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种不轻松筹捐款会透露个人人隐私的APP吗?

一不留神就会泄露隐私的细节,你注意过吗
大燕网 于里
[摘要]虽然至今还没有什么能够确保你100%避开陷阱与风险,但至少这些已知的可能造成隐私泄露的细节,你得知道。就前两天,小公司、小商贩们“包楼挨个敲门扫码”的生意越做越旺,还进入校园、拉着学生一起做上了促销买卖。而大多数傻傻扫码的学生却一不知公司资质、信息安全保障,二不知这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究竟是干嘛的、好不好用、能提供多少实惠,更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拱手拿出个人信息贪点小便宜的行为就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图为近日,某大学各师生群内转发的内容。不只发生在校园周边,如今类似“望京扫码一条街”的情况已然在城市各个角落活泛起来,借助新的技术,买卖做的好不好单说,恐怕买家们个人信息的隐私性是保证不了的。毕竟犄角旮旯都是生意,个人信息明摆着也是值钱的,于是滋生出种种不正当获取他人隐私的途径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哪儿能让他们得手啊?虽然至今还没有什么能够确保你100%避开陷阱与风险,但至少这些已知的可能造成隐私泄露的细节,你得知道。扫码送礼物!送完礼物你就是我的小萝莉了!不知不觉,大街上被拦住填表的时候好像已经过去了,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产品促销,更多的情况下大家都倾向选择运用新技术,方便快捷。于是那些看起来万能的二维码俨然一副决心取缔街头搭讪的架势,温柔的扫一扫,关注谁家的奶昔店,或者主动让你连他们家的wifi下个他家的APP,大家就都是好朋友啦。但屡屡出现扫二维码下载一个应用程序或登录某个网站之后银行卡就被盗的事件总归不好吧。合计合计,好像并不是非要在他家买水果,折扣优惠好像也就头两回有,一共没便宜多少,于是下载这个APP除了用几块钱换取隐私泄露的风险以外好像没什么卵用。路边的Wi-Fi不要用 不法分子在公共场所利用“钓鱼Wi-Fi”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事情确实是被曝光过,但是在你没有流量的时候刚好偶遇一个无密码wifi,大家都会开开心心的连上吧(或者再发朋友圈扩散一下喜悦的情绪)。一份网络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八万个公共Wi-Fi中有21%存在风险,倒不是说这21%都是钓鱼软件,但首先你需要找到一个“永远成功避开钓鱼网站”的捷径,不然信息泄露的风险就是存在的。理论上讲,你上网的内容可以轻易被泄露,包括上传的照片、刚发的朋友圈;你上网的流量可能可以被窃听,你可能对这些并不够在意,当然人家对你今天去哪儿拍了什么照片也没兴趣,重点是你的银行卡和支付宝。所幸这二者的泄露暂时大都需要借助钓鱼网站,用户只要多留心网址是否正确就没大碍,不像各种包含科幻成分的影视剧里那样轻而易举。但不代表一直都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你连过某公共Wi-Fi之后,就难免被坑。然而这种情况是利用“自动连接”的设置项,可以通过“不自动连接”来防护。不过设置起来可能会比较麻烦,最简单的方法还是出门顺手把Wi-Fi关了,多省心。手机丢了?旧了?丢手机这样的事情浪费钱又损失信息,心塞一通末了还伴随着若干推销电话和短信,最糟糕的情况是积蓄通过支付宝、网银等等途径被坏人得手,或者手机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小秘密被公之于众。(说到这里小编不由觉得大家都真是心大,天天把一个这么重要的东西顺手揣兜里就出门了)奈何智能机的智商拼不过小偷和捡到手机的路人,如果硬件条件允许,安装并开启相关安全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其实更重要的是不丢手机。就算手机还好好的拿在自己手里,躺在手机里的APP们也会帮着泄密不要轻易在应用程序中输入个人隐私信息、这种陈词滥调就不多说了,手机中的APP们动不动就推送消息可能只是有点烦,然而一不小心允许各种应用程序开启定位或者允许访问相册和通讯录,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安装完成之前没注意下面一行小字于是附带着又下了好几个应用软件,保不齐哪个就有问题。即便是发现之后单纯将几个附带应用删除也不能消除全部潜在的损失,小编在此提醒,为避免各种麻烦,在下载和使用软件的时候一定,一定,一定要,长点儿心啊。不知不觉就被人黑了和电脑一样,手机系统漏洞也普遍存在。一定不能忽视系统安全问题,避免恶意程序入侵个人隐私。首先有必要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把重要和紧急的补丁都装上,操作系统现在都有自动更新补丁的功能,一般来讲系统常更新是确保安全的有效途径。技术发展辣么迅速,谁知道明天冒出了个什么然后你手机里面的重要信息就被黑客不客气的收下了,至少别乱点陌生短信里的链接,很有可能是木马病毒的下载链接。遇到电商平台问题,务必在官方平台解决,不接受私聊。购买下单之后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无论是要退款还是什么,都是可以自己登录网购平台直接操作的,或者自行联系在线客服、电话咨询,尽量避免客服上门的情况。你是不是不怎么在意快递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只要包邮就行了是吧每份快递单据上都有顾客详尽的个人信息,包括发件、收件人的地址、姓名、手机号码,还有你的独家字体哟。