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打击非法破坏林地总结铁皮船破坏水产资源找什么部门

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江苏南通:5人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获刑
健康安徽 阅读:[2482次] 日期:[]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法院在位于长江边的南通市开发区振华重工码头,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黄某、刘某等5名被告人被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拘役三个月不等的刑罚。当地100多名渔民、群众和渔政执法人员旁听了庭审。经查,2016年三四月间,黄某、刘某等人在长江禁渔期内多次驾驶船只,在长江南通段苏通大桥上游附近水域使用深水网捕捞刀鲚等鱼类,获利1.1万元。日,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联合渔政部门,对苏通大桥水域开展长江深水张网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检查,发现苏通大桥上下游两侧均布有深水网,在大桥上游的一侧还有一艘未标示船名船号的作业渔船。随后,执法人员在该渔船上将黄某、刘某等4人抓获,另一被告人于当月13日投案。长江渔业资源被誉为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为保护好长江渔业资源,2015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规定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是长江禁渔期。而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尽管如此,仍有不法分子为获取非法利益,无视国家规定,在长江流域从事非法捕捞活动,严重影响了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南通市港闸区检察院公诉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使广大渔民充分认识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非法捕捞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该院会同港闸区法院专门将庭审安排在长江边,以此对长江流域的非法捕捞现象予以震慑和遏制。
微信:健康安徽
微博:健康_安徽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江苏南通:5人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获刑
时间: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在禁渔期内多次张网捕鱼
江苏南通:5人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获刑
  本报讯(记者徐德高 通讯员苏琳)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法院在位于长江边的南通市开发区振华重工码头,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黄某、刘某等5名被告人被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拘役三个月不等的刑罚。当地100多名渔民、群众和渔政执法人员旁听了庭审。
  经查,2016年三四月间,黄某、刘某等人在长江禁渔期内多次驾驶船只,在长江南通段苏通大桥上游附近水域使用深水网捕捞刀鲚等鱼类,获利1.1万元。日,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联合渔政部门,对苏通大桥水域开展长江深水张网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检查,发现苏通大桥上下游两侧均布有深水网,在大桥上游的一侧还有一艘未标示船名船号的作业渔船。随后,执法人员在该渔船上将黄某、刘某等4人抓获,另一被告人于当月13日投案。
  长江渔业资源被誉为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为保护好长江渔业资源,2015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规定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是长江禁渔期。而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
  “尽管如此,仍有不法分子为获取非法利益,无视国家规定,在长江流域从事非法捕捞活动,严重影响了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南通市港闸区检察院公诉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使广大渔民充分认识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非法捕捞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该院会同港闸区法院专门将庭审安排在长江边,以此对长江流域的非法捕捞现象予以震慑和遏制。
检察院宣传片
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电话
技术支持:正义网第A21版:纵览烟台
自制小铁皮船非法电鱼
一市民被执法人员抓获
&&&&本报讯(YMG记者 牟涛 通讯员 高立平)为打击非法电鱼行为,4月22日下午,市渔政监督站联合水利部门对夹河重点流域进行突击检查,成功查获一艘非法电鱼船,暂扣了渔船推进器和电鱼设备。  22日下午14时30分,执法人员在夹河英特尔大桥南部水域巡查时,发现一名电鱼者乘自制的长约3米、宽1米左右的小铁皮船,在河中央电鱼。执法人员立即锁定目标,在电鱼船登陆点埋伏。15时30分,电鱼者上岸,观察没有异常,便开始发动农用三轮车准备离开,正在这时,埋伏在周围的执法人员一举将其查获,暂扣了渔船推进器和电鱼设备。  市渔政站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自3月份以来,已经与水利部门进行了多次联合检查和突击检查。下一步,水利、渔业和公安部门将建立联合管理机制,购置橡皮艇、冲锋舟等执法工具,进一步强化执法手段,对夹河电鱼进行彻底整治。自然资源被破坏的资料 【范文十篇】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资料
范文一: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三:罗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多立方米。
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四: 水资源枯竭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饮用水在急剧减少。水荒,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过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个国家为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许多科学家预言:水在21世纪将成为人类最缺乏的资源。正如人们所希望的,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五: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空气污染33%,船舶12%,倾倒垃圾10%,海上油、气生产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范文二:破坏自然规律的资料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 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 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 被杀掉6千多只。
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 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 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 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仅仅两个冬 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
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
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
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
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范文三: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一:
罗布泊的消亡跟人类抽取塔里木河的水有有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多立方米。
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损失可能高达95%。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臭氧层的破坏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l%,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三:
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四: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活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侵蚀占28%,化学现象(盐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现象(水涝、沉陷)占4.2%。土壤侵蚀年平均速度为每公顷约0.5-2吨。全球每年损失灌溉地150万平方公顷。70%的农用干旱地和半干旱地已沙漠化,最为严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在过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4.6亿增加到5.5亿人。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五:大气环境恶化
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
