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 在祖国优美的地方的什么地方

概述/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四子王旗,位于自治区中部、位于北纬41°10′~43°22′,东经110°20′~113°。东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及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毗邻,南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交界,西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全长104公里。幅员总面积25,516平方公里,全旗辖4个苏木、2个乡、5个镇、1个牧场。总人口20.9万。 中国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系列飞船,均在设置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回收。
历史发展/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地域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匈奴地;秦汉时为雁门定襄郡之徼外地、匈奴中部单于庭辖地;魏晋南北朝时为跖跋氏据地,隶属抚冥镇;隋朝时为突厥族牧地;唐朝时属振武军兼大单于大都护府;辽代时期属丰州东北境,隶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朝时为路及西南境沙井总管府之各郡,中东西部皆为赵王传世食邑;明朝时为察哈尔部林丹汗右翼属地;清朝初期封给元太祖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称四子部落旗。&四子王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胞弟哈卜图,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代孙脑音泰生有四子:长子僧格、尊号莫尔根忽少奇;次子索纳木、尊号达尔汗台吉;三子鄂木布、尊号布库台吉;四子伊尔扎木、尊号莫尔根台吉,游牧于呼伦贝尔。17世纪30年代初归附后金,后因战事逐渐西迁于此。崇德元年(1636年),清朝皇帝赐鄂木布为达尔汗卓哩克图,授札萨克,统领四子部落。六年(1649年),晋封为多罗郡王,世袭罔替。民国3年(1914年),旗地受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节制。民国17年(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旗地属绥远省乌兰察布盟领导。民国38年(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随着四子王旗的解放,封建王公世袭制及清朝盟旗制也随之而土崩瓦解了。解放初,旗地属绥远省乌兰察布盟领导。 ,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人民自治政府领导;,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四子王旗归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领导。1958年4月,乌兰察布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四子王旗属乌盟行政公署领导。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建制设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属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领导。
行政划分/四子王旗
2000年,四子王旗辖1个镇、10个、1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80568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 乌兰花镇 3 吉庆乡 7733 吉生太乡
1 太平庄乡 5434 西河子乡 8267 东八号乡
三元井乡 6135 朝克文都乡 6897 乌兰花乡 8312 查干补力格苏木 2404 乌兰哈达苏木 2799 自音朝克图苏木 6277 查干敖包苏木 2568 脑木更苏木 1932 卫境苏木 2871 自音敖包苏木 1838 白音花苏木 2925 红格尔苏木 2594 吉尔嘎郎图苏木 962四子王旗行政划分四子王旗辖1个镇、11个乡、11个苏木:乌兰花镇、供济堂乡、吉生太乡、大、号乡、大黑河乡、西河子乡、东八号乡、活福滩乡、库伦图乡、忽鸡图乡、乌兰花乡、查干补力格苏木、乌兰哈达苏木、苏木、查干敖包苏木、脑木更苏木、卫井苏木、、白音花苏木、红格尔苏木、吉尔嘎郎图苏木、。乌兰花镇:辖 南梁、乌兰路、文南路、文化路、富强路、团结路、广场路、解放路8个社区居委会;河北营村委会。供济堂乡:辖 供济堂、阿莫吾素、六股、三股、黄羊城、陆合堂、厂汉此老、吉新、双井、大清河、乌兰淖、柯梅12个村委会。吉生太乡:辖 中号、公合成、吉生太、前古营、糖坊卜、席边河6个村委会。大井坡乡:辖 本坝、大白林地、老圈滩、于家壕、哈彦忽洞5个村委会。巨巾号乡:辖 大清河、麻黄洼、大南坡、小东营、文都花、巨巾号、海卜子、阿力善图8个村委会。大黑河乡:辖 大黑河、杨油坊、四十顷地、巨龙太、毛独亥、罗罗图、土格木、大设进、窑滩行9个村委会。