。
  如何练习太极手?
1绝对要手空不能着力
  太极拳的手是很有讲究的,绝对要手空不能着力。杨禹廷说:“手要平,手上不着力,一点力也不要有。”
  练太极,要天天练拳,年年打拳,进而每天盘拳,将拳盘严,盘圆活,“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盘拳不停就是修炼太极功夫、积累功夫的过程,同时也是手上、周身退去拙力的过程。通过日日天天成年累月盘拳,身上的各个大小关节便自然松开。
  周身肌肉放松,随意时,肌舒松,可自由运用,不随意时,肌也达到灵活,周身举动轻灵,没有挂力的地主。体能达到“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进而松柔空无,全体透空。
2手不可为坚掌:
  与“妙手空空”相反,有人练拳好用力。拳论要求“举动轻灵”,而他出手僵紧;拳论要求用意不用劲,而他用力,不信用意。练拳过程中,手上有顶、偏、丢、抗四大病。出手有力而刚坚之劲掌,没有阴阳变化,无空松可言,有悖拳理拳法,无太极拳之松柔。太极拳有太极拳的规范,绝无用力坚掌之意。
  拳论云:“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既然人身为太极之体,当练太极拳时,你便是一个阴阳之体,阴阳随时变化,动之则分,一动便有阴阳变动。脚在下是根,一般不被人关注。手在上,在周身前后左右运动,最为引为注目,手是太极拳运动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修炼太极拳不是以常人的思维去想,不是以常的眼睛去看,不是以常人的身体练拳。手和脚要具备太极之体,进而是透空之体。必须认识以阴阳之母,太极拳的灵魂是松空。
  从经络到太极手:
  每个手指有每个手指的功能。小手指上有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等一阴一阳两根经脉组成。在盘拳修炼时,凡上肢回撤和从上往下的动作意在小指,习练者感到内脏和缓舒服,养生效果极佳。在技击中,手掌被对方叼住,走那根手指也难以解困,意在小指就能转危为安。拳友当时可试,只要其他手指不用力,一试即灵验。
  太极手绝不是大把抓,太极拳绝不能靠一双力手去打天下。太极手的功成,是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遵太极阴阳学说,按拳理拳法规范,循规蹈矩,遵明师指点,一招一式,一丝不苟练拳,从习练天研习,将拳盘圆活,周身手脚退去拙力,太极手功夫才能上身。太极手在盘拳修炼中是很有分寸的。
《经络太极》全网独家首发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导引养生功的创始人张广德作序推荐!
从孩子到老人,一家人都可以练的太极养生秘笈。
平台粉丝尊享8.5折优惠
  点击“阅读原文”微店订购!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太极拳国际化发展的传播学思考
来源:放心医苑网
栏目关注: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它以“贵自然,陶冶人的和谐观念”、“求虚静,培养人的最佳情感”、“重养气,融健身、修心于一体”、“尚直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它以“贵自然,陶冶人的和谐观念”、“求虚静,培养人的最佳情感”、“重养气,融、修心于一体”、“尚直觉,体悟拳理与人生”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体育形式”、被视为是“未来体育的一束新光”11。自从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开始,太极拳摆脱了“一地一姓一族”传播的历史,开始了社会化传播的历程,经过历代太极拳人的努力,在短短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内1,太极拳从一个小小的村庄——陈家沟开始,逐渐的盛行中国、传遍世界。有资料显示世界上现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亿人练习太极拳,有人认为太极拳有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趋势”。通过太极拳发展历程的考察,借助于传播学的理论,分析其在传播中的经验、教训,借以继续推进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将是十分有益的。1、“太极拳流变历程——传播类型”鸟瞰太极拳从创立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独得之秘、红杏出墙、枝繁叶茂、香遍世界。太极拳的传播在经历了内向传播、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基础上,已经踏上了大众化传播的道路,业已形成了多种传播形式并存、传播空间立体交叉的良性循环之路。1.1、独得之秘——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太极拳何时、何人所创,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观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九种说法,即梁朝的程灵洗说、唐朝的许宣平说、唐朝的李道子说、唐朝的胡镜子说、宋代张三峰说、明代张三丰说、明代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说、山西王宗岳说(明中后叶或清代)、明清间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庭说5。太极拳创发后如何传至陈长兴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意见6。尽管如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此段时间内太极拳传播者将太极拳视为自己的“独得之秘”,不愿轻易示人。在传播类型上应当以“内向传播”和“人际传播”的面对面直接传播为主。传播具有秘密性、直线性、内向性、封闭性的传播特点。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是指发生在一个人自身内部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自我和宾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内向传播过程实质上是人的思维过程。