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引起lte上行弱覆盖盖,下行弱覆盖的主要原因和处理

【摘 要】提供高清语音及更短接续时延是VoLTE业务的主要优势,但由于TD-LTE系统使用频段较高,必然存在部分弱覆盖场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用户使用感知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弱覆盖场景下提升VoLTE通话质量,并针对广域场景及城区小区边缘分别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语音编码 载波切割 双流合并 语音速率控制   [Abstract] Providing high definition voice and shorter time delay is the main advantage of VoLTE services, but due to the high frequency band of TD-LTE system, weak coverage is inevit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percep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LTE calls in weak coverage scenarios,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olutions for the wide area scene and the urban area.   [Key words]speech encoding carrier cutting double combination adaptive multi-rate control   1 引言   VoLTE(Voice over LTE,承载于LTE的语音业务)是基于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实现语音控制并全部承载于LTE网络的语音业务[1],VoLTE的商用实现了语音业务由传统电路域向数据域的转变。VoLTE通话质量评估使用MOS(Mean Opinion Score,语音质量平均意见值)[2],影响VoLTE语音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是:语音编码、时延、丢包和抖动。   VoLTE采用AMR WB(Adaptive MultiRate Wide Band,自适应多速率宽带)语音编码[3],承载带宽需23.85 kbps,MOS值最好可以到4.0以上。端到端时延是指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语音包在通话用户之间端到端传递的耗时,包括空口传输时延、核心网处理时延、传输网传输时延。丢包率是指在端到端传递过程中,未成功到达的RTP包占全部应传递RTP语音包中所占的比例;抖动指的是相邻两个成功传递的RTP语音包的时延差值,抖动计量了时延变化的幅度及大小。   中国移动的VoLTE语音业务由TD-LTE网络承载[4],目前TD-LTE系统使用频段较高,现网中存在部分弱覆盖区域,本文主要针对弱覆盖场景下优化提升VoLTE通话质量[5-6]。   2 VoLTE测试中覆盖电平与通话质量对比   在VoLTE测试中发现,在城中村、农村等弱覆盖比较严重的区域进行VoLTE测试时,容易出现接通率低的情况,其通话质量的MOS值也相对较差[7]。以下是在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信干噪比)相对稳定的场景下(测试时SINR均大于0),接通率指标、MOS指标随着覆盖电平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电平变化的趋势,如表1所示。   从上述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起呼成功率和MOS的几个变化趋势:电平值低于-118 dBm及之后,测试很容易出现未接通或者掉话的情况;当覆盖电平值低于-112 dBm及之后,衡量VoLTE通话质量的指标:MOS3.0和MOS3.5指标均低于90%;覆盖电平值低于-114 dBm及之后,呼叫建立时延超过5 s。由此可见,在弱覆盖场景下,VoLTE通话质量、全程呼叫成功率、呼叫建立时延均有明显恶化。本文从两个方面考虑优化提升VoLTE通话质量:加强LTE边缘覆盖,在当前的弱覆盖场景下提升通话质量。   3 广域环境弱覆盖提升方案   3.1 LTE载波切割技术   载波切割技术可以实现在不进行任何硬件改动的前提下,通过LTE 20 MHz载波的切割方案,提升1~3倍的下行覆盖能力,进一步满足广域环境的覆盖需求[8-9]。此场景的应用属于农村、乡镇等用户量相对较少的区域。   LTE支持20 MHz、15 MHz、10 MHz、5 MHz、3 MHz、1.4 MHz的载波带宽,本次LTE载波切割分为三种情况:首先,10 MHz带宽+RS功率提升3 dBm;其次,5 MHz带宽+RS功率提升6 dBm;最后,3 MHz带宽+RS功率提升9 dBm。其中修改10 MHz带宽、5 MHz带宽及3 MHz带宽时,需相应的修改SRS带宽为0(48RB)、2(24RB)和5(12RB)。否则会出现同步报错的情况。现网修改验证发现,载波带宽修改为3 MHz后小区全部退服,故无法验证3 MHz带宽的情况。测试验证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上述指标对比可以看出,覆盖率指标提升效果明显,切割为10 MHz覆盖提升5.50%,切割为5 MHz覆盖提升6.02%,平均RSRP和平均SINR均有明显提升,MOS3.0占比指标出现细微恶化,MOS3.5占比指标有明显提升,关于覆盖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   3.2 双流合并技术   双流合并方案技术:可以实现在不进行任何硬件改动的前提下,提升一倍的下行覆盖能力,进一步满足特殊场景的覆盖需求[10-11]。目前LTE一般均采用双流,在基带资源中需要配置天线端口与天线通道的映射关系,配置为0、0、0、0、1、1、1、1,表示8个物理通道的天线,前4个物理通道为天线端口0,后4个物理通道为天线端口1,两个天线端口可以发送双流数据。在这种配置下,小区的基带资源参考信号功率为18 dBm,这个功率为双端口功率之和,小区的覆盖距离实际上是单端口的基带资源参考信号功率15 dBm所决定。
  为此,可调整参数如下:   (1)调整基带资源中需要配置天线端口与天线通道的映射关系,配置为0、0、0、0、0、0、0、0,此时8个天线物理通道逻辑上为一个天线端口,为单流模式。在此情况下,小区的实际覆盖距离是由基带资源参考信号功率为18 dBm所决定。较双流情况下,实现了功率翻倍、覆盖距离增加。   (2)为配合天线端口逻辑定义的变化,需要调整E-UTRAN TDD小区下的切换模式选择为强制使用TM1或自适应,调整小区支持的发射天线端口数目为1。   此外,天线传输模式可由TM3模式修改为TM2模式,TM2模式为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TM3模式为开环空间分集,适合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现网传输模式为TM3模式,对于SINR良好区域用户感知较好,但对于中远点SINR相对较弱区域用户感知会相对较差。修改为TM2模式后,中远点用户感知会有明显提升,测试效果如表3所示。   4 城区小区边缘场景VoLTE质量提升方案   4.1 语音速率控制   VoLTE语音业务通话中,当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较好时采用高语音编码速率,可以提升语音质量。但是当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较差时,仍然固定采用高语音编码速率,误码会升高,反而会导致用户体验差。AMRC(Adaptive Multi-Rate Control,语音编码控制特性)可以根据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对上行语音业务进行AMR NB(Adaptive MultiRate Narrow Band,自适应多速率窄带)与AMR WB速率调整。当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较好时采用高语音编码速率,进一步提升语音质量;当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较差时采用低语音编码速率,降低上行丢包率,提升上行语音覆盖。   eNodeB根据上行信道质量和语音质量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语音速率,如果需要,由eNodeB或者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会话边界控制器)调整该UE的语音速率。在IMS信令加密场景下,eNodeB无法获取到UE支持的速率集,可以采用SBC语音速率控制。   对于AMR NB,语音速率控制特性支持12.2 kbps、7.4 kbps和4.75 kbps;对于AMR WB,语音速率控制特性支持23.85 kbps、12.65 kbps和6.6 kbps。每组AMR集中的两个速率之间可以相互调整,如图1所示:   本次验证AMR WB编码场景选取3个点,AMR NB编码场景选取1个点,测试发现开启AMRC后平均MOS均有正向增益,如图2所示。   4.2 初始BLER优化   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分为初传BLER和残留BLER,其中初传BLER为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初传BLER在过去1s内的平均值,为每秒初传失败次数与初传次数的比值。残留BLER为PUSCH/PDSCH信道在多次重传后剩余BLER在过去1s内的平均值,为每秒多次重传失败次数与初传次数的比值。   BLER target作为目标误块率,当该值设置过小、要求过高,从而判决MCS等级下降而不能采用高阶调制方式,影响感知。然而,当BLER目标值配置过大、要求下降,在无线信道恶化时,或者上下行干扰突出时,重传概率也较大,残留BLER升高,同时较高的MCS等级也消耗大量的资源。   选择无线环境为RSRP在-105 dBm左右、SINR为2 dB的现网小区,分别将上下行语音初始BLER设置为3%、5%、10%进行对比测试验证,如表4所示。   从表4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将上下行语音初始BLER设置为3%时,平均MOS值最高,VoLTE呼叫建立时延最短,上行残留BLER略高。综合来看,在RTP丢包率、MOS值、时延及残留BLER各方面指标,初始BLER设置为3%性能最优。   5 结束语   中国移动的VoLTE语音业务由TD-LTE网络承载,目前TD-LTE系统使用频段较高,现网中存在部分弱覆盖区域,本文针对两类弱覆盖场景进行分析,对农村乡镇等广域弱覆盖场景提出了载波切割及功率提升、双流合并及天线传输模式调整的方案;对城区的小区边缘的弱覆盖场景提出了语音编码速率控制、初始误块率调整的解决方案,从现实实施效果来看,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覆盖率及VoLTE通话质量有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峰,许正锋,罗俊. VoLTE业务与技术实现方案的研究与分析[J]. 电信科学, 2013(2): 31-35.   [2] 张长青. TD-LTE终极语音技术VoLTE应用分析[J]. 移动通信, 2014(Z1): 52-56.   [3] 朱斌,文涛,符刚,等. VoLTE部署关键问题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4(2): 1-5.   [4] 张达,张婷,戴国华. 终端VoLTE与RCS融合方案研究[J]. 移动通信, 2014(14): 28-31.   [5] 杜刚,熊尚坤,陈晓冬. VoLTE覆盖与容量分析[J]. 电信科学, 2013(S1): 193-196.   [6] 杨红梅,胡泊. VoLTE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J]. 电信网技术, 2013(2): 57-60.   [7] 许慕鸿. LTE语音目标解决方案――VoLTE技术[J]. 现代电信科技, 2013(11): 33-40   [8] 姜先贵,李勇辉,朱斌,等. VoLTE语音质量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5(10): 51-55.   [9] 许可. VoLTE语音质量评价方法及测试方案[J]. 电信网技术, 2014(5): 81-84.   [10] 党宾. 研究VOLTE业务性能及优化措施[J]. 通讯世界, 2016(1): 13-14.   [11] 温秋燕. VoLTE高清语音解决方案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4): 27-28.
