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闪电德军进攻波兰兰原因

一列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盛开的山桃花海中。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点前来,早出晚归,堪比上下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理论是二战期间德国军事战略的基础。该理论的原则就是奇袭、集中、速度,要求在敌人未来得及部署武装力量之前,集中优势兵力,以包围与合围的方式取得战争的胜利。
  由于闪电战在二战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受到英美等军事学者的深入研究。“闪电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集结:意即在发动攻击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由于该战术需“形成重点”的原因,真正的攻击正面还会比集结面更窄一些。
  (2)展开:为了突破后维持必须的冲击力,机械化部队将会成梯次纵深部署。
  (3)突破: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武力,已决定性的冲击力击穿敌人战线。
  (4)突穿:此阶段是突破之延续。在完成突破之后,装甲部队主力以及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为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人深入。
  (5)击虚与钻隙:突破时期结束,开始全速向敌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
  (6)席卷:这是闪电战的最后一个阶段。整个突进部队将以敌人的交通线为目标,进行分隔包围遭孤立的敌军主力。
  经典案例:波兰闪电战
  二战初期,希特勒便基于上述理论,基于闪电战的理论,主张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就像漆黑的夜里突然出现的闪电一样打击敌人。
  闪电战的第一场就用在了倒霉的波兰人身上。日,德军集中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裂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数量庞大但装备陈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3万人阵亡,13.37万人受伤,91.1万人被俘(其中,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10万人逃至邻国,而德军仅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
  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德军沿用闪电战术几乎横扫整个西欧。先后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
  具体占领所用时间:27天内征服了波兰,1个小时拿下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攻克比利时,39天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日,德军再次采用闪电战术进攻苏联,到12月便打到了莫斯科郊外。可以说整个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术运用的是非常成功的!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历史真相揭秘:1939年的波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来源:搜狐军事
作者:知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通过“闪击战”在4周内就占领了波兰。有关这场战役的描述大多是德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波军则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波兰空军的飞机来不及升空就悉数被德军摧毁。波兰骑兵不计后果地用战刀去砍德军坦克。然而,这是历史的真相吗?本文将为读者呈现别样的波兰战役画面。文章编译如下:
