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一分钟英语演讲影像大赛校外人员可以参加吗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本奖品由提供
红包雨下完了,下次早点来噢~
参赛人员:海内外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等) 作品时长:3分钟以内。
作品题材不限,DV短片、Flash、动画等皆可。
"公益一分钟"特别单元如无拍摄条件可提交创意文案,参与"公益一分钟最佳创意文案"评选
私信新浪官方微博@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或关注微信号: oneminuteawards 联系工作人员进行网络传输
或 将作品及报名表电子版发送至官方征片邮箱
或 将作品及报名表刻制光盘寄送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112办公室 第十一届一分钟大赛组委会收,
邮编100024
请参赛者务必将作品上传至大赛独家视频合作伙伴"爱奇艺",并将作品链接在填写在报名表中。
特别说明:如参与特别单元比赛,请在报名表中请注明"参加公益一分钟单元"文字。
截止日期: "公益一分钟"单元参赛作品截止至日。
关注公共微信账号:oneminuteawards,可获取往届视频资料
历界获奖影片
历界提名影片
评委:陈晓云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评委:高瑾爱奇艺总编辑
评委:董瑞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创作部主任
评委:陈宏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
评委:李好明中联部国际信息中心主任
评委:丰瑞第五至第八届大赛组委会秘书长
外联联系人:丁时雨
电话 Mobile : +86 邮箱 E-mail:
活动联系人:崔薇
电话 Mobile : +86 邮箱 E-mail:
Copyright (C)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
■&奖项设置:&
[最佳一分钟][最佳创意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动画奖]
[最佳制作奖]&[最佳公益一分钟][公益一分钟最佳创意文案奖](详情见作品题材说明)
■&参赛要求:&
一、参赛人员:海内外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等)
二、作品时长:5分钟以内。
三、作品题材:
不限,DV短片、Flash、动画等皆可。“公益一分钟”特别单元如无拍摄条件可提交创意文案,参与“公益一分钟最佳创意文案”评选单元,要求主题明确、导向正确、突显公益、创意新颖、适合网络传播。
四、征片期限:
征片截止至日,以作品寄出时间为准。
五、内容要求:
参赛作品不得含色情、暴力或反动因素,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关注公共微信账号oneminuteawards,可获取往届视频资料。
六、参赛方式:
私信新浪官方微博:&oneminuteawards&联系工作人员进行网络传输&或&将作品及报名表电子版发送至征片邮箱联系人马文玥:。
特别说明:如参与特别单元比赛,请在报名表中请注明“参加公益一分钟单元”文字。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组委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
最初,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摄影机,由于胶片长度的限制,只能拍摄长约一分钟的影片,但那时的《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经典作品仍然被后世所传唱。
时下先进设备使得拍摄再也不用受“一分钟”的时长限制,但是“一分钟影像”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对于影像诞生的纪念。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再一次扬起自由的风帆重新起航。
大赛秉承往届“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的理念,给象牙塔中热爱影像的你我提供一个自由开阔舞台。
大赛鼓励作者们用影像诠释描摹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无限的创造力。
回溯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都是你我镜头对准的角度。
生活情感,宣传公益,幻想现实。都是你我纪录传达的主题。
喜剧幽默,新闻纪实,动画广告。都是你我展示呈现的形式。
让一帧一帧舞动起你我青春的旋律,共同相约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比艺切磋。
本届大赛有电影、电视、动画界等多方专家担任评委,让你我的影像世界与一分钟共同成长。
参赛短片要求:
作品应为一分钟左右(不超过三分钟)的短片。参赛作品题材不限,DV短片、Flash、动画等皆可。参赛者自行制作英文字幕。参赛作品不得含色情、暴力或反动因素,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
参赛者请登陆一分钟影像大赛独家官网——视友网()下载报名表,上传视频参与网络人气大奖评选,同时本届一分钟影像作品,将被推荐至视友网参加中国第二届“金拇指”手机视频创意挑战赛,赢取丰厚奖金。
