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试品分子结构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碱金属是什么意思

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_医学百科
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2010 nián bǎn yào diǎn yī bù fù lù 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2 附录Ⅸ A 杂质检查法中混存的杂质系指下列各类物质:1.来源与相同,但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2.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有机质;3.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2.1 检查方法1.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2.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含量(%)。
2.2 注意1.药材中混存的杂质如与,难以从外观鉴别时,可称取适量,进行显微、化学或物理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质后,计入杂质重量中。2.杂质所用的供试品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药材和法称取。3 附录Ⅸ B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3.1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测定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D)。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测定。3.1.1 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3.1.1.1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3nm,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化温度℃,持续4~5秒。3.1.1.2 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适量,用2%稀释,制成每1ml含铅(Pb)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3.1.1.3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二氢铵和0.2%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2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1.1.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操作)。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B法&取供试品粗粉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一(4:1)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一高氯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C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人高温炉中,于500℃灰化5~6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量,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却,加10%硝酸溶液5ml使,转入25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3.1.1.5 测定法精密量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10~20μ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铅(Pb)的含量,计算,即得。
3.1.2 2.镉的测定(石墨炉法)3.1.2.1 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28.8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300~50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持续4~5秒。3.1.2.2 镉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镉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镉(Cd)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3.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镉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镉0ng、0.8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1.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若供试品有,可分别精密量取标准溶液、空白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依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镉(Cd)的含量,计算,即得。3.1.3 3.砷的测定(氢化物法)3.1.3.1 测定条件采用适宜的装置,以含1%和0.3%溶液(临用前配制)作为,溶液(1→100)为载液,氮气为载气,波长为193.7nm。砷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砷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砷(As)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3.1.3.2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砷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砷0ng、5ng、10ng、20ng、30ng、40ng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10ml,置25ml量瓶中,加25%溶液(临用前配制)1ml,摇匀,加10%溶液(临用前配制)1ml,摇匀,用盐酸溶液(20→100)稀释至刻度,摇匀,密塞,置80℃水浴中加热3分钟,取出,放冷。取适量,氢化物发生装置,测定值,以峰(或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1.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的A法或B备。3.1.3.4 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m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自“加25%碘化钾溶液(临用前配制)1ml”起,依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砷(As)的含量,计算,即得。
3.1.4 4.汞的测定(冷蒸气吸收法)3.1.4.1 测定条件采用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以含0.5%硼氢化钠和0.1%氢氧化钠的溶液(临用前配制)作为还原剂,盐酸溶液(1→100)为载液,氮气为载气,检测波长为253.6nm。3.1.4.2 汞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汞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汞(Hg)1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3.1.4.3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汞标准储备液0ml、0.1ml、0.3ml、0.5ml、0.7ml、0.9ml,置50ml量瓶中,加20%溶液10ml、5%溶液0.5ml,摇匀,5%盐酸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适量,吸入氢化物发生装置,测定吸收值,以峰面积(或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1.4.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于120℃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浓缩至2~3ml,放冷,加20%硫酸溶液2ml、5%高锰酸钾溶液0.5ml,摇匀,滴加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转入10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离心,取上,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B法&取供试品粗粉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于120~140℃加热消解4~8小时(必要时延长消解时间,至消解完全),放冷,加20%硫酸溶液5ml、5%高锰酸钾溶液0.5ml,摇匀,滴加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转入25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离心,取上清液,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3.1.4.5 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照标准曲线制各项下的方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汞(Hg)的含量,计算,即得。
