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的 UI 何时才能符合 Androidapp ui designn

如何评价 2014 年 1 月发布的 Android 版微信 5.2 测试版?
来源:互联网
【看起来颇有 ‘Android Design’ 的样子。】
5.2的微信去掉了页面跳转式底栏,遵循了Android设计规范,这个问如何评价,当然是good。1.由于国内谷歌退出问题,所以Android的应用体验大多不太好,可是在2013年下半年不止微信,一些一线甚至二线软件都开始遵循Android设计规范。例如豌豆荚,闹钟one,知乎,爱壁纸,天天动听等软件都开始遵循Android设计规范。所以微信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当然也要在ios7改版之时,做出正确的决定。2.用户呼吁,体验,除了三星等少部分国内厂商还在用实体按键,大部分手机制造商都开始使用虚拟按键,已获得更高的屏占比,所以为了不出现双底栏以及不兼容问题,微信跟进。3.竞争激烈,钱不好赚,差一步都会失去先机,类似诺基亚(其实很喜欢),htc,在类似微信的软件中,易信,来往,LINE(连我),都在狙击微信,甚至前段时间淘宝和微信又出了问题,所以微信想在竞争中胜利,一直胜利,就必须做出进步。4.国际化,微信不止在中国有,既然其他国家的软件想要来中国分一杯羹,微信自然也不会放过海外市场,而在国外,所有人气颇高的软件都遵循的谷歌设计规范,再加上谷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所以微信,同样开始遵循Android设计规范。5.为了用户(我觉得极有可能)腾讯能在社交上有如此出色的人数,以及体验,必定不是一家不听用户反馈的公司。ps:我相信在2014年各大公司也会像腾讯一样更新,并且qq的Android设计改版更新我预言不会太远。利益相关:我是用户,我为自(yong)己(hu)带盐!
简单体验了一下,说一下感受以及观察到的:终于遵守Android Design了,而且视觉设计也不错对手势操作支持不好,有待改进“我的银行卡”摆在了更显著的位置信息架构没变,用户习惯没有做太多改动,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换了一个皮。最大的改动还是底部导航改为滑动Tab选择今天发布,一是契合微信的生日;二我觉得是为了让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有机会辅导父母学会使用新版微信最近腾讯利用自家应用强推应用宝(比如新版微信5.0、5.2,新版天天飞车1.1等),这应该会让应用宝在市场占有上有所提升待补充……
我很高兴的是,微信延续了原来 iOS 风格那套界面的精神,就是简(ji?n)单(lòu)——没有使用更复杂的 drawer 用了最简单的 tabs(虽然不是规范的样式)。不过感觉微信的在界面设计方面一直很不用心。无论是之前的 iOS 风格的界面,还是现在这个 Android 风格的,在细节上都属于比较差劲的,完全跟精美俩字沾不上边。微信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界面的存在感很低,主要专注于功能,但是这不意味着界面设计要这么粗糙。QQ for Android 4.6 的 iOS 7 风格界面做得多精致啊,腾讯不是没有把界面做精致的能力,微信为什么不能更好一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改用新的设计风格之后,虽然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但是界面其实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更方便了。比如,原来的四个 tabs 变成了三个 tabs,而且可以用手势切换;新风格标题栏能显示的字数更多,一些比较长的群名称也能显示全了。(令我惊喜的是,聊天界面的表情选择器的高度,跟 Google 拼音输入法的键盘默认高度相等,这样我在切换的时候,文字输入框就不会上下跳动了。)最重要的是,这个版本给了人信心。微信都可以改,国内其他应用也不应该有顾虑了。
这里要重点吐槽的是微信的无障碍支持。这一版本完全看不出任何无障碍的迹象。前面很多人提到微信的国际化,而国际化中无障碍访问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android里有玩呗的辅助功能解决方案,而从这个版本的微信里看不出一点辅助功能的痕迹。这几天在很多盲人的交流群中都在拼命吐槽中。盲人朋友们无法使用这一新版本,无法体验新的变化,大多数盲人用户仍然只能使用5.0的版本。
就在 5.2 发布前几天,毕业设计 team 里的一个 iOS coder 还差点跟我闹翻天,他坚信android iOS应该同一界面设计,并且给出了一个貌似很有道理的理由——“界面统一,用户用着习惯”。尽管我告诉他现在即使是不知道 Android Design 的人也对 Android 上套搬 iOS 界面很反感,并且给出了许多优秀案例,结果这哥们儿直接给我放了个大——“腾讯那么大公司,为什么QQ和微信在两个平台上界面都是一样的?”。现在看来,还真是耳光响亮呢~感谢腾讯,你他妈的终于肯改了!
