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什么中的诗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从不同的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诗意思?古诗意思,及中心思想?
注释: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原创】《题西林壁》诗歌材料作文讲评讲义
《题西林壁》诗歌材料作文讲评讲义
湖南省地质中学&
17、阅读下面的宋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求:提炼观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论点、论据、论证要素齐全,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诗歌材料类作文,材料选取苏轼的这首中学生学过的,已经非常熟悉的哲理诗,应该是考虑到高一学生实际情况的,降低了阅读材料的难度,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立意。
作文材料由三段文字构成,材料的核心部分是诗歌材料,另一部分是要求语,规定字数,规定了文体为议论文。审题主要是审读诗歌材料,我们必须充分读懂这首诗,弄懂这首诗的核心内涵,才能精准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了从横、侧、远、近四个不同角度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形态变化和气势,说明看一个事物角度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感受。
“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一句其实就是诗歌:“起承转合”结构中的“转”,本句对诗歌前两句的转折,也就是说,无论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还是远看低,近看高,都不是庐山的真面目,都是庐山的一个面,不是庐山的全貌,其实有对前两句那种认识事物的某种否定。
为什么呢?到底前两句诗中那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对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第四句诗做了明确的回答-----“只缘身在此山中”啊!!也就是说,认识事物不能只从不同角度,如果你“身处庐山”,就算你从不同角度,也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庐山,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推而广之,要认识世界的任何事物,从不同角度还不够,必须要跳出时间空间,拉开时空,才能更清晰地认识事物。
【阅卷综评】
一、问题分析
(一)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审题立意问题暴露的十分严重,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
1、无材料的整体意识:
学生阅读这首诗,把四句诗割裂开来,只关注到一二句,就仓促立意,很多学生就大谈特谈“看问题要多角度”“角度不同,精彩不断”“人生丰富多彩”。全然不顾诗歌的后两句,特别是诗歌的第三句,其实是对前两句局限性的否定。
2、无材料的核心意识:
正因为片面理解诗歌材料,抓住诗歌材料的一部分,才导致抓不住诗歌材料的内核,往往理解不了诗歌的哲理所在。正所谓“不识诗歌真面目,只缘独看一二句。”诗歌往往最后才是主旨所在。
(二)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行文问题暴露的十分严重,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
3、无照应材料意识:
材料作文写作,心中一定要有材料意识,有些学生一旦确定立意后,就全然抛开材料,信马由缰,立意看似从材料中来,但文章内容却越写越偏,不知所云。比如有一个学生作文为《换个角度看问题》:开篇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站好位置,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心态就不同。就好比我们行走在通往顶峰的路上,路上的景色本身虽不变,却随着我们脚步的变迁时时在变。”还是与材料能联系得上,但中心部分的三个分论点忽然变成这样了:“生活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生活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生活还需要释然。”显然,文章的中心完全偏离了诗歌材料的核心。偏离到“生活”“心态”“努力”“释然”这些核心词汇上去了。还有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还是不错的,《跳出思维定式,学会创新》,大谈教育的误区,应试的弊端,创新的必要性。像这样思维的学生还比比皆是,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4、无议论分析意识:
题目的要求部分明确提出,“论点、论据、论证要素齐全,明确文体”,但很多学生对议论文写作还一头雾水。文章开篇中心观点句含糊,甚至没有。文章中也没有几句明确的分论点,语言概括提炼能力不强。论据十分缺乏,要么只会举几个甚至通篇一个人物素材的例子,语言既不简练,又像是在写记叙文;论证手法就更不用说多样了,几乎只会举例论证,很少见正反对比论证,名言等道理论证。在很多学生心中,议论文就是“故事会”,只要凑几个名人的故事,故事开会,就是一篇议论文。分析的前提是概念,本题的写作应该围绕“认识事物”这个概念去行文,如何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从不同角度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跳出事物去认识事物,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文章应该紧紧扣住这个核心,不枝不蔓地去议论去分析。
二、考场回放
(一)考场作文的亮点。
1、都说“题好一半文”,观点明确,表达优美的题目也有。&
示例:杨嘉凌《多走一步便可知》、李卓煌《跳出“庐山”,还原本心》、朱湘、李洋、唐灵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胡晴《拨开云雾,寻得花开》、谢宇佳《跃出思想的弧线》。
2、开篇会概述材料,或能从诗歌材料中得出明确的观点。&
示例1:李卓煌《跳出“庐山”,还原本心》:一代文豪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自此,“庐山”便成为遮蔽真相,迷惑不清的喻体。时隔千年,苏轼的哲思又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示例2:胡晴《拨开云雾,寻得花开》: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身在局中的我们并不一定是不明真相,只是我们以为管中窥见了全貌,其实眼睛所看到的是虚无缥缈的,花非花雾非雾,又怎能抓住本质呢?这时不妨用你的双手轻轻一拨,眼前便是姹紫嫣红。(稍有修改)
示例3:唐灵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诗形象地为我们揭示出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我们自以为最了解自己,其实不然,正是因为我们被束缚在自己的“局”里。(稍有修改)
3、能充分论证,合理分析,做到叙议结合的议论段落的。
示范:李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迷在思维处境。下棋对弈,对弈者互观棋局,或只思自己进攻,或只思防守退避,往往不足以观全局,而看棋者不然,纵观对弈全貌,正如曹操赤壁之战,当时曹操连破数地,势如破竹,身在局中,得意洋洋,一心求胜,致使误用铁索联舟之计而惨败。……旁观者清,清在大局眼界。在运动竞技场上,为什么要设置裁判?难道那些国家顶级运动员将不明白规则?显然不是,当一个人身处竞技场,心中只有一个求胜信念,因而很可能出现犯规而浑然不知,这时,裁判头脑则异常清醒,从而可以提醒参赛者,避免不公平……(稍有修改)
(二)考场作文存在问题及原因。
1、标题大而空洞,不明确,有些标题死板机械,有些标题不知所云莫名其妙。
示例:《看》、《标准》、《视角》、《持度》、《真相》、《识人》、《眼光》、《题试卷背后》、《走出挫折的阴影》、《打破狭隘、拓宽视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该不该有山》、《努力与坚持成就更优秀的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向前进步》、《破眼前困境,成就精彩人生》。
2、不认真审题,直接套作,抄袭照搬以前学过的其他题目优秀范文。
示例:《擦亮眼睛,创造精彩》:分论点:擦亮眼睛,民族得以重生;擦亮眼睛,开创未来;擦亮眼睛,为国崛起;擦亮眼睛,从己做起。
3、审题出现错误或偏差,行文思路简单肤浅,文章结构平面呆板。
示例1:《努力与坚持成就更优秀的自己》:开篇:“命乃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词。”弱者想尽一切理由来搪塞他们不曾努力与坚持的结果,如果没有没日没夜的坚持努力和从未失去过的信念,强者又何谓强者?分论点:“努力与坚持让每个人都更优秀”,“努力与坚持让每个团队更优秀”,“努力与坚持让国家更优秀”。
示例2:《破眼前困境,成就精彩人生》:开篇:一次人生,亦是一趟旅程,其中不乏山水风光,但也总伴随艰难险阻,……所以,只有突破了眼前的困境,方能成就精彩人生。分论点:“首先,我们应以毅然的精神笑对困境。”、“其次,我们应以深度的蓄势面对困境。”、“最后,我们应以无畏的勇气勇敢破开困境。”
【考场优作】
&&&&&&&&&&&&&&&&&&&&&&&&&&&
&跳出来,看得更远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成岭成峰、高低不同都是因为我们只站在庐山当中,未能看清庐山的全貌。而这也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所以我们要学会跳出“陷阱”,跳出“局限”,跳出“时空”,而长远宏观地看事物看问题。
