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破阵子为陈同甫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情感

中考语文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百度文库
中考语文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考语文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2)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3)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4)沙场:战场
5)点兵:检阅军队。
6)身后:死后。
7)可怜:可惜。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百度攻略&新浪教育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1
贡献者:dkjt63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1112人阅读猜你感兴趣
&热门其他作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范文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习题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答:营造了一种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2、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4、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答: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5、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答: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答:(1)从内容(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4)从塑造的形象上看,塑造了一位爱国失意的将军形象。7、本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结合作品内容、风格,说说豪放词的特点。答:豪放词:本词写的是军中的生活情景,骑马狂奔,沙场点兵都是豪壮之举,风格雄浑、豪放;婉约词:生活范围狭窄,情感抑郁低沉,风格委婉、秀丽。原文地址:
范文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默写。
!二、练习。1、本诗作者为
(朝代)诗人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5、“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8、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9、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作者
朝文学家。词牌名是(2)解释词义1、赋:
5、八百里:
8、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9、翻:
10、塞外声:
11、沙场:
12、作:像。。。。。。一样13、的卢:
14、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15、霹雳:特别响的雷声.16、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17、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2、 划分朗读节奏3、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在秋天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切乃至死后的英明。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本词表达的感情:4、欣赏词语和句子5、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四:练习巩固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诗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答案: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4、可怜。5、“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6、“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8、词人自称这首词为“壮词”,结句却用“可怜白发生”收尾,满含着一种悲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理想。然而由于朝廷统治者苟且偷安、昏庸腐朽,使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自己白发已生,年岁蹉跎,种种理想,尽成空梦,因而以“可怜白发生”收尾更增添了词的悲壮色彩。二、1、南宋
现实2、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5、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6、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7、A8、C9、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⑤罗布泊消失了。5.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6.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7.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8.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晓蕊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11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2分)14.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15.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4分)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16.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之情,又有
之情。(2分)17.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3分)18.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3分)【答案】13.示例: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意近即可)②有意蕴,暗示(揭示)文章的中心③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14.线索一:→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槐树被雷电拦腰截断)线索二:→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每空1分,意近即可)15.示例: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 “团团簇簇”写出了槐花开得繁多;“像迎风舞动的风铃”写出了槐花的动态美,充满灵性,表达了对槐花的喜爱之情。“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弟弟少年时代的快乐生活。(指出其中一处的修辞,并能结合内容或情感作答即可。修辞1分,内容或情感1分)②“期待”是期望、等待的意思。这里体现了我盼望弟弟早日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心情;“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体现了我不知道回故乡是否会给弟弟带来好影响的不安心情。(每词1分,意近即可)16.①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②对自己因伤痛一蹶 不振的羞愧(或自责)之情;③受槐树的启迪幡然醒悟的振奋(或喜悦)之情。(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17.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意近即可,3分)18.(开放题,能围绕“花、树、人都会遇到不幸。但只要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坚强面对,就一定能抵达幸福的彼岸”这一主旨,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3分)9.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1.(1)pō
(4)wěi
(7)shì
(8)luǒ2.(1)温暖
(2)形容景色凄凉
(3)吞食;并吞
(4)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3.报告文学
抒情性4.不可以,因为原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表达了对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震撼人心。二、(一)5.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6.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7.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8.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9.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阅读详情:
范文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表情朗读作品,背诵并默写。[教学重点与德育渗透]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及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课讲一讲山东这个地方。同学们知不知道山东的简称?“鲁”,名称来源?哪些同学祖籍是山东的?你对山东有哪些了解?历史上山东有哪些名人?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有哪些?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辛、李二人皆为历城人,今山东济南。“山东多圣贤,北方多壮士,江南多佳人,四川多高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首辛词,就是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板书课题)(投影仪出示教学目标 ,出示词作)二.初读作品,了解作品背景1.了解作者辛弃疾。辛弃疾(1140 - 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且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江西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一曲《破阵子》,一股英雄气,辛弃疾以他掷地有声的笔触,简洁而雄健的勾勒出一幅豪杰长啸的素描,矢志报国而又壮志难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最大冲突。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剑,在灯下看了又看。催征的鼓角,嘶鸣的战马,夜夜进入难圆的英雄梦。腐朽的王朝,无情的粉碎了他的英雄畅想,在空荡荡的历史长廊,只留下诗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苍白呐喊。2.
