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 一个4 port usb 2.0 hub可以接多个endpoint吗

win7两个usb2.0接口,一个正常,一个不可以用,都是2.0,求大神_windows7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1,213贴子:
win7两个usb2.0接口,一个正常,一个不可以用,都是2.0,求大神收藏
刚插入USB的时候网上很多人设备管理器里都市有个叹号说明安装驱动不成功的,但是我的安装成功了,但是读不出U盘,外接了风扇也是能通电的试了网上很多方法都不可以,重装系统了还是不行,当时是突然就用不了的
2017新版Ghost Win7旗舰版系统,Ghost Windows7旗舰版系统下载,高效稳定,装机必备之选,本站系统下载速度快,免激活,全新驱动完整兼容笔记本,新老台式机,是电脑装机必选系统.
也不是U盘坏的,插在另一个借口也可以用
10分钟过去了
你之前是不是查过不正常的USB的东西把这个USB里面弄坏了?
之前坏了之后就是这样子,没发现什么变化的
我两台电脑都是这样,前置USB一边能用,一边不能用。不知道啥情况呢
有没有大神知道怎么回事
风扇能不能用跟usb没关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转)我的毕设总结-用STM32的高速AD和USB2.0做简易示波器 - STM32/STM8技术论坛 -
中国电子技术论坛 -
最好最受欢迎电子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转)我的毕设总结-用STM32的高速AD和USB2.0做简易示波器
15:23:21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大彭 于
15:34 编辑
我的毕设总结-用STM32的高速AD和USB2.0做简易示波器(转)
我的毕设总结-用STM32的高速AD和USB2.0做简易示波器
今天是3月9号,再过3个月就要大学毕业了,最近工作找得郁闷。干脆躲回实验室,总结下我的毕业设计,算是把自己的大学画个句号吧。
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基于STM32的简易示波器设备驱动的研究”,就是利用STM32的AD采集波形数据,然后通过它内置的USB2.0把数据传到PC上面显示出来。框图如下。
1.jpg (10.25 KB, 下载次数: 7)
15:32 上传
题目一共是两个人做,我和我搭档耗子。他做信号处理,采集部分。我做USB在PC下的驱动开发,以及上位机界面的显示。USB固件那部分我们是一起完成的。
这个课题从08年10月开始,到12月圣诞前夕基本完成。最后基本实现了波形的显示,实测最大可以测量的频率是200KHZ,
效果图如下:
2.jpg (23.55 KB, 下载次数: 6)
15:33 上传
3.JPG (23.56 KB, 下载次数: 2)
15:33 上传
方波的图形好像不是很漂亮会有上升沿老是有尖刺,还需要作软件做处理。没截出来,
最后能出数据离不开很多前辈的经验。有些地方是借鉴了他们的东西。现在先列出来。
第一个是21IC上面alien2006原帖地址。他也是做了一个简易示波器,但是用的是以太网传输。采集部分我很多借鉴了他的方案。
第二个是电脑圈圈,他对USB的理解令我钦佩。我能搞出驱动,他提供的源码包非常重要,有些代码也是直接在他的基础上修改的。
2 整体方案
先说下一次完整的采集,比如外面进来的波形是正弦波,波形电压有正负,STM32单片机的AD只能采集0~3.6V的电压,所以要对信号进行 处理。也就是需要一个模拟前端电路,把电压抬上去。接着就是采集了,STM32的AD可以用外设进行触发,这里用定时器进行触发。每过一个单位时间AD开 启一次,采集一个点,这样采集的频率只要调整这个单位时间也就是定时器就可以控制了。采集了一桢数据,比如200个点。DMA中断被触发,开启USB,把 数据发送到上位机,然后显示出来。
整个过程大体就是这样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补充下。熟悉示波器的人都知道示波器有个触发概念。像刚才这样显示的话,比如前一帧数据是波 峰开始显示,后一帧是波谷开始。这样显示出来的波形就是乱的,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做触发,也就是保证每次采集的起始电位相同。我们的采用的是用 外中断的形式,外面波形数据先不采集,先让它通过一个比较器,比如比较器的基准电压是1V,也就是每次都和1V比较,低于1V输出低电平,高于1V输出高 电平。当数据电压大于1V的时候,比较器输出高电平,高电平接到单片机外中断口,这样外中断就被触发。然后开始采集,这样就能保证每帧数据的起始点都相 同。
这个方案是大体方案,后来做了下修改。就是让AD一直在采集。外中断触发了后开启的是DMA,AD一直开着,只是控制DMA什么时候去取。从哪里开始取,取多少个点。下位机部分不再详说,贴下主要的程序,大侠们随便看看,多多指教。
定时器设置代码如下:
/*******************************************************************************
* Function Name : TIM_Configuration
* Description : Configure the TIM2.