  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很多“神话”,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起的“闪击战”(Blitzkrieg)。通过贯彻“革命性的”战争理论,德国在4周之内就占领了波兰。装备陈旧不堪的波兰空军还没有驾机升空就被德军消灭在了地面上,波兰骑兵则不计后果地向德国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发起了冲击,以求挽回些许脸面。
  这个版本的战役描述在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就在深入人心了。从那时起,很少有人对这样的描述提出异议。然而,有关此次战役的大部分原始记录都是由那些有着既得利益的作者书写的――古德里安(Guderian)和梅伦廷(Mellenthin)等德国将军想方设法讨好获胜的同盟国;英国军事理论家巴兹尔•利德尔•哈特(Basil Liddell Hart)这些闪击战理论开创者急切地想向世人说明他们心爱的理论被实践证明是多么的有效。
  在1939年9月的这场战争中,事实情况是,尽管波兰陆军战斗力明显不足,但他们还是在防无可防的情况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给在兵力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优势的对手造成了巨大伤亡。西方观察家的评论鄙视硬着头皮作战的波兰人无能,却不看看1940年春英法军队在占据战场优势的情况下表现有多么糟糕。
  两次世界大战间期的波兰
  尽管在1920年就获得了独立,但波兰共和国这个弃儿却发现自己的外交处境岌岌可危。1935年,波兰独裁统治者约瑟夫•毕苏斯基(Józef Piłsudski)离开了人世。此后,在约瑟夫•贝克(Józef Beck)上校的领导下,波兰试图奉行一种不在两个强大邻国之间选边站队的外交政策。
  1932年,波兰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4年,又与德国签订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协定。对于苏德这两个“庞然大物”,波兰的政策前后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德国与波兰关系出现少有的融洽的那一小段时期,波兰国内到处弥漫着与纳粹德国结盟对抗苏联的声音。而在绥靖政策受到西方领导人青睐的那段时间,波兰则建议对希特勒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
  波兰的政策反映出这个国家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说还是从地缘政治上说都是岌岌可危的。波兰在东部边界和西部边界都无险可守(波兰大陆在一个大平原上,这个大平原从德国北部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草原),而且东方和西方的两个邻国是历史性敌人,这两个国家对波兰的国家完整构成了明显的现实威胁。不幸的是,在欧洲的政治主张中幻想盛行,而波兰的外交政策注定是永远摆脱不了这种幻想的左右了。
  绥靖政策
  法国和英国向莫斯科伸出了和平触须,提出建立一个共同阵线,联手对抗希特勒。不过,斯大林对盟国的决心表示怀疑,认为他们的提议只不过是想把苏联拖入与德国作战的漩涡中。
  而且,如果发生战争,苏联军队必须要穿过波兰领土才能为西方盟友提供帮助。波兰会反对苏联这么做,他们认为苏联军队一旦占领了波兰领土就不可能撤离了。波兰的想法是正确的,1945年发生的事件(指二战结束后苏、美、英三国划定波兰边界,部分波兰领土被划归苏联,译者注)足可以证明这一点。
  心怀鄙视的西方自由派指控波兰与纳粹勾结,而波兰则对那些在1920年波苏战争中袖手旁观的西方国家做出的保证失去了信任。
  1938年签订的《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t)抛弃了捷克斯洛伐克,这暴露出法国和英国的战争决心是多么脆弱。不过,在日,法国和英国政府向波兰做出了保证,如果波兰边境遭到入侵,那么两国将军事上支持波兰。然而,这只不过是为英法两国为阻止希特勒发动战争所做出的迟来的努力罢了,而且这也说明英法两国承认他们奉行的绥靖政策走到了尽头。在这种情况下,盟国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能够帮助波兰的了。
  日,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MolotovCRibbentrop Pact),其中的一项秘密协议提出由苏联和德国分割波兰,这标志着波兰共和国的丧钟已经敲响。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希特勒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吞并自由城市但泽(Danzig)上,而将但泽与德国分隔开的正是“波兰走廊”(Polish Corridor)。随着德国宣传机器大肆渲染德国公民在波兰遭受了所谓的虐待,两国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