昨天下载内测版的微信5.2,体验了一下今天反编译了微信的源码与资源文件ActionBar使用的是官方提供的 android-support-v7兼容库SDK: minSdkVersion=7 targetSdkVersion=16所以从代码层面来说,微信5.2是符合Android Design的,我对微信5.2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会对国内的Android开发起到积极影响利益相关:Android开发者
Jaspr Wang:
直到 5.2 的版本,WeChat for Android 才真正称得上 for Android 。之前的版本,准确说只能说是 WeChat for iOS 的 Android 移植版。微信 Android 团队能从之前在知乎等平台强硬表示采用 iOS UI 是因为 iOS UI 就是好设计,到现在终于由于种种原因(
等推崇/推广 Android design 的先锋们功不可没)能做出 Android design 版的微信可以说是极其不容易的,首先要对微信 Android 团队点个赞(然后再喷)。首先说 logo,logo简直毫无诚意啊,万年不变的圆角方形?不加边框会死?虽然微信标识本身会有种两边重量不平衡的感觉,但加框好歹也加个 Android 特色的框吧,还保持 iOS 的圆角方形算怎么回事?同样地问题还出现在通知栏图标里,依旧彩色,依旧不符合 Android design 的要求。不知道是测试版改变未完全的原因还是别的,这点依旧不能让人满意。应用载入 splash。按照Android design的标准,是不推荐使用 splash 载入画面的,但新版微信依旧使用了,不过纯色背景+微信logo比原来的月亮人影好看多了有木有。从标准上说这又是一点不符合的部分,但鉴于改的splash还能看而且毕竟就看一次,所以相比老版分数不增不减。主界面。这次 Android design 版微信主页确实遵从了Android design的标准,使用 action bar,tab host 进行切换内部界面。平庸无奇没有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虽说符合了标准,不过这样的样式应该是两年前推崇的样式了吧。无论如何毕竟这真的是 Android design 的微信了呢。不过呢,之前的滑动删除/置顶聊天的功能被砍了真的挺可惜的呢(难道微信团队你不知道左划不行还是可以右划的嘛)。就算是长按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 Contextual Action Bar 允许对多个会话同时操作嘛,一个个操作真的很累的。然后就是最重要的聊天界面了。聊天界面也是改变巨大,图标,输入框什么的改变的比较像样了,不像之前版本的那么违和(你在说什么,明明原来整个应用就是个违和的四不像),(在没打字的情况下)终于没有了丑陋“发送”按钮,不过。。。一旦打字,“发送”君又会出现。难道微信 Android 团队就这么看不起 Android 用户的智商?改成图标用户就不知道这是个发送的功能了?恐怕不至于。乔老爷是说过要把用户当做白痴来看待,但,那是说的07年的用户,现在的用户,使用了大量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找到一个发送的按钮应该是不在话下的(而且就算妹纸找不到去问蓝孩纸们也正好给蓝孩纸们创造了机会不是么)。哦,对了,这聊天界面和主界面的头像怎么到现在都还是圆角的?连 iOS 版都换成直角方形了好吗!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UPDATE:正式版5.2里已经把头像全部改成直角!再说说通知。这。。。这他喵的就是个完完全全的槽点好吗?作为一款 IM 应用,居然不支持Android 4.1+ 的 Expandable Notification?