参赛者请将作品制作成AVI格式,数据光盘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参赛者请将报名表打印,与作品一起交至电视与新闻学院东配楼一楼112室。
全国其他高校参赛者请将报名表打印,与作品光盘一起邮寄到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150号信箱,
一分钟影像大赛组委会收,邮编100024。
组委会办公室地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东配楼112室
征片联系人电话:&&&&&&&&
征片截止日期:2010年11月30日
奖项及奖品设置
获得“最佳一分钟”短片作者将赢取笔记本电脑一台;
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短片作者将赢取数字DV一台;
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动画奖”的短片作者都将赢取苹果MP3一台
&&&&&&&&&&&&&
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承办:中传视友(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手机媒体:CCTV手机电视“金拇指”频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
该版本已锁定
自2004年历经10年时间的磨炼,“一分钟影像大赛“不断走向成熟和专业化,日渐演变成一个立足于全国各大高校,甚至包括港澳台及海外高校在内的,为全球大学生所搭建的一个旨在彰显大学生青春个性并鼓励大学生影像创作的一个多元文化碰撞和青年导演交流的学生平台。由部电视学院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已经圆满落幕,而第十一届比赛正在筹备当中。
a class=&ed_image_li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href=&http://pic./ugc/baikepic2/0329273.jpg/800& target=&_blank&&1895年,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摄影机诞生, 人类开始了影像的创作。但因胶片的限制,仅能拍摄长约一分钟的影片,如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工厂大门 》等。而时下设备的日趋先进,使得影片拍摄早已不再受时长的限制,但“”的创作却已成为一种对于影像诞生的纪念。 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创办于2004年,的学生们,以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传媒从业者的使命感和对专业创作的激情与热爱选择了“一分钟短片”这一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创作形式,用影像记录梦想与现实,进行影像创作的全新实践。历经八年时间的磨练,大赛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师的倾力执导下,在国内外众多电视、电影、动画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支持中不断成长,在众多大学生影像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下不断扩大规模,不仅成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专业影像赛事,同时也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国际交流平台。2008年,“一分钟”影像大赛被列入“2008北京创意国际交流系列活动”,“最佳一分钟”获奖作品《北京数字》入选了第22届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青年创意单元,作者先后赴法法国和日本参加展映和交流活动。诸多历届大赛获奖及入围作品在、新浪网等媒体播出后,得到了业内外一致好评。2013年,第十届一分钟影像大赛仍沿用“一分钟,承载着无限可能”的口号,鼓励创作者以影像为平台在一分钟时间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内涵。大赛由多位业内专家担任评委,并邀请国际评委参与影像交流、作品评选等相关活动,力求为大学生影像爱好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回溯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都是你我镜头对准的角度。生活情感,宣传公益,幻想现实。都是你我纪录传达的主题。喜剧幽默,新闻纪实,动画广告。都是你我展示呈现的形式。让一帧一帧舞动起你我青春的旋律,让你我的影像世界与一分钟共同成长。
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部电视学院协办: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名誉主席:主席:何苏六委员:,张树华(台湾),张力,周文,曾祥敏,冯冀,,
名誉主席:苏志武主席:何苏六委员:Ana Vi?uela(法国),问永刚,Scott Pruett(美国),冯冀,曾祥敏,周文,郝大鹏