跳出“陷阱”,你能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人是听觉动物,往往容易被阿谀奉承,赞美膜拜的语言所迷惑,容易偏听偏信,陷入别人设置的陷阱里,对自己的认知造成偏差。如爱唱歌的乌鸦,因为听信了狡猾狐狸表扬她唱歌最动听的谗言,进而迷失了自己,张口便失去了美味可口的肥肉,掉入了狐狸给她设好的“陷阱”里;但战国政治家邹忌却相反,当其妻因私之、其妻因畏之、其客因有求于之都大肆赞扬他的美貌时,他却决然跳出他人构陷的溢美之词的陷阱和迷雾中,学会客观清楚的认识自己。进而通过自己对自己认识而成功劝解齐王广开纳谏之门,做到从善如流,终使各国都“朝于齐”。
跳出“局限”,你能生活得更为乐观洒脱。身为世人,人常常容易被名利所累,因而常常跳出不名利“局限”的桎梏,更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和追求的东西是什么。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终于没有再出来做官,而是选择保持了气节,返回了自己钟爱的田园生活。于是他在诗作《归园田居》中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句里,道出了他摆脱卑躬屈膝攀附权贵的仕途之后的愉悦洒脱的心情。由此可见,人应该勇于跳出自己所处的狭窄局限,去走更远的路,去攀更高的山,去看更美如诗的风景,进而激发自己用洒脱乐观的心去创造更伟大的精神家园。
&&跳出“时空”,你能走得更深远。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有万众瞩目,扬眉吐气的时期,也有饱受欺凌,落后挨打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就深刻感受到跳出历史“时空”看问题有多么重要。清朝时期,我们妄想着自给自足,闭关锁国,却看不到国外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强大,当洋人船坚利炮强行轰开国门时,才见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于是,我们以史为鉴,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权益,又赢得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壮举。这一路走来,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如何跳出时空的局限,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高远。
&& 跳出来吧,只有跳出遮蔽,你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深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横看成岭侧成峰 【范文十篇】
横看成岭侧成峰
范文一:【实用素材一】   美国中央司令部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乘坐从华盛顿飞往沙特首都利雅得的航班,这次航班将要飞行15个小时,洗手间总是人满为患。几个小时后,施瓦茨科普夫憋得难受,想上洗手间,正在他起身准备走向洗手间时,旁边一位少校站起来说要替他排队,他点头表示同意。少校排队快到洗手间门口时,招呼他过去。他慢腾腾地站起来,插到前面走进洗手间。这一幕,被国防部长切尼看在了眼里。   施瓦茨科普夫曾是海湾战争的功臣,海湾战争结束后,因为战绩不俗,很多人都看好他,觉得他可以出任陆军参谋长。在美国国防部举行的人事讨论会上,当有人推荐他时,切尼立马予以否认,并指出他让下属替自己排队上洗手间的糗事。因为这个小小的丑闻,施瓦茨科普夫受到了各界的批评,不但没当上陆军参谋长,还无奈地选择了提前退休。   多维品读   1.小事亦能体现品质。施瓦茨科普夫让下属替自己排队上洗手间,貌似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能够反映出他不遵守规矩的缺陷。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不论大小,都是其内在品质的折射。因而,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高下,一举手一投足的小事,都可以作为评判的标准。   2.严格遵守规则。如厕要排队,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规则,但施瓦茨科普夫破坏了如厕的规则,遭到了规则的惩罚。无论什么人,都要在内心里敬畏规则,在现实中严格遵守规则,如果在规则面前搞特权,无视规则,游戏规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则的惩罚。   3.对违规行为不姑息不迁就。针对施瓦茨科普夫的违规行为,国防部长切尼绝不姑息迁就,这种爱憎分明的做法值得我们点赞。对于错误绝不能视而不见,决不能纵容宽恕,否则会后患无穷。   【适用话题】细节;敬畏规则;错误……   【实用素材二】   安德拉卡遭到197次拒绝   美国15岁中学生安德拉卡2014年底获得了“青年独创成就奖”,他发明了一种检测胰腺癌的试纸,能够对多种疾病进行“实时诊断”。这种扫描仪成本低,灵敏度高,准确率高。美国医学预防学会预言,这一发明将开启治疗癌症的新里程。   两年前,好友患胰腺癌去世后,安德拉卡便立下攻克癌症的志向,刚开始,没有资料,他就在科学杂志和网上查找,经过半年努力,他读到一篇关于碳纳米管的文章,突发灵感,设想出一套发现早期癌症的方法。   他没有制造碳纳米管试纸的条件,便开始向科学家求助,希望借用他们的实验室做实验。然而,很多科学家看到他是个少年,便拒绝了他,一年时间里,他遭到了197次拒绝,直到第198位科学家同意帮助他,允许他做实验,安德拉卡才投入研究,并获得成功。   多维品读   1.敢于尝试。安德拉卡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有了碳纳米管的灵感之后,便想付诸行动。想到了就去尝试,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如果连尝试的胆量都没有,遇到困难就退缩,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2.执着是成功的重要品质。安德拉卡向科学家求助借用他们的实验室做实验,遭到了197次拒绝,而他面对一次次拒绝,始终没有放弃,一直执着地坚持,终于等到了第198位科学家的认可和帮助。试想,如果他忍受不了一次次拒绝而中途放弃,就不会有检测胰腺癌试纸的问世。执着是成功的重要品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定执着。   3.青春的风采。什么样的青春最有价值?敢于尝试和创新,勇于坚持和奋斗,跳出自我,胸怀他人,这样的青春才是亮丽的,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安德拉卡是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但他有爱心,有胆量,有敢于探索的精神,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获得“青年独创成就奖”,实属当之无愧。   【适用话题】面对拒绝;少年风采;价值;追梦……
范文二:案例:以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古代诗歌”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例。此活动由我与两个班120名同学参加,时间约三周左右。分别完成了《〈诗经〉二首》、《离骚》、《孔雀东南飞》、《陶渊明诗两首》的教学任务。采用了导读、讲读、诵读、自读研讨等教学方式。
屈原的《离骚》有较大的理解难度,主要用讲读法讲授。上课前先让学生熟读诗文,并在课堂上展开朗诵比赛,让学生体会诗的节奏及语言的美感,初步了解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让学生收集有关屈原的传说来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使学生学会用“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在对抒情主人公建立了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我再讲解诗文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怀和形象。然后写一篇作文《我心中的屈原》来完成了此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果显示,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既写出了感人肺腑的篇篇佳作,也能声情并茂地背诵全诗。
但在教授《孔雀东南飞》一文时,由于课文语句较通俗,我便采用了教师提问学生自讲的导读法。很多学生踊跃发言,他们自己先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课文,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出来。然后争先恐后地讲述这个优美而悲壮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学生独立完成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正当他们处于成功的喜悦之中时,让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通过协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在讲《氓》一诗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先将陆游与唐琬的《钗头凤》两诗以及他们的爱情悲剧讲给学生听,很多学生在悲叹的同时也在诅咒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此时,我告诉他们,《氓》也是一个爱情悲剧,它比《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更让人痛惜。学生进入了角色后,我的向导合作完成了。此时再引导他们联想到当今的婚姻道德观。他们都表示,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已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陶渊明诗歌的讲述则通过问题解决来完成教学过程。以前学生学习过《桃花源记》,回忆此文学生便可想到陶渊明的追求、品性与他的生平经历。学生提出了“一去三十年,误落尘网中”一句令人费解;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不可取;如果人人都如此,社会不是要倒退吗等观点。说实在的,我被学生的大胆质疑震惊了,他们敢于怀疑名人、古人,这种勇气是令人钦佩的。