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周的博客·列维特生日

干货分享 | 关于读书的N个迷思
作为一枚跟莎士比亚同一天生日的人(自恋脸),我很乐见每年的4月23日都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世界读书日”这个节日,正在被日益广大的人群所熟知,更有很多人把这一天当做重要的日子来庆祝,尤其是勉励自己多读几本书。
用“勉励”这个词其实蛮让人五味杂陈的——读书难道本身不该是种享受吗?还要用“勉励”这种鸡汤词儿显得这是个特别痛苦的行为一样。你什么时候听说一个人需要被“勉励”打王者荣耀,或者被“勉励”玩狼人杀了?可是没办法,中国社会的残酷现实就是我们的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刷朋友圈的人比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人多多了。所以在这种情势下,不管是立长志还是常立志,能在4.23日这一天发愿“今年我一定要多读几本书”的,本身都是值得鼓励的行为。
关于读书一直有好几组迷思,我也常常收到读者和粉丝的提问,不外乎都是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不妨在“世界读书日”到来的前夕写篇严肃正经的文章,说说我对这几组迷思的看法。
▎碎片阅读还是系统阅读?
“碎片化阅读”这些年很受人诟病,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一统天下的时代,人们觉得“碎片化阅读”就是读公众号的文章、就是看BBS热帖、就是肤浅低级,其实这是对“碎片化阅读”的误解。我们现在的时间本来就是碎片式的,这决定了我们做很多事都是碎片式的,不然你看为什么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会比长视频吃香、模式轻巧的shopping mall迷你KTV会取代了传统的“钱柜”,实则都是一个道理。
就连我现在在写的这篇公众号文章,都是利用在咖啡馆等人时、在银行排队时,一点点地进行的。既然看视频、唱歌、写文章可以碎片化,那阅读为什么不可以?碎片化,只是一种进行的形式,跟介质无关,更跟内容无关。实话实说,《罗马人的故事》这套煌煌巨著,谁有时间一口气读完?我就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儿一点、那儿一点见缝插针有空就读地读完的。作为一个常年开车上下班的人,这些年我最羡慕地铁一族的是,他们在地铁车厢里每天有两次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好机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一年下来能够多看多少字啊!
那么,碎片化阅读如何能不和“肤浅”、“零散”挂钩呢?解决方案就是,用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尝试着阅读一些成体系的内容。罗振宇讲过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熟知明朝某某太监的风流韵事、花边新闻,这谈不上是“知识”,也没有太大价值,但是,如果他能系统地讲出整个明朝宦官地位的演化、对时运朝局的影响,那便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体系了。
要建立后者这样的知识体系,不能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零零散散的阅读形成,而必须刻意地、有目的地去阅读一个系统内的相关内容。当然,完成这个系统内容的阅读,可以在碎片的时间内和场景下完成。
▎精读还是泛读?
我小时候很佩服那些读书很“认真”的同龄人,就像他们也羡慕我的一目十行一样。我看着他们长时间地对着一页纸纹丝不动许久不带翻的,常常会想:这是要把一本书的内容通通吃到肚子里化到血液里吧?我就做不到,眼睛不由自主地就会以超快的速度游走,以至于我爸有几次忍不住问我:“你真的是在读书吗?还是只在装装样子?”
直到长大一些后我听到了“精读”、“泛读”两种说法,才默默地想:那些好长时间都不翻一页纸的小伙伴不知道算不算“精读”,不过我读大部分书肯定是“泛读”。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泛读”并不意味着马虎草率,要知道值得精读的书,并没有那么多。
我人生中最精读的一本书是《红楼梦》,几百遍翻来覆去地阅读的结果就是,大段大段的原文都滚瓜烂熟。以前闺蜜们给我过生日,拿出礼物送我的时候我们就故意戏谑着模仿黛玉说台词:“这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的呢?”然后笑作一团……我的朋友六神磊磊,最精读的肯定是金庸,你看无论多么小的细节都能被他扩展出来写成一大篇文章,或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或见微知著别出心裁,甚至由一个由头引出一段洞察最后翻牌到一则绝妙的软广……
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的阅读离不开泛读。有一类书,你需要了解的是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底层逻辑,这种书籍写作的套路往往是,先抛出一个有新意、有分量、有颠覆性的观点,然后花大量的篇幅去阐释和印证这个观点。所以整本书最有价值的往往是直接亮出观点那几页。这种书我往往是一旦弄明白作者的核心观点和逻辑之后,后面的部分就一带而过。
还有一些书,整部看下来有大格局、大气魄,但不值得条分缕析字斟句酌地读,把握“文脉”和“大势”之后,完全可以采用泛读的方法。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我就是泛读的,《百年孤独》其实我也是泛读的,至于那些被“风口”突然捧红风头一时无两感觉不读不行的畅销书,比如前几年的《Lean in》《从0到1》,这几年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我都是泛读的——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实现逻辑自洽,能跟身边的人同步一下话语基础就可以了。
▎专业阅读还是广博阅读?
