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初探属主体班吗

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姚安县小学 伍家磊    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一、联系生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有抽象性,而小学生 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困此,教学中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新概念。    如:教学《减法的运算性质》,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如下教学:    首先,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售货员卖文具的情境,让学生 根据下面题目的要求进行“买卖”活动。小明到学校小卖部买一把铅笔和一把尺子。一支铅笔的价钱是1角2分,一把直尺的价钱是2角8分。小明付出1元钱,售货员应找给小明多少钱?    其次,让学生说出在“买卖”过程中是如何“找退”的?(1)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的钱数,再减去直尺的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列式为:(分)(2)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与直尺的总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列式为:100(12+28)=60(分)。    再次,组织学生 讨论:(1)“1001228”求的是什么?“100(12+28)”又求的是什么?(2)两种不同算法结果怎样?(3)说明两道式子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到:1001228 = 100(12+28)。由于学生已有钱币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 就不难概括出减法的运算性质。    这样教学,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十分充分,形成的表象也就更加鲜明,从而促进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法则的推导过程。    在进行计算法则教学时,应当避免将“法则”或“方法”作为一种“静态的结果”直接进行灌输,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反复练习,而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合理的算法,从而逐步归纳、推导出计算法则。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时,若能联系生活实际,把例题改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就感到自然,不陌生。可以从钢笔与圆珠笔的价钱引入,求两种笔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后,就是1角,则在角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后,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能轻松的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付钱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不但推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算的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题的分析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 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这为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学中若能把书本上的例题 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创设一种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静态的应用题情节变为动态的亲自感受。    如: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第八册第14页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0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该题取材于生活实际,但离学生 生活实际较远,因而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 实际 ,把课堂变成舞台,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学生 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课上学生们利用自己铅笔盒中的文具作“商品”办起了“文具商店”.教师来到一组学生办的“文具商店”里买文具,问:“售货员,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要买2支铅笔,4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又买了5把直尺、3支钢笔教师在教室里“兜”了一圈,提供了好几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对购买文具都亲自经历过,算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 们都知道先算出一种商品应付的钱,再算出另一种商品应付的钱,最后把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付多少钱。学生在这种联系生活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解答三步应用题,而且对这类应用题的分析过程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
12345678910
12345678910一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首页 上一页
一年级主题班会教案相关内容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卷(一)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顺序性C.不平衡性 D.阶段性3.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角色是教育的( )。A.决策者 B.志愿者C.学习者 D.支持者4.“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严格管理学生原则5.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6.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 D.教育调查法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8.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9.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10.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德情感11.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C.甄别评价 D.相对评价12.( )是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A.个案法 B.历史法C.叙事法 D.调查法13.旬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巩同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 B.重视文史教育C.重视礼乐教育 D.重视科技教育1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16.“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肓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17.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瓦根舍因 B.皮亚杰C.苏霍姆林斯基 D.布鲁姆1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1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20.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能够选取唐诗、宋词、元曲等名篇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 )。A.传递和保存 B.传播和交流C.选择和提升 D.更新和创造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2.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途径和方法。23.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与方法。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25.于漪老师在教“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句话时,一学生问“万万等于多少”,结果引来哄笑。有学生说:“万万就等于亿。”于老师随即追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沉默了片刻,有学生认为,用“万万”听起来更响亮,而且“万万”好像比“亿”多。他的回答又引来一片哄笑。但于老师当即予以肯定:“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复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大家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那两位学生。请就此教学片断谈谈你的认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还不错。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亿以内数的认识1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万大的数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个),十,百,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做一做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一千万一千万的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数。(1)试分析从万以内的数到亿以内大数的学习中所采用的数学思想。(2)如何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课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课程的导入环节并简单说明理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oasis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痛风"是下列哪个指标过高导致?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