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局限性假设前提局限性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前提是什么
我只是一个人xG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以如下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为前提的:第一,市场出清.即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equilibrium)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第二,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已为目的的理性人(rational man),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费者和厂商可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information).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微观经济学关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是正确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前提是(
)A.完全信息的假设B.非完全竞争的假设C.理性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E.边际收益递减的假设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 C.失业D.经济衰退2A.平均成本上升B.平均成本下降C.平均固定成本上升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3A.服装B.国防 C.住宅D.用电4A.经济利润B.社会成本 C.显性成本D.隐性成本5A.普遍的生产过剩B.周期性失业C.充分就业D.总需求不足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微观经济学 作者 毕军贤 主编 第1章 导论.ppt5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章 导论
经济学的定义 现代经济学发展简史、 微观经济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 第一节 经济学 稀缺性与选择 一 稀缺性与经济学
1 稀缺性 所谓稀缺性(scarcity),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定义,是“人们所需要的现在生产出来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有限性”,“同需要相比的不足的数量”。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同人们对他们的需要相比总是不足的。人们的需要是同其欲望(want)相联系的,人们的需要即欲望是无限的,而满足欲望或需要的手段,亦即社会在一定的时期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是有限的。稀缺性,又称为稀缺性定律,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社会经济资源总是处于有限的状态。欲望是指人们期望得到的事物、劳务、商品以及境遇。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表现在欲望的多样性和阶段性。一方面,不同的人同一时期具有不同欲望,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要也有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人类生产过程总是在满足既定愿望的同时,又培育和产生了新的需要。欲望在既定条件下得到的满足或一定程度的满足,而不能够总是得到满足。
稀缺性的含义
第一、资源的稀缺性并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与寡。
第二、资源稀缺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第三、稀缺性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环境,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2 经济学定义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与其他科学有什么区别?这是初学经济学的人最先关心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提及经济学,人们常常联想到“钱”、“股票与债券”、“预算”、“价格”等术语。在众多的经济学教材和文献中,从不同的研究对象出发,经济学家给众多的“经济学”定义。考虑到经济学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微观经济学包含的内容 【范文十篇】
微观经济学包含的内容
范文一: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财政指标五大方面。具体宏观经济分析包括的内容如下。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包括: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 ,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等问题,以避免造成宏观经济的过热。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追求目标之一。
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工业增加值等于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工业增加值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由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来源于工业总产值,即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总水平。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它一般以两种方式影响到经济: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具体地说,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正因为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有这样大的影响,投资者要进行投资就必须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可能及其程度有一个大约的预测。同时,还要正确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还必须把它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比较结合起来考虑,并考虑各种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的重要冲击因素,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转变、战
争、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一些突发的不确定性事件等。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占的百分比。劳动人口是指年龄在 16 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失业率上升与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琅费,人们收入减少,此时,经济问题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5.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进口和出口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进口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反之,出口量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出口总量及其增长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进口和出口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对国内总供需产生重大的影响。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国际收支的过度逆差或顺差,可以维持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
二、投资指标包括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数量。投资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投资规模的主要变量。按投资主体划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技资包括:
1.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政府以财政资金投资经济建设,其目的是改变长期失衡的经济结构,完成私人部门不能或不愿从事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却至关重要的投资项目,如大型水利设施、公路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同时,政府投资也是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2.企业投资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逐渐成为了投资主体是之一,企业投融资的权力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投资需求将成为国内投资需求的主要部分,企业投资的规模和方向影响着一国经济未来的走向。
3.外商投资。
外商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人的资金等。外商间接投资是指除对外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商业银行商业贷款、出口信贷以及对外发行债券等)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各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三、消费指标包括: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消费品总额。它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大小和增长速度也反映了城乡居民与社会集团消费水平的高低、居民消费意愿的强弱。社会消费品需求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某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在可支配收入一定时,消费支出多了,储蓄就会减少,是此多彼少的关系。当市场上人们的消费意愿增强时,储蓄相应缩小;市场消费量愿减弱时,储蓄相应增加。居民储蓄增加以后,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了,如果存贷比率不变,银行贷款投放也会相应地增加,这就扩大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正常情况下就会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所以,储蓄扩大的直接效果就是投资需求扩大和消费需求减少。
四、金融指标包括:
1.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各项存款和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对宏观经济施加影响。
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