我的一位闺蜜跟我讲过这样一段心路历程,说她当年跟男友还在约会阶段时,有一次到他的单身公寓里做客。看到男生的书架上大都是一些专业书籍时,心里涌现出四个字:“这货好骗。”
这当然是开玩笑,因为现在我闺蜜已经嫁给了那位男生,这种事情我们是在家庭聚会时当笑话讲的。不过在交朋友时,相比起一柜子专业书的人,我更愿意交那些阅读口味驳杂、什么都爱看、什么都感兴趣的朋友。
专业阅读是很重要的,这是让你快速获得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体系化知识和干货性技能的最便捷途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阅读世界里只有专业书,就会变得面目古板、言语无趣。在这个什么都讲“跨界”的年代,拥有文学、历史、管理、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阅读体验,也许能让你的人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在诸多细小的“旁敲侧击”下,体悟到只有专业阅读经验的人不能体悟到的智慧。我有一位创业者朋友就是在阅读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篇章时,突然领会到了“不预设立场、干了再说”的创业真谛,带领团队快速完成了产品的一次突破性迭代。还是这位朋友,后来从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悟到了创业的节奏,如今事业顺风顺水。他告诉我,他很少去读那些所谓的“管理学畅销书”,却反而从这些杂学旁收的阅读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业逻辑和方法论。
广博阅读怎样完成“延伸”的这一部分呢?我有个心得是,当你读到一本不错的书时,可以去搜搜作者的资料,看看作者本人比较推崇什么书,那就是你需要锁定的延伸阅读重点。还有个经验是,当不得不进行专业性阅读时,我常常特地找一本严肃的专业著作,再搭配一本鬼马的“歪门邪道”作品来看,比如啃《经济学原理》时,我是搭配着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的《魔鬼经济学》来看的,那个阅读体验,真的很棒!
即使不考虑触类旁通,广博阅读最起码最起码,也能让你变成朋友中谈吐最风趣、讲话最吸引人的那个妙人儿。为了晋身“朋友圈段子手”之列,广博阅读,这个事情要搞起来!
▎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我很喜欢纸质书,特别old school,尤其这几年纸质书的设计越来越有美感了,拿在手上如同艺术品。国内的图书设计师和出版社里,我推荐朱赢椿和海豚出版社的设计,之前“麻范儿”曾推荐过一本50周年纪念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点击即可阅读),后来出版社告诉我,当天简直发货发到手抽筋……
同时我也非常、非常感谢和喜爱电子书。无论是手机还是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电子阅读器,都让“随时随地阅读”这件事变得更加方便易行。现在很多移动互联网产品还在把阅读这件事注入社交或社群元素,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提醒:“您的好友xxx送了您一本xxxxx电子书”、“您的好友xx、xxx、xxx等三人已读完xxxxx电子书”。包括近几年大量涌现的读书会、读书群,据说活跃度都很高,有的还有监督机制、交流机制、笔记整理机制……我认为这些都很好,相约读书,就像相约健身一样,能让不爱读书的人加强动力,让本就爱读书的人提高趣味。最近因为我们全家在集体追《人民的名义》,我送了爸妈同名小说的电子书,他们每天读几章,晚上电视剧广告时段就叽叽呱呱地跟我探讨,那个气氛简直不能再好!
过去半年间,以《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新文化综艺”节目形态火了,这个现象挺令人高兴的,它反映了人们对阅读这件事的关注,并且开始有更多的人重拾阅读乐趣、品味书籍之美。前几天我听到一首演员黄立行读的英文诗《alone》,那个声线、发音和表达,加上恰到好处的配乐,让我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徐静蕾会爱上这个男人!上周我跟“为你读诗”的创始人聊天,他们也说能感觉到,近两年人们对文学、经典、诗歌的关注正在复苏,从用户的增长量和活跃度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个公众号有300多万粉丝,这个数据令人振奋——要知道许多娱乐八卦、情感鸡汤号,也不过百十来万的体量。而传统影视娱乐明星热忱地参与到“朗读”这个事情中来,无论明星自己的动机是什么,客观上都确实起到了吸引粉丝关注、引导形成较为良好的社会风气的效果。
今天的严肃分享就是这些,最后,作为一个还有3天就过生日的人,想理直气壮地当一回“伸手党”,向你们要一份生日礼物——你们最近在读的好书有哪些?能不能在文章右下角的留言区留言给我?
