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月的翻译莲叶的翻译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PowerCDN/2.) sr29莲叶的意思_译文翻译_作者李群玉_古诗词赏析
莲叶的意思、译文翻译、古诗词赏析★★
前一篇: 后一篇:
作者: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
◆查看更多:关于
的古诗,含有
古诗词选读:
详见《汉语大辞典》中华诗词(界面见下图),提供9万多首古诗词,可按标题、内容、条件等多种方法查询。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关于莲叶的诗意,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C)2005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昌龄古诗_古诗文网
(1664人评分) 8.0
朝代:唐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注释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③芙蓉:指荷花。④乱入:杂入、混入。⑤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
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您喜欢的诗文: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学习古诗词必备工具,!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
上一篇: 下一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_粉光花色叶 作者:陈去疾
千叶莲(同前) 作者:贺铸
莲叶 作者:李群玉
江南曲五首_鱼戏莲叶间 作者:陆
相和歌辞&江南曲_鱼戏莲叶间 作
燕归梁_莲叶雨,蓼 作者:晏几道
远别离_莲叶团团杏 作者:张籍
杂曲歌辞&古离别_莲叶团团杏花
莲叶_移舟水溅差 作者:郑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郑谷《莲叶》作者: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出处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莲叶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莲叶原文、翻译及赏析_郑谷古诗_古诗文网
(752人评分) 7.8
朝代:唐代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猜您喜欢的诗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爱情的古诗及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