欢迎转载:
推荐:    GSM弱覆盖处理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GSM弱覆盖处理方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GSM弱覆盖处理方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互联网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
中国移动网络部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目
录序 ...................................................................................................................................................... 4第一章 概述 ..................................................................................................................................... 5第二章 弱覆盖 ................................................................................................................................. 62.1整治流程 ............................................................................................................................. 62.2流程分析 ............................................................................................................................. 72.3整治方案 ............................................................................................................................. 8第三章 外泄 ................................................................................................................................... 103.1整治流程 ........................................................................................................................... 103.1流程分析 ........................................................................................................................... 103.3整治方案 ........................................................................................................................... 11第四章 高干扰 ............................................................................................................................... 134.1整治流程 ........................................................................................................................... 134.2流程分析 ........................................................................................................................... 144.3整治方案 ........................................................................................................................... 17第五章 质差 ................................................................................................................................... 225.1整治流程 ........................................................................................................................... 225.1.1
下行质差整治流程 ............................................................................................. 225.1.2
上行质差整治流程 ............................................................................................. 235.2流程分析 ........................................................................................................................... 245.1.1
下行质差流程分析 ............................................................................................. 245.1.2
上行质差流程分析 ............................................................................................. 255.3整治方案 ........................................................................................................................... 265.3.1
下行质差整治方案 ............................................................................................. 265.3.2
上行质差整治方案 ............................................................................................. 28第六章 接入困难 ........................................................................................................................... 316.1整治流程 ........................................................................................................................... 316.2流程分析 ........................................................................................................................... 326.3整治方案 ........................................................................................................................... 34第七章 超低话务 ........................................................................................................................... 377.1整治流程 ........................................................................................................................... 377.2流程分析 ........................................................................................................................... 387.3整治方案 ........................................................................................................................... 38第八章 乒乓切换 ........................................................................................................................... 418.1整治流程 ........................................................................................................................... 418.2流程分析 ........................................................................................................................... 428.3整治方案 ........................................................................................................................... 42第九章 掉话 ................................................................................................................................... 449.1整治流程 ........................................................................................................................... 449.2流程分析 ........................................................................................................................... 459.3整治方案 ........................................................................................................................... 45第十章 附录 ................................................................................................................................... 4710.1 扫频测试 ........................................................................................................................ 47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10.1.1 测试目的 ............................................................................................................. 4710.1.2 测试内容 ............................................................................................................. 4710.1.3 测试设备 ............................................................................................................. 4710.1.4 测试人员及时间安排 ......................................................................................... 4710.1.5 测试方法及规范 ................................................................................................. 4710.2 天馈系统测试 ................................................................................................................ 4810.3 CQT/DT测试 ................................................................................................................. 48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序本报告主要总结了室分网络问题的排查优化方法,相关整治方案并在湖南、重庆两地试点情况进行了验证。