  波兰的骑兵
  发生战争时,波兰的防御原则是依靠强大盟友(也就是法国)的干预。波兰军队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纳粹德国或苏联的,不过倒是有可能把入侵者拖住,直到外援到来。
  1939年夏天的时候,波兰陆军装备不够精良,配置也不够合理,但批评它过于依赖骑兵就言过其实了。骑兵只占波兰陆军总数量的10%。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部战线以及后来的俄国内战和俄波战争中,很多战斗都需要在几乎没有道路的大开阔地进行快速机动,骑兵在这些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骑兵部队也能在中欧和西欧广阔但通常难以前行的地域纵横驰骋,不断骚扰敌方的薄弱部位。波兰骑兵采取的战术与国外观察人员的大肆指责相去甚远,波兰骑兵实际上是“骑马的步兵”,在下马与敌人交火前,他们会骑马快速机动。
  波兰的装甲兵
  波兰的现代装备很缺乏,这是毋庸置疑的。波兰曾做过一些亡羊补牢式的努力来弥补缺陷,但为时已晚。除此之外,波兰军队在机械化方面几乎毫无建树,他们的火炮大多是用马匹牵引的。
  波兰的装甲部队数量非常有限。虽然波兰有四个骑兵师都曾将机械化提上日程,但到战争爆发时,波兰只有一个坦克旅可供使用。尽管拥有数量众多的轻型小坦克和性能优异的37mm“博福斯”(Bofors)反坦克炮,但由于财力有限,波兰陆军没有进一步采取任何现代化措施。1939年时,波兰能够派上战场的人员有近250万,其中包括后备役人员和国民军志愿者,然而这样一支大军的组织形式却与1914年时没有什么区别。
  波兰实施“Z计划”(Plan Z)的依据是西方同盟国(尤其是法国)保证会在波兰被打垮之前向其提供帮助。波兰边界几乎无可防守,因此这一脆弱不堪的计划变得更加没有把握。波兰地处平原,便于坦克部队实施进攻,德国占领斯洛伐克之后,就可以从三个方向向波兰发动攻击了,波兰边界地区的防御形势每况愈下。尽管贯穿波兰境内的一些河流能够提供一些天然障碍来阻挡德军,但依托这些河流进行防御就意味着要放弃一些重要的经济资产。
  波兰统帅部决定让部队向后方撤退,希望部队在向国家心脏撤退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集中。这一计划太过于乐观了,而且事实将会证明该计划完全无法应对德军最高统帅部策划的积极进攻。
  这些战略谋划上的不足反应出波兰陆军未能从现代战争的发展演变中获得经验,尤其是在快速进攻性机动中运用装甲部队方面的经验。
  德国的作战理论
  与此同时,德国陆军的发展道路在现代主义者的主张和传统主义者的主张之间摇摆不定。受希特勒青睐的现代主义者努力加强了德国国防军的机械化部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现实教训连同近期从西班牙内战中获得经验与富有创造性的军事理论家(如富勒和利德尔•哈特)提出的理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后来被称为“闪击战”的理论。
  不过,闪击战只是一种战术上的创新,而不是一种革命性的战争形式。利用突破口打击敌方最薄弱的部位,而后从侧翼包抄或包围敌人,这一作战思想的历史和战争本身一样悠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考虑更加周密的军事人员在发动进攻时都贯彻了这一思想。他们先用火炮集中射击敌方前沿一线的一些固定点,而后派出训练有素的冲锋队员向这些固定点渗透,目的绕过敌方的据点向前推进,渗透到敌方纵深。这些进攻行动不需要进行代价高昂的正面进攻(以前战争中经常采用),但却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闪击战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坦克、飞机和摩托化步兵一起行动,以求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战果。将俯冲轰炸机作为战术支援武器以及大批量使用坦克则是创新之举。
  不过,与流行的观点正相反,在进攻波兰之前,德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只有7%的陆军实现了机械化,其余部队仍然在使用马匹。的确,希特勒对机械化情有独钟,而且很在意消耗战对国民士气的影响,因此想要避免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闪击战的进攻性质意味着机械化部队很容易与为其提供支援的步兵脱离,而且他们的进攻正面太窄,因此容易遭到对方反击。德国的军事家一直在担心这些问题。不过,波兰是没有条件来利用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了。实际上,驻扎位置过于接近边界的波兰军队已经是希特勒的囊中之物了。
