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准怎么处理

→ 乙肝小三阳患者符合公务员体检标准吗?谢谢
乙肝小三阳患者符合公务员体检标准吗?谢谢
女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中提到“各种急慢性肝炎,不合格.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我的是小三阳,以前小时候患过急性乙肝,现在体检是小三阳,肝功能正常,DNA阴性.医生说是慢性乙肝.请问这个按公务员的标准合格吗?谢谢
第一次补充提问
反复的肝功能异常指的是什么?
发表于 21:57:26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血液病,检验报告解释,进一步检查建议
帮助网友:238304称赞:6381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23次
&&&&&&&P&公务员的体检标准规定是急慢性乙肝不合格,乙肝病原携带者合格.判断是不是急慢性乙肝的依据是肝功能是否正常.肝功能正常的属于携带者.但这标准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各地,各单位还可以有自己的规定.这个我们就没办法了.&/P&
&&&&&&不管是小三阳还是大三阳.只要肝功能正常,均符合标准,不是慢性乙肝.你如果反复的肝功能异常,就是慢性乙肝了.
&&&&&&不管是小三阳还是大三阳.只要肝功能正常,均符合标准,不是慢性乙肝.你如果反复的肝功能异常,就是慢性乙肝了.
疾病百科| 慢性肝炎
挂号科室:肝胆外科
温馨提示: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
好发人群:无特殊发病群体
常见症状:细胞酶活性异常、肝气不足、肝气犯脾、肝郁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120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4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
参考价格:¥170
本品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活跃,并伴有...
参考价格:¥15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论文:脑康Ⅱ号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中大网校论文网关注今日:134 | 主题:544731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求助】“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概念?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4年零4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各位战友大家好。本人在做一个回顾性观察研究,在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遇到一点疑问,请大家帮忙解答。例如,我的纳入标准是:(1)年龄≥18岁,(2)起病24小时内入院。排除标准是:本次入院前已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那么,排除的病例是否即为按照纳入标准纳入的病例中符合排除标准的?如果是的话,那么能否将排除标准改成“既往无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我的问题是,纳入标准是否将定义相反即可成为排除标准(如将年龄&18岁变成排除标准)?在定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如何做到科学、严谨?谢谢! 我的课题是原发性脑桥出血的预后评估,根据夏老师的指点,将我自己毕业论文中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贴出,欢迎提供意见,谢谢!纳入标准:(1)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脑桥出血;[参考文献](2)年龄为18~90岁;(3)起病24小时内入院;(4)既往无卒中病史。
排除标准:(1)影像学资料缺失;(2)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累及小脑;(3)DSA或MRI增强扫描显示为继发性脑桥出血: 包括动脉瘤破裂、海绵状血管瘤、外伤后出血及出血性梗死等;(4)患者本次入院已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或恶性肿瘤等。
说明:我是通过病历回顾患者资料,有些患者病历上记录了影像学结果,但没找到影像学片子,不能自己分析,故将这些患者剔除。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司马丁香 edited on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这里有一个更加基本的问题:“纳入标准 - inclusion/enrollment criteria” 和 “排除标准 - exclusion criteria” 通常是临床实验的专用术语,不能滥用在回顾性分析论文中。如果用,很可能导致审稿人/读者误解,或者让别人认为作者概念不清。回顾性研究的表述应该是:怎样的病例被或者不被 ”纳入分析“。不存在什么 “入组” 的事情。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中级站友
司马丁香 各位战友大家好。本人在做一个回顾性观察研究,在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遇到一点疑问,请大家帮忙解答。例如,我的纳入标准是:(1)年龄≥18岁,(2)起病24小时内入院。排除标准是:本次入院前已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那么,排除的病例是否即为按照纳入标准纳入的病例中符合排除标准的?如果是的话,那么能否将排除标准改成“既往无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我的问题是,纳入标准是否将定义相反即可成为排除标准(如将年龄&18岁变成排除标准)?在定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如何做到科学、严谨?谢谢!首先,你的纳入标准不完整,起码漏掉重要一项,即疾病。其次,排除标准应该用来排除那些在初筛时符合纳入标准但不宜进入研究的受试者。所以,排除标准不应该定义为纳入标准的相反。你的纳入标准应该是:(1)XX 疾病,(2)成年人(年龄≥18岁),(3)起病24小时内入院, (4)XXXXX, ......你的排除标准应该是:(1)本次入院前已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 (2)XXXXX, (3)XXXXX, ......通常,应考虑从多排除标准,比如入院前是否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过,孕妇/哺乳,对拟用药是否过敏等等,因而,排除标准往往比纳入标准多(一项药物临床研究可多达20多项排除标准)。