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FPGA实现fpga原型验证板原理图的验证

基于FPGA的原型验证--《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基于FPGA的原型验证
【摘要】:近年来SoC设计复杂度不断增加,使得缩短上市时间的压力越来越重。 SoC和ASIC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系统特性,SoC要实现具体应用功能,需要配合内置软件和外围器件。要充分验证其功能,传统的基于软件仿真效率和覆盖率已无法满足。因此快速系统原型验证(Rapid System Prototype),即硬件原型验证,已经成为SoC设计前期验证的常用手段。
原型验证的本质在于快速地实现SoC设计中的硬件模块,让软件模块在真正的硬件上高速运行,实现软硬件协同验证。该技术实现的基础是一套原型验证系统。原型验证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硬件系统、基于FPGA的原型电路。
本论文将研究基于FPGA的原型验证方法。主要包括:原型验证适用范围、原型验证流程、验证项目执行策略、原型验证系统硬件设计、SOC与FPGA电路版本转换、时序收敛优化方法、IP的选型、前端设计规范、最后通过一个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原型验证项目范例来论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N47【目录】:
摘要4-5Abstract5-6引言6-7第一章 原型验证的目的7-8 第一节 原型验证能做些什么7 第二节 原型验证不能做些什么7-8第二章 FPGA器件结构8-21 第一节 SOC与FPGA在结构上的差异8 第二节 Spartan-6系列FPGA结构8-10 第三节 CLB(Configurable Logic Block)10-14 第四节 LUT memory and block memory14 第五节 FPGA Clocking Resources14-19 第六节 DSP48A1 Slice19-20 第七节 小结20-21第三章 原型验证流程21-25第四章 原型验证项目管理与策略25-31 第一节 原型验证启动和RTL代码更新节点25 第二节 验证范围25-26 第三节 资源评估和FPGA选型26-28 第四节 决定原型验证平台性能的因素28-29 第五节 决定FPGA实现速度的因素29-30 第六节 小结30-31第五章 原型验证板的硬件设计31-35 第一节 现有FPGA主板介绍31-32 第二节 互联结构打平整体优化32-33 第三节 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33-34 第四节 PCB设计流程34 第五节 小结34-35第六章 原型验证中SOC TO FPGA转换35-54 第一节 Code转换条目35 第二节 处理FPGA TOP35-37 第三节 时钟结构37-46 第四节 存储器替换46-51 第五节 定制电路的处理51-52 第六节 TCL Script52-53 第七节 小结53-54第七章 时序收敛和优化54-58 第一节 时序收敛流程54 第二节 实现评估54-55 第三节 综合55 第四节 约束55-56 第五节 时序分析56 第六节 布局布线56-57 第七节 False Path和Multi-Cycle-Path57 第八节 Floorplanning57 第九节 提高性能的几种方法57 第十节 小结57-58第八章 IP和高速接口的处理58-60 第一节 IP类型59 第二节 IP综合优化特点59-60 第三节 小结60第九章 原型验证前端设计要求60-66 第一节 设计流程的建议61-63 第二节 交付件63 第三节 RTL设计规范63-65 第四节 小结65-66第十章 NFC项目原型验证范例66-91 第一节 NFC原型验证项目介绍66-67 第二节 NFC验证平台介绍67-68 第三节 NFC验证方案68-70 第四节 NFC验证项目管理70-75 第五节 PCB硬件设计75-79 第六节 综合实现策略79-88 第七节 样片测试结果88-89 第八节 芯片原型样机89-90 第九节 演示系统90-91第十一章 总结91-92附录:参考资料92-94致谢94-9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明;周宏伟;张民选;;[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年06期
张文甲;;[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01期
杨安生;黄世震;;[J];电子器件;2011年03期
;[J];今日电子;2004年03期
姚丹;林平分;楼煌;;[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年07期
徐京晶;[J];微处理机;1996年03期
;[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0年11期
罗剑波,姜伟;[J];电子工程师;2001年09期
Xilinx Inc.Amit D[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22期