本报告(V1.0版本)主要起草人:袁方 李爱成 何永刚 郭宝 燕文浩黄劲松 张弛 郑毅 宋雷 李恺 赵铭 肖田忠 刘剑黄景民 刘泽浩 叶涛 郭道波 陈汪华 仝亮 孙加飞艾畅 王彬
本报告归口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无线优化处
本报告主要审核人:沈忱 赵培 周兴围 张建奎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一章 概述随着中国移动2、3G网络的发展和室内话音、数据业务流量的高速增长,室内分布系统已成为吸收话务量、解决深度覆盖并提升用户感受的主要手段,是移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室分系统涉及规划、建设、验收、优化、维护等多个环节,基站信源、有源设备、无源器件、天馈系统以及优化参数的设置都会对室分网络的质量造成影响。通过现网的调查,目前室分系统常见的问题包括弱覆盖、外泄、高干扰、质差、接入困难、超低话务、乒乓切换和掉话等。本指导手册旨在通过对现场常见室分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上述各类问题的优化建议以及问题排查的常用方法,为现网室分优化提供解决方案和指导意见,提升室分优化效率!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二章 弱覆盖2.1整治流程弱覆盖排查处理流程图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2.2流程分析1. BTS硬件故障需要在后台首先排查。如BTS功放输出功率过低,接收机灵敏度下降,合路器出现驻波比严重告警致使信号损耗大,射频连线错误等各种现象影响覆盖;2. 排查完基站硬件故障问题,要在后台排查无线配置参数设置是否有误。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如TRX功率等级设置不一致,BTS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小区最小接入电平过大等。3. 天线布放不合理问题:现场排查时,首先需要排除弱覆盖是否由天线布放不合理问题引起,如果天线口功率满足设计要求但还是存在弱覆盖的情况,则说明天线布放不合理,如果天线口功率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应该重点检查有源设备及分布系统的问题。天线布放问题造成弱覆盖常见原因见下:1)设计方案不合理部分站点可能存在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存在弱覆盖区域。如天线布放过远,使得天线与天线的交叠覆盖处存在弱覆盖区;地下层与标准层或出口处,天线的布放没有充分考虑信号的连续性,使得交叠处存在弱覆盖;另外电梯、电梯厅、拐角处等区域,由于信号会陡降,信号的接续和切换存在问题,需要特别的考虑,卫生间、拐角房间、消防通道等特殊区域,容易出现弱覆盖或盲区。2)物业协调难同时可能由于物业无法协调,导致天线设计或安装时无法装在房间内,只能布放在走廊等公共区域,造成房间内或窗边区域弱覆盖。3) 施工质量问题工程施工时,天线点位未按照设计方案要求严格布放,也会造成弱覆盖问题。4. 有源设备问题:当确认弱覆盖不是由设计方案引起,而是由天线口功率与设计不符引起时,可以首先排查有源设备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问题依次判断是有缘设备故障造成的问题还是调测不当造成的问题。有源设备造成弱覆盖常见原因见下:1)有源设备故障由于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弱覆盖,例如设备掉电、电源模块故障、光收发模块故障、功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放故障等。
图2-1 有源设备故障告警监控画面2)有源设备调测不当直放站调测问题:直放站开站时,功率余量预留较多导致输出功率偏小,或下行增益、信道号设置不正确,也会造成设备无输出或输出功率小。5. 天馈系统问题:排除了有源设备问题,则需要详细检查整个分布系统。分布系统造成弱覆盖常见原因如下:1) 无源器件问题由于无源器件老化或指标不合格,会发生耦合损耗变大的情况,此时也会造成分布系统整体功率变低。2) 施工工艺问题由于工艺不达标,如馈线接头制作不正确,天馈系统进水,馈线弯曲半径过小均会使得天馈系统驻波过高(大于1.5),造成弱覆盖。2.3整治方案1. 设备BTS硬件故障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弱覆盖小区,加强告警监控力度,及时排除显性故障,主要做以下处理工作:检查设备的射频连线线缆是否可靠、连接是否正确;利用SiteMaster仪器测试基站的功放输出功率,合路器口的输出功率是否合格等;对存在问题的硬件设备进行更换;利用SiteMaster仪器测试天馈的驻波比。2. 无线配置参数统一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弱覆盖小区,首先,核查BTS发射功率,是否设置下降,下降的幅度是否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合理,TRX载频发射功率是否一致、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是否设置过大,对不合理的参数进行合理调整,可以适当增加载频发射功率;3. 设计方案问题排查整治可通过现场判断天线口功率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来确定是否是天线布放的原因引起。天线口功率可通过一些工程经验判断,一般天线口设计功率在0~15dBm时,天线直视下方1米处接收信号强度大致在-40~55dBm之间,若实际电平相比此值略偏弱,则应首先查看设备输出功率与设计功率是否相符。若天线口功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则应判断信号弱区域是否由于遮挡屏蔽严重造成,可以通过增加天线来满足弱信号区域的覆盖要求,如果物业协调不允许,可通过合理放开设备余量、调整分布系统功率分配或更换馈线的方式增加功率、或增加小功率直放站的方式满足信号弱区的覆盖要求。4. 有源设备问题排除整治1)有源设备故障判断处理有源设备的显性故障可以通过后台网管告警查询,若存在告警可预先做一些后台处理,如重启、软修复等,对于没有接入网管平台的有源设备,需要通过现场联机查询。设备隐形故障需要现场处理,可以通过硬件排查替换等方式判断解决硬件故障,或直接通过更换直放站的方式解决问题。2)有源设备参数设置有误判断处理对于有源设备设置参数,需要通过网管查询或现场联机的方式查看,重点排查射频开关是否关闭,输出功率是否与设计功率相符。若输出功率不符则应检查是否是由于输入功率不足,或输出功率余量过大等原因造成。5. 天馈系统问题排除整治由天馈系统引起的弱覆盖整治时要先定位弱覆盖故障点,此时需要结合CQT/DT测试数据大致判断信号较弱的区域,结合施工图纸查找连接该区域的分布系统节点,用频谱仪测试该节点前后的功率情况,并逐级往后定位分布系统故障点。可通过更换器件、提高施工工艺、更换馈线的方式解决问题。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三章 外泄3.1整治流程弱覆盖排查处理流程图如下:
3.1流程分析1. 首先结合KPI指标和CQT/DT确定外泄室分小区如果确定此外泄不是由于参数设置、话务拥塞等原因引起,则该小区极有可能存在微蜂窝泄露问题。另外有厂家网管具备这样的功能,如爱立信网管就可以通过RPMO系统的事件位置的分析功能,就可发现微蜂窝泄漏问题。再结合CQT/DT测试就可以很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好的对室分外泄进行确认。2. 然后对BTS参数核查,主要核查射频参数、层参数、接入参数和切换参数这些参数对控制手机的接入和切入切出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很好的控制室分小区的外泄。3. 接下来检查有源设备输出功率是否合理。如果有源设备输出功率较高,整体室内信号较强,但也会引起外泄。4. 接下来检查靠近室外的天线选型、安装和输入功率是否合理。如选用定向天线朝外覆盖,容易引起外泄的天线安装在没有屏蔽的地方,靠近室外的天线输入功率过大,只要一项不合理都容易带来外泄问题。3.3整治方案1.
BTS参数排查整治BTS有三类参数对室分小区外泄有较大影响,分别是层参数、接入参数和切换参数。 其中参数中层类参数可有效的控制各小区覆盖范围。通过调整层级(layer)、层门限(layerthr)、层迟滞(layerhyst)可精确的控制微蜂窝的切入、切出信号强度,控制微蜂窝覆盖范围。现网室分微蜂窝一般设置layer=1,layerthr=75,layerhyst=5。该参数意义为:当MS在通话时占用室分信号时,只要室分信号强度不低于-80dbm,MS就不会与室外宏站发生切换。接入参数通过功率参数(BSPWRT、BSPWRB)可控制微蜂窝发射功率,通过接入参数(ACCMIN、MARXMIN、CRO)可控制微蜂窝的静态接入信号电平。现网室分微蜂窝一般设置ACCMIN=98,MSRXMIN=96,CRO=0。假设设置ACCMIN=80,则意味着该微蜂窝的最小接入电平为-80dbm,如手机接收到的该微蜂窝的静态信号强度低于-80dbm,则手机无法接入微蜂窝切换参数中通过locating切换参数(BSRXMIN、MSRXSUFF、KOFFSET)可控制微蜂窝的整体切换带,也可控制微蜂窝与单独室外小区间的切换。2.
有源设备排查整治通过监控软件和频谱仪可以测试出有源设备的下行输出功率,如果与设计方案不符且不合理,可降低有源设备下行增益。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通过CQT/DT测试,若发现建筑物整体信号偏强,此时可适当降低设备整体输出功率,从而降低外泄。3.
天线排查整治检查窗边区域天线选型及安装是否合理,如果发现室内天线均安装在窗边且为全向天线等设计方案明显不合理问题,可采用改变天线安装位置(如安装在遮挡物后),选用定向天线朝内覆盖的方式进行整改。通过CQT/DT结合频谱仪检查靠近室外的天线注入功率是否过大造成外泄,如果过大,在保证出入口正常切换的情况下,在有外泄窗边天线分布系统支路上增加衰减器降低信号外泄。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四章 高干扰4.1整治流程高干扰排查处理流程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
4.2流程分析1. 基站后台统计信源基站KPI指标,如话务量、频点号、小区级和载频级干扰等级,并获取站点基础信息资料,通过直放站网管中心查询直放站告警和参数设置情况。2. 分析是否是部分频点受到干扰,且分布没有规律,则可判断为同邻频干扰。否则进入无源器件干扰分析。同邻频干扰常见的情况有:大网优化或翻频的时候未同步考虑对有源设备或室分的影响造成上行同邻频干扰;密集城区频率复用度过高造成上行同邻频干扰;室分高层天线接收到室外同邻频干扰。同邻频高干扰的特征如下:A.
部分频点有干扰且频点分布没有规律。B.
如果是BCCH的同、邻频干扰,表现为不随话务量变化;如果是TCH的同、邻频干扰,表现为随话务变化,话务量越大干扰越大。C.
受到高干扰的频点可能存在各种等级的干扰。
图3-1 同邻频干扰测试频谱图3. 将基站设置为全模拟发射或调大TRX发射功率,对于无源分布系统,如果此时干扰增加,则判断为无源器件干扰。对于有源分布系统,如果在关闭所有有源设备的情况下干扰增加,则判断为无源器件干扰。否则排查有源设备干扰。无源器件是前期发现影响室分干扰的另一重大问题,无源器件对室内分布系统产生干扰影响主要是功率容量与互调抑制两个指标引起的。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功率容量是指器件由电阻和介质损耗所消耗产生的热能所导致器件的老化、变形以及电压飞弧现象不出现所允许的最大允许功率负荷。无源器件功率容量在2G+3G组网中,随着微蜂窝载频数量的增多,以及新扩容系统的接入,现网的绝大多数器件已经出现老化或者无法满足网络对器件的功率容量要求,当不满足要求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器件局部微放电,造成频谱扩张,产生宽带干扰。无源互调是指当两个以上不同频率的信号作用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无源器件时,会产生无源互调产物PIM(Passive Inter-Modulation)。在所有的互调产物中,二阶与三阶互调产物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其幅度较大、可能落在本系统或其他系统接收频段,无法通过滤波器滤除而对系统造成较大危害。
图3-2 无源器件干扰测试频谱图4. 如果在增加基站TRX发射功率或设置全模拟发射,干扰没有增加,则判断为设备底噪干扰和外部干扰,逐台关闭有源设备,如果系统随着关闭设备的增加底噪逐步降低,则可判断为有源设备底噪干扰。如果在上一步中干扰增加,但关闭所有有源设备后干扰没有增加,就判断为有源设备下行输出反射干扰。否则判断为外部干扰。当室分系统拖带有源设备时,有源设备调测不当(如上行增益设置过大)或拖带模拟有源设备过多均可能带来上行干扰,同时有源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会带来上行干扰。有源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硬件故障或有源设备性能变差也会引入干扰。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
图3-3 有源设备干扰测试频谱图4. 如果判断为外部干扰,根据载频级干扰数据分析,如果频点号越小干扰越大则判断为CDMA干扰。系统外干扰中较常见的是CDMA对GSM的干扰,因为CDMA与GSM频率相近,若隔离度不够,将产生干扰,主要是CDMA的发射会干扰GSM900的接收,CDMA带外泄漏信号落在GSM接收机信道内,提高了GSM接收机的噪声电平,使GSM上行链路变差。
图3-4 CDMA干扰测试频谱图5. 如果判断为外部干扰,根据载频级干扰数据分析,如果频点号越大干扰越大则判断为私装直放站干扰。私装直放站高干扰在城中村中较为常见,有时在某些私企也有遇到,其干扰的波形特点是频段越高,干扰越大。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
图3-5 私装直放站干扰测试频谱图6. 如果判断为外部干扰,所有频点干扰等级相差不多,可以判断为其他系统干扰。其他系统高干扰中较常见有手机信号屏蔽器高干扰、大功率用电设备EMI高干扰和其他无线通信系统高干扰,其产生的高干扰波形和时间没有规律可循。
图3-6 其他系统干扰测试频谱图4.3整治方案1.