  德国的计划
  德国的进攻计划要实现的目标是:在波兰军队撤退到河流障碍之前将其消灭。一旦波兰军队退守河对岸,那么德军一开始发起的进攻就可能会在大部队到来之前停顿下来。
  德国的进攻力量分为了两大集团军群,即北方集团军群(Army Group North)和南方集团军群(Army Group South)。北方集团军群包括两个集团军(63000人),分别由冯•屈希勒尔(von Küchler)和冯•克鲁格(von Kluge)率领,他们的目标是跨过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之间的波兰走廊,挥师向南直取华沙。南方集团军群包括三个集团军(882000人),在冯•伦德施泰特(von Rundstedt)率领下向北进攻,目标也是波兰首都华沙。这样一来,至少从理论上说,德国的两个集团军群会像一把钳子那样将波兰军队夹得粉身碎骨。
  1939年整个夏天,希特勒一直在要求收回自由城市但泽,为紧张局势火上浇油,但没有正式对外宣战。尽管原定的入侵日期(日)被推迟了,但德国的特种部队还是实施了夺占喀尔巴阡山(Carpathian Mountains)地下一段铁路隧道的行动,结果此次行动没有成功。在其他地方,德国的游击部队开始加紧实施破坏活动,同时德国的媒体也在极力渲染波兰对德国少数族裔的“暴行”。
  波兰的动员速度很慢,尽管他们已经完全了解了德军的动向。根据法国的建议,波兰故意放慢了动员的速度,希望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日,德国在上西里西亚(Upper Silesia)格利维采(Gliwice)炮制了一起事件,一伙秘密警察“袭击”了一家德国电台,并在现场留下了几具集中营关押犯的尸体,尸体上还穿有波兰军服。
  德国的进攻
  日凌晨4点,德国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Schleswig-Holstein)悄悄驶离位于但泽的停泊区,开始炮击韦斯特普拉特(Westerplatte)半岛上的波兰军队营地。与此同时,纳粹党卫军采取行动,试图控制当地的邮政局。
  邮政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殊死抵抗,直到德国人往地下室里灌入汽油,他们才被迫停止反抗。随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被枪杀了。韦斯特普拉特半岛上的驻军守卫“波兰凡尔登”(the Polish Verdun)长达一周之后才被迫投降。德国第四集团军以压倒性力量对驻守波美拉尼亚走廊(Pomeranian Corridor)的波兰军队进行了打击,波兰军队一边打一边向南方撤退。在这场殊死搏斗中,波兰骑兵旅在一处开阔地拦截了一个德国步兵营,并把这个营的大部分兵力消灭了。不幸的是,德国的装甲部队赶到了,身处困境的德国步兵得到了支援。波兰骑兵多人战死,其余被迫撤退。战场上的意大利记者很快就将波兰骑兵不计后果地与德国坦克搏斗的事迹传扬了出去。
  就在德国第四集团军越过波美拉尼亚走廊的时候,德国第三集团军正在从东普鲁士向华沙进军,尽管姆瓦瓦(Mława)防线暂时阻挡了他们的进攻。与此同时,由德国大部分兵力组成的南方集团军群正努力在攻打华沙之前对波兰的克拉科夫集团军群和罗兹集团军群形成包围之势。在莫克拉(Mokra),装备有反坦克炮的波兰骑兵在一辆装甲列车的支援下沉重打击了向前推进的德国装甲部队,而后才被迫撤退。德国的装甲突击被认为“协同能力差”,而且德国部队看起来也有些“惊慌失措”。尽管如此,德国还是成功地在波兰军队中间钉入了楔子,这样一来,波军的抵抗就越来越少了。
  在其他地方,从斯洛伐克出兵的德国军队与波兰边防部队展开了对杜纳耶茨河(Dunajec River)的争夺,天然障碍加上波军的顽强抵抗阻挡住了德军的前进步伐。
  与流行的观点正相反,波兰空军并不是在战争开始的头几天被德军消灭在地面上的。波兰人聪明地将飞机分散部署在了全国各地的偏远机场,德军击毁的飞机大多是假飞机。从技术性能上说,波兰空军的飞机(大多是老旧的PZL.11s飞机)比不上德国空军的飞机(Me109s飞机),无法阻挡德军获得制空权。尽管如此,波兰空军仍然表现出色,经常出动这些伤痕累累的飞机升空执行任务。在波兰空军中,表现最出色的是“追击旅”(Pursuit Brigade),在防卫华沙的战斗中,该旅击落了很多德国战机。
  直到8月30日(德国入侵的前一天),波兰政府才进行总动员,时间已经太迟了,这对波兰做出反应造成了障碍。波兰统帅部被德国的凶猛进攻打的措手不及,只能仓促应战。然而,蹩脚的动员加上德国空军对交通线的不断破坏,导致波兰军队很难集中。随着波兰军队向华沙退却,雷兹―希米格维(Rydz-′Smigły)将军下令将军队撤退到维斯瓦河(Vistula)东岸。将统帅部从首都华沙搬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科(Brest-Litovsk)的决定是一个重大错误,此举导致波兰的将军们越来越难以与他们的部队建立联系。