同学们听我试着读一遍。拿起笔来,给生字标一下读音。3.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三.仔细研读,揣摩词意,体味作者情感1.男女生分组朗读,男第一句,女第二句,交替读,“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两句齐读。注意朗读节奏,表现一点豪壮与悲凉的英雄之气。2.理解词意。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作品,参考注解部分,了解词中内容。老师巡视辅导。典故解释:“八百里”谓牛,晋王恺有一条良牛名“八百里駮”。一次王济与王恺比射,以此牛为赌。济“一起便破的”遂杀牛作炙,事见《世说新语·汰侈篇》。“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帝禁不止。这与悲壮苍凉的“塞外声”有相近之处。“ 的卢”是一种良马,相传刘备荆州遇难,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这就是三国故事中有名的“刘备跃马渡剡溪”。3.请同学讲讲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教师补充解释,总结板书。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3、词的下片写了什么?总结板书。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投影出示两宋地图,介绍北南宋地图对比说明:北宋王朝的疆域北至长城,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首都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后来,金兵入侵,占领了这些地区,并且俘虏了两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宋高宗不思收复失地,常常在西湖饮酒作乐,遭到了许多爱国将领的谴责。当时出现了许多抗金英雄。)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四.情感朗读训练1.我们已经对作品的内容以及内心的情感,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我们试着按照作者的感情变化,表情朗读这首诗。注意几点:“醉”态,“八百里”“五十弦”的壮阔军营,“快马”“弦惊”的激烈战斗,“可怜白发生”的悲壮与无奈。指名试读。2.想不想听听艺术家是如何读这首词的?播放濮存昕的朗读。3.
哪位同学学着读一读。五.三分钟背诵,按组检查,简单评价。六.思考两个问题。1.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提示:“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2.“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得志,借酒宣泄心中郁闷。B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以饮酒为乐,狂放不羁。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把酒话别,表达美好祝愿。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怒批驳。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思念亲人。阅读详情:
范文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默写。二、练习。 ,,
。 ,, 。1、本诗作者为诗人号这词首融富于浪漫色彩。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5、“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8、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9、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1、南宋
现实2、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5、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6、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7、A8、C9、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
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阅读详情:
范文五:观刈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执教者
陆庭佐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2.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2.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民歌《木兰诗》,了解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辛弃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心情。(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1)让学生进行介绍。(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观刈麦》作者自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发扬了苏轼的词风,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派词人,后世以“苏辛”并称。著有《稼轩长短句》。二、自主学习师:《观刈麦》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同学们,下面请大家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3.学生再读诗歌,试着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4.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5.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6.三读诗歌,背诵诗歌。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三、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I.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刈荷箪饷灼秉麾炙的卢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2.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明确: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诗歌,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劳动人民的艰辛,希望统治者能以百姓为重。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明确: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4.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明确:“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5.背诵诗歌,检查背诵情况。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7.重点研讨《破阵子》一词。(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解释词语。麾下:
了却:②“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③词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①部下。
