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话,参加过米兰展的设计2017nba全明星新秀赛 周宸宸、中国梦想家的青山周平都会来

(Shuhei Aoyama),日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年就读于日本大阪大学,年获日本政府奖学金先后留学巴黎及布鲁塞尔学习建筑设计,后又就读于东京大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到中国发展,一直到2012年都供职于位于北京的SAKO建筑设计公社,2012年到现在供职于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与藤井洋子创立。因为他在《梦想家改造家》出色的表现而被人们所熟知,节目中青山周平设计师不仅让位于北京东城区靠近南锣鼓巷的胡同大杂院重现活力,还因为长相酷似小栗旬和他的人格魅力而迷倒众多观众,被网友称之为又帅又暖的设计师。算起来,2015年是青山周平在中国呆的的第十年,今天他以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北方工业大学讲师、清华大学博士的身份接受了designboom设计邦的专访。designboom设计邦:青山老师你好,很荣幸今天能采访到你,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日本建筑师,因为参加【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而被人熟知,能否讲一下参加这个节目前后您的生活及工作有什么变化?(以下简称DB)青山周平:在生活方面,节目播放前和节目播放后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在工作方面,委托我们设计的工作量和种类增加了很多。有关工作量上,节目播放之后收到很多委托我们设计的电话和邮件。但是,我们工作室不是特别大的那种工作室,不能同时进行大量的工作。因此,不得不拒绝很多的委托。关于工作的种类,以前是小规模的室内项目比较多,现在是建筑项目、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进行了比之前范围更宽的项目。DB:您平时接的项目什么类型的居多?像您参加【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您改造了北京的“胖大婶”一家居住的老四合院及邻居的不到8平米的小房子,这个项目结束后青山老师好像都累瘦了,能否给我们讲一下接这个项目背后的故事?青山周平:现在是酒店和店铺、餐厅等这种商业室内项目居多。还有建筑设计项目,有在乡村的酒店开发、与葡萄田相邻接的红酒庄等等。还有些私人住宅设计项目,不是很多但正在进行中。【梦想改造家】的这种小房子设计施工过程和其他的项目比起来确实是很辛苦。为了能在3.1平米和3.7平米的极小空间里满足最低限度的生活,想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试过的新设计方案。例如:上下移动的电动床、能伸缩的餐桌等。因为是从来都没有试过的方案,所以并不是简单的一开始就可行的。很多都是经过多次实验和失败,最终才完成的。其中的电动活动床总是调不好,到最后的最后还在现场调整,我当时很担心能不能赶上搬家。DB:据我所知,您在中国的10年里有7年就住在中国的胡同里,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胡同文化?青山周平:胡同的生活和街道每天都充满着浓厚有趣的发现。在胡同的空间里,人们在街边下象棋和打牌、或者做饭、或者午睡、或者与孩子玩耍,那感觉就像在是城市当中的客厅。在那里,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的家庭生活闲逸并模糊地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路的宽度和建筑物的高度、树木的高度以及其中的人们、各个部分的尺度恰好构成了很好的互动,给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带去一种娴静的气氛。DB: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为什么?青山周平:我当然最喜欢北京。我在北京已经居住了10年,除了老家广岛以外是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虽然有很多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等等问题,但是,我还是对北京有着特别的感情。北京和很多日本的城市不同。日本很多的城市由经济原理而形成、对于城市空间构成的规划不明确,而北京因为政治规定的原因是规划严格的城市。上海和日本非常的相似,北京却有着完全不同氛围。这也是我觉得北京有魅力的原因之一吧!《梦想改造家》大户改造后部分图片展示DB:您平时的工作习惯是什么样的?青山周平: 主要特征之一是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可能要先做很多模型。如果头脑中浮现不出方案具体的创意时,先不去想太多,去试着做很多简单模型。然后,通过观察做模型的过程,大脑中会浮现出大概的空间设计方案,再慢慢的汇聚成具体的形态。总的来说,我感觉与其说设计的创意是自己头脑中思考出来的,还不如说是从自己与自己做的模型对话当中慢慢产生的。DB: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会随着人生经验、文化潮流演进等等发生变化,从事设计这些年来您的设计理念有什么样的变化?您觉得自己和中国的设计师有什么不同?青山周平:我生在日本,长在日本,接受的是日本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在血液和骨髓里已经埋入了日本的那种空间感和材料感。