*******************************************************************************/
void TIM2_Configuration(void)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
TIM_OCInitTypeDef TIM_OCInitS
TIM_DeInit(TIM2); //TIM2初始化
/* Time base configuration */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 18; //设置了下一个更新事件装入活动的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周期的值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0; //设置了用来作为TIMx时钟频率除数的预分频值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 //设置了时钟分割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选择了计数器模式向上计数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Structure); //根据TIM_TimeBaseInitStruct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TIMx
/* Prescaler configuration */
// TIM_PrescalerConfig(TIM2, 1, TIM_PSCReloadMode_Update); //设置TIMx重载次数 预分频值在更新事件装入
/* TIM_OCMode_Toggle Mode configuration: Channel2 */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Mode = TIM_OCMode_T
TIM_OCInitStructure.TIM_Channel = TIM_Channel_2;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9;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Polarity = TIM_OCPolarity_L //TIM输出比较极性低
TIM_OCInit(TIM2,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ARRPreloadConfig(TIM2, ENABLE); //使能或者失能TIMx在ARR上的自动装载寄存器
/* TIM2 enable counter */
TIM_Cmd(TIM2, ENABLE); //使能TIMx外设
AD以及DMA设置代码:
/*******************************************************************************
* Function Name : ADC_Configuration
* Description : Configure the ADC1.
*******************************************************************************/
void ADC_Configuration(void)
/* DMA channel1 configuration ----------------------------------------------*/
DMA_DeInit(DMA_Channel1); //复位DMA_Channel1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ADC1_DR_A //外围设备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 = (u32)&ADC_Data[0]; //memory 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外围设备做为源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1024; //数据单元尺寸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 //外围地址是否自动增长 disable不增长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 //memory 是否自动增长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HalfW //外围设备寄存器尺寸16位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HalfW //memory尺寸16位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C //DMA 循环模式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 //DMA 通道优先级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 = DMA_M2M_D //memory- to-memory转换
DMA_Init(DMA_Channel1, &DMA_InitStructure); //初始化DMA通道1
/* DMA IT enable */
DMA_ITConfig(DMA_Channel1, DMA_IT_TC, ENABLE); //使能DMA传输完成中断
/* ADC1 configuration ------------------------------------------------------*/
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 //ADC 工作模式 ADC1 ADC2 单独工作
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 DISABLE; //多通道扫描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DISABLE; //是否启用连续转换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T2_CC2; //触发方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 //数据右对齐
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1; //ADC规则转换通道数量
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
/* ADC1 regular channel10 configuration */ //配置转换规则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0, 1, ADC_SampleTime_1Cycles5);
/* Enable ADC1 DMA */
ADC_DMACmd(ADC1, ENABLE);
/* Enable ADC1 */
ADC_Cmd(ADC1, ENABLE);
/* Enable ADC1 reset calibaration register */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复位ADC1 校准
/* Check the end of ADC1 reset calibration register */
while(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等待复位完成
/* Start ADC1 calibaration */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开始ADC1 校准转换
/* Check the end of ADC1 calibration */
while(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等待转换完成
ADC_ExternalTrigConvCmd( ADC1, ENABLE); //使能或者失能ADCx的经外部触发启动转换功能
DMA中断服务程序:
/*******************************************************************************
* Function Name : DMAChannel1_IRQHandler
* Description : This function handles DMA Stream 1 interrupt request.