范文四:破坏资源的叔叔们:  你们好!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是那样的可爱,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横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的外观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可里面呢?大家有没有想过破坏自然资源对地球的伤害有多大?  我们先说树木吧。树木为我们提供氧气,即使有沙尘暴时树木也可以抵挡。可我们的伐木工人们把树木一棵棵砍掉,使一片片茂盛的森林变成了一片沙漠。  我们再说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吧。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可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十,这么一点水都还不够我们喝,现在居然还有人去破坏我们唯一的水资源。把垃圾倒在水里,把污水排在水里,把清澈见底的水变成了墨汁,而且这种水对我们人体的伤害度极大。水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资源。  我觉得我们应该一起来保护地球,(1)一起携手创造出一片绿色。(2)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3)至少每个人一年要种10棵树。(4)节约用水。(5)把垃圾倒在垃圾库里,不要倒在河里。  大家记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去呵护它、爱护它,而不是去伤害它。人类是属于地球的,而地球不属于人类。让我们珍惜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吧!“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希望这些建议你们能够采用!
六年级:叶子微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范文五:破坏资源的叔叔们:  你们好!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是那样的可爱,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横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的外观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可里面呢?大家有没有想过破坏自然资源对地球的伤害有多大?  我们先说树木吧。树木为我们提供氧气,即使有沙尘暴时树木也可以抵挡。可我们的伐木工人们把树木一棵棵砍掉,使一片片茂盛的森林变成了一片沙漠。( 书村网
)  我们再说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吧。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可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十,这么一点水都还不够我们喝,现在居然还有人去破坏我们唯一的水资源。把垃圾倒在水里,把污水排在水里,把清澈见底的水变成了墨汁,而且这种水对我们人体的伤害度极大。水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资源。  我觉得我们应该一起来保护地球,(1)一起携手创造出一片绿色。(2)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3)至少每个人一年要种10棵树。(4)节约用水。(5)把垃圾倒在垃圾库里,不要倒在河里。  大家记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去呵护它、爱护它,而不是去伤害它。人类是属于地球的,而地球不属于人类。让我们珍惜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吧!“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希望这些建议你们能够采用!
六年级:叶子微
范文六:人类破坏资源的资料
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33万立方米,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需毁掉146平方公里的森林。一次性木筷的广泛使用,给森林资源带来较大的压力。我国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据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介绍,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头,约占总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多半损失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工业上,我国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发达国家却仅有100多立方米。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数量虽远远低于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毫不吝惜和肆无忌惮的浪费却与前二者相差不大。据统计,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人们不仅浪费着正在用的水,还在无形中破坏着那些尚未用的水资源。目前,全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湖, 使得全国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加剧了可利用水资源的不足。80年代末期,昆明的一个农民往盘龙江里倾倒一小板车废旧染料,把整个江染成红色,使自来水厂停产一天,“一个人就污染一条江”。破坏水、污染水容易,而要治理污水却很不容易。全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淮河地区每年有180万吨严重污染物COD进入淮河,1998年实施“零点行动”后,COD量降至90万吨,而要真正达到治污标准,则需将COD量降到30万吨,这至少还需要投入1万亿元。
除了浪费水和污染水外,由于不明水规律,对水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水源枯竭。在河西走廊的甘肃省石羊河上,位于下游的民勤盆地80年代尚有6亿立方米水资源, 90年代猛降至0.8亿立方米,缺水危机笼罩着民勤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相距仅百公里的上游武威盆地占据了1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生活在这个丰衣足食时代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深远含义呢?也许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了吧。事实就是如此。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每人浪费一度电,就有多少的发电厂一天的发电量啊。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
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
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1.9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5.27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9.7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而非洲人均拥有1.55公顷海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1.36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
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当今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
范文七:有报道说: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
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
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微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
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范文八: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而造成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减少,称为水土流失。
目前,全世界约有1/2的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流失表土750亿吨,每年约损失1000万公顷土地。由于水土流失,各国不得不支出4000亿美元投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是全球面临的又一环境问题。
作为农业之本的土壤,就像一层薄膜覆盖在大地上。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而土层平均厚度却只有18厘米。就在这层"薄膜"上,人们从事着所有的粮食、饲料、织物纤维以及其他有用植物的生产。表土是动植物的残骸、肥料等有机物的堆积,经土壤中生物群的复杂而精细的作用逐渐形成的。通常,在温带地区的自然条件下,每形成1厘米表土需要100~400年的时间,即使管理极好的土地也需要20年。
土壤流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地球庭生以来就一直发生着。正是由于不游地区的侵蚀,才给下游平原地区提供了土壤,才开成了肥沃的河口三角洲。每公顷的土壤流失量随土质和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主为在3~12吨左右属于容许范围。但是,造成至今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快。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人类就上山砍树,
范文九:破坏资源的例子一: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破坏资源的例子二:黄河断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滚滚的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华夏文明,被称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可是古人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现在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看不到了。从1972年到1997年的26年中,黄河下游有20年出现断流,其中1991年到1997年的7年中有6年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有关专家估计,按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2000年以后黄河下游将会年年断流,至少10年中要断流八九次。
万里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呢?
