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欧洲足球俱乐部标志是一门好生意吗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俱乐部,好生意渐行渐远
2010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在“投入”和“产出”这两个最基础的层面,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始终没有展示出其纯粹的产业属性。相反,它们似乎正在和这门理想中的好生意渐行渐远。 中国论文网 /1/view-134395.htm     “许宏涛也进去了?!”指着电脑屏幕上刚跳出来的一条新闻,荐国良惊讶无比,“国外的也不靠谱啊!”   许宏涛,一个海归,中国著名足球经纪人之一,成都谢菲联足球俱乐部董事长。新闻说,许涉嫌于2007年花50万元从青岛海利丰买了一场球。   “冲上超又能怎么样呢?不好好玩还不是打―年赔一年?赔钱就欠薪,欠薪与赌球、假球绝对是有关联的!”荐国良说。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确实不把冲超放在眼里。日下午,荐国良从冲超十拿九稳的辽宁宏运队请辞,加盟同城中甲球队沈阳东进。   在此之前,荐国良是大连实德俱乐部的经营部主管,在任时业绩斐然。   “足球应该成为一门好的生意。”荐国良关闭了许宏涛被捕新闻的网页,然后说,“曾经离我们很近,但现在距离我们足够遥远。”幸福时光   2003年底冬日的一个下午,英国伦敦,英超西汉姆联队的主场厄普顿公园,迎来了一位中国客人。这位中国来客昂首挺胸走进球场,见到西汉姆联主席阿尔德里奇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个俱乐部价值多少钱?”   说出这句让英超CEO颇感震惊的话的,是一位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老板。他拥有一支叫做大连实德的球队。他的名字叫做徐明,被誉为“石油新贵”。   彼时的中国足坛,并不是只有徐明一人这么牛气。就在徐明踏上厄普顿公园球场的前一年,也是年底,另一位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老板也踏上了这块土地,BBc马上发出了一条题为“中国红色巨商意欲收购西汉姆联”的新闻。这位“红色巨商”的名字叫做尹明善。他拥有一支球队叫重庆力帆。他的力帆摩托因为球队的宣传而卖遍全中国。   徐明与尹明善,石油新贵与红色巨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足坛大鳄”。   “那时候不管是球队老板,还是工作人员,都很牛气!”荐国良告诉《中国周刊》记者。2000年,荐国良进入大连实德负责经营工作。与人谈生意,他第一句话都是:我是大连实德队的。   这句话确实管用。   有一次,荐国良和一家矿泉水企业谈球队指定饮用水的合作。对方一听说是大连实德,立马同意了赞助球队饮用水,还一并赞助了整个实德集团的饮用水,并主动提出追加20万元现金赞助。   而这20万元在当时实德俱乐部的整个经营收入里,只算“沧海一粟”。仅仅是胸前背后广告一项,实德就从杜邦公司拿到了3年2500万元的赞助合约,再加上门票收入、球衣销售和特许赞助等收入,大连实德俱乐部一年的收入高达4000万元。   荐国良回忆:一场主场比赛五万人的体育场,按照上座80%来算,比赛门票收入170多万元,扣除场租安保费,“打一场赚150多万元,几乎相当于现在足协一年的分红。”   但是收入高不等于俱乐部能赚钱。“那时候应该是产出三千万到四千万,投入四千万到五千万,但是宣传效果真的好,花钱得大吆喝,不像现在,投了钱赚的却是骂声。”荐国良说。   如果说甲A末期是“花钱得大吆喝”的精神繁荣,那么甲A初期火爆的球市则让绝大多数俱乐部名利双收。   根据中国足协的统计,1995年,到现场观看甲A足球联赛的观众已达到314万人次,场均观众超过2万余人,个别赛区上座率高达95%,周末看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火爆的场面比比皆是。   日上午,四川全兴球票销售处门前,近千名球迷在雨中排起了购票长队,尽管此时“4月11日开始售票”的消息刚刚出现在报纸上,尽管96赛季套票的价格比前一年涨了一倍:特甲票高达980元,丙票330元。   高额的票价没有吓退热情的球迷,通宵排队等票的球迷带来了帐篷、钢丝床、沙发、躺椅,甚至带来了棋牌桌。而“票贩子”则以每天20元钱、包三顿盒饭的代价雇佣民工排队,后来一些晚来的“票贩子”哄抬雇用价格使部分民工倒戈,结果形成了30元一天的新价位。   