*******************************************************************************/
void DMAChannel1_IRQHandler(void)
DMA_Cmd(DMA_Channel1, DISABLE); //关闭DMA通道1
for(count=64;count《1024;count++) //AD数据转换处理
AD_Data[count]=(ADC_Data[count]*330)/4096;
flag_usb = 1; //usb标志位置1,使能usb发送
DMA_ClearITPendingBit(DMA_IT_TC1);
下面就开始说我做的部分,USB部分。一共有3个地方,
(1)USB固件程序的开发
(2)Windows XP下USB设备驱动的开发
(3)对应的PC上的应用程序开发。
下面来详细论述。
3 USB固件程序的开发
这部分主要设计USB的协议。一共花了两个星期时间,是我们做的最开心的两个星期。因为是两个人一起来研究,导师崔也经常跑过来讨论。最后测 出来的传输速度是700-800K,依据USB2.0全速理论最大速度12Mbps,除以八大概是1M多,基本把速度都开发出来了。期间参考了 ouravr里面的一个叫极速狂飙的帖子,也成功开启了双缓冲。
固件程序主要是根据万利板子提供的4个USB程序中的那个USB转串程序修改的,主要是修改两个文件。第一个是usb_desc.c,这个文件里面配置了全部的描述符。这些描述符在USB2.0协议里面都有严格的定义,跟着配置就好了。
const u8 Virtual_Com_Port_DeviceDescriptor[] =
0x12, /* bLength */
USB_DEVICE_DESCRIPTOR_TYPE, /* bDescriptorType */
0x02, /* bcdUSB = 2.00 USB2.0版本*/
0xFF, /* bDeviceClass: USB分配的设备类*/
0xFF, /* bDeviceSubClass 子类*/
0x00, /* bDeviceProtocol */
0x40, /* bMaxPacketSize0 端点0最大包大小*/
0x44, /* idVendor = 0x4444 高位在后*/
0x33, /* idProduct = 0x3333 */
0x02, /* bcdDevice = 2.00 */
1, /* Index of string descriptor describing manufacturer */
2, /* Index of string descriptor describing product */
3, /* Index of string descriptor describing the device‘s serial number */
0x01 /* bNumConfigurations */
const u8 Virtual_Com_Port_ConfigDescriptor[] =
/*Configuation Descriptor配置描述符*/
0x09, /* bLength: Configuation Descriptor size */
USB_CONFIGURATION_DESCRIPTOR_TYPE, /* bDescriptorType: Configuration */
VIRTUAL_COM_PORT_SIZ_CONFIG_DESC, /* wTotalLength:no of returned bytes */
0x01, /* bNumInterfaces: 1 interface 此配置所支持的接口数量*/
0x01, /* bConfigurationValue: Configuration value */
0x00, /* iConfiguration: Index of string descriptor describing the configuration */
0xC0, /* bmAttributes: self powered 自供电*/
0x00, /* MaxPower 0 mA 设备从总线提取的电流*/
/*Data class Interface Descriptor接口描述符*/
0x09, /* bLength: Endpoint Descriptor size */
USB_INTERFACE_DESCRIPTOR_TYPE, /* bDescriptorType: */
0x00, /* bInterfaceNumber: Number of Interface 该接口编号0为基*/
0x00, /* bAlternateSetting: Alternate setting */
0x02, /* bNumEndpoints: 该使用的端点数*/
