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

&&&&&&&&&&&&&&&&&&
&&&&&&&&&&&&&&&&&&
&&&&&&&&&&
&&&&&&&&&&&&&&&
&&&&&&&&&&&&&&&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人气指数:点
发布时间: 11:16&
作者:杨奕倩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授人以渔,不如由人以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叙述了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些做法与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方式 转变
  《新课程》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自我构建和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是维持教学活动的情感纽带。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关键是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被激发。众所周知,许多兴趣是后天培养的,因而,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稳定、持续发展,为求知做好铺垫。
  如在教学《小露珠》一文时,我根据学生的思维兴趣,在课始出示了几则谜语: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②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雷)。刚才,同学们猜出的雨和雷都是自然现象,老师再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给你们猜:③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小露珠)。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纷纷举起了小手。接着,我因势利导,与他们进行了启发性谈话:你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一颗小露珠,你最想到哪里去?你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呢?我的这个有趣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有的说要到沙漠里去让那里也长出小草和森林,还有的说要到好久好久没下雨的地方去&&听到学生们诗一般的语言,我激动极了,动情地说:&孩子们,你们都是最可爱的小露珠,最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你们,大地将会变得更美,世界会变得更美,人间会变得更美!&听了我的夸奖,学生们的脸上像一朵朵绽开的鲜花,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以疑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言:&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在学习上真正地&动&起来。&
  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我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以疑导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和谐统一。&
  在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学生提出疑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作者要单单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问:&这些问题提出来了,靠谁来解决呢?&有的学生会回答靠老师。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光靠老师是不行的,老师相信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去弄懂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急切地要求阅读课文来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完成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一过程 让学生在自己提问中解决问题,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帮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新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变课堂为学堂,变灌输为引导,变指令为合作,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创设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真正的感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要构建这种良好氛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信任的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受到这种积极氛围的影响和激励,从而去积极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激情来渲染学生,调动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位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引发共鸣。
  常州前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中国期刊库(),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的网站。
  本站提供,寻求论文发表代理,快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投稿邮箱: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论文发表,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无关。论文发表,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发表论文投稿邮箱:
发表论文联系QQ:
发表论文联系QQ:
发表论文联系QQ:
发表论文联系QQ:
发表论文联系电话:
期刊合作加盟邮箱:
论文发表热线:
微信号咨询:
咨询电话: 投稿邮箱:(#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
本站提供期刊发表,论文发表。苏ICP备号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_教学反思_教学随笔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分享到:
&目前,虽然由一味灌输的“填鸭式”已不多见,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科书仍是的全部世界,忽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封闭与专制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使得学生重书本知识轻动手实践,重机械练习轻研究探索,重埋头苦学轻合作交流。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使每个学生利用最为“合适”的学法,习法,得到最大的发展,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效益。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就不“代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就不能“免开尊口。”有了这样的前提,课堂时空就属于学生自己的事。例如教授认数,书上安排的是马戏团的表演,通过图片展示的内容让孩子认数。所以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孩子们自己说,小动物表演的是什么节目,有几个动物参加表演,你可以怎样表示。事实表明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教学,既轻松又能学到本领。因此我鼓励孩子想说就说。但这里也要强调一点,以上几个“凡是”并不等于不需要教师,教师应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的每个动作都要引导学生去注意所学内容,关键是让所学知识变孩子所有并能灵活运用。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有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其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也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动力”。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他们有了好奇心就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为了寻求其中的答案,他们就会自主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等学习活动要细心体察,耐心诱导,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更自主地学习,有兴趣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有孩子提出问题,但他们的问题常常是扩展到课堂教学以外,可是我并没有忽略。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火花常常是一瞬间爆发的,只有抓住瞬间,或许就抓住了最为关键的东西,若能正确加以引导,那效果也同样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有大量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要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但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机会,没有实践活动就无法体观自主学习,要让每个环节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或听、或看、或想、或动手,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总是想办法给大家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我想通过孩子们自己实践,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就会变得浅显易懂,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且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可以把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例如有三杯水多少不一,问若在每杯水中放入一块糖,结果哪杯水最甜,其答案就是水最少的最甜。其实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结果就有孩子告诉我他回家尝过了,水最少的那杯最甜。我想数学知识渗透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用心发现一定会有收获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 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 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3.通过学生的、教师的引到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第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怎样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打开知识迷宫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学会学习,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体现从“扶―放”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方法可依,通过积极生动地探索获取成功和自信,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会”到“会学”的发展过程。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是顺应改革的主流,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
本文栏目:《教育叙事》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教育叙事最新更新  摘 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授人以渔,不如由人以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013年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授人以渔,不如由人以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叙述了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些做法与感悟。 中国论文网 /9/view-5772901.htm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转变   《新课程》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自我构建和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是维持教学活动的情感纽带。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关键是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被激发。众所周知,许多兴趣是后天培养的,因而,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稳定、持续发展,为求知做好铺垫。   二、以疑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言:“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在学习上真正地“动”起来。   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我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以疑导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和谐统一。   在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学生提出疑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作者要单单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问:“这些问题提出来了,靠谁来解决呢?”有的学生会回答靠老师。