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家长素质决定孩子命运有教养应读什么书好

毛东兰: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有感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今天发了一篇博文,怎么看不到啊?冯黎明
毛东兰: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有感
感谢书的作者,在书中全方位的分析了几乎所有孩子在成长过程会出现的问题,以及父母在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处理方式。作者不仅在书中阐述了孩子和父母的各种心理,同时也提出了更正确的应对手段。  
作为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不得不承认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会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现在社会知识的多元化,培养孩子兴趣的广泛化,孩子虽然可以获得很多正面积极的知识,但同样负面的东西也在不断的填塞进他们的大脑里。偶尔家长的教育和社会上的一些东西冲突时,孩子甚至可以冠冕堂皇的搬出一大堆道理来反驳。每当这时,我便会问自己:是自己错了还是社会错了?回想我们的童年,那时的独生子女少,在农村孩子还是很多,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就没有时间来特别管教孩子,孩子更不可能有多余的钱去上兴趣班。但那时的我们似乎很乖,也不象现在孩子那样叫父母头痛。书中第七章中说到妒忌,而且最原始的妒忌来自于兄弟姐妹中。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多,兄弟姐妹中的妒忌自然不存在,但更糟糕的是这样模式的家庭孩子存在的问题更多,自我是最明显的,家里就一个宝宝,父母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上怕飞,只要父母能想到的就会为他们做,但很多事其实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解决的。在父母大包大揽的情况下,不仅抹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发掘不了孩子更多的潜力。对于孩子来说,也许他们还小,但他们都很聪明,看着父母什么都为自己做,哪怕要天上月亮,只要找得到办法,父母都可以摘给他们。这样的后果很自然的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处就只有自己了,很悲哀,我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很多时候仍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应对一些对孩子来说是新鲜事物的事件。有时解释半天她也听不明白或者教不会时,我便失去了该有的耐心。在自己解决的同时也会说句:怎么那么笨呢?读过这本书才明白,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对孩子已经造成伤害。孩子没理由怀疑从父母那里反射回来自己的样子,他们接受父母的评价,哪怕是否定的,书中这句话正好说明了否定的话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后果。在孩子心中,父母肯定是世界上最爱他们的人,如果父母都说自己笨,那他们有可能就认为自己真笨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书上说到的问题我几乎都碰到过,很多时候处理起来都感觉无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对我而言就是个盲区,特别是我们家孩子在性格上和我相差甚远,经常我都弄不懂她小脑瓜里想的是什么?还记得有一次送她去上英语课,课上到一半她便被老师赶出教室,原因是她上课时说小话。出教室后我没看到她很伤心的样子,就问她:“丫头,你被老师赶出教室了怎么还是很开心啊?”她回答:“妈妈,我们班上一个小哥哥被赶出来两次,我才一次。”她的回答让我无语了半天,当时脑袋里就在想:这孩子怎么那么能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后来的说教过程和书中说的差不多,总之是你上课说话就是不对之类的,只企图让她意识到错误并承认错误。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那时她心里一定也不开心,可能也意识到错了,但为了掩饰这份不安,而不得不做出轻松的感觉。如果那时我能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哪怕说一句:“给老师赶出教室很不开心吧?”或者说:“你一定很生老师的气吧?”这样做的效果肯定比那时问她被老师赶出教室为什么还开心要明智有效得多。很感谢文中第一章中写谈话的原则上提到的理解和共鸣,以及孩子的问题隐藏的含义,这教会我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说出自己感受比叫他们自己说出要事半功倍的道理。  
看到孩子说慌这一节时,让我想起三年级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她很不开心的对我说:“妈妈,怎么办啊?我做错事了。”后来我细问才知道,原来她在午觉后把班上一个小朋友的鞋藏起来,后来老师怎么问都没人承认,最后老师没办法了,就在班上说,学校有摄像头,如果明天还是没有人主动承认错误,那就拿录像出来看。如果发现是谁干的就会被严重批评。这件事也正好说明了孩子的行为也需要纪律来约束。书上说:“对感觉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我想如果没有老师最后说的话,孩子也不会主动向我承认她的错。在孩子犯错的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宽容,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他们成长吧!  