3.1.5 5.铜的测定(火焰法)3.1.5.1 测定条件检测波长为324.7nm,采用空气-,必要时进行背景校正。3.1.5.2 铜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铜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铜(Cu)10μg的溶液,即得(0~5℃贮存)。3.1.5.3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铜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铜0μg、0.05μg、0.2μg、0.4μg、0.6μg、0.8μg的溶液。依次喷入火焰,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1.5.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测定法&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照标准曲线的制各项下的方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铜(Cu)的含量,计算,即得。3.2 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本法系采用电感耦合质谱仪测定中药中的铅、砷、镉、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D)。3.2.1 标准品储备液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砷、镉、汞、铜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10%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铅、砷、镉、汞、铜为1μg、0.5μg、1μg、1μg、10μg的溶液,即得。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砷、镉、铜标准品储备液适量,用10%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铅、砷0ng、1ng、5ng、10ng、20ng,含镉0ng、0.5ng、2.5ng、5ng、10ng,含铜0ng、50ng、100ng、200ng、500ng的系列浓度混合溶液。另精密量取汞标准品储备液适量,用10%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分别含汞0ng、0.2ng、0.5ng、1ng、2ng、5ng的溶液,本液应临用配制。3.2.2 内标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锗、铟、铋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水稀释制成每1ml各含1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3.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于60℃干燥2小时,粉碎成粗粉,取约0.5g,精密称定,置耐压耐高温微波消解罐中,加硝酸5~10ml(如果剧烈,放置至止)。密闭并按各微波消解仪的相应要求及一定的消解程序进行消解。消解完全后,消解液冷却至60℃以下,取出消解罐,放冷,将消解液转入50ml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消解罐3次,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加入金单元素标准溶液(1μg/ml) 200μ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如有少量沉淀,必要时可离心分取上清液)。除不加金单元素标准溶液外,余同法制备试剂空白溶液。3.2.4 测定法测定时选取的为63Cu、75As、114Cd、202Hg和208Pb,其中63Cu、75As以72Ge作为内标114Cd以115In作为内标,202Hg、208Pb以209Bi作为内标,并根据不同仪器的要求选用适宜校正方程对测定的元素进行校正。仪器的内标进样管在工作过程中始终插入内标溶液中,依次将仪器的管插入各个浓度的标准品溶液中进行测定(浓度依次递增),以值(3次读数的平均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将仪器的样品管插入供试品溶液中,测定,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得相应的浓度。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根据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扣除空白干扰。4 附录Ⅸ C 氯化物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即得。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按上述方法与对照溶液比较.即得。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附注】用滤纸滤过时,滤纸中如含有物,可预先用含有硝酸的水溶液洗净后使用。
5 附录Ⅸ D 铁盐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移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4ml与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如显色,立即与标准铁溶液一定成的对照溶液(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铁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25ml,加稀盐酸4ml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比较,即得。如供试管与对照管色调不一致时,可分别移至分液漏斗中,各加20ml提取,俟分层后,将正丁醇层移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再用正丁醇稀释至25ml,比较,即得。标准铁溶液的制备&称取铵[FeNH4(S04)2·12H2O]0.86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2.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6 附录Ⅸ E 重金属检查法本法所指的系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或显色的杂质。6.1 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本液仅供当日使用。配制与贮存用的容器均不得含铅。6.2 第一法除另有规定外,取25ml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盐(pH3.5)2ml后,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稀释成25ml,乙管中加入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25ml,丙管中加入与乙管相同量的供试品,加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溶剂适量使溶解,再加与甲管相同量的标准铅溶液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用溶剂稀释成25若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丙管一致;再在甲、乙、丙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当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如丙管中显出的颜色浅于甲管,应取样按第二法重新检查。如在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仍不能使颜色一致时,应取样按第二法检查。供试品如含高铁盐影响重金属检查时,可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 0.5~1.0g,再照上述方法检查。配制供试品溶液时,如使用的盐酸超过1ml,氨试液超过2ml,或加入其他试剂进行处理者,除另有规定外,甲管溶液应取同样同量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用水或备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
6.3 第二法除另有规定外,当须改用第二法检查时,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按(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J)进行炽灼处理,取遗留的;或直接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如供试品为溶液,则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溶液,至干,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取遗留的残渣;加硝酸0.5ml,蒸干,至蒸气除尽后(或取供试品一定量,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0.5~1ml,使恰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在500~6000C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对指示液显微粉红色,&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作为乙管;另取配制供试品溶液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用水稀释成25ml,作为甲管;再在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6.4 第三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适量,加氢氧化钠试液5ml与水20ml溶解后,置纳氏比色管中,加硫化钠试液5滴,摇匀,与一定量的标准铅溶液同样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7 附录Ⅸ F 砷盐检查法7.1 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7.2 第一法(古蔡氏法)7.2.1 仪器装置如图1。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适相,黏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图1 第一法仪器装置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E并旋紧,即得。7.2.2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7.2.3 检查法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7.3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7.3.1 仪器装置如图2。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一端的外径为8mm,内径为6另一端长180mm,外径4mm,内径1.6mm,尖端内径为Imm)。D为平底玻璃管(长180mm,内径10mm,于5.0ml处有一刻度)。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约80mm),并于D管中精密加入二乙基二硫代银试液5ml。7.3.2 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导气管C与A瓶密塞,使生成的导人D管中,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D管,添加至刻度,混匀,即得。图2 第二法仪器装置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对照液。7.3.3 检查法取照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所得溶液与标准砷对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从D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得溶液的颜色不得比标准砷对照液更深。