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除了与整体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之外,利率影响着人们的储蓄、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结构也影响着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影响着证券的持有结构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比率。一般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平价和自由市场对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变动是国际市场商品和货币供求关系的综合反映。当汇率降低时,本币贬值,国外的本币持有人就会抛出本币,或者加快从国内市场的商品购买速度。对于国内来说,一方面是流回国内的本币增多,另一方面是从国内流出的商品增多,出口量扩大,这就形成了国内需求的扩大和供给的减少。当汇率提高时,本币升值,国外对本币的需求增大以及流出增加,对国内的进口增加,这就使国内需求减少,使国内供给增加。总体效应就是:降低汇率会扩大国内总需求,提高汇率会缩减国内总需求。一国的汇率会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等的变化而波动。同样,汇率波动又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额和资本流动,并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分工异常发达、各国间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外经济以及国际间的经济联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4.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是以前各时期一直到现期为止的国际收支顺差的累计结果。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流入国内的外汇量大于流出的外汇量,外汇储备就会增加;当发生逆差时,外汇储备减少。当外汇流入国内的时候,拥有外汇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可能会把它兑换成本币,比如用来在国内市场购买原材料等,这样就形成了对国内市场的需求。因而,扩大外汇储备会相应增加国内需求。
五、财政指标包括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需
在财政收支平衡条件下,财政支出的总量并不能扩大和缩小总需求。但财政支出的结构会改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结构。经常性支出的扩大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其中既有个人消费需求,也有公共物品的消费需求。资本性支出的扩大则扩大投资需求。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是此多彼少的关系口扩大了投资,消费就必须减少;扩大了消费,投资就必须减少。所以在需求结构调整时,适当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就能很显著地产生效应。
3.赤字或结余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为赤字(差值为负时)或结余(差值为正时)。核算财政收支总额主要是为了进行财政收支状况的对比。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结余,财政收不抵支则出现赤字。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同时,财政赤字或结余也是宏观调控中应用最普遍的一个经济变量。财政发生赤字的时候有两种弥补方式:一是通过举债即发行国债来弥补;二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发行国债对国内需求总量是不会产生影响的。财政向银行借款弥补赤字,如果银行不因此而增发货币,只是把本来应该增加贷款的数量借给财政使用,那么财政赤字同样不会使需求总量增加。这是由债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在银行因为财政的借款而增加货币发行量时,财政赤字才会扩大国内需求。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通量便会相应减少,在通货膨胀时,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
再贴现政策:它主要着重于短期政策效应;
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国债),反之就出售有价证券.
我国的货币政策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时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松的货币政策手段: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这时应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
范文二:考试重点
一、 经济学10大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二、垄断的管制措施(对垄断的公共政策)【许治老师PPT p416-418】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垄断是指一个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垄断企业具有市场势力,能影响它出售产品的市场价格的能力。
现实世界中,纯垄断很少见,但是,很多企业都有市场势力,会造成边际成本的加成定价和无谓损失,故而政府会通过1、反托拉斯法,禁止寡头之间相互勾结形成垄断,增加竞争;2、通过政府机构设定垄断价格,通过补贴垄断者或者把价格定为价格等于平均边际成本来使垄断者赚到零利润;
3、通过公有制形式抑制垄断,将垄断企业变为政府经营的企业。但是公有制通常都是无效率的,因为企业没有利润激励去降低成本,从而无效率。
4、以上方法都存在问题,最好的选择可能是不作为,通过市场让其自由发展。
三、市场价格机制怎么样形成的(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价格上限、下限)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市场通过供求的相互作用对稀缺的资源进行了配给,即所谓的用钱包来配给。
价格上限是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如果该价格在均衡价格以上,价格上限就不具约束力;如果该价格在均衡价格以下,价格上限对市场是有效的约束,导致短缺。
价格下限是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如果该价格在均衡价格以下,价格上限不具有约束力;如果该价格在均衡价格以上,价格上限对市场是有效的约束,但将导致过剩,或非价格配给,如歧视性标准。 有限制作用价格上限的后果:
1、 对消费者的影响:一部分消费者购买不到,增加排队购买时间,诱使消
费者采取寻租行为(开后门),导致腐败行为;
2、 对销售者的影响:扩大了销售者的配给权,出现黑市销售的情况,挫伤
生产者的积极性,加剧供需矛盾;
3、 对政府的影响:政府必须制定一个供给标准,如排队、发放票证等;加
大政府监督成本,如监督违规提价行为,打击黑市交易等。
有限制性的价格下限的后果:
最低限价会导致生产者的过度供给,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将
会出现低价黑市; 2、
对政府的影响:政府必须承受巨大的财政负担去收购过剩的产品,
或采用限产措施,如美国的轮耕制和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
四、 科斯定理(市场失效;什么是科斯定理,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黄
牛没有绝种)
1、 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
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这种场合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 2、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势力—
少数经济主体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即由少数市场
的参与者影响或决定市场价格。
外部性—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不反应在市场价格中的直接效应(正外部性-防疫针、负外部性-汽车尾气); 公共物品—使所有消费者都得益而市场不能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物品; 不完全信息—信息成本高昂,信息不能均匀分配,信息不完全可能造成垄断力量,以影响消费者福利为代价谋取垄断利润。
3、科斯定理:无论最初权利的分配是怎样的,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的问题。
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只要明确界定产权,市场将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且资源配置与产权的初始界定无关。
科斯定理表明,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
科斯定理的重要假设条件是讨价还价各方的成本很低,资源所有者能分清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且能合法的防止损害。
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到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的状况都可以变好,结果是有效率的。
黄牛没有绝种说明的就是共有资源与私人物品的关系
五、 纳什均衡,分析具体经济问题(囚徒困境)
纳什均衡是指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况。
博弈论帮助我们理解寡头以及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并按策略行为的情形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 结果: Bonnie 和 Clyde 两人都坦白,都得到8年的刑期 ?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将更好
? 但甚至他们在被捕之前就已经对保持沉默达成协议,自利的逻辑仍会起主导作用,并使他们坦白
六、 不同的市场结构的效率有何不同,怎么比较?(价格、数量) 根据厂商数目、产品替代程度、控制价格的能力和进入行业的难易程度不同,可以将市场分为4种类型:
1、 完全竞争市场:很多小厂商、产品同质、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厂商无法决定价格,只能跟随价格。市场中所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企业自由进入市场。为达到利润最大化,MR=MC=AR=AC,只是正常利润,因此供求平衡时,成本最低、价格也最低
2、 垄断竞争市场:有较多的厂商、产品有差别性,价格是由市场决定,但个别厂商略有影响,价格和成本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
3、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上只有少量的几家厂商,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为获得超额利润,一般抬高价格
4、 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对产品价格有很高的控制力,成本与价格高,但是产量低,来获得超额利润
范文三:二、经济
该部分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经济发展方式
深化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微观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市场中介机构
2.市场机制
需求及其决定
供给及其决定