类似的情形出现在重庆、上海、北京、大连等地。   球市火爆的背后是赞助商的趋之若鹜。“没有一家俱乐部的球衣是光着的。”曾任沈阳海狮俱乐部副总和辽宁宏运副总的王德忠如此形容。   事实确实如此:1997年,大连万达的胸前广告是瑞典著名手提电话生产厂商“爱立信”,背后广告是韩国家用电器生产厂商“LG”集团;上海申花队服上印着日本音响设备厂商“建伍”,袖口则印着尼康相机的标记;青岛海牛的队服上是国内著名电器生产厂商海尔集团的产品“海尔冷柜”;四川全兴的队服广告则是“蓝剑啤酒”……   一年之后,冠军球队大连万达结束了与爱立信的胸前广告合作,转投香港美时服装,赞助费从一年40万美元飙升到700万港币,整整翻了一番。同时,其他球队的队服广告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社会与经济教研室副教授韩勇看来,“此时足球俱乐部犹如一棵‘摇钱树’,显示出了巨大的创收能力。”   韩勇说:“从1995年开始,多数足球俱乐部已经告别联办单位输血阶段,能够进入正常经营运作,开始发挥其聚金敛银的超凡能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大部分足球俱乐部的创收能力已在1000万元上下;1998年,在足球职业化四年之后,经营得力的俱乐部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以上。   “这种收入能力的标准相当于一个国内的具有百台机器、千人左右的普通中型工业企业。”韩勇说。   快速增长的收入的另一面是相对较少的投入。据《足球》一项调查显示:甲A初期,企业花几百万就能养活一支球队。 对于那时的足球俱乐部来说,足球真是一门好的生意。而不幸的是,这成为中国足球俱乐部迄今为止唯一的幸福时光。      “穗赔不赚”      若干年后,著名足球评论员李承鹏用他惯用的煽情笔调缅怀了一下那段幸福时光,主题是“一夜暴富”。   “对于那一天,范志毅实在想不起来那场比赛自己分到了多少钱,‘但数目绝对让我产生―夜暴富的感觉’。他仔仔细细地洗了个澡,然后把所有钱揣进―个塑料袋,然后晃晃悠悠骑着那辆破旧的永久牌28自行车来到百乐门音乐茶座,找了个位置坐下来静静地听歌,其间,他相当奢侈地喝光了三听每听15元钱的可乐,并豪爽地给歌手扔了两张50元大钞,点了一首‘浪奔,浪流’的《上海滩》主题歌,他说:‘那是当年上海滩的大富豪才有的生活。’”   “职业球员高工资没有问题,但是那时候涨得有些离谱了。”曾任沈阳海狮俱乐部副总和辽宁宏运副总的王德忠说。据他介绍,1994年,国内球员的平均工资
仅为6万元左右,大约是中国工薪阶层的5-8倍。而到了1998年,球员的平均工资已经涨到了近百万元,之后更是出现了四五百万元的天价年薪。   球员暴富背后是俱乐部财务负担的日益加重。韩勇在其所著的《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一书中记录到,“一个甲A俱乐部,1997年一共总投入近4000万元,其中用于支付球员和教练的薪金约占总支出的70%。”   韩勇分析说:俱乐部的经营成本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指俱乐部的固定资产折旧和俱乐部日常经营费用,是基本固定的开支,一般可以进行有效控制,而可变成本主要指引进高水平的球员和教练所支付的转会费用及他们的工资。   可怕的是很多非理性的投入出现。上海中远2002年进入甲A,三年投入近6亿元;云南红塔六年砸了6亿元,健力宝2003年一年就投入1.3亿元。就这样,甲A初期被称为“摇钱树”的俱乐部,此时成了名副其实的“烧钱机器”。   此消彼涨。一方面是主要因为球员工资暴涨引发的不断增大的经营成本,一方面是无法开拓更多收入渠道而导致的停滞不前的产出,两者的背离让俱乐部慢慢陷入“稳赔不赚”的尴尬境地。   《体坛周报》副社长颜强向记者介绍说,根据欧洲足球俱乐部的经营经验,可以把足球俱乐部的收入渠道归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告与资助,二是门票经营,三是电视转播费,四是球员转会收入,五是以足球产品为中心的商务开发。如果这五条渠道能够被充分利用,全面开发,足球俱乐部的收入可以达到“收入如泉涌”的状态。   但是从国内俱乐部的现实经营中可以看出,五个渠道中只有广告赞助、门票经营渠道基本畅通,其他三个方面还是处于半开半闭的状态。“广告赞助大约占50%,门票收入约占40%,这两块是绝对的大头。”颜强说。   如果说,电视转播费、足球产品的开发还不能成为重要的收入,是时机还不成熟,经营者的技术性原因的话,球员转会收入的颓势,也可以明显看出俱乐部经营者的心态。   辽足曾经出过四个标王曲圣卿、张玉宁、李金羽和王亮,一共卖了3180万元。 