西河子乡:辖 韭菜沟、天顺永、栽生沟、西河子、海宽堂、北库伦6个村委会。东八号乡:辖 白彦敖包、高家沟、梁底、东八号、石庄子5个村委会。活福滩乡:辖 活福滩、三合泉、赛忽洞、英土、东卜子5个村委会。库伦图乡:辖 库伦图、后卜洞、大新地、富贵、三元井、高台、头股、马安桥、朝克文都、东波力、红盘、韭菜滩、苏木加力格13个村委会。 忽鸡图乡:辖 庙后、闪丹、哈拉圪那、堂村4个村委会。乌兰花乡:辖 东湖行、土城行、六犋牛、郑家滩、生盖营、古营子6个村委会。查干补力格苏木:辖 格日乐图雅、巴音、山滩、查干补力格4个。乌兰哈达苏木:辖 乌兰哈达、白音敖包、台吉敖包、山丹、白音朱日和5个嘎查。:辖 白音希勒、白音朝克图、新尼淖尔、伊克吾素4个嘎查。查干敖包苏木:辖 白音补力格、白音乌拉、敖包图、山达来4个嘎查。脑木更苏木:辖 乌兰希热、哈沙图、宝日花、江岸4个嘎查。卫井苏木:辖 乌拉、布伦、额尔登、卫井4个嘎查。白音敖包苏木:辖 夏布格、达赖、宝力格3个嘎查。白音花苏木:辖 白音花、脑木更、海卜子3个嘎查。红格尔苏木:辖 乌布里吾素、阿日德勒素、瀚乌拉、红格尔、达忽拉5个嘎查。吉尔嘎郎图苏木:辖 丁吉、阿莫吾素2个嘎查。
人口民族/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人口数量四子王旗是以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旗。境内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锡伯、东乡、布依、裕固、土、瑶11个民族。2004年共有人口20.5万,其中农牧业人口17.01万人,城镇人口3.49万人。蒙古族 旗境内蒙古族大部源于元太祖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代孙脑音泰四个儿子的后裔。他们原率部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史称阿鲁蒙古。后金天聪年间,脑音泰四子相继归附后金。元年(1636年),清王朝赐封脑音泰三子鄂木布为达尔汗卓哩克图,俾统四子部落旗。顺治六年(1649年),晋封多罗郡王、世袭罔替。后因参加对明朝的战争迁来今旗境。清天聪八年(1634年),四子部落旗有正户2000户,约1万左右人口。2004年境内蒙古族人口达16 739人,占全旗总人口的8.17%。比1949年增加12 977人。主要分布在牧区11个苏木、农区巨巾号乡、大黑河乡、库伦图乡以及乌兰花镇。汉族清朝年间,有、绥远、土默特等地农民零星流入旗地开荒种地。到、时期,迁入四子王旗境内的前山地区农民日益增多,并开始建房定居。二十八年(1902年),随着大规模官办垦务,大片牧地被开垦,内地大批农民流入旗境定居。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和大青山以南的前山地区农民又先后自由迁居。60年代,因灾荒有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移民流入定居。后又有上述地区的汉民投亲靠友迁入。汉族主要集中在11个农区乡、乌兰花镇、乌兰牧场和工矿企事业单位。&回族回族清朝年间,、等地的少数回民逃荒来到旗境开荒种地维持生计。随后,呼和浩特等邻近地区的回民也陆续来旗境内,多数种地、以劳为生。在乌兰花定居的少数回民以经商或经营饮食业为主,境内回族人口逐渐增多。&新中国成立初,境内回族人口200多人,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旗有回族人口达711人。2002年,全旗有回族人口823人。比1949年增加600多人。主要聚居在乌兰花镇、大黑河乡。2004年,全旗回族人口899人,比1949年增加710多人。民国15年(1926年),在回族较集中的乌兰花镇建起了4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清真寺,民国25年(1936年)扩建。1990年,重新维修扩建。满族旗境内满族居民,多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呼和浩特、迁入定居的。主要聚居在乌兰花镇、供济堂乡、白音朝克图苏木、江岸苏木。1949年,全旗有满族人口7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到105人。2004年,全旗满族人口967人。比1965年增加855人。其他民族其他民族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需要从外地调来或学校毕业后工作分配以及婚配到该旗的。2004年,境内有、、、、、、共68人。
自然特点/四子王旗
地形类型四子王旗地形从南至北由阴山山脉北缘、和三部分组成。其中:山地占4.1%,丘陵占56.1%,高原占39.8%。统观地形趋势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拔高度为1 000~2 100米之间,相对高差1100米。旗境东南西河子、活福滩、忽鸡图、三元井地段属阴山山脉北坡。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峰约100余座。这些山峰均属中等切割或轻微切割,相对高程1 000米左右。中部乌兰哈达、供济堂、白音朝克图、查干敖包、查干补力格、吉尔嘎郎图、红格尔、大井坡低山丘陵地段,海拔1 500米左右的山峰约数百座。这些山峰均属轻微切割,相对高程500米左右。气候四子王旗旗境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6℃,1月最冷,平均气温自北向南由-14℃递降到-17℃。极端最低气温-39℃,7月最热,平均气温自南向北由16℃递升到24℃。:极端最高气温35.7℃。