一般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完全没想有日本风格设计的意识,但是,看到我已完成作品的人,时常觉得我的设计是日本风格的感觉。简单来说,日本人设计的建筑有非常【轻薄】的感觉,中国建筑家的作品有一种【厚重】感。这是因为,虽然日本传统建筑的轻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厚重不同,但是这种【轻薄】和【厚重】直接深入到了日本和中国建筑家的血液和骨髓里。不过,我个人不太喜欢被说成有【日本风格】。关于设计理念的变化,以前似乎喜欢追求比较醒目,且设计感强烈的建筑物设计,可是最近,感觉到在慢慢地趋向于更自然的、更加放松的、并能融入到周围环境的设计风格。&Tanggu school&DB:您个人最满意的项目是什么或您最难忘的项目有吗?您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青山周平:我觉得是这次【梦想改造家】的胡同里大杂院改造项目。在设计和施工期间压力非常大,因为,这个项目一直到完成都非常的费力。完成之后得到很多关注以及很高的评价,我感觉非常荣幸。北京胡同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空间。但现状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舒适的居住空间,很多人不住在胡同里,而是选择郊外的公寓居住。看到此次改造项目的很多人,他们发现胡同的家如果进行改造也能成为如此有魅力的居住空间,这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地方。这种【认识】的变化,一点点的改变人们的意识,最好能慢慢的掀起胡同改造的潮流。 《梦想改造家》小户改造后部分图片展示DB:在建筑设计领域您有偶像吗?青山周平:巴克敏斯特·富勒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建筑家。身为建筑家的他、其思考的宽度是从细小节点到全球规模,我经常被他这样的宽度与深度所压倒。DB:您怎么看待在故居里开麦当劳或在宫殿里开星巴克这件事情?青山周平:有历史价值的故居和宫殿存在魅力的重大要素之一是【场所独自性】。如果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只开在故居和宫殿里体现的这种价值,那么它们的魅力也会减半的吧!反之,麦当劳和星巴克有魅力的原因是因为【世界上随处都是,都提供相同的服务】。故居和宫殿与麦当劳和星巴克、【场所的独特性】与【世界上随处都是,都提供相同的服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不一样的价值观的存在。当我们看到故居和宫殿里有麦当劳和星巴克时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这种原因吧。DB:到目前为止,您听过的最好的或最坏的建议是什么?青山周平:2005年来北京的时候,刚开始作为实习生实习了半年。之后,便是留在北京继续建筑设计的工作,还是回东京从事建筑设计工作。那时我非常迷茫,自己无法作出决断,所以,就去求教当时在北京工作的前辈建筑家(日本人),听取他的建议。他告诉说:“你留在北京不是很好吗。”经过这10年,现在想起来,觉得那个建议很重要并且是正确的。DB:工作之外,你最喜欢什么休闲方式?读书?运动?看电影?旅行?印象最深的旅行是在哪里?青山周平:说实在的,最近生活里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因为没有工作以外的时间。所以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休闲方式。但是,建筑家的工作好的一面是工作出差的时候可能会去很多各种有趣的地方。比如:乡下的山里、沙漠、海边和地方城市、或者少数名族村庄等。有一半工作一半旅行的这种感觉。说起印象深刻的旅行,我20岁上大学的时候休学了一年去旅行。背了一个背包、一个人、用了一年时间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城市。乘坐公车和地铁,住着各种城市最便宜的旅馆,游览亚洲、非洲、中东地区、欧洲、俄罗斯等各国的文化、生活以及建筑。珍贵的充满历史感的旅行照片DB:如果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性格,您会选择哪三个词?青山周平:比起狗更喜欢猫、优柔寡断、随机应变DB:对于刚刚加入设计领域的年轻设计师您有什么建议?青山周平:我认为应该实际体验大量优秀的空间。有名的建筑,舒适的场所,有魅力的城市,不知为何会有恬静感的室内空间等等。去体验这种良好空间,并去思考为什么这个空间比较不错,然后自己去找答案,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DB:最后一个问题,能与我们大家分享一下您最近从事的最让您感到兴奋的项目么?青山周平:现在正在进行某个车品牌的车内收纳空间的设计项目。车的室内空间设计基本上不是建筑家的工作范围,是产品设计专家的工总领域。因此,刚开始作为建筑家的我非常担心能不能设计好。但是,无论是车内的室内空间,还是店铺的室内空间,即使空间的大小程度不同,空间是没变化的。因此,作为建筑家,我会用设计普通的建筑空间和室内空间一样的思考方式去做设计。 《梦想改造家》栏目-南锣鼓巷设计说明:项目位于北京东城区靠近南锣鼓巷的胡同里。业主为两户人家,大户改造一个房子,全家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女孩三代五口人居住其中;小户改造两个房子,分别为3.1平米(院内)和3.7平米(临景阳胡同)。院内房希望用作厨房,临胡同房希望用于午休、开店。小户业主为一对年轻夫妇,希望房子改造后作为将来孩子学区房使用。大小两户共三个房子在同一个院子中。设计对象包括三个房子及房子间的公共空间。使用面积:改造前:大户 35㎡;小户