同邻频干扰排查整治同邻频干扰排查通常采用“断信源法”,如下图所示:
耦合器频谱仪
图3-7“断信源法”测试高干扰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采用“断信源法”连接好频谱仪后,将频谱仪的MARKER标志到信源小区频点号上行,频谱仪采用刷新的状态进行观察,观察各频点是否是脉冲信号、且频谱仪在刷新的状态下是否高于-100dBm的来分析判断频点是否存在同邻频高干扰,同时将频谱仪设置在最大保持状态,持续30秒左右判断该频点的最大干扰电平。经过以上的过程,得出该基站小区受到干扰的频点,知会网优对该基站小区或周边基站小区进行频点优化。对于GSM900频点确实紧张的区域,则尽量采取多建设DCS1800小区吸收话务、多利用TD和WLAN网络吸收数据业务,从而降低GSM900小区承载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降低GSM900小区载波配置,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同邻频干扰。另外如果在话务统计中发现同邻频干扰在关闭小区跳频后,表现为一个单频点的干扰,也可以直接通过频率优化的方法解决。2.
无源器件高干扰排查整治对于通过后台网管数据发现干扰等级高低随话务大小变化,具有典型的互调干扰特征站点时,建议先采用无源器件替换的原则简单快速的解决问题:基站信源前3级无源器件替换成高性能的无源器件(互调-140dBc,功率容量500w); 馈入功率超过37dBm的无源器件替换成高性能无源器件。具体的排查方法见下:无源器件问题带来的高干扰排查通常采用“双工器法”,如下图所示:
图3-8“双工器法”测试高干扰无源器件和施工工艺问题带来的高干扰具体排查整治方法如下:按“双工器法”连接好频谱仪。1)在基站(射频)关断的状态下观察890~909MHz频段的整体波形:a)如果上行波形整体不超过-100dBm,则判断为无源器件高干扰。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b)如果上行波形大于-100dBm。则判断为有源设备高干扰和外部高干扰。2)在基站正常运行的状态下观察890~909MHz频段的整体波形,如果是无源分布系统,且此时频谱仪测试到的整个上行波形抬升大于-100dBm,判断为有无源器件高干扰。3)在基站正常运行状态下观察890~909MHz频段的整体波形,如果是有源分布系统:a)逐台且一次只关闭一台有源设备,如果在此过程中高干扰消失,则判断为相应有源设备及其分布系统高干扰,按有源设备高干扰排查整治方法进行处理。b)如果随着关闭设备数量的增加干扰逐渐降低,则判断为设备底噪叠加干扰,则在不影响覆盖的情况下降低有源设备上行增益(但上下行增益相差不得大于5),或进行小区分裂减少每小区拖带的有源设备数量的方法处理。c)如果以上两种情况下干扰一直存在,则判断为无源器件高干扰。4)如果判断无源器件干扰,则关闭基站逐级更换无源器件,并重新做前级接头,直到解决整个上行频段波形抬升带来的高干扰问题。也可以通过频点规划的方法进行规避,具体方法如下:当室分系统无法对问题器件进行升级替换时,可以考虑频点规划降低互调干扰。我们将移动GSM 19M频段分为A,B,C三段,使用原则如下:a)单独使用A、B或C段频点资源,不会产生5阶互调;b)B段与C段可组合使用,不会产生5阶互调;c)A段与B段可组合使用;不会产生5阶互调;d)A段与C段组合使用时,产生反射互调的概率较大。
表3-1 中国移动GSM19M 频段划分3.
有源设备高干扰排查整治有源设备带来的高干扰排查的连接方法也采用双工器法,具体排查整治方法如下: 按“双工器法”连接好频谱仪。1)在基站(射频)关闭的情况下如果观察到上行波形整体抬升没有超过-100dBm,则判断为无源器件高干扰,按照无源器件高干扰进行排查整治。2)在基站(射频)关闭的情况下如果观察到上行波形整体抬升超过-100dBm: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a)采取逐台且每次关闭一台设备的方法发现干扰会消失,则判断为相应有源设备及其分布系统带来了高干扰。b)判断是某台设备及其分布系统带来高干扰后,先断开该设备的下行输出,如果高干扰消失,则判断为外部高干扰,如果有则判断为设备自身高干扰。c)如果随着关闭有源设备数量逐渐增加干扰逐渐消失,判断为有源设备底噪叠加干扰,则在不影响覆盖的情况下降低有源设备上行增益(但上下行增益相差不得大于5),或进行小区分裂减少每小区拖带的有源设备数量的方法处理。3)在基站正常运行的状态下,观察890MHz~909MHz频段内的上行高干扰情况。a)首先采用逐台且一次只关闭一台有源设备,如果在此过程中高干扰消失,则判断为相应有源设备及其分布系统带来了高干扰。b)判断是某台设备及其分布系统带来高干扰后,先断开该设备的下行输出,如果高干扰还存在,则判断是有源设备带来的干扰,需要更换相应设备。c)如果高干扰消失,则断开设备的下行输出,并将下行输出馈线直接连接在频谱仪上,如果还观察到高干扰,则判断为外部干扰,按照外部干扰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干扰消失,则判断为设备后无源器件及工艺带来了高干扰,采取逐级更换器件和重新做接头处理高干扰问题。4.
CDMA高干扰整治CDMA高干扰排查整治的连接方法也采用“断信源法”,具体排查流程如下:1)按“断信源法”连接好频谱仪,观察到上行波形整体抬升情况。2)如果超过-100dBm,且干扰特点符合CDMA干扰波形,则通过逐级断开路由的方法判断干扰来自于哪条路由。3)检查该条路由上CDMA干扰来源,在路由上加装抗干扰器解决。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图3-9 抗干扰器安装图5. 私装直放站高干扰整治私装直放站高干扰排查整治的连接方法采用“断信源法”,具体排查流程如下:1)按“断信源法”连接好频谱仪,观察到上行波形整体抬升情况。2)如果超过-100dBm,且干扰特点符合私装直放站高干扰波形,则通过逐级断开路由的方法判断干扰来自于哪条路由。3)检查该条路由上私装直放站干扰来源,协调相关单位和个人关闭私装直放站。6.
其他系统高干扰整治其他系统高干扰排查整治的连接方法采用“断信源法”,具体排查流程如下:1) 按“断信源法”连接好频谱仪,观察到上行波形整体抬升情况。2)如果超过-100dBm,则通过逐级断开路由的方法判断干扰来自于哪条路由。3)如果高干扰来源路由上没有有源设备,则继续精确查找干扰源,协调相关单位和个人处理。4)如果高干扰来源路由上安装了有源设备,则断开有源设备下行输出馈线后干扰消失就证实为外部干扰,继续通过逐级断开路由的方法判断高干扰来源,找到后协调相关单位和个人处理。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五章 质差5.1整治流程5.1.1
下行质差整治流程下行质差排查处理流程图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5.1.2
上行质差整治流程上行质差排查处理流程图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5.2流程分析5.1.1
下行质差流程分析1. BTS硬件故障需要在后台首先排查。BTS硬件故障引起下行质差常见原因如下:1)时钟、载频等BTS侧硬件故障。2)在BTS设备中个别单板问题影响通话质量。3)BSC侧EDRT单板故障。4)采用的传输电路中间个别时隙不好。2.