挑选苗子,悉心培养,打造球星,高价卖出,循环往复,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大不了自己用呗。”王德忠戏言。不过,这门生意需要慧眼教练,更需要耐心老板。王德忠说,从2001年开始,他见了不下10位老板,各个老板似乎也认识到了“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人才”,“但是够不着,很遥远,对他们。”   于是,俱乐部的盈利几乎只剩下广告赞助和门票经营了,而两者的直接决定者,是联赛的人气。   而对于联赛人气有着致命打击的是联赛信用的濒临崩塌,甲A成了“假”A。日,大连万达队在足球杯赛上被辽宁队挤出决赛,万达俱乐部董事长王健林宣称:“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中国足坛有假球黑哨”,并宣布万达集团将在1998年赛季结束后退出中国足坛。此后,一连串的令人疑惑的比赛频频出现。浙江绿城、广州松日俱乐部,纷纷指责足坛假球横行。   不断爆出的假球黑哨丑闻让联赛人气大跌。幸运的是,国家队救了联赛。2002年首次出征世界杯的国家队点燃了球迷的热情,让俱乐部广告经营和门票收入有了保证,俱乐部经营上的困窘被暂时掩盖了。   “2002年应该是甲A末期最好的一年。”荐国良说。2003年,他从大连实德辞职,告别足球,远赴上海。   事后证明,这不是甲A盛世的昨日重现,更像是一次濒死前的回光返照。      沦落与自救      2008年5月,荐国良从上海回到辽宁,受聘成为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负责经营工作。   对于自己应聘成功的原因,荐国良的解释听起来更像是黑色幽默。“老板要找一个既有经营经验,对足球还懂,又不是足球圈里的人,怕圈里的人玩他。”   荐国良确实不是圈里的人。一是因为他已经离开5年,二是他发觉这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圈子。   “原来做经营出去是找人要钱,现在成要饭的了。”曾经牛气的荐国良切实感受到了不同。有一次,荐国良出去谈合作,对方听明来意,一摆手,说钱可以给,出于对辽足的摩情,二三十万都没有问题,但是一定不要出现他们公司的名字,免得被人笑话这年头还投资足球。   “中超的大环境都这样了,人家避之不及。”荐国良说。避之不及的结果是作为俱乐部两项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广告赞助日益减少,而另外―项门票收^也是经营惨淡。   沈阳球迷协会主席邵纯见证了中国足球联赛从甲A到中超的全过程,对于球市的衰落深有体会。邵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辽足每打一场主场比赛,场租费8万元,安保费4-5万元,而辽足主场球票最贵30元,最便宜的10元,一场比赛的门票收入最多10万元。收支一算,打一场赔四五万。   这样一来,俱乐部的收入几成“无源之水”。而没有钱怎么办?“没有钱,就打报告向老板要。”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说。   对此,现任辽足俱乐部总经理黄雁颇显无奈地向《中国周刊》记者表示:“大环境是根儿,现在从普遍来看,别说有利润,不亏就可以了。我们每年都是将纳完税之后的纯利润投进去做足球。”   辽足俱乐部副总隋岩则直截了当:“环境好不好决定你经营的成败。”   而这绝对不是辽足一家俱乐部的问题。除却诸如北京国安、山东鲁能等背靠国企、财大气粗的少数俱乐部,目前大多数中超俱乐部举步维艰。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各个俱乐部开始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国足协的限薪政策。2005年球员的收入与2004年相比,缩水三分之一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缩水近一半。   “目前俱乐部所谓的盈利,所谓的广告赞助收入,实际上都是根据需要由母体公司直接给俱乐部划拨资金,或由关联股东买下俱乐部广告权益。”对于这种“虚假繁荣”,王德忠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钱从左手的裤兜换到右手的裤兜。   这种左手换右手的游戏无疑是自欺欺人,但也有俱乐部曾经努力广开财路,进行自救。   众所周知,王健林曾在大连万达鼎盛的时候开发过万达红酒。而鲜为人知的是,1999年到2000年,华堂集团控股的辽足曾经联合某家白酒企业开发出一种名为“辽酒”的白酒,对方负责生产,辽足出让足球品牌拉动产品销售。这笔生意只做了一年,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件事当时的老板还是有些想法的,可能辽足自己还是势单力薄,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俱乐部都要考虑的问题。”至今,王德忠家里还珍藏着一瓶“辽酒”。   2004年,十年甲A结束,中超联赛横空出世。人们原本寄希望联赛的升级能够挽救日益萎缩的球市和深陷经营泥潭的俱乐部,但到年底,各个俱乐部从足协只拿到一百多万元分红。与甲A时期最低的400万