0xFF, /* bInterfaceClass: 接口类型*/
0xFF, /* bInterfaceSubClass: 子类 */
0x00, /* bInterfaceProtocol: 接口遵循的协议*/
0x00, /* iInterface: 描述该接口字符串索引*/
/*Endpoint 3 Descriptor*/
0x07, /* bLength: Endpoint Descriptor size */
USB_ENDPOINT_DESCRIPTOR_TYPE, /* bDescriptorType: Endpoint */
0x03, /* bEndpointAddress: (OUT3) */
0x02, /* bmAttributes: Bulk */
0x00, /* PacketSize: */
0x00, /* bInterval: ignore for Bulk transfer */
/*Endpoint 1 Descriptor*/
0x07, /* bLength: Endpoint Descriptor size */
USB_ENDPOINT_DESCRIPTOR_TYPE, /* bDescriptorType: Endpoint */
0x81, /* bEndpointAddress: (IN1) */
0x02, /* bmAttributes: Bulk */
0x00, /* wMaxPacketSize:批量传输最大包 64byte*/
0x00 /* bInterval */
/* USB String Descriptors */
const u8 Virtual_Com_Port_StringLangID[VIRTUAL_COM_PORT_SIZ_STRING_LANGID] =
VIRTUAL_COM_PORT_SIZ_STRING_LANGID,
USB_STRING_DESCRIPTOR_TYPE,
0x04 /* LangID = 0x0409: U.S. English */
const u8 Virtual_Com_Port_StringVendor[VIRTUAL_COM_PORT_SIZ_STRING_VENDOR] =
VIRTUAL_COM_PORT_SIZ_STRING_VENDOR, /* Size of Vendor string */
USB_STRING_DESCRIPTOR_TYPE, /* bDescriptorType*/
/* Manufacturer: “STMicroelectronics” */
’S‘, 0, ’T‘, 0, ’M‘, 0, ’i‘, 0, ’c‘, 0, ’r‘, 0, ’o‘, 0, ’e‘, 0,
’l‘, 0, ’e‘, 0, ’c‘, 0, ’t‘, 0, ’r‘, 0, ’o‘, 0, ’n‘, 0, ’i‘, 0,
’c‘, 0, ’s‘, 0
const u8 Virtual_Com_Port_StringProduct[VIRTUAL_COM_PORT_SIZ_STRING_PRODUCT] =
VIRTUAL_COM_PORT_SIZ_STRING_PRODUCT, /* bLength */
USB_STRING_DESCRIPTOR_TYPE, /* bDescriptorType */
/* Product name: “Num send test” */
’N‘, 0, ’u‘, 0, ’m‘, 0, ’ ‘, 0, ’s‘, 0, ’e‘, 0, ’n‘, 0, ’d‘, 0,
’ ‘, 0, ’t‘, 0, ’e‘, 0, ’s‘, 0, ’t‘, 0, ’ ‘, 0
const u8 Virtual_Com_Port_StringSerial[VIRTUAL_COM_PORT_SIZ_STRING_SERIAL] =
VIRTUAL_COM_PORT_SIZ_STRING_SERIAL, /* bLength */
USB_STRING_DESCRIPTOR_TYPE, /* bDescriptorType */
’D‘, 0, ’e‘, 0, ’m‘, 0, ’o‘, 0, ’ ‘, 0, ’1‘, 0, ’。‘, 0, ’0‘, 0,
’0‘, 0, ’0‘, 0
有些字符没有修改还是原来DEMO的,大家将就着看看。
还有就是Usb_prop.c 里面这个函数
/*******************************************************************************
* Function Name : Virtual_Com_Port_Reset
* Description : Virtual_Com_Port Mouse reset routine
* Input : None.
* Output : None.
* Return : None.
