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是怎样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师的故事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2所属分类:&&&
本商品暂无详情。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现在的位置:&&>>&&>>&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
作者:佚名&&&&来源:网友投稿&&时间:&
|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来叙述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全书共分为七个手记: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手记二...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来叙述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全书共分为七个手记: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手记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手记六: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手记一、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情感。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就不只把我们当做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立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DD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爱心和童心,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中故事之一,宁玮高考落榜后,李老师内心不安,通过书信与这位同学交流思想。他给宁玮的通信中曾这样写道:&我从来就不认为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你的朴实、善良、与正直,我是永远忘不了的,同学们也是永远忘不了的;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这些可贵的品质也许会为你带来一些烦恼,但更会使你赢得人们的尊敬与信任。&李老师的真诚和率直,一定深深地影响了这位同学,虽然这位同学因种种原因没有复读,没有走进大学的殿堂,但是,走上社会的她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李老师永远是她精神上的教父。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不客气地说,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读着书中的第一段开篇语,不由心灵震撼。如何才能转化后进生?李镇西老师说: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一)&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对于&后进学生&的&爱&应该是真诚的。要把&后进学生&看做朋友一样去交往,当孩子们与我们产生了朋友般的感情后,我们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这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关键。(二)&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教给学生。&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三)&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后进学生&看作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其中李老师转化&后进学生&的教育思想就与众不同,只要你看看两个标题,就不得佩服。1)&&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2)&&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文中万同这位同学成功的转化就其教育思想实践的结晶。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素质教育&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教育。其中,当然包括对&优生&的培养。面对&优生&,教师在深感&幸运&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如何&培养&优生?他说:激励&优生&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李镇西老师结合他自己的体会,认为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学生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伟人、名人传记读物,让&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文中成功典型程桦、杨嵩、黄金涛同学都从成功人士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和启示。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应该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和分数,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的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适当淡化这类学生的&优生&意识,帮助他们去掉自我陶醉的&光环&,恢复他们作为普通同学的感觉,是使他们保持一颗纯朴童心的有效方式之一。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 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首先,不可将&优生&在班上特殊化,而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其次,&优生&担任班干部不宜搞&终身制&,而应合理轮换,使&优生&适应&能上能下&的机制;另外,对&优生&犯错误切不可迁就,而应该严肃批评,让他们习惯于挨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甚至处分;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多给&优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这当然不是说要有意让&优生&不断失败,而是引导&优生&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有失利,而当&优生&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在&应试教育& 的束缚下,&高分低能&的现象不是个别的。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教育&优生&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李老师对&优秀学生&的教育不只注重分数,他探索出培养&优生&的六大方法。尤其是练&优生&受挫心理,更值得推广。长期处在&金字塔尖&的&优生&们,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这就使他们对受挫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学生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提高他们受挫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负重的心灵向谁求救?