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市场竞争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竞争与垄断
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
按要素分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效率与公平
(三)宏观经济
1.宏观经济调控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指标
总供给与总需求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宏观调控目标
2.财政与税收
税收与税率
3.货币与银行
货币、信用与货币供给
我国的金融机构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四)国际经济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竞争力
国家经济安全
2.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方式和服务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
3.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资本流动
法学、宪法和有关部门法。
1.基本概念
法律及其特征
法律关系 权利与义务
民主与法治
2.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3.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二)宪法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尊重和保障人权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家主席
中央军事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人民检察院
国家赔偿法及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行政赔偿的范围、程序和义务机关
刑事赔偿的范围、程序和义务机关
(三)有关部门法
行政组织法
行政程序法
政府信息公开
刑法基本原则
犯罪与犯罪构成
民事主体与人格权
行为与代理
物权概念及其类型
平等保护物权
征收与征用
知识产权及其类型债权概念及其特点
合同自由与违约责任
4.商法与经济法
企业与公司法律制度
金融法律制度
财税法律制度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劳动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解决
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三大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人权保护
反腐败公约
国际争端的解决
国际贸易法律制度
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范文四:1.需求价格弹性定义、类型及影响因素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类型: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影响因素:1.商品的可替代性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何谓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1.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来。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者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6.什么叫GDP?注意问题: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个地域概念,相联系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6.GDP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7.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降到极低,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陷阱。
8.何谓货币政策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比较 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最低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它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从而调节Ms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货币政策行为。它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9.何谓货币政策 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
1.需求与供给理论的运用1.价格决定——易腐商品的售卖2.价格放开3.价格管制①最高限价②最低限价4.价格支持——谷贱伤农 5.税收政策
2.GDP与GNP的区别与联系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资料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GDP = C + I + G + NX
GNP=C+I+G+(X-M) 关系: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3.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包含哪些内容
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4.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MPC=β=dc/dy什平均消费倾向 是任意收费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 关系:APC>MPC,且随着收入增加,APC追歼趋近于MPC
5.请用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解释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形状 理论解释: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投机需求L2减少,为了使货币市场均衡,(广义)交易性需求L1必须增加,L1的增加势必导致国民收入y的上升。反之,若国民收入增加,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L1会增加,在货币供给保持不变情况下,货币的需求就会大于货币的供给(出现过度货币需求),这样利率水平就要上升,以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决定了LM曲线上利率和收入的不同组合
6.自动稳定器 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税收在繁荣阶段,国民收入GNP和居民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相应增加,税收的增长率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国民收入GNP下降,税收相应减少。在税率既定不变的条件下,税收随经济周期自动地同方向变化,起着抑制经济过热或缓解经济紧缩的作用。政府转移支付 有助于稳定可支配收入,进而稳定消费需求。在经济繁荣阶段,失业率下降,福利支出会随之自动下降,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增长;反之,在经济萧条阶段,失业率上升,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上升,从而抵消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下降。维持农产品价格 政府保证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在经济繁荣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吸收货币,平抑农产品价格,以减少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而在经济萧条阶段,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增加政府采购农产品的数量,向农民和农场主支付货币或价格补贴,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7.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应如何使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①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②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型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8.AS函数、AS曲线的形状(短期、长期)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经济萧条状态):在短期中,宏观经济企图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
定,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时物价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上图表明当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于
E1点时,产量(y)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y1,价格为p1,而此时的p既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经济高涨状态,短期繁荣):上图表明,在某一时期,AD0和AS相交
于E0点,产量为y2,价格水平为P2。这时,由于总需求的减少,AD0向做移动到AD1的位置和AS
相交于E1点。这表明,经济社会处于萧条状态,其产量和价格分别为y1和P1,均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AS的形状表明,价格下降的比例要小于产量下降的比例。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经济滞胀状态):在上图中,AD和AS0相交于充分就业的E0点。这时的
产量和价格水平顺次为y0和p0。此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AS曲线向AS0向左移动到AS1,使AD与AS1相交于E1点,那么,E1点可以表示滞胀的状态,其产量和价格水平顺次为y1和p1,即表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并存。AS向左偏离AS0的程度越大,失业和通货膨胀也都会越为严重。
(4)经济长期状态——需求管理经济政策在长期中无效。
9.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由于
MR=AR=P,所以均衡条件也可写作MR=AR=P=SMC。(2)具体来说,,短期均衡又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当MR=MC是,若AR=P>AC,则TR>TC,
厂商获得超额利润;②当MR=MC是,若AR=P=SAC,则TR=TC,厂商收支相抵,仍然有正常利润,SAC曲线的最低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
③当MR=MC若AR=P<SAC,则TRAVC,厂商虽然亏损但仍继续生产,b.AR=AVC厂商可以
生产,也可以不生产,该均衡点也被长做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c.AR<AVC厂商将停止生产。
1.短期成本的概念、形状、成因、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总不变成本TF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TVC=TVC(Q)