Saeid Mousavi,Stephen C[J];今日电子;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金华;;[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健;孙辉先;陈晓敏;安军社;;[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董雪;费建军;白娇杨;;[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肖松;李跃华;张金林;;[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王玮;钱伟康;应怀樵;;[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钱伟康;梁利娟;王丽丽;;[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杨学友;叶振忠;刘常杰;李博文;;[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鲁艳;雷维嘉;谢显中;;[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许超;肖铁;施柏鑫;;[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帅;[N];中国电子报;2011年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海英;[N];人民邮电;2009年
;[N];中国电子报;2011年
;[N];中国电子报;2011年
赵艳秋 冯晓伟
冯健;[N];中国电子报;2009年
冯晓伟;[N];中国电子报;2009年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承畅;[D];重庆大学;2011年
李鹏;[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余慧;[D];复旦大学;2011年
谢丁;[D];复旦大学;2011年
王忠明;[D];清华大学;2011年
廖永波;[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唐玉兰;[D];江南大学;2010年
邬贵明;[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薛晓勇;[D];复旦大学;2011年
隋文涛;[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中琳;[D];山东大学;2011年
周志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许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叶忠彬;[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彭涵阳;[D];天津大学;2010年
杜国女;[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隆志远;[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袁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刘开健;[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刘钰力;[D];兰州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FPGA原型验证步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FPGA原型验证步骤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XDNP的FPGA原型验证及开发板硬件电路设计
近些年互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不断的提出新的网络需求,以适应网络带来的变化。应对这种需求,网络设备的核心——网络处理器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现代设计人员往往采用 MPSoC(多核片上系统)结构,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网络处理器性能。  XDNP网络处理器也采用了MPSoC结构,除了内核控制单元,还集成了6个数据包处理器 PPE以及 SRAM、SDRAM和 FBI(快速总线接口)等功能单元。本文首先搭建了XDNP硬件测试平台,并通过此平台,完成了XDNP的系统测试。  XDNP硬件测试平台由上层测试板和下层 DEMO板构成。测试板主要集成了包处理引擎专用芯片 eASIC PPE芯片和 Xilinx Virtex-4芯片,用于 XDNP硬件原型的实现;DEMO板集成了存储器芯片以及外围接口,用于实现网络通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上层测试板的设计,从芯片选型、接口电路以及原理图设计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其中,重点讨论了芯片配置电路、电源模块和时钟单元的设计,并对 PCB板进行了详细的检测与调试,确保测试板和核心芯片可以正常工作。  本文将 XDNP系统测试划分为2个阶段,首先通过相关指令验证完成 eASIC PPE的芯片测试;其次,通过将8个慢口通信的微代码下载到 XDNP中,并运行74Bytes ping包在8个慢口之间处理路由、转发数据,完成 XDNP系统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eASIC PPE芯片和 XDNP均能正常完成规定的功能。最后,通过XDNP系统测试平台,本文对 ping、UDP、FTP等 TCP/IP协议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XDNP系统可以完成网络数据包的转发,达到所规定的系统功能。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提供最新、最快全球半导体产业资讯。