参见Examples.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lifecrossroads edited on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司马丁香 国外大部分文献确实是这样表达的,只是国内的还有不少文献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谢谢张老师的解释!老外,甚至 “大牛”,同样会犯错。他们犯了错,因为是 “圈子” 里的人,可能问题不大,咱们 “圈子” 外面的人麻烦可能就大了。前段时间,有个医生请我看论文,写的是 “resistant hypertension”,研究在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确定了 “resistant hypertension” 的比例。作者在文章里对这里比例使用的概念是 “prevalence”。结果审稿人第一条意见就是:作者研究的根本不是 “prevalence” (从科学角度上考虑,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我查了一下,很多老外,有些是业内的 “大牛”,也这么写,人家能发!我们就不能。为什么?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我们中国作者面临很多 “歧视”,要在国际学术圈子里 “混” 出点名堂,比别人要付出的多。我们必须正视,必须减少/消除别人可能产生的误解,不是自己的 “架” 不要去打,不要给审稿人留下犯错和无端指责我们的空间。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中级站友
这一段话绕得有点晕
能否整理一下,提出 核心问题我觉得有两个核心问题:1、纳入标准的反面是否即为排除标准(如将年龄大于/等于18岁定为纳入标准,即 年龄&18岁变成排除标准)?2、在定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如何做到科学、严谨?下面是个人观点,欢迎讨论1、排除的病例是否即为按照纳入标准纳入的病例中符合排除标准的?不是, 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 均叫排除病例2、如果是的话,那么能否将排除标准改成“既往无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见上3、我的问题是,纳入标准是否将定义相反即可成为排除标准(如将年龄&18岁变成排除标准)?可以将一个东西定为 纳入标准中,也可以按你这样定为 排除标准,但一般有个常规。纳入是一般情况,排除是特殊情况。如 纳入标准为:根据**标准诊断为**病的人。
这一点一般不 讲是排除标准吧,极少见 未经**标准诊断**病的人;
对吧当然,也有可以转换的情况,如上述的年龄。4、在定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如何做到科学、严谨?要考虑一下 ,欢迎各位专家前辈发表观点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anyida05 edited on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anyida05 这一段话绕得有点晕
能否整理一下,提出 核心问题我觉得有两个核心问题:1、纳入标准的反面是否即为排除标准(如将年龄大于/等于18岁定为纳入标准,即 年龄&18岁变成排除标准)?2、在定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如何做到科学、严谨?表达能力欠佳,见谅!楼上总结的两个核心问题就是我所关心的问题。本人硕士研究生在读,马上准备毕业答辩,觉得这个问题被问到的可能性很大,不搞清楚可能比较麻烦。你的见解跟我理解的差不多,谢谢解答!希望有高手详尽地解释一下,多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个人理解,纳入标准指得的在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中,选用的一系列指标或条件。排除标准指患者的某些条件会干扰结果的准确性,病人的病理状态很多,在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之间应用有灰色区域。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中级站友
司马丁香 各位战友大家好。本人在做一个回顾性观察研究,在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遇到一点疑问,请大家帮忙解答。例如,我的纳入标准是:(1)年龄≥18岁,(2)起病24小时内入院。排除标准是:本次入院前已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那么,排除的病例是否即为按照纳入标准纳入的病例中符合排除标准的?如果是的话,那么能否将排除标准改成“既往无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我的问题是,纳入标准是否将定义相反即可成为排除标准(如将年龄&18岁变成排除标准)?在定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时如何做到科学、严谨?谢谢!首先,你的纳入标准不完整,起码漏掉重要一项,即疾病。其次,排除标准应该用来排除那些在初筛时符合纳入标准但不宜进入研究的受试者。所以,排除标准不应该定义为纳入标准的相反。你的纳入标准应该是:(1)XX 疾病,(2)成年人(年龄≥18岁),(3)起病24小时内入院, (4)XXXXX, ......你的排除标准应该是:(1)本次入院前已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 (2)XXXXX, (3)XXXXX, ......通常,应考虑从多排除标准,比如入院前是否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过,孕妇/哺乳,对拟用药是否过敏等等,因而,排除标准往往比纳入标准多(一项药物临床研究可多达20多项排除标准)。参见Examples.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lifecrossroads edited on
