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专业名词解释中名词DMA什么意思

您的位置: &
移动电话通信中常用的术语及名词
优质期刊推荐关于中国移动_中国移动通信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TD-SCDMA网络建设运营近况及TD-LTE规模试验
中国移动大力推动TD-SCDMA及其演进技术商用和创新,对TD网络累计投资1400多亿元,持续推动终端产业发展,并将继续加大TD-SCDMA网络建设和优化力度、市场营销力度。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至2010年底,已建成21.8万基站,覆盖我国100%的县级市和县城;同时,网络质量明显改善,关键指标已经接近GSM网络。至2011年6月底,TD-SCDMA用户已增至3500万户。
中国移动已经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厦门六个城市开展TD-LTE规模试验,每系统厂商百站以上规模,合计1100站点,覆盖商业区等业务热点区域;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批7家厂商建设并已启动测试工作。随着规模试验的开展,关键技术及部分系统关键性能得到初步验证,系统设备和单模数据卡基本满足规模试验测试要求,但部分厂商在射频指标稳定性、商用化程度、设备类型丰富程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关于TD-SCDMA您所在的位置:
名词解读: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
日18:16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
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经五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注:3G共有四个国际标准,另外三个是美国主导的CDMA2000,和欧洲主导的WCDMA,以及WiMax.)
TD-SCDMA的发展过程
1998年初,在当时的邮电部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由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队伍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我国的TD-SCDMA建议草案。该标准草案以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接力切换、时分双工为主要特点,于ITU征集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候选方案的截止日日提交到ITU,从而成为IMT-2000的15个候选方案之一。ITU综合了各评估组的评估结果,在1999年11月赫尔辛基ITU-RTG8/1第18次会议上和2000年5月在伊斯坦布尔的ITU-R全会上,TD-SCDMA被正式接纳为CDMATDD制式的方案之一。
CWTS(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作为代表中国的区域性标准化组织,从1999年5月加入3GPP以后,经过4个月的充分准备,并与3GPPPCG(项目协调组)、TSG(技术规范组)进行了大量协调工作后,在同年9月向3GPP建议将TD-SCDMA纳入3GPP标准规范的工作内容。1999年12月在法国尼斯的3GPP会议上,我国的提案被3GPPTSGRAN(无线接入网)全会所接受,正式确定将TD-SCDMA纳入到Release 2000(后拆分为R4和R5)的工作计划中,并将TD-SCDMA简称为LCRTDD(低码片速率TDD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几十次工作组会议几百篇提交文稿的讨论,在2001年3月棕榈泉的RAN全会上,随着包含TD-SCDMA标准在内的3GPPR4版本规范的正式发布,TD-SCDMA在3GPP中的融合工作达到了第一个目标。
至此,TD-SCDMA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已在国际上被广大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所认可和接受,形成了真正的国际标准。
TD-SCDMA标准的现状
自GPPR4发布后,TD-SCDMA标准规范的实质性工作主要在3GPP体系下完成。在R4标准发布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大唐与其他众多的业界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一起,又经过无数次会议讨论、邮件组讨论,通过提交的大量文稿,对TD-SCDMA标准规范的物理层处理、高层协议栈消息、网络和接口信令消息、射频指标和参数、一致性测试等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次的修订和完善,使得到目前为止的TD-SCDMAR4规范达到了相当稳定和成熟的程度。