此阶段的太极拳受传者往往是被师傅“众里寻觅”的结果,大多具有极大的悟性和可塑性,即内向传播极强者,由于他们个人的努力,一般都成为了太极拳“大家”,具有了极强的人格魅力。人际传播是确定的个人之间的符号相互作用。人际传播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面对面直接进行、另一种是通过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十分明显,此阶段太极拳的传播主要以第一种方式为主。由于人际传播具有“保密性强、反馈迅速、速度可控”的特点,在太极拳的规范化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其它传播方式无法取代的作用。1.2红杏出墙——人际传播、群体传播陈家沟陈氏十四世在太极拳的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太极拳开始外传并适应发展以及学习者的需要开始改拳。陈长兴犯陈家传拳之大忌,开始向外姓人传授太极拳。陈有本则为了适应的需要和不同练习对象的练习需要,开始去掉陈氏太极拳中的某些难度动作,创编了太极拳新架套路,开拆改“原传”拳法的先河。在外传、改拳新风的吹拂下,太极拳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约1850年左右,第一位陈家沟陈氏拳械的外姓传人杨露禅8开始在河北永年授徒,旋即又到北京教拳,把太极拳由陈家沟带到了永年和北京两个地区。杨露禅出任京师旗营武术教师后,为了适应教学对象(主要是达官显贵们,他们大多体弱年迈)的体质条件和扩大传习范围,杨露禅开始拆改太极拳,逐渐创编成架势宽舒、动作圆润的“绵拳”套路。陈有本的徒弟陈清萍在其师太极拳新架的基础上又创编了两套架势。一套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由简入繁,逐渐加圈,陈清萍传陈家沟北邻赵堡镇,形成赵堡架;一套注重技击,常常突然发出快而猛烈的劲,流传于陈家沟东邻的王圪垱村,形成“忽雷架”(亦有人称为“圪垱颤架”)。形成了既有循序渐进、富有练习兴趣的套路,又有重视技击的套路,为扩大传习范围奠定了基础。此时太极拳开始由“一地一姓一族”传播向“外地外姓外族”传播过渡。太极拳不但传播到了陈家沟的临村赵堡镇和王圪垱村,并且传到了河北永年和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北京。为了适应“受众”(练习者)体质的现状和健身的需要,太极拳传播者开始对流传下来的“原传”太极拳套路进行改进,出现了“陈氏新架”、“赵堡架”、“忽雷架”、“绵拳架”等,从而适应了“受众”的实际情况,扩大了传习范围。传播类型上,在“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的基础上,“群体传播”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要的传播类型,传播具有了开放、大众的特点。群体传播是指社会群众之间的信息活动。从实际情况来看,个人朝夕相处、联系密切的群体是小群体,所以群体传播主要指小群体传播。小群体传播(7±2人)是指小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小群体传播的基本途径是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由于非语言交流的“隐喻性”特点而受到太极拳家的喜爱。太极拳流派形成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太极拳群体,他们之间又有学生、门人、弟子、入室弟子之分,从而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传播系统。1.3枝繁叶茂——群体传播、组织传播自从陈长兴和陈清萍传授外姓弟子起,太极拳的传播出现了社会化传播的趋向。陈氏太极拳、械在陈长兴、陈有本、陈清萍以及其他传人的努力下,逐渐丰富、完善;杨露禅创编的“绵拳架”经子杨健侯和孙杨澄甫逐渐定型为杨式太极拳;武禹襄从学杨露禅陈氏太极拳老架,后又从陈清萍学得陈氏太极拳新架,经过与其甥李亦畲的“搭手实验”,逐渐将两者融贯在一起,民国初年李亦畲之徒郝为真到北京传播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得以广传于世;天津武清人李瑞东将从王兰亭处学得的杨式太极拳“五锤”9为基础融合八卦掌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了“太极五星椎”(今称李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学郝为真后,以武式太极拳为基础,融合形意拳和八卦掌技法创编成孙式太极拳;河北大兴人吴鉴泉,于1921年执教于北京体育研究社,将师承其父全佑的杨式太极拳架,进行简化、轻柔处理,创编成吴式太极拳;1928年,和兆元2长孙和庆喜开山授徒,其弟子郑伯英、郑悟清迁居西安传拳,开辟了“和式太极拳”系列在西北传播的基础;1928年,陈家沟陈氏十七世孙陈发科在北京设教,传授陈氏太极拳老架,使陈氏太极迅速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奠定了其全面发展的基础3。自此,太极拳七大流派4渐次形成并大多汇集于北京。由于中国宗法社会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太极拳流派的传播基本上以“门派”内传播为主。另外,中央国术馆的建立,以政府的力量极大的推动了武术(当然也包括太极拳)的大发展。从此,太极拳的传播既有民间的积极推广,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太极拳的传播基本上形成了以河南陈家沟、河北永年、北京、江苏南京和陕西西安五点为中心向外辐射传播的新局面。各大太极拳流派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传承也大都以“垂直”、“纵向”传递为主,太极拳传播类型在“人际传播”基础上的“群体传播”更加重要。由于一些太极拳研究会等团体组织的建立,“组织传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组织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如政党、团体、机关、机关、学校、企业、军队等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活动。