都已经5.2版了,只要新消息数&2,通知栏显示的永远是“ XXX 发来 XX 条消息 ”,或者 " XX位用户发来 XX 条消息 "。敢问这样的通知有半点用处吗?通知不光是通知,既然显示出来,就还有预览的功能。直至今日这点依旧没有任何改进(从微信 for Android诞生至今通知栏只有一次改进,就是加入了新消息发送者的头像)!毫无悬念的差评!不过!即便还是有很多的槽点,还是应该给微信Android团队点个赞不是么?起码这真的是一个符合 Android design 的微信啊!微信Android团队居然浪子回头了!以前说微信 for Android 不按照 Android 开发规范开发,一方面说的是设计,另一方面是功能。设计不必多说,照搬 iOS 界面负分滚粗好吗。更重要的是功能。Android SDK 已经发展到 v19 了,可是微信到现在通知都还是那么糟糕,新信息来不会让正在放的音乐音量降低以突出通知,通知显示内容太有限,消息推送依旧不支持GCM推送,导致长期驻留后台占据大量内存。最后一点着重强调,微信想要走出国门真正实现国际化,一方面设计要跟上,要让人愿意在手机上留住这个应用,另一方面功能也得跟上,国行手机无法使用GCM但国外并非如此啊(何况国内还有大量用户群体使用含有Google服务套件的水货机器)。一个应用后台保留两三个服务,内存占据超过100M(甚至我看到有一次占用了160+M),如果一不小心关掉后台短时间内还收不到消息,这样的 IM 应用恐怕没谁愿意使用吧。想要国际化,就得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而不是靠不停地吹牛做广告。现在的 微信5.2 for Android 在 UI 上已经开始遵循 Android design 的标准,希望能更快在功能上符合Android 开发标准。
Leon Tian:
界面就不说了,特地来喷一下一直存在的一个愚蠢操作逻辑看朋友圈的时候如果想直接给好友发信息,需要先点击头像进入他的朋友圈,再点头像进入他的资料页,再点发送信息才能进入聊天界面,然后在你这么麻烦的点了半天发了条消息然后打算返回继续看朋友圈的时候,无论是系统返回键还是软件返回键,回到的都是首页会话列表。。。哦还有朋友圈明明是个重要功能,为什么不放到一级导航,而是隐藏在二级跟什么摇一摇和漂流瓶之类添加好友的选项在一起?难道看朋友圈的频率跟摇一摇的频率一样?为什么那几个东西不跟直接按账号添加好友放到同一个菜单?(我无数次都搞错查找添加好友的功能入口)说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要说界面,测试版你样子不够精细就算了,开始画面、action bar、菜单文字,置顶背景和消息气泡用了这么多不同深度的绿色你是想闹哪样?产品识别性啊亲!大公司连这个概念都没有?不过总的来说大方向是对了,以后多听听用户意见,多在细节上用点心吧,别老想着添加功能了,你就是个手机应用,别指望自己拯救世界。。。
首先收到消息的时候是爱范儿的消息,小编也是用的MX3截图的,来到知乎看到这个问题又是MX3手机截图......对于遵循了安卓设计之后,最受益的当然是使用像索尼、LG这些遵循谷歌使用虚拟按键手机的用户和魅族自己有解决方案的用户。但是虚拟按键的系统更好用一些,因为那三个小点点。。可以点出设置那个页面,而魅族SmartBar只有返回按钮,并且在看分享的文章时,竟然啊又出了双低栏。马上就要发布适配SmartBar版本的QQ,我希望微信也可以快点出,最近魅族和腾讯好像合作还蛮紧密的。。。。
相比其他优点,微信改用Holo风格的界面在国内起到的带头作用有绝对的意义
挺契合Android的风格就是些许粗糙了,需要在打磨打磨操作简单快捷,没有用抽屉简直是良心大大的个别功能入口还需要好好调整下
赞一个,从设计意识层面。因为,微信终于认识到了从OS到APP体验一致的重要性。踩一个,从产品层面。因为,5.2版本从iOS到Android的改变,实在太大了!普通用户不明白,你微信为什么这么来折腾我?要挑战我已经被适应的习惯做什么!改版实在不合时宜!太晚了!太晚了!