于是我对他们的发言给予肯定,课堂上,师生就此开始了一场大辩论,大家各自发表见解,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我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陶渊明“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是令人可敬的,也对中国历代文人志士有很大的影响,但消极避世的思想曾产生过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要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通过背诵、讲解、质疑、研讨、导课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感情,进而使学生学会用“知人论世法”和“分析意境法”鉴赏诗歌,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师当好配角,从而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本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宗旨,初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他们热爱中华优秀文化,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有高尚审美情趣,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有健全人格。通过教学活动,我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式参与同参与式“据为己有”的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协作学习,也很好地完成了文化衔接,不仅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同步思考。在评估教学效果时,让学生积极发言,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赞赏,使学生在欣赏当中成长。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来评估。
由此可见,教改对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冲击。但实践同时又证明,我们还应辩证地看待传统教学方式。
l、辩证地看待考试制度。
淡化考试应是改革趋势,但作为传统的评估方式,应立足于把它看成是一个沟通机制,并集中关注提供学习者的回馈,以促进教学工作更有成效。
2、教师应是教改的参与者。
教改目标与宗旨的最终落实是由教师负责,因此要使教改顺利进行,教师也是教改的参与者。
3、后设认知与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借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与同行之间共同探讨教学难点;学生可举一反三,且与朋辈协作共同完成学业。掌握此类学习方式,对实现教改目标至关重要。
范文三:横看成岭侧成峰
——多角度使用素材
1、多角度挖掘作文素材,选取有价值的立意。
2、掌握具体使用作文素材应对作文的方法。
1、多角度挖掘作文素材。
1、找准契合点并能用语言强化突出立意点。
1、探究讨论法。通过探究性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寻找挖掘作文素材的角度。
2、巩固练习法。分析作文素材,进行练习。
一、导语设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苏轼描绘的是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美称的庐山。这庐山山峰有九十多座,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山色瞬息万变。我们一起欣赏这首诗的前两句,苏轼从横里看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仔细端详,看到的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苏轼看景色居然悟出了个人生的哲理。万事万物都和景色一样,复杂而多变,只要变换一下角度,你看到的内容,得到的感受,悟出的道理就不同。这是事物的复杂之处,也正是角度的神奇之处。今天我们就将苏轼观景得来的哲理,运用到我们作文素材的使用中,多角度开发素材,见仁见智,找到有价值的立意点,应对多变的作文话题。
二、引入思考
对项羽自刎乌江一事如何评价
百战疲劳壮士哀, 胜败兵家事不期,
中原一败势难回。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今虽在, 江东子弟多才俊,
肯为君王卷土来? 卷土重来未可知。
评价不同,理由不同,所以同一个素材,变换一下角度,我们可以用来应对不同话题的作文。
三.探究活动: 杨丽娟追星历程
杨丽娟追星历程
1994年 梦见刘德华 从此命运改变
1994年下旬,一个十六的兰州姑娘杨丽娟,突然梦到一幅刘德华照片,两边写“你这样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谁料这样一个梦却一下改变了这个花季少女的命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她放弃了学业(初中毕业),一心认为自己与刘德华有缘,“专职”在家迷恋华仔,但凡华仔的照片、海报、录音带从不放过收藏。
1995年 因迷恋刘德华理智尽失
1995年,由于女儿迷恋刘德华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不上学、不工作、不交朋友,让杨丽娟的父母非常担忧。在于女儿沟通中发生了争吵,但二老最终由于怕与女儿产生隔膜而发生意外,自此以后便开始尽量满足女儿的“无理要求”。
1997年 首次赴港未见偶像
1997年,刚刚20岁的杨丽娟在父母的支持下,花了9900元参加了一个香港旅游团。杨丽娟抱着能在香港遇到华仔的美好愿望只身一人去了香港,“我听说香港有个‘华仔天地’的地方,我想在那里可能会找到他。但是当导游陪着我找到那里的时候,却只看见华仔挂在大门上的照片”。香港之行失败后,杨丽娟并没有灰心,继续着自己的追星之旅。
2003年 父母卖房圆女儿追星梦
2003年,为了圆女儿的追星梦,生活并不宽裕的杨丽娟一家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并负债累累。由于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是退休中学语文老师,现在已经退休,家里的生活费只能依靠父亲每月不到2000元的退休金。多年来为了满足女儿寻找刘德华的心愿,欠下了许多债务,连家里的房子都已卖掉,一家人搬到了每月花400元租来的房子中。 2004年 屡次受挫一度想自杀
2004年4月,杨丽娟得知刘德华在甘肃拍摄《天下无贼》后,每天从早至晚都站在自家的8层楼顶,一站就是一整天。杨丽娟称,“我分析华仔的车队肯定会从我们家楼下经过,我给他写了那么多信,他应该知道我家的,我想他会过来看看我”。但最终事与愿违,屡次受挫的杨丽娟一时冲动想要自杀,但被母亲死死抱住,才保住性命。 2005年 再次赴港仍未见偶像
2005年,一条从报纸上看来的消息,让杨丽娟再次萌发了赴港的愿望,并最终与父亲前往。因为从报纸上得知了刘
德华在香港住所的大致方位,所以到香港的第二天晚上,父女二人便打车前去寻找。杨父称,“我们在一个别墅区里找了好久,最后遇上一对自称是刘德华邻居的夫妇,但是得知我们没有预约后便拒绝带我们去找华仔。我不停地求人家,那位先生才答应把娟娟写给华仔的信转交给他”。虽然未见到偶像,但总算不算白跑一趟。
2006年3月 父亲卖肾筹旅费
2006年3月,生活困难的三口之家已没有经济能力,继续让女儿圆梦。杨丽娟的父亲卖肾筹措资金帮女儿赴港追星,经本报和全国各大媒体连续报道后。刘德华所在的经济公司也将此事转告了刘德华,华仔十分震惊,并通过经纪人转告杨丽娟批评了她这种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的追星行为。杨丽娟听后流泪忏悔,表示将以后将理性对待并尽孝道。
2006年4月 跳楼自杀威胁父母
2006年4月,杨丽娟再度“爆发”,要见刘德华。并以跳楼自杀威胁父母,要跳楼自杀。父母只得苦苦向求,并找来了一位兰州当地电视台记者一同劝说,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导后,杨丽娟终于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后来,这位记者又快递给她几张刘德华的亲笔签名照片以及刘德华演唱会的光盘,以为安抚。
2006年10月 借钱赴北京录节目
2006年10月,某电视台一个娱乐节目称只要杨丽娟配合制作一档娱乐节目,便可安排她和刘德华的“面对面交流”。一家人向亲戚借了7500元后,于10月10日下午坐火车从兰州赶赴北京。在录完节目后,开始漫长的等待。为了节省开支,一家三口暂住在了北京西站地下车库旁边的一个临时的旅客休息处,房间仅容一个人转身,杨丽娟的父母则睡在房间外的大通铺上。但遗憾的是,在等待了50多天后,这个承诺没能兑现。
日 终于近距离接触偶像
日,杨丽娟再次赴港,参加了“华仔天地”举行庆祝会员生日的派对,不同的是,这次她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偶像刘德华。会上杨丽娟与一众歌迷一起欣赏了刘德华的表演,还获得安排能够上台跟刘德华见面谈话及单独拍合照,大约玩了两个多小时才离去。
日 老父跳海自杀
日凌晨,杨丽娟的父亲被迫与妻女于尖沙咀一间通宵营业的快餐店内栖身,期间杨父乘妻女入睡后,留下两页的遗书,继而前往附近的海旁跳海自杀,被消防蛙人救起上岸,惟送院后证实不治。
日 想陪爸爸去死
日,杨丽娟在接受网易独家采访时称,“我两天两夜都没有吃饭睡觉了,如果他(刘德华)早点安排,就不会有今天的事情,我爸爸白白的死了,这件事情不能就这样结束了。你知道这件事情对我打击很大,我真想陪爸爸去死。”
1、思考:谁该为杨丽娟事件负责?
2、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挖掘素材?
明确:1)、人物自身性格和经历
2)、人物与他人发生的联系
3)、人物与他所在社会环境的关系
4)、适当的联想
3、怎样把杨丽娟的事例和以下作文话题建立联系?
2)、学会放弃
3)、创设成长环境
4、引导学生归纳,使用素材多角度应对作文的方法。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四、巩固练习
1、 高考作文题链接
1) 《见证》
(09山东)
2)《心灵的选择》
( 03年全国)
3)《与你为邻》
(10广东)
4) “责任”
(10辽宁)
2、思考:这几道题话题相同吗?角度呢?