由于它具有“联系协作、适应环境、激励士气、增强凝聚”等方面的优势,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书信、电话的出现并大量使用,人际传播的第二种类型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方面,武禹襄及其甥李亦畲做出了巨大贡献,编定的《太极拳谱》,明确的以“太极”命名该拳、将太极拳技法上升到理论层次;该拳谱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明确的提出“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口号,明确的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作为太极拳练习的圭臬,至此,太极拳不管从拳架、还是理论上为“健身化”发展的方向埋下了伏笔。1.4香遍世界——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的发展迎来了大好的发展空间。沿着太极拳“健身化”的思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太极拳家以社会上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架为基础,集体创编了“简化太极拳”,另外还修订了“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并且修订了杨式太极拳推手练习法。1978年,邓小平同志为日本友人题词“太极拳好”更是推动了太极拳的大发展。竞赛是一项运动前进的强有力杠杆。1958年,以杨式太极拳的技术标准为主,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太极拳评分标准。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开始,太极拳就是正式比赛项目。1986年,国家正式举办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单一拳种的全国赛制——每年一届的“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适应太极拳竞赛的需要,自1989年起,国家武术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相继创编了陈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还创编了全国武术锦标赛42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从1990年以来,在亚运会、东南亚运动会和东亚运动会武术比赛中都有太极拳比赛。从1991年开始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武术锦标赛”中亦设有太极拳比赛。这些竞赛活动的举办,有利的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各地民间也争通过观摩交流、邀请赛、联谊会、年会以及节庆活动的形式,开展太极拳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起自1991年的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和起自1992年的河南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1998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万人简化太极拳集体表演,有利的推动了太极拳的社会化传播。2001年,“首届世界太极拳大会”在“天涯海角”的海南三亚市隆重举行以及国际武联规定的自2001年起每年的5月份为“世界太极拳月”更是推动了太极拳传播的速度。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太极拳运动通过传统的个人传习、集体操练、竞赛以及年会、联谊会、“健身月”等方式,使太极拳不但在国内迅速得到传播,而且迅速的传向世界。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成立后,其注册会员达到1000万人,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可见一斑。此时期由于太极拳协会组织的大量出现,组织传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另外“大众传播”也日益突现出它的重要性。作为大众传播对象的大众是指一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子网络等现代媒介间接相互联系起来的人们,是未组织起来的社会集体。大众传播是一个或若干个组织,利用现代媒介向未组织起来的大量个人与群体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具有“组织性、广泛性、公开性、单向性、超越性、即时性”的特性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现代太极拳传播的重要类型。2、太极拳大众化传播的特点传播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媒介、传播评价等五个传播因子,太极拳的大众化传播在五个因子上相应的表现出自己的特点。2.1太极拳传播者——大众化、高素质化太极拳的传播者从过去的传人、宗师到现在的传人、教练、教授,从群体内传播到社团传播,加之政府的高度重视,太极拳的传播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太极拳的传播者出现了专业化、高素质化的趋向,太极拳的技术日益规范、理论研究也日益深入。另外,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又成为传播者,太极拳的传播者出现了大众化的趋向。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守门”、“把门”的现象,林林总总的“把关人”在太极拳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保证了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技术的正确性,而今“高素质”的太极拳传播队伍必然对于提高太极拳的品位、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2传播内容——健身化、规范化在人际传播时期,信息表达往往不规范,由于受众的限制,只要双方领会就行,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足矣。