&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 北京一位中学生这发自肺腑的声音,代表了所有中学生对目前学校德育的批评。老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有:一、创设和谐氛围1、建立师生和谐关系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而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2、造就班级和谐环境。心理学认识,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一般说来,一种环境或一些人如果能满足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相反的情感。二、开设专题讲座。三、进行个别谈话。四、保持书信交流。五、推荐有益读物。六、争取家长配合。青春期心理教育,一直是班主任老师头疼的事。李老师采取多渠道并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保持书信交流。这种方式,比其他方式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手记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文中那个自杀的女生名叫宁小燕。她小学时是&小雷锋队的&女司令&;中学时,爱好广泛,文学,美术,都很优秀,是一个非常乐观、自信而且富于思考的少女!她是一个优秀的共青团员,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竟然&没有勇气和毅力继续前进&,而选择了死亡。这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伤感。李老师是带着一种忧患的意识,用一种批评的方式来写本手记的。他说:我在《她给我们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一文中对我们的教育发出了一声声质问,这绝不意味着我的教育就十分高明,因而可以居高临下地去指责其他的成长历程、思想轨迹和命运发展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把批判的解剖刀对准了自己的教育!我开始了反思。而且这种反思一直持续到了宁小燕悲剧发生10年后的今天。李老师主要反思的是德育。他说:我之所以把反思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德育上,是基于这样的人世:既然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对教会学生做人最直接的德育,我们理应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主要针对德育观念进行了10个方面的反思。1、德育目标:是培养膜拜师长、迷信权威的守旧者,还是造就崇尚真理、勇于开拓的创造者?2、德育内容:是唯上唯书,还是面对实际?3、德育教师:是&学生保姆&、&班级警察&,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4、德育情感:是长官,还是朋友?5、德育艺术:是&泥塑&,还是&根雕&?6、德育方法:以灌输为主,还是以引导为主?7、德育过程:是虚假,还是真诚?8、德育环境:是封闭,还是开发?9、德育管理:&人治&,还是&法治&?10、德育评价:是片面测估,还是科学衡量?宁小燕自杀的悲剧,李老师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宁小燕留下的日记和遗书,让人震惊。她在自杀前,&带着对人生的幸福满足,怀着对死的美好向往,坐在江堤上,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咀嚼着磷化锌,同时又悠然地欣赏着周围如画的美景------&。她的自杀给当前的德育教育敲响了警钟,揭示了德育教育所深藏的危机,值得每一个人思索。手记六: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这部分内容是李老师写得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也是最为精彩的地方。记录了他一段铭心刻骨的经历,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这是李老师20年前和一群山东中学生通信的故事,他先与一个叫杨守丰的同学通信,后来这位同学突然去世,于是她的同学接着和李老师通信,由原来的素不相识,到现在的彼此信任。她们从李老师这里获得成长的养料,李老师从她们的信中也感到了教育的幸福。虽然远隔千里,彼此没有见过面,但精神上的相遇相知,就像天空中掠过的云彩,让人感到格外的温馨和浪漫。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关心他人,学会感动,学会感恩,是当前社会所倡导的理念。李镇西作为校长的他,面对武侯实验中学2700多名师生员工发出了内心热烈的呼唤:&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好孩子,让家长幸福;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幸福;做一个好伙伴,让同学幸福;做一个好少年,让社会幸福;做一个好教师,让学生幸福;做一个好校长,让师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让祖国幸福!走进《爱心与教育》,仿佛走进教育的世外桃源。在那里看到的是教育的鲜活,是教育的灵动,是教育的轻盈,是教育的诗意。那一枚枚鸡蛋的情意,那一封封书信的浸润,那一次次活动的熏陶,那一颗颗童心的烂漫,无不是教育智慧的结晶。给汪斌煮的鸡蛋,医院里飘飞的歌声,学生一次次的秘密行动,无不牵动着我的情怀,给我以心灵的撞击。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还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教育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痛改前非,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李镇西老师是当之无愧的爱心教育的践行者!《爱心与教育》里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教师是在从事爱的事业,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温总理说:&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也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在从事神圣的教育工作时,应&幼我幼以及人之幼&,将自己的博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光辉下和谐充分地发展。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能够教育和受教育,是人类胜过其它生物的一大优势。人生苦短。几十年的实践,加上与生俱来的本能,获得的能力毕竟有限。面对严酷的自然界,实在不足以应付。然而,人还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前人和他人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于是,人就可以一代胜过一代,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短短二三百万年,就从&其异于禽兽也几希&的境地,进步到如今的规模,其前途仍未可限量。说教师的职业最崇高,还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世间最高级的产品&&人才。从李镇西同志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李镇西同志认为,这正是自己的职责。&&余心言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的滋润,没有友好、愉快、和谐的人际氛围,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学习李老师的教育作为,可以毫不犹豫地下一个结论:只要持之以恒地真诚爱教育,无论是哪个学生身上,无论是哪位教育者身上,肯定会诞生一个个光芒耀眼的教育奇迹!愿我们能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揣一颗爱心上路!李镇西老师的经典语录燕南飞