  德军统帅部同样也存在问题:他们担心部队向东开进的太远会导致部队与补给站和兵站车站的距离越来越大;他们还过于担心法国在德军暴露的西线实施反击。
  这种担心被证明是没有依据的:12月7日,法军在萨尔(Saar)畏首畏尾地进行了几次试探性攻击后就止步不前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尽管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法军竟然在几天后就撤军了。
  波兰在布楚拉河(River Bzura)一线发起了决定性反击,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从而使波军能够更有序地向华沙撤退。不过,波军的进展逐步陷入了停滞,在德军的猛烈轰炸下,波军发现自己有被包围的危险。布楚拉河攻势的失败导致波军几乎不可能再发起有组织的反击了。
  尽管波兰政府于9月4日撤出了华沙,但波兰还是决定要死守华沙。华沙城内的少量驻军和平民志愿者构筑了简易防御工事,成功阻挡住了德国人的两次进攻。波军在布楚拉河发起的反击为华沙赢得了一些喘息之机。然而,德国空军随后对华沙进行了猛烈轰炸。华沙外围的防御崩溃后,德国用13个师的兵力(接近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对华沙实施了合围。德军的围攻从9月8日一直持续到26日,造成近40000平民死亡。德国空军用大规模空袭为地面进攻开道,德国地面部队经过激烈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缺乏饮用水、弹药和医疗用品的波兰人于9月28日正式宣布投降。
  苏联的进攻
  9月17日,苏联依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东部入侵波兰,波兰陷入了绝望境地。波兰将所有可用部队从东部边界抽调了出去,因此苏军在该地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尽管有些波兰部队与苏军在加利西亚(Galicia)发生了冲突。雷兹―希米格维将军别无选择,只好命令所有残存的波兰部队退入罗马尼亚。不管怎样,波兰战役结束了。
  胜利者沿着桑河(San)布格河(Bug)划定了分界线。在战争中死亡近60000人,受伤140000人的波兰就这样被两个残暴政权瓜分了。自私自利的盟国袖手旁观,使波兰吃下了单打独斗的苦果。正是国家天真的外交政策才导致了波兰对外国势力的好意的依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波兰人才能心平气和一些。事实上,由于波兰缺乏人员和装备,加之边界无可防守,因此他们是不可能赢取战争胜利的。不过,在被占领期间,波兰组建了欧洲规模最大的地下军团。
  对闪击战的宣传
  尽管德国的新闻片对闪击战进行了大肆宣扬,但事实上,波兰战役的胜利是建立在集中兵力和动员这些传统作战方法之上的。在19世纪德国统一战争中的“闪电战”和波兰战役中的坦克战中,这些传统作战方法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的确,装甲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赫普纳(Hoepner)的第十六军在不到7天的时间里向华沙推进了140英里;古德里安率领部队在12小时内向维斯瓦河推进了50英里。
  不过,他们的这些成就应该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看。在北部的开阔地带,尤其是在波兰战役的后期阶段,德国装甲部队没有遇到什么有效抵抗。然而,在波兰战役的大多数战斗中,德国装甲部队却要服从于步兵的需要。德国统帅部不愿意让装甲部队脱离束缚,一直将他们作为一个矛尖,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兵种。
  在波兰战役中,德军死亡人员大约为10572人,受伤人员大约为30322人。德军在波兰以及后来的法国实施的闪击战使希特勒以相对较少的伤亡和资源消耗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形成了鲜明对比。宣传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当时德国的新闻片对闪击战进行了生动描述,这种描述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在波兰和法国取得了惊人胜利后,希特勒于1941年发起了“巴巴罗萨行动”(Operation Barbarossa)。在俄罗斯的辽阔大地上,闪击战的缺点很快就暴露得很明显了。在俄罗斯被击败后,德国国防军不得不重新走上了静态防御作战的老路,而闪击战正是为了避免静态防御作战而设计的。 知远/刘雷
(责任编辑:黄添翼)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德国为什么入侵波兰?