总成本T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TC(Q)=TEC+TVC
平均固定成本AFC: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AFC(Q)=T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Q)=TVC(Q)/Q
平均总成本AC: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Q)=TC(Q)/Q=AFC(Q)
边际成本MC: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MC(Q)=dTC/dQ=dTVC(Q)/dQ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
)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
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由于MR=AR=P,所以均衡条件也可写作MR=AR=P=SMC。(2)具体来说,,短期均衡又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当MR=MC是,若AR=P>AC,则TR>TC,厂商获得超额利润;②当MR=MC是,若AR=P=SAC,则TR=TC,厂商收支相抵,仍然有正常利润,SAC曲线的最低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③当MR=MC若AR=P<SAC,则TRAVC,厂商虽然亏损但仍继续生产,b.AR=AVC厂商可以生产,也可以不生产,该均衡点也被长做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c.AR<AVC厂商将停止生产。
3.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哪种政策有效,哪种政策无效?为什么?结合图形说明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具有完全效应。如图所示,当利率降到r1时,象限(1)中货币投
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利率一旦降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
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
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会在利率不发生变化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LM
呈水平状这个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
3.货币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斜率的关系(利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等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他也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1)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货币效果越大;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2)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4.说明在经济繁荣(或萧条)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如何操作?(可结合IS-LM模型作简要分析)
1.控制货币发行。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5.,调整再贴现率。6.选择性信用管制。7.直接信用管制。
2.经济繁荣时,减少货币发行,提高利率,提高信用标准,再贴现率等,总的来说,就是回笼货币,收紧信贷,经济萧条时用相反的手段
范文五: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共十题,每题两分,共计二十分)
1.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A.由于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B.由于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C.由于收入增加而引起的增加
D.由于采用科学的饲养技术而引起的增加
2.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交易量下降
3.当吉芬商品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A.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作用小于后者
B.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作用小于后者
C.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作用大于后者
D.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作用大于后者
4.总效用曲线达到最大值时( 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值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5.假定商品X、Y的价格PX和PY不变,在既定的预算支出下,当MUX/MUY >PX/PY 时,为了实
现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
A.增加商品X的消费,同时减少商品Y的消费
B.增加商品X的消费,同时减少商品Y的消费
C.同时增加商品X和商品Y的消费
D.同时减少商品X和商品Y的消费
6.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 C
A.向右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D.向左下方或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第二题:辨析题 (共十题,每题两分,共计二十分,每道题要求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的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
变化。( 对 )
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只是引起供给量沿供给曲线移动
2.价格效应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错 )
只有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是同向的.对低档商品来说,俩者变动则是反向的
3.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 对 )
因为有价格-消费曲线推到需求曲线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价格-消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
者均衡点,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
4.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它们将得到最大
效用。( 错 )
消费者均衡条件应是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5.低档物品与吉芬物品的关系是:吉芬物品一定是低档品,但低档品不一定是吉芬物品。
吉芬商品是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的低档物品,是低档物品中的特例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是: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间有一个最佳比例关系。( 对 )
相对于一定的技术条件,当连续增加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时,在未到最佳比例之前,边际报
酬递增;超过最佳比例后,边际报酬递减
简答题 (共四题,每题五分,共计二十分,要求作答并作图分析)
1. 说明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
(1)厂商的供给曲线所反映的函数关系为S=S(P),也就是说,厂商供给曲线应该表示在
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厂商所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
(2)通过前面第 7 题利用图形对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SMC 曲线上的各个均衡点,如 E1、E2、E3、E4 和 E5 点,恰恰都表示了在每一个相应
的价格水平,厂商所提供的产量,如价格为 P1 时,厂商的供给量为 Q1;当价格为 P2 时,
厂商的供给量为 Q2……于是,可以说,SMC 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但
是,这样的表述是欠准确的。考虑到在AVC 曲线最低点以下的 SMC 曲线的部分,如 E5
点,由于 AR<AVC,厂商是不生产的,所以,准确的表述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
线是SMC 曲线上等于和大于AVC 曲线最低点的那一部分。
(3)需要强调的是,由(2)所得到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它表
示厂商短期生产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化;此外,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
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该厂商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2. 利用图形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特征
图见书p108
(1)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的值。
(2)连接TPL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 APL的值。
(3)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
当MPL=APL时,APL曲线达到极大值。
3、 解释各短期成本的定义并用图形说明各短期成本曲线间的相互关系。P149
四、论述题(共二题,每题十分,共二十分,要求作答并作图分析)
1、画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解答:图见书P144 (1)由于本题的约束条件是既定的产量,所以,在图中,只有一条等
产量曲线;此外,有三条等成本线以供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最小成本。
(2)在约束条件即等产量曲线给定的条件下, A”B”虽然代表的成本较低,但它与既定的
产量曲线Q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等产量曲线Q所代表的产量,等成本曲线AB虽
然与既定的产量曲线Q相交与a、b两点,但它代表的成本过高,通过沿着等产量曲线Q由
a点向E点或由b点向E点移动,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产量而使成本下降。所以只有在切点 E,
才是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
最小化的均衡条件是MPL /w=MPK /r。
五、计算题(第一和第二题每题六分,第三题八分,共二十分)
2.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SMC=3Q-2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品时的总成本为1000.
