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作方式有何特点

12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6页
12.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
12.D 最能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农业,B是原始农业,所以排除。A
是耕作的特点,不是耕作方式。C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即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D才是耕作方式。
13.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
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14.“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
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阁臣、票拟,这是与内阁相关的词语。内阁制正式形成于明朝永乐帝时期。
1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
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注意乾隆年间和洋船这两个信息,当时清王朝推行对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
对外开放,所以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
16.“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
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所要表述的意思是:史学离不开史料,理论离不开史料,必须
经过一番史料的搜求,才能提出进一步的理论。所以答案应该选择A项。
17.图9中的现象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图9 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侵略者均没有打进北京城。第二次鸦片战争打进北京城,
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进北京城,占领紫禁城,联军司令部在此办公。
18.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
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文科综合试题A
第1页(共6页)
第1页/共6页
寻找更多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B.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试题分析:A、B、C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D项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耕作方式。故选D。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试题“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ootandthe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社会形态转变B.政权发生更替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
一、问题由来假期提前备课,仔细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其中关于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部分,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者都提到了“耕作方式”一词。然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的几个版本教材对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表述不尽相同,甚至有较严重的分歧。二、各版本教材的不同表述(一)人教版由陈梧桐、李伟科主编的2005年5月第2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第8-9页,有三处提到“耕作方式”一词。分别为:“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垄作法。”2007年由李伟科、许斌主持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第4-6页,又这样表述:“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n中,关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内容标准”之一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为了弄清“耕作方式”一词,笔者查阅了《辞海》等工具书,并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论述的学习与比较,发现对“耕作方式”的论述主要是围绕“刀耕火种”“火耕水褥”和“游耕制”等进行的,只有《古代埃及农业耕作方式及农作物》一文(《农业历史研究》,米丽亚母·斯蒂德)从整个农业经营角度对“耕作方式”进行了系统论述,具体包括气候、灌溉、工具及农业种植技术等。据此笔者认为,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耕作方式”一词的使用是处于一种较模糊的状态,与此同时,各个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对“耕作方式”的理解也有分歧。 一、教科书编者关于“耕作方式”的理解与认识 1.岳麓版教科书对“耕作方式”的解读 曹大为、赵世瑜主编的岳麓版新课标教科书《经济成长历程》只有一处提到“耕作方式”,...&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问题的由来在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讲述中,“耕作方式”这一概念被大多数中学教材所采用,但是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对“耕作方式”概念的理解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因为不同教材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表述不尽相同,即使同一本教材对耕作方式的前后表述也出现了矛盾。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2007年1月第3版)第5页“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目有这样的表述:“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到第6页“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目则表述为:“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动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同一教材两处对耕作方式的不同表述不免让人产生疑问:这里所讲的耕作方式到底是指铁犁牛耕呢,还是指中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作发展为个体农耕?岳麓版历史必修2(2007年6月第2版)第5页“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一目有这样的表述:“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商周时期……应运而生。”岳麓版教...&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埃及,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686年的旧王朝时期,农业耕作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古代埃及农业是与河流紧密相连的。每年尼罗河洪水的定期泛滥,为尼罗河流域内的耕地带来肥沃的淤泥。使耕地获得丰富的有机质,并且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沛的灌溉水源。在埃及的早期文明发展史上,尼罗河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就经济发展而言,尼罗河还为埃及提供了交通之便。在公元前1567年建立的新王朝之前,埃及的陆上交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驴子是当时唯一的陆上运输工具。大量的商业运精以及旅行都几乎依赖尼罗河。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阿斯旺水坝等一系列水利设施的兴建‘尼罗河特有的洪水几乎失去对埃及农业的影响。 尼罗河洪水始于夏季,六月—十月是洪水季节。六月上旬尼罗河上游的苏丹中部普降暴雨,丰沛的降水迅速抬高其支流白尼罗河的水位。几周之后暴雨随大西洋季风的移动而遍及埃塞俄比亚高原,另一条支流阿伯拉河的巨大洪水汇集于尼罗河。八月份洪水到达埃及,整个尼罗河谷水...&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1概述“上农下渔”式盐碱地耕作方式,就是按照“把水存起来,让地绿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的要求,对旱、涝、碱进行综合治理,挖池蓄水发展鱼、虾等养殖业,筑台植棉、种粮发展种植业,池边种稻、种藕,实现粮———稻———鱼上中下立体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由于它产生在东营市,并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997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把它定名为“东营模式”。这一模式的确立,标志着盐碱地耕作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盐碱地发展生态型高产高效农业找到了一条新路子。这一模式的产生,是我国数千年古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是对中国古代农业沟洫制的延伸和发展,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2“上农下渔”是东营人智慧的结晶土壤耕层含盐量过高和旱不能浇、涝不能排是制约荒碱地农业开发的三大因素。仅东营市就有荒碱地400万亩,加上这一地区地处滨海,淡水资源缺乏,有的地方连人畜饮用水都有困难。因此,建国以来勤劳的黄河口人虽进行了一次次改碱治荒...&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由中国农村杂志社与农民日报社、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首都十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共同评选的2012年中国农业十大新闻1月16日在京揭晓。2012年中国农业十大新闻是:一、温家宝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农民”奖章。二、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农业部决定2012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三、我国粮食生产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四、中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五、国务院印发新中国...&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一、农资人,要敢于亮出自己的不同声音时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被各种媒体热炒。大家在赞成和支持土地流转之时,似乎隐含这样一些观点:集约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家庭种地,没多大收益,没有出路,更无前途;企业种地,破解难题,改变三农,增收又增产。这种观点,在农资界大有市场,并且非常流行。例如很多农资营销人都在谈论土地流转之后对农资市场的影响,并商讨营销对策及应对措施,大有在喊“狼来了”之架势。我不想抬杠,但不得不说,我不同意上述观点。我的观点很简单:集约化不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假若家庭经营种植业没有出路,企业种地更是没希望;种植业选择家庭,是历史必然,也是经济学上的最优选择。二、集约化不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自1990年以来,因为家庭经营种植业,陷入经济困境:种田不赚钱或亏本,于是乎,官方、媒体、农业人和局外人披挂上阵,纷纷亮剑:家庭经营种植业,要淘汰啦,土地要流转啊,要集中到少数农场主或企业主手中,要学美国搞大农场,企业化种植,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类型筛选:
资料ID:8-3549357
《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5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右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A.石斧    
B.石犁C.木耒
D.铁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耕作工具是木耒。答案:C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及生产工具演变历程的认识与判断。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转变。答案:D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解析:二牛一人犁耕法出现于汉代;骨耜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翻车出现于三国时期;曲辕犁出现于唐朝。答案:D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国农业(  )A.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C.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压缩包内容:1 发达的古代农业 习题(含答案).doc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资料ID:8-3549356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1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教材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 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农业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历史纵横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的起源中心主要是中国。
中国的原始农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猪一直是主要家畜;而西亚以饲养绵羊和山羊为主,中南美洲则饲养羊驼。 问: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压缩包内容:1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doc
同步授课教案
资料ID:8-2532825
课件:26张PPT【导入】由《白毛女》故事情节导入。(2分钟)
目的:由学生知道的事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点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及经营方式。
形式:屏幕展示剧照、讲述。
内容: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父亲杨白劳因交不起租子,生活所迫不得已借了高利贷,年关将近的时候出门躲债。杨白劳为什么要交租子?地主黄世仁凭什么收取地租?杨白劳与黄世仁是什么关系?
回答这些问题要涉及到中国旧时的土地制度和土地经营方式,那么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呢?有哪些经营方式呢?请大家一起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讲授】呈现学习目标(1分钟)
目的: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习有的放失。
形式:预习学案、屏幕呈现。
内容:知道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识记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 知道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发展过程和表现;理解土地制度演化的根本原因;理解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识记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理解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压缩包内容:教案.docx课件.ppt
资料ID:8-2522617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概况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____和粟的国家。②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③主要耕作方法是____________,主要耕作工具有石刀、石斧、石犁。2.商周农业(1)概况(2)影响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②中国农业_______________,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压缩包内容: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32张ppt).ppt
资料ID:8-246025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考
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主学习】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商周时期)①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废除。②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③瓦解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根本原因);战争使劳动力减少;各国税制改革,立法确立土地私有制。④瓦解的影响:封建剥削方式产生。3、封建社会================================================压缩包内容: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
资料ID:8-2459347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基本线索】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史实,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考
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主学习】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历程:由
发展而来。(2)地域差别:北方以旱地的
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
生产为代表。(3)产业结构:以
为辅。================================================压缩包内容: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doc
资料ID:8-2431320
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25张PPT):25张PPT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草泥马” ——羊驼历史纵横阅读书本一二子目,完成学案“预习案”(15分钟)六畜:猪马牛羊鸡狗刀耕火种
经常迁徙================================================压缩包内容: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25张PPT).ppt
资料ID:8-2405217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2:17张PPT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25张PPT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 农业  手工业  商业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起源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压缩包内容:0001.优酷网-黄梅戏天仙配 满工对唱 韩再芬演唱.flv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2.ppt
资料ID:8-2399220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 (共40张ppt):40张PPT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中国古代农业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奥妙所在。那么古人是如何进行耕作的呢?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压缩包内容: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 (共40张ppt).ppt
资料ID:8-2396945
人教版:发达的古代农业:27张PPT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黍稷粟麦稻  左为甲骨文年字的几种写法。字形为人头顶谷物,表示收成。说文:年,谷熟也。春秋中也有“大有年”句。  “受年”是甲骨文常见的成语,表示全年的谷物丰收。甲骨文中还有“求年”的记载,就是祈求好的收成,这就是后来“祈谷之祭”。  年,后来表示一年的时间。================================================压缩包内容:人教版:发达的古代农业.ppt曲辕犁示意图.hlv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反应我国传统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 B铁犁牛耕但我觉得诗句说的不应该是 石器锄耕什么时候?是什么工具?
当然是B.在农业中应用石器是西周以前的事情了.此后逐渐演变为铜器乃至铁器耕作,同时也引入了牛等大畜生作为劳力,这是战国以后的事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唐朝人写的,所以当然是铁犁牛耕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五六千年前,河姆渡半坡时期,磨制石器
石器锄耕中国在春秋战国就开始使用铁犁牛耕了。。。你会认为诗人是出生在西周吗?
这是唐诗,当时铁器早已普及了,石器锄耕是在西周以前,用的是耒耜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