答案一:德国入侵波兰后 在二战中,若按参战国中人口比例来计算,600万的波兰士兵和平民死亡数字,使波兰成为死伤最惨重的国家(1938年,波兰总人口3500万,战争导致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7.1%)。这里是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场:日,二战刚爆发,波兰即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共同入侵并瓜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国占领了波兰全境。华沙起义后的1945年,苏联又占领了波兰全境。波兰人民就在不断地驱赶两个入侵者中死伤惨重,这显示出波兰民族强烈的独立和自由意志。此外,波兰人的抵抗不是以平民百姓做挡箭牌,而是精英们率先冲出战壕。其中,全波兰内神职人员死亡1/3,知识分子死亡38%,超过一般平民的死亡率(著名的雅盖沃大学的全体教师被杀害)。波兰人信仰自由,而且富有民族精神,一直努力于民族独立。在二战的沦陷区中,波兰民族的反抗是最为激烈的和最团结的,所以波兰在纳粹德国控制下而没有出现过伪政府、更加没有伪军,甚至纳粹德国设在华沙的总督府都不敢雇佣波兰籍的雇员。正是由于波兰民族的激烈反抗,才导致了纳粹德国疯狂的镇压,奥斯维辛为代表的集中营就是例证。波兰境内的95%的波兰犹太人被杀害,总数达三百万。
答案二:德国入侵波兰是在哪一年 日(我们开学的日子。。)德国入侵波兰,拉开二战序幕。仅仅数月,波兰沦陷。真菜骇。。据说波兰骑兵极其英勇的用马刀去砍德国坦克。。。
答案三:德国入侵波兰的事实 10分英国人在看当天的报纸,标题上“波兰遭到入侵,一些城市被炸”在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与苏台德之后,就是傻瓜也看得出来,下一个目标将是波兰,那里不仅有日尔曼人,还有一个以日尔曼居民为主体的城市--但泽。前两轮冲突与苏联没多少直接关系,而在将要来临的这一轮,波兰是苏联最重要的邻国,与苏联的安全切切相关。希特勒要在这个方向下手的话,苏联不可能超然事外。在希特勒看来,波兰甚至是比法国更不可饶恕的敌人,但在他执政一周年时,却和波兰签订了一个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当然,希特勒这种人从不把条约当个东西,它或是表明欺诈,或是表明波兰在侵略目标上的顺序。1939年春天,他给武装部队下达了一份绝密的命令,此项命令的代号是“白色方案”,它的目标是在这年的8月底或9月初以突然袭击方式入侵波兰,像是跟自己斗气,他同时要求,这个时间不可更移。1939年的7月,德军的力量已空前强大,纳粹德国几乎白手起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它的陆军已达51个师,内含9个装甲师。还有一支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摩托化部队,在德国的语汇中,它被称为“现代化骑兵”,以这样一支力量进攻波兰,拿戈林的话来说,“犹如拈死一只虱子”。波兰的防务的确很单薄。它的空军已经过时,陆军臃肿不灵,海军近乎为零,但波兰人很强硬,国民团结,同仇敌忾,准备与入侵者拼死一搏。年轻人把他们的自行车贡献出来,作为军用。后备军被紧急动员起来,大批爱国者聚集到征兵站,报名参军。在英国,张伯伦似乎己幡然醒悟。他曾把政治生命押在慕尼黑,至德军全部沦陷捷克斯洛伐克后,他已成为世界的笑柄,成为全世界最拙劣的政治设计师。这一回,他要洗刷自己。现在的伦敦有点准备打仗的样子了:男人们应征入伍;妇女则搞起了家庭防务;国防教育普及开来,它告诉人们,怎样给婴儿罩防毒面具,当大英博物馆的2500幅藏画已经转移时,谁也不会认为伦敦的备战是假的。巴黎也剑拔弩张。法国人表示,希特勒如果敢于进犯波兰,法军则从德国的西壁打进去,拿下鲁尔谷地,捏碎德国的经济心脏。对于波兰和英法的动作,希特勒掉以轻心。他对他的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英法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根本不肯为一个小小的波兰找死!”希特勒算把英法揣摩透了,但7月28日传来一个消息,据可靠情报,英法军事代表团将赴莫斯科,届时将形成共同抗德的联盟。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自古形成的军事大忌就是同时在东线和西线作战。希特勒即便是个狂人,也要恪守这一信条。他既要入侵波兰,准备在西线与英法大打,就必须稳住东线的苏联。同样,英法的目的是要调动起东线的苏联,迫使希特勒因惧于两线作战而退缩。苏联成了最压秤的筹码。