求:(1)固定成本的值 (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
成本函数。
解:MC=3Q-30Q+100
所以TC(Q)=Q-15Q+100Q+TFC
当Q=10 时,TC=1000
(1)固定成本值:500
(2) TC(Q)=Q-15Q+100Q+500
TVC(Q)=Q-15Q+100Q
AC(Q)= Q-15Q+100+500/Q
AVC(Q)= Q-15Q+100
3、已知生产函数Q=f(L,K)?2KL—0.5L—0.5K,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10。
(1)写出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L、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和劳动的边际产量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TPL、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各自达到极
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1)由生产数Q=2KL-0.5L-0.5K ,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
为: Q=20L-0.5L-0.5*100=20L-0.5L-50
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L=20L-0.5L-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20-0.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
(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
总量最大值对应边际产量零值点
所以,劳动投入量为20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交于平均产量最大值点
20-0.5L-50/L=20-L
L=10(负值舍去)
所以,劳动投入量为10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
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
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如何依靠收入生活的问题
2.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其他条件不变,则商品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商品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商品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替补的
B.完全替代的
D.互不相关的
4.若在最优产出水平上,市场均衡价格P超过了AVC,但小于SAC时,企业是在( B
A.获得利润
B.亏损,但在短期内继续生产
C.亏损,应立即停产
D.盈亏相抵
5.假定商品X、Y的价格PX和PY不变,在既定的预算支出下,当MUX/MUY >PX/PY 时,为了实
现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
A.增加商品X的消费,同时减少商品Y的消费
B.减少商品X的消费,同时增加商品Y的消费
C.同时增加商品X和商品Y的消费
D.同时减少商品X和商品Y的消费
6.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1.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时,降低售价会使总收益增加。( 错 )
降低售价会使总收益增加的商品是需求弹性(绝对值)大于1的商品
2.等成本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因此,当要素价格发生变化
时,等成本线的斜率一定发生变化。( 错 )
当要素价格同比例变动时,等成本线的斜率不变
3.在生产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错 )
平均成本可能递增也可能递减
4.当完全竞争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必须只能获
得正常利润。( 对 )
完全竞争的行业达于长期均衡时,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对应每一个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最低点,行业内所有厂商均无经济利润,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5.厂商获得完全均衡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R=MC。( 错 )
MR=MC只是必要条件而不ushi充分条件
6.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相等。( 错
俩者虽然练习密切,但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不仅取决于斜率的倒数dQ/dP,还取决于P/
第三题:简答题(共四题,每题五分,共计二十分)
1. 简要说明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
2. 简要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如图(图见书163页),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
倾斜的曲线. 在每一个产量上,TC 曲线和 T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不变成本
TC 曲线和TVC 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上各自存在一个拐点B 和 C.在拐点以前,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以后,TC 曲线和 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AFC曲线随产量的增加呈一直下降趋势.AVC曲线,AC曲线和MC曲线均呈 U形特征。
MC先于AC和 AVC 曲线转为递增,MC曲线和 AVC曲线相交于 AVC曲线的最低点 F,MC
与A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 D.AC曲线高于AVC曲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当于AFC.