8:46:00▲&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不客气地说,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关注与研究,&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前面谈到的学生心灵深处美好道德的萌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依据。但是,对&后进学生&而言,这些&萌芽&往往被各种缺点的&杂草&掩盖着。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要求&后进学生&在一个早晨就根绝所有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步减少犯错次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学生&施予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只是&后进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我多次在新学期的第一天开始在几个&后进学生&中进行&看谁进步大&的比赛,半期语文考试时,让全班学生对《xx进步大》的作文进行投票&&由于学生们的作文只能写一位同学,这就使参加比赛的&后进学生&之间有了竞争,而且这种竞争随时是在学生集体的监督之中;由于学生的&选票&是考试作文,他们自然会认真对待,而这种&认真&必须体现为平时对那几个&后进学生&的细心关注。这种教育技巧,我在历届学生中都运用过,可以说是屡试不爽。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中蕴含着一条朴素的教育科学规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规律。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相反,我专门印制了&报喜单&,如果某位&后进学生&觉得自己在某一周犯错误的次数减少了甚至没有犯错误,就可以主动到我这儿来领一张&报喜单&,拿回去向爸爸妈妈报喜。实践证明,把教育主动权教给&后进学生&,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既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后进学生&看做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践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同学们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达到思想道德、文化学习的统一标准,这是许多&后进学生&根本没有&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转化&后进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以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学生&同样适用。每当感到学生不听我的话时,我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唤起他向上的信心。总之,转化&后进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万同作弊当然是可耻的,但细想一下其中也有可以理解甚至可贵的一面,这就是希望得到好成绩的良好愿望。他的错在于达到目的的方式不对,而他的良好愿望,却应该受到尊重。这种愿望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好的上进心。任何学生都希望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但由于种种原因,万同从来就没有体验过这种成功感。不及格的分数、老师的斥责、同学的讥笑、家长的斥骂&&伴随他度过了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而他还在这样生活着。失败和屈辱,是我们的教育给他的唯一&馈赠&!苏霍姆林斯基曾大声呼吁:&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经过好几天的思考,决定尝试&降低要求,增强信心,逐步提高,帮助成功&的教学方法,对万同进行学习&扶贫&。◆培养&优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而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教育。要训练&优生&的受挫心理。让他们习惯于挨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甚至处分;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多给优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这当然不是说要有意让&优生&不断失败,而是引导&优生&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有失利,而当&优生&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培养&优生&创造能力。要教育&优生&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即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大前提下,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让学生大胆地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膜拜师长的思想牢笼,冲破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总之,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从解题时的独特方法到作文时的新颖构思,从独当一面地开展班干部工作到积极参与各类课余科技活动&&只要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其创造能力锻炼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对不喜欢做的事,强迫自己努力去做并且要做好,这正是战胜自己啊!◆自然又是一次震撼心灵的谈话:从&天降大任&到&好事多磨&,从韩信的&胯下之辱&到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从信心、勇气、毅力到人格、胸襟与心理素质,从&这次应考至少让你看到了以前连你也不相信的智力、能力和潜力&到&当若干年后,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之时,再回头看今天的挫折,你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人生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漩涡而已&&&最后的结论是:&你应该感谢命运给了你这次打击,你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新的起点!&◆真理总是朴素的。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名字也许太普通,人格永远不会平凡;生活也许较清贫,事业永远不会黯淡;歌声也许会暂停,旋律永远不会中断;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遗憾!◆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也许在其他人眼里,后来王铜收到的&中国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他高中生活的完美句号;而在我心中,王铜主动把市级三好学生的荣誉让给其他同学,这才是他高中生活也是我对他三年教育的辉煌叹号!◆老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究竟什么是学生最急于解答而往往&没人回答&的问题?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把学生的心理疾病、性格弱点,当做&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问题来解决,或热情地教育,或严肃地批评,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思想工作怎么会奏效呢?当我们这些号称&灵魂工程师&的人不能关注学生的灵魂时,他们喝求援助的灵魂便只有自己拯救自己了!