我是来砌楼的。极其不同意现在排名第二的答案。纯粹的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去想。完全不理会产品立场去喷。嗯。红线部分的提议确很Android。但有考虑过那些还跑着Android 2.3的用户吗?就算是全部都是Android 4.x的用户,不同厂商的UI定制之后,这个Contextual Action Bar会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Bug。考虑到稳定性和安全发布策略,只能放弃这种高风险的设计。我是来砌楼的。极其不同意现在排名第二的答案。纯粹的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去想。完全不理会产品立场去喷。嗯。红线部分的提议确很Android。但有考虑过那些还跑着Android 2.3的用户吗?就算是全部都是Android 4.x的用户,不同厂商的UI定制之后,这个Contextual Action Bar会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Bug。考虑到稳定性和安全发布策略,只能放弃这种高风险的设计。一个改版,竟然只关注圆角不圆角,究竟是发送按钮还是图标。能回归产品吗?能说说那个语音转文字吗?能说说那个“+”拍照完毕可以直接放到收藏里这些更新吗?------------------------------分割线----------------------------------------------叠楼完毕,从产品上说说自己的见解。1.主界面的变化。我十分喜欢这张的布局。作为一个普通的微信用户,微信对我来说,只有聊天和刷朋友圈。内测版的5.2不仅仅只是换了个UI,而是从信息模块的布局上真切的满足了我。把我使用频率最高的聊天和发现模块紧靠在一起,使用平庸但风险不高的Tab Host切换界面,手指轻滑,就可以从聊天转到发现刷朋友圈,我觉得很爽。满足了我的使用需求。但细节全无,很简陋。我就觉得ifanr这个都比微信的好。另外这绿色不太喜欢。我十分喜欢这张的布局。作为一个普通的微信用户,微信对我来说,只有聊天和刷朋友圈。内测版的5.2不仅仅只是换了个UI,而是从信息模块的布局上真切的满足了我。把我使用频率最高的聊天和发现模块紧靠在一起,使用平庸但风险不高的Tab Host切换界面,手指轻滑,就可以从聊天转到发现刷朋友圈,我觉得很爽。满足了我的使用需求。但细节全无,很简陋。我就觉得ifanr这个都比微信的好。另外这绿色不太喜欢。2.聊天相册。就是联系人间、群组内发的图片会根据时间自成photo stream。因为每次转换测试机的时候都有迁移聊天记录的习惯。尚没去判断照片是取自本地还是服务器,如果是服务器的话,我有点担忧我的隐私会否被泄漏。3全局搜索以前的搜索只能对当前所在的模块进行,通讯录只能搜联系人,聊天list也只能搜联系人,对话还要跳转一页去搜索聊天记录。对于一个包含海量信息的App来说,其实挺忧伤的。这次更新搜索作为action bar常驻按钮,能对全局进行搜索也合情合理。但不理解为何主界面的搜索不能对“我的收藏”内的内容有效。要搜索“我的收藏”内容还必须都此界面才能搜索。哦,对,有个关于设计的小细节。在聊天对话界面,默认的背景图终于适配1080P的屏幕,之前旧版本我觉得奇丑无比,所有背景图在大屏1080P的拉伸之后像素点明显,丑到难以接受,每次换成安卓测试主力机装微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下载一张高清纯色背景图去替换那个聊天背景。这次终于给力一张默认好看的。点赞。
做出多个SKU,如微信普通版,微信国际版,微信HD Mini版,微信Lite版,微信日本版,微信沃卡专用版,这也许才能让所有人满意。微信从来就没打算为了让谁满意而服务,只是为了满足制作者自己的审美变化而已。
优点不说了,升级了很嗨森。我就说几个缺点吧1.顶栏颜色太丑了,跟 设计的绿色比起来简直是一坨翔。2.反而开关按钮颜色鲜艳,太ios7,不holo3.手势操作太弱,想要右滑返回都没有暂时想到那么多
有点奇怪,居然有人觉得这些改进不是必要的。容我说一句:审美观到底多差才能说出这种话的。。。
小诶如是说:
既然是评价微信5.2,大家除了关注design之外可以关注一些优化的功能,在我看来,这才是好玩的东西。1. 语音转文字:很多时候开会的时候朋友发了一条语音,真是浑身难受,不得不让对方再发一次文字的消息,或者有时候很吵很吵,要趴在手机喇叭口才听到,“今天我有事情来不了,下次再约我吃饭吧”。语音转文字可以应对这个需求,一些简单的话还是识别率很高的,这是5.2最赞的功能了。但是但是,对于中国辽阔的语系,这个功能需要再努力努力:但是当你提供解决一个需求的时候,往往会改变部分用户的习惯,像我这种信息晚一秒看会死星的人而言,我基本懒得去听别人的语音了,别人热情的录了一段相声,我也只会看转化好的冰冷冷的文字,这是产品想要的发展吗?2.文字识别并自动推荐表情,这个功能其实挺花哨的,但是会给你会心一笑和好玩的感觉,微信的初心本来就是好玩,经过了漫长的数个版本迭代,还有丝丝有趣的感觉。这个要自己体验过才有感触3.我的银行卡页面调整只能说是补全吧,以前的界面真是人神共愤。 4.丰富搜索功能,添加公共号,查看聊天记录,找人都可以在搜索给出答案,与其多个入口,一个入口才是最好的。5. Android degisn 其实很想吐槽这点的,以前也跟人论战很久,只吐槽两点吧。1. 把按钮移动到上方让很多人觉得不方便,但这都是脑部推理,上面的按钮一天使用也超不过5次,但是下方却有更宽阔的视野,并且改善了输入文字的感受,相比于弱需求是应该满足强需求。2. 设计规范这东西有时候跳过来看看,其实超脱原有的规范本身才是最佳的设计,何况,腾讯和谷歌,班级第四为什么一定要听班级第一的呢?