且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接近.但永远不能相交
4、 利用图形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特征及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图见书p108
(1)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的值。
(2)连接TPL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 APL的值。
(3)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
当MPL=APL时,APL曲线达到极大值。
第四题:论述题(共二题,每题十分,共计二十分,要求结合图形对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1. 利用图形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明。
a) 当Ed>1时,在a点的销售收入P·Q相当于面积OP1aQ1 , b点的销售收入P·Q相
当于面积OP2bQ2,显然,面积OP1aQ1
〈 面积OP2bQ2 。所以当Ed>1 时,降价会增加
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
例:假设某商品Ed=2,当商品价格为 2 时,需求量为 20。厂商的销售 收入为2×20=40。
当商品的价格为 2.2,即价格上升 10%,由于Ed=2, 所以需求量相应下降20%,即下降为
16。同时,
厂商的销售收入=2.2×1.6=35.2。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反而下降了。
〈 1 时,在a点的销售收入P·Q相当于面积OP1aQ1 , b点
的销售收入P·Q相当于面积OP2Bq2 .显然,面积OPaQ 〉面积OPbQ 。
所以当Ed〈1 时,降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
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正方向变动。
例:假设某商品Ed=0.5,当商品价格为 2 时,需求量为 20。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2×
20=40。当商品的价格为 2.2,即价格上升 10%,由于 Ed=0.5,所以需求量相应下降 5%,
即下降为 19。同时,厂商的销售 收入=2.2×1.9=41.8。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
c) 当Ed=1 时,在a点的销售收入P·Q相当于面积OP1aQ1 , b点的销售收入P·Q相
当于面积OP2bQ2,显然,面积OP1aQ1= 面积OP2bQ2所以当Ed=1时降低或提高价格对
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例:假设某
商品Ed=1,当商品价格为 2 时,需求量为 20。厂商的销售收入为2×20=40。当商品的价格
为 2.2,即价格上升 10%,由于Ed=1, 所以需求量相应下降10%,即下降为18。同时,
商的销售收入=2.2 ×1.8=39.6≈40。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并没有变化。
2. 画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解答:图见书P144 (1)由于本题的约束条件是既定的产量,所以,在图中,只有一条等
产量曲线;此外,有三条等成本线以供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最小成本。
(2)在约束条件即等产量曲线给定的条件下, A”B”虽然代表的成本较低,但它与既定的
产量曲线Q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等产量曲线Q所代表的产量,等成本曲线AB虽
然与既定的产量曲线Q相交与a、b两点,但它代表的成本过高,通过沿着等产量曲线Q由
a点向E点或由b点向E点移动,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产量而使成本下降。所以只有在切点 E,
才是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
最小化的均衡条件是MPL /w=MPK /r。
第五题:计算题(共三题,第一题、第二题每题七分,第三题六分共计二十分,要求写明
计算公式与计算步骤,需要画图的要标明单位刻度)
2.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2P1?20元和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
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 1 和的商品 2的收入为 540 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 =20
=30 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3X1X2
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
量应各是多少?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U1 /MU2=P1 /P2
其中,由效用函数可得
MU1 =dTU/dX1 =3X2
MU2 =dTU/dX2 =6X1X2
于是,有:3X2 /6X1X2=20/30
整理得X2/2X1?2/3
将(1)式代入预算约束条件 20X1+30X2=540,得:
X1=9,X2 =12
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
3、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SMC=3Q-3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品时的总成本为1000,
(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解:MC=3Q-30Q+100
所以TC(Q)=Q-15Q+100Q+TFC
当Q=10 时,TC=1000
(1)固定成本值:500
(2) TC(Q)=Q-15Q+100Q+500
TVC(Q)=Q-15Q+100Q
AC(Q)= Q-15Q+100+500/Q
AVC(Q)= Q-15Q+100
范文六:微观经济学精品式教学内容创新中的几个关系
摘要:精品式教学内容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原理出新与前沿引入、前提界定与分析框架、理论知识与方法工具、基础内容与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关系,能有效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深化与提高,
关键词:精品式教学内容;基本关系;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在培养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西北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开设该课程,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经济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以精品化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和完善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新认识突破创新,探索处理以下四种关系。
一、原理出新与前沿引入的关系
作为一门以市场经济实践为源泉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内容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随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而更新,因而形成以基础理论为主、术语概念林立、体系庞大的内容特征。近年来许多新教材大量增加新理论和前沿领域进展,但相对忽视对经典原理的现代诠释,因而造成初学者的极大困惑。为此,我们在充分引入前沿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强调深入浅出和推陈出新,通过课堂讨论、读书笔记、论文写作,形成复合式教学体系,为经典理论增加新意,使学生体会到从“熟知”到“真知”的认识过程。