排查完基站硬件故障问题,要在后台排查无线配置参数设置是否有误。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下行质差常见原因如下:1)比如频率规划不合理,存在网内干扰,导致误码率高,话音质量差;2)上下质量切换门限设备不合理,导致切换不及时,导致话音质量差。3.
弱覆盖问题:首先应排除弱覆盖原因引起的下行质差。4. 下行干扰:下行干扰是引起下行质差最常见的因素,需要重点排查。5. 有源设备问题:排除干扰问题后,需重点排查是否是有源设备引起的下行质差。 有源设备引起下行质差常见原因如下:1) 有源设备参数设置问题有源设备TCH频点对应信道未设置全,基站开跳频后,在通话过程中导致质差; 有源设备下行ATT设置过大导致下行弱覆盖会影响下行质量。2) 有源设备故障当直放站存在功放、低噪故障可直接导致下行增益不足,从而引起下行信号变弱,从而影响到下行通话质量。6.
分布系统问题:有源设备若没有问题,则需重点逐级检查分布系统。当天馈系统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天馈系统进水导致通话质量变差。当施工工艺不好或天馈进水时,天馈系统驻波太大,用户在天线下面或靠近天线位置的地方通话,在远离天线的时候,信号衰落非常快,甚至可能引起掉话,从而影响通话质量。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7. 当上述流程都排查完后,仍未解决质差问题,可检查基站隐形故障或传输问题,如由于各种情况导致的Abis接口、A接口链路等传输质量差,传输链路不稳定,也会导致下行质量差。5.1.2
上行质差流程分析1. BTS硬件故障需要在后台首先排查。BTS硬件故障引起下行质差常见原因如下:1)时钟、载频等BTS侧硬件故障。2)在BTS设备中个别单板故障影响通话质量。3)BSC侧EDRT单板故障。4)采用的传输电路中间个别时隙不好。2.
排查完基站硬件故障问题,要在后台排查无线配置参数设置是否有误。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下行质差常见原因如下:1)比如频率规划不合理,存在网内干扰,导致误码率高,话音质量差;2)上下质量切换门限设备不合理,导致切换不及时,导致话音质量差。3.
上行干扰:上行干扰是上行质差的重要原因,当发现既有上行质差也有上行干扰,应首先从解决上行干扰的流程出发,排除上行质差是由上行干扰引起的。上行干扰造成上行质差的常见原因如下:1) 由于频率资源不足导致频率复用度过高而出现严重的网内上行干扰会致使上行质差;2) 直放站及分布系统造成的网内上行干扰会致使上行质差;3) CDMA基站、私装直放站等网外干扰落到上行频带,会致使上行质差。4.
弱覆盖问题:网管后台排除了上行干扰的原因,应现场关注是否是由于弱覆盖造成的上行质差。5.
有源设备参数问题:排除了弱覆盖问题后,重点关注有源设备上下行平衡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当系统上下行不平衡时,即使下行能满足系统性能要求,但由于上行信号较弱,造成上行通话质差问题。有源设备参数设置不当引起上行质差常见原因:1) 上下行平衡参数设置不当为了抑制有源设备对基站带来的干扰,上行衰减设置过多导致上行弱信号,会造成上行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质差,尤其是当拖带模拟有源设备较多时问题较为常见。2) 信道号设置不当有源设备TCH频点对应信道未设置全,基站开跳频后,在通话过程中导致质差。3) 时隙关断门限设置不当数字设备的上行时隙关断门限值,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判断门限值设置过高,导致手机上行信号被关断无法到达基站,导致覆盖区手机上线困难。6.
有源设备问题:如果有源设备参数设置正确,重点检查直放站设备一些隐性问题,如上行功放、光收发故障,也会存在上行质差问题。7.
分布系统问题:如果有源设备没有问题,需要核查是否是由分布系统施工工艺造成的上行质差。当天馈系统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天馈系统进水导致通话质量变差。当施工工艺不好或天馈进水时,天馈系统驻波太大,用户在天线下面或靠近天线位置的地方通话,在远离天线的时候,信号衰落非常快,甚至可能引起掉话,从而影响通话质量。8. 当上述流程都排查完后,仍未解决质差问题,可检查基站隐形故障或传输问题,如由于各种情况导致的Abis接口、A接口链路等传输质量差,传输链路不稳定,也会导致上行质量差。5.3整治方案5.3.1
下行质差整治方案1. 设备BTS硬件故障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质差小区,加强告警监控力度,及时排除显性故障。平时主要从以下几点处理:首先要定位该问题出现的范围,是普遍基站出现还是个别基站;对于普遍基站出现的问题,通常可以定位在原因3)、原因4);对于个别基站出现问题,通常可以定位在原因1)、原因2)。2. 无线配置参数统一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质差小区,核查频率规划是否合理,查看报表的干扰带、载频和切换测量数据,确认是否存在干扰。对于干扰比较严重的小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小区的重新规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划频点避免干扰引起质差;检查影响切换的参数是否设置合理,比如各种切换门限,通过加快切换速度,改善通话质量。调整干扰原因的小区内切换参数,降低切换门限,合理运用小区内切换,降低干扰,改善通话质量;使用不连续发射(DTX)、跳频技术、功率控制及分集技术来降低系统噪声,提高系统抗干扰的水平,改善通话质量。3.
弱覆盖排查整治通过CQT/DT确定弱覆盖区域,参见弱覆盖整治方案进行整治。4. 干扰排查整治通过网管数据统计下行平均接收电平,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严重下行弱覆盖。通过CQT/DT进一步确定是否下行弱信号或干扰,若存在下行弱信号区域,参加弱覆盖处理方法。若存在干扰,也可使用频谱仪在覆盖区内进行扫频,精确定位下行干扰。如果是存在同邻频干扰,可以通过网优确认后重新规划频点,避开同邻频干扰;如果是其他系统带来的干扰,可以采用加装滤波器将其他系统的信号滤掉等方式。5.
有源设备问题排查整治1) 有源设备参数设置检查信源频点是否相隔太近或者频点未对应;检查有源设备下行ATT是否设置过大,减小下行ATT致上下行平衡。2)
有源设备故障通过后台告警查看处理设备显性故障,设备隐形故障需要现场处理,可以通过硬件排查替换等方式判断解决硬件故障,对于直放站可采用频谱仪测试下行信号,观察波形的稳定性及平坦度,或直接通过更换直放站的方式解决问题。6.
分布系统问题判断处理天馈系统主要通过逐级排除的方式,检查驻波问题。用sitmaser“故障定位”功能大概定位故障位置,通过计算找到引起驻波的问题点,通常为各接头松动、进水、因环境问题氧化生锈、工艺质量不好、馈线走线不规范,弯曲度过大,馈线被损坏等、天线老化等故障。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7.