假如只有一个材料,该如何来写?如梁思成事例。
【梁思成保住了日本奈良的唐代木建筑】
日本奈良有着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木建筑,梁思成不能想像炮火顷刻之间使它灰飞烟灭。然而,他目睹日本人在中国的侵略暴行,林徽音的三弟林恒,是一个年轻的空军飞行员,刚刚牺牲于对日空战。他的内心激烈地斗争着,,,,在1945年初,美军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梁思成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布朗森上校陈述
保护奈良城的重要性。布朗森不明白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保护日本的古建筑,但是美军指挥部还是高度重视梁思成的建议,美国的原子弹终于没有投向奈良。如今,奈良风景依旧,许多奈良人还记得梁思成这个恩人。
1.见证:二战后期梁思成为保护日本奈良古迹,多方奔走呼号,终于使盟军放弃对这座古城的轰炸[以上引述]。人类文明遗产是人类文明延续和进步的历史见证,但是,人类的浩劫和连绵的战争总是让这些财富置于被毁灭的边缘。当我们看到奈良风景依旧时,我们为梁思成先生的博大情怀而深深震撼,因为在整个民族同仇敌忾的愤激氛围中,他能超越民族情感,以一个学者的冷静和理性,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保留下了这块历史的印记。(09山东)
2.心灵的选择:当亲人死于炮火,当祖国受到蹂躏,梁思成对美军即将开始的敌国本土轰炸,完全可以选择置身事外。但是梁思成出以中国传统的仁爱之心、大度之气,选择了以德报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鉴真大师颇为赞赏的一句偈语,梁思成的义举无疑是对这句偈语的最佳诠释。爱是没有国界的。当爱心融进了智慧和情感,它就会超越恩怨和时空。梁思成用他博大的包容,书写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精彩、最动人的传奇。(03全国)
六、作业与练习
1、人物性格和经历
2、人物与他人
3、人物与社会环境
4、适当联想
1、找准契合点。
2、大胆舍弃
3、合理想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 ——多角度使用素材
范文四:横看成岭侧成峰---记叙要选好角度
【训练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记叙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2.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力求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素材整理】
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总会引起你的冲动,使你欲罢不能。生活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肯定想诉诸笔端。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一定会一鸣惊人。
【思路点拨】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的记叙,第二人称的记叙,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如:丛维熙的《裸雪》
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
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最近一些日子,随着气候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
越糟糕。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那霞光般灿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想叹息,想唱歌,想流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事…… 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三、第二人称的记叙
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如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上面例文中的“你”是指读者,文段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哪种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
一。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写作训练】
请以“老师有一颗火热的心”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范文五:“滕刚专栏”开设以来,刊发了不少微型小说精品。近读滕刚新作《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尤觉思想深刻,妙趣横生。作品通过张三填写个人履历表时富有戏剧性的独特经历,艺术地告诉我们:大千世界中,有很多事物是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和定性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正如张三的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其父以血缘关系定下尺度,其妻以婚姻关系作为标准,情人以性关系加以衡量,大叔以继承财产的顺序确定亲疏,二叔以是否有株连关系进行推断,三叔以借贷关系重新界定,大姨娘、二姨娘和三叔又分别以是否拥有监护权、是否在他死时哭得最伤心、是否有资格或者必须为他戴孝而得出结论,至于张三自己,在左右摇摆、死里逃生之后,则以是否在大病时前来探望也就是是否真正关爱作为视角,有了新的感悟和发现。简单问题,多重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各臻其妙。这篇微型小说启示我们:置身错综复杂的世界,哪怕是遇到填表这种最简单的事情,也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立体思考,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事物特性,牢牢抓住事物本质,正确应对风云变幻,不至于像张三那样人云亦云,无所适从,痛苦不堪。   237400 安徽省霍邱县委办公室      丑奴儿是个悲剧   ――我看《丑奴儿》   □黎阳   读完滕刚先生的《丑奴儿》,心头感慨万千,心绪难以平静。   一开始,滕刚先生并没有直接写丑奴儿的丑,而是怎么写她从40个服务员中如何引人注目,如何脱颖而出。突然,笔峰一转,一针见血――她的脸是歪的,给人一种直接的视觉冲击,令丑奴儿的丑更加入木三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丑奴儿,一个长这么大还没有一个男人追过她、夸过她、喜欢过她的女人,一夜情却把她彻底改变了。她选择了一条令人难以想象的路,没有鲜花,没有同伴,而路的尽头就是用男人送的那根领带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为什么她会如此选择?不仅仅是因为她的丑,更多的是为了那份来之不易的“爱”,她不想让那份“爱”从身边溜走。虽然这份“爱”对于那个有家室的男人来说,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而丑奴儿却假戏真做。这样,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其实,丑奴儿的丑不是她自己的错,或许她根本就不丑,但是这个悲剧却是她自己造成的。本来,在这出戏里,丑奴儿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戏演完了,她也应该开始新的生活。可悲的是,她把自己当成了导演,没完没了的导演着同一出戏,把悲剧进行到底。   现实生活中的“丑奴儿”是可怜可悲可叹的,因为在她们生活的周围缺少真爱,更多的是逢场作戏。我想这不再是个人的悲剧了,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也许,胡一笙先生的点评更加高人一筹:其实赵玉清并不丑,只是流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423406 湖南省资兴市坪石乡坪石村党头组      珍惜幸福的婚姻   □赵志轩   幸福的人,往往都是事业有成、婚姻幸福的人。可见,对幸福婚姻的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滕刚先生以作家职业的敏感性和责任心,通过《怀念夏榆》和《马原报告》两篇作品,给我们对婚姻生活许多的反思和遐想。   《怀念夏榆》我感到作家的写作立场――为了使婚姻生活更加美好并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终身大事,而提供的反面例子。夏榆需要用“爆炸“来逃离痛苦不堪的婚姻。这正好表达了,美好的婚姻那么罕见,正说明它的宝贵,它的价值,让拥有它的人更加珍惜,让失去它的人不断去追求,美好的婚姻通常只向知道怎样去维护它的人微笑。   《马原报告》向我们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有执著信仰的人,它启发我们:假如好好缔造,好好对待我们的婚姻,那么婚姻实在是我们社会再好不过的构件,幸福的婚姻大门只向执著追求它的人敞开。   710069 西北大学336信箱      人性的软弱   ――《枣庄的名单》之内涵   □李玉琴   几年前,在温州开往温岭的一辆长途客车上,发生了一起强奸事件。就因为犯罪分子亮出的一把小刀,满车大老爷们战战兢兢,无一站出来制止。诚以为这不仅是沉默也不仅是冷漠,同时更是人性软弱的极致表现。   《枣庄的名单》的火灾是怎样发生的不重要,是谁放的火也不重要。小说所要阐述的、告诫人们的是当面临邪恶,面对强加头上的无理是妥协、屈让,还是勇敢面对挑战?如张三凡事?不管有理没理?忍、让、怕,就连住院中女儿正当地合理地用煤气热一下粥也不敢拒理力争,这还不让人骑在头上拉屎?这也正是张三家庭悲剧发生的必然――不一定就是火灾。   社会呼吁正义,倡导见义勇为精神,不提倡在强大犯罪分子的枪口下,盲目冲上去搏斗或鼓励未成年人作无畏牺牲――生命诚可贵。但当正义成泰山之势,仍噤若寒蝉、极度恐慌和怯懦是应受到谴责的。   就要像《厄兆》?美国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著?里的母亲多娜一样,面对恶魔――即便是一条携带狂犬病毒的疯狗,退缩是没有用的,退缩只会助长邪恶的嚣张气焰,而恶魔是不会因为你的退缩和软弱而变得仁慈,只有勇敢地冲上去,挥起手中的球棒聚全身力量,迎头痛击,再痛击!    321025 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人的悲哀   ――评《狗与光棍汉》并与万里长天先生商榷   □刘清才   刘卫平先生的《狗与光混汉》(《微型小说选刊》2003.17)读罢不由令人慨叹:人不如狗哇!被狗咬伤致死的光棍汉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而咬了光棍汉的狗被村人溺死,却着实让人难过。某些人竟然堕落到连狗都不如的地步,难道不是人的悲哀吗?   而万里长天先生在《白话〈狗与光棍汉〉》一文中说,“小说是揭示性爱问题,写性爱无价”云云,让人实难苟同。不错,小说里写了人的性爱,也写了狗的性爱,但这不过是一种表象。透过表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棍汉不往人处走,不把自己当做人,所作所为令人不齿;而狗呢,它从不咬人,它对人是那样尊敬,事事处处按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并“为它的主人带来无尚荣光”,“狗是好狗”。正因如此,光棍汉就心生妒意,一再对它进行打击报复。面对光棍淫威,狗一再忍让,到了终于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不得已以牺牲自己从不咬人的美好声誉为代价,咬了光棍汉一口。   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咬了人,但不应算做狗的过错,它这属于正当防卫。不幸的很,最后,它还是被村人溺死了。令人深思的是,羊谷山村的人居然长期容忍一个连狗都不如的人,却容不下一只比“人”还好的狗!于是,作品的主题更进一层,整个羊谷山村的人都让人感到悲哀了!到此,相信读者均已陷入悲哀的境地,谁还会考虑什么“性爱无价”呢!   小说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把人的恶性和狗的善性或人的狗性和狗的人性刻划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如今,以狗为题材的小说比比皆是,而把狗当做人来写,把“人”当做狗来写,两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对照,可谓匠心独运。   251700 山东省惠民县政府大院      警世之作   □张国萍   滕刚先生的微型小说《错位》,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带有黑色幽默的力作。   小偷成了富人;骗子当上了议员;杀人犯坐到了法官大人的位子上;黑帮头目做了警察所长。最后,小小的警员都成了地地道道的抢劫犯。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现实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看似累赘,实则薪多焰高。“波浪无穷,光彩有主”(明代诗评家谭元春语)。   本篇与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的《特技》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善于以犀利的洞察力,抓住社会上屡见不鲜的种种弊端,把笔端伸到人物的丑恶灵魂深处,揭露和讽刺了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社会黑暗现象。作品主题深刻,视角奇特,收到了入木三分,振聋发聩的作用。   337009 江西萍乡市上栗县民政局家属楼张国萍信箱