必要时,可将所得溶液至1cm吸收池中,照紫外一可见(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ⅤA)在510nm波长处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作空白,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砷对照液按同法测得的吸光度比较,即得。7.3.4 附注(1)所用仪器和试液等照本法检查,均不应生成砷斑,或至多生成仅可辨认的斑痕。(2)制备标准砷斑或标准砷对照液,应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3)本法所用锌粒应无砷,以能通过一号筛的细粒为宜,如使用的锌粒较大时,用量应酌情增加,亦应延长为1小时。(4)醋酸铅棉花系取脱脂棉1.0g,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12ml中,湿透后,挤压除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玻璃塞瓶中备用。8 附录Ⅸ G 干燥失重测定法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的,应先迅速捣碎使成2mm以下的小粒),取约1g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重量,置与供试品相同条件下干燥至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除另有规定外,在105℃干燥至恒重。由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供试品干燥时,应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可超过5mm,如为疏松物质,厚度不可超过10mm。放入烘箱或干燥器进行干燥时,应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旁,或将瓶盖半开进行干燥;取出时,须将称量瓶盖好。置烘箱内干燥的供试品,应在干燥后取出置干燥器中放冷,然后称定重量。供试品如未达规定的干燥温度即融化时,除另有规定外,应先将供试品在低于熔点5~10℃的温度下干燥至大部分除去后,再按规定条件干燥。当用减压干燥器(通常为室温)或恒温减压干燥器(温度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设置)时,除另有规定外,压力应在2.67kPa(20mmHg)以下。干燥器中常用的为五氧化二磷、无水或硅胶;恒温减压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五氧化二磷。干燥剂应及时更换。9 附录Ⅸ H 水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可不破碎;减压干燥法需通过二号筛。9.1 第一法(烘干法)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性成分的药品。9.1.1 测定法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9.2 第二法(甲苯法)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9.2.1 仪器装置如图。A为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B为测定管;C为直形冷凝管,外管长40cm。使用前,全部仪器应,并置烘箱中。图&甲苯法仪器装置9.2.2 测定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1~4ml),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干燥、洁净的沸石或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可加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9.2.3 附注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水少量,充分振摇置,将水层分离弃去,经蒸馏后使用。9.3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9.3.1 减压干燥器取直径12cm左右的培养皿,加入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5~1cm的厚度,放人直径30cm的减压干燥器中。9.3.2 测定法取供试品2~4g,混合均匀,分取约0.5~1g,置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人上述减压干燥器中,减压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24小时。在减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无水氯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压一致,关闭活塞,打开干燥器,盖上瓶盖,取出称量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五氧化二磷和无水氯化钙为干燥剂,干燥剂应及时更换。9.4 第四法(气相色谱法)9.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直径为0.18~0.25mm的二苯一乙基乙烯苯型多孔作为,柱温为140~150℃,热导检测器检测。注入无水,照(E)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理论板数按水峰计算应大于1000,理论板数按乙醇峰计算应大于150;(2)水和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3)用无水乙醇进样5次,水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3.0%。9.4.2 对照溶液的制备取约0.2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9.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适量(含水量约0.2g),剪碎或研细,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50ml,密塞,混匀,处理20分钟,放置12小时,再超声处理20分钟,密塞放置,待澄清后倾取上清液,即得。9.4.4 测定法取无水乙醇、对照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5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9.4.5 附注(1)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须用新开启的同一瓶无水乙醇。(2)用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计算时应扣除无水乙醇中的含水量,方法如下:对照溶液中实际加入的水的峰面积=对照溶液中总水峰面积-K×对照溶液中乙醇峰面积供试品的峰面积=供试品溶液中总水峰面积-K×供试品溶液中乙醇峰面积10 附录Ⅸ J 炽灼残渣检查法取供试品1.0~2.0g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重量,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如供试品中含有碱金属或氟元素,则应使用铂坩埚)中,精密称定,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至室温;除另有规定外,加硫酸0.5~1ml使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除尽后,在700~800℃炽灼使完全灰化,移置干燥器内,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定后,再在700~800℃炽灼至恒重,即得。如需将残渣留作重金属检查,则炽灼温度必须在500~600℃。11 附录Ⅸ K 灰分测定法11.1 1.总灰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供试品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或10%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11.2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加入稀盐酸约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置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不溶性灰分的含量(%)。12 附录Ⅸ L 氮测定法12.1 第一法(常量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滤纸称取,并连同滤纸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10g和粉末0.5g,再沿瓶壁缓缓加硫酸20ml;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凯氏烧瓶成45°斜置,用直火缓缓加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强热至沸腾,俟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振摇使混合,放冷后,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注意使沿瓶壁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另取2%溶液50ml,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一溴绿混合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的下端插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热蒸馏,至接收液的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气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馏出液用硫酸(0.05mol/L)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401mg的N。12.2 第二法(半微量法)蒸馏装置如图。图中A为1000ml圆底烧瓶,B为安全瓶,C为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D为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F为100ml锥形瓶,G、H为橡皮管夹。图&蒸馏装置连接蒸馏装置,A瓶中加水适量与甲基红指示液数滴,加稀硫酸使成酸性,加玻璃珠或沸石数粒,从D漏斗加水约50ml,关闭G夹,开放冷凝水,煮沸A瓶中的水,当蒸汽从冷凝管尖端冷凝而出时,移去火源,关H夹,使C瓶中的水反抽到B瓶,开G夹,放出B瓶中的水,关B瓶及G夹,将冷凝管尖端插入约50ml水中,使水自冷凝管尖端反抽至C瓶,再抽至B瓶,如上法放去。如此将仪器内部洗涤2~3次。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1.0~2.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30~50ml凯氏烧瓶中,加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0.3g与30%硫酸铜溶液5滴,再沿瓶壁滴加硫酸2.0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凯氏烧瓶成45°斜置,用小火缓缓加热使溶液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逐步加力,沸腾至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10分钟,放冷,加水2ml。