气温平均日较差13~14℃。平均年较差一般在34~37℃之间,其特点是春温骤升、秋温剧降、无霜期短。3~5月,月际间气温变化大,4月之后月升温幅度减缓。9月下旬气温开始下降,每5天下降2℃左右。全旗大部地区1月较10月降温9~11℃,平均无霜期108天。全旗平均终霜日为5月27日。最早终霜日出现在,最晚终霜日出现在。平均初霜日为9月11日,最早初霜日出现在日,最晚初霜日出现在日。最短无霜期年份为1965年,仅78天,最长无霜期年份为2000年,142天。历年平均降水量在110~350毫米之间。境内地下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4.24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1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721万立方米/年,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651万立方米/年,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3 372万立方米/年。水文旗境内地表水主要以塔布河流域为主,其它区域地表水资源贫乏且利用困难、经济效益低。全旗水资源总量为4.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3 649万立方米。&四子王旗有呼和淖尔和查干淖尔两大湖泊。呼和淖尔是注入的主要内陆湖,位于旗境北部的卫境苏木和脑木更苏木境内,中心位置在北纬42°48′、东径111°05′。高程在955米以下,水面面积丰水年达20多平方公里,一般年份水深在2米左右;干旱年份也出现过干涸现象。水质矿化度大于5克/升,为咸水湖。查干淖尔在呼和淖尔东南约4公里处,为塔布河注入的,干旱年份时湖水干枯。当湖内水面超过955米时,即流入呼和淖尔。自然资源四子王旗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藏有40余种,尤以铜、镍、、锰、铅、、铁、钨、、、、石灰岩、、电气石、、等储量丰富,品位较高,极具开采价值。
宗教/四子王旗
喇嘛教是藏传佛教的一支。自16世纪中叶传入蒙古各地以后,四子王旗蒙古族开始信仰喇嘛教,凡有男孩的人家,选其最聪慧的儿子进庙当喇嘛。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信仰,从精神上束缚蒙古民族,因而达到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目的,大力提倡和鼓励在蒙古地区兴建喇嘛召庙。 喇嘛教伊斯兰教四子王旗境内群众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传入始于清年间。起初因人数少且居住分散,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随着回族人口在该旗逐渐增多,乌兰花和包力板申等回族群众较聚居的地区开始出现了伊斯兰教活动。天主教于清十一年(1861年),开始传入四子王旗境内。当时属内蒙古教区管辖。 2004年全旗有库伦图、三元井、堂村、乌兰淖、三股、古营子、苏计、小六股8个天主教堂点,信教群众达15 000人,主要分布于库伦图、供济堂、忽鸡图、乌兰花等6个乡。天主教每个堂点都设有育儿园,收养一些被遗弃的婴儿以及无人供养的老人。耶稣教民国17年(1928年),归绥基督教北堂派传教士到后山地区传教。民国26年(1937年),传入乌兰花及周边农区。&1949年,外籍传教士撤走,由当地教徒主持本旗耶稣教活动。“文化大革命”中,耶稣教活动被禁止,固定聚会点取消。 1980年以后,耶稣教活动逐渐恢复,教徒增多。1995年,全旗共有耶稣教徒260余名。因无教堂,教徒们诵《圣经》、上早晚课等活动都在教徒家中进行。萨满教是蒙古民族早期的宗教形式,当地蒙古族称“博”教。喇嘛教传入旗境以前,萨满教广为流传于群众中。今蒙古族群众中流传的祭敖包、崇拜苍天大地、面对大山大河祷告、祭火等以自然界为主要祭祀对象的古老的传统习俗,大都来源于萨满教的教仪。明、清时期,喇嘛教兴起,其影响势力逐渐代替了萨满教的地位,萨满教日渐衰败。到50年代,旗内蒙古族再无信奉萨满教者。
旅游资源/四子王旗
天堂草原——格根塔拉位于我市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在呼和浩特北约150公里处。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景区,距旗政府所在地乌兰花30公里。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4A级景区。夏秋之际,这里绿草如茵,景色迷人。250多种花草植物竞相开放,10余类野生动物经常出没,蒙古马矫健彪悍,蒙古族风情浓郁,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草原旅游区。按照总体布局,在现有基础上正在逐步完善建设综合服务区、民族工艺品制作观览区、观光游览区、游牧民俗博览园、草原竞技区、王府游览区、祭祀文化区、民俗风情园九大园区。同时也是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降落地。王府补龙河补龙河位于四子王府西约1公里处,雨水充足时常年蓄水,干旱时也有清泉流淌。芦苇、树木环绕,景色宜人。相传此河过去是季节性河,从建造王府之后就有了这股清泉流淌,并在春秋雨过天晴之时,常有出现。据说当地牧民们曾多次看见河上有两条青龙盘腾,因此当地人给此河起名为补龙河。白音敖包会盟遗址今东八号乡白音敖包村北山上建有大型敖包(遗址尚存),高约4米,底座直径约8米,系火山岩和花岗岩堆砌而成。