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时期,为了使本群体、团体成员都能理解,信息的表达有所规范。到大众传播时期,信息表达要求更加规范,因为不规范,无法大众化。所以现在的太极拳,不管是“根基的传统太极拳”、“异化的健身太极拳”,还是“强化的竞技太极拳”都在不断的规范化。适应大众传播的需要,规范化的同时,太极拳还较好的解决了健身化的问题,使太极拳成为人们余暇生活重要的生活方式。2.3太极拳“受众”——多样化、专门化先期的太极拳传播者,大多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以及广阔的眼界,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在他们的感召下,太极拳得以大范围的传播。不但如此,太极拳家们往往不墨守成规,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传播内容进行了“适应性”的改造。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太极拳得以适应了“受众”的需要,太极拳逐渐的开始了大众化、社会化的传播。新中国成立后,适应“受众”的需要10和太极拳发展的趋势,国家创编了一系列太极拳套路,进一步推动了太极拳的大众化传播。而今,各大体育学院还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太极拳专业人才,他们不但技术规范、标准,而且有学问,懂外语,适应了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需求,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加之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急切的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太极拳以自己特有的优点,适应了这种形式,使许多的锻炼者成了太极拳传播的“受众”。2.4太极拳传播渠道——立体化、网络化太极拳传播开始以言传身教为主,后来随着太极拳文献的出现以及书籍、报刊杂志、尤其是太极拳专门网站的出现,太极拳的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太极拳在规范化、多样化的同时,注重通过武术影视、各类活动等对自己魅力进行展示: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活动更是拉近了“受众”与传播者、“受众”与“受众”的距离,为他们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搭起了平台。《少年张三丰》、《太极宗师》等优秀影片的播放,更是扩大了太极拳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另外界的广泛参与对于太极拳的传播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出现的太极拳众人表演,借助于大众媒介的宣传,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传播技术经历了从语言到文字、从活字媒介到普通声像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再到新一代媒介(录像、有线电视、光纤通讯、电传、综合数字通讯等)的转变。相应的太极拳的传播也经历了言传身教、文字图谱、声像媒介再到网络的转变。随着“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逐渐的取代“冷媒介”,太极拳的传播出现了立体化的趋势。可以说,太极拳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渠道立体传播的格局。2.5太极拳传播评价——欠科学化、系统化人际传播,信息的反馈特别容易,可随时做出灵活反应,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信息反馈较困难,大众传播的信息反馈最困难。目前太极拳传播效果的评价主要依靠师傅或教练、老师来对太极拳“受众”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当今太极拳的大众化传播不相适应,由于信息的反馈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而无法保证传播效果评价的准确性。所以建立适合大众传播的、科学、系统的信息评价系统势在必行。3、结论与建议3.1结论3.1.1大众传播已经成为太极拳的主要传播形式、在传播模式上,较好的解决了技术先行,整体推进的关系。现在的太极拳传播已经形成了既有网站,又有书籍,既有电影,又有音像等多种传播途径、多种传播渠道的大众化传播之路。太极拳的传播,技术先行,在受众了解的技术的前提下,又开始学习、了解中国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以技术传播促文化传播,以文化传播促技术传播的太极文化整体推进的局面,可以说太极拳充当了中国文化的和平使者。3.1.2太极拳传播者不断根据“受众”的需要变换练习形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太极拳从七个套路,发展到一路、二路两个,又发展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李式、和式等传统太极拳流派,以及24式、48式、88式等健身套路和陈、杨、吴、孙、武等竞赛套路。可以说太极拳的发展史是不断适应不同练习对象而不断创新的历史。3.1.3太极拳不断的强化自身吸引力,激发了“受众”的学习兴趣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融含中国优秀文化,成为最能代表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拳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太极拳不断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表明了它的吸引力所在。