书中第三章第九节中说到培养孩子懂礼貌的方法,其实这里说的懂礼貌我觉得也就是道德素质教育。曾经看过一个很粗俗的笑话: 两个小兄弟在吵架,哥哥说:“你他妈的为什么拿我小刀?"弟弟马上说:“我就拿了,你他妈的怎么了?”这时爸爸听到走过来一人给了一巴掌,说:“你他妈的是谁?你他妈的又是谁?他奶奶的。”虽然这是个很不雅的笑话,但我们看后可能都会为笑话中的爸爸悲哀。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在耳儒目染,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容易培养出和父母类似的性格,爱好及怪癖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偏激,但有一定的道理。还记得小时候奶奶对我们说过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家庭里,妈妈因为嫌弃爷爷老了脏,就自己用木头削了只碗让爷爷坐在屋角落吃饭。有一天,妈妈看见5岁的儿子用一把小刀在削木头,很好奇的问他在干吗?孩子回答:“妈妈,我在削木碗啊。”妈妈又问:“削木碗来干吗呢?”孩子答:“等妈妈老了给妈妈用啊!”妈妈听后脸是一阵红一阵白,顿时很惭愧,也没和孩子争辩什么,而是马上去帮爷爷洗澡收拾,晚上扶爷爷上桌和他们用一样的碗吃饭。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却陪着我长大。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并不知道妈妈给木碗给爷爷吃饭的用意,他想的可能是老人都这样吧!但他妈妈在听到他的回答后明白的道理可就够她用一生了。她害怕老了得到和爷爷一样的待遇,要想改变这样的命运,就必须得马上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告诉孩子怎样是对的。书中说得好:在教育孩子要有礼貌的同时,父母必须要有礼貌,也就是说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成为有素质,有教养,道德水平高的人,那父母就必须先把自己培养成这样的人.  
说到素质道德教育,就我个人理解,我国的教育更侧重于应试教育。孩子拿高分了,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是好孩子,反之,成绩差的孩子就被定性为不能干,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另一个悲哀则是高考给有特长的孩子加分。这样的形势下,给家长和孩子都很大压力。孩子每天回家都很多作业,喊学习累,但还得面对层出不穷的业余兴趣班。很多孩子并不喜欢,可面临着将来的升学就业压力,作为家长不得不送他们去。看着孩子每天都很忙,做父母的也心疼,可没有家长希望看到孩子因为没有所谓的特长给别的孩子挤兑了。一个在国外的朋友告诉我,国外孩子放假从来没有作业,他们认为假期就是给孩子玩的日子。即使有作业,那也是叫孩子靠自己努力去挣几块钱,不许问父母要.让孩子去体验生活。这样的作业完成后,很多孩子知道了挣钱不容易,知道了不乱花钱,也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因为文中写的都是国外的例子我也就问了些在国外的朋友有关国外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她还说国外孩子上学书包里经常就一午餐盒,很少书本。放学后也没什么家庭作业,就让孩子疯玩。还有些家庭的孩子从来不去学校上学,在家里自己学,父母觉得孩子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就找有关部门鉴定和考试,通过了就可以拿毕业证。国外很多地方注重的是孩子的自由发展,用的是放羊式教育。而国内更趋向于填压式教育。当然,国情不一样,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中国人口多,各项竞争激烈,就业形势的严峻,都对中国孩子和父母造成很大压力,这也就对国内孩子的要求更高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实在太多了,书中指出了很多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盲区,很感谢作者带给我们这么好的书为我们指点教育孩子的迷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平台。我也一定会好好收藏这本书,用作者的心得来鞭策自己,督促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有更轻松,自由,快乐的成长空间。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之三:书籍的选择极其重要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乱教育不如不教育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 & & & & & & & & & & & & 别林斯基乱教育不如不教育,乱读书不如不读书,误用光阴不如浪费光阴。但是不幸的是,那些对孩子乱教育,指导孩子乱读书,误用孩子光阴的父母,却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而教育呢,是一个慢功夫的事,等察觉到的时候,往往大错铸成,一切都晚了。& & & & & & & & & & & & & & 孟令军人的教育按照重要性依次为: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心理行为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体系的建立。其中,前两项决定了一个人能否真正获得幸福和快乐,决定了他(她)能否品行优秀(这是很多父母没有文化的家庭培养出优秀孩子奥秘所在)。后两项决定了他(她)能否才华优秀。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包括具体形象思维和高级形象思维(在心理学上称为想象力)。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按思维的维度分为点式思维,线性思维,平面思维,多维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和高级形象思维(想象力)的基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螺旋往复上升的过程。想象力如同风筝,抽象思维如同手中的线。如果这根线,没有制造结实,风筝很容易成了断线的风筝。抽象思维是构建知识体系重要的环节,知识好比珍珠,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仿佛一根根线,可以把珍珠串起来。抽象思维能力好的人,说话、做事的时候,会比较有条理,思路清晰,很容易让自己的知识形成体系。说到价值观体系和心理行为能力,他们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如果用简单的话来概括的话,价值观体系是“我要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我要选择怎样的生活”,心理行为能力是“我怎么成为这样的人,怎样追求我的生活”。