基站隐形故障及传输问题排查整治如果OMC_R中无硬件告警信息,则可能是某个TRX或分集部分的故障所导致,此时分配失败率和上下行质量切换所占的比例肯定也会很高,可以通过ABIS的监测软件,可以通过关闭掉小区内其载频,对怀疑有问题的载频进行拨打测试来发现故障点。一旦发现故障硬件后,应及时更换,如无备件,也应先闭掉故障板以免产生掉话现象影响网络运行质量。一般来说,当设备的帧处理单元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上下行质量切换都会比较严重;当接收部分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上行质量切换会较严重,当发射部分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下行质量切换会较严重。5.3.2
上行质差整治方案1. 设备BTS硬件故障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质差小区,加强告警监控力度,及时排除显性故障。平时主要从以下几点处理:首先要定位该问题出现的范围,是普遍基站出现还是个别基站;对于普遍基站出现的问题,通常可以定位在原因3)、原因4);对于个别基站出现问题,通常可以定位在原因1)、原因2)。2. 无线配置参数统一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质差小区,核查频率规划是否合理,查看报表的干扰带、载频和切换测量数据,确认是否存在干扰。对于干扰比较严重的小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小区的重新规划频点避免干扰引起质差;检查影响切换的参数是否设置合理,比如各种切换门限,通过加快切换速度,改善通话质量。调整干扰原因的小区内切换参数,降低切换门限,合理运用小区内切换,降低干扰,改善通话质量;使用不连续发射(DTX)、跳频技术、功率控制及分集技术来降低系统噪声,提高系统抗干扰的水平,改善通话质量。3. 上行干扰排查整治通过网管数据统计干扰情况,也可在现场通过频谱仪测试信源基站后分布系统的底噪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情况,确定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如果存在,则参见高干扰整治流程及方案章节进行处理。4. 弱覆盖排查整治主要通过CQT/DT方式查找是否存在弱覆盖区,如果存在则可参见弱覆盖整治流程及方案章节,排查由弱覆盖造成的上行质差。5. 有源设备参数设置有误排查整治通过后台网管上行干扰及上行质差统计,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上下行不平衡的情况。通过后台网管或现场联机的方式查看有源设备参数调测是否满足要求,有源设备总体调测原则见下:1)BCCH输入功率=干放功率-额定增益-10LgN
(N为信源小区载波数);2)上行噪声=有源设备噪声+传输损耗+有源设备噪声系数+10Lgn≤-120dBm (n为系统有源设备数量);3)满足条件1)、2)的同时,尽可能使干放工作在满增益态,并保持上下行平衡 。 同时要检查有源设备信道号设置是否与信源基站频点一致。如果拖带模拟直放站数量较多时,通过调整上行衰减不能同时满足减小上行干扰和正常起呼的要求,则需要通过方案整改(如小区分裂),更换带噪声抑制功能的数字设备等方式解决问题。6. 有源设备故障排查整治先通过直放站联机的方式查看设备的显性故障,若存在告警(尤其关注上行功放模块告警、上行低噪放模块故障告警、光收发告警),则更换相应模块或设备解决。通过信源输出端连接有源设备输出端,频谱仪输入端连接直放站输入口,测试直放站上行信号放大情况,查看上行信号的带内平坦度及波动情况,排查有源设备隐形故障。7.
分布系统问题排查整治天馈系统主要通过逐级排除的方式,检查驻波问题。用sitmaser“故障定位”大概定位故障位置,通过计算找到引起驻波的问题点,通常为各接头松动、进水、因环境问题氧化生锈、工艺质量不好、馈线走线不规范,弯曲度过大,馈线被损坏等、天线老化等故障;8.
基站隐形故障及传输问题排查整治如果OMC_R中无硬件告警信息,则可能是某个TRX或分集部分的故障所导致,此时分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配失败率和上下行质量切换所占的比例肯定也会很高。可以通过ABIS的监测软件,可以通过关闭掉小区内其载频,对怀疑有问题的载频进行拨打测试来发现故障点。一旦发现故障硬件后,应及时更换,如无备件,也应先闭掉故障板以免产生掉话现象影响网络运行质量。一般来说,当设备的帧处理单元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上下行质量切换都会比较严重;当接收部分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上行质量切换会较严重,当发射部分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下行质量切换会较严重。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六章 接入困难6.1整治流程起呼困难排查处理流程图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6.2流程分析1. BTS硬件故障需要在后台首先排查。设备BTS故障导致接入难常见原因如下:1) BSS 硬件故障问题:BSC单板故障致SDCCH建立请求无法处理;基站传输误码导致信道请求消息传送不正确,无法解码;基站天馈线故障或隐性故障导致消息无法正确接收;基站不稳定、频繁重启导致大量请求消息无响应;2)BSC硬件能力问题对于BSC侧,CP负荷作为BSC最主要的资源,负荷过高系统会限制终端的接入,发生Immediate Assignment Reject;3)BSC软件稳定性问题BSC软件不稳定可能导致某些时段部分小区出现大量SDCCH拥塞,影响无线接入性。2. 排查完基站硬件故障问题,要在后台排查无线配置参数设置是否有误。无线配置参数设置错误导致接入难常见原因如下:1)话务密度高,超出基站的设计容量,在现网配置下不能满足当前话务模型;2)LAC规划不合理。如LAC的边界在高话务地带、主要交通干道等用户多且移动频繁的区域,使得位置更新过于频繁形成不合理的呼叫模型,降低了系统容量;3)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如MS接入系统所需要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小区重选滞后,切换容限,小区切出触发电平等定义的不合理造成的乒乓位置更新和乒乓切换;4)指允许手机接入的TA最大值是否合理。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若BTS收到手机发送的信道请求中的TA值大于参数RACH_TA_FILTER的设置值时,BSC会丢弃该手机的信道请求,不分配SDCCH信道。因此若RACH_TA_FILTE设置过小的话,会影响SDCCH分配成功率;5)移动台在启动立即指配过程时将在RACH信道上向网络发送“信道请求”消息允许重发的次数不合理。由于RACH是一个ALOH信道,为了提高移动台接入的成功率,网络允许移动台在收到立即指配消息前发送多个信道请求消息。最多允许重发的次数M则由网络确定。 3
上行干扰:通过后台网管筛查上行干扰情况,如有上行干扰,应优先处理上行干扰问题,排除上行干扰引起的起呼困难。起呼难最常见的原因是上行干扰,由于上行干扰严重影响基站正常解调上行接入请求信息,造成呼叫失败。4.
弱覆盖问题:网管后台排除了上行干扰的原因,应现场关注是否是由于弱覆盖造成的下行质差。5.
有源设备参数问题:排除了弱覆盖问题后,重点需要关注有源设备上下行平衡参数设置是否正确,而数字有源设备特有参数也会影响上下行不平衡,因此要先区分数字与模拟有源设备,再针对性调整。有源设备参数设置引起上行接入困难常见原因如下:分系统中引入模拟有源设备时,通过降低有源设备上行增益来减小对信源基站的底噪抬升, 而上下行不平衡过大,则会引起上行信号较弱,边缘区域无法起呼的情况。对于数字直放站,由于有噪声抑制功能,可以设置相同的上下行增益,但数字直放站具有上行时隙关断门限设置值。系统的上行时隙关断门限值设置过高,当手机上行信号到达直放站时强度低于这个门限值,会被当成噪声被设备关断,导致手机上行信号无法到达基站。6.
有源设备故障:若有源设备参数设置没有问题,则需要重点排查有源设备隐形故障。 有源设备故障导致呼叫成功率低的可能原因:若直放站系统内有源设备出现上行功放模块、上行低噪放模块故障告警,可能使上行链路衰减过大,导致覆盖区手机上线困难。7. 当上述流程都排查完后,仍未解决质差问题,可检查基站隐形故障或传输问题,如由于各种情况导致的Abis接口、A接口链路等传输质量差,传输链路不稳定,也会导致上行呼叫成功率低。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6.3整治方案1. 设备BTS硬件故障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超低话务小区,加强告警监控力度,及时排除显性故障,主要处理流程建议如下:1)BSS 硬件故障问题处理对显性告警载频进行分析定位,及时更换;检查BSC各单板、传输、基站是否存在告警,确保工作正常。及时排除基站隐性故障;检查直放站设备底噪等相关参数,确保直放站工作正常。2)BSC硬件能力问题处理结合全网各BSC的无线接入性指标情况进行CP负荷检查,特别是指标相对较低的网元,确保峰值不超过门限值,排除CP负荷对网络无线接入性指标的负面影响。3)BSC软件稳定性问题处理检查BSC告警,找出是否有连续的软件拥塞(Lapd信令拥塞)出现,确定是否对无线接入性产生影响;2.
无线配置参数统一核查整治对于筛选出超低话务小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核查参数配置情况:1)检查话务移动性,看是否是由于过量来切换引起的TCH拥塞,如存在,可通过优化切换参数(增加HO_Margin)来减少邻区至拥塞小区的切换次数,来减小拥塞;并且还看是否是由于过量位置更新引起的Sdcch拥塞;2)如过量位置更新引起,检查LAC规划是否合理;如合理,可通过优化小区重选滞后来降低位置更新次数;不合理,就需考虑改变LAC边界以减少位置更新;3)检查无线参数,如MS接入系统所需要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小区重选滞后、切换容限,小区切出触发电平等定义的不合理造成的乒乓位置更新和乒乓切换;4)拥塞由话务高造成,检查Tch的信道数以及话务量,在Tch话务不高无拥塞的前提下,可增加Sdcch信道;适当加大计时器 T3122。5)RACH_TA_FILTER指允许手机接入的TA最大值建议设为63。6)一般最大接入重复4次是足够的,用户感知的角度来看,也建议MAX_RETRANS定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义为4。对于铁路专用小区建议MAXRET设定为2次。3. 上行干扰排查整治通过网管数据统计干扰情况,也可辅助借用现场频谱仪测试信源基站后分布系统的底噪情况,确定是否存在上行干扰,如果存在,则参见高干扰整治流程及方案章节进行处理。4.
