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d carbon comp 是什么前叉,前叉锁死有什么用优势,劣势

  Specialized今年发布了流行的Camber Comp Carbon的全新女款版本,它至少是一台非常引人注目的车。圆润的车架,隐藏式储物隔舱,亮闪闪的涂装仅仅是这台碳架130mm行程27.5全避震车的一部分。
新款Specialized女款Camber Comp Carbon
  作为一台用来征服本地林道的自行车,Specialized赋予Camber卓越的爬坡能力和稳定的下坡表现。这是通过将碳架主体和铝后三角混搭在一起,将“轻量,刚性,耐用合为一体”来实现的。
  与男版/通用版的可选29寸轮径不同,女版的Camber Comp Carbon只提供650b即27.5的轮径规格。这意味着定位于XC的Specialized Era会是2017年产品线中唯一一款女版的29寸整车。
  通用版车架,女式定制配置
  凭借Camber Comp Carbon,Specialized成为了使用同一个车架,通过修改整车配置(如座垫和涂装,偶尔还有把横,曲柄和把立长度)来生产男/女/跨性别山地车的主流品牌之一。
720mm小燕把上安装的是SRAM NX指拨和Shimano M506刹车
  Specialized这样设计Camber是有原因的。它利用了从成千上万的自行车中采集的大量数据,同时还有来自另一家名叫Retul的自行车尺寸设计公司的数据。以新款的Ruby公路车架为例,Specialized专门为女性车手设计了有别于Roubaix的几何。这是一款根据使用目的与产品定位而开发的小众车型。
女款的Camber使用了专为女士设计的Myth Sport座垫
  然而,Camber是一款在男性/跨性别产品线上前景光明的车型。Specialized坚持跨性别车架能够同时适合男性与女性车手,但在几个接触点上需要根据性别做出改变。
  引人注目的骑行
  显而易见,Camber Comp上面有一些能获得青睐的东西。在把它从家里骑到测试路线的途中我被至少五个人想要了解这台车的人搭讪了。哦对了,他们都是小伙子。如果他们被这台车迷住了,由于使用了跨性别车架,他们就能轻松拥有这台车。他们所要做的一切就是为女性定制的座垫然后微调一下其他部分。事实上是往大多数女性为自己购买跨性别车设置的反方向调校。
想要星辰璀璨的涂装么?Camber似乎做到了
  车架使用了FACT 9m碳纤维前三角和铝合金后三角,内走线设计。前避震为RockShox Revelation RL 130mm前叉,后面的130mm则由针对女性较轻的平均体重和身高而专门调校Fox Float Performance后胆提供。1*11的变速系统混搭了SRAM GX后拨,SRAM PG-1130飞轮,RaceFace Aeffect铝合金28T牙盘和SRAM NX指拨。刹车方面则由Shimano M506负责。
  这台车与同级别同价位的男版整车有一些区别,至少看起来做了一些调整以适应女性车手。车架,传动,轮组和刹车和男版相同。但男版有更宽的Specialized6061铝合金750mm把横,Henge Comp座垫,L和XL码使用了更厚的把套,以及比女款28T牙盘更大的30T牙盘。
突出设计的车架外形非常吸睛,超大尺寸的下管上安装了水壶架和水壶架下面的SWAT隔舱
  Specialized Camber的卖点之一是整合在超大下管中的SWAT存储系统,它可以通过一个可移除的水壶架来打开。其容量足够装下一件小型防水夹克,食品或是工具。
  价格与尺码
  新款的女式Camber Comp Carbon尺码为XS-L可选,M号对于1.73米左右的身高比较合适。如果L码的仍然太小,那就直接骑男款Camber Comp Carbon,毕竟车架一模一样,尺寸则可以升级到XL,不过颜色就只有酸橙绿和红色了。相反地,矮个子男士现在可以选择Camber的XS版本并且只需要更换座垫就可以了。
  (来源:整理翻译:单车极致)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单车极致是一家有观点的自行车专业媒体。运营时间不足一年...世界冠军血统&Specialized&EPIC&Comp&Carbon&29评测
Specialized这个来自美国品牌在国内车迷眼中是一个神级的存在,“闪电”为单车中的法拉利,名号与实质车型性能成正比,并无浮夸之处,世界各地赛场上均能见其身影。捷克名将Jaroslav
Kulhavy曾骑着Specialized EPIC获得多届UCI
XC冠军及2012年奥运会山地车冠军头衔,事实证明这是无可争议的冠军车型。