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光靠老师是不行的,老师相信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去弄懂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急切地要求阅读课文来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完成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一过程 让学生在自己提问中解决问题,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帮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新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变课堂为学堂,变灌输为引导,变指令为合作,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创设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真正的感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要构建这种良好氛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信任的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受到这种积极氛围的影响和激励,从而去积极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激情来渲染学生,调动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位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引发共鸣。   四、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授人以渔。”《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领悟了“满池荷花翩翩起舞,我与荷花物我相融”的美好情境后,学生兴趣盎然,我适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美丽荷花的喜爱。有的同学画了一幅画,有的同学作了一首诗,有的同学来个即兴表演……形式多样,都充分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整堂课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授人以渔,不如由人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与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把祖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 16:42:15 阅读次数:1647
“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实验方案  
江苏省射阳县解放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介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第四条: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相应提出了“新课程下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时代要求教育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愿我们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而《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钟启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评价,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肖川: 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存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学生的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现、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  
3、肖川: 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与行的矛盾关系的处理,教育两大功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与矛盾性的成因及最终统一等等理论问题都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现代教育的本质牲与根本途径密切地关联着。  
4、张庆: ‘语文’是修养,是熏陶,是积累,是感悟,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介于我们对新课程下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认识,将在此课题研究中作如下安排:  
(一)、更新教学及学习观: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评价,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①而学生学习观的转变之根本在于教育者的学习观的转变。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四年的课改实验,我校的教师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落实有效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房间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新课程下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基于实践的。“那么,其综合性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 ②所以如何将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就是摆在“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经过大量收集资料,反复研讨,我们决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语文内部的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汉语言从字开始就体现出其综合性,一个汉字是音形意的综合体,由此而延伸至词、句、篇,而汉语的运用过程中的综合性则不言而喻。就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自身的体系形成以及学生新旧知识网链接,都体现出了其综合性。这就自然地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与学的过程具有综合性。所以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就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主要阵地。  
(2)、学科整合的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又决定了其知识涵盖面的广泛。仅小学语文教学就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天文、医学、自然、民风民俗等等方面的知识,它们是一个无穷的矿藏。尽管我们的课本其含量是有限的,而且语文教学本身只是教给学生某些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某些方面的兴趣。也正因为其有一定的涵盖性、模糊性、不定性,才使我们在对学生的想象、创造、逻辑、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中得以大显身手。而语文学科中,创建课堂教学的外围结构,充分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则是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片新的天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有赖于课堂教学外围结构的建造,而外围结构的建造正是引导学生对自由空间创造性地填充。所谓的课堂教学外围结构仅是相对于课堂结构而言的。它本身没有固定的内容,其所含本质仍是语文课堂结构为基础。就是指围绕课堂教学结构所产生的一系列课堂外的教与学的活动。这也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  
(3)、交往教育中的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美国的约翰?杜威早就提出批判的:“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在教师,在教书以及在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③虽然在课改后得到了较大的扭转,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课堂。如果将“重心”推移到儿童的身下,是我们一直所探寻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推出了新的形式:“口语交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交往学习的机会。而这也正是一种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的切点。  
“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存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学生的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现、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 ④肖川的这番论述,使我们明确地看到了综合性学习在交往中的价值。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好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模拟式教学,更应该将学生推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去与人交往,于实际交往中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  
(4)、实践操作中的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的不同,终归需要某项实践操作来验证。语文知识也不例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基本原理的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其他教育理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它关涉着,如普及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必要性,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必要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与并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各自的课程设计与人才规格,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利弊得失,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与行的矛盾关系的处理,教育两大功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与矛盾性的成因及最终统一等等理论问题都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现代教育的本质牲与根本途径密切地关联着。” ④所以我们将在学校就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实践机会。学校不仅有自己的广播、电台、校报,还有自己的网站,并积极与各级教育传媒联系为学生搭建语文综合学习的平台。  
(5)、艺术创作中的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  
语文学科决定了其不仅具有知识性,其本身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可以说“语文”天生是“艺术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是修养,是熏陶,是积累,是感悟,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⑤我们学校结合语文的综合性、艺术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选修项目。有:小剧团(以演出课本剧为主)、故事大王培训、书法、篆刻、文学社等等。使学生通过创作来充分表现出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感悟。  
(三)、研究队伍的支持  
任何研究都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这个课题研究不仅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创设了良好的研究环境。还吸引了一批语文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业务素质,更有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相信这样的队伍会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中上有所收获的。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  
1)资料收集、学习。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4)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  
(1)&&&&&& 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有效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的进展情况。& (4)2006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 (3)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课题论文集  
(2) 课题优秀课堂实录  
(3) 学生体验性学习成果展示  
(4)课题汇报材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组& 长:王& 琴  
主持人:李晓芹  
组& 员:周晓军& &黄& 成& 王书安&& 陈& 凤  
&& 陈锭之&& 戴荣兰& 王& 平&& 周晓霞  
参考文献:  
①钟启泉等编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②朱家珑 高万同主编《小学语文新视角》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③[美]约翰?杜威著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肖川著   《教育的视界》   岳麓书社 出版  
⑤张庆著   《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建议您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主办单位: 苏ICP备: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