弱覆盖排查整治主要通过CQT/DT方式查找是否存在弱覆盖区,如果存在则可参见弱覆盖整治流程及方案章节,排查由弱覆盖造成的接入困难。5. 有源设备参数设置有误排查整治通过后台网管上行干扰及上行质差统计,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上下行不平衡的情况。通过后台网管或现场联机的方式查看直放站上行衰减设置情况,光纤直放站要同时查看近端和远端的总上行衰减设置情况,若直放站上行衰减设置过大,建议以2dB为步进逐渐较小上行衰减设置值,直至终端在边缘区域能够正常起呼且保证业务性能,此时等待一段时间观察上行干扰情况,如果拖带模拟直放站数量较多时,通过调整上行衰减不能同时满足上行小干扰和正常起呼的要求,则需要通过方案整改(如小区分裂),更换带噪声抑制功能的数字直放站或分布式基站等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后台网管或现场联机的方式查看数字直放站时隙关断门限设置情况。建议在市区噪声比较多的覆盖区,门限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稍微设置高一点,一般设置在-103dBm;在话务量比较少,噪声比较少的郊区或山区,门限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低一点,一般设置在-108dBm。6.
有源设备故障排查整治先通过直放站联机的方式查看设备的显性故障,若存在告警(尤其关注上行功放模块或者上行低噪放模块故障告警),则更换相应模块或设备解决。通过信源输出端连接有源设备输出端,频谱仪输入端连接直放站输入口,测试直放站上行信号放大情况,查看上行信号的带内平坦度及波动情况,排查有源设备隐形故障。7.
基站隐形故障及传输问题排查整治如果OMC_R中无硬件告警信息,则可能是某个TRX或分集部分的故障所导致,此时分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配失败率和上下行质量切换所占的比例肯定也会很高。可以通过ABIS的监测软件,可以通过关闭掉小区内其载频,对怀疑有问题的载频进行拨打测试来发现故障点。一旦发现故障硬件后,应及时更换,如无备件,也应先闭掉故障板以免产生掉话现象影响网络运行质量。一般来说,当设备的帧处理单元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上下行质量切换都会比较严重;当接收部分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上行质量切换会较严重,当发射部分出现故障时分配失败率和下行质量切换会较严重。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七章 超低话务7.1整治流程超低话务排查处理流程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7.2流程分析1. BTS硬件故障需要在后台首先排查。设备硬件故障的小区,由于设备的不稳定性,通话时占不上业务信道造成话务偏低。2. 排查完基站硬件故障问题,要在后台排查无线配置参数设置是否有误。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比如邻区列表、小区重选参数,允许最小接入电平,切换容限,小区切入、切出触发电平等定义的不合理造成的位置更新和切换,使得该小不容易被占用。由于数字有源设备时延较大,若基站与TA相关的接入与切换参数若不放开,也会导致用户无法接入或切换至室分小区,从而造成低话务。3. 同时通过网管查看该站点是否存在干扰或质差,排查干扰及质差问题导致用户接入困难。4.
弱覆盖:现场应首先查看室分整体是否存在弱覆盖情况,导致无法吸收话务。5.
接入困难:排除覆盖问题,应现场查看是否存在起呼困难,导致用户无法接入,从而产生低话务。6. 如果以上都没问题,应具体摸清站点用户规模,确定是否是由于用户量本来就少造成的低话务。7. 如果用户数正常,需要重点查看室内用户主要活动区域是否存在弱覆盖情况,如果天线安装位置不合理,信号衰减严重导致室内主要活动区域信号弱,用户不容易占用室分小区通话,从而使室分小区的话务量超低。8. 接下来通过CQT/DT测试判断是否存在高入侵现象,导致用户主要话务区域占用室外宏站信号。室分系统本身不存在问题,但由于室外宏站信号在本室分系统覆盖范围内信号过强,用户大部分时候占用室外宏站信号进行通信,必然导致本室分小区产生超低话务问题。7.3整治方案1. 设备BTS硬件故障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超低话务小区,加强告警监控力度,及时排除显性故障,处理流程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1)检查设备的射频连线线缆是否可靠、连接是否正确;2)利用SiteMaster仪器测试基站的功放输出功率,合路器口的输出功率是否合格等;对存在问题的硬件设备进行更换;3)利用SiteMaster仪器测试天馈的驻波比;4)对显性告警载频进行分析定位,及时更换。2. 无线配置参数统一排查整治对于排查超低话务小区,采取以下处理思路:1)核查小区重选参数,CRO、PT设置是否合理,允许接入电平是否设置过高,导致频繁小区重选,导致该小不容易被占上;2)检查话务移动性,看是否是因切换容限参数,HO_Margin、P/N值以、切换窗口值以及切换预处理设置是否合理,导致该小区占用之后立即切出去,切入小区占用的话务较少导致。3)检查主服务小区与邻小区层次关系,层次对话务分担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灵活设置针对不同邻小区的层次来针对性的分担话务,有助于改善拥塞率。室内小区分配独立的室内专用频点,确保高层覆盖网络质量,同时将室内分布系统信源小区的逻辑层设置为第一层,使之优先级高于中层站的1800M和900M网络,确保室内信号的占用和话务的吸收。4)若用到数字有源设备需要检查TA相关的接入及切换限制是否放开。3. 干扰及质差排查整治若该站点存在干扰及质差,应优先处理干扰及质差问题,具体方法参加干扰或质差问题整治章节。4.
弱覆盖排查整治通过现场手机信号场强查看,判断该站点是否存在整体信号较弱的情况,优先处理弱覆盖问题,处理方式参见弱覆盖整治章节。5.
接入困难排查整治现场通过CQT方式查看是否存在接入困难的情况,处理方式参见接入困难整治章节。6.
站点固有超低话务排查整治通过现场调查,可判断出是否该站点固有话务较低。7. 用户主要活动区弱覆盖排查整治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重点在室内用户主要话务区域进行CQT测试,查看是否存在覆盖较弱,而重选或切换到室外宏站。如果存在此种情况,可通过增加天线密度或天线口功率的方式处理。8. 高入侵排查整治通过DT测试,判断该站点是否是由于宏站入侵信号较强,无法占用室内分布小区信号。 若存在高入侵,可考虑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治。1)高入侵小区话务较闲并有足够容量吸收室分站点的话务如果室外宏站信号可以很好的覆盖本室分系统覆盖范围,并有足够容量吸收该室分站点的话务,则可以关闭本室分系统,或只让本室分系统覆盖地下停车场和电梯等封闭区域,并减容,使每线等效话务量超过0.1Erl。2)高入侵小区话务较忙、或者虽然较闲但没有足够容量吸收室分站点的话务如果周边宏站话务承担压力大,可以通过增加设备输出功率,增加天线密度的方法改造室分小区,然后再对室分小区参数如CRO、PT值,以及通话状态下,调整切换门限,让室分小区多吸收话务量,减轻周边宏站的压力。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八章 乒乓切换8.1整治流程乒乓切换排查处理流程图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8.2流程分析1.
检查BTS无线参数设置是否合理。BTS参数如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容易引起乒乓切换问题。2.
通过KPI数据分析室分小区是否存在质差问题。质差会引起切换判决条件,存在质差可能会引起乒乓切换。3.
通过CQT/DT分析是否存在邻区问题。邻区如果过多,特别是高层楼宇,很可能会引起乒乓切换。4.
结合KPI数据和CQT/DT分析室分小区是否存在弱覆盖问题。弱覆盖不仅会带来质差,而且也是切换判决条件,因此弱覆盖会带来乒乓切换。5.
通过CQT/DT判断是否高入侵问题,是则首先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避免乒乓切换。低层一般不存在导频污染问题,因此在没有干扰、质差和弱覆盖的情况要看看是不是邻区问题带来的。6. 如果参数设置作用不大那就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增强覆盖的方式来解决。导频污染导致乒乓切换的重要原因是没有主导小区,因此可以通过增强室分信号的办法让室分小区作为主导小区,从而解决乒乓切换问题。7.