夏老师 首先,你的纳入标准不完整,起码漏掉重要一项,即疾病。其次,排除标准应该用来排除那些在初筛时符合纳入标准但不宜进入研究的受试者。所以,排除标准不应该定义为纳入标准的相反。你的纳入标准应该是:(1)XX 疾病,(2)成年人(年龄≥18岁),(3)起病24小时内入院, (4)XXXXX, ......你的排除标准应该是:(1)本次入院前已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 (2)XXXXX, (3)XXXXX, ......通常,应考虑从多排除标准,比如入院前是否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过,孕妇/哺乳,对拟用药是否过敏等等,因而,排除标准往往比纳入标准多(一项药物临床研究可多达20多项排除标准)。参见Examples.谢谢夏老师的解答,非常受教!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个人认为,排除标准应该不包括与纳入标准相反这些条目。如: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则排除标准中不应该有年龄&=18岁。排除标准应该是在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中需剔除者的标准,如果未纳入,就不存在排除的问题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据一位专家解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还有个重要的区别是陈述方法,就是说不管纳入标准还是排除标准都应该是“肯定句”,而不要用“否定句”,避免出现否定之否定把人绕晕,明确这一点,应该就好写了。一般操作上确实是纳入标准很少,就是要几句话让人明白你想要的是个什么样的病人,对于目标患者的描述多放在纳入标准中,而对于安全性标准,既往史,治疗史就多放在排除标准中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这里有一个更加基本的问题:“纳入标准 - inclusion/enrollment criteria” 和 “排除标准 - exclusion criteria” 通常是临床实验的专用术语,不能滥用在回顾性分析论文中。如果用,很可能导致审稿人/读者误解,或者让别人认为作者概念不清。回顾性研究的表述应该是:怎样的病例被或者不被 ”纳入分析“。不存在什么 “入组” 的事情。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张科宏老师 这里有一个更加基本的问题:“纳入标准 - inclusion/enrollment criteria” 和 “排除标准 - exclusion criteria” 通常是临床实验的专用术语,不能滥用在回顾性分析论文中。如果用,很可能导致审稿人/读者误解,或者让别人认为作者概念不清。回顾性研究的表述应该是:怎样的病例被或者不被 ”纳入分析“。不存在什么 “入组” 的事情。国外大部分文献确实是这样表达的,只是国内的还有不少文献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谢谢张老师的解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司马丁香 国外大部分文献确实是这样表达的,只是国内的还有不少文献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谢谢张老师的解释!老外,甚至 “大牛”,同样会犯错。他们犯了错,因为是 “圈子” 里的人,可能问题不大,咱们 “圈子” 外面的人麻烦可能就大了。前段时间,有个医生请我看论文,写的是 “resistant hypertension”,研究在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确定了 “resistant hypertension” 的比例。作者在文章里对这里比例使用的概念是 “prevalence”。结果审稿人第一条意见就是:作者研究的根本不是 “prevalence” (从科学角度上考虑,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我查了一下,很多老外,有些是业内的 “大牛”,也这么写,人家能发!我们就不能。为什么?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我们中国作者面临很多 “歧视”,要在国际学术圈子里 “混” 出点名堂,比别人要付出的多。我们必须正视,必须减少/消除别人可能产生的误解,不是自己的 “架” 不要去打,不要给审稿人留下犯错和无端指责我们的空间。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张科宏老师 老外,甚至 “大牛”,同样会犯错。他们犯了错,因为是 “圈子” 里的人,可能问题不大,咱们 “圈子” 外面的人麻烦可能就大了。前段时间,有个医生请我看论文,写的是 “resistant hypertension”,研究在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确定了 “resistant hypertension” 的比例。作者在文章里对这里比例使用的概念是 “prevalence”。结果审稿人第一条意见就是:作者研究的根本不是 “prevalence” (从科学角度上考虑,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我查了一下,很多老外,有些是业内的 “大牛”,也这么写,人家能发!我们就不能。为什么?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我们中国作者面临很多 “歧视”,要在国际学术圈子里 “混” 出点名堂,比别人要付出的多。我们必须正视,必须减少/消除别人可能产生的误解,不是自己的 “架” 不要去打,不要给审稿人留下犯错和无端指责我们的空间。同意,虚心学习!谢谢张老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张科宏老师 老外,甚至 “大牛”,同样会犯错。他们犯了错,因为是 “圈子” 里的人,可能问题不大,咱们 “圈子” 外面的人麻烦可能就大了。前段时间,有个医生请我看论文,写的是 “resistant hypertension”,研究在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确定了 “resistant hypertension” 的比例。作者在文章里对这里比例使用的概念是 “prevalence”。结果审稿人第一条意见就是:作者研究的根本不是 “prevalence” (从科学角度上考虑,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我查了一下,很多老外,有些是业内的 “大牛”,也这么写,人家能发!我们就不能。为什么?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我们中国作者面临很多 “歧视”,要在国际学术圈子里 “混” 出点名堂,比别人要付出的多。我们必须正视,必须减少/消除别人可能产生的误解,不是自己的 “架” 不要去打,不要给审稿人留下犯错和无端指责我们的空间。请问张老师,????“比例”到底应该怎么描述?我以前投的稿里面,用了rate,后面用了incidence,结果被reviewer狂批,说应该用prevalence,结果现在我只敢用Prevalence,搞半天居然还是错的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rainy55 请问张老师,????“比例”到底应该怎么描述?我以前投的稿里面,用了rate,后面用了incidence,结果被reviewer狂批,说应该用prevalence,结果现在我只敢用Prevalence,搞半天居然还是错的啊?你先介绍一下:到底测得是什么东西,然后我看看是否能够给出一个建议,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张科宏老师 你先介绍一下:到底测得是什么东西,然后我看看是否能够给出一个建议,张老师,我做横断面调查的,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两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比较,做的卡方检验。