我知道评论区最多只能精选100条留言上墙,不过也没关系,京东图书联合“麻范儿”发布了一个H5页面,题目就叫“趣约书”,slogan也闪闪惹人爱——“用一本书,连接两个有趣灵魂”,具体来说就是每人录制一段60秒以内的语音,向同样爱书的人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发布推荐语音的朋友还可以参与抽奖,有机会获得购书优惠券,收获更多好书。
我在这个页面里听到了网友的几条推荐,并收藏了这样一些书《30岁前的每一天》《夜莺与玫瑰》《大脚丫跳芭蕾》(书名很有意思)……
插画 | Jungho Lee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奶业年鉴-2015(中文精装)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869字 数:1725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大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精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0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美国战争经济论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开 本:纸 张:包 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2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下载当当读书APP,免费阅读万本电子书。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想让孩子如厕训练更快更顺利?别错过这个鬼点子!
想让孩子如厕训练更快更顺利?那么别错过美国这位知名的从不懂育儿知识的经济学家爸爸的鬼点子。
?1袋糖、1个马桶,4天搞定如厕训练
美国有位妈妈Jeannette因为3岁的女儿阿曼达还不懂上厕所而倍感沮丧,虽然她曾经用贴纸奖励、表扬等方式,但孩子仍旧忘记得一干二净,该尿裤子还是尿裤子。
Jeannette把女儿交给丈夫,这位思维独特的爸爸,从没学习过如何育儿。他从厨房搜出一袋巧克力糖,蹲下来跟3岁的阿曼达说:“你如果自己能上厕所,就能得到巧克力糖。”
孩子惊讶中难掩激动地问:“真的吗?现在吗?”
得到爸爸的肯定回答后,小女孩奔进厕所,在强烈的物质驱动下独自完成了如厕,并如愿得到了巧克力糖。这位老爸倍感自豪,孩子也由于得到了巧克力糖而充满成就感。
接下来的3天,这对父女屡试不爽,女儿到厕所如厕,并得到了爸爸巧克力糖的奖励。
到了第四天,发生了一些小意外。
早上起来7:02分,阿曼达跟爸爸说自己要上厕所,爸爸欣然答应,得到了当天第一颗巧克力糖,6分钟后阿曼达又跟爸爸说她又要上厕所,得到第二颗巧克力糖后几分钟,阿曼达又说自己又要上厕所……他们都记不清,阿曼达玩这个游戏玩了多少次,总之第四天结束后,阿曼达练就了控制力强悍的膀胱,想啥时上厕所便啥时上厕所,如厕终于得以控制自如。
这位爸爸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名字叫Steven Levitt。他到底是谁?请继续看。
?成功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Steven Levitt采用“巧克力糖-如厕”的方法,实际上用的是操作条件反射。大家一定听说过美国心理学家B.F.Skinner的老鼠学习动机的研究(称操作条件反射)。众所周知,实验里老鼠一开始偶然按压杠杆,装老鼠的Skinner箱子会为动物送进食物。所以,自此之后,老鼠便学会了自动按压杠杆。
上面阿曼达和爸爸也遇到了同样的经历。阿曼达从以往的被动性的如厕(即妈妈眼里的不懂上厕所),由于巧克力糖的诱因,让她学会了主动如厕,所以Steven Levitt用的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物质奖励的弊端——孩子为了糖上厕所,如何破?
到了第四天的小意外是怎么回事?女儿耍了爸爸!以如厕为借口,目的是巧克力糖。就如Skinner箱子里的小白鼠,总是按压杠杆,目的是为了得到食物。即阿曼达和老鼠的目的发生了错位。很多父母说,这可是糟糕的后果!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心理学家说,没关系!为什么呢?
