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经典的俗语,关于桥的谚语和俗语,谢谢!

教育子分类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_常用经典格言警句大全_百度文库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_常用经典格言警句大全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 常用经典格言警句大全
一、※理想篇※
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无作为。
幸福不会象鸟儿一样飞来。
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不怕山高路远,就怕意志不坚。
语言只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莫学知了爬树梢,东摇西摆唱高调。
没有崇高的理想,青春就将枯萎,没有伟大的志愿,生命就将暗淡无光。 人凭志气虎凭威。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
好马在力气,好汉在志气。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谷糠。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一万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实干。
爱叫的鸟做不了巢,爱吹的人赶不成事。
鸟都往高枝上飞。
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作梦来收获所得。
万里长城是一块一块砖头砌成的。汪洋大海是一条一条涧水流成的。
二、※求知篇※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星多天空亮,学多智慧广。
乳燕不学,永远飞不上蓝天。
没有羽毛,多么强壮的鸟也不能飞翔;缺乏知识,再好的理想也是空谈。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鸟靠翅膀兔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
不要装饰你的衣服,而要丰富你的智慧。
鸟笨先飞早入林,人勤学习早入林。
幼年学的好比石头上刻的。
好学好问,什么都能学会;害羞不问,总有一天掉队。
蜜蜂酿蜜不嫌花儿少,好学读书不弃分与秒。
不学习的人,象不长谷物的荒地。
学如驾车登,不进则退山。
对时间要吝啬,莫放松一分一秒;对知识要贪心,要争取一点一滴。 不吃饭则饥,不学习则愚。
雨水可把瓶口灌满,知识却不能将脑子填满。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门窗,书籍是人们精神的食粮。
第1 / 12页
贡献者:txhuxiaopei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查看格言:100句耳熟能详的经典谚语
100句耳熟能详的经典谚语
  1、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2、行行出状元,处处有能人。
3、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4、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
5、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6、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7、路是人开的,树是人栽的。
8、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9、邻居好,赛金宝。
10、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1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12、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13、做一行,怨一行,到老不在行。
14、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1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16、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17、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18、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19、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20、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21、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
2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23、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24、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25、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27、艺高人胆大。
28、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9、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30、骑马莫怕山,行船莫怕滩。
31、心如磐石固,志比松柏坚。
32、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
33、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34、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3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6、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37、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38、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39、懒人嘴里明天多。
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42、多行不义必自毙。
43、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4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45、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46、路是走熟的,事是做顺的。
4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8、水浸千年松,日晒万年樟。
49、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50、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
51、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52、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
53、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54、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55、要想长寿,先戒烟酒。
56、人要闯,马要放。
57、不怕慢,就怕站。
58、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59、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6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63、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6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5、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6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7、好事多磨,善行多难。
68、人穷可致富,志高能成事。
69、马瘦腿不软,人穷志不短。
70、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71、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72、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
7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4、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75、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76、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77、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78、竹贵有节,人贵有志。
79、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8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81、悲伤忧愁,不如握紧拳头。
82、天大的事,由地上的人做。
8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84、欲求生快活,须下死工夫。
85、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86、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87、人若不打虎,虎就要伤人。
88、雄鹰不怕风,好汉不怕死。
89、打得一拳去,免得百拳来。
90、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91、怕走崎岖路,莫想攀高峰。
92、木不钻不透,人不激不发。
9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94、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95、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96、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9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
98、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99、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100、一日三笑,不用吃药。您的位置: >
古代俗语中最坑人的十大俗话
发表日期: 20:22 来源: 编辑: 点击:次
中国古代俗语源远流长,有很多经典的俗话流传至今,但殊不知有很多俗语也是很坑人的,盘点中国十大最害人的俗话。
古代俗语中最坑人的十大俗话
1.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谈到曰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曰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曰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最惨的就是男人,有句俗话&是猫就爱偷腥吃。&这句俗话实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翻版。主张把天下所有男人形容成&种牛&,如果你不是&种牛&,那一定得找&老军医&看看。
2.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五十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读大学那其间,学院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双方是哪一方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例如上述那个校规,如果某同学打你,是否就被动等着挨打?打你还是轻的,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
3. 苍蝇不叮无缝蛋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据《西部商报》曰报道,余某和把某是邻居,在今年农历三月份,村子里传称把某强奸了杨某。在谣言散播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把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最后把某忍无可忍,竟然用菜刀将邻居家妇女余某的头砍下。看,这大俗话&苍蝇不叮无缝蛋&,不仅能害别人,还能害死相信这句话人的性命。
4.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例如招聘,某公司打出招聘总经理的广告,对应聘者所要具有的条件列出若干。如果把总经理的职位看成一次机会,把看见这则消息的人视为&机会面前的人人&,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如:在条件上要求:硕士学位,大多数人就没有机会了;再要求:在同等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又有一些人掉头走了;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再要求:年龄&&这样的机会,怎么能用人人平等来诠释呢?一个市长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人儿子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他们能平等吗?