名誉主席:苏志武主席:何苏六: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委员:问永刚: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教授、:北京纪实高清频道副总监周文:教授沈存旭:专题部主编丰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办公室副主任
名誉主席:主席:何苏六: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委员:李好明:国际信息中心主任:副总编辑陈晓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瑞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部主任高瑾:总编辑丰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办公室副主任
☆ 最佳创意奖该奖项授予具原创性,突破性,有不凡的摄影技术,画面,故事内容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作品。☆ 最佳制作奖该奖项授予利用机械、电子技术、光学处理与动画等制造视觉效果上有突出成绩的作品。☆ 最佳动画奖该奖项授予动画效果最为突出,反响最好,立意最深刻的作品☆ 最佳摄影奖该奖项授予能够充分利用摄影技术把影片主导的内容完美表现的作品。☆ 最佳剪辑奖该奖项授予能够充分利用剪辑技术,具有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并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最佳网络人气奖该奖项授予在本大赛官方网站上获得最多投票的作品。☆ 最具人文关怀奖   该奖项授予在本大赛立意宏远,关注现实,最具人文色彩的作品。☆ 最佳一分钟该奖项授予综合评分最高的作品,即本次大赛的最高奖。根据大赛全过程中各高校的组织情况,另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
一、参赛人员:海内外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二、作品时长:应为一至三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六分钟)的短片。三、作品题材:不限,DV短片、Flash、动画等皆可。四、字幕要求:请自行制作中英字幕。五、内容要求:参赛作品不得含色情、暴力或反动因素,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
第一步:下载填写报名表,并将电子版发送至大赛官方邮箱。详情见一分钟微博主页。第二步:将参赛作品刻成常用视频格式的,与报名表一同寄送■ 寄送地址及联系人电话定福庄东街1号电视与新闻学部电视学院一分钟影像大赛组委会收,邮编100024
孕育期: 2003年11月——2004年5月   诞生日: 日   诞生地: 中国传媒大学小礼堂   邀请对象:中国传媒大学学生   征片数量:36部   第一届的作品邀请赛,诞生于学生会里一群热衷于用影像记录梦想与现实的大学生中间,这是一个关于影像作品形态创新的理想。对于这个理想,他们选择了虔诚的坚持以及脚踏实地的构建。经过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各位业内权威老师的倾力指导,若干月的筹备、征片。第一届“一分钟影像作品邀请赛”颁奖礼终于在2004年6月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小礼堂崭新亮相。   2004年见证了这个大赛从无到有的全部过程,虽然当时的她还略显稚嫩。第一届“一分钟影像作品邀请赛”只是面向中国传媒大学全校征片,但是同学们的高涨热情,给了我们将活动做大做好的信心和决心。在参赛的要求上,我们对作品的题材内容和形式未做限制,只要求作品时长为一分钟。形式的要求给了作品“带着镣铐”跳舞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样一个影像游戏之中。2004年,这个“一分钟”的诞生年,制定了关于“一分钟”的比赛规则,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梦幻开局。感谢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们支持,感谢无数有梦想青年人的努力,至此一个将延续下去的影像盛宴就此诞生。
筹备期: 2004年11月——2005年5月   颁奖日: 日   颁奖地点:小礼堂   邀请对象:北京市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   宣传语: “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   征片数量:62部   第二届一分钟在首届的基础上,提升了大赛定位,一分钟影像大赛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的舞台,更是全北京市大学生们共同的舞台。大赛组委会与全北京市多所高校学生会联系,多方征集稿件,在第二届一分钟影像作品邀请赛中,大赛有了新的定位:这是一场受众更广、兼容并包的大学生影像赛事。我们敞开胸怀接受每一位有志于影像创作的参与者。   对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来说,这也是对自身所学专业的挑战。其他大学非传媒类专业同学的参加,激发了同学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身为传媒人,电视人,我们不是浪得虚名,经过专业学习的我们也绝对不是井底之蛙或者夜郎自大。