元分红相去甚远。一时间,俱乐部怨声载道。   对于中超元年的颓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罗东平教授曾经评论到:“中国足协原想毕其功于一役,既通过足球产业化获取利润又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现在两者都没有实现。”      生意的另一种动力      日下午,许久没有在球队面前露面的徐明出现在实德基地。他不是来看望球员的,他等的是来实德基地考察的大连市长李万才。   下午三点,徐明等到了准时到来的市长。“我是你们的后盾和后台,希望你们今年打基础,明年勇攀高峰。”李万才说。面对市长的鼓励,徐明说“我们要向市长表态,一定会把大连足球搞好”,甚至喊出了夺冠的口号,尽管前一个赛季实德还挣扎在保级泥潭中。   对此,《东方体育日报》发表评论说:“究竟足球是一个群众影响极大的体育项目,政府不问一下痛痒,似乎说不过去。”   对于政府的作用,曾经在沈阳海狮和辽宁宏运两个俱乐部工作过的王德忠深有体会:关乎痛痒,也关乎生死。   据王德忠回忆,2005年下半年的辽足,其经营情况十分窘迫。多亏当时一位副省长亲自出面,为辽足拉来了西洋集团的赞助,解决了球队冠名和场地广告,帮辽足渡过了难关。   危急时可以救命,平常日也能援手。2000年,王德忠找到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的秘书,递交了一份俱乐部免税申请。最后,书记批示:收税是国家政策,不可以免交,可以缓交。   不过,在政府与俱乐部的合作上,王德忠也有遗憾。2001年,沈阳金德要筹建自己的训练基地。王德忠找到了沈阳某区的区委书记,打着活跃该区文体生活的旗号,请求书记给予支持。该书记二话没说,召开了五大班子会议,结果在土地审批上所有部门一路绿灯。   最后,该区给沈阳金德批了480亩地,每亩2万,总共9(50万。“在当时这是(便宜)到家的价了!”王德忠说。   但是金德的老板却拒绝了,“嫌贵”。现在,那块地一亩27万。“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提起当年的那笔好买卖,王德忠唏嘘不已。   而政府过问、政府关怀以及这背后的巨大收益,业已成为足球俱乐部除广告赞助与门票收入之外的最大收入,更是成为部分投资人明知做足球俱乐部赚不了钱,但仍然前赴后继进军足球圈的主要动力。   “足球已经成了交换的工具,应该被重视的市场经营已经被忽视了,从地方政府手中获取税收优惠、土地批租、上市额度等隐性收益成为最大的好处。”一位曾经在三家不同足球俱乐部工作过的资深人士告诉《中国周刊》。   青岛海利丰的投资人杜允琪便是借投资足球为名图谋隐性收益的典型代表。据媒体报道,杜允琪靠倒腾汽车起家,收敛后又做证券,之后投资房地产,为了推进房地产的生意,和青岛市政府要些政策,杜允琪投资了海利丰俱乐部。所谓政策,最重要的是地皮。   “海利丰只是―个乙级队,在青岛很繁华的地方向政:府要了块地,成了它的训练场,实际E是要今后做房地产开发。”―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有了俱乐部,杜允琪就可以动不动去和市政府说事,而地方政府也有支持球队发展的动力。   “这种希望借力政府的所谓经营思路是伪市场化的,只能证明我们的俱乐部是伪职业俱乐部,与其这样,不如回到专业体制算了。”一位球队取得亚冠资格的俱乐部经营人员告诉记者。   当然,想以市场化思路经营俱乐部也确有人在。2005年,赵本山入主辽足,意欲凭借自己的明星效应实现文艺与体育的经济联姻,可谓思路超前。   据知情人士透露,等到赵本山真正要花真金白银买下辽足时,时任辽足俱乐部执行董事的张曙光竟然回答不出“辽足到底是准的”。尽管“不差钱”,但是赵本山面对这么―趟“浑水”,也只好抽身作罢。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995年辽足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俱乐韶之初,媒体曾评论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中国足球改革大潮中的最大成果。      (感谢沈阳球迷俱乐部对本文采访提供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谁会成为欧洲足球俱乐部的下一个中国买家?|界面新闻oJMedia3月10日,《意大利足球》报再次传来新的消息,称贝卢斯科尼卖掉了俱乐部51%的股份,而接手AC米兰的中国神秘商人名为&Poe Qiu Ying Wang Shuo&,昵称粉红先生(Mr Pink)。但在晚些时候,贝卢斯科尼旗下的公司发表了一份声明,再次否认出售所有权,而是会寻找占比例不超过50%的股东,由此看来,这家意甲球队仍在寻找买家,中国买家仍有机会。