在3GPP的体系框架下,经过融合完善后,由于双工方式的差别,TD-SCDMA的所有技术特点和优势得以在空中接口的物理层体现。物理层技术的差别是TD-SCDMA与WCDMA最主要的差别所在。在核心网方面,TD-SCDMA与WCDMA采用完全相同的标准规范,包括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之间采用相同的Iu接口;在空中接口高层协议栈上,TD-SCDMA与WCDMA二者也完全相同。这些共同之处保证了两个系统之间的无缝漫游、切换、业务支持的一致性、QoS的保证等,也保证了TD-SCDMA和WCDMA在标准技术的后续发展上保持相当的一致性。
日已经被宣布为中国的国家通信标准。更多精彩请点击Q吧:“声色蓉城”
···
[责任编辑:nexfu]
相关专题:
讨厌的肉泡眼为什么总是形影不离,怎么才能除掉恶灵般它们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很好地注意养生……[]
让宝宝多接触阳光对维生素D 的合成有很大的好处,能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变快,更能防止因维生素……[]
道家的宗旨是把握人生,争取竞其天年,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为试验,寻求、探索能够使人长寿的方法……[]
当甲状腺功能偏离正常的时候,也就无法分泌适量的荷尔蒙来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了,从而导致人体缺乏精力……[]
到底你需要谈多少次恋爱才结婚呢?你对婚姻的期望值有多高?凭直觉来做一下这些题吧……[]
助你抚平恼人肉泡眼最佳宝宝补钙时间
[0][0][0][0][0][0][0][0][0][0]
更多行业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产品中常见的名词:;通信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单工)、采样率、精度、;2、各名词的意思:;一、通信方式:;全双工:是指在同一时间上信号可以实现双向传输;半双工:指数据可以在一个信号载体的两个方向上传输;单工通信:是指数据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二、FIFO存储器:;是Fitstinfirstout的缩写,意思为先;①对连续的数据流进行缓存,防止在进机和存
、 产品中常见的名词:
通信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单工)、采样率、精度、FIFO缓存、DMA、GSM、GPRS、AD、DA、DI、DO、定时/计数器、正交编码、光隔离、继电器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干/湿接点、同/异步、互感器、看门狗、热电偶、热电阻、嵌入式系统、RTU、波特率、数据采集。
2、 各名词的意思:
一、 通信方式:
全双工:是指在同一时间上信号可以实现双向传输。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对两个频率差有一定的要求。即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信息交互方式。
半双工:指数据可以在一个信号载体的两个方向上传输,两端即可以发送数据,也可以接收数据,但不能同是发送接收。只能是一端发送,一端接收。
单工通信:是指数据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是固定的,发送端只能发送数据,不能接收数据。接收端只能接收数据,不能发送数据。
二、 FIFO存储器:
是Fitst in first out的缩写,意思为先进先出。它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①对连续的数据流进行缓存,防止在进机和存储操作时丢失数据。
②数据集中起来进行进机和存储,可避免频繁的总线操作,
③允许系统进行DMA操作,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
三、 DMA:
是Direct momory access的缩写。意思为存储器直接访问。它是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操作。允许在外部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直接读写数据,即不通过CPU,也不需要CPU干预。整个数据传输操作在一个称为“DMA的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CPU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作一点处理外,在传输过程中CPU可以进行其它的工作。即CPU和输入输出都处在并行操作。因此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四、 GSM:
英文名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缩写。中文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俗称“全球通”。
它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