这里应该用哪种描述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rainy55 张老师,我做横断面调查的,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两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比较,做的卡方检验。这里应该用哪种描述呢?你的样本是一个患者群,因此,“prevalence” 不对,“incidence” 也不对/更不对(横断面研究不可能得出 incidence)。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张科宏老师 你的样本是一个患者群,因此,“prevalence” 不对,“incidence” 也不对/更不对(横断面研究不可能得出 incidence)。赞同!一个患病率,一个发病率,都不是正确的选项。不如直接说,**% patients were found with hypertension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张科宏老师 回顾性研究的表述应该是:怎样的病例被或者不被 ”纳入分析“。不存在什么 “入组” 的事情。张老师的学问还真多,不知道张老师有没有出书的计划,好想系统学习下您的写作知识。再请教张老师一个问题:回顾性研究在叙述哪些病例纳入,哪些病例排除是否也可以用类似临床试验的流程图?因为我们有篇回顾性的文章,审稿人说我纳入排除没叙述清楚。上图这张就是临床试验的流程图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duyinapoleon edited on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duyinapoleon 张老师的学问还真多,不知道张老师有没有出书的计划,好想系统学习下您的写作知识。再请教张老师一个问题:回顾性研究在叙述哪些病例纳入,哪些病例排除是否也可以用类似临床试验的流程图?因为我们有篇回顾性的文章,审稿人说我纳入排除没叙述清楚。上图这张就是临床试验的流程图临床研究设计(包括回顾性分析)用一个图表达是很好的主意。不过你上面的这张图有一些问题我有些迷惑:既然干预是 “随机” 的,而且图中用的一些术语也是临床实验的词汇(例如 “脱组-drop out”),那应该是一个前瞻性的临床实验。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确实这图是随机研究的,这个不是我的研究,放在这只是借用一下,不好意思,让张老师误解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中级站友
二楼求 加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这个概念不能用于回顾性研究,一般仅用于临床的前瞻性研究中。我明白楼主的意思,楼主说得对,国内很多人都这么写,但这是不对的。如果我审稿,看到回顾性研究中出现了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概念,那内容一个字不会看,直接拒稿的。楼主还是改过来好。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获很大,mark!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学习了!真好!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真不错的讨论,受教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受教了,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老师您好,如果不用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概念,那么在回顾性研究中该怎么描述呢?谢谢您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johnyeungkc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这个概念不能用于回顾性研究,一般仅用于临床的前瞻性研究中。我明白楼主的意思,楼主说得对,国内很多人都这么写,但这是不对的。如果我审稿,看到回顾性研究中出现了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概念,那内容一个字不会看,直接拒稿的。楼主还是改过来好。那对于回顾性研究,具体应该怎么写?晚辈确实困惑,恳请版主指导,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符合排除标准
Rule out standard
以上为机器翻译结果,长、整句建议使用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2篇相关文献,3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
DATA EXTRACTION: A total of 162 papers were collected, and 35 literature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clusive criteria, and 127 excluded literatures were with outmoded or repetitive content.
方法: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6例患者,按是否植骨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A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不植骨组(B组)。
Methods:A total 46 cases of patients match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Standard, divided according to whether bone graft to ORIF with graft group(A group) and OPIF without graft group(B group).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关于糖尿病足分子发病机制的论文,20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9篇重复性研究。
DATA EXTRACTION: Totally 32 articles about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iabetic foot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20 one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clusive criteria and 19 repetitive studies were excluded.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