完成。②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事。③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和对统治者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五、梳理巩固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辛弃疾最后感叹“可怜白发生”,请你写一封短信,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体会一下辛弃疾当时的心情。七、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对应练习阅读详情:
范文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3.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教学过程:导语:我们刚刚学过陈子昂,他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喊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古的苍凉与寂寞。报国无门,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常见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就是一首这样主题的悲壮诗篇。一、文学常识:——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二、读:语速,语调,节奏三、赏析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 ——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壮观,豪迈。将士们竟然吃“八百里駮”这样的名牛肉——只要是杀敌卫国,这又算得了什么?体现了将士的豪迈之情。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对仗。《破阵子》这两句要求对仗。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不是。“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5.“可怜白发生。”诗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6~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的。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令人不能不为作者的不幸而悲愤,而叹息。6.“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经老了吗?——第1,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第2,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第3,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第4,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7.词人形象:五、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全诗2.搜集辛弃疾的其他的诗,读给大家听板书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7~阅读详情:
范文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
案备课人: 黄
哲单位:河南省新安县五头镇第一初级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
案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达到背默(重点)2、通过小组活动,整体感知该词内容;3、赏析这首词;(重难点)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祖国诗词的感情。学习思路:1、检查预习,朗读背默,初步感知2、研读该词,关注内容,再次感知3、掌握方法,赏析词句,加深理解4、知识链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及相关设备。预习指导1、读《破阵子》,解决生字生词2、搜集作者情况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示课题)学习过程一.自学指导一(检查预习,朗读背默,初步感知)请我们根据自己的预习,回答1、2、3题。1、如果你是辛弃疾纪念馆的一名导游,请根据你的预习,用30—50字介绍辛弃疾。 (生介绍。 师总结要点:南宋 爱国 豪放)2、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请读准加线字的字音。(一读安排:师生齐读)3、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请在文中用红笔标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 (二读安排:一齐重读易错字)让我们完成4、5题4、读背的第三要求是:读懂内容。请结合课下注释,译出该词大意,不懂的和同学老师商量。注意“八百里”、“五十弦”、“塞外声”、“的卢”的含义。(生质疑,师生解疑。学生说出该词大意。)(三读安排:重复读每句最后几个字)5、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请小组讨论该词中(1)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急切;
(2)哪一句应读得最激昂;(3)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深情;
(4)哪一句应停顿最长。(四读安排:单个读)6、读背的第五要求是:讲究技巧和方法。请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更欢迎用自己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背诵该词。(1)情景再现法;
(2)角色替代法;
(3)提纲缩扩法;(4)线索引导法;
(5)对比背诵法 ;
(6)句段篇递进法(五读安排:左右分部,轮流背一句检测)7、请用最漂亮的字迹默写该词。写完后同桌互改,把错字再次标出来。二.自学指导二(研读该词,关注内容,再次感知)今年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诞辰869周年,山东省济南电视台为了纪念这位家乡的大英雄,特拍摄67集爱国历史剧《辛弃疾》。如果你是导演, 请根据辛的代表作《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拍摄一集。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哪一位明星最适合饰演当时的辛弃疾( B或D
D李连杰(2)、请说出这一场戏所需的道具。 (生回答。师总结。)(3)、你准备拍摄几个场景来表现人物。(生回答。师总结板书:追忆军旅生活感慨现实人生)如果你有幸主演辛弃疾,通过读本词:(1)你认为辛弃疾是一位 爱国 的人,是一位 有雄心壮志 的人,是一位 立志报国
的人,也是一位 报国无门的人,也是一位 壮志难酬、无奈悲愤 的人。(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要学习辛弃疾那浓浓的爱国之情,拳拳的报国之志,刻苦学习,早日成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2)你将如何把握他感情的变化 。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由看剑时的壮志在胸,到宴饮时的豪放豪壮,到点兵时的雄浑壮阔,再到战斗时的激怀壮烈,最后变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辛酸与悲壮。总之是由豪壮到悲壮)三.自 学 指 导 三(掌握方法,赏析词句,加深理解)赏析方法指导:1、用什么方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切入点)2、写什么内容(包括事件、感情、情境等)3、写得怎样(比如: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对比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某一方。) 请从本词中自选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做赏析。