本次来到BIKETO评测室正是 Specialized EPIC Comp Carbon 29全避震智能车型。
Specialized EPIC Comp Carbon 29车型
这款EPIC为前三角碳纤维制作,后三角连杆侧采用M5铝材制作,后避震为著名的Brain智能避震系统,独有的FSR四连杆避震结构,踩踏输出和避震性能有综合性能表现。
全车走线设计就如近年Specialized
EPIC常规布局一样,采用了简洁美观的车架内走线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内走线系统的外线线管并无截开分段,而是重头到尾都是一根线管,变速内线系统受到泥沙的污染几率很少。前三角车架内走线出口在五通位置的前下方,受到重力因数的影响下,泥水不会进入到车架内走线隧道内。
近日有关注2014年第11届 Absa Cape
Epic(山地马拉松赛事)的车迷应该会了解到,赛场的环境和条件都十分恶劣,泥沙及尘土的入侵会影响车体性能,阻碍车手在赛场的发挥。这种走向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类似这样的长途越野赛事的车辆故障维修率。
车架五通方面使用了现新款车架都比较通用和流行的PF30中轴规格,较以往的BSA中轴规格和24mm的轴心,在踩踏刚性方面都有较好的提升。
Specialized
EPIC闻名于世的莫过于Brain智能避震系统,这是Specialized自主研发的一种机械式“智能”避震器。车架FSR连杆机构的转点设计偏向于震动灵敏性,路面震动的吸收变得快速。至于另一方面,踩踏效率的的控制就靠这Brain智能避震系统维持,小型的避震器主体规格是205&53mm,结合车架连杆结构的杠杆比率,后三角结构可以提供最大100mm的避震行程,这足以满足XC与马拉松越野定位需求。
Brain智能避震系统的原理并不算太复杂,位于后三角靠近刹车部分一个黑色棒状物体就是Brain系统的灵魂所在,实际上它是一个重力控制开关的惯性油阀。避震器主体由一条油管链接到“大脑”部分,通过油路是否流通来控制避震器的锁死开关(实际是踩踏平台),当会受到直接冲击的后三角因路面的起伏致使后三角发生震动时,Brain里面的惯性阀门会因为震动往下掉,油路被打开,避震器开始吸收震动工作。当路面恢复相对平整时,Brain里面的惯性阀门支撑弹簧就会复位,油路再次被关闭起来,避震器锁死。车手在骑行的过程中根本不用理会或控制避震器的锁死开关控制时机,Brain智能避震系统会自动帮助车手选择锁死开关时机。“大脑”的顶端有一个蓝色旋钮,用来调节Brain对震动反应的灵敏度,车手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由调整。Brain的优势在于能够判断是来自地面的冲击,还是来自车手的下压力,它只对来自地面的冲击做出反应。对冲击方向的判断是它最“聪明”的地方。
车架前三角避震器主体部分有15级回弹快慢调节,调节范围足以应付它使用定位需要,较大落差的飞跃落地,车架也能保持平稳。避震器筒身上有一个鲜明的红色气嘴,那便是“AUTOSAG”(自动预压值设定),在正气室注入大概自身体重(公斤为单位)的两倍,额外再加上约100psi左右的气压(如体重75公斤的就注入75&2
100=250psi气压值),骑乘者以正常骑行姿势坐在车子上,然后按下AUTOSAG红色气嘴将其里面的空气放掉,这辆车根据骑乘者体重的正确预压就设定完毕,这是一个非常方便的设计,车主不会为预压调整而烦恼(气压过多避震会变硬,气压过少避震器会打底,AUTOSAG功能正好解决这个问题)。注:避震器本身会有气压值设置限制,对骑乘者的体重也有限制,自身体重(公斤为单位)的三倍不能超过350psi。
为适应严苛的山地马拉松赛事,位于车架避震器上端设置了一个隐藏式SWAT EMT工具支架(Specialized EPIC Comp
29原车型并没有配备工具),一个类抽屉式的滑槽,将便携式工具组藏于车架内部,方便随时抽出进行车辆维修。
车把部分使用Specialized
XC平把,抽管铝合金,把宽700mm长,8度后掠,31.8mm口径。把套为单面锁死的Specialized Sip
Grip橡胶把套,油压刹把采用意大利Formula
C1,配合已经将变速视窗拆除的SLX指拨(当然没有一体整合器),把上配置略显低调。
把立使用Specialized
XC,3D锻造铝合金,6度仰角,31.8mm口径。腕组盖依然使用Specialized最醒目的五爪式镂空盖子,外形十分好看并能减轻重量,高度调整垫圈也使用了碳纤维制作。
刹车系统方面使用的是来自意大利品牌的Formula
