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是什么?

∝_百度百科
符号“∝”表示成正比例。一个物理量y随另一个物理量x的正比关系,可以表示为y∝x(读作“y正比于x”)。例如,在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中,s与t成正比,记作s∝t。
∝符号∝的含义
符号“∝”表示成。
一个物理量y随另一个物理量x的正比关系,可以表示为y∝x(读作“y正比于x”)。例如,在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中,s与t成正比,记作s∝t。
由于成没有专用的符号,我们也可以用符号“∝”搭配来表示成反比。例如,在欧姆定律I=U/R中,当U一定时,I与R成反比,此时我们可以记作I∝1/R。
符号“∝”(与符号“”无关),表示两物理量有一定的正比关系。由于正比关系是物理量之间最简单的关系,因此这在课题的研究中会经常遇到的。有时为了清晰或简略地表达某些量之间的关系也会使用该符号。
又例如,导线的线电阻R,与导线的长度L成正比,可以表示为:R∝L;它还与导线的截面积S成反比,可以表示为:R∝1/S。我们知道,还应与制造导线的材料的ρ有关。
∝符号∝的输入方法
使用:输入zhengbi,查找即可输入“∝”。
使用:打开工具箱→符号→特殊符号→数学/单位中第四行倒数第四个即是,或输入v1,选择第7页第二个。
Word 2003:插入→特殊符号→数学符号,第二行第八列即是。
Word所有版本:按住,用键盘数字区输入8733,然后松开Alt键。
其他位置:按住Alt键,用键盘数字区输入41432,然后松开Alt键。【图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上传于||文档简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上​课​专​用
大小:43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1、成正比例的量
内容:成正比例的量
1.&&&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 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 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 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 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M2。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 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②&&&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 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3)&&& 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4)&&& 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2.教学例2。
(1)&&& 出示表格(见书)
(2)&&& 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3)&&&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4)&&& 看图回答问题。
①&&& 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生:175M3。
②&&& 体积是225M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③&&& 杯中水的高度是14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生:水的体积是350M3,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
(5)&&&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
3.做一做。
过程要求:
(1)&&& 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
①&&&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 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③&&& 种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3)&&& 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 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5)&&&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1~5题。
2、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1)&&& 两种相关联的量;
(2)&&& 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3)&&& 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1)&&& 每袋大米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
(2)&&& 大米的袋数增加,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增加,大米的袋数减少,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减少;
(3)&&& 总质量与袋数的比值一定。
所以,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 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①&&&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②&&& 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③&&& 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 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X×Y=K(一定)
2.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
(1)&&& 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2)&&& 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3)&&&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
(1)&&& 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2)&&& 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3)&&& 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6~11题。
3、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人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
(1)&&& 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①&&& 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②&&& 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③&&& 这里哪一个量不变?
④&&& 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
(2)&&& 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
①&&& 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②&&& 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
③&&& 这里哪一个量一定?
④&&& 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
(3)&&& 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
每天看的页数
①&&& 把表格填写完整。
②&&&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③&&& 这里哪一个量一定,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 每天看的页数与所看天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4)征订《XX学习报》,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如下表。
征订份数/份
应付的钱数/元
①&&& 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
②&&& 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2.正、反比例意义。
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
过程要求:
(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
(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表达。
(3)&&& 全班交流。
使学生明确几个要点: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
③&&& 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一种理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 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二综合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下比例或反比例。
(1)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字,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
(2)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
(3)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
(4)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
(5)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 )
(6)圆的面积与半径。(&&&& )
过程要求:
(1)&&& 逐一出示以上各题。
(2)&&&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 教师小结。(方法,关键)
4、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
4.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
二引导练习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比较
出示表格。
速度/每时行多少千米
1.说一说。
提问:从表1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从表2中,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
3.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教师提问并板书如下:
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关系式X×Y=K(一定)
4.小结;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正比例和反比例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正比例和反比例
播放量数据:
4,294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反思一:正比例和反比例正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了学生的自我观察,给于了学生一些较为形象具体的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能轻易地发现两个数量间的变化关系。在观察和对比了以后在进行意义的概括。有浅到深逐步慢慢转化为对文字的叙述的判断。但是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还将涉及到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但是我并没有急于地让学生背数量关系。而是把对意义的理解作为重点,通过几个具体的表格的强化加深学生对意义的理解。这也是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先教材淡化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的中慢慢体会。正反比例的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关系上,只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数量关系作一些简单的判断。学生其实只是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和识记上。我们要从一个新的数学角度来加以研究,用一种新的数学来加以理解,用一种新的数学语言来加以定义。因此在复习题中我让学生大量的复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并且联系教材复习了教材及练习中涉及到的一些数量关系,渗透了难点。下面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为例,谈谈如何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当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可以结合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变化方向相同,那么在同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越长,表示的实际距离也就越大。当图上距离一定时,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那么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可以出这样一道题帮助理解,图上距离3厘米在下面哪一幅地图上表示的实际距离最大 ①1:400 ②1:600000 ③ 1:600000 因为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它们的变化方向相反,要使实际距离大,那么比例尺就要小,所以选第三个。当实际距离一定时,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正比例,可以出这样一道题帮助理解,一个半径 100米的花坛,画在下面哪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最大 ①1:40000 ②1:60000③ 1:100000 因为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正比例,它们的变化规律一致,比例尺越大,图上距离就越大,所以应该选第一个比例尺。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思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from 本文来自 end#部分的内容,着重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正反比例是来源于生活的,我认为教学中既要重视这一点,又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中逻辑性,严密性与连贯性的统一。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本节课的优缺点:1、通过学生的自我理解和老师的讲解,对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并且很快就可以判断出是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题目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让大家感觉学习数学很有用;3、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时间充足,参与度较高,且时效性较强;4、课堂调控能力较强,有自己的教学风格;5、板书明确、清晰,一目了然;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6、设计合理,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较强。不足之处:1、知识量太大,难度较大,很少有不经过思考或稍作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2、小组合作时,没有分好工,导致在计算相对应的每组数的和、差、积、商时,每个同学都在计算,因而用的时间较多,如果六人小组分好工,没人计算一种运算,时间就会节约一半。3、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三:本节复习课,目的是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有个全面的认识,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在这节内容复习之前,我先在班里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对正确描述正反比例有一定的困难。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时思路不是很清晰,还有一些学生在用关系式描述正反比例时,存在较大的困难。 六年级学生已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因此在整理与回顾时我尽量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将本单元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再深入各学习小组巡回指导,适当点拨。然后针对调查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练习,巩固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注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学反思: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教学反思: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