范文六:“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
阅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后,我认为罗吉老师的这节课应该是一节“失败”的好课。之所以说它失败,是因为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缺乏对学生生认知程度的分析,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但从另一面看,首先,它是一节有待完善的课,老师只有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准备不够,才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有目的的修订;其次,它是一节常态下的课,教师以平实的介绍导入整个教学,教学中没有将自己置身于表演者的角度,丝毫没有作秀的成分,而是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液体的热胀冷缩”;再次,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教师采用了做试验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通过实践获取真知;最后,罗老师对学生有很好的引导,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如果让我来上这节课的话,首先,我会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做实验时,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所用的液体不同;其次,我会充分分析该班的学情,立足学生,降低难度,从学生的个性化去拓展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最后,我会尽力优化教学流程,使整节课的进展充溢着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立足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答案也不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判:
一、“对教材深入分析的课”
只有对教材深入分析,才能准确的掌握教学内容,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该说什么,在什么地方该怎样引导;明确整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掌握好教学进程。
二、“学生有所得的课”
一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有所得的课,或是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或是对学科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或是懂得了合作,增进经验交流;或是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甚至是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促进学生的世界观。总之,一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某个方面得到完善的课。
三、“活跃的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的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要让学生把自己潜在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时间去质疑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上敢于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不局限学生的思维,不据泥课堂的表现形式,让课“活”
起来。记得上星期我听了杨娟老师的《搭配的规律》一课,教学中教师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自己探索,让课堂的气氛相当的活跃,但教师的适时引导也规范着课堂纪律。
四、“随机应变的课”
在授课时,也许会有许多不完善甚至是缺陷,教师的随机应变无庸置疑是一节好课的基础,在授课中也许有些环节是我们在设计之初没有意想到的,但学生必竟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思想不是教师手中的线,不会按照教师的意愿转变,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千奇百怪,此时教师的随机应变成为整节课的亮点,适时的处理问题,适度的感情表达会让整节课生色不少。
五、“真实的课”
教师在授课中,应该表现自己平常授课时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作秀给听课的人看,这是一个教师内在修养的体现。体现一个教师平时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与处理。
六、“关注到学困生的课”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这样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他/她为什么掌握起来就这样的困难?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困生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给他们发言的权利,适当降低对他们问题的难度,让他们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是杨娟老师的《搭配的规律》一课,是在我教的(3)班进行授课,在提问时,杨老师提问了其中一个学生,当时我一看,吓了一跳,因为那个学生在我的心目中根本就是一个学困生,心想:完了!可不曾想,该生不仅完整的回答出了该问题,而且用的方法比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还好。从那节课后,我知道了,学困生也有他/她的闪光点。在授课时,我们应该关注到学困生,让他们也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力军”。
其实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发言权应该还给学生,因为只有学生最清楚在整节课中自己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对知识掌握程度有多少,一节课如果让学生感到是在愉悦的气氛下掌握的,那么虽然他只掌握了一个点,也会受用终生,就算没有完成即定的教学内容,那也是一节好课;一节课如果让学生感到是在死气沉沉的气氛下进行,教师对知识进行满堂灌,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是一节失败的课。
范文七:2 1- 1 02 0 
教 学 实践 
国革命 冲破 了帝 国主义 战线 , 舞 了世界 人 民反 帝斗 争和 民 主  夫 ? 鼓 甘地 时再次谈到建立 国际经济 、 治新秩序 的问题 , 政 他说 :世  “
革命 。  
界 总的局势 在变 , 国都在考 虑相应 的新政 策 , 各 建立 新的 国际秩 
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 系呢? “ ”我认为 , 中印两 国共 同倡导的和平  提 出问题 : 中国发展同一切 国家 的外 交关 系的一个基本准  新
问题 引导 : 一时期 国际关 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主要 的  序 。霸权 主义 、 这 最 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 了。 那么应 当用 什么 
成就是什么?   对立和激烈斗争是二战后初期 国际关 系最突 出的特点 。最主要 的  成就是 中国革命 冲破 了帝 国主义战线 , 建立了新中国。   么样 的外交政策 , 书写 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   时 的情景和新 中国是如何 以独立 自主的姿态步人 国际舞台的。  
本 方 针 呢?  
( 供“ 提 二战后世界局势 图” 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 两个阵营 的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是 最 经 得住 考 验 的 。 ” )  
则是什么?它 的提 出有何意义?在新的形 势下 ,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学生思考 后 , 教师概括指出 : 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基 
问题引导 : 面对 国际形势的变化 , 刚刚诞 生的新中 国该制定什  有何现实意义 ?  
情景创设 : 《 播放 开国大典》 视频 , 学生感受 当时新 中国成立 础上 的国家关系最可靠 , 让 最有生命力 , 最能促进 国际局势 的稳定与 
健康发展 。遵循这些原则 , 社会 制度 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 ; 违 
项原则 自首倡 至今 , 经过几 十年的国际风云变 幻的考验 , 表现 出强  共同准则 , 是处理 国与 国关 系的最好 方式 , 也是建立 国际新秩序的 
基础 。  
提 出问题 : 中国成立后 , 新 党和政府 采取 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  背这些原则 , 社会制度相同 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 和平共处五  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 含义及意义 , 大 的生命 力 , 为当今公认 的现代 国际法和处理现代 国际关系 的    成
用 图表 的形式进行总结( 图)  如 。 2新中国初期 的外 交成就  .
在建 国的第一年里 , 民政府在正确外 交方 针的指引下同苏  人
联等 1 个 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 7 过程略 ) 。  
3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的 提 出  .
4步人世界外交舞台  . 问题 引导 : 中 国步入 5 新 0年代取得 的最 主要 的外 交成 就是 
什么 ?  
为 了培养学生 阅读 能力 ,
养成史 论结合 , 论从史 出的习惯 , 让  学 生 自主学习 , 自主分析 , 尽可能 让学生动手 、 口与动脑 结合起  动 来, 培养学生 自主、 合作与探究 的学 习习惯 。  
() 1 日内瓦会议( 播放视频 , 再现 历史情境 ) ;  
( ) 隆会 议 。 2万  
合作探究 : 为什 么说 万隆会议是一次具有 重大历史 意义的会 
这是历史 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大 国参加 的国际会议 。会上周恩 
材料 1 15 年 1 :9 3 2月 3 1日, 恩来 总理兼外交部 长在中南海  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起 了什么作用? 周  
西花厅会见 印度 政府 代表团时说 :我们相信,中印两 国的关 系会  “
求 方针促进 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万隆会议加强 了  天一天地好起 来 , 某些成熟的 、 而未决 的问题 一定会顺 利地解  来提出“ 同存异” 悬
( ) 课 小 结  三 本
会后许 多亚非 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决 的。 从新中 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 中印两 国关系的原则 , 那就是  中国同亚非 各国的联系, 互相 尊重领土主权 、 互不侵 犯 、 互不 干涉内政 、 平等互惠 和和平共  处 的原则 。”   ?  