3.1㎡(院内)3.7㎡(临胡同)改造后:大户 35㎡;小户
3.1㎡(院内)3.7㎡(临胡同)项目时间:设计时间:4月2日-8月3日施工时间:5月26日-8月3日设计思路:大户:给每个人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的同时保留家庭成员间交流的机会;小户: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可变性、伸缩性。主设计师:青山周平设计团队:藤井洋子,杨睿琳,翟羽峰图片摄影师:广松美佐江、宋昱明 (文中所有图片由青山周平提供)文章转自设计帮designboom设计公开课(shejigongkaike)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shejigongkaike我们倡导用设计的思维看世界! 关注我们您将看到【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软装设计】 欢迎访问设计公开课官网: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hejigongkaike我们倡导用设计的思维看世界! 关注我们您将看到【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软装设计】 欢迎访问设计公开课官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设计星空 |专访青山周平:住在胡同里的城市理想家
撰文/顾文静
日籍设计师青山周平长着一张偶像派的脸,却是不折不扣的实力派。因为在《梦想改造家》里逆天改造胡同老房成为焦点人物,可他在意的并不仅限于改善某个家庭的生活,而是对城市居住空间的思考。
“家”是青山周平设计理念的核心,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几室几厅”的概念——事实上这位设计过无数好房子的建筑师,至今没有房产,和太太住在北京老胡同大杂院的出租屋里。在他看来,家可以在城市中无限延伸,这一理念也贯彻在他的生活及作品中。没有书架的书店、像家一样的家具店、共享到极致的青年社区……他的设计充满探索精神,又极具人文关怀。(图片提供/青山周平 品牌鸣谢/美的中央空调)
设计师简介
青山周平,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2014年,青山周平和太太藤井洋子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B.L.U.E.(Beijing Laboratroy Urban Enviroment),直译为中文便是:“北京城市环境研究所”。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虽然目前也有其他城市和国际的项目,甚至这样的外地项目会越来越多,但希望我的设计始终以北京这座城市的思考为出发点,并保持探索精神和前瞻性。”现今主要设计作品有“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灯市口L型之家” 、“失物招领家具体验店”、 “ house vision理想家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 “原麦山丘”(西单店、望京店、富力城店、华贸店)等。
监制:高翔
主编:顾文静
外联:何畅
编辑:吴焰超
设计:曾文淼
前端:陈洁访谈:青山周平在北京的10年
(Shuhei Aoyama),日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年就读于日本大阪大学,年获日本政府奖学金先后留学巴黎及布鲁塞尔学习建筑设计,后又就读于东京大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到中国发展,一直到2012年都供职于位于北京的SAKO建筑设计公社,2012年到现在供职于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与藤井洋子创立。因为他在《梦想家改造家》出色的表现而被人们所熟知,节目中青山周平设计师不仅让位于北京东城区靠近南锣鼓巷的胡同大杂院重现活力,还因为长相酷似小栗旬和他的人格魅力而迷倒众多观众,被网友称之为又帅又暖的设计师。算起来,2015年是青山周平在中国呆的的第十年,今天他以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北方工业大学讲师、清华大学博士的身份接受了designboom设计邦的专访。
designboom设计邦:青山老师你好,很荣幸今天能采访到你,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日本建筑师,因为参加【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而被人熟知,能否讲一下参加这个节目前后您的生活及工作有什么变化?(以下简称DB)
青山周平:在生活方面,节目播放前和节目播放后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在工作方面,委托我们设计的工作量和种类增加了很多。有关工作量上,节目播放之后收到很多委托我们设计的电话和邮件。但是,我们工作室不是特别大的那种工作室,不能同时进行大量的工作。因此,不得不拒绝很多的委托。关于工作的种类,以前是小规模的室内项目比较多,现在是建筑项目、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进行了比之前范围更宽的项目。
DB:您平时接的项目什么类型的居多?像您参加【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您改造了北京的&胖大婶&一家居住的老四合院及邻居的不到8平米的小房子,这个项目结束后青山老师好像都累瘦了,能否给我们讲一下接这个项目背后的故事?