取2%硼酸溶液10ml,置1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一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5滴,将冷凝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然后,将凯氏烧瓶中内容物经由D漏斗转入C蒸馏瓶中,用水少量淋洗凯氏烧瓶及漏斗数次,再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10ml,用少量水再洗漏斗数次,关G夹,加热A瓶进行蒸气蒸馏,至硼酸液开始由酒红色变为蓝绿色时起,继续蒸馏约10分钟后,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气继续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馏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空白和供试品所得馏出液的容积应基本相同,约70~75ml)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05mol/L)相当于0.1401mg的N。取用的供试品如在0.1g以上时,应适当增加硫酸的用量,使消解作用完全,并相应地增加40%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13 附录Ⅸ M 乙醇量测定法13.1 一、气相色谱法本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E)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乙醇(C2H5OH)的含量(%)(ml/ml)。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13.1.1 第一法(毛细管柱法)色谱条件与适用性试验&用键合交联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起始温度为50℃,维持7分钟,再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10℃;进样度190℃;检测器温度220℃。理论板数按正丙醇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乙醇峰与正丙醇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校正因子测定&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4ml、5ml、6ml,分别置100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恒温至20℃的正丙醇(内标物质)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各溶液1ml,分别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三种溶液各适量,注入气相色谱仪,分别连续进样3次,测定峰面积,计算校正因子,所得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测定法&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适量(相当于乙醇约5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恒温至20℃的正丙醇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13.1.2 第二法(填充柱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孑L小球作为载体;柱温为120~150℃。理论板数按正丙醇峰计算应不低于700,乙醇峰与正丙醇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校正因子测定&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无水乙醇4ml、5ml、6ml,分别置100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恒温至20℃的正丙醇(内标物质)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取上述三种溶液适量,注入气相色谱仪,分别连续进样3次,测定峰面积,计算校正因子,所得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测定法&精密量取恒温至20℃的供试品溶液适量(相当于乙醇约5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入恒温至20℃的正丙醇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取适量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附注】除另有规定外,若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法不一致,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为准。13.2 二、蒸馏法本法系用蒸馏后测定的方法测定各种制剂中在20℃时乙醇(C2H5OH)的含量(%)(ml/ml)。按照制剂的性质不同,分为下列。13.2.1 第一法本法系供测定多数流浸膏、及制剂中的乙醇含量。根据制剂中含乙醇量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含乙醇量低于30%者取供试品,调节温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200ml蒸馏瓶中,加水约25ml,加玻璃珠数粒或沸石等物质,连接冷凝管,直火加热,缓缓蒸馏,速度以馏出液一滴接一滴为准。馏出液导入25ml量瓶中,俟馏出液约达23ml时,停止蒸馏。将馏出液温度调节至20℃,加20℃的水至刻度,摇匀,在20℃时按(A)项下的方法测定相对密度。在乙醇相对密度表内查出乙醇的含量(%)(ml/ml),即为供试品中的乙醇含量(%)(ml/ml)。2.含乙醇量高于30%者取供试品,调节温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200ml蒸馏瓶中,加水约50ml,加玻璃珠数粒,如上法蒸馏。馏出液导人50ml量瓶中,俟馏出液约达48ml时,停止蒸馏。调节馏出液温度至20℃,加20℃的水至刻度,摇匀,在20℃时照上法测定相对密度。将查得所含乙醇的含量(%)(ml/ml)与2,即得。13.2.2 第二法本法系供测定含有挥发性物质如、三氯甲烷、、等的酊剂、醑剂等制剂中的乙醇量。根据制剂中含乙醇量的不同,也可分为两种情况。1.含乙醇量低于30%者取供试品,调节温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150ml分液漏斗中,加等量的水,并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加,振摇1~3次,每次约25ml,使妨碍测定的挥发性物质溶入石油醚层中,俟两液分离,分取下层水液,置150~200ml蒸馏瓶中,石油醚层用氯化钠的洗涤3次,每次用10ml,洗液并人蒸馏瓶中,照上述第一法(法1)蒸馏并测定。2.含乙醇量高于30%者取供试品,调节温度至20℃,精密量取25ml,置250ml分液漏斗中,加水约50ml,如上法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并用石油醚提取1~3次,分取下层水液,照上述第一法(法2)蒸馏并测定。供试品中加石油醚振摇后,如发生乳化现象时,或经石油醚处理后,馏出液仍很浑浊时,可另取供试品,加水稀释,照第一法蒸馏,再将得到的馏出液照本法处理、蒸馏并测定。供试品如为水棉,可用水代替饱和氯化钠溶液。13.2.3 第三法本法系供测定含有游离氨或挥发性酸的制剂中的乙醇量。供试品中含有游离氨,可酌加稀硫酸,使成微酸性;如含有挥发性酸,可酌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微碱性。再按第一法蒸馏、测定。如同时含有挥发油,除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外,并照第二法处理。供试品中如含有肥皂,可加过量硫酸,使肥皂,再依法测定。13.3 附注(1)任何一法的馏出液如显浑浊,可加或振摇,滤过,使溶液澄清,再测定相对密度。(2)蒸馏时,如发生泡沫,可在供试品中酌加硫酸或磷酸,使成强酸性,或加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加少量后再蒸馏。乙醇相对密度表
相对密度(20℃/20℃)
浓度%( ml/ml)
相对密度(20℃/20℃)
浓度%(ml/ml)
0.97690.9764
0.94390.9430
0.97100.9704
0.93380.9328
14 附录Ⅸ N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液体供试品如因析出硬脂发生浑浊时,应先置50℃的水浴上加热,使完全熔化成澄清液体;加热后如仍显浑浊,可离心沉降或用干燥的保温滤器滤过使澄清;将得到的澄清液体搅匀,趁其尚未凝固,用附有滴管的称量瓶或附有玻勺的称量杯,分别称取下述各项所需的供试品。固体供试品应先在不高于其熔点10℃的温度下熔化,离心沉降或滤过,再依法称取。14.1 相对密度的测定对密度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A)测定。的测定&照(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F)测定。14.2 熔点的测定照(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C第二法)测定。14.3 脂肪酸凝点的测定14.3.1 (1)脂肪酸的提取取20%
(g/g)的甘油溶液75g,置800ml烧杯中,加供试品50g,于150℃在不断搅拌下15分钟,放冷至约100℃,加入新煮沸的水500ml,搅匀,缓缓加入硫酸溶液(1→4)50ml,加热至明显分离为一个;趁热将脂肪酸移入另一烧杯中,用新煮沸的水反复洗涤,至洗液加入甲基橙指示液显黄色,趁热将澄清的脂肪酸放入干燥的小烧杯中,加无水乙醇5ml,搅匀,用小火加热至无小气泡逸出,即得。14.3.2 (2)凝点的测定取按上法制成的干燥脂肪酸,照(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D)测定。14.3.2.1 酸值的测定酸值系指中和、脂肪油或其他质1g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但在测定时可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进行滴定。除另有规定外,按表中规定的重量,精密称取供试品,置250ml锥形瓶中,加乙醇一乙醚(1:1)混合液[临用前加酚酞指示液1.0ml,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调至微显粉红色]50ml,振摇使完全溶解(如不易溶解,可缓慢加热回流使溶解),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粉红色持续30秒钟不褪。以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为A,供试品的重量(g)为w,照下式计算酸值:
滴定酸值在10以下的时,可用10ml的半微量滴定管。的测定&皂化值系指中和并皂化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g中含有的游离酸类和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取供试品适量[其重量(g)约相当于250/供试品的最大皂化值],精密称定,置2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25ml,加热回流30分钟,然后用乙醇10ml冲洗冷凝器的内壁和塞的下部,加酚酞指示液1.Oml,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钾,至溶液的粉红色刚好褪去,加热至沸,如溶液又出现粉红色,再滴定至粉红色刚好褪去;同时做空白试验。以供试品消耗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的容积(ml)为A,空白试验消耗的容积(ml)为B,供试品的重量(g)为W,照下式计算皂化值:14.3.2.2 羟值的测定羟值系指供试品1g中含有的,经用酰化后,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除另有规定外,按表中规定的重量,精密称取供试品,置干燥的2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酰化剂(取对甲苯磺酸14.4g,置500ml锥形瓶中,加360ml,振摇溶解后,缓缓加入醋酐120ml,摇匀,放置3日后备用)5ml,用少许湿润瓶塞,稍拧紧,轻轻摇动使完全溶解,置50℃±1℃水浴中25分钟(每10分钟轻轻摇动)后,放冷,加吡啶(3:5)20ml,5分钟后加甲酚红一蓝混合指示液8~10滴,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滴定至溶液显灰蓝色或蓝色;同时做空白试验。以供试品消耗的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的容积(ml)为A,空白试验消耗的容积(ml)为B,供试品的重量(g)为W,供试品的酸值为D,照下式计算羟值:
14.3.2.3 碘值的测定系指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00g,当充分时所需的碘量(g)。取供试品适量[其重量(g)约相当于25/供试品的最大碘值],精密称定,置250ml的干燥碘瓶中,加三氯甲烷10ml,溶解后,精密加入溴化碘溶液25ml,密塞,摇匀,在暗处放置30分钟。加入新制的碘化钾试液10ml与水100ml,摇匀,用滴定液(0.1mol/L)滴定剩余的碘,滴定时注意充分振摇,待混合液的棕色变为淡黄色,加指示液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同时做空白试验。以供试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为A,空白试验消耗的容积(ml)为B,供试品的重量(g)为W,照下式计算碘值:14.3.2.4 加热试验取供试品约50ml,置烧杯中,在砂浴上加热至280℃,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10℃,观察油的颜色和其他性状的变化。14.3.2.5 杂质取供试品约20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石油醚(60~90℃)20ml使溶解,用干燥至恒重的垂熔玻璃坩埚滤过(如溶液不易滤过,可添加石油醚适量),用石油醚洗净残渣和滤器,在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增加的重量即为供试品中杂质的重量。14.3.2.6 水分与挥发物取供试品约5g,置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在105℃干燥40分钟取出,置干燥器内放冷,精密称定重量;再在105℃干燥20分钟,放冷,精密称定重量,至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不超过0.001g,如遇重量增加的情况,则以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为恒重。减失的重量,即为供试品中含有水分与挥发物的重量。14.3.2.7 附注溴化碘溶液&取研细的碘13.0g,置干燥的具塞锥形瓶中,加1000ml,微温使碘完全溶解;另用吸管量取溴2.5ml(或在橱中用架盘天平称取7.8g),加入上述碘溶液中,摇匀,即得。为了确定加溴量是否合适,可在加溴前精密取出2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记耗的容积(ml);加溴后,摇匀,再精密取出20ml,加新制的碘化钾试液10ml,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消耗的容积(ml),应略小于加溴前的2倍。本液应置具塞锥形瓶内,密塞,在暗处。15 附录Ⅸ O 膨胀度测定法是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系指按干燥品计算,每1g药品在水或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条件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ml)。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类的天然药品。15.1 测定法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样,必要时按规定粉碎。称定重量,置管中(全长160mm,内径16mm,刻度部分长125mm,分度0.2ml),在20~25℃条件下,加水或规定的溶剂25ml,密塞,振摇,静置。除另有规定外,开始1小时内每10分钟剧烈振摇一次,使供试品充分被溶剂沉于测定管底部,并除去气泡,然后静置4小时,读取膨胀后的体积( ml),再静置1小时,如上读数,至连续两次读数的差异不超过0.1ml为止。每一供试品同时测定3份,各取最后一次读取的按下式计算,求其平。除另有规定外,按干燥品计算供试品的膨胀度(准确至0.1)。S = V / W式中S为膨胀度;V为药物膨胀后的体积,ml;W为供试品按干燥品计算的重量,g。16 附录Ⅸ P 酸败度测定法酸败是指油脂或含油脂的类药材和饮片,在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游离脂肪酸、和低分子醛类、酮类等产物,出现特异臭味,影响药材和饮片的感观和质量。本方法通过测定酸值、值和过,以检查药材和饮片中油脂的酸败度。16.1 一、油脂提取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30~50g(根据供试品含油脂量而定),研碎成粗粉,置索氏提取器中,加100~150ml(根据供试品取样量而定),置水浴上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置水浴上减压回收溶剂至尽,所得残留物即为油脂。16.2 二、酸败度测定16.2.1 酸值测定取油脂,照(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N)测定。16.2.2 羰基值测定羰基值系指每1kg油脂中含羰基的毫数。除另有规定外,取油脂0.025~0.5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苯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4.3%三氯醋酸的甲苯溶液3ml及0.05% 的甲苯溶液5ml,混匀,置60℃水浴加热30分钟,取出冷却,沿管壁缓缓加入4%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10ml,加乙醇至25ml,密塞,剧烈振摇1分钟,放置10分钟,以相应试剂作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Ⅴ A)在45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下式计算:供试品的羰基值计算公式:式中&A为吸光度;W为油脂的重量,g;854为各种羰基化合物的2,4-二硝基苯肼的摩尔吸收系数平均值。16.2.3 过氧化值测定过氧化值系指油脂中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的百分数。除另有规定外,取油脂2~3g,精密称定,置250ml的干燥碘瓶中,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1:1)混合溶液30ml,使溶解。精密加新制碘化钾饱和溶液1ml,密塞,轻轻振摇半分钟,在暗处放置3分钟,加水10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淀粉指示液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同时做空白试验,照下式计算:式中A为油脂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体积,B为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体积,ml;W为油脂的重量,g;0.001 269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 1ml相当于碘的重量,g。17 附录Ⅸ Q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E)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部分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酯类,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17.1 一、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17.1.1 第一法17.1.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弹性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 SE-54(或DB-1701),63Ni-ECD捕获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选样。程序升温:初始100℃,每分钟10℃升至220℃,每分钟8℃升至250℃,保持10分钟。理论板数按α-BHC峰计算应不低于1×106,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17.1.1.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BHC)(α-BHC,β-BHC,γ一BHC,δ-BHC)、()(PP'-DDE,PP'-DDD,OP'-DDT,PP'-DDT)及(PCNB)农药对照品适量,用石油醚(60~90℃)分别制成每1ml约含4~5μg的溶液,即得。17.1.1.3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0.5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17.1.1.4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石油醚(60~90℃)制成每1L分别含0μg、1μg、5μg、10μg、50μg、100μg、250μg的溶液,即得。17.1.1.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药材或饮片&取供试品于60℃干燥4小时,粉碎成细粉,取约2g,精密称定,置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过夜,精密加4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丙酮补足减失的重量,再加氯化钠约6g,精密加3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分钟,再称定重量,用二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静置(使分层),将有机相迅速移入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100ml具塞锥形瓶中,放置4小时。精密量取35ml,于4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近干,加少量石油醚(60~90℃)如前反复操作至二氯甲烷及丙酮除净,用石油醚( 60~90℃)溶解并转移至10ml具塞刻度离心管中,加石油醚(60~90℃)精密稀释至5ml,小心加入硫酸1ml,振摇1分钟,离心(3000转/分)10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2ml,置具刻度的浓缩瓶(见图)中,连接旋转蒸发器,40℃下(或用氮气)将溶液浓缩至适量,精密稀释至1ml,即得。