黄河断流,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曾是林草茂密的地区。但千百年来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森林遭砍伐,草地被开垦,到处是荒山秃岭,水土大量流失,蓄水保水能力大大降低。雨季洪水汛猛下泄,旱季土干泉竭。破坏资源的例子三:白色污染
纸张的发明使到人类的发明迅速地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张让人类的周围环境遭到了极大的污染。
浪费纸张:在我们班级里和学校的垃圾池里,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纸张在垃圾池里。黄的、白的、绿的……眼花缭乱。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业纸揉成一团。
纸张回收:我在调查中,发现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纸杯: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 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应该怎样选择呢?市民为了贪图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一次性纸杯。人们说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为一次性纸杯的产生,使到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极度的破坏。市民们使用了一次性纸杯,就随地乱扔,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破坏资源的例子四: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破坏资源的例子五:前山河
我曾经到前山河进行调查,发现前山河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混浊,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并且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难闻的味道。原来在昌盛大桥下,居住着许多“三无”人员。他们的行为给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创伤。白天,他们吃喝拉撒,随地大小便……任由他们这样持久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会被他们给糟蹋。如今,虽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还是浑浊的。我还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边还有一座座工业废料堆成小山。
所以,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的饮用水不是总会觉得有一股咸味吗?这是珠海的咸潮。
范文十:Bhavik R. Bakshi  Thermodynamic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pp  Hardback  ISBN6  B. R. Bakshi等编  本书从独特的多学科的视角努力把严格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展示出来,所有这些领域的探索都涉及了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领域包括机械、化学工程、物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和工业生态学。  编者相信:需要一本像本书那样能综合反映热力学基本原则在各个领域应用的专著,使人们能充分地了解热力学基本原则可以在定性判断“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本书的目的就是汇集各个领域的专家撰写的各自领域内热力学规则应用的最新成果,并将本书的最终目的演化为:不是在领域以外寻求解决本领域内的严格的科学和工程问题的方法,但是要吸取其他领域解决类似科学问题的经验和智慧,定义好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核心、坚定“环境保护”的原则,在本领域解决方法的基础上适当融合其它学科的有效办法,为将来有可能被称之为“可持续性科学”的解决方法打下基础。  全书分为4部分,含19篇论文,第1部分基础,含第1-3章:1. 热力学:广义的有用能量和可用的最大功或放射本能(exergy);2. 能量和放射本能(exergy):研究资源利用需要的两个概念?3. 热力学给出的资源使用帐单。第2部分产品和过程,含第4-8章:4. 材料的分离和回收;5.转换技术发展的一种基于熵的度量;6. 在生产过程中所用资源的热力学分析;7. 超纯度和能源利用:半导体制造的个案研究;8. 能源和利用:现状、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和热力学的观点。第3部分生命周期的评估和度量,含第9-13章:9. 用热力学和统计学提高生命周期库存数据的质量;10. 可持续发展技术:来自热力学的度量;11. 生命周期评估中的熵的生产和资源消耗;12. 在工业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流;13.物流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的合成。第4部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含第14-19章:14.能源和生态系统投入产出分析的早期发展;15. 放射本能(exergy)经济学和放射本能(exergy)环境分析;16. 熵、经济学和政策;17. 人口的一体化和隔离:热力学家的一个观点;18. 在生态系统中的放射本能(exeergy)分析:背景和挑战;19. 热力学用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考。附录:标准化学放射本能。  本书是由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24位专家撰写。可供相关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吴永礼,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Wu Yongli, Professor  (Institute of Mechanics,CA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