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纪时期发生的喜马拉雅 纪录片运动的具体过程

喜马拉雅山的海螺化石是科学家哪年考察发现的,最好附上具体资料或新闻说明_百度知道
喜马拉雅山的海螺化石是科学家哪年考察发现的,最好附上具体资料或新闻说明
我有更好的答案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余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米。现在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大约18,000万年以前,在侏罗纪,一条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与整个欧亚大陆的南缘交界,古老的贡德瓦纳超级大陆开始解体。贡德瓦纳的碎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在随后的13,000万年间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
在其次的3,000万年间,由于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冲的印-澳板块推动起来,它的较浅部分逐渐乾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缘,边际山脉(今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的首要分水岭并升高到足以成为气候屏障。
只是在过去的60万年间,在更新世(160万到1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脉才成为地球上的最高山脉。
大喜马拉雅山脉一旦成为气候屏障,北面的边际山脉便被剥夺了雨,变得就像西藏高原一样干燥。
整个山系的中枢是大喜马拉雅山脉,高出永久雪线之上。山脉在尼泊尔达到最大高度;世界上14座最高山峰中的9座在该山脉,每座的高度都超过了7,925公尺(26,000呎)。它们从西到东依次是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安纳布尔纳峰(Annapurna 1)、马纳斯卢峰(Manaslu 1)、丘奥禹(Cho Oyu)峰、加亚宗坎峰(Gyachung Kang 1)、埃佛勒斯峰、洛子峰(Lhotse)、马卡鲁峰(Makalu 1)和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 I)。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采纳率:19%
1976年英国探险家史蒂芬.纹布莱克发现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喜马拉雅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地理喜马拉雅运动在什么地质年代_百度知道
地理喜马拉雅运动在什么地质年代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喜马拉雅运动泛指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发生于第三纪的喜山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有3个主要造山幕,分以下地质年代:第一幕发生在始新世末期到渐新世初期,海水从青藏高原全部退出,并伴随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及中性岩浆岩的侵入;第二幕,发生于中新世初期,有强烈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形成大规模的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导致地壳大幅度隆起和岩浆侵入;第三幕从更新世至现在,主要表现为高原的急剧隆起,周围盆地的大幅度沉降,以及老断裂的继续活动,部分地区有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中国所有高山、高原现今达到的海拔高度,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以来上升的结果。(二)黄汲清先生于1945年提出用喜马拉雅运动表示中国境内新生代的造山运动,这一概念为地球科学家普遍接受,但在构造运动分期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在对前人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地貌、岩浆活动、构造变形等大量资料,提出喜马拉雅运动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分别对应于始新世晚期、古近纪与新近纪之间、新近纪与第四纪之间的构造活动。(三)喜马拉雅运动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均告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这一运动中,中国东西地势高差增大,季风环流加强,自然地理环境发生明显的区域分异:青藏隆起为世界最高的高原,第三纪的热带、亚热带环境被高寒荒漠取代;西北地区因内陆性不断增强而处于干旱环境;东部成为湿润季风区。
采纳率:78%
来自团队:
  一般认为,喜马拉雅运动分为3幕:第一幕发生于始新世末、渐新世初,青藏地区成为陆地,从而转为剥蚀区;第二幕发生于中新世,地壳大幅度隆起,伴以大规模断裂和岩浆活动;第三幕发生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青藏高原整体强烈上升,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基本上都属于第三纪的范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喜马拉雅运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喜马拉雅山脉的演变过程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余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米.现在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大约18,000万年以前,在侏罗纪,一条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与整个欧亚大陆的南缘交界,古老的贡德瓦纳超级大陆开始解体.贡德瓦纳的碎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在随后的13,000万年间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
在其次的3,000万年间,由于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冲的印-澳板块推动起来,它的较浅部分逐渐干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缘,边际山脉(今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的首要分水岭并升高到足以成为气候屏障.
只是在过去的60万年间,在更新世(160万到1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脉才成为地球上的最高山脉.
大喜马拉雅山脉一旦成为气候屏障,北面的边际山脉便被剥夺了雨,变得就像西藏高原一样干燥.