5 年代 的外交 , 0 是创建和发展新型外交关 系 , 埋葬 屈辱 外交 ,  
经过这一时期 的外交工作 , 新  材料 2 此后 不久 , : 毛主席 又 明确提 出 : 应把 五项 原则扩 展  确立独立 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的时期 。 “ 到 与所有 国家 的关系 中去” 中国愿意同一切 国家包括美 国在 内和  中国在 国际上已经站稳 了脚跟 ,为 中国外交 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 了  “ 坚实 的基础 , 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了一个有利 的国际环境。   平 共 处 ”  。
材料 3 18 年 1 :9 8 2月 2 1日, 邓小平 会见来访 的印度总理拉吉 
盘能 盘 盎 套   盒 盘 蛊 盎  盎 置  蛊 盎 能   盘 客 盎 盘 棠 盎 叠 ^ ^ 座   盎  ^ ^  =  
( 者单 位 作
甘 肃省 兰州 市西北 师 范 大学教 育 学院 )  
盒 盏   盎 ;  = : =    盎盒 盒 盒 盒 盅   盘 盎盎盒 
横看成 岭侧成 峰 
我 的学 生观 
文, 葛 爱道   渚
要: 中庸》 宗明义 , 《 开 就规定 了教育 的任务 :天命 之谓 性, “ 率性之谓道 , 修道 之谓教。” 就是说上天也就是 自然赋 予的是人 的本 
性, 遵循这种 自然本性就是尊重规律。通 过实例展开 , 根据 人性的客观规律 , 发现 了对待 学生问题 时所 应该树 立的三个观 点, 告诉人们 
换个角度看学生,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关键词 : 重; 尊 宽容; 严格要求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
知曾说过 : 的教 鞭下有瓦特 , 的冷眼里  调皮甚至“ 你 你 可恶” 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通过 对新教育理念 的学  笔者把在管理中的经历写下来 , 与各位 同行共 同感悟 。   有牛顿 , 的讥笑 中有爱迪生。现在 的教 育者也说 : 你 没有教不好 的 习 ,   学生 , 只有不会教 的教师 。虽然才做 了不到一年的老师 , 回顾起来 
在这 半年的班 主任教学过程 中,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 在我 
不禁感 叹 : 学生是 同样 的学生 , 我们 教师对 待 的眼光不 同就有 了  和他之间发生 过很 多故事 , 每次 回忆起来 , 感觉像是一场较 量 , 又  “ 三六九等 ” 的划分。 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 闪光点 , 我们教师要  像是一次 次磨炼 , 让我从中也学 到了不少 。   用全 面的 、 发展 的 、 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 此时你就会发现原来  故事一 : 刚来当班主任 不久 , 我发现在 我的课 上有这 么一个 叫 
1 03—  
教 学 实践 
诸 葛律言 的学生 : 每次我 叫他 回答问题 , 他都 态度傲慢 , 斜着 眼睛 
看我, 然后惜 字如金 地给 出不 超过三个 字的答案 , 发展 到后来 , 他  二、 学生是孩子 , 需要理解 与宽容 
2 1— l 02 3  
我们每一个 人都 是从错误 中成长起来 、 在挫折中成熟起来 的。  
几乎 连我 的问题 都不高 兴回答 , 原本我 以为他是 个性格很另 类的  孩 提时的磕磕碰碰 , 青春期 的莽撞 冲动 , 成年后 的 自以为是 ……作  人, 也许这就是他对待老师 的方式 , 直到有一天我去 了他 的空间才 为 教师 , 我们不能 以成年人 的眼光去要 求学生 , 更不必 去追 求学生 
因为他们还是孩子 , 思想还不够成熟 , 知识还不完 善 ,   有 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 : 他的这 种态度 并不源 自他的个性 , 而是  的绝对 正确 ,
源 自对我的不满 。 因我不得而知 , 原 但至少我知道他对我 已经积怨  阅历还不丰富。 对于学生的错误 , 一些教师一是怒之 , 小错 小怒 , 怒 
已久 , 我却一 直被蒙在鼓 里 , 当时的我有 点失落 , 因为感 觉 自己为  其不争 ; 二是罚之 , 小错轻罚 , 大错重罚 ; 三是告之 , 先告家长说 : 孺  他 们做 了那 么多 , 可是换来 的却是这 种 回报 , 我不 甘 ,于是我找  子不可教也 , t, l 后告领导说 : 朽木不可雕也 。 宽容是一种 教育技 巧 , 苏 
到 了他 , 问他原 因 , 正如 以前 一样 他还是 不理我 ( 能是 我的 态度  霍姆林斯基说过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 比惩罚更强烈 。 对于  可 “ ”
也 不 是 很 好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僵 持 , 改 变 了语 气 和 他 说 :老 师  犯错误 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 的眼神远胜于大声呵斥 , , 我 “ 它可 以 
今 天来是想要和你一起把我们之 间的问题解决 了 , 我尊重你 , 以  满足学生 的 自尊心 , 所 给犯错误 的学生一个 台阶、 一个 机会 , 促其 自   希望你也 尊重 我 , 有什 么问题你可 以直接说 , 如果 是老师不 对 , 我反省 。 老  同时 , 宽容能营造和谐 的群 体 , 形成民主的氛围 , 以赢得  可
师可 以改 。” 突然间他说话 了:你要我说是不是 , , “ 好 我告诉 你 , 那  学生 ,宽 以得众 ” “ 就是这个道理 。 容意味着理解 、 任。 宽 信 对犯错误 
天同样是我和某某人没做好作业 , 你为什 么叫他订正在 那里 , 叫我  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 给予充分 的反思时间和悔过 白新 的 
要做在笔记本上 ; 还有那次夜 自修 , 明明不是我一个人说话 为什么  机会 ,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达到 自我教育的 目的。   你偏偏要说我 , 明明是针对我 。” 音刚落 , 你 话 我傻 了 , 么这 种事  怎 三、 学生是学生 , 需要严格要求 
情发生 了 , 一点也没有 觉察 到 , 我们看来很 正常 的事情 , 却  我 在 他
师者 , 传道授业解 惑也。 学生带 着家 长的殷切希望 到学 校就是 
是那么敏感 。 于是我把一件件事情解释给他听 , 最主要的是要 让他  来求真知 、 学做人的。 教不严 , “ 师之惰 。 我们要在 遵循 教育 规律的  ” 知道我是 为他好 的 , 渐渐地 , 的态度也温和 了 , 他 我也答应他 以后  前提下 , 在德 、 、 、 、 智 体 美 劳各 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 严格要求 不等于  会尊重他 的感受 , 不再 因为我 的行为伤 害到他 的 自尊 , 打那以后 , 惩罚学 生或随意指 责学生 .   也  是无规律 、 随心所欲 的严 , 而应 该 
他 上 课 发 言积 极 多 了 。  
做 到严 中有 慈、 严中有爱 、 严中有度 、 中有方 , 严 使学生对教 师敬而 
故 事二 : 经过 一段时 间的补习 , 的进 步很快 , 他 也和 我建立 了  爱 之。 到“ ”为师者首先心 中要有一把“ 谈 严 , 放之 四海而 皆准 ” 的尺 
很好 的师生关系 , 但是 问题 又出现 了, 由于上课讲 的练习我都提前  子 , 先严于律 己, 起表率作用 , 为人师表。 作业批改 、 辅导答 疑 , 不能 
和他讲 了 , 能他 觉得 无趣 , 可 上课开始 趴着睡觉 了 , 开始时 , 我一直  有丝毫的马虎 , 进而才能“ ” 严 中有道。对学生如何“ ?这就得从  严” 在 犹豫要不要 提醒他 , 因为
他 的情况 和个性 比较 特殊 , 弄得不好 , 点滴小事做起 :   做人 必然老老实 实 , 做事必 然踏踏实 实 , 学问必  做
我怕 辛苦建立 的这层关 系又被破坏 , 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老 师 , 应该  然扎扎实实。教师要 督促 学生认 真落实学 习环节 ; 课堂积极思 考 ,  
把合 理的做法教给我所热爱 的学 生 , 于是我还是鼓足 勇气拍拍 他 , 认 真记好笔记 ;   作业~丝不苟 , 规范整洁 , 有错必改等等 。   也没说 什么 , 实这样 的提醒我心里没底 , 其 后来他居 然羞涩地朝我  西方社会有 句哲 理名 言 : 上帝在关闭了一扇门的 同时 , 也必定  在另外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教师作 为过来人通 过这扇窗不  仅能欣赏到我们在门里看 不到的美景 ,更重要 的是 能发现许多我  们想不到的问题 ,帮助学 生进 步从 而有利 于 自己的工作。横看成 