尽管每次都把包裹单据上的个人信息处理成不可识别方式后才丢弃,但依然接到各种推销骚扰,大概这只能说明在收到包裹之前,你的个人信息就已经泄露。听说网购时,伴随着货物寄出,各种信息就都已经分门别类的被摆上了网上货架,明码标价。假如说你能幸运的躲过上面说的一轮,那么接下来你要做的(虽然暂时还没有办法得知自己是否是上一轮的漏网之鱼,或者上一轮有没有漏网之鱼)就是一定不要得罪卖家。差评啊纠纷什么的这种东西有时候真是要不得,软磨硬泡强行要你改评价是一回事儿,看你不爽然后找个专门收购个人信息的客户,把你的个人信息卖出去弥(暗)补(爽)损(一)失(番)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反正一般网购用户在多名卖家那里都有消费记录,无法确定是谁泄露的,没有人也没有有效的机制去对个人信息安全做相关保障,根本无从问责。就连“国民老公”王思聪也不能幸免,看来是了不得。苦了往后的买家。记不记得电影里逃命或者私奔的第一件事是把手机扔了?你舍得吗?GPS定位导航神马的一度被看做是奢侈品,然而如今只要在手机上下个应用软件,你自己就能看到每天何时手(自)机(己)都去了哪儿、停留了多久等等信息。随着技术的更新,这样的定位应用更是愈发的给力。通过这个应用程序,可能你看到的是自己今天走了上万步,主要集中在上下班的时间段。而应用另一端的人也知道这些,对你的我的他的好多信息进行处理之后,他们知道的就不只是这么多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日趋流行的电子书阅读器让大家见识了更优质便捷的阅读体验,正在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阅读习惯,传说中技术变革大都是这样发生的。但这样的设备也会保留你的一切记录,比如你读了什么,比如你阅读的速度,比如哪些(乃至什么样的)段落让你反复回顾。可能你觉得自己一个人的信息算不得什么,但如今的大数据已经处于不能用积少成多、成河成海这样的即视感去描述了的状态,那些掌握数据的人知道的可以、也终将一定比你以为的多得多,这样的事情你在意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 ·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taoz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有什么隐私保护比较好的贷款APP吗?_百度知道手机号码被标记个人信息 软件泄露用户隐私引争议
来源: 环球网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人们接打电话时常会看到一些被标记的电话号码,比如推销、中介或者诈骗电话。市面上手机号码标记软件有很多。件让人可以拒接推销电话或者拉黑骚扰电话等。但一些用户反映,手机号码被“错误标记”或“过度标记”后,泄露了个人隐私。
沈阳市民孙明(应受访者要求化名)是某报社记者。近日,朋友告诉他,拨打他的电话时,屏幕会显示他的单位和职务。一次,孙明用手机软件叫车,一上车,司机就跟他打招呼:“您是某单位的某某部门的记者吧,我打您电话时手机上显示的。”
孙明感觉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了。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人们接打电话时常会看到一些被标记的电话号码,比如推销、中介或者诈骗电话。市面上常见的手机号码标记软件包括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百度手机卫士等十几款。此类软件让人可以拒接推销电话或者拉黑骚扰电话等。但一些用户反映,手机号码被“错误标记”或“过度标记”后,泄露了个人隐私,又很难取消,带来了一系列烦恼。
要取消标记,需要提供更多信息
为了取消标记,孙明首先联系了手机运营商的客服。客服无法取消:“您的号码除非是您单位统一要求我们运营商标记的,那我们可以取消。从您的情况来看应该是第三方软件标记的,我们也没办法。”
孙明查询发现,市面上手机号码标记软件有十几种,自己根本不知道被哪个软件标的。如果要“解套”,则要求五花八门。
比如,“360电话号码标记申述平台”要求申请人提供如下信息: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号码“开户资料”
或 “近一个月话费账单” 或“与运营商签的电话服务协议” ,以证明号码归本人所有。若号码为近期新开户,请上传“有开户时间的开户资料” ,若号码被冒用,请上传“近一个月通话详单最后一页截图”。此外,还需要备注申述人姓名、邮箱以及申述原因。
“我从未用过的软件凭什么要我的身份证、开户资料和话费账单等信息,他们拿到手后如果做别的用,泄露出去,别人冒用我的信息办理银行卡或者贷款等怎么办,谁来负责?这些软件有什么权利要我的信息又怎样保证这些信息安全?”孙明质疑。
更让他闹心的是,“即使提供了信息并通过申述,万一手机号不是被360手机卫士这款软件标记的呢?市面上几十个标记软件难道要我一个个试?”
他的遭遇并非个案。在网络论坛上,存在大量有关“手机号码被错误标记该怎么办”的问题。
小林(应受访者要求化名)是某手机品牌的用户,得益于手机的标记功能,让他拒接了很多推销的电话。但是近日,他自己的手机号却被标记了。一打电话,对方的手机就会显示他之前的任职公司,但他已经不在这家公司工作了。
小林致电手机客服,客服解释这是人为标记的,跟手机无关。但小林不这么认为,人为标记不会有那么详细的信息,细致到公司名称和其所在的具体部门。他怀疑是这款手机在网络上抓取的信息。同样,他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手机还是哪款软件标记的自己详细信息。
除了被“过度标记”,还有人反映自己的手机号被恶意或故意标记成推销电话。
“用办公座机打电话,却被屡次挂断,原来是被错误标成某商家。我只好换个号打。”沈阳的王女士称,自己跟这个商家没有关系,也许是竞争对手故意把座机标错的,这样客户就不会接自己的电话了。