整个山系的中枢是大喜马拉雅山脉,高出永久雪线之上.山脉在尼泊尔达到最大高度;世界上14座最高山峰中的9座在该山脉,每座的高度都超过了7,925米(26,000尺).它们从西到东依次是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海拔8167米,世界第七高峰)、安纳布尔纳峰(Annapurna,海拔8091米,世界第十高峰)、马纳斯卢峰(Manaslu,海拔8163米,世界第八高峰)、卓奥友峰(Cho Oyu,藏语Qowowuya,海拔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希夏邦马峰(藏语Shisha Pangma,海拔8012米,世界第十四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洛子峰(Lhotse,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马卡鲁峰(Makalu,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和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8586米,世界第三高峰).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第四纪时期海平面变化与我国海岸线变迁的探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1期
第四纪时期海平面变化与我国海岸线变迁的探讨
【摘要】:正 引言第四纪时期,我国海岸发育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海岸构造局格始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和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而现代海岸线的外貌,则经历了第四纪的海陆变迁,直至距今6,000年左右才逐渐形成的。更新世全球性气候出现多次冷暖交替,相应地发生了几次冰期与间冰期更替,导致冰川型海面升降,冰期时海面下降,发生海退,间冰期时海面回升,则发生海侵。与此同时,海洋底部
【作者单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祝永康;[J];泥沙研究;1988年03期
张兰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1期
裘善文,姜鹏,李风华,夏玉梅,王曼华,汪佩芳;[J];地理学报;1981年03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祝永康;[J];地理研究;1986年01期
竺可桢;[J];中国科学A辑;1973年02期
常承法,郑锡澜;[J];中国科学A辑;1973年02期
,叶永英;[J];地质科学;1978年01期
刘金陵,叶萍宜;[J];古生物学报;1977年01期
杨怀仁;[J];冰川冻土;1979年01期
郭旭东;[J];地质科学;1979年04期
林景星;;[J];地质学报;1977年02期
汪品先;闵秋宝;卞云华;成鑫荣;;[J];地质学报;1981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铁飞,何雨;[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9年04期
贾铁飞;[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5年01期
贾铁飞,何雨,李容全;[J];山地学报;2000年02期
符宁平,余大进;[J];泥沙研究;1993年03期
祝永康;[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1年03期
裘善文,夏玉海,汪佩芳,李凤华;[J];中国科学B辑;1988年04期
裘善文,夏玉梅,李凤华,隋秀兰,李树培;[J];科学通报;1984年03期
裘善文,万恩璞,汪佩芳;[J];科学通报;1988年12期
刘清泗,李华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年03期
汪久文;[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树汉;;[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6)[C];198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书理;[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颖;[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善明,李元芳,安凤桐,李凤新;[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0年04期
赵希涛,张景文,焦文强,李桂英;[J];科学通报;1980年06期
杨作升;[J];海洋湖沼通报;1980年04期
奚智祥;;[J];海洋通报;1981年02期
常征,巴兰春;[J];海洋通报;1983年03期
谢在团,陈峰,刘维坤,邵合道,许志峰,陈子燊,王明亮,黄宝林;[J];台湾海峡;1983年02期
符华儿;罗海鹏;吴地兴;钟新基;;[J];广西科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符华儿;尹业民;罗海鹏;钟新基;;[J];广西科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李仲均,王根元;[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钟新基;[J];华南地震;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梅冥相;;[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郁彰;白瑜生;;[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宁津生;晁定波;;[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王勇;张为民;;[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李庆谋;;[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酆晓;丁丽青;;[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付建平;;[A];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国际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夏真;陈太浩;赵庆献;;[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杜森官;;[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杜远生;张传恒;韩欣;;[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测记;[N];青海日报;2000年
王学健;[N];科学时报;2001年
马薇芳;[N];科学时报;2001年
张咏晴;[N];文汇报;2001年
钟于东;[N];中国测绘报;2002年
谢正侠;[N];中国海洋报;2002年
张诒年;[N];中国气象报;2002年
陈新权;[N];科学时报;2002年
刘烈;[N];中国改革报;2003年
;[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宜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庄丽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魏子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国庆;[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丁丽霞;[D];浙江大学;2005年
刘焱光;[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杜凌;[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彭冰霞;[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月霞;[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吉云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乔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丁允辉;[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金宝强;[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李国新;[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程红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王淑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侯方辉;[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王新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本页链接:
第1个回答:
QWRRRRRRRESGBJ
珠穆朗玛峰 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此**是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协助下,于、1975年测定的,1992年又对其进行了复测)。藏语“珠穆”是女神的之意,“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玛♀为第三女神。 珠峰位于东经8654′,北纬2754′,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境内。整个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伟,昂首天外,四周地形极为险峻,气象瞬息万变。在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数百条大小川,还有许多美丽而神奇的塔林,犹如仙境广寒宫。从18、19世纪开始,便陆续有一些国家的探险家、登山队,前往珠峰探测奥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有人从南坡登上峰顶。从1921年至1938年,他们称珠峰北坡是“不可攀登的路线”、“死亡的路线”。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康熙皇帝派出两名懂技术的喇嘛,从青海西宁进入西藏踏勘地形,绘制山水图纸,首次用汉、满文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汉文为“朱母朗马阿林”,“阿林”满语为大山),明确其位于中国境内,并载于清《皇舆全览图》中,这是世界最高峰最早的文献记载,它比英国人在咸丰二年(1852)测量此峰并擅自命名为“埃佛尔隋”早135年。
猜你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马拉雅 纪录片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