笑笑 , 挺起胸膛 听课了。  
从 以上故事 中, 我得到了 以下三点启发 。  
学生是人 。 需要平等 与尊 重 
从社会学上看 , 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 的, 习首先是学 生  学
个人的行为 , 无论 他的品行 、 为人 怎样 , 在人格上与教 师是 平等的。   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 、 家庭条件优劣 , 在教师面前都应是平  等的。 基于这一 点 , 教师应做 到平 等对待 每一个学生 , 坚持 以下 “ 基 
岭, 侧看 是峰 , 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我们 会有 更惊 喜的发现。  
参考文献 :  
[] 1 一个曾经“ 差等 生” 的心路历程. 主任 ,0 6 5 . 班 20 ( )  
[ ] 晶 杰 . 的 学 生 观 ,0 64 . 2张 我 20 ()  
本原则” ( ) :1 不以个人的好恶 区别对待学生 。( ) 以师长 的尊严  2不
凌驾于学生之上 。 3 不 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 的人格 。4 不以成  () ()
( 者 单位 作
浙 江省 瑞安 市飞云职 业 学校桥 里校 区)  
绩好 坏作 为评 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 书也好 , 育人 也罢 , 都是师与 
生 的双向交流。学 生具有独立 的人格 、 独立的思想 , 应该 得到教育 
者 的尊重 。 缺乏 尊重 的教育 , 是强加 的、 被动 的教育 。 尊重学生是师  生 人格 平 等原则 的内在 要求 , 乏尊 重 的严格 要 求 与人 格 平等  缺 的原 则是 不相容的。这样 的教育会让学生觉得 自己处 于被动挨打 
的地位 , 容易产生逆反 、 抗拒 的心理 , 造成师生之间的所谓 “ 鼠关  猫
系” 。因此 , 在教育 教学过程 中, 师应 当始 终尊重学生 的人格 , 教 以 
平等 的态度对 待学 生 , 爱护学 生的 自尊  。作为教师 , t l ,
应该从那高 
高的讲 台上走 下来 , 深入 到学生 中间去 , 下身来 , 俯 和学 生站在 同 
平 台上 。只有这 样 , 生才会亲你 、 学 爱你; 也只有这样 , 才能培养 
出有 独立人格 、 有健 康心理 、 有创新意识 的一代新人 。  
1 4一 0  
范文八:选择一个211院校班级、一个二本院校班级,一所高职院校进行就业情况调查,虽然由于学校所处地域不同,因此,很难排除学校所处地域对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比如薪资期望、就业渠道、实习机会等),但通过调查,还是能看出目前不同层次院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共同问题和一些差异。  首先,不论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选择创业的学生都很少,二本院校、高职院校选择创业的学生为零,一本院校选择创业的为3%,也很低。这反映我国大学毕业创业比例低的现实。  其次,考研是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出口,其中二本院校考研比例最高,达到41%,超过准备找工作的学生(30%),一本次之,为30%,考研和准备就业者为相当(准备就业者为30%),三本选择考研者为19%,低于准备工作者。将考研和公考比较,考研也热于公务员考,一本院校考研30%,公考3%;二本院校考研41%,公考14%;高职学院考研19%,公考16%,从中可见,二本院校和一本院校是考研的主力军,尤其是二本院校,考研是学生的重要就业选择,也是学校的办学导向。  再次,靠亲戚朋友推荐就业信息,超过学校招聘活动和发布的信息,其中,高职院校学生有100%选择亲友推荐获得就业信息,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这一比例分别为41%和35%,与之对应,通过本学校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一本院校为35%,二本院校32%,高职院校14%,这也表明,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组织的校园招聘活动更多,而高职院校的校园招聘活动不足,迫使学生自寻出路。  而不论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高职院校,都有40%左右的学生选择通过媒体或专业求职网站查找招聘信息(一本为41%,二本为36%,高职院校为40%),这反映媒体和专业网站在学生求职信息发布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政府和学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信息服务力度。  另外,不愿意选择去民营和个体企业,更愿意去国有企业,也是三类院校毕业生的共同特点,一本院校选择愿意去民营、个体企业的为15%,而选择国有企业的达30%,二本院校选择愿意去民营、个体企业的为14%,而选择国有企业的为23%,高职院校选择去民营、个体企业的仅为7%,而愿意选择去国有企业的为17%。当然,学生的选择,也与自身的能力有关,这在选择去中外合资、独资企业上,表现明显,一本院校有60%学生选择去中外合资或独自企业,二本院校为18%,高职院校则为3%。出国留学的情况与此类似,一本院校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最多,达23%,二本院校和高职院校选择出国留学的比例则很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院校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域时,都存在“四六开”的现象,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为40%左右,而选择中等发达城市的为60%左右。这说明,择业地域不再聚焦北上广,而中等城市如何创造让大学毕业生能留下来发展的事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次调查中,没有一位一本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选择中西部三四线城市或小城镇、农村,令人有些吃惊,因为一本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地点就地处中西部,或许这些学生更了解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事业发展状况,而不愿意选择这些地域就业,倒是地处东部地区的二本院校,有5%的学生选择考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或小城镇,9%的学生选择考虑农村,这或于政策宣传有关,或与学生对这些地区的了解不够有关。而不管是何种原因,选择去基层、农村地区的学生极少,是值得政府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的。
范文九:生活其实是一种欣赏的过程。  世人曾慨叹到过小溪没见过开阔无边的大海,到过丘陵没见过巍峨的高山,头顶苍天却不知飞翔的快感,脚踏土地却不懂鱼儿的欢乐,都是遗憾。于是,他们开始追寻的旅程:步履行过三山五岳,步伐迈过名山大川,都是美景。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小溪的含蓄与流畅是大海步具备的优点;丘陵的秀丽与细腻更是高山没有的气质;“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雪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乐观天上云卷云舒。这时,你会发现生活其实是一种过程,一种多角度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过程。  于是,生活要求我们多角度看待问题,换个角度会更美。  烈日,沙漠。两个饥渴交加的旅人有气无力地走着,取出惟一的水壶,摇一摇,只听得一位旅人说:“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兴高采烈的说:“是吗?那太幸运了,我们还有半壶水.”两个旅人,两个不同的角度,两个迥然的态度。因为角度不同,所以抒发的情感也不一样;因为角度不同,所以心中的感慨也不同。忧虑观之,乐观待之,你会横看成岭还是侧成峰?