*******************************************************************************/
void Virtual_Com_Port_Reset(void) //USBIP复位过程,当宏单元收到RESET信号时调用,
{ //用户程序在此过程中设置端点
/* Set Virtual_Com_Port DEVICE as not configured */
pInformation-》Current_Configuration = 0;
/* Set Virtual_Com_Port DEVICE with the default Interface*/
pInformation-》Current_Interface = 0;
SetBTABLE(BTABLE_ADDRESS);
/* Initialize Endpoint 0 */
SetEPType(ENDP0, EP_CONTROL);
SetEPTxStatus(ENDP0, EP_TX_STALL);
SetEPRxAddr(ENDP0, ENDP0_RXADDR);
SetEPTxAddr(ENDP0, ENDP0_TXADDR);
Clear_Status_Out(ENDP0);
SetEPRxCount(ENDP0, Device_Property.MaxPacketSize);
SetEPRxValid(ENDP0);
/* Initialize Endpoint 1 */
SetEPType(ENDP1, EP_BULK); //设置端点1传输模式批量传输
SetEPTxAddr(ENDP1, ENDP1_TXADDR); //缓冲区基地址(IN 发)
SetEPTxCount(ENDP1, 64); //配置Tx缓冲计数器
SetEPTxStatus(ENDP1, EP_TX_VALID); //设置端点发送有效
SetEPRxStatus(ENDP1, EP_RX_DIS); //设置端点接收关闭
/* Initialize Endpoint 3 */
SetEPType(ENDP3, EP_BULK); //设置端点3传输模式批量传输
SetEPRxAddr(ENDP3, ENDP3_RXADDR); //缓冲区基地址(OUT 收)
SetEPRxCount(ENDP3, 2); //配置Rx缓冲计数器
SetEPRxStatus(ENDP3, EP_RX_VALID); //设置端点接收有效
SetEPTxStatus(ENDP3, EP_TX_DIS); //端点关闭发送
/* Set this device to response on default address */
SetDeviceAddress(0);
}要配置下。就是你开启的那些端点了。
4 Windows XP下USB设备驱动的开发
这部分是最麻烦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好像已经到了计算机专业范畴,而我对这些非常不熟悉。学习期间第一个方案用的是LABVIEW,它 附带一个工具叫VISA,可以直接配置成USB驱动,然后再在LABVIEW里面直接调用,很方便。在研究LABVIEW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很多DEMO, 而且对中文的支持非常好,很多文档都是官方直接出中文文档。(好像半导体大额们对中国这块市场都越来越重视了,前几天看到AVR大部分的文档也都是直接官 方翻译的中文文档。)学习了软件里面附带的入门教程,大概也能编一些简单的程序了,调试USB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几个USB的demo,配合VISA生成的 驱动居然直接接收到了下面传上来的数据,这对我们来说无异于是一次莫大的鼓励。后来导师推荐我试试另一种方法,就是用Driverstudio+VC来开 发驱动和编写界面。为了学习一下USB的驱动开发,于是在第三个星期的时候开始windows下驱动的开发。老实说吃了很多苦头,到现在虽然功能基本实现 了,但是对于这一块我还是只知道皮毛。DS里面的那些类和函数也没怎么搞透,驱动能开发出来主要还是借鉴了DS附带的example 里面的 USB BULK 程序。
下面大概讲下我遇到过的问题给后来人一点借鉴:
(1)是安装顺序的问题,因为DriverStudio要嵌入到VC中,以后的代码要用DDK来编写所以三个软件要很好的兼容才可以。
第一步:安装Microsoft Visual C++6.0;
第二步:安装Microsoft Windows XP DDK;
