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课堂渗透

发布时间: 10:42
发布者:农村老师
浏览数:146
摘要: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立志成才。下面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教育
渗透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当“四好少年”。德字排行第一,也并非是因为这样比较顺口,而是真正突显出“德”的重要。“德”这个话题说久远也久远,说年青也年青,这个话题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停止过,目前越来越受到人的重视,无才无德不可怕,有才无德最可怕。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其实,从新课程的标准就不难看出对学生教育的侧重点,教学目标中分成了三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然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德育思想的渗透,在平时的学习中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合适的德育渗透,使德育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里。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都看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社会带来神奇之处,况且孩子们都具有很强的好奇的心,难以抵挡这个神奇网络的诱惑。当然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我们的学生成长的信息,给我们的学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一、机房管理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上课时要排队进入,编号入座,在机房内保持安静、禁止喧哗、走动……下课有序的离开机房,促进他们维护公德、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习惯的养成。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榜样,要时刻谨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演示和巡视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还要加强思想教育,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在学生使用完计算机后,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按开机键来关闭计算机,教师要使学生知道,这样的操作方法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能会造成计算机内的某些数据丢失。因此,首先要重点强调下windows关机步骤:通过“开始”按钮先关闭windows,待显示器变成黑屏时,再按显示器开/关机按钮,最后再关闭所有电源,摆好键盘和凳子方可离开。另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如若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老师,切忌自作主张,强行关闭、重新启动。最好还要教育学生爱护电脑教室的设备,保持电脑教室的整洁,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长达6小时之久,校园成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那么课堂就成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氛围,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要做到以德育人,注意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教育又应该是在无形之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而不是很牵强地强加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进行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把学习融入到了生活之中,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学会体验学习,体验生活。1、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是爱国守法。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时刻不忘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信念。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计算机的时间相对较短,更要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天河一号”。在计算机杀毒软件的研制方面,我国也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如“江民杀毒软件”。通过这些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2、软件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这些民族精神却又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学科分工有什么不同,首先就应该做到把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发扬光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团队每个月工作的主题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以“感恩教育月”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教师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既完成了教会学生制作简单PPT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会感恩、善于感恩,取得了技术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电子邮件的使用》这一节课,对学生进行讲解采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优势(无需面对面也不知对方是谁),从而引导学生采用电子邮件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探讨,既达成了为学生讲授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和引导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技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又渗透进行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的德育教学工作。3、贯彻始终渗透信息德育教育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上网虽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户;但网络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信息,尤其是一些暴力游戏和色情网站,更是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及易沉迷于网络中,而荒废了学业。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拓展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教学中最艰巨的任务。在学生刚接触网络时,学习并讨论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引导他们文明上网拒绝进入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网站。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网上聊天时经常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和有说粗口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首先尽量保持客观和中正态度,然后通过展示一些有关不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而酿成惨剧的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4、作品制作中渗透德育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进入校园后,由于家庭、成绩与性格的原因,仍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缺少与人沟通与相处的能力。据报道,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后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以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存。因此,教师在机房座位安排时前,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起来考虑再进行编排,在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醒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应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承担相应的任务,但必须保证人人都有任务安排,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感觉到团体合作的优势,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小组合作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消减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有利于在群体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操作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校目前只有一个计算机房,而有些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了机房计算机的台数,所以只能安排有些同学跟其他同学共用一台计算机来完成学习。但在安排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起来考虑再进行编排,让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让性格比较开朗的同学带动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让他们慢慢学会沟通,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让学生学会善于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让同学留心观察别人的操作,看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从而能够取长补短。如果碰到操作不会的时候,其他同学要及时的给与帮组,在学生感受到团体温暖的同时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再者,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要及时将自己做好的作品进行保存。因为计算机房是公用的,而且电脑的每次启动C盘都会自动还原的,为了保证学生做的作品能保存下来,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作品保存到老师专门为他们设置的F盘中去,并放到相应的自己的文件夹中,还有就是要教育他们不要随意的查阅或删除他人的作业,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隐私权。当然,不仅仅是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在任何一门课堂当中都要渗透德育教育,因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无处不在。德育教育不能挂在嘴边说说,这个应该怎么做,那个不能这么做。而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习惯。现如今的网络信息很发达,传达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养成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信息社会发展下的“新人”。