五、 GPRS:
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广域的无线IP连接。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它是作为现有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度技术。
六、 采样率:
即指单位时间采集的数据点数,与AD芯片的转换一个点所需时间有关,例如:AD转换一个点需要T = 10uS,则其采样频率f
为100K,即每秒钟AD芯片可以转换100K的数据点数。
如果数据采集卡有内存,则采样频率可调。
如果是同步采集卡,则产品中所说的即为每路的采样率。如果是异步,无缓存,产品中所说的采样率即为AD芯片的转换率,而不是每通道的采样率,每通道的采样率就不能确定,这要看PC机的性能而定,但最多不会超过AD芯片的转换率。如果是异步,有缓存,则每通道的采样率即为总采样率除以通道数。
在连续采集方式中,它属于AD 等间隔采样频率,在分组采集方式中,它成为组内采样频率。单位Hz,其范围应根据具体的设备而定。
七、 精度:
指由AD采集两点数据差值的最小值,我们公司的数据采集卡的AD分辨率一般为(12位、14位、16位), 以2个字节(16Bit)为单位存储一个AD转化后的数据点。换算关系如下例:(16位分辨率,电压量程:±10000 mV)16位所能表示的数据量为 65536 (216),即 ±10000 mV电压量程内可以表示65536个电压值,单位增量为(20000 mV)/ 65536 = 0.3 mV
但在信号调理模块中,精度为百分比。例如精度为0.2%,输出信号0~5V,则相对实际输出可能便差(0~5)V×0.2%。
八、 AD、DA、DI、DO:
①AD:输入模拟信号,将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处理的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输入)。
DA:将计算机内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模拟信号输出)。
③DI:为Digital in的缩写,意思为数字信号输入。
④DO:为Digital out的缩写,意思为数字信号输出。
注:开关信号也为数字信号的一种。
九、 光隔离:
即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作为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或输出。
十、 继电器输出:
是在模块内部将信号发送给继电器,去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状态,而将继电器的这种开关状态作为信号去输出。因此,继电器输出也只能是用于数字量的输出。继电器输出的好处是能够将外部电气回路与模块内部电路隔离开。属于干接点,即无源输出。 十一、 集电极开路输出:
集电极开路输出,跟继电器输出差不多,集电极开路输出是控制三极管的饱和/截止两种状态,从而使输出端得到高低电平。一般也只用于数字量的输出。属于湿接点,即有源输出。 十二、 看门狗:
在系统运行以后也就启动了看门狗的计数器,看门狗就开始自动计数,如果到了一不定的时间还不去清看门狗,那么看门狗计数器就会溢出从而引起看门狗中断,造成系统复位。所以在使用有看门狗的芯片时要注意清看门狗。
监控主程序的运行,也就是
说在主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我 要在定时时间到之前对定时器进行复位。如果出现死循环,或者PC指针不能回来,那么定时时间到后就会使单片机复位。软件看门狗技术的原理和这差不多,只不是用软件的方法实现此功能。
十三、干/湿接点:
①干接点:是指无源的输出。即输出不带电源。如继电器输出。
②湿接点:是指有源的输出。即输出带有电源。如TTL电平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也称OC输出)。
十四、热电阻和热电偶:
①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在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其特点是,它的电阻随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流过它的电流发生变化。
②热电偶: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
十五、RTU:
是Remote termial unit的缩写。中文名为远程终端控制系统。它是一种远端测控单元装置,负责对现场信号、工业设备的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31数据采集产品中各种名词AD.DA.DMA.DI.DO等内容。 
 AD及DA实验报告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四川大学...转换器进行转换,这是一种经济的多路数 据采集方法...寄存器中, 通过数据总线传到 DAC0832 芯片 的 DI0...ARM中DMA的UART通讯及其应用
ARM中DMA的UART通讯及其应用
发布: | 作者: | 来源:
| 查看:94次 | 用户关注:
由于UART串行口的广泛应用,在传统的8位和16位的处理器以及32位处理器中,一般都带有UART串行口。传统的基于UART的数据通讯中,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查询式和中断式。查询方式下CPU的负担较重,浪费了处理器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其他的事件;中断方式可以在接收到信息或需要发送数据时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相对于查询方式,中断方式的CPU利用率要高。在CPU任务简单的
由于UART串行口的广泛应用,在传统的8位和16位的处理器以及32位处理器中,一般都带有UART串行口。传统的基于UART的数据通讯中,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查询式和中断式。查询方式下CPU的负担较重,浪费了处理器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其他的事件;中断方式可以在接收到信息或需要发送数据时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相对于查询方式,中断方式的CPU利用率要高。在CPU任务简单的系统中,使用中断方式确实是一种好方法。但是在复杂的系统中,比如移动机器人,处理器需要处理串行口通信,多个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以及处理,实时轨迹的生成,运动轨迹插补以及位置闭环控制等等任务,牵扯到多个中断的优先级分配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发送与接收的可靠性,需要把UART的中断优先级设计较高,但是系统可能还有其他的需要更高优先级的中断,必须保证其定时的准确,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串行通讯的中断不能及时响应,从而造成数据丢失。为此,笔者在采用S3c44b0x设计移动机器人控制器时,为了保证串行通讯的数据及时可靠的接收,同时兼顾其它任务不受影响,采用了基于DMA和中断方式相结合的UART串行通信方式。DMA是 Direct Memory Access的缩写,意思是“存储器直接访问”,它是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操作,允许在外部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直接读/写数据,即不通过CPU,也不需要 CPU干预。整个数据传输操作是在一个称作DMA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的。CPU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做一点处理外,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进行其他的工作。这样,在大部分时间里,CPU和输入/输出设备都处于并行的操作状态。其基本原理可以查阅教科书,此处不赘述。这里仅介绍S3c44c0x的DMA控制器。&&& 2、S3c44b0x中的DMA控制器和UART的特性&&& S3c44b0x采用arm7TDMI核,具有4 通道的DMA控制器,并且对应有4个中断。其中两个DMA通道称做ZDMA(通用DMA),连接在SSB(系统总线)上,另外两个DMA通道称做 BDMA(桥DMA),连接于SSB和SPB(外设总线)之间的接口层。连接于SSB上的ZDMA控制器可以用于从存储器到存储器,从存储器到固定目标的 I/O存储器,和从I/O 设备到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另外的两个BDMA 控制器主要作用是在外部存储器和内部外设之间传输数据,这里的I内部外设包括SIO,IIS,TIMER和UART等。BDMA与ZDMA可以通过软件启动,也可以通过硬件启动。此设计中我们使用UART0,与其对应的DMA通道为BDMA0。其控制器框图如图1所示。&&& S3c44b0x的UART单元提供2个独立的异步串行I/O口,每个口均可以工作于中断模式或者DMA模式,即 UART可以产生内部中断请求或者DMA请求,在CPU的串行I/O口之间传送数据,支持高达115.2KBPS的传输速率,每个UART通道包含2个 16位的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的FIFO通道。&&& 3、硬件电路设计&&& 由于S3c44b0x自带支持UART的DMA控制器,所以关于DMA硬件部分不需要作任何的工作。S3C44B0X的I/O口电压为3.3V,而PC机一端的串口采用RS232电平,所以中间要经过电平转换,在此采用SP3232E芯片。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 4、基于DMA和中断相结合的通讯软件设计&&& 在以S3C44B0X为核心组成的移动机器人中,采用3路PWM定时器驱动3个直流电机,通用的GPIO口和A/D口连接外部的红外和超声以及激光传感器,使用UART0完成与上位机(PC)的数据交换,这些数据是单向的(从上位机发送给S3c44b0x),主要是上位机传给机器人控制器的各种命令信息,但是命令信息的发送时间上是不具有规律性的,即间隔时间不定。为了充分的利用CPU,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我们利用UART的DMA模式来完成数据的接收。