第三步:安装DriverStudio 3.2驱动程序开发工具包。
VC6.0最好安装英文版的,可以减少不知名的错误。安装完成后DS3.2会嵌入到VC中,在上面多一个标题:
DriverStudio选项卡下面第三项DDK Build setting要设置成C:WINDDK°0(如果DDK安装在C 盘),然后要编译DriverStudio安装目录下DriverStudioDriverWorkssourceVdwLibs.dsw,以得到 vdw_wdm.lib这个库文件。编译的时候会出现错误,因为用VC打开vdwlibs.dsw工程文件后,有两个工程,要先将VdwLibs工程设为 当前Active Project,然后在工具栏上单击右键选择“组建”,在弹出的编译工具栏中配置一下编译平台的设置:选择 Win32 WDM Checked平台(因为我们用的XP),然后编译就应该可以了。
(2)是利用向导生成驱动程序框架
DS有个DriverWizard可以生成驱动程序的大体框架。
第一步:选择开发环境VC6.0,命名。
第二步:选择WDM Driver不用修改。
第三步:选择WDM Function Driver
第四步:选择USB并设置好PID 和 VID 要与固件里面的设置相同
第五步:设置端点,以及缓冲区。也要和固件里面相对应。
接下午几步可以根据自己来设置,也可以默认。完成后会生成一个工程目录,里面包含了两个工程,一个是驱动,是我们需要的。另一个是测试程序, 好像没有用。当你编译驱动的时候,会提示有错误,这是因为DS里面的一个BUG,选择project-setting,左边两个工程选驱动那个,点右边 LINK选项卡,删除Object/library module 项的ntstrsafe.lib。再编译就能通过了。
(3)接下去就是对刚才生成的框架进行研究,添加一些代码以使驱动完整。
首先来了解下生成的框架。
(1)DriverEntry()该例程是当系统检测到与驱动程序支持的设备时被调用的。
(2)AddDevice() 该例程为系统添加一个设备。
(3)Unload() 该例程为系统卸载设备。
以上几个例程都存在于XXXXDriver.cpp是设备的基本操作可以直接使用生成的代码,不用修改。
在另一个文件XXXXDevice.cpp中包含了具体应用函数,比如read和write,但是这个文件也存在这一个BUG,在开头部分有 m_Pipe1_in.Initialize(m_Lower, 0x81, 64); 和 m_Pipe2_out.Initialize(m_Lower, 3, 64);本次定义了两个端点,一个是叫m_Pipe1_in,0x81表示这个 管道的属性是入(in),缓冲区是64.下面一个是m_Pipe2_out表示是出(out),缓冲区是64.向导生成的代码里面漏掉了“0x”这两个字 符。
关键部分代码的添加
上位机应用程序,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控制驱动,一个是DeviceIoControl()函数,另一个是ReadFile()函数和 WriteFile()函数。本次使用的是后者。只要在Read(KIrp I),和Write(KIrp I)里面添加相应的代码就可以。这方面可以参 考DS3.2附带的example里面的那个usbbulk例程。
首先简述一下完成一次驱动调用所要做的具体工作。应用程序想对USB设备进行I/O操作,它需调用Windows API函数比如 readfile(),I/O管理器将此请求构造成一个合适的I/O请求包(IRP)并把它传递给USB设备驱动程序。USB设备驱动程序接收到这个 IRP后,根据IPR中包含的具体操作代码构造相应USB请求块(URB),并把它放到一个新的IRP中,然后传递给USB底层驱动程序(中间层或总线驱 动程序)。USB底层驱动程序根据IRP中所含的URB执行相应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返回给USB设备驱动程序。USB设备驱动程序接收到此返回的 IRP后,将操作结果通过IRP返还给I/O管理器,最后I/O管理器将此IRP操作结果传回给应用程序,至此应用程序对设备的一次I/O操作完成。当上 位机调用的ReadFile()的时候,USB设备驱动程序要根据IPR中包含的具体操作代码构造相应USB请求块(URB),这个URB的生成就在这里 实现,比如例程里面的
PURB pUrb = m_Pipe1_in.BuildBulkTransfer(
Mem, // Where is data coming from?
dwTotalSize, // How much data to read?