参考文献:[1]张颖.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2]沈书生,李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3]李爱娟.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6,(36).[4]张林.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刍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1).[5]陈纯.信息技术[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6]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DB/OL].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幼教活动中
德育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是最有效的途径,将德育渗透于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是最佳的途径:可以利用节日活动有机渗透,利用游戏活动巧妙渗透。
德育 活动 行为习惯 寓教于乐
德育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这么多年的幼教实践经验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应该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今天我谈谈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幼教活动中。
一、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是最有效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要善于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教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及时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这样就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一点一滴交给,一点一滴学会,一点一滴做到”,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例如,每天到校我们都要求幼儿用抹布抹自己的小椅子、桌子,放学后将自己的小椅子整齐地放好,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午餐前,要有序洗小手,午餐时要求做到不剩饭,以培养孩子讲卫生、惜粮食的良好品格。午睡后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以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我们要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
二、将德育渗透于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是最佳的途径
我们设计、组织活动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节日活动有机渗透
我国有不少传统节日,在节日里,幼儿园可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每次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围绕节日,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成一个系列进行。
如三·八节,节日到来前,给孩子们介绍有关这个节日的特点、意义。给孩子们讲讲妈妈们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辛苦,懂得疼妈妈。也可以邀妈妈一起参加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和妈妈的互动游戏中,学着爱妈妈。
2、利用游戏活动巧妙渗透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通过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进行的。在游戏中,让幼儿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1)、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渗透
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快感。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在游戏中孩子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妈妈”要就要温和、细心;“爸爸”就要严厉,保护孩子;“孩子”就要尊重长辈、乖巧懂事,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老鹰抓小鸡”游戏中,鸡妈妈要不顾一切保护孩子,小鸡要紧紧跟着妈妈不掉队、不乱跑,也要灵巧,老鹰则要灵敏、勇猛。幼儿在同一个游戏中可以分别扮演各种不同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各种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在桌面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渗透
儿玩桌面游戏时,最容易引发的就是争抢玩具的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要团结友爱,让孩子们明白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能独自占有,不能有霸王心理。如果想要玩别人的玩具,就要先和对方商量,在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这样培养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在一起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可以使得活动成功,心情愉悦,同时增进友谊。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让其体会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
(3)、在体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渗透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培养了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教育幼儿要团结协作,要拧成一股劲,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学会合作;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时;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活动中。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游戏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在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渗透
结合幼儿园德育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开展系列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开展“我劳动我快乐”的专题活动时,可通过组织幼儿参观成人劳动、念儿歌、看电视、做游戏等形式,使幼儿懂得劳动是光荣的。开展主题活动“妈妈我爱你”时,可通过组织幼儿亲手画妈妈,亲自为妈妈制作卡片,为妈妈戴上大红花,说一句感恩的话等活动,使幼儿懂得从小就要爱妈妈,培养幼儿懂得感恩、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品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对幼儿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深刻的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其中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尽管,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尝到了德育教育的甜头,但这仅仅是我教育实践和探索的点滴,今后我将更深层次地研究幼儿德育的问题,使我们的幼苗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施》张国勇
2.《幼儿德育教育的实施技巧》朱文娟
山西省交城县西营幼儿园 薛晓俊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发展导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查看: 3555|回复: 3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生性好奇的孩子们更是难以抵挡其诱惑,网络在为学生学习知识,休闲娱乐提供有利平台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一些无孔不入的网上“垃圾”也在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在新闻、报纸上就会时常看到一些中小学生因痴迷网络而发生的惨剧,为何原本应该积极乐观的中小学生会成为没有人情的网络问题少年呢?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最主要的是德育没有到位。有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 ,可见,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迫在眉睫,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责,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德育渗透& &&&教育