对于斯大林来说,暂时还不存在倒向哪一方的问题,现在英法一方和德国一方都在他的股掌之上,他只求利用这一历史的机遇作出最有利于苏联自身安全的决策。中国古代的《三国演义》,道尽了天下成鼎足之势时的权谋运用。欧洲时下的局势,颇有类似之处。斯大林的最大顾虑,就是纳粹被英法引向东来,迫使尚未作好充裕准备的苏联与之提前相撞。斯大林的声明把这层顾虑点得透彻之极,他指责英法挑拨苏联“与德国发生没有根据的冲突”,并说苏联“绝不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而充当一方的炮灰”。苏联的本意是要退出这场游戏,而处于法西斯刺刀尖下的波兰倒促使斯大林下了最后的决心。8月20日。莫斯科。在英法军事代表团与苏联政府磋商时,苏方代表伏罗希洛夫曾就苏联参战提出过一个无可指摘的要求:苏军要保卫波兰,抗击纳粹入侵,波兰就必须允许苏军进入波兰境内。但波兰政府......余下全文>>
答案四:德国闪击波兰时为何苏联也在同时入侵波兰这是为什么 主要原因 苏德本来就是相互仇视的敌人但苏联对二战前英法的绥靖政策非常失望 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 开始寻求同德国改善关系 而德国也考虑将来的两线作战 要先稳定苏联这是德国历代军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那就是两线作战一定要先扫平法国 在转过身进攻苏联。但是这要如何作到呢?西特勒做到了这个时候苏联刚经历一战和内战还有大清洗 元气大伤 在实施它五年计划中 对欧洲列强的摩擦苏联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苏联和德国签署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的附加书 在冷战中被西方捅了出来 震惊了世界那就是德国进攻博览的同时 苏联也出兵 瓜分波兰!德国为了稳定苏联 而苏联也是 稳定德国郸并且建立一个军事缓冲地带
答案五:苏联和德国同时入侵波兰 并把波兰瓜分 而英法为什么只对德国宣战?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因为波兰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友,按照有关法律文件,英法对德宣战,但是当时的英法决策者判断德国法西斯不会在进攻苏联前与自己开火,因此只是宣战,而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对德战争,目的还是希望德国东进与苏联交战.因此虽然苏联乘机占领了大片领土,但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希望把德国进攻的矛头引向苏联.问题补充:根据苏德之间的秘密协议,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日,苏联也从东线进攻波兰,派出60万红军占领了共约20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
答案六:德国入侵波兰用了多久时间把波兰灭了,还有入侵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德国分别用了多少时间。 德国35天占领波兰,39天占领法国,5天占领荷兰,12天占领比利时
答案七:德国在二战时入侵波兰英法国就帮,怎么日本入侵中国他们不帮 波兰是在一战后在协约国扶植下建立的,法国和波兰在20年代就是军事同盟关系,当时的目的是在东边牵制德国,还哗以充当阻截苏联的堡垒。所以若法波两国中的任何一国遭到入侵,对方都会参战;而英法从一战前就是众所周知的盟友,法国要是参战,英国一定会介入,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义务和责任的约束。况且虽然宣战了,但英法还是在西线按兵不动,这就证明他们并不是出于道义,而是不得已的。英法和中国没什么盟约,日本侵华他们当然不会管了,除非真的触动他们在华的利益也许会跟日本交涉一下,但那也不是为了我们,还是为了他们的利益。
答案八:二战时期德国用了多少士兵入侵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伦德施泰特指挥,下辖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闪电战。波兰能集结到的35个师跟豆腐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战斗力。在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人。这是比较牛逼的.