图&刻度浓缩瓶17.1.1.6 制剂取供试品,研成细粉(切碎,液体直接量取),精密称取适量(相当于药材2g),以下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法制备,即得供试品溶液。17.1.1.7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与之相对应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连续进样3次,取3次平均值,按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17.1.2 第二法17.1.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分析柱:用50%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DB-17)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0m×0.25mm×0.25μm),柱:用100%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DB-1)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进样,流速为恒压模式(初始流速为每分钟1.3ml)。程序升温:初始70℃,保持1分钟,每分钟10℃升至180℃,保持5分钟,再以每分钟5℃升至220℃,最后以每分钟100℃升至280℃,保持8分钟。理论板数按旷BHC计算应不低于1×106,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17.1.2.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六六六(BHC)(α-BHC,β-BHC,γ-BHC,δ-BHC)、滴滴涕(DDT)(PP'-DDE,PP'-DDD,OP'-DDT,PP'-DDT)、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hexachlorobenzene)、(heptachlor)、顺式环氧七氯(heptachlor-exo-epoxide)、反式环氧七氯(heptachlor-endo-epoxide)、(aldrin)、(dieldrin)、(endrin)、顺式(cis-chlordane)、反式氯丹(trans-chlordane)、氧化氯丹(oxy-chlordane)、α-(α-endosulfan)、β-硫丹(β-endosulfan)、硫丹硫酸盐(endosulfan sulfate)农药对照品适量,用异辛烷分别制成每1ml约含100μg或200μg的溶液,即得。各对照品储备液浓度见表l。17.1.2.3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1ml,置100ml量瓶中,用异辛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异辛烷制成2组每1ml分别含10ng、20ng、50ng、100ng、200ng、500ng的溶液,即得(其中β-六六六、异狄氏剂、PP'-滴滴滴、OP'-滴滴涕每1ml分别含20ng、40ng、100ng、200ng、400ng、1000ng)。17.1.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粉碎成细粉(过三号筛),取约1.5g,精密称定,置于50ml聚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ml水,混匀,放置2小时,精密加入溶液15ml,剧烈振摇提取1分钟,再加入预先称好4g无水与5g氯化钠的混合粉末,再次剧烈振摇1分钟后,离心1分钟(4000转/分)。精密吸取上清液10ml,40℃减压浓缩至近干,用-乙酸乙酯(1:1)分次洗涤圆底烧瓶,洗液一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环己烷-乙酸乙酯(1:1)至刻度,摇匀,备用。将上述溶液转移至预先加入1g无水硫酸钠的离心管中,离心,取上清液5ml过渗透色谱柱(净化柱:400mm×25mm,内装BIO-Beads
S-X3填料;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5.0ml)净化,收集18~30分钟的馏分,40℃减压浓缩至约1ml,加少量正己烷替换两次,残渣加正己烷1ml使溶解,置弗罗里硅土固相小柱(1000mg/6ml,加样前依次用正己烷-丙酮(95:5)10ml和正己烷10ml预淋洗)上,容器用正己烷洗涤3次,每次1ml,洗液置同一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上,再用正己烷-丙酮(95:5)10ml,收集全部洗脱液,置氮吹仪上吹至近干,精密加入异辛烷1ml使溶解,即得。17.1.2.5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按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各农药残留量。17.1.2.6 限度每1kg中药材或饮片中含总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之和)不得过0.2总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之和)不得过0.2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不得过0.1mg;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不得过0.1mg;七氯(heptachlor)、顺式环氧七氯(heptachlor-exo-epoxide)和反式环氧七氯(heptachlor-endo-epoxide)之和不得过0.05艾氏剂(aldrin)和狄氏剂(dieldrin)之和不得过0.05mg;异狄氏剂(endrin)不得过0.05顺式氯丹(cis-chlordane)、反式氯丹(trans-chlordane)和氧化氯丹(oxy-chlordane)之和不得过0.05mg;α-硫丹(α-endosulfan)、β-硫丹(p-endosulfan)和硫丹硫酸盐(endosulfan sulfate)之和不得过3mg。17.1.2.7 附注(1)当供试品中有农药检出时,可在验证柱中检出的结果,再进行定量。必要时,可将上述供试品溶液按照气相色谱一进行确证。(2)方法测定的加样回收率应在70%~120%之间。表l&22种有机氯类农药对照品分组、储备液浓度、相对保留时间及
对照品储备液(μg/ml)
相对保留时间(分析柱)
检出限(mg/kg)
hexachlorobenzene
五氯硝基苯
quintozene
heptachlor
对照品储备液(yg/ml)
相对保留时间(分析柱)
检出限(mg/kg)
oxy-chlordane
顺式环氧七氯
heptachlor-exo-epoxide
反式环氧七氯
heptachlor
endo-epoxide
trans-chlordane
cis-chlordane
α-endosulfan
P,P'-滴滴伊
O,P'-滴滴涕
P,P'-滴滴滴
β-endosulfan
P,P'-滴滴涕
硫丹硫酸盐
endosulfan sulfate
各对照品的相对保留时间以硫丹硫酸盐为参考峰计算。}17.2 二、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1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DB-17MS(或HP-5),氮磷检测器(NPD)。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迸样。程序升温:初始120℃,每分钟10℃升至200℃,每分钟5℃升至240℃,保持2分钟,每分钟20℃升至270℃,保持0.5分钟。理论板数按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17.2.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氧化乐果、、、、乙硫磷、、、敌敌畏、农药对照品适量,用乙酸乙酯分别制成每1ml约含100μg的溶液,即得。17.2.3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1ml,置2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分别含0.1μg、0.5μg、1μg、2μg、5μg的溶液,即得。17.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药材或饮片&取供试品粉末(过二号筛)约5g,精密称定,加无水硫酸钠5g,加入乙酸乙酯50~100ml,冰浴超声处理3分钟,放置,取上层液滤过,药渣加乙酸乙酯30~50ml,冰浴超声处理2分钟,放置,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涤滤纸及残渣,与上述滤液合并。取滤液于40℃以下减压浓缩至近干,用乙酸乙酯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ml,置小柱[120~400目,0.25g,内径0.9cm(如Supelclean
Tubes,3ml活性炭小柱),用乙酸乙酯5ml预洗]上,置多真空样品处理器上,用正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氮吹仪上浓缩至近干,精密加入乙酸乙酯1ml使溶解,即得。17.2.5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与之相对应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μ1,分别连续进样3次,取3次平均值,按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17.3 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17.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 SE-54(或DB-5),63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70℃,检测器温度330℃。分流比20:1.5:1(或根据仪器设置选择最佳的分流比)。程序升温:初始160℃,保持1分钟,每分钟10℃升至278℃,保持0.5分钟,每分钟1℃升至290℃,保持5分钟。理论板数按峰计算应不低于1×105,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17.3.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氰戊菊酯及溴氰菊酯农药对照品适量,用石油醚(60~90℃)分别制成每1ml约含20~25μg的溶液,即得。17.3.3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1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17.3.4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石油醚(60~90口C)稀释制成每1L分别含Oμg.4μg.8μg、40μg、200μg的溶液,即得。17.3.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药材或饮片&取供试品于60℃干燥4小时,粉碎成细粉(过五号筛),取约1~2g,精密称定,置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石油醚(60~90℃)丙酮(4:1)混合溶液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药渣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后,合并滤液。