青山周平:现在是酒店和店铺、餐厅等这种商业室内项目居多。还有建筑设计项目,有在乡村的酒店开发、与葡萄田相邻接的红酒庄等等。还有些私人住宅设计项目,不是很多但正在进行中。
【梦想改造家】的这种小房子设计施工过程和其他的项目比起来确实是很辛苦。为了能在3.1平米和3.7平米的极小空间里满足最低限度的生活,想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试过的新设计方案。例如:上下移动的电动床、能伸缩的餐桌等。
因为是从来都没有试过的方案,所以并不是简单的一开始就可行的。很多都是经过多次实验和失败,最终才完成的。其中的电动活动床总是调不好,到最后的最后还在现场调整,我当时很担心能不能赶上搬家。
DB:据我所知,您在中国的10年里有7年就住在中国的胡同里,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胡同文化?
青山周平:胡同的生活和街道每天都充满着浓厚有趣的发现。在胡同的空间里,人们在街边下象棋和打牌、或者做饭、或者午睡、或者与孩子玩耍,那感觉就像在是城市当中的客厅。
在那里,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的家庭生活闲逸并模糊地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
路的宽度和建筑物的高度、树木的高度以及其中的人们、各个部分的尺度恰好构成了很好的互动,给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带去一种娴静的气氛。
DB: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为什么?
青山周平:我当然最喜欢北京。
我在北京已经居住了10年,除了老家广岛以外是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虽然有很多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等等问题,但是,我还是对北京有着特别的感情。
北京和很多日本的城市不同。日本很多的城市由经济原理而形成、对于城市空间构成的规划不明确,而北京因为政治规定的原因是规划严格的城市。上海和日本非常的相似,北京却有着完全不同氛围。这也是我觉得北京有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梦想改造家》大户改造后部分图片展示
DB:您平时的工作习惯是什么样的?
青山周平: 主要特征之一是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可能要先做很多模型。如果头脑中浮现不出方案具体的创意时,先不去想太多,去试着做很多简单模型。然后,通过观察做模型的过程,大脑中会浮现出大概的空间设计方案,再慢慢的汇聚成具体的形态。总的来说,我感觉与其说设计的创意是自己头脑中思考出来的,还不如说是从自己与自己做的模型对话当中慢慢产生的。
DB: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会随着人生经验、文化潮流演进等等发生变化,从事设计这些年来您的设计理念有什么样的变化?您觉得自己和中国的设计师有什么不同?
青山周平:我生在日本,长在日本,接受的是日本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在血液和骨髓里已经埋入了日本的那种空间感和材料感。一般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完全没想有日本风格设计的意识,但是,看到我已完成作品的人,时常觉得我的设计是日本风格的感觉。
简单来说,日本人设计的建筑有非常【轻薄】的感觉,中国建筑家的作品有一种【厚重】感。这是因为,虽然日本传统建筑的轻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厚重不同,但是这种【轻薄】和【厚重】直接深入到了日本和中国建筑家的血液和骨髓里。不过,我个人不太喜欢被说成有【日本风格】。
关于设计理念的变化,以前似乎喜欢追求比较醒目,且设计感强烈的建筑物设计,可是最近,感觉到在慢慢地趋向于更自然的、更加放松的、并能融入到周围环境的设计风格。
&Tanggu school&
DB:您个人最满意的项目是什么或您最难忘的项目有吗?您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
青山周平:我觉得是这次【梦想改造家】的胡同里大杂院改造项目。在设计和施工期间压力非常大,因为,这个项目一直到完成都非常的费力。完成之后得到很多关注以及很高的评价,我感觉非常荣幸。
北京胡同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空间。但现状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舒适的居住空间,很多人不住在胡同里,而是选择郊外的公寓居住。
看到此次改造项目的很多人,他们发现胡同的家如果进行改造也能成为如此有魅力的居住空间,这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地方。这种【认识】的变化,一点点的改变人们的意识,最好能慢慢的掀起胡同改造的潮流。
&《梦想改造家》小户改造后部分图片展示
DB:在建筑设计领域您有偶像吗?