利用 FPGA实现原型板原理图的验证
来源:互联网
首次流片成功取决于整个系统硬件和相关软件的验证,有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原型生成平台具有许多调试功能,但这些平台的价格非常高,因此最流行的做法是根据 DUT和具体应用设计复合FPGA板,验证这些板的原理图通常是很麻烦的,本文提出一种利用FPGA实现原型板原理图验证的新方法。
图1:DUT由x86处理器、主桥(Host Bridge)、
SDRAM控制器和PCI桥组成。
于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首次流片成功或只需少量的修改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整个系统(即硬件和相关软件)的验证成为重中之重。业界也涌现
了许多策略来帮助设计师完成RTL上的软件运行。这些策略提供了在最终硬件还在酝酿之时就开发软件的一种途径。这种措施也许还不够,原因还有两个:一是仿 真系
统可能与实际系统有较大的区别,二是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因此可以考虑先将完整的设计映射到FPGA中,再运行目标应用程序。这样做可能达不到最终硅片的
常规指标,但可以测试整个硬件的功能,系统能够得到全面的验证,其中一些测试案例可能是在仿真中根本无法完成的。另外,可用于演示的完整系统原型在硅片成
功之前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客户的兴趣。
有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原型生成平台具有许多调试功能。这些电路板平台具有可编程的互连,可以将FPGA插接在上面,并将DUT(被测设计)映射进这些 FPGA中。但这些平台&&&&&&&
首次流片成功取决于整个系统硬件和相关软件的验证,有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原型生成平台具有许多调试功能,但这些平台的价格非常高,因此最流行的做法是根据和具体应用设计复合板,验证这些板的原理图通常是很麻烦的,本文提出一种利用FPGA实现原型板原理图验证的新方法。
图1:DUT由x86处理器、主桥(Host Bridge)、
SDRAM控制器和PCI桥组成。
于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首次流片成功或只需少量的修改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整个系统(即硬件和相关软件)的验证成为重中之重。业界也涌现
了许多策略来帮助设计师完成RTL上的软件运行。这些策略提供了在最终硬件还在酝酿之时就开发软件的一种途径。这种措施也许还不够,原因还有两个:一是仿 真系
统可能与实际系统有较大的区别,二是系统运行速度非常慢。因此可以考虑先将完整的设计映射到FPGA中,再运行目标应用程序。这样做可能达不到最终硅片的
常规指标,但可以测试整个硬件的功能,系统能够得到全面的验证,其中一些测试案例可能是在仿真中根本无法完成的。另外,可用于演示的完整系统原型在硅片成
功之前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客户的兴趣。
有些公司提供的快速原型生成平台具有许多调试功能。这些电路板平台具有可编程的互连,可以将FPGA插接在上面,并将DUT(被测设计)映射进这些 FPGA中。但这些平台的价格非常高。因此最流行的做法还是根据DUT和具体应用设计复合FPGA板。当然,这些板同样也能用于测试目标应用中的最终硅 片。
&&&&&&& 验
证这些板的原理图通常是很麻烦的,因为原理图中一些小错误会严重影响到设计进度。原理图验证工作是人工完成的,因此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能够复用DUT
验证环境验证电路板原理图,那么原理图验证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编写少量脚本和修改DUT验证环境达到这一目的。
&&&&&&& 基 本想法是设法对原理图进行仿真。这了做到这一点,先将原理图网表转换成网 表。电路板上安装的不同元件(如FPGA、处理器、PCI卡、
SDRAM等)要么用RTL代替,要么用RTL验证过程中使用的行为模型替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已假设整个设计的Verilog/VHDL代码是现成
的。至于电路板上需要用于测试DUT的处理器、SDRAM、PCI器件等其它元件,也假设已经存在相应的BFM(总线功能模型)/模型。由于这一阶段是在
功能验证之后,而这些元件需要用来测试DUT,并模拟整个系统,因此它们的等效行为模型应该在功能验证中已经得到使用,现在只是重复使用罢了,即经过少许
的努力就能使用相同的环境和测试案例。
上述概念经过拓展就可以验证硅片生成板的原理图,基本的假设是设计团队拥有硅片的
HDL描述。这才是要点所在。对于FPGA板,可以通过某种变通的方法配置FPGA引脚来克服由于原理图中的错误连接导致的问题,即设计师可以管理并解决
这些错误。但对于准备用来测试最终硅片的板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成Verilog网表
图2:包含x86处理器芯片、2个FPGA、
SDRAM和1个PCI槽道的原型板。
&&&&&&& 可以用好几种原理图输入工具生成Verilog网表。基于以下几种限制原因,这种网表实际上是不能使用的:
1.它将板上的每个元件都看作是一个模块,因此生成的Verilog文件中包含所有元件的实例,如FPGA、电容、上拉电阻或晶振,而不管这些元件能否在Verilog中建模。其中有些元件(如串接电阻、去耦电容)可以简单地从网表中删除。
原理图中的总线通常被连接到符号上的一个个引脚,而在Verilog模块中总线可能只有一个端口。因此可能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例如在Verilog模
块中一个四位输出地址总线将被声明为:output [3:0]
A但原理图中所有这四个引脚是被独立声明的。这样会导致原理图中使用的符号的引脚输出与Verilog模块中相应符号的可用功能不兼容。
&&&&&&& 因此,设计师需要编写一个简单的脚本,要么修改这个Verilog网表,要么根据原理图输入工具支持的其它格式创建一个新的网表。目的是删除电阻、电容、电感等模拟元件,或用等效的Verilog代码替换它们。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利用对模拟元件的命名惯例,或将它们定义在一个文件中作为脚本的输入。例如,电阻可以被命名为R1、R23等,不遵循这个命 名惯例的元件可以被定义在约束文件中,这样脚本就可以将它们关联到等效模型,或假定短路将它们从网表中去除。
&&&&&&& 一般来说,针对电路板上的不同元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惯例:
1. 元件的大多数电源引脚可以被忽略。
2. 通常电容都是用作去耦的,可以被简单的忽略掉,因为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即将被仿真的其它数字元件之间的互连关系。
3. 电感也可以忽略,在仿真时用短路代替。
4. 电阻可以用Verilog的上拉/下拉或简单的线按需要替换。
5. 晶振可以用Verilog库中提供的时钟模块替换。
&&&&&&& 可以在约束文件中定义某些特殊情况,并作为脚本的输入。可以为Verilog模块编写Wrappers以克服总线声明问题。这种顶层Verilog网表可以代替DUT功能验证中早已使用的顶层Verilog文件,并用于验证环境中。
FPGA原型板网表的仿真
&&&&&&& 至此顶层Verilog文件中包含了原型板上除工具删除的元件外的所有元件。设计师可以复用DUT功能验证使用的已有仿真环境。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复用相同的测试向量和验证环境验证原理图。
何验证环境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为DUT提供某种形式的测试向量,然后对测试结果与期望值进行比较。根据设计的复杂性有多种达成的方式。通过下面这个
非常简单的例子就很好理解了。例子是一个基于x86处理器的SOC。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考虑图1所示SOC中的少量重要元件。DUT由x86处理器、主
Bridge)、SDRAM控制器和PCI桥组成。在验证环境中,为了提高仿真速度,可以把x86处理器看作是一个BFM,同时提供某种PCI从模型。简
单地说,x86 BFM具有某种形式的读/写命令,能产生总线周期,因此设计可以运行起来。
图3:Verilog模块创建wrapper
以匹配元件的引脚。
图2所示,主桥和SDRAM控制器被映射进FPGA1,PCI桥被映射时FPGA2。由脚本产生的顶层Verilog文件包含如图2所示的所有元件。至此
就可以在验证环境中方便地使用这个顶层Verilog文件,并附于相同的验证测试向量。要注意的是还需要为各个Verilog模块创建wrapper以匹
配元件的引脚。对于SDRAM和PCI槽道来说,可以使用与RTL验证环境中使用的相同模型(即SDRAM模型和PCI主/从模型)。参考图3,将
FPGA1作为案例进行说明。
由于只对环境作了少量修改,如在编译列表中增加很少的Verilog文件(wrapper模
型),用新创建的文件替换顶层文件,因此可以对原理图列表实施验证。这些事情可以通过简单的perl或shell脚本实现自动处理,整个任务将减少到仅指
定一些特殊选项,同时从命令行运行仿真。
&&&&&&& 如果有任何错误的连接,或某些连接被遗忘,那么仿真结果就会有相应的提示。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与模拟元件的连接的部分测试,因为这部分元件有的从网表中删除了,有的被等效行为模型所代替。然而,有些错误还是可以被检出的。
硅片生成板网表的仿真
述方法同样可以用来仿真设计用于测试最终硅片的电路板的网表。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对这些板的验证,因为正常情况下制造出来的许多板其芯片的并行测试都是可以
完成的。此外,通过某种途径配置FPGA引脚可以消除基于FPGA的板上的错误。下面继续以上文的例子说明如何将同一概念应用到硅片生成板上。
图1所示,硅片等效于DUT。根据相同的流程创建一个Verilog网表,这个网表将DUT看作是板上的一个芯片和其它外围设备。这是在验证环境中必须使
用的顶层文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DUT的完整Verilog描述,因此只需要创建图4所示的Verilog
wrapper,让引脚输出与电路板上的芯片相匹配。
&&&&&&& 综上所述,这个网表是可以利用以前使用的同一测试向量进行操作的。
种方法已经过测试,目前正用于原理图的验证。该方法为原理图验证增加了新的方案。原型/生成板的原理图的验证和错误检测可以在极易产生严重问题并影响设计
周期的早期阶段进行。另外,验证无需额外的开销,因为这种方法基于的是业界常说的&复用&原理,在本案例中复用的是测试向量和验证环境。
图4:Verilog wrapper让引脚输出
与电路板上的芯片相匹配。
参考文献:
* Protel98 - Designers Handbook, Protel.