滤液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后,于40~45℃减压浓缩至近于,用少量石油醚(60~90℃)反复操作至丙酮除净,残渣加适量石油醚(60~90℃)溶解,置混合小柱[从下至上依次为无水硫酸钠2g、弗罗里硅土4g、1g、氧化铝1g、无水硫酸钠2g,用石油醚(60~90℃)一乙醚(4:1)混合溶液20ml预洗]上,用石油醚(60~90℃)乙醚(4:1)混合溶液90ml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0~45℃减压浓缩至近干,再用石油醚(60~90℃)3~4ml重复操作至乙醚除净,用石油醚(60~90℃)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即得。17.3.6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与之相对应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连续进样3次,取3次平均值,按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18 附录Ⅸ R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本法系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查用(溶液型、、)及供静脉注射用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光阻法不适用于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泡的注射剂。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经适当稀释后测定。18.1 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50ml,按相应检查法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光阻法要求每10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显微计数法要求每50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玻璃仪器或试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18.2 第一法(光阻法)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光阻法检查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18.2.1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分。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18.2.2 仪器的校正与检定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正一次。(1)取样体积&待仪器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杯中,称定重量,通过取样器由取样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后,再次称定重量。以两次称定的重量之差计算取样体积。连续测定3次,每次测得体积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5%以内。测定体积的平均值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3%以内。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校正,结果应符合上述规定。(2)微粒计数&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1ml中含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3次,记录5μm通道的累计计数,第一次数据不计,后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已知粒子数之差应在±20%以内。(3)传感器分辨&率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均值粒径的应不大于1μm),制成每1ml中含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8μm、10μm和12μm三个通道的粒子数,计算8μm与10μ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和10μm与12μ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上述两个差值计数与10μm通道的累计计数之比都不得小于68%。若校正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重新调试仪器后再次进行校正,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如所使用仪器附有自检,可进行自检。18.2.3 检查法(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杯,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另取至少2个供试品,同法测定。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产生气泡),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另取至少3个供试品,同法测定。第一个供试品的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1)、(2)项下的注射用浓溶液如黏度太大,不便直接测定时,可经适当稀释,依法测定。也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在层流净化台上小心合并至少3个供试品的内容物(使总体积不少于25ml),置于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根据取样体积与每个容器的标示装置体积,计算每个容器所含的微粒数。(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小心盖上瓶盖,缓缓振摇容物溶解,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另取至少3个供试品,同法测定。第一个供试品的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也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取至少3个供试品,在层流净化台上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分别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小心合并容器中的溶液(使总体积不少于25ml),置于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每个容器所含的微粒数。(4)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按各品种项下规定,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单个制剂的最大量),置取样杯或适宜的容器中,照上述(3)法,自“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起,依法操作,测定并记录数据;另取至少三份供试品,同法测定。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每份所含的微粒数。18.2.4 结果判定(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25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3粒。(2)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18.3 第二法(显微计数法)18.3.1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层流净化台、、微孔滤膜及其滤器、平皿等。18.3.1.1 层流净化台高效空气器孔径0.45μm,气流方向由里向外,应定期检查风速及净化台上空的微粒数。18.3.1.2 显微镜双筒大显微镜,目镜内附的测微尺(每格5~10μm)。坐标轴、左右移动范围均应大于30mm,显微镜装置内附有光线角度、均可调节的装置。检测时放大100倍。18.3.1.3 微孔滤膜白色,孔径0.45um、直径25mm或13mm,一面印有间隔3mm的格栅;膜上如有10um及10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并不得有25um及25um以上的微粒,必要时,可用微粒检查用水冲洗使符合要求。18.3.2 检查前的准备试验环境检测符合规定后,在层流净化台上将滤器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至洁净,用平头无齿镊子夹取测定用滤膜,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后,置滤器托架上;固定滤器,倒置,反复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滤器内壁,沥干后安装在抽滤瓶上,备用。18.3.3 检查法(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层流净化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25mm)中。静置1分钟,缓缓抽滤至滤膜近于,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置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入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测定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粒径大于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另取至少2个供试品,同法测定,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层流净化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直接抽取每个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13mm)中,照上述(1)同法测定。(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照光阻法中检查法的(3)或(4)制备供试品溶液,同上述(1)操作测定。18.3.4 结果判定(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12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2粒。(2)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3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300粒。19 附录Ⅸ S 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注射剂有关物质系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制成注射剂后,残留在注射剂中可能含有并控制的物质。