【正 文】技术与德育似乎并不着边际,但是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我们大家都应该认识 到信息技术已经充斥了我们生活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当“四好少年”。德字排行第一,也并非是因为这样比较顺口,而是真正突显出“德”的重要。“德”这个话题说久远也久远,说年轻也年轻,这个话题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停止过,目前越来越受到人的重视,无才无德不可怕,有才无德最可怕。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教育部周济部长也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 优化教学设计。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哪方面的德育,教师要心里有数,要有一桶水,甚或活的水源,才能端出一碗水。教师应具备学生德育发展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学生德育发展的阶段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考虑他人的观点或意见,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如果自己对德育内容都糊里糊涂, 理解片面肤浅,就谈不上端出水去浇灌渗透,更不可能游刃有余, 的放矢。所以,教师本身对德育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是前提。只有这样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落实教学目的。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在每学期计划,每一课时的备课中,德育目标均要有具体体现。
3.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是最常用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提高自身德育意识。做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要连续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5.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本身就是学生一本活活的德育教材。 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和指导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从德育角度讲,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少有三方面: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反之, 如果教师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 学生就会照葫芦画瓢,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形成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二、将德育撒播在课堂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们既要做有心之人,有德育教育之心,又要懂教学之法,会把握德育教育时机,同时,对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使用情况要有较全面地了解,平时注意搜集、掌握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搞好德育教育。
1.& & & & 在机房管理中渗透德育。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o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①是要求学生穿好脚套才能进入机房,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②是要求他们安静有序的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③是要求他们认真填写上机登记册,按正确的方法开机、关机,使用机器,下课摆好键盘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④不准将饮料、零食等带入机房⑤上课时要排队进入,编号入座,在机房内保持安静、禁止喧哗、走动……下课有序的离开机房等等。
(2) 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 有的学生出于好玩,经常拆卸鼠标上的滚珠,然后带回家当玻璃珠弹; 有的学生出于好奇,把鼠标按键掰开,看鼠标里面的结构;有的学生使用 鼠标或键盘时,用力往电脑桌上摔……这些行为都是因为没养成一个良好 的上机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 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 在作品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在作品评价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表述,了解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 创新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对作品能够欣赏,对社会、 自然和艺术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辨别,能够多体会感知和创造美,能够吸收和借鉴艺术上的精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思想 和感情得到升华,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作品 评价对审美教育不容忽视,它为学生的德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要根据信息技术教材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意识地在课中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 钻研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平台。通过对学 生渗透德育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3.在相互合作中渗透德育。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 ,这句话虽然有点亏大和不实,但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需要加强合作精神。 特别是在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合作发展成为未来的主旋律。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 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致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 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 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 与合作。比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4. 在软件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这些民族精神却又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学科分工有什么不同,首先就应该做到把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发扬光大。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团队每个月工作的主题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教师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学会帮助别人的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既完成了教会学生制作简单PPT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习惯,取得了技术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将德育撒播在网络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丰富信息和便利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尤其在网络环境中,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世界, 使不少学生混淆是非, 沉迷其中, 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 让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此,作为信息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德育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就拿游戏来说,有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也有血腥、暴力甚至色情内容的。帮助学生认识游戏,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游戏,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客观上说,现在有许多网络游戏是不健康的,或是丑化社会, 或是宣扬暴力,或是鼓吹侵略,或是践踏道德。对于单纯的学生,这些游戏无疑是一颗颗毒果,食之将严重侵蚀他们的心灵。只有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到网络的危害性以及如何让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帮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信息意识,才能真正解决上网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介绍有关中小学生因沉迷于电脑游戏而酿成的悲剧事例,让他们明白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性。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论坛,并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除此之外,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版权与著作权,未经著作人同意,不复制其软件作品,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德育的教育。
四、将德育撒播在心间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 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 ,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如早在700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997年6月,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亿次的银河一Ⅲ型问世;2002年8月,“龙芯一号” 中央处理器初步功能测试取得成功;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mm的PC产业部。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