我们不妨看看过去几年来,到底是哪些中国人入主了欧洲顶级俱乐部,又有哪些中国企业和商人将会成为下一个欧洲足球俱乐部的买家。
中国企业屡次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收购热
日,中国商业大鳄万达与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签署入股协议,4500欧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购得马竞20%的股份并进入董事会。
日,中国的体育公司合力万盛完成了对荷甲球队海牙的收购,斥资800万欧元成为这家老牌荷兰球会的最大股东,并坦言&希望将荷甲海牙俱乐部打造成中国足球发展之海外平台。&
2014年10月,山东鲁能正式收购巴西体育中心足球俱乐部,率先在海外建立中国足球在海外的第一块青训基地,这也是鲁能以及我国各级别国家队的海外集训和培养基地,开创中国球员留样之路的新模式。
2014年8月初,中国企业钱宝网与皇家社会队达成战略同盟,钱宝网正式成为皇家社会队下赛季的主赞助商。
2013年几名中国人联合收购葡萄牙甲级联赛葡萄牙人竞技俱乐部,成为该俱乐部最大的股东。而在力帆转让风波中,一家名叫Galaxy Believers(银河信徒)的巴西公司与力帆新东家有着联系。这家拥有中国投资人背景的公司是葡萄牙甲级联赛法鲁人俱乐部的投资伙伴之一。
除此之外,一些中国球迷成为了海外俱乐部的股东。2014年,西甲升班马埃瓦尔队因无法承担高额参赛保证金以每股50欧元的价格向全球募集资金。其中近400名中国球迷购买了埃瓦尔的股份,成为其海外的第二大股东群。
易界网大预测谁将成为下一个中国买家?
近年来,体育和文化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成为了中国企业投资的新热点,众多企业争相出手,无论是出于海外市场拓展,广告效益,还是企业掌门人长期以来的体育情怀。现在我们就来猜测下,下一个出手欧洲足球俱乐部的中国人会是谁。
预测一:阿里巴巴进军欧洲 发展体育打广告一箭双雕
马云去年完成了阿里巴巴美国上市的大业之外,另一个重要举动就是入股恒大俱乐部,此举意在布局体育产业。在公开场合,马云也曾提到过,将把大娱乐产业作为下一个投资的方向,而体育赛事作为大娱乐概念的一部分,也绝对是马云的重点目标之一。
之所以马云有可能对欧洲足球俱乐部感兴趣的原因还有两个,一是阿里巴巴正在大举进军欧洲市场,相比阿里巴巴上市所在地美国,欧洲人对马云的熟悉程度还不够高,收购一个知名俱乐部,绝对可以让马云在欧洲大陆家喻户晓。其次,作为恒大的投资者,再投资一家欧洲足球队,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协同效应。
预测二:乐视体育野心大 打造垂直生态力
乐视体育已经成为了A股上市公司乐视的最新布局,本月,乐视体育还在美设立了分公司。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曾表示,乐视体育致力于打造体育的垂直生态链,而优质的内容是乐视体育最核心的竞争力。截止到现在,乐视已经重金投入购买了NBA、F1以及包括英超在内18个区域足球联赛等国内外顶级赛事的版权,开始介入附加值更高的体育赛事产业上游。未来,这家公司很可能将不再满足于购买海外体育赛事版权。
虽然乐视体育在美国设立分公司,但对于欧洲市场的进入,收购现有的足球俱乐部会成为一个更直接快速的解决方案。成熟俱乐部可以帮助乐视体育提高在欧洲足球领域的美誉,吸引国内球迷这一巨大人群成为自己的用户。入主欧洲俱乐部,乐视还可以把这些球队的部分赛事的放在中国举办,通过版权招商和门票获得更多收入。而体育游戏和体育彩票也将可能成为乐视体育未来的衍生产品。
预测三:众筹网站成全粉丝成全自己
众筹平台这两年在国内发展迅猛,筹款已不仅仅是众筹的唯一的目,更重要的是一个项目通过众筹可以获得更多的忠实粉丝和推广。比如说国内首个众筹拍出来的电影《十万个冷笑话》,短短5个月的时间,众筹融得137万元资金,获得5000多位网友支持。