重绘制一次程序图标吧 难看死了 各种不协调
终于由纯iOS Design慢慢向Android Design平台规范靠拢,但严格意义上讲是Holo主题+iOS元素的混合,只是看起来有点像Android Design了。此版最大的改变是把原来苹果式的底栏Tab Bar拆分为安卓标准的Main Action Bar和Top Bar,但里面的设计元素都还是浓重的iOS风,Navigation Drawer却消失无影踪。
大家都在讨论界面设计的问题,我们再来说说功能设计的。
1、搜索框的权重瞬间提高了几倍,我猜未来不会仅仅只是搜索一下通讯录。毕竟具有战略意义的扫一扫都没有这么高的权重。而且当前是可以搜索聊天记录的。
2、我的银行卡承载着o2o梦想。也是我猜。毕竟银行卡下面的条目变成九宫格,并且下面有个小点也印证了增加更多功能的可能。
3、任何功能都需要给活跃度让路。包括顶部的搜索和加号,包括会话中提升表情权重,包括三大块“聊天”“发现”“通讯录”。商业化的东西的权重好像变低了?
4、一直让人困惑的插件开关藏得依然很深,在我的&设置&通用&功能。
5、猜测:设计权重并非一定按照功能区分,而是按照使用频率去设计功能权重,如果商业化的东西使用频率也很高,也许也会被提上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商业化。
以上五点5.2的猜测。改动不小,说不定会有来自业务的压力,估计这次的正式版今年出不来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Android仿微信界面UI源码下载_安卓微信DEMO程序_最火下载站
您的位置: >
> Android仿微信界面UI源码下载
Android仿微信界面UI源码
论坛转帖:
分&享&到:
一款非常逼真的Android仿UI界面程序,本套源码最值得借鉴的莫过于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一些列产品介绍的图片,可以左右滑动浏览,最后进入应用,这一效果适用于多种项目中,相信今后开发应用一定会用得到。
开发说明:
网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可以参考,不过看别人的代码是一回事,自己实际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今天的这个微信的Demo是研究过多个类似的界面后自己动手去实现的效果,并且都加上了详细的注释(虽然有的多余),方便以后回顾一看就能看明白,只有真正亲自写一写,体会才会更深刻。
特别提示:本源码仅供学习与研究,请勿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点击链接开始下载您所在的位置:
微信的一小步,或成为规范Android应用UI设计的一大步?
23:44:49 &&&&来源: itwriter
&也许将来有一天 Android 的系统 UI 完美到令人信服,我们又会专门为它设计一套 Android 版的 UI。&&&By AllenZhang
  这是很早以前张小龙在知乎上回答&微信为什么要在 Android 上采用和 iOS 完全相同的界面,并将之作为一大宣传点?&的原话,但直到 Android 版微信 5.2 内测版的推出(需要通过&应用宝&手机客户端安装),Android 用户才等来了这一天。
  新版微信在功能上和我们之前曝光的信息大致相(来自:湖北信息网www.edu-hb.co&m)同,长按语音消息,可以转换为文字来阅读、升级了&我的银行卡&的 UI 界面、在群聊中被人 @,会收到提醒...... 除了功能外,更大的亮点在 UI 界面上的变化。新版微信采用了 Android Holo 设计规范,更加极致简约,去掉了之前的立体和阴影等视觉效果,整体 UI 风格趋于扁平化。
  主界面中原本位于界面下方的&聊天&、&发现&、&通讯录&被平移到了屏幕上端,并且可以左右滑动屏幕进行切换。其中,&发现&里除了原来的&朋友圈&、&扫一扫&、&摇一摇&、&游戏&等功能,还新导入了&表情商店&。
  原本位于屏幕下方的&我&则被整合到了右上角的&更多&中,点开后可查看&我的相册(来自:湖北教育考试网www.ed&u-hb.co&m)&、&我的收藏&以及&我的银行卡&等。屏幕右上角整合了&搜索&、&十&、&更多&三大功能。
  其中&十&集成了用户常用的或者微信想要重点推广的功能,除了可以像以前一样&发起群聊&,还新增了原版微信&通讯录&内的&添加朋友&功能,以及&视频聊天&、&扫一扫&、&拍照分享&等功能。
  &搜索&功能则可以跨板块搜索,将原版微信中&聊天&与&通讯录&板块里内嵌的独立搜索功能合二为一,用户既可以搜索&通讯录&中的联系人也可以搜索聊天记录。