青山周平:巴克敏斯特&富勒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建筑家。身为建筑家的他、其思考的宽度是从细小节点到全球规模,我经常被他这样的宽度与深度所压倒。
DB:您怎么看待在故居里开麦当劳或在宫殿里开星巴克这件事情?
青山周平:有历史价值的故居和宫殿存在魅力的重大要素之一是【场所独自性】。如果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只开在故居和宫殿里体现的这种价值,那么它们的魅力也会减半的吧!
反之,麦当劳和星巴克有魅力的原因是因为【世界上随处都是,都提供相同的服务】。
故居和宫殿与麦当劳和星巴克、【场所的独特性】与【世界上随处都是,都提供相同的服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不一样的价值观的存在。
当我们看到故居和宫殿里有麦当劳和星巴克时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这种原因吧。
DB:到目前为止,您听过的最好的或最坏的建议是什么?
青山周平:2005年来北京的时候,刚开始作为实习生实习了半年。之后,便是留在北京继续建筑设计的工作,还是回东京从事建筑设计工作。那时我非常迷茫,自己无法作出决断,所以,就去求教当时在北京工作的前辈建筑家(日本人),听取他的建议。他告诉说:&你留在北京不是很好吗。&
经过这10年,现在想起来,觉得那个建议很重要并且是正确的。
DB:工作之外,你最喜欢什么休闲方式?读书?运动?看电影?旅行?印象最深的旅行是在哪里?
青山周平:说实在的,最近生活里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因为没有工作以外的时间。所以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休闲方式。但是,建筑家的工作好的一面是工作出差的时候可能会去很多各种有趣的地方。比如:乡下的山里、沙漠、海边和地方城市、或者少数名族村庄等。有一半工作一半旅行的这种感觉。
说起印象深刻的旅行,我20岁上大学的时候休学了一年去旅行。背了一个背包、一个人、用了一年时间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城市。乘坐公车和地铁,住着各种城市最便宜的旅馆,游览亚洲、非洲、中东地区、欧洲、俄罗斯等各国的文化、生活以及建筑。
珍贵的充满历史感的旅行照片
DB:如果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性格,您会选择哪三个词?
青山周平:比起狗更喜欢猫、优柔寡断、随机应变。
DB:对于刚刚加入设计领域的年轻设计师您有什么建议?
青山周平:我认为应该实际体验大量优秀的空间。有名的建筑,舒适的场所,有魅力的城市,不知为何会有恬静感的室内空间等等。去体验这种良好空间,并去思考为什么这个空间比较不错,然后自己去找答案,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DB:最后一个问题,能与我们大家分享一下您最近从事的最让您感到兴奋的项目么?