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检查、、等,静脉注射液还应检查、钾等,其检查方法如下。19.1 蛋白质除另有规定外,驭注射液1ml,加新配制的30%溶液1ml,混匀,放置5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注射液中如含有遇酸能产生沉淀的成分,可改加试液1~3滴,不得出现浑浊。19.2 鞣质除另有规定外,取注射液1ml,加新配制的含1%的5ml[必要时,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或沉淀。如出现浑浊或沉淀,取注射液1ml,加稀醋酸1滴,再加氯化钠试液4~5滴,不得出现浑浊或沉淀。含有聚乙二醇、聚山梨酯等聚氧乙烯基物质的注射液,虽有鞣质也不产生沉淀,对这类注射液应取未加附加剂前的检查。19.3 树脂除另有规定外,取注射液5ml,加盐酸1滴,放置30分钟,不得出现沉淀。如出现沉淀,另取注射液5ml,加三氯甲烷10ml振摇提取,分取三氯甲烷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2ml使溶解,置具塞试管中,加水3ml,混匀,放置30分钟,不得出现沉淀。19.4 草酸盐除另有规定外,取溶液型静脉注射液适量,用稀盐酸调节至1~2,滤过,取滤液2ml,滤液调节pH值至5~6,加3%氯化钙溶液2~3滴,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浑浊或沉淀。19.5 钾离子除另有规定外,取静脉注射液2ml,蒸干,先用小火炽灼至炭化,再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加稀醋酸2ml使溶解,置25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0ml纳氏比色管两支,甲管中精密加入标准钾离子溶液0.8ml,加碱性(取甲醛溶液,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0~9.0)0.6ml、3%溶液2滴、3%四苯硼钠溶液0.5ml,加水稀释成10ml,乙管中精密加入供试品溶液1ml,与甲管同时依法操作,摇匀,甲、乙两管同置黑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出的浊度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浓。19.6 注:标准钾离子溶液的配制取硫酸钾适量,研细,于110℃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2.2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的K)。20 附录Ⅸ T 甲醇量检查法本法系用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E)测定或酊剂中的含量。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20.1 第一法(毛细管柱法)20.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选择大口径、厚液膜色谱柱,建议规格为30m×0.53mm×3.00μm);起始温度为40℃,维持2分钟,以每分钟3℃的速率升温至65℃,再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20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FID)温度220℃;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1;顶空进样温度为85℃,平衡时间为20分钟。理论板数按甲醇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甲醇峰与其他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20.1.2 测定法取供试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甲醇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3ml,置10ml顶空进样瓶中,密封,顶空进样。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20.2 第二法(填充柱法)20.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柱温125℃。理论板数按甲醇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甲醇峰、乙醇峰与内标物质各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20.2.2 校正因子测定精密量取正丙醇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内标溶液。另精密量取甲醇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内标溶液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连续进样3~5次,测定峰面积,计算校正因子。20.2.3 测定法精密量取内标溶液1ml,置10ml量瓶中,加供试液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除另有规定外,供试液含甲醇量不得过0.05%(ml/ml)。20.3 附注如采用填充柱,内标物质峰相应的位置出现杂质峰,可改用外标法测定。21 附录Ⅸ U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本法系用蒸馏法测定经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盐(以计)的残留量。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21.1 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0ml两颈圆底烧瓶;B为竖式回流冷凝管;C为(带刻度)分液漏斗;D为连接氮气流入口;E为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另配磁力搅拌器及电热套。图&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仪器装置21.2 测定法取药材或饮片细粉约10g(如二氧化硫残留量较高可适当减少取样量,但不少于2g),精密称定,置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应加水至没过氮气导气管的下端),取6mol/L盐酸溶液10ml加入带刻度分液漏斗中。锥形瓶内加入水125ml和淀粉指示液1ml作为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打开冷凝管,将冷凝管的上端E口处连接一导气管置于锥形瓶内液面以下。连接氮气流人口D。开通氮气,调节适宜的气体流量(氮气流速约为0.2L/min,至蒸馏瓶内有气泡均匀排出)。打开带刻度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盐酸溶液10ml流入烧瓶中。给两颈烧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3分钟后开始用碘滴定液(0.01mol/L)滴定,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至吸收液显蓝色或蓝紫色持续30秒钟不完全消褪,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碘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0.6406mg的SO2。22 附录Ⅸ V黄曲霉毒素测定法本法系用(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的(以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和黄瞌霉G2总量计),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2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水(40:18:42)为流动相;采用柱后衍生法检测,(1)碘衍生法:衍生溶液为0.05%的碘溶液(取碘0.5g,加入甲醇100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ml制成),衍泵流速每分钟0.3ml,衍生化温度70℃;(2)光化学衍生法:光化学衍生器(254nm);以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λex=360nm(或365nm),发射波长λem=450nm。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22.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品(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标示浓度分别为1.0μg/ml、0.3μg/ml、1.0μg/ml、0.3μg/ml)0.5m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1ml,置2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粉末约15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3g,置于均质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溶液75ml,高速搅拌2分钟(搅拌速度大于11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速度2500转/分钟),精密量取上清液15ml,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量取续滤液20.0ml,通过亲合柱,流速每分钟3ml,用水20ml洗脱,洗脱液弃去,使空气进入柱子,将水挤出柱子,再用适量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置2ml量瓶中,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22.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5μl、10μl、15μl、20μl、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另精密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20~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中相当于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的量,计算,即得。22.5 附注(1)本实验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不得环境。(2)残留有黄曲霉毒素的废液或废渣的玻璃器皿,应置于专用贮存容器(装有10%溶液)内,浸泡24小时以上,再用将玻璃器皿冲洗干净。23 参考资料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勘误《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内容的通知(国药典综发〔号)..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三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二 17:12:36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有环氧基团的小分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