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但比照的句子句

内容介绍/情感表达句的日汉对比研究
《情感表达句的日汉对比研究(基于体验知识的视角)》由李珍著,就日语和汉语中由“嬉しぃ(高兴)、痛ぃ(疼)”等表示感情及感觉的词汇构成的情感表达句,从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角度重新进行了描写,并做了对比研究的尝试。有关日语和汉语的情感表达句的研究,至今其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情感形容词句的人称限制现象和第一人称情感表达句的内部分类这两个问题上。有关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尚有不少课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比如:a)在个别语言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围绕典型例句以解释为主,对语言事实的描写不够全面。因此尚未达到对情感表达句的系统描述和理解。b)在日汉对比方面,虽然已经注意到了重要问题,但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对上述研究现状的把握,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进一步观察,《情感表达句的日汉对比研究(基于体验知识的视角)》认为要推进日语和汉语的情感表达句研究,必须跳开原有的思维框架,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重新考察。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21:03:17
贡献光荣榜推荐到广播
42403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小小的爱)
第三方登录:有没有比照的句子?就是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比较的句子 比如说 1.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2.已经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座塔很高,有十来层房屋那么高。
你的小脸又圆又红,就像红苹果一样,真想咬一口
这座桥和那做桥不一样
老师的眼睛就像天上那不停闪烁给人指引方向的星星,给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悲情帝王朱...”习题详情
10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0.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悲情帝王&朱琦去过开封,李后主亡国后曾在那里被软禁三年,直到被宋太宗毒死,但那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于是想,南京或许有。南唐都城在金陵,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李后主在那里当了十多年的帝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然而这次我到南京,从紫金山到玄武湖,从长江边到秦淮河畔,没看到李后主和他的南唐国留下的一砖一瓦。我对南京的朋友说,李后主的旧迹找不到了,总该有他的传说?他说只知道一个,不过也是从书上看来的。传说李后主喜欢上清凉山,一听蝉叫就往那里跑,山上的栏杆都被他拍遍了。虽然南唐国的兴亡让人感慨,我却并未觉得惊奇。沧海桑田使多少开国皇帝和所谓圣明天子也未留下痕迹,何况一个风雨飘摇中的江南国主。但是,李后主的词留下来了,至今广为流传。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上下两句本是诗人与帝王的鲜明对比,但两句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他的宫殿早已荡然无存,他的词却会永远流传下去。中国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李后主,不是因为他做过帝王,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是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亡国之君,却写下了不朽的词章。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帝王的儿子很少有不想做帝王的,历史上因此演出许多皇室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李煜是帝王的儿子,又是一副阔额重瞳丰颊骈齿的帝王相,却不想做帝王。他从小就沉浸在笔墨字画中,少年时代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向往的是远离红尘与世无争的生活。“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一叶扁舟,浪迹江湖,多么自由自在。&命运偏偏要捉弄李煜。他本不是皇室长子,而是第六子,但在他之前的五个皇子相继早亡。李煜不想当帝王,却不得不世袭皇位。上天生就他诗人的性情和才华,却把他推上帝王的宝座。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也是一个历史的玩笑,南唐国在中主李璟的时代就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具有文韬武略的开国之主李异在世,也无力回天,又何况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上天 的意图似乎不是要李煜治理国家,而是让他先亭尽人间的福,再受尽人间的罪,然后以眼泪和血写出不朽的作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很少有人享受过李煜那样奢侈的生活,也很少有人经受过李煜那样的痛苦,所以很少有人能做出李煜那样极尽享受的梦,也很少有人能感受他那种美梦之后的悲惨现实。天上人间,这是梦中与梦醒后的对比,更是昔日帝王生活与今日软禁生活的对比。人从地上往天上走,无论离天有多遥远都会得到满足;而李煜是从天上一下子摔了下来,由帝王变成了囚犯。这种滋味只有李煜自己最清楚了。他说日夕以泪洗面,未必就是艺术的夸大。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偏偏做了个亡国之君,“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化为乌有,不仅无力保护所爱的人,连生死都全在当朝皇帝的一念之间,他能做的还有什么呢?他只能把自己所有的痛苦、悔恨和思念凝集在他的词里。当然,李煜能写出感人至深的词,不只是因为他经历了亡国之痛。陈后主陈叔宝也喜欢写诗,经历又与李煜相似,都是在亡国之后作了俘虏;但他的诗格调卑弱。宋徽宗赵佶像李煜一样多才多艺,也喜欢填词,也作了俘虏,但他被俘之后的词照旧苍白无力。我以为李煜是有些大情怀的人,这是陈叔宝和赵佶远不具备的。李煜的亡国之恨写得苍凉、浑厚、有力度,能唤起人类共有的忧患意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情怀大,所以词的境界大,时空广阔,写愁也取象壮伟。