我们有自信接受外界的挑战。同时,大赛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其它   来自不同环境的同学对影像的把握和理解,取长补短,总结经验。   “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大赛有了自己的口号。时间有限,创意无限,大赛激发了一切有创新意识的和有表达欲望的影像诞生。除此之外,大赛还得到了“”以及“DV时代”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大赛进行的宣传,在提升赞助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加了大赛的号召力,给双方带来了双赢。
筹备期: 2005年11月——2006年5月   颁奖日: 日 颁奖地点:中国传媒大学小礼堂   邀请对象:北京市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   口号: “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   征片数量:42部   2006年是“一分钟影像大赛”的巩固、修养的一年。为使整个大赛更加成熟,2006年组委会进行了内部完善,在第二届大赛的基础上扩充了一分钟影像大赛的内涵,一方面稳定与部分首都其他高校的联系并在更多的首都高校内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基于以前的合作经验,有针对性地联合了“”、“”等高校进一步合作,在其学校内部委托专门人士负责赛事的宣传和影片的征集工作,对参与比赛的影片从质量上做了要求。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为使大赛能持久进行,我们联系到了一贯热情支持学生活动的“新浪宽频”作为独家支持媒体,为大赛的获奖者提供了价值两万元的奖品并且在网络上留出专门版面宣传大赛,并在赛后将部分优秀视频作品向公众宣传。网络媒体的加入,使 “一分钟影像文化”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推广,同时优秀影像节目的观摩也使同学们拓宽视野和学习了更多拍摄技巧。
筹备期: 2006年11月——2007年5月 征片日期:2006年3月——2007年5月颁奖日: 日   颁奖地点:中国传媒大学大礼堂邀请对象: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   口号: “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   征片数量:210部   经历过第一届的懵懂,第二届的青涩,第三届的完善, 一分钟终于在2006年的第四届迎来了一个新的辉煌。我们在北京地区高校以及DV社团中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成功举办四届大赛之后,我们的辛勤工作得到了荷兰“世界一分钟”大赛组委会的认可。   荷兰“世界一分钟”大赛组委会在本届大赛颁奖晚会时发来贺电,由组委会专门派出Katja van stiphout女士来到晚会现场宣读,并带来其他国家的作品进行展映。我们的大赛也正式成为“世界一分钟”大赛组委会的一项赛事,得到国际认可。今后,我们大赛的获奖作品将直了赞助商的高度关注。众多参赛选手也通过本活动得到了大量媒体业内人士的首肯和青睐。接入选“世界一分钟”大奖赛初赛,我们有专人负责作品的直接邮寄和发送工作。并且,“世界一分钟”大赛组委会将每年提供高质量的作品参与我们的比赛与展映,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力求共同进步。
筹备期: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征片日期:2008年5月——2008年10月 颁奖日: 日   颁奖地点:大礼堂   邀请对象: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   口号: “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   征片数量:238部   如果说前四届一分钟大赛还像是懵懂青涩的少年一样,那么第五届一分钟大赛就已经成长为潇洒利落的青年。经过了四年的积累与沉淀,我们的一分钟用积蓄已久的能量,创造了这一次的辉煌。本次大赛,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近30所高校的200余部参赛作品。全国各地近30所高校的200余部参赛作品。第五届一分钟大赛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从本届一分钟大赛开始,我们与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全权合作,成为了北京创意国际交流系列活动之一。获奖作品作者更是获得了赴日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   在一分钟绚丽的舞台上,一群挚爱用影像表达语言的年轻人们,见证了他们梦想成真的荣耀。本届最佳一分钟作品——《北京数字》获得中外评委的一致好评,并入选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作者范任远更是带着他的影像梦,远赴法国西南部的美丽比亚里茨参加FIPA国际电视节的影像放映与交流活动。我们的一分钟大赛不仅仅着眼于国内,而是将眼光放得更远,逐步与国际接轨,让中国热爱影响的年轻人可以通过一分钟大赛这个平台走向世界,而一分钟大赛本身也正在一步步的迈向国际化!