* Thomas & Moorby's, The Verilog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Third Edi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Ellie Quigley, PERL by Example, Pentice Hall PTR.
* John R. Levine et al, Lex & Yacc: O'Reilly & Associates, 2nd edition October 1992.
* Brian W. Kernighan, Dennis M. Ritchie,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Seco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Of India Pvt Ltd.
* OrCAD Capture 7.20 Design Tutorial, OrCAD.
DUT-被测设计
BFM-总线功能模型
RTL-寄存器转移级
SOC-系统级芯片
HDL-硬件描述语言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PCI-外围设备互连
作者:Kapil Batra
高级工程师
STMicroelectronics Pvt. Ltd.
Mahesh Chandra
STMicroelectronics Pvt. Ltd.
高。因此最流行的做法还是根据DUT和具体应用设计复合FPGA板。当然,这些板同样也能用于测试目标应用中的最终硅片。
证这些板的原理图通常是很麻烦的,因为原理图中一些小错误会严重影响到设计进度。原理图验证工作是人工完成的,因此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能够复用DUT
验证环境验证电路板原理图,那么原理图验证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编写少量脚本和修改DUT验证环境达到这一目的。
本想法是设法对原理图进行仿真。这了做到这一点,先将原理图网表转换成Verilog网表。电路板上安装的不同元件(如FPGA、处理器、PCI卡、
SDRAM等)要么用RTL代替,要么用RTL验证过程中使用的行为模型替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已假设整个设计的Verilog/VHDL代码是现成
的。至于电路板上需要用于测试DUT的处理器、SDRAM、PCI器件等其它元件,也假设已经存在相应的BFM(总线功能模型)/模型。由于这一阶段是在
功能验证之后,而这些元件需要用来测试DUT,并模拟整个系统,因此它们的等效行为模型应该在功能验证中已经得到使用,现在只是重复使用罢了,即经过少许
的努力就能使用相同的环境和测试案例。
上述概念经过拓展就可以验证硅片生成板的原理图,基本的假设是设计团队拥有硅片的
HDL描述。这才是要点所在。对于FPGA板,可以通过某种变通的方法配置FPGA引脚来克服由于原理图中的错误连接导致的问题,即设计师可以管理并解决
这些错误。但对于准备用来测试最终硅片的板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成Verilog网表
图2:包含x86处理器芯片、2个FPGA、
SDRAM和1个PCI槽道的原型板。
&&&&&&& 可以用好几种原理图输入工具生成Verilog网表。基于以下几种限制原因,这种网表实际上是不能使用的:
1.它将板上的每个元件都看作是一个模块,因此生成的Verilog文件中包含所有元件的实例,如FPGA、电容、上拉电阻或晶振,而不管这些元件能否在Verilog中建模。其中有些元件(如串接电阻、去耦电容)可以简单地从网表中删除。
原理图中的总线通常被连接到符号上的一个个引脚,而在Verilog模块中总线可能只有一个端口。因此可能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例如在Verilog模
块中一个四位输出地址总线将被声明为:output [3:0]
A但原理图中所有这四个引脚是被独立声明的。这样会导致原理图中使用的符号的引脚输出与Verilog模块中相应符号的可用功能不兼容。
&&&&&&& 因此,设计师需要编写一个简单的脚本,要么修改这个Verilog网表,要么根据原理图输入工具支持的其它格式创建一个新的网表。目的是删除电阻、电容、电感等模拟元件,或用等效的Verilog代码替换它们。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利用对模拟元件的命名惯例,或将它们定义在一个文件中作为脚本的输入。例如,电阻可以被命名为R1、R23等,不遵循这个命 名惯例的元件可以被定义在约束文件中,这样脚本就可以将它们关联到等效模型,或假定短路将它们从网表中去除。
&&&&&&& 一般来说,针对电路板上的不同元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惯例:
1. 元件的大多数电源引脚可以被忽略。
2. 通常电容都是用作去耦的,可以被简单的忽略掉,因为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即将被仿真的其它数字元件之间的互连关系。
3. 电感也可以忽略,在仿真时用短路代替。
4. 电阻可以用Verilog的上拉/下拉或简单的线按需要替换。
5. 晶振可以用Verilog库中提供的时钟模块替换。
&&&&&&& 可以在约束文件中定义某些特殊情况,并作为脚本的输入。可以为Verilog模块编写Wrappers以克服总线声明问题。这种顶层Verilog网表可以代替DUT功能验证中早已使用的顶层Verilog文件,并用于验证环境中。
FPGA原型板网表的仿真
&&&&&&& 至此顶层Verilog文件中包含了原型板上除工具删除的元件外的所有元件。设计师可以复用DUT功能验证使用的已有仿真环境。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复用相同的测试向量和验证环境验证原理图。
何验证环境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为DUT提供某种形式的测试向量,然后对测试结果与期望值进行比较。根据设计的复杂性有多种达成的方式。通过下面这个
非常简单的例子就很好理解了。例子是一个基于x86处理器的SOC。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考虑图1所示SOC中的少量重要元件。DUT由x86处理器、主
Bridge)、SDRAM控制器和PCI桥组成。在验证环境中,为了提高仿真速度,可以把x86处理器看作是一个BFM,同时提供某种PCI从模型。简
单地说,x86 BFM具有某种形式的读/写命令,能产生总线周期,因此设计可以运行起来。
图3:Verilog模块创建wrapper
以匹配元件的引脚。
图2所示,主桥和SDRAM控制器被映射进FPGA1,PCI桥被映射时FPGA2。由脚本产生的顶层Verilog文件包含如图2所示的所有元件。至此
就可以在验证环境中方便地使用这个顶层Verilog文件,并附于相同的验证测试向量。要注意的是还需要为各个Verilog模块创建wrapper以匹
配元件的引脚。对于SDRAM和PCI槽道来说,可以使用与RTL验证环境中使用的相同模型(即SDRAM模型和PCI主/从模型)。参考图3,将
FPGA1作为案例进行说明。
由于只对环境作了少量修改,如在编译列表中增加很少的Verilog文件(wrapper模
型),用新创建的文件替换顶层文件,因此可以对原理图列表实施验证。这些事情可以通过简单的perl或shell脚本实现自动处理,整个任务将减少到仅指
定一些特殊选项,同时从命令行运行仿真。
&&&&&&& 如果有任何错误的连接,或某些连接被遗忘,那么仿真结果就会有相应的提示。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与模拟元件的连接的部分测试,因为这部分元件有的从网表中删除了,有的被等效行为模型所代替。然而,有些错误还是可以被检出的。
硅片生成板网表的仿真
&&&&&&& 上 述方法同样可以用来仿真设计用于测试最终硅片的电路板的网表。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对这些板的验证,因为正常情况下制造出来的许多板其芯片的并行测试都是可以 完成的。此外,通过某种途径配置脚可以消除基于FPGA的板上的错误。下面继续以上文的例子说明如何将同一概念应用到硅片生成板上。b
图1所示,硅片等效于DUT。根据相同的流程创建一个Verilog网表,这个网表将DUT看作是板上的一个芯片和其它外围设备。这是在验证环境中必须使
用的顶层文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DUT的完整Verilog描述,因此只需要创建图4所示的Verilog
wrapper,让引脚输出与电路板上的芯片相匹配。
&&&&&&& 综上所述,这个网表是可以利用以前使用的同一测试向量进行操作的。
种方法已经过测试,目前正用于原理图的验证。该方法为原理图验证增加了新的方案。原型/生成板的原理图的验证和错误检测可以在极易产生严重问题并影响设计
周期的早期阶段进行。另外,验证无需额外的开销,因为这种方法基于的是业界常说的&复用&原理,在本案例中复用的是测试向量和验证环境。
图4:Verilog wrapper让引脚输出
与电路板上的芯片相匹配。
参考文献:
* Protel98 - Designers Handbook, Protel.
* Thomas & Moorby's, The Verilog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Third Edi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
旗下网站: |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pga开发板原理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