看来,单纯而孤立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关注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别是他们在知识、情感、兴趣等一系列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积极的辅导。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而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和&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心育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入手。◆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既激烈竞争又携手共进,既和睦相处又诚恳帮助,既互相督促又彼此信任。◆姝洁同学:面对你的提问,我的回答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也许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我&。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的确,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即将毕业,可能升入大学,可能参加工作,而志愿与职业的选择往往不能取决于你自己。你以前的理想都是很好的,而现实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因此,问题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是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是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是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一位外国诗人曾这样写道&&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小树/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草绿/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麝香鹿,就做一条鲈鱼/但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我们得做海员/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你手边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在那本书的扉页,我特意抄录了一段我刚刚读过的中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话:&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教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怎以能说只有爱情才是最宝贵的幸福呢?&◆即使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安排,也不能取代每一位班主任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在与上级精神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也必须面对学生实际,确定我们的具体德育内容。&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北京青年报》上一位中学生的话提醒我们,要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切合学生心灵,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理解学生中引导学生!仅仅拿着各种文件苦苦思索:这堂班会课,我讲什么呢?&&这样的德育只会越来越远离学生心灵。陈云同志曾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德育工作者同样应该充满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最后一条便是&保密&:&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的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一个不高明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学生自己发现真理。&(第斯多惠)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确,但我们的教育痕迹最好淡化,而春雨润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为奏效&&德育辩证法正是如此。◆德育评价:是片面测估,还是科学衡量?比起单纯的教学,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反映在德育效果上,所谓&长期性&意味着德育见效慢,周期长,远不是靠一两次教育便能立竿见影;所谓&复杂性&意味着德育效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行为的也有观念的,有短时的也有长远的。目前对德育效果的评估往往片面和不公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智论德&&一个学校或班级的德育好不好,往往只看其升学率高不高;反过来,一个升学率高的学校或班级,往往可&挖掘&、&提炼&出&德育先进经验&。二是庸俗化&&用数学来&量化&德育:计划、总结的份数,纪律、卫生的分数,做好人好事的次数,上交学校广播稿、表扬稿的篇数&&教师在填不完的各种表格,学生有挣不完的各种分数。如此&德育量化&非但不可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学校或班级的德育水平,而且往往会引诱、助长教师和学生弄虚做假。对德育效果全面而科学的衡量,当然要把学习情况作为指标之一,但绝不应把德育看成是智育的&婢女&;科学的量化也是必要的,但德育效果并非仅仅是简单枯燥的数字。衡量德育效果,既要有定量分析,也要有定性描述;既要看短期效果,也要看长远效应;既要看学生一事一时的是非,也应看学生一生一世的行为;既要有学生在校时的表现记载,也要有学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对德育效果的片面测估,严重挫伤了许多教师的德育积极性。因此,德育评价的科学化,理应成为德育改革的迫切课题之一。我们每一位素质教育的真诚拥护者,应该在这方面不懈探索、不断创新以无愧于21世纪那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伟大时代!◆但我却从心底真诚地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我领了工资,要对得起这份报酬;因为我享受过学生的笑声与泪水,我要对得起这份真情;因为有学生是通过各种&勾兑&才编到我班的,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因为学生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我要对得起我的&哥儿们&!我的境界也许并不高尚,但我的感情很真诚。这就够了。每天生活在学生之中,浸泡着童心也洋溢着童趣,沐浴着纯真也滋润着纯净,这其中的感情的确是无法估量的,更是&逻辑分析&所永远扯不清的。眼下,有人老爱抱怨别人欠自己太多,进而怨恨社会和别人对不起自己。◆&&感受爱,回报爱,并让一个个爱的故事从心底一泻千里地喷涌出来,在电脑键盘上流淌,便诞生了这本《爱心与教育》。
图书 & 亲子/家教 & 培育女孩 & 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精心养育女儿全记录 ... 首次下载赠10元 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精心养育女儿...
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
作者:李镇西 来源:XSK 点击: 5677 次 评论: 0 条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来叙述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全书共分为七个手记: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