  消息输入框也有小幅调整,除了采用更加 Android 的设计规范外,还将表情菜单直接嵌入到了输入框中。用户在输入框内输入文字时,&十&会自动隐藏,变成&发送&按钮,也就是说,用户输入文字时只能添加表情符号,不能同时调取图片、视频或使用其他功能。
  另外在&我的银行卡&界面中,除了界面设计更扁平化,有从 Holo Dark 到 Holo Light 的风格变化,功能键调整(来自:湖北教育信息网www.)后界面更整洁之外,其中囊括的支付场景跟原版相比并没什么变动,依旧包括&手机话费充值&、&理财通&、&嘀嘀打车&、&电影票&、&精选商品&等九大入口,据了解微信还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他产品和功能。
  据张小龙在知乎上透露,微信的头几个 Android 版本,其实是单独做了一套符合 Android 规范的 UI 的,但因为 Android 平台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控件也相对不漂亮),所以几版下来一直觉得不满意,索性直接套用了 iOS 的 UI 设计,不仅开发进度比较快,而且教育用户的成本也会相对低很多。
  但为什么现在又突然放出了 Android Design 版本的微信呢?据我们了解,微信内部也就 Android Design 的版本讨论过无数次,不久前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微信内部已经毙掉了这一版本的微信,但不知为何还是放出来了。不过据腾讯透露,目前也只是在小范围内测中,最终上线的版本会不会采用 Android Design 还没有最(来自:湖北教育网www.)后确定。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张小龙之前的回答,做一些简单的猜想:
首先是当初微信团队的资源有限,一边快速开发迭代 iOS 版本,一边设计 Android 规范的 UI,整体跟上节凑非常困难,而现在微信团队已然成为腾讯最核心的部门,最不缺的就是资源;
最早微信采用 iOS 的 UI 设计,可以很低门槛的获取用户,而重新设计一套 UI 规范对于用户而言学习成本还是太高。据我们之前了解到的一组数据,微信在国内 Android 用户中的渗透率已经高达 90%,微信已经具备足够的底气来挑战用户的使用习惯。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Android 4.0 之后,Android Design 逐渐成熟,基于 Android 系统的 APP 设计规范开始逐渐明确。从 Android 4.0 开始,为了统一 Android 平台上 APP 的设计风格,Android 推出了两款系统主题:Holo Light 和 Holo Dark,在界面设计上追求简约。Android 4.0 以后的手机系统内集成有 Holo Theme 的控件,开发者通过直接调用这些空间,就能设计出 Holo 风(来自:湖北+招考网)格的应用,和原生系统风格很一致。
  在 Android 4.X 时代,国外各大互联网厂商纷纷按照 Android Design 重新设计自家应用,安卓版微信照搬 iOS UI 设计的做法已经无以为继。新版微信从头至尾的一个使用感受是,它虽然比之前的版本要 Android 不少,但离真正的 Android Design 还有不少的差距,也从侧面可以看出微信是在逐渐做调整,而不是一蹴而就。至于完全采用 Android Design 的微信可能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或许可以参考之前非常火的《Android Design in Action & 以微信为例》一文,作者用非常规范的 Android 设计语言,彻底重构了微信,我们节选了几张效果对比图,大家感受下:
  主界面
  Navigation Drawer & 发现
  通讯录
  聊天界面
[责任编辑:Admin]
【&&】【】
加入收藏 | 旗下: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站务: 广告: 邮箱:(娱乐类除外)
ICP备案号:鄂ICP备号-1&网监备案号:
分流站&湖北唯一PR8的教育门户腾讯高级设计师谈微信Android版本改版 Android Design是大势所趋
腾讯高级设计师谈微信Android版本改版 Android Design是大势所趋
20:49:22 |
摘要:编者按:本篇投稿选自腾讯大讲堂(更多腾讯产品技术文章,可以关注“腾讯大讲堂”微信公众账号),由腾讯研发管理部高级设计师Vertu撰写,他以产品设计师的视角,对比解读了微信的旧容与新妆,也讲了Android版微信5.2放弃iOS UI设计背后的故事。
1 月 21 日,新的 Android 版微信在应用宝上线内测,很多用户第一时间更新了。在这个微信5.2内测版 ...