价值观体系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至少要达到平面思维的层次,才能真正的理解。以点式思维方式来操控至少二维的价值观体系,这价值观体系非混乱不可。很不幸,中国的教育对思维能力的有意戕害,导致了很多人,还停留在点式思维这个层面上。一个国家大量的国民价值观体系混乱,做人全无标准和底线,乱象百出还奇怪吗? & & & & & &&除了知识体系非常依赖书籍外,其他的也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其他方式学习到。12岁之前,心理行为能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培养应该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和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应该基本完成。这是孩子教育最为关键的一段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接受和学习能力最快,吸收能力最强。如果前期0~6岁出了问题,12岁之前相对还容易矫正和弥补。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做错了或者没有做,矫正和弥补的难度太大了。成年之后,无论多么出色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我们都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可能是因为我们足够理性,也可能是我们麻木。但是对于孩子,这个时期,精神产品(书籍和影视作品)很容易介入他们的世界,形成强烈精神共鸣,进而形成强大的精神驱动力。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里面讲的几位科学家的故事,其中的一些细节,至今还记得。第一个细节,是数学家华罗庚70多岁高龄出访日本,正好在日本过他的寿辰。寿宴上,华老要一口气吹灭生日蛋糕上的70多个点燃蜡烛,这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华老吹的时候,没想到真的全部吹灭了。原来是一位日本数学家帮他吹呢。第二个细节,是古罗马人攻打希腊,闯进了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房间。阿基米德正在地上画图形,思考问题,直到罗马士兵的剑尖伸到了他鼻子前,他才发现。他对罗马士兵说:“等我解完这道题,再砍我的头。”这些故事,强烈的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我从此立志要当一名数学家,并为此努力。这是玩真的,不是像现在的孩子随便说说。我小时候,大概是很笨,所以被人起了个“傻子”的外号。后来我母亲告诉我,小时候的确很笨。乃至于到了高中时,我叔还夸我是“一百斤面做的寿桃,废物点心一个”。更要命的是,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父母为了教育的质量,把我送到了城里奶奶家读书,而我奶奶家的条件实在太差,每天姑姑叔叔们都去,如同市场一般热闹。估计一般的孩子,在这样的打击下,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交代了。幸而我不是,我成了我们这个家族和这个家族血缘很近的圈子里面第一个大学生,而且是全国重点大学。要知道我读书的那个时候,连中专生都算上,录取率也就30%左右。虽然我最后没有做成数学家,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品质“追求真理,勤于思考,探寻真相”,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一生的追求。这里正好还有一个相反的案例。大概是洛阳的一个孩子吧,在同学家里看了一部电影《古惑仔之只手遮天》。后来孩子浪子回头,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了它。他说这部片子让他很震撼,他当时觉得那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像陈浩南一样。其实他父母特别的善良,老实本分,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是不会出太大问题的。当一个人在精神世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外界的环境是阻挠不了他的追求的。不幸的是,他追求了一个错误的目标,建立的是错误的价值体系。从此这个孩子打架斗殴,为朋友“两肋插刀”,他父母的说服没有任何用处。直到一次,被砍成重伤,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才幡然醒悟。可能朋友们觉得我这段这些话和选择书籍关系不太大。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是想着重说明这个时期的关键。阅读对这几项都有重要甚至是主要的影响。这个时期不但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读书品位的重要时期,所以读书的起点一定要高,而且必须适合孩子自身特质。如果被不良精神产品和不良教育,甚至也包括不适合孩子的经典文学“污染”,都有可能造成一生缓不过气来。所以这个时期作为父母对于孩子所读的书籍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指导,年龄越小越应该如此(但是切记,乱干预还不如不干预,乱读书还不如不读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读书品味的养成,孩子自然而然就排斥低劣的读物。父母要逐渐让孩子自己选择书籍,父母只提供参考意见。------------------------------------------------------------------------------------------------如何订阅“玫瑰窗图书馆”:打开微信-》点击[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meiguichuang。如何查看历史信息: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一栏。玫瑰窗图书馆周一到周四每天推荐一本绘本,周五分享绘本阅读的经验。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meiguichuang
发现童书、推荐童书、借阅童书,我们是亲子阅读图书馆。提供阅读指导、送书上门、亲子活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中小学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教养的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