软件部分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应用,对DMA控制器以及UART作适当的初始化。UART的初始化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讯数据格式、波特率等的设置,这些与其他控制器相同,只要设置相关的寄存器即可。注意UART设置成不使用自动流控制,不使用红外线传输模式,关键要注意UART0设置成DMA模式而不是中断模式,并且要使能FIFO缓冲区(根据需要,使用16字节的接收缓冲区),这样在接收缓冲区满时,会产生DMA请求而不是中断请求。限于篇幅,具体的寄存器定义以及串行口的初始化不做详悉介绍,可以参考文献[1][2]。DMA控制器的初始化也比较简单,主要是相关寄存器的设置。与BDMA0相关的在本系统中用到的寄存器以及相关定义见表1,具体寄存器的名称定义以及物理地址见参考文献[1][2]。&&& 表1& S3c44b0x的BDMA相关寄存器的定义&&&& 在初始化时要正确设置目标(缓冲区的)首地址、数据传输的方向、源寄存器的首地址、地址指针是否递增以及递增方向、DMA计数器等等。相关代码以及注释如下:&&& #define& RAM_ADDRESS& 0xc200000& //定义接收数据的缓冲区,根据硬件而定。在我们的系统中扩展的SDRAM 存储空间从0x0CC7fffff,占用S3c44b0x的bank 6。&&& #define& size& 16& //定义DMA的计数器,根据需要设定,可以选择的选项是4、8、2和16&&& char *B&&& Buf=(unsigned char*) RAM_ADDRESS;& //指针指向起始地址&&& BDISRC0=(11《28)+(int)(rURxH0);&&& /*以字节为单位传送;因为DMA操作时是将UART的寄存器中的数据读出放置到设定的缓冲区,所以源寄存器的地址应该是固定到;UART的接收保存寄存器rURxH0,同时位[29:28]应该设置成 0b11。*/&&& BDIDES0=(10《30)+(01《28)+ Buf); /*传输方向模式设定为从内部设备(UART口)到外部存储器(SDRAM),目标存储器(SDRAM)使用地址递增的方向,将数据顺次放置到缓冲区中*/&&& BDICNT0=(10《30)+(1《26)+(3《22)+(1《21)+(0&&20)+/*设置UART0使用BDMA0通道,在DMA计数到0时自动重载和自动启动,计数结束产生中断,每次DMA操作移动 16字节数据到设定地缓冲区*/&&& BDICNT0 |= (1《20);//使能DMA&&& BDCON0 = 0x0《2;//允许外部DMA请求&&& 数据接收:这一部分工作由初始化好后的DMA控制器依靠硬件来完成。接收数据不定时,初始化UART0的接收缓冲区为16字节,当接收缓冲区满时,会产生DMA请求,然后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将UART的接收FIFO中的16字节的数据转移到指定的缓冲区中(SRAM),当数据转移完毕(DMA 计数到0)后,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自动重载和自动启动,即自动重新设置好目标(缓冲区)首地址和源地址(UART接收寄存器)以及DMA计数器,准备好下次DMA请求;另外产生DMA中断。DMA中断服务程序要做的工作很简单,只要对全局标志RECEIVE_FLAG置位,通知主程序有新的命令需要处理。这样主程序可以直接处理RAM中的数据,而不需要花费时间去读取UART的接收缓冲区。&&& 数据处理:当主程序通过查询全局标志RECEIVE_FLAG,如果为1,则知道有新的命令,可以直接读取命令缓冲区,同时对RECEIVE_FLAG清零。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接收的数据做出解析,这部分内容不做重点讨论。&&& 5、试验及结论&&& 为了验证基于DMA的通讯的有效性,笔者做了对比试验。把负责轨迹插补的定时中断优先级设计成最高(中断时间间隔50毫秒,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时间约需要30毫秒),然后一个机器人采用中断方式接收上位机连续发送的100组命令,另一个采用基于DMA的方式接收上位机连续发送的100组命令。然后在机器人主程序中通过读取UART的状态寄存器判断出现错误(主要是数据溢出错误,即缓冲区有接收数据而没有及时读取,被新的数据覆盖)的次数。软件采用C语言,用ADS1.2编译调试。试验结果如表2。实验证明了第二种方式的有效性。&&& 表2:对比试验结果&&& 本文作者的创新点在于:在UART通讯中,通过采取DMA方式,直接将UART接收的数据转移到设定好的RAM区,然后设置相应的全局标志,通知主程序数据可用就可以了。开发人员不需要到UART的缓冲区中读取数据,直接读RAM就可以了。与采用中断方式或者查询方式的串行口通讯方式相比较,不仅仅可以节省CPU通讯时用于接收数据的时间,同时可以防止UART接收的数据由于没有及时被读取而丢失,提高了通讯的可靠性。
本页面信息由华强电子网用户提供,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应用与方案分类
&&& 目前,处理器性能的主要衡量指标是时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和通信包是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