以“效用”这一历史悠久的经典概念为例,传统看法认为效用是可衡量的,后来研究发现消费者即使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仍可以说出偏好顺序,于是出现序数效用基础上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但较新研究发现不确定条件下以基数效用为基础的期望效用概念也是合理的,基数效用概念复归并向博弈论和金融学延伸。由于偏好不能直接观察,于是有人根据价格、收入等数据,发展为显示偏好、消费者剩余等来倒推偏好和确定效用函数,进而预测选择行为、对税收政策等进行评估。可见,效用分析并非如初学者误解的那样是脱离现实的智力游戏,它因较好描述人们的经济行为“持久而弥新”。我们注重从历史发展中将序数效用、基数效用、显示偏好等概念的内涵变迁、外延扩展和认识递增讲清楚,结合证券组合分析、保险市场设计方面的应用性事例说明其生命力,再从理解概念变迁脉络中要求学生泛读精选的指定材料,从消除疑惑出发开展教师指导下的针对性课堂讨论,以准确把握知识点为目的辅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并择优由作者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上宣讲,其他学生提问讨论,作者修改形成学年论文,讨论
者完善读书笔记提交课程作业,这就形成了一个促进经典概念出新用活的完整教学周期和复合式教学体系,有助于使学生深刻领会经典原理的丰富内涵,而不是盲目追逐前沿、流行与奇异。
二、前提界定与分析框架的关系
在一定假设前提下进行问题分析和构建模型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式。一方面,假设前提的界定和选择对于解释经济现实具有关键意义,另一方面,分析框架是讨论现实问题的出发点或参照系,对更好理解现实不可或缺。经常听到的一种误解是,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不符合现实,因此结论没有意义。但实际上许多科学理论的前提假设必须易于处理,在此基础上用真实的前提代替想象的世界,才会得到一些恰当描述经验现实的命题。为此,要重视对基本前提的内涵、作用和局限进行准确阐述,然后对分析框架的重要性给予充分说明,使学生理解正是假设与框架的有效重复互动才能提供讨论现实问题的参照系和标尺。比如传统理论一直假设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没有交易成本的,虽然这一假定明显不符合现实,但却有助于积累和发展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比较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研究工具,而当后人提出交易成本为正的真实前提,并且将组织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与交易成本相联系时,再运用边际分析之类的技巧,就可以得到许多可验证命题,在理解企业、合同、组织等复杂问题中取得关键进展。我们在企业理论、市场结构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首先对零交易成本假设的作用(简化分析提炼出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工具)和局限(现实中存在交易成本)加以说明,再阐述放松基本假设而发展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过程(从新古典理论到新制度学派),并提供这一框架应用于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组织结构设计等现实问题的事例,通过精细化讲解、逻辑性展示、针对性练习、情景性模拟、应用性延伸等体系化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理论模型发展渐进性和体系结构完整性(现代企业和产业理论),充分把握假设前提与分析框架的有机联系,养成科学的研究意识、思维习惯和思维规范,坚决避免片面强调模型推导或单纯否定前提的简单化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的合理性不仅是真实与否的问题,而且与经济环境、行为特征、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本课程中有些假设由于忽视中国现实中的具体因素,对于阅历简单、社会实践有限的学生容易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与困惑。以经济人假设为例,如果过于强调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分离,忽视制度、意识形态差异,根本不涉及伦理评价,容易造成学生行为利益化与交易化的不良定式和倾向。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作针对性的批判说明,说明经济人假设的现实局限性,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对假设前提重要性的认识,而不是照搬国外有关结论。
三、理论知识与方法工具的关系
在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发展过程中,相应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基本方法,为此,我们在准确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系统掌握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重要性,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与学术规范为目的,选择好典型例子,提炼出主要方法加以剖析,通过方法论的讲解,综合采取以延伸练习、小组交流、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方法工具掌握与理论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例如均衡作为经济学中的经典概念早已被普遍接受,但又是定义不断精细化和动态化、使用领域不断延伸的分析性工具。博弈论研究发现,不同于上策均衡,古诺一纳什均衡是更一般的概念,而前者不过是特例,但因存在多个纳什均衡点,需要剔除、筛选、精练;经济人理性要求按贝叶斯规则更新信念和对信息理性处理,于是发展出完美贝叶斯博弈分析;不确定条件下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行为人决策必然有隐藏性,决策不可预测性导致信息不对称。这些内容系统展示了均衡方法合理性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提供了一系列对经济学问题深入分析的实例,我们在对其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趣味性和应用性的延伸练习、模拟实验、游戏互动、课堂讨论、现身演示等方法,将其拓展到受教育年限等学生切身问题的决策分析中,把“接受一机械式”学习改造为“发现一有意义”学习,鼓励从现实中挖掘基本方法所蕴涵的经济现象,从而激发求知欲、旺盛学习热情、提高洞察能力,使其深刻理解科学方法在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时的强大威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相比较而言,更重视基本理论但轻视基本方法。实际上科学方法同样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有力工具,也是现代经济学教学中需要体现的重要环节。当然,我们突出基本方法的目的是把方法的科学思想融于基本原理中,通过掌握方法以提高认识和加深理解,“授人以渔”,达到自觉应用的境界,并不是要把方法当成一个独立的内容,不宜“为方法而方法”。
四、基础内容与案例分析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往往表现为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原理,这是学生最头疼的难点所在,而案例教学以现实问题为对象,通过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典型”激发兴趣,吸引其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这一难题的解决。为此,在抓好基础内容教学的同时,我们强调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典型现象的剖析。首先是运用基础原理对当今时代的一些新现象、新动态进行解剖。无须讳言,微观经济学的个别内容距离当代现实较远,缺乏时代感,结果导致学生难以发现有效应用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但事实上不少基本原理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逻辑上升性,能够促进应用研究和政策分析,是分析现实问题的基本先导和源泉。比如影响深远广泛的信息革命本身就是经济革命,但对于信息经济时代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不需要新的分析工具,为此,我们利用经典的偏好、技术和市场结构理论,以互补品概念为基础,运用“锁定”、“网络外部性”原理,展示