3.1.4太极拳的推销力强大,联系通道畅通基本上形成了太极拳科普杂志和学术性研究,太极拳专业网站以及相关太极拳产业开发、太极拳影视和新闻的宣传作用,扩大了太极拳的传播面。太极拳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转型,形成了传统套路、健身套路和竞赛套路并存的局面。太极拳的传播渠道畅通,“受众”体验到了参加太极拳的乐趣。政府行为、社会团体和个人行为在太极拳传播上关系比较协调,立体传播的格局基本形成。3.1.5太极拳竞赛先行,做好了向外推广的标杆竞赛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有力杠杆,太极拳全国单列比赛、全运会、亚运会以及世界太极拳比赛和一些太极拳活动等有力的推动了太极拳技术水平的提高。举办各种学习班、交流活动,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注重对自己魅力的展示。3.2建议3.2.1加强对太极拳“受众”的研究“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有目的的选取,不同的文化背景、区域、种族、经济状况等会影响到他们的选择动机,所以对传播者来说,通过对受众的分析,进而调整自己的传播策略、传播内容和方式是十分重要的。3.2.2培养高素质太极拳人才培养业务精湛、懂外语、计算机的国际太极拳人才,切实提高太极拳传播者的素质。并注意加强太极拳的翻译工作等是当务之急。3.2.3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追踪调查和效果评价是薄弱环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个传播的过程,没有信息的反馈和评价不是一个完整的传播链条。注意加强对太极拳项目国际化传播效果的科学评价,形成连续、科学的传播链,保证太极拳国际化传播链条的畅通是太极拳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3.2.4进一步加强太极拳的文化含量,继续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一方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深化太极拳民族文化精粹的含量;另一方面,“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又要求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敢于、善于吸收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使太极拳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吸收中西文化精粹,完成太极拳的现代化转型问题是当前学术界、武术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注释1、约1850年左右,杨露禅辞别陈长兴,返回故乡河北永年设教,随后又到北京,出任京师旗营武术教师。2、和兆元():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自优学艺于太极拳家陈清萍,后对所习太极拳作了修改补充,传于后人。所传拳法被称为“和式太极拳”,亦称“赵堡太极拳”。子和敬芝、和润芝、孙和庆喜皆善太极拳。3、陈发科在北京对陈氏太极拳练法进行了修改,后其幼子照奎在陈家沟传拳,现在称其传为新架,而原来的为老架。4、唐豪、顾留馨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的是陈、杨、吴、孙、武“五大流派”;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主编的《陈氏太极拳志.太极拳流派的形成》认为目前“太极拳已由一而六”,形成了陈、杨、吴、孙、武、和六大太极拳流派。在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组委会编《太极拳论文集》中,吴文翰先生的文章将“李(瑞东)太极拳”与“和式太极拳”和陈、杨、吴、孙、武五式并列,合称为“七大流派”。5、目前资料较充足、比较流行的说法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创编说。6、目前公认的说法是陈长兴的太极拳承自陈家沟九世祖陈王庭,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张三丰经王宗岳传蒋发,再传陈长兴。7、亦有认为蒋发传邢喜怀,然后五传至陈清萍。8、跟陈长兴学习的外姓人另有河北永年人李伯魁。9、太极拳五锤指搬拦锤、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10、梅行强博士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中外部分地区业余太极拳锻炼者动机的研究发现:(1)国内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动机排序为“为了健康、丰富业余生活、了解传统文化、治疗、能力显示。”(2)国外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动机排序为“为了健康、了解传统文化、丰富业余生活、能力显示、治疗疾病。”参考文献11、邱丕相中国太极拳对人的修心养性价值刍论武海泛舟25-3312、康戈武全面梳理太极拳发展脉络中华武术-9)13、王涛建国以来太极拳大事记中华武术-14)14、杜修鸿.陈东山太极拳焦点辨证考中华武术-43)15、栗胜夫.刘会宾从传播的角度看少林武术传播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少林功夫文集少林书局6-203)16、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217、张迈曾主编传播学引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318、余功保精选太极拳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责任编辑:zxwq)
减肥两性偏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妙不可言 艳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