手机通讯录信息也可能被上传标记?
市民李女士曾接到一个标注为某广告公司的电话,看号码有点眼熟,犹豫后接了,居然是领导的来电。
“如果按照电话标记粗暴地挂断电话,可能会在领导那里留下不良印象。我好几个工作方面的联系人电话被标注为骚扰电话或者某广告公司的电话。“李女士说。
那么手机号码被标记的流程是什么?由谁来标记?谁来审核监管?是软件自动抓取信息由用户们自发标记?
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王先生介绍,多种手机电话本应用和手机安全软件推出的防骚扰功能都允许用户标记。用户的电话号码被多个(有的要求3个人就可以)标记后,标记信息就会通过云共享。数据共享后,使用相同软件的陌生人就会知道你的职业信息等。这甚至也会包括记录在通讯录中的信息。
比如,你的号码在别人的通讯录里,被人记成:张三,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这条信息会被云通讯录的应用收集。另一个人也在通讯录里面把你记成:张三,某律所律师。如果有3个人记录了,这个通讯录服务器里就有一条数据记录,某手机号就会对应产生这条标记。再有人拨打,你是某律所律师的信息就会显示出来。这些信息可能涉及各个职业,医生、律师、教师、记者、快递、政府工作人员……甚至可以具体到单位和部门。
“提供陌生号码标识服务,是为了让用户免于骚扰电话的烦恼。但部分软件也可能会私下窃取手机用户的部分隐私。大多数电话本的应用,都会要求用户允许软件访问手机的通讯录,这样一来,就可能有些不良商家私下将用户通讯录里的信息上传,这样,用户的朋友和家人的电话,就泄露出去了。”王先生称。
某号码通标记软件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被标记的电话,一是用户联系陌生人或商户,对方通过软件对手机号码进行标记;二是用户个人为了宣传公司或企业,在官网进行认证。对于被标记的号码,后台也有审核,但号码量很大,有时会没有审核到,如果有号码被多个用户标记那也可以不通过审核,直接自动显示出来。
如果号码被错误标记了怎么办?“用户可以按照流程完成被标记号码的取消,但前提是,手机号码是通过我们的软件标注的。”上述客服回答,如果找不到手机号码是被哪个软件标记的,是无法进行取消的。
谁来管管这些软件
2013年,工信部通过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在内提供电信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该规定。其中,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家鼓励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开展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自律工作。”。
但应该由谁来核实和监管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隐私问题?怎样保护?仅靠行业自律吗?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讲师赵进华认为,解决号码标记问题,需要从技术和制度上发力。前者是要改进号码识别和标注技术,使抓取、识别、发布的过程更完善精准,减少误差,这是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后者则涉及对技术运行过程和后果的法律评价和法律规制,这首先对立法提出了要求。
根据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此外,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也有类似规定。
而工信部《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2013年)第六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负责。”随后的第九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应当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查询、更正信息的渠道以及拒绝提供信息的后果等事项。”
在赵进华看来,电信用户的号码被错误标注或是身份、职业信息因标注而遭泄露,用户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受侵害的是一种人身权利。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上述《决定》把保护对象分为两种,一是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电子信息,一是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这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此问题的权威表述。而当侵权达到一定程度,法律自然应启动其保护功能,为受到不利影响的当事人提供权利的救济,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逻辑。
赵进华表示,我国法律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用户在维权之初,应对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者的行为性质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判定,只有当经营者和服务者的行为超出了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的限制,用户的诉求才有实在的根据,才可能落实。
