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平台填写提高环节怎么填写

中联论文网承诺发表不成功无条件退款!
以专业顾问指导,适当推荐刊物,解释分析,达成共识。
选择刊物,传文章给我们,1-2天内审稿发通知书查稿。
凡在我网站连续发表三篇文章可成为我站VIP,享受适当优惠价格。
我站是工商注册,绝对不存在欺诈信誉问题,作者可放心投稿。
我们承诺不发表退全款,专业服务重在承诺!
咨询热线:8 &&&&&&客服QQ:
投稿邮箱:&&&&&& 备案号:冀ICP备号-1 &&&&&&中联期刊网&&版权所有&网址:猜你感兴趣
&热门其他范文大连民族学院:构建创新教育平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_教育部门户网站_
构建创新教育平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大连民族学院
大连民族学院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多年来,大连民族学院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不断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构建因材施教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三条线同步发展,使理论、实践、素质环环紧扣,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基本情况
  大连民族学院自1998年起,开始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2003年起,学校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实施了“做中学”、“工作室”、“导师制”、“赛课一体化”和“本科生团队培养”等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成效非常显著。近年来,学校每年本科生学习性产出成果1000多项,申报专利20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国际获奖论文100多篇;每年在国际上获得学科竞赛奖励100多人次,在各种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300多人次,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500多人次。2005年,学校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学校以“民族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项目获批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2011年,学校以“服务民族地区特殊需求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项目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
  二、基本经验
  学校构建了从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加大实践环节以及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评价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实施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
  (一)学校高度重视制定系列政策导向,不断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与实践教育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对全校学生课内外学术科技活动进行宏观指导;制定和调整有关政策,为学生课内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搭建政策平台;审批全校学生课内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方向和总体规划;决定学校学生课内外学术活动的重大工作事项。创新教育中心负责竞赛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为了保证创新教育实现良性发展,经过探索,全校围绕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及课外综合教育为一体的创新型素质教育体系,出台了《大学生优秀创新团队和个人评比表彰办法》、《大学生优秀创新学术成果奖评奖办法》、《大学生创新基地和创新工作室建设的规定》、《优秀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评选办法》、《大连民族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大连民族学院专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通过学分奖励或替代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和实施学分认证、学分替代和学分奖励等有效机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成才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和潜能。学校对于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或在省级及以上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取得研究成果专利,或在工作室完成的课题成果质量较高且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经校院鉴定,可获得奖励学分并可替代课程的学分。
  为推进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工作,学校陆续出台了推进大学生自主创新工作的措施,每年配套经费300万元专门用于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和专利研发。通过开展大学生自主创新讲座,搭建自主创新平台,设立自主创新基金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组建跨专业、跨学科创新科研团队开展发明创造。
  (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建立多层次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2009年,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其核心任务就是以推进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构建因材施教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做中学”、“探中学”、“导师(组)制”、“课程教学国际化”和“产学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内教学、第二课堂、导师指导、科研讲座、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同步进展,使理论、实践、素质环环紧扣,实现目标层层递进深入。
  建立创新教育中心,示范和引领大学生创新教育。早在2003年学校已成立了主管校领导负责的创新教育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中心现有800平方米,每年招聘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360人,分布在近40个项目组(创新团队)中,如机器人足球、机器人救援项目组等。每个项目组由大二到大四、不同专业的学生构成,每个人都有从二线到一线队员、到骨干队员、到项目主管、甚至到基地主副管的经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心智成熟。项目团队制训练类似于生产的模式,学生需要剖析现有的产品实施二次开发,提出作品设计,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高于现有技术的产品,最终对完成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并从中学会合作与分享。现已基本形成“解析市场主流产品再创新”的二次研发模式,将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用于人才培养,同时也将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统筹兼顾。截至目前,我校学生共申请国家专利368 项,获得专利308项。2010年8项学生专利项目在2010年度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的大学生与青少年专利展区展出,充分体现了大连民族学院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建立以实验项目建设带动实践教学建设和以集中实践环节示范性建设项目促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新机制,为在大学生中普及创新教育奠定基础。开展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质量,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内涵建设,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精品实验项目建设立项,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凝炼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促进优质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开设,建立以实验项目建设带动实验课程建设,以实验课程建设促进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教学新机制。2009年,大连民族学院启动了精品实验项目建设工作,目的是建立以提高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开设带动实验课程建设水平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现已批准立项精品实验项目155项,覆盖了百余门各类专业课程。
  开展集中实践环节示范性建设项目,提高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各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确保每个专业至少有3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条件。学校建立以集中实践环节示范性建设项目促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机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密切合作的培养机制,实现学产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深层次合作。仅2009年即立项建设38个示范性建设项目。
  (三)积极推动工作室课程建设,全面推进 “做中学”、“探中学”和“导师(组)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在大学生中实施创新教育提供载体
  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课程中心模式的教学改革,2004年以来,学校调整实验室建设思路,推进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开展,全面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一方面全面推进了“做中学”、“探中学” 和“导师(组)制”的教学模式改革,另一方面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尽早了解社会、接触工程实践、参与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出了“教学、科研、服务民族”一体化,以“做中学”、“产学合作”和“本科生团队培养”为特征的工作室课程。将服务地方、服务民族、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等各种人才培养项目作为工作室课程建设的资源,开展基于项目学习、体验性学习、自主学习,推进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通过开设高峰体验课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技能。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实验实践技能训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校确定了产学合作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将产业资源和需求引入工程教育,课程教学以直接服务于社会、服务民族、服务国家特殊需要为特征推进“工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人才。
  目前,学校建立了以本科生科研教育为核心、以学科竞赛为牵动、以日常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外创新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二级学院基础培养和校级创新教育基地孵化的运行模式。全面开展学科竞赛训练,培养一流创新人才。2004年以来,学校每年在创新教育中心常年组织开展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如: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公开赛、国际机器人世界杯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建模竞赛、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全国智能车竞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ACM程序设计竞赛、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微软创新杯竞赛等20余种。通过竞赛与全国重点大学同台交流,锻炼学生,检验培养质量,修正人才培养模式。
  三、取得的成效
  从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情况来看,参加竞赛层次从校到省和国家,最后走出国门,融入到国际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大舞台。近年来,学生每年申报国家专利200 项以上,平均每年在国际上获得学科竞赛奖励100 多人次、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300 多人次、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000 多人次。2005 年以来,152 名学生获得43 项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一等奖。在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等各项赛事中均取得过全国最高级别的奖项。学生累计获得包括5 项德国红点概念奖、3 项iF 概念奖、1 项iF 概念奖特别奖和5 项IDEA设计奖(美国杰出工业设计奖)在内的14 项国际设计领域顶级奖项,成为国内唯一获IDEA 设计奖、iF 概念奖和红点概念奖三大设计界顶级奖项的高校。2006 年和2008 年我校在“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分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2007 年,学校计算机仿真足球机器人代表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到美国参加“足球”机器人大赛;在2008 年国际微软“创新杯”科技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中国赛区第一名,并代表中国高校学生赴法国参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通过竞赛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校创新教育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众多媒体、各级领导和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辽宁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的创新教育的报道30余次。《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校领导参考》等教育期刊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过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宋成龙)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下载积分:1199
内容提示: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2:56: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官方公共微信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素质填写示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