如果无法增强覆盖可以通过高低分层并使用专用频点的方法解决乒乓切换。由于采用了高低分层和专用频点,并将高层小区与室外小区只有单向切换关系(只有室外小区可以切换到室内小区),可以完美的解决乒乓切换问题。8.3整治方案1.
BTS无线参数设置排查整治1)使用优化规划软件查看个别邻区是否存在同频同色小区;2)切换和重选参数核查:切换门限设置不合理(偏高、偏低、边缘切换门限比功控门限高),换优先级设置不合理最佳小区统计时间P、N设置不合理,核查小区重选和切换门限PBGT设置,防止重选后由于参数设置不合理而切出到其他小区,造成无谓的切换。相邻小区的PBGT相互设置检查,确保PBGT(A?B)+PBGT(B?A)&48,防止发生基于PBGT的乒乓切换参数是否设置合理;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3)外部小区描述数据表”的CGI、BCCH、BSIC等与对方实际数据不符,MSC中配置的“位置区小区表”的BSC的目的信令点错误。2.
质差排查整治现场通过DT/CQT/扫频的方式查找是否存在质差引起的乒乓切换,如果存在可转入质差问题整治方案。3.
邻区问题排查整治现场通过DT/CQT/扫频的方式排查邻区是否有问题,可以通过邻区关系调整来控制乒乓切换问题。4.
弱覆盖排查整治如果是由于室内存在弱覆盖可参见弱覆盖问题整治方案。5. 高入侵排查整治对于室外存在高入侵的情况,可采取以下一些方式处理:1)参数修改对于只在室内边缘存在乒乓切换但不是很严重的站点,可以设置功率切换参数、切换迟滞参数和优先切换参数等避免乒乓切换。2)增强覆盖当乒乓切换很严重且区域较大时,已经无法通过参数来避免时,可以增强覆盖电平解决乒乓切换问题。增强覆盖的手段有以下几种:(1)适当增加基站和有源设备的输出功率,或者增加设备使每个设备拖带的天线数目减少,进而提升天线输入功率;(2)增加单位面积天线密度,当天线密度增加后,有时在天线输入口功率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增强覆盖;(3)目前一般的天线安装在走廊内,可以把天线尽量安装在边缘地区,并使用定向天线朝内覆盖的方式来消除边缘区域的导频污染问题;(4)可采用一些入户设备,依靠五类线、CATV线等入户资源实现室内覆盖。3)高低分层当以上的方法都无法解决或无法实施时,可以通过高低分层、高层使用专用频点并设置单向切换的办法解决乒乓切换的问题。高低分层后高层与周边宏站只有单向切换关系,即宏站切入室分小区,因此只要用户占用室分小区信号后就不会出现向室外宏站切换的问题,乒乓切换自然可以避免。当然为了避免同邻频干扰,高层室分最好使用专用频点,如果GSM900MHz频段挑选不出专用频点,可以在DCS1800MHz频段中挑选专用频点。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九章 掉话9.1整治流程掉话排查处理流程图如下: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9.2流程分析1. BTS硬件故障需要在后台首先排查。设备硬件故障的小区,由于设备的不稳定性,通话时占不上业务信道造成话务偏低。2. 接着通过KPI指标分析判断是否是射频掉话占主导,如果不是那么应优先处理传输等其他问题。3. 同时通过KPI指标察看是否存在高干扰,如果存在则转入高干扰排查整治流程。高干扰很容易造成解码困难而导致掉话。4. 接下来通过CQT/DT测试判断是否有弱覆盖。当室分覆盖范围内有弱覆盖区时,有时这个区域并不大,但容易使通话的用户在这个或移动到这个区域产生掉话。5. 接下来通过分析KPI指标、CQT/DT和扫频测试判断是否有质差问题。如果室分系统存在质差问题,用户通信信号很容易因为干扰造成解码困难而直接与基站失去信息交互造成掉话。6. 接着通过KPI数据及CQT/DT测试判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和出入口切换问题。乒乓切换过多掉话率一般会上升。而如果出入口切换未做好的话,会使室分小区掉话率大幅上升。9.3整治方案1.
设备硬件及传输故障排查整治对于筛选出掉话高的小区,加强告警监控力度,及时排除显性故障。1)判断是否出现硬件故障,导致覆盖范围过小,如果掉话率突然上升并且本站其它指标全部正常,则应该检查相邻小区此时是否工作正常(可能出现下行链路发生故障,如TRX、分集单元及天线出现问题,若是上行链路故障,则会导致原小区切出失败率较高);2)如果BTS有时钟同步问题,需要对BTS进行时钟校准。2.
高干扰导致掉话排查整治通过分析KPI指标对高干扰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在现场使用频谱仪或扫频仪确定高干扰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来源,消除其对信源小区的影响。具体排查整治方法参见高干扰排查整治方案。3.
弱覆盖导致掉话排查整治通过分析KPI指标和CQT/DT测试对弱覆盖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精确确定弱覆盖区,通过增加天线等方法加强覆盖。具体整治方法可参考弱覆盖排查整治方案。4.
质差导致掉话排查整治通过分析KPI指标和CQT/DT测试对质差问题进行分析和定位,如果是小范围存在质差问题,要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并针对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应对。具体方法参见质差排查整治方案。5. 切换导致掉话排查整治切换失败率高带来的高掉话在室分覆盖里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乒乓切换引起的高掉话,一种是出入口切换带未做好带来的高掉话。结合KPI指标就可以分析出切换失败率高的原因,而从切换失败率原因比例中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切换失败率高的原因,如上下行通话质量切换失败、上下行弱信号切换失败等等,在现场可以根据这些切换原因进行相应的测试,定位出切换失败率高的原因和发生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乒乓切换具体方法可以参见乒乓切换排查整治方案。而出入口切换掉话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切换带设置不合理,二是邻区漏配,三是邻区漏配。其中电梯切换中的“关门效应”就是切换带设置不合理引起的,可以通过增加天线使电梯门内外共小区的方法解决。而车库和大堂等出入口切换失败主要是弱覆盖引起的,可以通过增加天线的方式解决。可以通过信号延伸覆盖的方法其中室分系统中切换失败率高很多时候是由于邻区列表不全,或电梯及出入口切换带设置不合理引起的。邻区漏配通过CQT/DT测试确定漏配邻区,并通过网管增加邻区即可。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第十章 附录10.1 扫频测试10.1.1 测试目的i、扫频测试工作是网络优化实施的前提,通过扫频测试数据获知目标覆盖区域所处的电磁环境状况,了解其外部信号的构成、强度、来源等信息,并可据此对室分频点与室外频点之间的场强情况进行对比;ii、产生合适室内使用的BCCH频点和TCH频点;iii、分析存在同邻频干扰的频点;iv、分析邻区切换的门限和合适的Margin.10.1.2 测试内容i、BCCH频点(含BSIC选项)、ii、TCH频点(不含BSIC选项,PGSM的TCH频点和全部EGSM的频点)10.1.3 测试设备i、安装了测试软件Tems Investigation GSM X.X的便携电脑一套ii、爱立信测试手机T618二部10.1.4 测试人员及时间安排每组DT路测配备工程师2人,测试时间定为1天10.1.5 测试方法及规范i、测试点位选择鉴于建筑中高层常可收到较多室外信号且易受室外信号的影响和干扰,一般选取建筑的中高层进行扫频测试,大致每隔5层选取1层作为测试层,每层选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行测试以便了解周边信号的分布情况,如可在楼顶空旷无遮挡区域进行扫频则可只测试一次。测试点位要求在临窗区域,手机放置在窗边区域接收信号,可以尽量真实的接
室分问题排查与优化指导手册近室外信号达到建筑边缘的场强情况。a、楼层四个方向,每方向至少1个点以上;b、大楼进出口、车库出入口,每个入口前后5米处的两个点;c、临窗的电梯厅中间点和投诉点或VIP区域。ii、扫频测试工作方法和流程测试方法见附件:
扫频测试方法.doc
10.2 天馈系统测试此部分内容可以根据代维日常维护记录,结合天馈系统主干链路的测试结果,做出天馈调整的报告。具体的测试内容可参考附件:
天馈测试部分.doc
10.3 CQT/DT测试详细的CQT/DT可以更好的从现场了解网络问题及用户感知,帮助定位网络存在的问题,具体测试规范及记录表格参考附件:
室分DT&CQT测试规范.docx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行信道中覆盖最好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