范文十:摘 要: 作者依据孔子教育观念中的“因材施教”一条,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对于大学语文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对大语教育的人文性、前瞻性、区别性、唯美性、延伸性、合理性、趣味性等特点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大语教育 特点      孔子的教育方针有一条叫做“因材施教”,说的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秉性和天赋给予相应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这本是种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僵化,以及教育本身存在诸多问题,这一理念在教育教学一线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践行。纵观中国教育现状,“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应试教育”则在这种“满堂灌”的模式中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语文界存在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补课”的说法,以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过早分科,使得理工科学生语文薄弱,以为大学语文的目的“在于提高理工科学生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为学好专业课服务”。[1]   这样的教育模式的特征是无论先天条件优劣、接受过程有无差别,所有的学生都要接受相同、雷同或者相似的内容,都要以岿然之势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聆听有用和无用的教材转述。其造成的后果是“高分低能”、“思维定式”及许许多多的书呆子。物极必反,教育以压制和文明的野蛮这样的面孔扼杀了一代又一代少年、青年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直至被压制一方无法忍受的时候,厌学、反抗等就成了教育中的噩梦。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硕士跳楼身亡,北师大年轻有为的博导纵身跃下高楼结束生命,药家鑫的所作所为令人脊寒,而东莞理工大的同门杀戮更是令人心惊胆战。刻板的教育和积极不积极的反抗冲突几乎抹杀了大学语文教育“人文性”、“以人为本”的中心,我们教育出的所谓“精英”往往毫无人情味,充满了奴性、功利性,甚至个别的学生在一些素质欠佳的老师的影响下长成了令人厌倦的少年长舌妇,不折不扣的拜金主义者,或者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等等。长此以往,中国教育的未来将会走向一个我们无法预料的恶毒角落。   这样的不良循环使得有良知的教育者在践行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试图以微薄之力局部改变或者革新中国的教育状况。许多的学者、专家和同仁对这些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和透视,并且亲力亲为,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以下是我的思考。   基于“因材施教”的观点,我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区别性特征。何谓区别性特征呢?针对不同的群体和个体,以人文教育为核心,分别采用不同的切入角度进行各种适宜的大语教学实践,而这种实践,应当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紧密结合,和大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并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尽量采取课堂集体讨论和课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节和干预,力争达到“传道授业解惑树人”的目的,刨除走过场、真人秀的因素,把“解惑树人”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积极配合政治思想部门一起塑造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说来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人文性   一切教育的目的在于种植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心境。所以无论哪个专业,无论哪个阶层的学生,我们都应当在结合专业的过程中注重审美特色,教材选择应当尽量以经典为主,且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材都应具备一定数量的古典名著选读内容,比如《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史记》、唐诗宋词元曲、《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作品,至少要让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这些作品除了在文学方面的独特成就之外,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美思想内蕴,可以使每一个读到它的学子接受思想上的洗礼和影响。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将教会学生谦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会减少或避免药家鑫式的悲剧发生;《师说》将教会学生多读书善读书;《离骚》和《史记》将教会学生忍耐与信仰;而《秋水》将告诉学生天外有天顺其自然,苏东坡的旷达自适将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奋斗,去看待世间一切祸福,曹操割发代首将启示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聊斋志异》会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红楼梦》给予学生的就更是无可计量。这是大语教育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这样的奠基,犹如无根的花木,必定不会妖娆,我们的大语教育必将会失败。   二、前瞻性   以古典文化为先导,我们的教材和教学过程必须与时代紧密联系,否则学生很快会失去耐心,因为他们觉得学习与世隔绝,毫无用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应当适度引入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引入学生关注的人际交往、应聘技巧、未来走向问题讨论和解说,以便于学生从大语教育中得到远远大于这门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这一方面将持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将会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使他们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更快地找到打开社会大门的钥匙,这样的大语课才是及时的和不脱离实际的。   三、区别性   中文系学生的大语教育,除了更注重人文性外,还要注入大量的文学、文化知识,比如《左传》在描写战争方面的突出贡献,比如《战国策》描写的一群外交家的典型形象,比如《古诗十九首》的巨大的心理描述空间和哲学意味,比如《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哲学价值,比如鲁迅先生的嬉笑怒骂,比如郁达夫的清淡悲凉……因为这是中文专业必须掌握和了解的东西;而艺术系学生则要在了解古典文化的基础上,更多地介绍诗人、小说家的生平和贡献,并引入适当的绘画、音乐、书法等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专业知识,激发他们的艺术敏感和横向联系思维,如果条件和客观现实允许,还应当带领他们参加一些艺术展览会,或者在阳春三月的时候索性离开教室,去草长莺飞的野外上一节特殊的“观察课”,至于观察的结果,或者是一些精美的照片,或者是一篇绝世的文章,或者是一张唯美的画,或者是一段传世的音乐,这都是收获,不拘一格的教育和充分激发的天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的结合会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至于表演系或者体育系,普及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后,尽可能地在课堂之内或课堂之外做一场简陋的《雷雨》现场表演,或者是《宝玉挨打》的即兴创作,他们天生就是要把假戏当做真实生活演绎的;数学系呢,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可以引入七到八首风格相同、相反的词作进行解释和朗诵,让他们在比较过程和数量上感受这首词的气势和底蕴……总而言之,不同的系,不能采用相同的教案和教学手段,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当有一定的区别,原则上尽量以促进其专业学习为主要方向。   四、唯美性   无论在哪个系,大语教育都要贯彻一个“美”字。这个“美”,既要体现在授课教师的仪态、声音上,又要体现在所讲授的内容上,还要体现在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使用上。   首先,女教师,化点淡妆,自信、干净、利落地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以亲切的声音开始新的一课,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美的陶冶,其次也是教师追求美好生活信念的体现,并且也是自尊自重的外化。而男教师,整洁的服装,大方得体的外表和潇洒干练的谈吐无疑也是直接或间接引导学生发现美接受美的重要因素。   其次,我们所讲授的内容必须是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这样的作品本身就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在亲切和爱的氛围里逐步交给学生一条驾驭语言、驾驭思维、驾驭生命的鞭子。   最后,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设备,近年来在高校校园里大行其道。在我看来,大学语文的教育对多媒体的依赖性应当高于其他专业。第一,精美幻灯片的制作是一门艺术,背景、版式、字数多少、字号大小、色彩搭配等无一不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并且教学者必须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你做出的幻灯片才会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才会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为你的大语教育推波助澜;第二,在注重美学基质的同时还要考虑受众的专业和爱好,以及授课教室的光学、空间大小等客观条件,如此才能使当时当地的学生看到于他们最有帮助的精美、清晰、柔和的画面,并从中真正受益;第三,适度地在幻灯片里插入与所授内容相关的诗歌朗诵视频、电视剧电影片段等,可以在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印象、传播美学理念等方面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五、延伸性   一个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为人师表,在任何地方都应当有较强的自律观念,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大学讲台上的耕耘者,一言一行,触处成春。而不能课堂上一套,课后另一套,两面三刀,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也失去自己作为教师的光彩和精神。另外,大语教育的第一堂课应当以一篇自命题作文开始,教师应该仔细阅读每一个学生交上来的文章,整体把握学生的水平,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对个别思想纠结的学生还应当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抽空交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尽量免除学生必要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同时,对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文学、文化渗透,争取为他们尽早尽快地进入社会打好基础,使这部分同学可以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从而激励和帮助后来的学生效仿和追随。   六、合理性   大学生处于叛逆期尚未结束或刚刚结束的生理时期,同时因为社会现实的影响和生理成熟的客观存在,对于爱情和异性存在朦胧或较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情绪或者情感天平,进而导致了诸多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大语教育必须从这一角度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适当引入古文中一些关于爱情的文字,或者适度引入名人情书,开展一些关于爱情的讨论课,鼓励男女同学在学习之余进行正常的交往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自我保护,等等,只要是对学生有用的东西,都应该大胆大方地穿插到大语教育的过程中,这样的引导有益无害。   七、趣味性   我们教大语,除了知识的传授、人文理念的种植,还应当与时俱进,在讲授的语言及其他方面力求做到既有用,又有趣,便于学生更无障碍地接受我们的教学。比如,由于社会压力过大,且涉世未深,需要一些反常规的东西消解年轻学生郁积的压力,大部分青年学生喜欢无厘头的表演和语言,周星驰和吴孟达等人大行其道就是明证。那么教师完全可以适度利用这些无厘头的演员们的方式来曲折地传达自己的知识点或者观念,虽然它可能削弱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但实践证明其利大于弊。毕竟现代社会的课堂已经不是古代师者高高在上,而是师生平等,老师绷着脸已经不太灵光了。尤其是在表演戏剧或话剧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改革,进行有创意的再改编,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的大语教育应当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既是唯美的,又是现实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彬彬有礼且活泼大方的,应当是诚信朴实又灵活多变的,应当是有担当有道义的,而不是让人无法评述的失败的果实。脱离现实地空谈和完全抛弃古训的功利主义都将导致语文教育及整个中国教育的失败。      参考文献:   [1]李茜.从大学语文的发展历程析其课程改革[J].语文教学研究,2005,(11).   [2]蔡雁彬.论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以及出路[J].文教资料,2006,(3).   [3]沈琳.融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大学语文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1).   [4]叶圣陶.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M].北京:开明出版社,198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