青山周平:现在正在进行某个车品牌的车内收纳空间的设计项目。车的室内空间设计基本上不是建筑家的工作范围,是产品设计专家的工总领域。因此,刚开始作为建筑家的我非常担心能不能设计好。但是,无论是车内的室内空间,还是店铺的室内空间,即使空间的大小程度不同,空间是没变化的。因此,作为建筑家,我会用设计普通的建筑空间和室内空间一样的思考方式去做设计。
《梦想改造家》栏目-南锣鼓巷设计说明:
项目位于北京东城区靠近南锣鼓巷的胡同里。业主为两户人家,大户改造一个房子,全家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女孩三代五口人居住其中;小户改造两个房子,分别为3.1平米(院内)和3.7平米(临景阳胡同)。院内房希望用作厨房,临胡同房希望用于午休、开店。小户业主为一对年轻夫妇,希望房子改造后作为将来孩子学区房使用。大小两户共三个房子在同一个院子中。设计对象包括三个房子及房子间的公共空间。
使用面积:
改造前:大户 35㎡;小户 &3.1㎡(院内)3.7㎡(临胡同)
改造后:大户 35㎡;小户 &3.1㎡(院内)3.7㎡(临胡同)
项目时间:
设计时间:4月2日-8月3日
施工时间:5月26日-8月3日
设计思路:
大户:给每个人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的同时保留家庭成员间交流的机会
小户: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可变性、伸缩性
主设计师:青山周平
设计团队:藤井洋子,杨睿琳,翟羽峰
图片摄影师:
广松美佐江、宋昱明
(文中所有图片由青山周平提供)
设计邦微信公众号
扫码加入设计邦客
设计邦客是以设计行业媒体、教授、学生、设计师、材料商、渠道商为主体,倾力打造中国最大的设计师实名通讯录。
设计邦 &-&mirandamay
浏览次数:9125日常经验·个体记忆+居住畅想--《建筑创作》2015年04期
日常经验·个体记忆+居住畅想
【摘要】:正设计一定有超越专业理性、创作私欲的更高目的。它实际上来源于隐秘微妙、不为人说的日常经验和个体记忆……这些记忆是《追忆似水年华》里下午茶玛德莲点心的味道;是家乡旧居橡木地板的温润光泽;是彼得·卒姆托通往姑妈花园的别致的门把手;是蔡确"手倦抛书午梦长"时旁边的"纸屏石枕竹方床"。在这些真实而具体的时空交点,似曾相识的空间、材料、光线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共同作用,将内心与头脑中的主观感受,平静、自信、亲切、优雅地通过
【关键词】:
【分类号】:TU241-4【正文快照】:
设计一定有超越专业理性、创作私欲的更高目的。它实际上来源于隐秘微妙、不为人说的日常经验和个体记忆……这些记忆是《追忆似水年华》里下午茶玛德莲点心的味道;是家乡旧居橡木地板的温润光泽;是彼得·卒姆托通往姑妈花园的别致的门把手;是蔡确“手倦抛书午梦长”时旁边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宇贲;[D];清华大学;2012年
冯琳;[D];天津大学;2013年
胡子楠;[D];天津大学;2013年
龚敏;[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我在中国找到了家的味道,青山周平设计费用 - 广州家博资讯网
广州家博资讯网
&&&&&& & 正文 &
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我在中国找到了家的味道
点击:3492次
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 图/李伟
长得有点像小栗旬的“爆改达人”青山周平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这个以改造北京大杂院和“史上最小学区房”出名的日本建筑师,在中国开始学会了和空间对话。
胡同里,槐树下;咧着嘴,翘着腿。这也许是青山周平最出名的一张照片:一个天朗气清的午后,他搬了张…
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 图/李伟长得有点像小栗旬的“爆改达人”青山周平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这个以改造北京大杂院和“史上最小学区房”出名的日本建筑师,在中国开始学会了和空间对话。文/赵渌汀胡同里,槐树下;咧着嘴,翘着腿。这也许是青山周平最出名的一张照片:一个天朗气清的午后,他搬了张藤椅坐在老北京四合院里,手拿北冰洋汽水,望着胡同里来往的人憨笑。去年年底,青山周平以外籍建筑师身份参加了一档电视家装改造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他翻修了一户30余平方米的北京胡同老宅,并将一个6.8平方米的小屋建成“史上最牛学区房”。