这首词给予人的岂只是亡国之痛,它能激起所有人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的感慨,悲而不弱,慷慨淋漓,即便他亡国以前写宫中生活,也表现出一种开阔的情怀:“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这种高雅纵放的情致情味,迥然不同于陈后主的猥琐,也不同于宋徽宗的纤弱。【小题1】(6分)仔细阅读原文的第二、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二段引用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赋予了诗句怎样的新含义?(3分)&(2)第三段说:“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小题2】文章称李煜为“悲情帝王“,请具体说明作者这样称呼他的原因。(4分)【小题3】文中先后引用了李煜的两首著名的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作者引用这两首词的用意有何不同?试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6分)【小题4】文章的结尾处先后提及了陈后主陈叔宝和宋徽宗赵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5分)李白的诗句原是把屈原和楚王当作两种对立的人生典型来写,楚王的宫观台榭已变成了荒山古丘,而屈原的辞赋作品却如日月经天永放光芒。(1分)这里是指李煜的宫殿也已荡然无存,但他词却会永远流传下去。(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悲情帝王朱琦去过开封,李后主亡国后曾在那里被软禁三年,直到被宋太宗毒死,但那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于是想,南京或许有。南唐都城在金陵,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李后主在那里当了十多年的帝王...”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悲情帝王朱琦去过开封,李后主亡国后曾在那里被软禁三年,直到被宋太宗毒死,但那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于是想,南京或许有。南唐都城在金陵,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李后主在那里当了十...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悲情帝王朱...”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悲情帝王朱琦去过开封,李后主亡国后曾在那里被软禁三年,直到被宋太宗毒死,但那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于是想,南京或许有。南唐都城在金陵,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李后主在那里当了十多年的帝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然而这次我到南京,从紫金山到玄武湖,从长江边到秦淮河畔,没看到李后主和他的南唐国留下的一砖一瓦。我对南京的朋友说,李后主的旧迹找不到了,总该有他的传说?他说只知道一个,不过也是从书上看来的。传说李后主喜欢上清凉山,一听蝉叫就往那里跑,山上的栏杆都被他拍遍了。虽然南唐国的兴亡让人感慨,我却并未觉得惊奇。沧海桑田使多少开国皇帝和所谓圣明天子也未留下痕迹,何况一个风雨飘摇中的江南国主。但是,李后主的词留下来了,至今广为流传。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上下两句本是诗人与帝王的鲜明对比,但两句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他的宫殿早已荡然无存,他的词却会永远流传下去。中国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李后主,不是因为他做过帝王,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是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亡国之君,却写下了不朽的词章。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帝王的儿子很少有不想做帝王的,历史上因此演出许多皇室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李煜是帝王的儿子,又是一副阔额重瞳丰颊骈齿的帝王相,却不想做帝王。他从小就沉浸在笔墨字画中,少年时代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向往的是远离红尘与世无争的生活。“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一叶扁舟,浪迹江湖,多么自由自在。命运偏偏要捉弄李煜。他本不是皇室长子,而是第六子,但在他之前的五个皇子相继早亡。李煜不想当帝王,却不得不世袭皇位。上天生就他诗人的性情和才华,却把他推上帝王的宝座。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也是一个历史的玩笑,南唐国在中主李璟的时代就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具有文韬武略的开国之主李异在世,也无力回天,又何况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上天 的意图似乎不是要李煜治理国家,而是让他先亭尽人间的福,再受尽人间的罪,然后以眼泪和血写出不朽的作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很少有人享受过李煜那样奢侈的生活,也很少有人经受过李煜那样的痛苦,所以很少有人能做出李煜那样极尽享受的梦,也很少有人能感受他那种美梦之后的悲惨现实。天上人间,这是梦中与梦醒后的对比,更是昔日帝王生活与今日软禁生活的对比。人从地上往天上走,无论离天有多遥远都会得到满足;而李煜是从天上一下子摔了下来,由帝王变成了囚犯。这种滋味只有李煜自己最清楚了。他说日夕以泪洗面,未必就是艺术的夸大。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偏偏做了个亡国之君,“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化为乌有,不仅无力保护所爱的人,连生死都全在当朝皇帝的一念之间,他能做的还有什么呢?他只能把自己所有的痛苦、悔恨和思念凝集在他的词里。当然,李煜能写出感人至深的词,不只是因为他经历了亡国之痛。陈后主陈叔宝也喜欢写诗,经历又与李煜相似,都是在亡国之后作了俘虏;但他的诗格调卑弱。宋徽宗赵佶像李煜一样多才多艺,也喜欢填词,也作了俘虏,但他被俘之后的词照旧苍白无力。我以为李煜是有些大情怀的人,这是陈叔宝和赵佶远不具备的。李煜的亡国之恨写得苍凉、浑厚、有力度,能唤起人类共有的忧患意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情怀大,所以词的境界大,时空广阔,写愁也取象壮伟。