答案九:“按照波兰人的理论,入侵3次德国需要踏过6次俄罗斯”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LZ看到的话应该不完全,这是一则在国内网上小范围流传的笑话:上帝给波兰人三个愿望波兰人:我第一个愿望希望中国人侵略德国。波兰人:我第二个愿望希望中国人再一次侵略德国。波兰人:我第三个愿望希望中国人又一次侵略德国。上帝:为啥3次?波兰人:因为这样中国人就要横扫俄罗斯6次。意思是中国要想侵略德国一次,必须从俄罗斯土地上走一个来回,3个来回就是6次。其表达的意思是相较于德国人,波兰人更恨俄罗斯人。波兰人对俄罗斯的态度和现今的民间的对倭态度比较相似。德国就是二战的时候侵略了波兰,而波兰和俄罗斯之间是500多年的爱恨情仇!最初是因为宗教方面的分歧一直有小摩擦,在蒙古西征期间,作为金帐汗国的附庸,罗斯诸公国同波兰之间战争不断。到1569年,成立了以波兰为主体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是欧洲当时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波兰历史的巅峰时期。巅峰就需要霸权,正好从身边的旧仇俄罗斯开始,正好俄罗斯沙皇挂了,波兰就扶植了假太子意图控制俄罗斯,几次反复,干脆自己上阵,正规军直接开进俄罗斯。然后战斗民族你懂的,在莫斯科城下打了漂亮的反击,波兰无力继续,八年抗战告一段落。这场战争打废了大半个俄罗斯,波兰的精锐部队也消耗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也诞生了绵延至今的以收复莫斯科为纪念的“人民团结日”的俄罗斯节日。之后的发育阶段,俄罗斯因为地势原因,发育不错,而且一切政策就为了针对波兰,而波兰一面受俄罗斯鼓动的乌克兰哥萨克的攻击,一面受瑞典的入侵,还要作为抗击奥斯曼宗教战争的前线,国内贵族又开始作死,弄什么贵族自由否决权,全国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然后就真作死了,瑞典、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普鲁士、奥地利谁都过来捞一把,最后到18世纪中期,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家80万大军合围波兰,波兰只有1万军队,虽然有法国和土耳其的帮助,但是俄罗斯战斗民族1V3团灭了他们一波,年这20多年内,三家瓜分了波兰三次,波兰彻底亡国,长达一百多年。后来拿破仑建立了“华沙大公国”,10万波兰大军追随拿破仑侵入俄国,烧毁了莫斯科。拿破仑失败后,华沙大公国再次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此后俄国多次镇压波兰起义。一战中,波兰成为俄军与德、奥匈军反复拉锯的战场,最终被德军占领。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独立。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政府企图建立“大波兰”,恢复历史上对乌克兰的统治,1920年乘苏俄红军与白卫军拉锯之机,攻下基辅。但是,波军很快遭到苏俄反击,红军兵临华沙,列宁盼望红军能获得波兰工人支持,建立红色波兰,但绝大多数波兰工人都支持本国政府。在英法等国支持下,波军获胜,红军撤回。苏俄和波兰双方最终确定的边界,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划入波兰。1922年成立的苏联包括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苏联将波兰统治下的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视为被压迫的同胞,这种思想倾向也体现在那个时期的苏联文学作品中。20世纪30年代后期,面临德国法西斯的威胁,波兰政府采取和英法结盟的政策,但对苏联则非常戒备。1938年,在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趁火打劫,占领了切欣地区。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在秘密议定书中规定了苏德双方在波兰的势力范围。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但英法并未主动援助波兰,而是消极观战。1939年9月中旬,波兰败局已定。于是,斯大林在日下令苏联红军以援助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同胞免遭法西斯奴役的名义,出兵波兰东部。腹背受敌的波兰政府决定不对苏联宣战,也不进行抵抗,20万......余下全文>>
答案十:德国入侵波兰时,出现了英法宣而不战的“奇怪”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答案A导解:英法在二战开始后出现“奇怪战争”实际上是绥靖政策的继续。英法作为波兰盟国不得不鼎战,但仍幻想德去进攻苏联或向东侵略。因“盟国”要宣战,绥靖而妥协,二者相互作用表述最恰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为什么进攻波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