(生赏析3分钟后展示。)例如:“沙场秋点兵”的“秋”字,一是点明了点兵的季节,二是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又例如:“可怜白发生”一句与前九句形成对比,寥寥数字,表达了作者当时壮志难酬的辛酸与无奈。词意急转直下,形象鲜明,感情强烈。四.自 学 指 导 四(知识链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 .稼轩名句集锦(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元夕》(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 村居》(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学生积累,教师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诗词文化,重点讲解“百度”网站 “稻花香” 酒业的取名)2、读到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名句,不禁让我们想起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的壮志;也会让我们想起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迈;还会使让我想起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叮咛;更能让我们记起岳飞、夏完淳、岑参、王翰、等更多的爱国志士,让我们收集这一类的诗句。3、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中写到:“那场面真是沙场秋点兵”,请学以致用,把我们的古诗词用到我们的讲话和写作中去,比如:1、我们在操场上举行广播操比赛,那场面不禁让我想起辛弃疾的名句“沙场秋点兵”来;2、我们村狗胜结婚的时候,待客的场面可大了,真是“ 八百人分桌上炙,五十弦翻幸福声”;3、初三了,学习真紧张,大家真是“夜里挑灯看书,梦回书声琅琅”4、奥运赛场上,骑术比赛“ 马作的卢飞快,射箭比赛“弓如霹雳弦惊。(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古诗词)板书设计:追忆军旅生活
比)感慨现实人生
悲壮知识积累:1、读背诗词五个要求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读背的第三要求是:读懂内容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读背的第五要求是:讲究技巧和方法2、读该诗词的五种安排一读安排:师生齐读二读安排:师生齐读,重读易错字三读安排:重复读每句词最后几个字四读安排:分男女二声部轮读或单个读五读安排:左右分部,轮流背一句检测3、读背诗词的几种技巧(1)情景再现法;(2)角色替代法;(3)提纲缩扩法;(4)线索引导法;(5)对比背诵法 ;(6)句段篇递进法4、赏析方法指导(1)、用什么方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切入点)(2)、写什么内容(包括事件、感情、情境等)(3)、写得怎样(比如: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对比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某一方。阅读详情:
范文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辛弃疾(南宋)一、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十分快,弓箭像雷霆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三、解题:这首《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陈同甫是陈亮的字。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战,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抗金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向往,以激励陈亮,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四、赏析《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可怜白发生!”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全篇都是极为热烈兴奋的语句,而结尾“可怜”五字,却急煞急转,形象全非,可怜”的是在大敌当前、民族危难日益深重的关头,把一个以身许国的志士从他的战斗岗位上撤下来,置于无所用其心的闲散境地;“可怜”的是一生理想化为泡影,“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五、写法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六、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七、写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陈同甫,名亮)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八、中考真题1、(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 、山东济南2008(1)、辛弃疾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可以感受到,由此,我们不禁联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两句诗“
”有异曲同工之妙。(2)、“可怜白发生”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3、2010年四川自贡阅读下面这首诗和《破阵子》,然后回答问题。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参考答案:一(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答案: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7、表现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8、“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⒚①C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③A.√B. √C. √D 。.阅读详情:
范文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简案)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济宁13中
李燕燕课前设想: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破阵子》就是他的一首传世名篇。何谓壮词?教材中注释为“雄壮的词”,然而仅仅体会到壮景和壮怀是不够的,前部分的驰骋想象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结句却陡然跌落尘埃,回到冷酷现实,只能慨叹一声“可怜白发生”。一个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蹉跎一生,报国无门,只能“醉里挑灯看剑”,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剧?所以,壮中含悲,以壮写悲,悲壮才是这首词的精髓。朗读和想象是诗词教学的双翼,诵读活动更是贯穿诗词教学的主线,所以我设计了“诵读状词”“品读壮景” “读懂悲壮”“读透词心”四个活动,以学生自主品读悟读的形式去逐层深入去读出辛弃疾的万千感慨,去触摸辛弃疾的一颗炽热的爱国心。要想真正读懂辛弃疾还必须要了解他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因此需要恰当适时地补充一些生平史料,以帮助学生知人论世。目标:1、2、 朗读品味语言,想象体悟意境,提升诗词欣赏能力。 体悟词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感。方法:知人论世 涵泳品味过程:导入:在山东历城,有一个叫遥城的小镇,公元1161年,一个21岁的年轻人在这里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抗金队伍,此后的几年里,他屡立奇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爱国将领,他就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48岁这年,由于南宋朝廷懦弱无能,投降派弹劾打压,辛弃疾被迫赋闲在家种田为民,他在给好友陈同甫的书信中寄托了自己的万千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活动一:诵读壮词:读准字音停顿