TRUE, // direction (TRUE = IN)
NULL // Link to next URB
主要是通过这个函数来实现。函数实现了之后会有不同的返回值,然后打印出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DS调试工具Monitor中看到。
5 驱动开发的过程大概就是这样了。下面是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两步,先打开设备,然后读写数据。
(1)打开设备
Windows下面有很多针对驱动调用的API函数,要调用一个USB设备首先就要打开这个设备,其对应的API函数为CreateFile,在本次驱动中DS自动生成了一个OpenByInterface.c文件,在该文件里面对这个CreateFile函数进行了封装,其参数如下
HANDLE OpenByInterface(
GUID* pClassGuid, // points to the GUID that identifies the interface class
DWORD instance, // specifies which instance of the enumerated devices to open
PDWORD pError // address of variable to receive error status
所以在主程序中只要调用OpenByInterface函数就可以了。本次中具体实现的代码如下:
if(g_hUsbDevice==INVALID_HANDLE_VALUE)
g_hUsbDevice=OpenByInterface(
&g_UsbGuid, // points to the GUID that identifies the interface class
0, // specifies which instance of the enumerated devices to open
&Error // address of variable to receive error status
if(g_hUsbDevice==INVALID_HANDLE_VALUE)
MessageBox(“打开设备失败!”,NULL,MB_OK | MB_ICONHAND);
MessageBox(“打开设备成功!”,NULL,MB_OK | MB_ICONASTERISK);
其中GUID* pClassGuid是对应的设备的GUID,具体定义如下:
GUID g_UsbGuid=GUID_DEVINTERFACE_USB;//打开设备的GUID
其中GUID_DEVINTERFACE_USB是在DS生成的Intrface.h文件中定义的,
#define GUID_DEVINTERFACE_USB \
{ 0x6C8CFFA6, 0xCAB8, 0x45B1, { 0xAA, 0xEE, 0x1E, 0xF4, 0xDF, 0x79, 0xF8, 0xDF } }
这个ID保证了每个USB驱动的唯一性,调用紊乱的情况的出现。OpenByInterface这个函数有一个返回值,通过的改变可以确认设备是否打开成功,然后通过MessageBox函数跳出不同的反馈信息。
(2)读写数据
Windows中读取数据的API函数有两种,一种是DeviceIoControl,一种是ReadFile、WriteFile函数。前者一个函数可以读也可以写,后者把读写分开来,这次使用的是后者。
ReadFile的具体实现如下:
ReadFile(
g_hUsbDevice, //我们的设备HANDLE hFile
DataBuffer,//输入缓冲,无lpBuffer
64, //输出字节数nNumberOfBytesToRead,
&BytesReturned, //实际读取到的字节数lpNumberOfBytesRead,
g_hUsbDevice是对应我们的设备,DataBuffer是我们定义的数组,读取到的数据就存在这个数组中,64是一次读取的字节数,BytesReturned是实际读取到的字节数,最后一个可以默认为NULL。如果成功读取到了数据,数组DataBuffer中的数据就会更新,然后可以做任意处理。
写数据基本和读取数据类似。
至此基本完成了驱动的开发。主要是论述下我学习的整个过程,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有时不知道应该朝哪里努力。套用圈圈的一句话:真希望能来个大仙来指指路。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本科毕设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地方都没吃透。
(94.91 KB, 下载次数: 9)
15:33 上传
您的帖子很精彩,期待您分享的下一个帖子!.
08:55:36  
写数据基本和读取数据类似。 至此基本完成了驱动的开发。
助理工程师
09:11:05  
多谢楼主分享!!!!!!!!!!!!!!!!!!!!!!!!!
19:56:36  
{:9:}{:9:}{:9:}{:9:}{:9:}
22:36:09  
写数据基本和读取数据类似。 至此基本完成了驱动的开发。
12:31:32  
好像做得不错,学习学习
11:19:24  
不错啊,可惜没有完整的附件
22:19:48  
。。。。。。。。。。
15:55:47  
不错啊,可惜没有完整的附件
09:46:55  
你这个给个历程看看也ok啊,谢谢
09:29:03  
不错啊,可惜没有完整的附件
19:21:23  
不错啊,可惜没有完整的附件
19:21:23  
多谢楼主分享!
21:50:37  
等待验证会员
09:04:39  
dfa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11:02:07  
可惜没有完整的附件
13:45:20  
受教了& && && && && && && && && &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sb endpoint 种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