筹备期: 2009年8月——2009年10月 征片日期:2009年8月——2009年11月颁奖日: 日   颁奖地点:中国传媒大学大礼堂 邀请对象: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   口号: “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   征片数量:432   经过五年的历练,“一分钟影像大赛”不仅成为一年一度的影像比赛,同时也演变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国际性一分钟影像交流活动。2009年,大赛得到了国内外22所高校的大力支持,共征集作品400余部。组委会邀请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10位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并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作品展映活动,为参赛作品提供了更权威、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本次“一分钟影像大赛”邀请到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三位评委,一方面是为了给作品评审工作提供更多元的视角,提高评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三位学者在教育界和传媒业界的影响力,向港澳台学生介绍内地和大陆大学生原创影像的发展现状,吸引港澳台地区的优秀学生作品参与。   本届“一分钟”影像大赛与往年相比,呈现出许多新变化。首先,放宽了对作品的时长限制,由一分钟变为三分钟。“一分钟”不再仅仅是作品长度的代名词,而升华为“独特、创新、凝练”的创作理念。第二,参赛学校和参赛作品的数量都进一步提升。本届,组委会共征集到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传媒学院等三十余所高校的近四百部学生作品,保证了作品的数量、质量和比赛的多元性。第三,剧情类作品所占比重较往年有所下降,更多的创作者选择了实验短片、广告等形式,从而突破了时间限制对剧情片情节展现、人物设置等方面的束缚,更好地展示创意与技巧。从本届开始“一分钟”颁奖晚会有了自己的主题。第六届的晚会主题是“玩转一分钟”。、、等广为人知的游戏元素进入了舞美、主屏,使得颁奖晚会不再是照本宣科墨守成规的枯燥环节,而成为了大学生影像届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不仅提升了趣味性,更体现了主办方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一分钟口号的最好印证——“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
筹备期: 2010年8月——2010年10月征片日期:2010年9月——2010年11月   颁奖日: 日   颁奖地点:中国传媒大学大礼堂   邀请对象: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   口号: “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征片数量:700余部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得到了全国60多所高校的大力支持,共征集作品700余部,其中50多部来自港澳台三地。组委会邀请了新华社、凤凰卫视、、、《》杂志、厦门大学以及我校9位专家组成评委会,并在我校举行作品展映活动,为参赛作品提供了更权威、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中国传媒大学校教务处处长张育华,学生处处长张根兴,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胡芳,大赛评委会主席、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何苏六,中传视友(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CEO 陈斯华,新媒体中心副主任、秘书处副秘书长莅临颁奖晚会现场。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助理,新华社音视频新闻编辑部、CNC中文台副主任,北京电视台导演冯冀,《大众DV》杂志执行主编、,台湾广播电视学系兼任讲师、主任、副教授张树华,我校电视与新闻学院周文副教授、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秦瑜明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曾祥敏副教授,执行总编辑等作为颁奖嘉宾,出席了颁奖晚会。   大赛评委会主席何苏六教授表示,本届“一分钟”作品质量上乘,表现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代表大赛评委们给予这届“一分钟”作品以高度评价,并寄愿下一届“一分钟”办得更好。本届颁奖晚会的主题是“一分钟航班”。从造型的晚会海报,到机票形状的门票、云中穿梭的暖场动画,无一不让出席晚会的嘉宾感受到主办方的精心设计。乘坐着一分钟的航班,跨越了全国大学生之间地域的分隔,将最优秀的影像作品集结在一起,并航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奖项获奖作品作者院校最佳创意奖《》屈怡最佳剪辑奖《烟》赵木子中国传媒大学最佳摄影奖《》王嘉婧/王小然/饶晨中国传媒大学最佳制作奖《》张育铭最佳动画奖《》/中国传媒大学最佳网络人气奖《南京秋天》邹南最佳一分钟《》李昊东中国传媒大学