编者按:本篇投稿选自(更多腾讯产品技术文章,可以关注“腾讯大讲堂”微信公众账号),由腾讯研发管理部高级设计师Vertu撰写,他以产品设计师的视角,对比解读了微信的旧容与新妆,也讲了Android版微信5.2放弃iOS UI设计背后的故事。
1 月 21 日,新的 Android 版微信在应用宝上线内测,很多用户第一时间更新了。在这个中,我们可以看到界面的功能架构、视觉风格及交互逻辑都有了较大的改动——微信开始遵循 Android 的设计规范了。
相比之前移植 iOS 的 UI,Android 微信 5.2 的功能架构变得更加清晰,交互逻辑也更为简洁,几乎所有的核心功能都可以通过一次点击快速找到并调用。无论对微信本身的产品体验,还是对 Android Design 设计规范在国内移动应用设计中的推崇,这都是一个好的迹象。
早期 Android 系统的 UI 一直广遭诟病,除了 Android 设备碎片化,Android 移动应用设计也缺乏统一规范,界面控件看起来都非常业余。直到 2011 年 Android 4.0 发布,Android Design 才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一般风格指南、设计样式,以及 Android 的部分默认 UI 构件等。
尽管如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绝大部分开发者丝毫不遵循 Android Design 设计规范,原因有多个:设计规范未足够优秀成熟;用户习惯未形成,带来学习成本;Android 第三方 ROM 盛行,导致与 Holo theme(最为基础的 Android Design 呈现形式)混搭得不伦不类;多套平台规范的 UI 维护及更新需要投入成本,等等。
随着 Android 设备的不断进化——屏幕尺寸的增大、实体键向屏幕内虚拟键转移,Android Design 在移动应用设计中的优势也逐渐显现。从 2013 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移动应用开发商(如豌豆荚、知乎等)在 Android 平台上也开始遵循 Android 的设计规范。这一次,微信的设计团队也在 5.2 版本中向着 Android Design 迈进了一大步。可见,越来越多移动应用厂商也都逐渐认同了平台规范与一致性的重要性。
我们来看一下 Android 版微信 5.2。主界面去除了昔日底部的 Tab Bar,在顶部则使用了 Action Bar,并用 Tab Host 来组织内部界面。用户通过手势滑动可以轻松来回切换“聊天”、“发现”、“通讯录”这几个高频功能界面。
虽然对于喜欢单手操作大屏手机的用户来说,手势的引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左右滑动的手势被用来切换 Tab 之后,有用户开始有这样的疑问:原来单条会话的左滑操作(置顶、删除)哪里去了?
其实,这一交互功能是早期从 iOS 移植过来的;新版微信摒除了对单条会话的滑动操作,保留长按操作,更加符合 Android 平台的交互规范。当然,如果能使用 Contextual Action Bar 对多个会话进行批量选中操作就更好了,毕竟对于有清理癖的用户来说,一条一条长按删除还是蛮辛苦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次更新中,“搜索”功能被提高到 Action Bar 常驻按钮的位置,支持全局搜索。相比旧版在“会话列表”和“通讯录”两个界面分别置顶的搜索框,节省了屏幕空间,统一了搜索入口,省去了辨识记忆的麻烦。
在顶部的 Action Bar,除了“搜索”之外另外两个常驻按钮为 add(+ 号)、overflow(三个小圆点):add 的下级均为与外界有交互的操作,如“发起群聊”、“添加朋友”、“分享照片”等;overflow 罗列的均为与个人相关的操作入口,包括“个人信息”、“我的相册”、“我的收藏”、“设置”等。层级清晰易记。
在视觉风格上,微信在本次更新中做了一个大手术,界面空间去除以往厚重的渐变、高光、阴影的样式,向更为扁平的 Holo UI 靠拢,品牌色黑、白、绿搭配清新简约。有用户反映,与诸如 Line、Kakao Talk 等同类应用相比,新版微信依旧没有俏皮生动的情感化形象。
不过,因为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微信作为一个大众产品,覆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在视觉体验这种主观感受的设计上保持中立简单也是合情合理的。而功能本身的出彩,让用户不时感受到意外的惊喜,才是产品创新的价值所在。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您可以通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ple ui design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