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是怎么成为「丹麦自行车道之国」的

小时候总听说外国人称中国为自行车王国,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上下班时的那种壮观景象,的确也配得上这样的称呼。当时的宣传总是说,西方国家很富裕,家家户户有汽车,对那时的中国人而言,拥有汽车的确是一件不可及的事情,好像这便是富裕生活的象征了。
转眼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如今汽车在中国早已经融入了平常人的家庭生活,相应的自行车则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而在北欧的小国丹麦,自行车却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将近40%的哥本哈根人,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上学。要说丹麦的自行车到底有多少,有这样的一个简单统计:丹麦500多万人人口,有400多万辆自行车,首都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总量更是超过30万辆。自行车作为丹麦人最喜爱的交通工具,仅从数量上看,其普及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走在哥本哈根的街头,这个数据得到了印证,的确,在这里骑自行车的人随处可见,而且此类人群的覆盖面也非常广泛。在法国,骑自行车的人多半是一身专业装扮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而在这里,骑自行车穿街而过的都是普通的丹麦民众,男女老少、各式人群,这样的景观不是在任何国家都能见到的。
现在的中国,汽车早已进入家庭,可是带给我们的,不是方便,而是无尽的拥堵和尾气疯狂的排放。开车上街并不是件愉快的事,在路上会堵车,到了目的地还要和其他人互抢车位,即使占到了车位,越来越高的停车费也没法让人感到轻松。汽车是来了,我们的生活却变得不那么自在了。而且遗憾的是,如果你现在选择骑自行车,你会发现大部分的道路根本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在这样的路上骑车,人们的人身安全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在哥本哈根,我却能够感受到自行车与汽车的和谐共处,在这里,大部分的街道都有自行车专用通道,不仅具有安全性,更鼓励了更多的丹麦市民选择这种低碳环保并且健康的方式出行。
自行车前面的菜篮子很有生活的趣味。
骑自行车的人服装也是各式各样。
这种小独轮车也非常受市民们的欢迎。
戴着耳机,穿着运动鞋的哥们。
街头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停放点。
这个哥们比较酷。
自在的小三轮。
瞌睡了,疲劳驾驶了。
技术型的型男。
两人自行车更环保。
馆藏&1680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提示:点击上方&单车旅行&↑一键关注人人都说,咱中国是自行车王国但咱这王国的今天,似乎已经名不副实了,至少在北京是这样...而在丹麦,在哥本哈根,走一遭我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P1 丹麦也是自行车大国, 想当年,我们也是不管去哪儿都骑自行车自行车充斥了这个国家、这个城市,无处不在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广场饭店、政府门前,到处是自行车多到甚至有点杂乱无章,有点像中国的无序,有点像在北京的我家周围...如果你的照片里没有自行车的踪影那你在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浏览,肯定是过于走马观花了:)P2 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自行车的踪影丹麦自行车多,多到500多万人人口,有400多万辆自行车。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车的总辆超过30万辆。自行车是丹麦人最喜爱的交通工具,从数量上可见普及程度之高。据说,将近40%的哥本哈根人,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上学。P3 我真是超级喜欢他们的车筐,尤其是里面装满鲜花的时候在哥本哈根街头,关于自行车的一切,都随处可见有温馨的、有匆忙的、有悠闲的、有可爱的、有优雅漂亮的,甚至有滑稽的...一切都跟自行车密不可分P4 低碳环保、骑车出行出行,也要从娃娃抓起P5 他们不是像我们一样强制不许带孩子,而是定做这样的自行车,安全和使用的问题,都解决了P6 这个是不是很方便购物回来带东西呢自行车仿佛是这里人生活的一切,不管走到哪里,背景中总是少不了自行车的芳踪。或者说,少了自行车,就觉得少了些什么一样P7 自行车是这个国家和城市的主宰不? 呵呵如果随便找一个人问,为什么骑车出行答案:1, 骑车出行方便、快捷 不堵车
2,自由灵活 3 环保低碳P8
这是典型的哥本哈根风景P9 有没有人告诉你,自行车也时尚?丹麦政府,为了鼓励人民骑车出行,也算是想尽了各种办法。看看下面这辆自行车是干啥用的?这样的改造,也算独具匠心了吧P10 其实这是邮递员骑的自行车,为支撑前面的大箱子,还专门设计了小轮子为了鼓励人们骑车,哥本哈根市政府修建了很多自行车道,宽敞程度是我们在北京难以想象的~~在哥本哈根,骑车出行,真的是方便快捷,还惬意、悠闲,一路可以看沿路风景,碧水、蓝天、白云、青草..在这样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骑车,真的是一种享受...想想都觉得拉风~~~P11 我是长腿美女,汽车哪有我拉风?(在北京骑车,特别是上下班时间,空气污浊到,我总想带着‘猪头’出门,不然就觉得自己仿佛是吸尘器一般。骑车上下班,就为环保做双重贡献:骑车低碳出行,减少了碳排量,然后还是人肉空气过滤器...)P12 即使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可是空气依旧清新、通透此外,在丹麦的地铁和轻轨火车上,也有允许乘客携带自行车,而不像俺们这,折叠自行车都不让上~~
这样就更加方便了骑车出行P13 带着自行车上地铁还有,停车方便也是一大特点,在城市的地铁站、商店超市旁边、酒店门前,都有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就连政府机构门前,也照样堂而行之地,有自行车的位置,(反而没有汽车的停车位),而且,还为自行车设计了存车架。最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哪儿,停自行车全部免费。不像我们这里,骑自行车去个稍微像个样子的3星酒店,就要把自行车听到八百米以外,仿佛像做偷车贼一样,更不用提政府机关了...P14 这是丹麦的议会大楼门前,你能想象不  在哥本哈根,我无意中看到了几辆样子特别的自行车。难道这就是传说中,为游客设置的免费自行车么?赶紧过去看看果然是它们,免费自行车有各种型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一款<span st