读出轻重缓急
读出初步感受活动二:品读壮景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金戈铁马的梦中情境——读出壮景1、请任选一处结合关键字词,发挥想象,形象描述你看到的雄壮的场景。
“梦回吹角连营” ——清晨,一声嘹亮的号角划破阴沉的天空。一座座连绵如山的军营外将士们整装待发,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他们的盔甲和兵器寒光凛凛。2、描绘画面。同学们模仿老师的例子,任选一句,可以自己先说说看。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词中雄壮的战前场面和激烈的战争场面,以情带读。3、补充史料,让学生了解“君王天下事”的内容,“了却”的迫切 抓住“了却”“赢得”两词进行品味,让学生读出壮志壮怀。活动三:读懂悲壮探究“可怜白发生”中“可怜”所在,读出悲壮之感,了解对比写法。 对比其他诗句中的“醉”字,读出“醉里挑灯看剑”中“醉”字的无奈和心酸。活动四:读透词心读诗就是读人,就是读心。1、对比其他诗句中的“醉”字,读出“醉里挑灯看剑”中“醉”字的无奈和心酸。68岁,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仍用颤抖的笔和着热辣的泪,写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2、如果可以,你想对辛弃疾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3、背诵诗词——展示诵读四、结束本课金戈铁马,几度梦回,壮志依然“破阵子”;剑胆诗魂,英雄白发,赤诚不改“爱国心”。阅读详情:
范文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百科名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意图这首词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几个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想力挽狂澜、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
目录[隐藏]诗词概述词牌简介诗词原文原文注释诗词鉴赏思想感情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诗词概述词牌简介
诗词原文 原文注释 诗词鉴赏 思想感情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赋者简介[]诗词概述【作品名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品选自】稼轩长短句【创作年代】南宋【作者姓名】辛弃疾【作品体裁】词[]词牌简介简介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定格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诗词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出处:《稼轩长短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原文注释1.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3吹角连营:.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这是作者梦醒后的想象。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4.八百里分麾下炙:把烤肉分给部下。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汏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b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麾(huī)下:军旗下面,指部下。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肉。5.五十弦翻塞外声:乐器演奏北疆歌曲。五十弦(xián):原指瑟,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弹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指雄壮的战歌。6.的(dì)卢:马名,一种性子很烈,跑得很快的马。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得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7.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8.了(liǎo)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9.点兵:检阅部队10.作:如11.可怜:可惜译文酒醉里,我挑亮灯火观赏宝剑,梦醒后我听得军营中号角声声。军营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一起奏出边塞雄壮的乐曲,沙场上正进行着秋季大阅兵。骏马像的卢那样嘶鸣,弓弦紧绷发出霹雳般的响声。完成君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得到我生前死后的英名。只可惜自己已白发丛生![]诗词鉴赏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 ,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 ”、“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 ,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 ”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按谱式 ,《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联系 ,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 ,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 。《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上阕以“壮”为核心,描写了军旅生活的壮美,描述了五件事。全诗“壮”分为四点1军旅生活的壮美2战斗人本领高强3词的感情由雄壮到悲壮4词的语言豪迈,雄壮[1][]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部分,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开来讲,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下片则主要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二者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著有《稼轩长短句》。后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2][]创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赋者简介陈同甫:即陈亮,同甫是他的字。陈亮也是南宋词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土第一名,授鉴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政重事功,思想出入王霸之间,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生平主张抗金最力;在他的作品中,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