大家以往可能只知道B.F.Skinner通过食物让老鼠学会了压杠杆,发现了操作条件反射。
但是,实验还未完!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鼠发现每次按压杠杆出来的食物一样!后果是什么?后果是按压杠杆的激情慢慢消退,到最后,只有饥饿的时候才按压杠杆,因为食物已经不足以驱动它频繁地按压杠杆了。
那么,实验进展到这一阶段,对阿曼达的爸爸来说是不是好事?每次上厕所出来之后只有一颗巧克力糖的刺激,对阿曼达已经渐渐失去了吸引力。所以,只有想上厕所的时候才上厕所,这不就是爸妈所期待的吗?
所以,当父母物质奖励孩子后陷入物质奖励的弊端,那么坚持下去便是胜利。但是,这只是对于如厕训练而言是成立的。
?“糖-如厕”行为引导法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吗?
倘若物质奖励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呢?比如只用玩具奖励驱动孩子学习?毫无疑问是不可行的。如果物质奖励的后果,是孩子为了得到玩具奖励才学习,孩子不想要玩具便不学习,这样的后果估计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这时,便要加上精神奖励的刺激,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
?有父母说,倘若巧克力糖这个物质奖励撤销了,孩子由于没有奖励故意尿裤子、不上厕所怎么办?
有两种应对,一是同等的物质奖励继续,一直到巧克力糖失去了魅力为止;二是配合精神奖励,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让孩子懂得,学会如厕是长大的表现,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不懂如厕是幼稚小娃儿的行为。大多数孩子都有长大的渴望感。
有关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刺激作用的百分比,即对孩子起到的激励作用比例,幼儿说已经在《美国妈妈自制“行为”账本,找不到第二个更好用育儿招了》有详细的解释,大家可以搜标题看,父母不应该完全否决物质奖励对孩子行为引导的积极作用,也不应该盲目地只使用一种奖励方式。
?抓住科学的如厕训练时间,让如厕训练更顺利
倘若让如厕训练更顺利进行,父母该懂得抓住正确的如厕训练时间。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尔·卢克森提议,通过实验调查,所有孩子最好在他们过2周岁(非虚岁)生日后才开始如厕训练会更顺利,这阶段开始的如厕训练,往往在3周内便能取得成功。太早会导致长时间的挫折和麻烦,太晚会让孩子有羞耻感。这一点,幼儿说在《原来如厕训练有“专属年龄”!早知这样做就好了》有更详细的解释。如果有父母想让这一过程更短顺利,那么,借鉴经济学家爸爸Steven Levitt的巧克力糖鬼点子试试。
?最后,如厕训练的注意事项:
1)留意如厕训练的信号
宝宝2周岁后,懂得说“粑粑”或“尿尿”,能懂得表达想排泄意愿,这时如厕训练便可以开始。那些连这些简单的沟通也不会的宝宝,毫无疑问将给如厕训练带来阻碍。一般来说,3岁前学会如厕是合适的。倘若迟了,一个未懂如厕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常常会给他们带来羞耻感,这一点,幼儿说在《每个孩子入园前,最好先学会这3项技能!》有详细解释。
2)考虑马桶高度
如果家里的马桶很高,一个2,3岁的孩子爬上艰难,毫无疑问是不利于孩子如厕训练的,还会常常发生摔倒的危险,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所以在如厕训练阶段,父母该在大人马桶前放上一张牢固的小板凳,套上儿童马桶套,或者干脆给宝宝买一个专属的宝宝马桶。
3)先白天再晚上
不少父母在如厕训练时常犯的错误是过于着急,白天晚上一起来。比如白天教孩子上厕所,晚上也强求孩子一定不能尿床。这是错误的,双重压力可能会起反效果。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白天如厕训练,晚上照常给宝宝穿纸尿裤,待白天如厕训练成功,才考虑孩子晚上的如厕。
另外,如厕训练期间别跟孩子分房或分床,否则会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这一点,幼儿说在《跟孩子分房遇到7种情况赶紧停!会严重伤害孩子》有详细解释。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最喜欢“掏”国外心理学家们的育儿知识。哈萨克有句谚语,“找到了窍门,路就会短”,传统的方法,可能只让你不出错;而巧妙的方法,能给你带来便利。这位经济学家的如厕训练法,这么好用,别忘记收起来哦!Steven Levitt,是史蒂芬·列维特,大家get到了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婴儿推车十大品牌旗舰店,无论是进口婴儿推车还是国产婴儿推车,在这里你都找得到
安全座椅十大品牌旗舰店,无论是进口安全座椅还是国产安全座椅,在这里你都找得到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蒂芬.莫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