对知识产权管理、电子商务等当代问题的经济分析,建立“现象+原理+验证”的学习模式,启发学生寻找复杂前沿问题的根基或“基本点”,在抽象与具体的循环往复中感受了基础原理的分析价值。
重视面对中国的实际或国情,把中国案例引入课堂,解释中国现象和解决中国问题,是精品式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特别强调案例分析的本土元素,以提高学习过程的真实感。首先,要选择好与基本理论或概念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如在讲完“厂商理论”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战”问题,通过情景再现模拟学生身边的商业竞争,使博弈论原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具有应用性。其次,有选择评介全世界关注和研究的中国问题。比如近年来国际上分析中国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屡见不鲜,指出家庭联产责任制、承包制等实际上类似于最优激励机制,目的在于扩展激励机制设计等新兴理论,而中国面临着自身文化、社会传统与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于是引入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能深化对约束条件的认识,以更宽阔的视野把握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社会背景、难点所在和创新突破,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三是强调思考中国问题必须创造性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比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两种不同但互补的观点:一是强调政企分开,将企业置于市场竞争压力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改进作用。二是强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或激励合同的重要性,强调如何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和怎样对其进行监督。我们以这一问题为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凭借切身感受和材料阅读积极进行辩论与对话,然后由教师提供相关的主要理论解释,由学生尝试综合这些理论解释来提出对策建议,最后与国企改革中的实际举措相比照,帮助其深刻理解中国实践在改革策略、内容等方面的创新性所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案例教学更强调讨论过程和分析方法,而不是单纯提出对策建议。焦点在于建立书本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实现案例分析与基本教学相得益彰。
本书包含的内容
第一章 搭建第一个Away3D应用程序,教你如何在各种不同的集成
开发环境IDEs下,Flex Builder,Flash Builder,FlashDevelop,和 FlashCS4里,搭建第一个Away3D的应用程序。
第二章 建立并显示原始3D模型,在这章你将浏览Away3D里的各种
有用的原始对象。
第三章 移动对象,教你如何在场景里直接移动,旋转,缩放3D对象,
或者通过缓动库来进行。
第四章 景深排序 Z-排序,探索能用的景深排序技巧,和在Away3D
程序里出现的渲染问题。
第五章 材质,带你进到Away3D里,查看它包含的各种材质,从显示
单色的材质到Pixel Bender的高级材质,此外灯光和光源也包含在这章。
第六章 模型和动画,使你学会如何载入和显示用其他3D建模软件创
建的静态和动画3D模型。
第七章 照相机,浏览能够影响场景查看效果的各个属性,展示Away3D
里的各种照相机类,它们使你能够追踪和查看场景里的3D对象。
第八章 鼠标互动性,你会学到如何响应鼠标的请求,建立交互的应
第九章 使用精灵的特殊效果,这章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特殊效果,包
括如何与Stardust粒子引擎集成。
第十章 建立3D文本,给你显示如何创建和管理3D文本。
第十一章 突显法和修改工具,浏览如何直接使用Away3D创建复杂的
3D对象,而不使用其他3D建模软件。
第十二章 过滤器和后继处理效果,显示如何在Away3D应用程序里添
加振奋人心的效果。
第十三章 Away3D的运行技巧,教你如何优化Away3D应用程序,使
你能创建维持高级别的运行环境。
范文八:论文
  论文   1.论文题目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 100011)   2.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4. 摘要(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
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1.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扩展。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3.撰写英文摘要注意事项   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5.关键词(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
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6. 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
  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
范文九: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
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
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
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
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留学推荐信需包含的内容
一封留学推荐信除了信头、发信日期、收信人姓名、称呼、信尾谦称、签名、推荐人姓名、职务等必需部分之外,正文内容说明应包括下列各项:
被推荐者的签名——为便于对方查询,被推荐者的签名仅写“MrWang”或“MissZhang”是不够的。用标准的汉语拼音或英文拼法都可以,但必须由被推荐者自己提供,且前后必须一致。
认识被推荐者的时间(Howlonghaveyouknowhim/her)——何时开始认识,或认识了多久。
认识程度(Howwelldoyouknowhim/her)——是偶尔见面还是关系密切,或仅教过一年还是担任其导师。
与被推荐人的关系(Relationship)——师生关系,上、下级领导关系等。
被推荐人的表现(Performance)——学习上、生活上、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上的表现。
结论意见——愿意推荐或不愿意推荐,无保留或有所保留的推荐、普通推荐或极力推荐,必须明确,当然极力推荐为最好。以上六项是任何一封推荐信所必须包括的,缺其中任意一项则都会失去函件应有的功能或会大大降低推荐的效果。
原文地址:/instruments/4718.html
资料参考:留学推荐信/instrumen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观经济学的局限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