敲击岩石便会发出异样声音,为敖包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敖包上有两块白色巨石,天气晴朗时从远方眺望,似两匹白色骏马飞奔,把依山傍水、牧场宽阔、水草茂盛的白音敖包周围映衬得十分壮观。传说此地为乌兰察布盟四子部、、、首次会盟之风水宝地。白音敖包会盟遗址杜尔伯特广场杜尔伯特广场位于乌兰花镇中心,2003年5月开工建设,由绿茵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施工,广场占地面积26900平方米,其中硬化面积17600平方米,绿化面积9300平方米。广场设置雕塑、喷泉、廊架、灯光等景观设施。工程总造价650万元,2003年完成投资255万元,日前全部竣工。该工程是四子王旗撤盟设市庆典献礼工程之一,也是乌镇人民休闲娱乐的理想活动场所。脑木更山座落在旗西北部,位于脑木更苏术所在地东北45公里处。山势南北走向呈长方形,山顶较为平整。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这里虽然屑无水草场,但雨季牧草茂盛,常有季节性水淖,是天然草场。脑木更山元代净州路净州路在元朝时隶属中书省管辖,辖领1个天山县。于明洪武年间废弃。净州路古城座落在今吉生太乡城卜子村东侧的冲击平原上。古城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地势开阔平坦。锡拉木伦河上游的塔布河水由南向北从古城东侧流过。古城西墙外侧有石羊、石狮、文武石人各一对,元代净州路古城遗址常有生活和建筑用品出土,尤以瓷片、陶片、粗沙黄绿釉瓷片、钧窑、龙泉窑等瓷片、金黄色琉璃瓦和金元时期的长条砖较多。北魏抚冥镇北魏天兴五年(402年),柔然首领杜仑统一漠北,北渡沙漠,穷瀚海,南临大碛,建立了柔然汗国。今乌兰察布市北部包括四子王旗北部戈壁瀚海尽属柔然汗国势力范围。武皇帝跖跋珪屯田戍边时北伐柔然,征战不断。东晋太元八年(383年),从今河北省赤城至包头修筑长城(魏长城),又修建了著名的六军镇驻兵防御柔然。六军镇之一的抚冥镇在今乌兰花镇西南土城子村,建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其它5镇为沃野镇(今五原县北)、怀朔镇(今固阳县白灵淖乡)、武川镇(今武川县土城村)、柔玄镇(今兴和县台基庙东北)、怀荒镇(今河北省张北县境)。 毕齐格图岩画毕齐格图,蒙语即有字的地方,座落在乌兰哈达苏木东南部丘陵地带一条小峡谷中。峡谷自西向东延伸,峡谷一带清泉常流,怪石瞬峋,石壁多系黑色,坚硬光滑。岩画在小峡谷的尽头,由于南壁坡度低缓,且受西北风的剥蚀,石质松散,而北壁陡峭,岩画多凿刻在北壁岩石上。岩画有牛、马、猪、狗、人像等,线条粗犷、形象,反映了当时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岩画中也有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号“阿弥陀佛”等。
查干哈萨图岩画锡拉穆伦庙查干哈萨图岩画位于卫境苏木西北约50公里处的查干哈萨图,距中蒙边境15公里。以岩画所在地为中心,东面是较平坦的丘陵草原,约15公里处有通往边境额尔登的公路;南面约10公里有一座无名的敖包,西面为一条狭长的丘陵,北面约3公里是旗锰矿所在地。岩画遗址座落在一个台地西侧的斜坡上,斜坡东南高,西北低,坡面倾斜度为40度左右。岩石的色泽为灰白色,石质略粗,石面较为平滑。这些岩石的分布情况基本呈弧形片状,岩画主要勾勒在一些东南高、西北低的岩石上.表现的题材,大多为奇蹄类动物蹄印,最多的一块岩石上有10多幅岩画。查干哈萨图岩画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艺术典型,也是蒙古民族原始的世界观和精神生活的实物资料。锡拉穆伦庙锡拉穆伦庙(大庙)位于乌兰花镇西北62公里处的红格尔苏木驻地,是全旗最大的喇嘛教召庙,建筑布局合理精巧,建筑群东西约2公里,南北约1公里,形成了气势宏大的塞北佛教圣地,它始建于清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内蒙古、、等地有较大影响,也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召庙之一,号称“恩格日明嘎”(意为山阳坡有千名喇嘛的庙宇)。锡拉穆伦庙是本旗贵族出身的丹巴拉布吉修建的。整座召庙占地约1平方公里,其建筑均为藏式石木结构,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环山临水,景色宜人,全庙共建有五座独贡(喇嘛颂经处)。
神九着陆/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随着近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神舟九号飞船主着陆场全面启动,准备迎接飞船和三名返回。着陆场系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主着陆场、副着陆场、陆上应急搜救、海上应急搜救、通信和航天员医监医保5个分系统。 中国的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系列飞船,均在设置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回收,参与神舟九号飞船回收和航天员搜救的各系统人员、装备已经陆续到达主着陆场,并展开针对性训练和多次回收搜救综合演练神舟九号飞船的主着陆场各分系统运转正常。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3次
参与编辑人数:1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50:46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