有人称他为四合院“爆改达人”,于是网友翻出那张他在四合院里喝北冰洋汽水的照片,并附酷评一句:一名日本建筑师在老北京胡同里的迷失与放逐。 “不是迷失,而是认同;不是放逐,而是追逐。北京四合院拓宽了我对家的思考边界。”青山周平的中文已经说得相当流畅,“我是日本人,却在中国开始学会了和空间对话,学会了去塑造每个家庭的理想国。”建筑设计事务所内的砖墙。 图/李伟日本人的螺蛳壳里,有着永远做不完的道场。找到后卫的致命空隙,是年少时的青山周平在球场上的最大目标。他喜欢在强壮后卫的高个头和腱子肉后方寻觅机会,就像逡巡在危险地带之外的猛兽,偶露峥嵘,便能快速变身禁区内的杀手,给予对手致命一击。这也是他对空间魅力的最早认识。每个踢球回家的夜晚,他总会在饭后跑去建筑师父亲的书房内待上一段时间,有时只是为了在空旷的房间里跑来跑去,有时也会随意翻翻父亲的建筑专业书籍。其中,他反复看到“丹下健三”这个名字——这个人后来对他的思想影响深远。随后他去了大阪大学念本科,研究生则是在东京大学读的,专业都是建筑。父母起初不乐意,理由似乎无可辩驳:岛国日本在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期后,已经无法提供太多陆地空间供建筑师们发挥。青山周平建筑设计事务所一角。图/李伟但青山周平不管。日本满足不了他对空间的探索,那就去更大的空间与世界对话。大三那年,他做了件疯狂的事儿:周游世界。他从大阪出发,先坐50个小时的轮渡到上海,然后横跨中国东、西部,去了西藏、新疆;接着经过中东和非洲,去了欧洲;最后由莫斯科坐火车来到北京,再由上海回到日本。通过看世界,青山周平渐渐触摸到万物的尺度。从建筑到村落,从植物到河流,从高楼到古庙,从沙漠到蓝天,最终他从世界的空间回归人本身。“人才是万物设计的源头,这点永远也不会变。”青山周平建筑模型。图/李伟比如他特别在意“膀爷”的生活状态。在老北京纵横交错的胡同里,经常能看到一些光膀子闲谈神侃的中年男子,人称“膀爷”。在青山周平看来,这些膀爷恰恰是把家的概念延伸到胡同里,才使得他们能够无视外界恶评,而在四合院内外做到状态如一。“这些光膀子的人,他们把熟悉的外部空间看作家,这使得本来平常的空间,突然有了家的感觉。”在广州的一次讲座上,他把自己对“膀爷”、空间和家的理解传递给面前的观众。有观众评价他:“日本人的螺蛳壳里,看来有着永远做不完的道场。”青山周平建筑模型。图/李伟人和人的距离变小时,家的空间就会变大。2005年,青山周平从东京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后,来到中国。正拔地而起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大裤衩”(CCTV大楼)和“水中巨蛋”(国家大剧院)令他心动,皮埃尔·德·梅隆、保罗·安德鲁和库哈斯们在北京城试验的宏大野心,让他觉得这是一座可以承载建筑理想的城市。他开始在一家日本建筑设计公司的北京分公司任职。起初,工作和生活按部就班,他租了间单身公寓,每天早出晚归,渐渐觉得生活节奏和自己的状态跟在日本“没什么两样”,于是退了公寓,拉着行李就往胡同里奔。四合院的生活最初让他不习惯,菜下锅的声音、吵架声、孩童的嬉戏声汇聚在一起,让他觉得崩溃。不过,他很快便发现了胡同生活的一大乐趣,那就是人和人的距离变小了,家的空间反而变大了。“哪怕是别人家的一棵树挡在我家门前,我也觉得看着特别舒服。”青山周平作品改造前后对比。 在他与胡同和四合院文化彼此亲密的第七年,他受邀参加了东方卫视主办的《梦想改造家》节目,任务则是帮助两户人家完成对四合院里的两处老宅的改造。正是这档节目令他爆红。在节目中,他改造了一户五口之家的30余平方米的小屋,使得原本逼仄的空间在重建后焕然一新:墙面可做收纳柜、餐桌亦桌亦床、玻璃天窗成功引光……“杂乱脏”变为“简洁净”。而同一个院内的6.8平方米小屋改造则被不少观众称为奇迹。青山周平对这个“史上最小学区房”的改造,使它兼备办公、读书、买卖、起居等用途。逆天的改造技能,让他收获了一个新头衔:建筑师里的魔术师。青山周平作品——让北京老胡同再次重现。老北京胡同纵横交错的空间感,以及大杂院里家家户户彼此纠缠的烟火气令他痴迷。在改造那个以胖大婶为主心骨的五口之家前,他提了一个要求:在这个家住一个晚上,好摸清一个老北京家庭的日常起居。厨房上菜习惯、小孩的娱乐选择、每个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都成了他观察的内容,也为他之后的改造提供了思路。为此,他特意设计了供家庭成员交流、休闲的空间。“能用帘子和断层来隔开,就尽量不用门,不要给家人之间人为地制造隔断。”“在胡同里,沿路放着的椅子是本人的起居室,沿途的小吃店是本人的餐厅,邻居家的树是本人的庭院。‘这儿是本人的地儿,那儿是邻居的地儿’,这些都没有清晰的界限。本人的生活空间,向周边区域暧昧自在地蔓延的感觉,这才是胡同生活空间的特征。”做完那期节目后,青山周平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共享空间,家的潜质所在。