国内众筹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出奇招,收购一家海外足球俱乐部,再通过众筹模式让中国球迷称为俱乐部股东,说不定会在短期内同时成为体育、娱乐、科技三个版面新闻头条,获得极大市场关注,这简直是一桩无本买卖。
历数国内的众筹网站,正在大力推广自己的京东众筹玩这么一出似乎可能性比较大,除了这个可以助力京东电商平台国际化布局,刘老板一向喜欢出其不意,而多上一次娱乐版,刘老板也是驾轻就熟了。
预测四:本土体育品牌国际化需要再进一步
从2014年开始,以李宁、安踏、特步等为代表的体育用品产业呈现回暖趋势。尤其是安踏通过对NBA及著名球星的赞助,跻身中国体育品牌的王者之列。今年2月2日,安踏和NBA官方正式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据悉,安踏为此次合作付出了每年两亿元人民币的代价。
有了美国市场的铺垫,安踏已经把胆子练大了。所以我们不妨大胆猜测,意图寻求进一步发展,进军国际市场的安踏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认真考虑下欧洲市场,而投资收购一家欧洲俱乐部绝对不是没有可能。
预测五:踌躇满志 智美集团蓄势再出发
智美控股集团始创于2001年,是一家集体育互动娱乐和影视娱乐业务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团,2013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一家体育概念香港第一股。最近,智美控股荣登&2015福布斯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位列第20名,并成为其中唯一一家体育文化产业公司,也是第一个登榜福布斯的中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
在万达成功收购盈方体育之后,智美集团向外界表示,公司也曾出价竞购盈方,但是在第二轮的竞价中选择了退出,这对于智美来说,也许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是毫无疑问其对于进军国际体育市场的决心已经表露无疑。如果未来,智美入主欧洲足球俱乐部,公司便可以直接掌握俱乐部与赛事的话语权,这不仅可以扩大宣传效果与知名度,还可以在签约球员广告赞助、友谊联赛等活动中获得巨大的回报。更何况作为上市公司,一旦抛出这样的概念,其股价在资本市场一定会有所反应。
预测六:中国男装品牌 有望俘获全球粉丝
足球和男装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系密切。德国知名男装品牌Hugo Boss长期来一直是德国足球队的官方男装赞助商,因此该品牌也伴随这支世界冠军球队而蜚声海外。尤其是当德国队的帅哥们齐齐穿起正装,无论是男球迷女球迷的心都很难不被打动。
2014年世界杯期间,中国品牌劲霸男装的世界杯营销火爆程度绝不输给赛事,每一场赛事与每一个进球可以说是场内球员与观众的劲霸式solo时刻。欧洲足球给传统男装品牌带来的广告效益空前绝后,准确的目标群体定位,产生了巨大的营销影响力。但如果能够直接投资或者参股一家欧洲俱乐部,再让球队的明星们穿上中国品牌的西服套装,那绝对可以应正那句广告词&&&入选卢浮宫男装品牌&。此外,球星也是当代男装广告最好的宣传方式。当然这笔广告预算是不是划算,这是中国男装企业们自己可以盘算的。
投资欧洲足球俱乐部以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地成熟球队为佳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中国投资者对于海外俱乐部的热情,跨境并购足球俱乐部也成为了中国现代体育行业的一个发展新趋势。同时,海外足球俱乐部,尤其。是欧洲的知名俱乐部,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完备的训练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正是一个极佳的投资方向。
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易界网专注于全球跨境并购领域,尤其是中国企业赴海外的投资。我们提供跨境并购的新闻、分析、点评,专家撰写的专栏文章,海外特别是欧洲的热点产业分析和企业跟踪,以及独家的来自欧洲的一手并购标的信息。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足球俱乐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