赵进华认为,目前各家号码标注软件具备错误申诉功能,被错误标注或信息遭泄露的用户应充分利用这一功能,以落实法律赋予的权利。当然,如果因错误标注或信息泄露用户已蒙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用户可以以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者为被告,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全国人大上述《决定》第十一条对此给予了认可,对于违反的,可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或者取消备案、关闭网站、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从事网络服务业务等处罚。
虽然相关规定很多,但孙明还是很困惑。他说,自己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去落实这些规定。现在网上反映因标记软件泄露个人信息的很多,可这些软件企业依然我行我素。“我们不知道究竟哪个部门监管它们的这种行为,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它们取消对我们手机号码的标记。谁能来管管它们?”
安全网延伸阅读:
更多信息安全资讯,尽在。
个人信息泄漏
个人信息安全
电信诈骗恶性事件频发背后,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也再度被广泛讨论。...[详细]
手机逛佰佰优惠更多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回复: 3
在线时间32 小时经验值2935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100UID
博士, 积分 29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5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3:53签到天数: 182 天[LV.7]常住居民III
G币192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机友,下载更多应用,让你轻松玩转手机。
已有帐号?   下载游戏和软件,请【】进入机锋市场!
喜欢刷机的童鞋都知道,民间包内有个APP文件夹,里边装的就是ROM集成的软件和一些带有商业性质的软件。每推广安装一次软件,可以获得1.5元甚至更多的收入,而且有些人发布的rom里集成的软件,比如欧朋浏览器,我刷过很多rom,大多数rom里集成欧朋的比较多,刷完开机,这个rom里的欧朋是自启动的,不打开,照样有数据流通,也可能是个别的吧!romer适当集成app是可以的,毕竟romer是花了力气免费做rom,只要不是恶意app,完全都可以接受另外,另外个别一些rom发布的标题很吸引眼球,可是刷过之后完全不是这种感觉,各种FC,只是时间长了被发现了,,所以我就是想问,现在的论坛发布的rom安全吗?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rom还是“标题党”吗?
在线时间32 小时经验值2935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100UID
博士, 积分 29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5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3:53签到天数: 182 天[LV.7]常住居民III
G币192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自顶一个,嘿嘿
在线时间601 小时经验值2144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90UID79786
硕士, 积分 2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6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52签到天数: 116 天[LV.6]常住居民II
G币243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按照3.15的曝光来看,还有多少安全的软件?你提的问题迎刃而解!
9300确实不错
在线时间162 小时经验值261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阅读权限100UID1353174
博士, 积分 2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9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22:34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G币192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
还好我刷的ROM没有集成这些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梦工厂透露隐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