单车旅行(bike-trip)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bike-trip每天一条骑行最美图文,做温暖友爱的骑士。热门文章最新文章bike-trip每天一条骑行最美图文,做温暖友爱的骑士。&&&&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摩拜自行车工厂 共享理念全面推广-汽车服务
摩拜自行车工厂 共享理念全面推广
发布时间: 16:48
凯思盾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各类中高档自行车的现代化企业。公司拥有自主创新品牌和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凯思盾”产品覆盖山地车、公路车、死飞车、旅行车等系列自行车产品。10年专注与经营,通过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工艺、严格的质量要求完善的销售网络和销售体系服务着众多的“凯思盾”自行车使用者。
在我们的固性思维中,欧美民众比我们拥有更多的环保意识。虽然有失严谨,但从出行角度来看,确实如此。但如果以为这是欧美民众“与生俱来”的环保意识,那就错了。相反,欧美民众环保意识的形成,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的。
& 当我们孔夫子在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王阳明在主张“天人合一”的时候,西方社会还在笃信人与自然对立的机械主义自然观,以形而上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万物,强调征服自然,认为人类为自然界的顶端,可以随意支配和处置自然界的万物,具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尤其是以工业革命时期为最。 & 然而,到了19世纪,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资源枯竭,以及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为例,大量的树木砍伐使之险些出现木材荒。1804年,《美国气候与土壤纵览》发布,提到夏季延长、冬季缩短的环境问题。 & 事实上,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才真正掀起了大规模的资源保护运动,从社会上层人士到民间个人保护者,都开始呼吁保护资源,保护环境。除了宣传之外,他们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主义,慢慢改变着美国人的传统观念。这也为后来的骑单车出行的文化奠定了文化基础。 & 当然,环保观念的形成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相应的,它其实紧密结合了教育,从教育层面对青少年注入环保观念,一代更迭一代,最终形成今日的环保观念。 & 但即便如此,在“美国梦”的大背景下,汽车文化远甚于自行车文化,汽车代表了一种对财富的追求和象征。因而,欧洲和美国在自行车文化上,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我们常说的全球最大单车出行国家丹麦,他们自行车文化的形成就和美国人不太一样。 & 「北欧的自行车文化」 & 曾经诞生过安徒生童话的丹麦,实际上也是一个自行车之国。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拥有1.2万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车道,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均每10人中有9人拥有一辆自行车,在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车数量比居民人口还要多。想像一下这个画面,成群结队的自行车从远方行驶而来,宛如活跃在茫茫雪地中的萤光虫,缓缓徐行。 & 但这种自行车文化的形成,并不是单纯出于环保因素,更重要的是——政府在背后的强大推力。丹麦政府为了推广市民骑自行车出门,在购车环节上可谓是下了狠功夫。市民购买一辆车,需要支付的税种就有消费税、牌照税、注册税等等,按照该国的税率计算,一辆原价 30万克朗的中档汽车,在加上各种税后总额将会达到车价的200%,最终需要支出的资金会上升到100万克朗。如果拿它和欧盟其他国家来对比,这个价格可以在德国购买3辆同样类型的新车了。 & 除此之外,丹麦还有各种环保相关的税费,比如能源税、车灯税、轮胎税、电池税等等,为的就是尽可能减少市民购买汽车,增加自行车出行的机会。所以,丹麦之所以会有这种绿色环保的自行车文化,是有原因的。 &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挪威。长期以来,作为发达国家的挪威,为了限制汽车出行,大大提高汽油价格,使挪威的汽油价格长期处于全球第一,约为2.45美元/升(折合人民币15.18/升)。高油价也给挪威人带来绿色环保的出行观念(带着强迫的味道)。今年3月,挪威政府宣布将拿出80亿挪威克朗(约9.45亿美元)修建新的自行车道路网。 & 当然,前面说的丹麦成为自行车之国,实际上是有先天优势的。比如地势平坦,比如城市规模不大(哥本哈根大都市区199万,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人口数量2052万),再比如城市化程度高。 & 可以说,国外自行车文化并不是单纯依靠市民自发形成环保意识,而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其中政策因素占了很大比例。反过来想想我们说的“最后一公里”出行,共享单车的市场,真的会有那么大吗? & 总体来说,经济发展必然会带动汽车产业,单车出行始终是低频,人们对汽车的青睐始终会高于单车。如果没了新鲜感,那些共享单车平台的“僵尸”用户也会暴增。实际上,对我国来说,汽车出行依旧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单车出行将会是小众市场,有市场“天花板”,那么,在一个有“天花板”的市场,小打小闹尚可,玩大了那就是泡沫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麦自行车高速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