筹备期: 2011年8月——2011年10月征片日期:2011年9月——2011年11月   颁奖日: 日   颁奖地点:大礼堂   邀请对象: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   口号: “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   征片数量:近千部   历经七年磨练,“全国大学生大赛”在国内外众多电视、电影、动画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支持中不断走向成熟和专业化,在全国各大院校和相关DV社团中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第八届一分钟由主办,首度携手,全国各大高校对赛事进行了及时宣传报道。在、新浪微博、视友微博以及高校论坛上,关于一分钟影像的讨论常常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与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作为本次大赛的协办方,充分发动了首都各高校传媒组织的力量,使广大热爱短片制作的创作者都能参与到这场影像盛典之中。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田维义,法国国家高等试听媒体学院院长、巴黎一大国家试听媒体研究所所长安娜·比努埃拉,总监,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芳、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兼欧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电视台台长,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电视导演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副总编,新华社音视频部电视节目中心副主任魏振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唐轶等应邀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作品颁奖。   “最佳一分钟”奖《》取材自佛山女童,以其强烈的、完美的画面演绎和绝佳的创意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并在放映时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八届颁奖晚会的主题是“百老汇”。晚会放映了所有提名作品,并穿插了现场表演。在充满“百老汇”气息的舞台上,、“卓别林”的滑稽表演以及残疾舞者、演绎的《》轮番上演,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奖项及获奖作品作者院校最佳创意奖《》袁智超中国传媒大学最佳剪辑奖《》张宝刚中国传媒大学最佳摄影奖《盼》易存宇中国传媒大学最佳制作奖《不要让爱成为家庭暴力的借口》王嘉婧 赵木子中国传媒大学最佳动画奖《》刘子良最佳网络人气奖《》刘柏煊 孟哲中国传媒大学最佳一分钟《暖冰》 林佳艺中国传媒大学
第九届“一分钟”影像大赛启动仪式日下午4点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在正式启动,举办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开幕仪式。某部少将,全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少东,八一电影制片厂技术装备部总工程师,电影《》,《》执行制片主任高成生,电影《》、《》剪辑师张一凡,电影《》导演,出席。仪式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主持人主持。本届比赛聘请了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电影《冰岛梦》导演罗伯特·道格拉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周文,副教授雷建军,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秦瑜明,教授申慧善,北京电影学院教师、青年导演,影评人、专栏作家王小鲁,小马奔腾集团担任大赛评委。启动仪式上,主办方领导为大赛评委们颁发了聘书。据了解,其中包含、、、等在内的三十多所北京高校媒体记者均参与了当天开幕仪式采访,现场十分活跃。征片日期:至第九届“一分钟”影像大赛颁奖晚会颁奖日:日(周三)晚19时颁奖地点:中国传媒大学大礼堂综合楼邀请对象: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明星祝福视频阵容:
海陆 信 第九届一分钟影像大赛颁奖晚会采用复古工业风主题,小雨果、八音盒、芭蕾舞、齿轮钟表……各种梦幻视觉元素轮番登场,舞美、视觉效果堪称历届一分钟之最。晚会还邀请歌手现成献唱,主题曲演唱更是阵容强大。简约鲜明的串场小片,特效小片让人目不暇接赞不绝口。特别加入“最美的一分钟”环节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数百个“最美的一秒”,将60个最美的一秒拼接成“最美的一分钟”,诠释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的真谛。外校作品提名比例大幅提升,比赛包容性与权威性进一步上升。酷6、赞助鼎力相助。奖项及获奖作品
奖项名称作品作者最佳摄影奖《湫舞之冥》中国传媒大学 郑斌彦 郭哲源最佳剪辑奖《》清华大学 唐韬最佳创意奖《》 何汀最佳动画奖《》中国传媒大学 段雯锴 马维佳最佳制作将《都市》中国传媒大学 裴丽娜 最佳一分钟《》中国传媒大学 获奖理由最佳摄影奖《湫舞之冥》:娴熟大气的,匠心独运的机位设置,精益求精的构图推敲,恰如一只俯仰自如的眼,带领观者在立体空间中尝试多角度审视美。精致连贯的运镜不仅展现了团队的技术实力,更完美呈现舞蹈气质,烘托出如梦如幻的空灵感。最佳剪辑奖《dreama》恰到好处的画面选取,戏剧性十足的镜头组接,全面提升短片的张力与感染力。以剪辑艺术为笔,描摹戏剧舞台蕴藏的无限可能。敢于驾驭默片的勇气融合抓人眼球的片头片尾,令一切语言失色,使观者主动共鸣着作者有关梦与戏剧精神的独到理解。最佳制作奖《都市流浪汉》纸醉金迷的世俗幻景,经过创造性地沉淀、萃取,在光影的交织下幻化出一个真实的欲望都市。冰冷的利刃将都市人迷惘与挣扎的状态解剖得淋漓尽致。实景与动画结合,奠定诡谲莫测的基调。主人公流浪于精神匮乏的边缘,被不知所谓的欲望所桎梏。本片用冷静的目光关怀都市中的精神流浪汉,堪称大制作。最佳动画奖《抢狮头》从片头到字幕,秒秒的雕琢汇聚十分诚意。当中国风不再是一个包装噱头,而成为一种平淡自然而真实鲜活的画面风格,我们终于宽慰地看到质的跃升。就如片中兄妹,九个月的坚守砥砺诠释了创作团队对合作精神的理解,正是这样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高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他们将姿态从容地迈向更高的平台.最佳一分钟《纸片战记》剑走偏锋,从纸片的视野窥探人情喜怒;化繁为简,笔触轻松幽默而又夺人眼球。一个便签,几枚图钉,轻易打破空间格局,纸片人的世界里,想象力就是战斗力!网络上的持续走红印证了它是这个时代的人气代言。你的会心一笑,就是本片无可置喙的成功所在。最佳创意奖《》简约的线条,的人物塑造,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暖调爱情故事。作者为最简单的元素注入生命力与细腻的情感。温馨的蓝调音乐烘托出惬意的浪漫氛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织就清新的五官世界,带领我们寻回最敏感鲜活的本心。画风甜而不腻,温暖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一隅。大赛花絮【4】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征片阶段持续4个月。【11】投片数量最多的参赛作者,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共有11部作品参赛。【16】字数最多的作品名称,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十月的一天我们跳着舞去圆明园种花》,全长共16字。【29】参赛者来自包括23个省、港澳台及3个海外国家在内的29个地区。【36】参赛作品中时长最短的片子仅36秒,来自的《》。【57&43】参与人群性别比例:男生57% 女生43%。【133】参赛者来自133所不同的高校。【278】征片期间,大赛的官方邮箱里共计收到278封咨询邮件,平均每天收到2.3166667封。【845】最终收到的参赛作品总数845部,超过1/6的选手向大赛投来了不止一部的作品。【1327】本届大赛的报名表下载次数达1327次。【4196】迄今为止大赛宣传片的网络点击量为4196次。【19018】距离我们最远的参赛者,来自的薛苏、,与我们的距离是:19018公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颁奖晚会将于日晚7点于1500报隆重举行。
第十届一分钟主题:拾光之旅   十年一分钟,且行且珍存。世间冷暖的观照,抑或天马行空的创想,我们一路捡拾五湖四海的微小光芒,凝铸为光影的对唱。十年走走停停,只为完成与世界、与本心的静对。镌刻刹那,印象永恒;拾光之旅,邀君同行。大赛流程:   策划与筹备:2013年9月——2014年3月   宣传与作品征集:日——日   入围作品展映:日——日   颁奖晚会时间: 日颁奖晚会地点:1500人报告厅明星祝福视频阵容:
信 第十届“一分钟”影像大赛颁奖晚会“一分钟”走过十年光阴,本届一分钟颁奖晚会以大气开阔的舞美风格向“一分钟”十年致敬。依旧以六声钟声作为晚会的序幕,火车汽笛声随后响起,大屏上缓缓驶过的火车走过山水和四季,表达对卢米埃尔兄弟《》的致敬,回归一分钟最初的出发点。晚会以开场,轻松欢快的音乐下令观众眼前一亮。春晚御用魔术师先生携两名弟子为观众们倾情表演魔术,并与现场观众互动,掀起了晚会的高潮。“一分钟”主题曲经过改编,由广院之春“小白杨”温崇正深情演唱。为了给晚会增色,筹备组特意请来了春晚小品和功勋演员(艺名:)颁发最佳创意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除了延续了最美一秒钟的环节,还特别增添了致敬环节,播放“一分钟”历程短片向十年“一分钟”致敬。奖项及获奖作品
奖项名称作品作者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中国传媒大学 王子潇最佳创意奖《少数分子》 石坤最佳动画奖《》 王十分最佳制作奖《》 最具人文关怀奖《》中国传媒大学 黄元达最佳一分钟《少数分子》北京大学 石坤获奖理由最佳制作奖:《城迹》绘画与实拍衔接大气,个体与群体叙述有力。里,他们用朴素的双手划出了这个时代最宏大的印迹。当转瞬即逝的画面化为光影,绚烂四溅的火花融为碳墨,终将平凡镌刻成永恒,将普通熔铸为不朽。最佳剪辑奖:《》跳跃性的剪辑笔触配以符号化的意向,影像节奏完美契合配乐情绪。以静为动,异世界的突兀感和平凡者的呐喊轮番充斥感官。作者匠心独运,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地让所有人屏息凝视这场空前的末世诀别。最佳摄影奖:《同伙》成熟洗练的镜头语言,跳脱桎梏的构图视角,引领观者走向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近景刻画人物心理,特写锁定关键线索,全景营造悬疑氛围,步步推敲,错落有致。一声枪响,画面归于黑暗,令观者叹服的不仅是作品精妙的情节构思,更是其不容置疑的摄影实力。最佳动画奖:《花判》清新活泼的人物造型,自然洒脱的写意笔法,令国粹之魂跃然纸上。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性地拓展了戏曲与国画的关注对象。人物性格饱满而不造作,感情抒发悠长而不陈冗。用从容的笔调娓娓讲述艰涩主题,调侃了人生,幽默了时代。最佳创意奖:《少数分子》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改造自己。作者用粗糙的颗粒质感和定格动画的机械节奏感塑造出一个极富反抗精神的异类,同时狠狠刺痛了缄默不语的大多数。短片仿佛点彩的默片喜剧,同时也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荒诞气质,使这部影片注定卓尔不群,成为众多参赛作品中的少数分子。最具人文关怀奖:《告别》一台时光机,可能无法回溯时光,却见证了爱在两代人之间的传承。这是一场对沉痛不前的告别,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偶然。生命无法逃避终结,但血脉的羁绊却将永远延续着关怀,不离不弃。最佳一分钟:《少数分子》大赛花絮【5】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征片阶段持续5个月。距离颁奖晚会倒计时5天。【6】投片数量最多的参赛作者,来自的史俊飞,和的周诗琪,分别以6部作品参赛。【21】作品名称字数最多的作品来自邓凯元的《有一天,我去一个女摇滚青年家里拿摄像机电池》,全长共21个字符。【27】参赛者来自包括21个省、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及3个海外国家在内的27个地区。【30】参赛作品中时长最短的片子仅30秒,来自庄嘉恒的《公益之心》。【51】本届比赛入围作品51部。【129】本届比赛展映了129部优秀作品。【140】参赛者来自140所不同的高校。【204】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迄今为止共筹备了204天。【418】迄今为止,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宣传片的网络点击量为418次。【666】迄今为止,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颁奖晚会视频的网络点击量共计666次。【937】最终收到的参赛作品总数937部,超过1/6的选手向大赛投来了不止一部的作品。【12364.76】距离我们最远的参赛者,来自英国金斯顿大学的林博,与我们的距离是:12364.76公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颁奖晚会将于日晚7点于1500人报告厅隆重举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影像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