这首词给予人的岂只是亡国之痛,它能激起所有人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的感慨,悲而不弱,慷慨淋漓,即便他亡国以前写宫中生活,也表现出一种开阔的情怀:“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这种高雅纵放的情致情味,迥然不同于陈后主的猥琐,也不同于宋徽宗的纤弱。【小题1】(6分)仔细阅读原文的第二、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二段引用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赋予了诗句怎样的新含义?(3分)(2)第三段说:“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小题2】文章称李煜为“悲情帝王“,请具体说明作者这样称呼他的原因。(4分)【小题3】文中先后引用了李煜的两首著名的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作者引用这两首词的用意有何不同?试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6分)【小题4】文章的结尾处先后提及了陈后主陈叔宝和宋徽宗赵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5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悲情帝王朱琦去过开封,李后主亡国后曾在那里被软禁三年,直到被宋太宗毒死,但那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于是想,南京或许有。南唐都城在金陵,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李后主在那里当了十多年的帝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然而这次我到南京,从紫金山到玄武湖,从长江边到秦淮河畔,没看到李后主和他的南唐国留下的一砖一瓦。我对南京的朋友说,李后主的旧迹找不到了,总该有他的传说?他说只知道一个,不过也是从书上看来的。传说李后主喜欢上清凉山,一听蝉叫就往那里跑,山上的栏杆都被他拍遍了。虽然南唐国的兴亡让人感慨,我却并未觉得惊奇。沧海桑田使多少开国皇帝和所谓圣明天子也未留下痕迹,何况一个风雨飘摇中的江南国主。但是,李后主的词留下来了,至今广为流传。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上下两句本是诗人与帝王的鲜明对比,但两句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他的宫殿早已荡然无存,他的词却会永远流传下去。中国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李后主,不是因为他做过帝王,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是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亡国之君,却写下了不朽的词章。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帝王的儿子很少有不想做帝王的,历史上因此演出许多皇室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李煜是帝王的儿子,又是一副阔额重瞳丰颊骈齿的帝王相,却不想做帝王。他从小就沉浸在笔墨字画中,少年时代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向往的是远离红尘与世无争的生活。“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一叶扁舟,浪迹江湖,多么自由自在。命运偏偏要捉弄李煜。他本不是皇室长子,而是第六子,但在他之前的五个皇子相继早亡。李煜不想当帝王,却不得不世袭皇位。上天生就他诗人的性情和才华,却把他推上帝王的宝座。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也是一个历史的玩笑,南唐国在中主李璟的时代就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具有文韬武略的开国之主李异在世,也无力回天,又何况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上天 的意图似乎不是要李煜治理国家,而是让他先亭尽人间的福,再受尽人间的罪,然后以眼泪和血写出不朽的作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很少有人享受过李煜那样奢侈的生活,也很少有人经受过李煜那样的痛苦,所以很少有人能做出李煜那样极尽享受的梦,也很少有人能感受他那种美梦之后的悲惨现实。天上人间,这是梦中与梦醒后的对比,更是昔日帝王生活与今日软禁生活的对比。人从地上往天上走,无论离天有多遥远都会得到满足;而李煜是从天上一下子摔了下来,由帝王变成了囚犯。这种滋味只有李煜自己最清楚了。他说日夕以泪洗面,未必就是艺术的夸大。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偏偏做了个亡国之君,“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化为乌有,不仅无力保护所爱的人,连生死都全在当朝皇帝的一念之间,他能做的还有什么呢?他只能把自己所有的痛苦、悔恨和思念凝集在他的词里。当然,李煜能写出感人至深的词,不只是因为他经历了亡国之痛。陈后主陈叔宝也喜欢写诗,经历又与李煜相似,都是在亡国之后作了俘虏;但他的诗格调卑弱。宋徽宗赵佶像李煜一样多才多艺,也喜欢填词,也作了俘虏,但他被俘之后的词照旧苍白无力。我以为李煜是有些大情怀的人,这是陈叔宝和赵佶远不具备的。李煜的亡国之恨写得苍凉、浑厚、有力度,能唤起人类共有的忧患意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情怀大,所以词的境界大,时空广阔,写愁也取象壮伟。这首词给予人的岂只是亡国之痛,它能激起所有人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的感慨,悲而不弱,慷慨淋漓,即便他亡国以前写宫中生活,也表现出一种开阔的情怀:“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这种高雅纵放的情致情味,迥然不同于陈后主的猥琐,也不同于宋徽宗的纤弱。【小题1】(6分)仔细阅读原文的第二、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二段引用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赋予了诗句怎样的新含义?(3分)(2)第三段说:“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小题2】文章称李煜为“悲情帝王“,请具体说明作者这样称呼他的原因。(4分)【小题3】文中先后引用了李煜的两首著名的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作者引用这两首词的用意有何不同?试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6分)【小题4】文章的结尾处先后提及了陈后主陈叔宝和宋徽宗赵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5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比照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