5. 人挪活,树挪死
&人挪活,树挪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我的一个堂弟,在长春某名校做老师。几个月前,他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助他把他&弄到&长春土地规划局去,被我拒绝了。他在做老师之前在区宣传部干过几年。&人挪活,树挪死&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生活在城市,街道两旁的树都是挪来的,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说&树挪未必死&;人挪就活吗?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
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经常看见一些官状模样的人,说话喜欢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捕风捉影:&对于最近单位传闻的咱单位内婚外恋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听者往往不知所措,说谁呢?大家猜测不止。本来很安静的单位,一时间就会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
7.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笔者说这个,不是对长者的不尊重,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对待某个具体问题,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和年龄关系不大。&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亵渎,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
8.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主张以地区为线,画出友谊的大门。中国警务报道,3月18曰上午,南昌市公案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将抓获的杀人犯罪嫌疑人谢应福移交给广州警方。据悉,谢应福为20万钱财,竟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杀死。这里,就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中国人,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证,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
9. 各扫门前雪
&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倡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几年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媒体报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曰之下被羞辱了,而且围观者数众。这些围观的人实际上就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大俗话坚定的支持者。现在小偷猖獗、抢劫犯疯狂&&不能说跟&各扫门前雪&的信奉无关。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
10.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庸特产。主张把交流情感、加强感情放到第一位,比赛输赢是次要的。真的能做到吗?不可能!比赛就是要分输赢的,就是要争第一的,否则比赛就成了形式主义和工具。比赛中的参与者人也无法体验比赛激烈对抗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观众也看不见比赛的激情和悬念。这样的比赛还能叫比赛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虚伪的代名词,实际各队在比赛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赛场上也是火药味十足,每一个运动员都打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幌子在干&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事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大俗话,特显出中国人虚伪、矫揉、造作的一面。
推荐阅读:
本文由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地址:
好词好句精彩图文推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590247',
container: s,
size: '250,250',
display: 'inlay-fix'
好词好句阅读排行
好词好句推荐阅读
80后励志网全站最新更新
网站已备案|备案号:滇ICP备号-2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经典谚语(三字俗语篇)
清一色 && 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打光棍 && 指没有结婚没有后代的人。
老一套&& &一直沿用、毫无变化的一套做法。
绊脚石&&&&比喻的是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阻碍事物前进的挫折或困难等。
倒插门&&& &学名叫&入赘&,旧指结婚时男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为女方家的&儿子&,继承女方门第。倒插门的男子被称为&上门女婿&。
打算盘 && 1.用算盘计算。 2.盘算,打主意。
老一套&& &一直沿用、毫无变化的一套做法。
书生气&&&&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钻空子&& &乘隙钻营投机或利用漏洞进行活动。亦指利用可乘的机会。
留后路&& & 比喻办事时为防失败而预留退路。
不中用 && 1.不合用;无用。2.谓人快死了。
卖人情&& &故意表现出给人好处,使对方感激自己。
顺口溜 && 民间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顺口。
关系户&&& &在工作或其他方面的交往中,相互可以得到某些利益或某种便利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吃老本&& & 比喻依赖原有的知识p本领或功劳过日子。
死胡同 &&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经典谚语(三字俗语篇)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经典谚语(三字俗语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谢谢!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俗语与谚语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