未来的空间是共享的,是具有家的潜质的地方。青山周平总在背包里放着一个测量仪、一副皮卷尺。他每天都背着包,走到哪就把这两件东西背到哪。“量长度,量高度;测房间,测空间。”他希望通过测量空间,实现与空间的对话。如果不是在大杂院里对胖大婶一家的起居习惯拿捏得恰到好处,恐怕他的改造计划也不会如此贴心。在一个个狭小扁窄的空间里,他让院内各屋之间恢复交流,盘活了大杂院里原本弥足珍贵的人际交往,在拆旧立新思想主导的城市发展主线里,开辟了在老北京胡同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代四合院交往模式,为大杂院整治项目贡献了多元的规划视角。青山周平作品“Tanggu School”。他的这种思维模式,可以追溯到他年少时在父亲书房翻过的丹下健三的著作。得过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丹下健三始终认为公共场所除了功能性之外,还应具有交流性,这样才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丹下健三给了我关于空间的想象,在城市里建立起空间的力量。”他同时憧憬着在城市里建造起关于“家”的概念空间。“未来的空间是共享的,咖啡馆、酒吧、书店甚至小卖部,这些都是具有家的潜质的地方。” 如今,在接手项目时,他总会考虑空间和人的关系,并试图在不同性质的项目里搭建起“家”这个概念。在厦大的不止书店,在重庆的方所书林,通过洞开的拱形门和鹅卵石、图书森林等具体意象,他试图为大学和书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沉浸体验环境。“这种环境能让你一进入就有亲切感,就有回家的感觉。”这种感觉和那些年青山周平踢完球回家的感觉如出一辙。找到对方的破绽后,他孤军深入致命空间,完成最后一击后兴奋地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广岛那个小房内飘出的炊烟让他心驰神往。“那是妈妈做饭的味道。”他笑着说。青山周平:我可能占了日本人这个身份的优势青山周平,建筑师,198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2003年以“最佳毕业设计奖”毕业于大阪大学,并获第十届UNION造型设计大赛二等奖。《新周刊》 :能谈谈你对家乡广岛的印象吗?青山周平:离海很近的一个地方。我在海边时会很放肆,但我的性格像广岛这座城市,无风无浪,波澜不惊。《新周刊》:你来北京十年了,这里是你最喜欢的中国城市吗?青山周平:当然。这里的胡同让人舒服。这里有烤鸭和涮羊肉,对了,还有北冰洋汽水。我觉得北京是座独特的城市,和日本的很多城市不一样。这里有它特有的历史,在胡同里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我觉得我的行为被北京改变了。现在我会很豪爽地接待朋友,更加大度地接受批评和意见。《新周刊》:你是日本人,这个身份对你在中国开展工作会不会有影响?青山周平:我中文基本能沟通,如果说有影响的话,那也是正面的影响。很多人觉得我是日本人,我的阅历、见识和中国人会不一样,反而乐意请我去做设计。其实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出色。我可能占了日本人这个身份的优势吧,哈哈。《新周刊》 :目前的工作室主要项目有哪些?青山周平:我们B.L.U.E事务所已经做过餐厅、店铺、酒店等项目的室内设计。未来还是以建筑项目为主,包括一些公共和商业的建筑项目。《新周刊》:你的父亲也是建筑师,他对你目前的作品满意吗?青山周平:老实说,他的水平还够不上评价我的作品。(大笑)过去我受他的影响,主要是他的一些藏书给我带来很多思考。《新周刊》:你说过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参加《梦想改造家》时的学区房改造。日本有“学区房”这个概念吗?青山周平:应该是没有的。日本不同小学里的老师有时会轮流上课,也就是说大家都有机会接受不同的教书方式。老实说,中国的学区房太贵了。《新周刊》:你目前既是自己工作室的建筑设计师,又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同时还是北工大的讲师。这几个角色有什么不同?青山周平:建筑设计师的工作比较单一,接单满足甲方的要求并完成设计;博士的话需要拜访导师并完成论文,这要求我更加严谨;做大学讲师挺有意思的,我可以和不同的学生讨论问题,不仅是建筑方面的,还有中国文化方面的,以及中国社会层面的问题。本文首发于《新周刊》472期点击封面即可购买新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全明星新秀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