C1,油压刹把的造型有点奇特。油压刹车夹器是一体铝合金成型切削而成,一体化程度高减少漏油的可能性,类单向油路设计在灌油时降低气泡残存的几率,保障油路的畅通。Formula这个品牌在国内尚不算太热门,对于一些老玩家提及的来令片与碟片间隙过小容易出现蹭碟现象的,在新款的Formula刹车系统中这个问题不存在。小编用游标卡尺测量过Formula碟片厚度,为常规的1.8mm厚度标准。
至于手感方面小编感觉比较满意,同样是使用DOT油的刹车,继Hope以后的手感小编认为Formula的刹车线性能与之相抗衡。刹车力量已经超越常规的对置双活塞夹器,有点类似于Avid
XO-Trail的刹车力量,力道来得迅猛但又能操控自如的线性手感令小编感到欣喜。
这款属于中端型号的Specialized EPIC Comp
Carbon,前叉并没有像顶级的EPIC一样使用“智能系统”,而是一款常规版本的ROCKSHOX REBA
RL前叉,只保留了常用的锁死、回弹快慢调节。双气室系统改成了Solo
Air气压弹簧,取消了负气室气嘴改成了单气嘴双气室结构,正负气室自动调平系统,不过在锁死肩盖上也看不到锁死力度调节的金色旋钮。前15mm的筒轴结构刚好适应29er的需要。
轮组方面使用Specialized Hi Lo
disc密封式轴承32孔花鼓,前15mm筒轴-后142&12mm筒轴,DT不锈钢辐条,前后3X编法,2.0mm直径,车圈使用Roval
29铝合金碟圈,内宽22mm。
变速系统方面使用SRAM与SHIMANO混搭的20速套件,牙盘为定制SRAM
S-铝合金曲柄,PF30轴芯,24-38T双盘盘片。飞轮使用SRAM
PG-T,后拨使用SHIMANO XT Shadow Plus长腿后拨(带稳链器开关)。
变速手感比常规的全套SHIMANO
XT套件要逊色一点,可能是变速指拨使用了SLX级别的,整体效果有点拉低的感觉,而且还失去了双退档设计,对于一些竞赛路段的突然加速需要未能快速响应。
BODY GEOMETRY(人体工程学)Phenom
Comp坐垫,中空铬钼钢轨道,143mm宽。山地骑行来说,压迫感不算太大,中空铬钼钢轨道提供的支撑性也足够。
轮胎方面使用了S-Works Fast Trak系列山地外胎,应用了Adaptive
Tread技术,前后均为29&2.0齿胎,编织层有120TPI,可折叠丁基包裹胎唇,可支持真空胎安装。轮胎表面胎齿的排布类“人”字形,中线部分的胎齿间隙不算太大,在路面较硬的情况下,滚动阻力较小。而相对外侧的第二重胎齿间隙较大,在较松散的泥地路面可提高更稳定的抓地力,即使在大角度摇车或者弯道压车的情况下,前轮的指向性不错,高速过弯不会滑胎。“人”字形胎齿布局的最大优点便是刹车力,像是“倒钩”一般死死地咬住地面,车手车衣很放心地使用极限的刹车了来减速。
下坡:经过合身调整气压、回弹阻尼、Brain的灵敏度调节、胎压等,Brain几乎是全开的,后三角100mm行程全部释放使用。后三角的下叉转点比较靠近后轴心,整体车架对于路面的震动反应比较灵敏,而下坡加速踩踏时,因虚拟转点运动的踩踏回击现象变得不怎么明显。Brain系统对于连续下坡路况的频繁开启,工作状态也很稳定。
上坡:对于平路上坡骑行来说,软尾车架的踩踏效率是硬伤,许多车架都使用带锁死功能的后避震来弥补这个弱点,Brain的原理也是如此。在路况较为平整时时候,惯性阀不会开启,油路被封闭的情况下,后避震的压缩能力接近零,车架连杆结构由Brain系统支撑住,限制了活动。但上坡时遇到了石头或者树根,惯性阀受到冲击而自动开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调整Brain灵敏度旋钮),后三角吸收了路面的震动,保障了骑乘者的踩踏姿势不受路况的影响,路况恢复平整后Brain回到原始锁死状态,限制后三角的运动。这便是小编所追求最理想踩踏效率的体现。
优点:Specialized
EPIC车型第一个能联想的就是Brain智能避震系统,可以同时拥有软尾车与硬尾车的优点于一身,对于软尾车型来说这可是一个令人无比渴望的技术。
29er的大轮径通过性配上前后各100mm行程避震,崎岖路面的高速骑行成为优势,配合Brain系统的使用,无论是上坡或是下坡都会变得得心应手。PF30巨大的五通踩踏效应不错,五通刚性令人欣喜。轮胎的抓地力强大,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过量的打滑,踩踏效率较高。
缺点:11.88kg的整车重量略嫌过重,即使有Brain系统的辅助,在爬坡的时候,重量还是能说明一切的。混搭的变速系统有点不协调,总体性能一般,只能用于业余级别竞赛中。虽说XT后拨带稳定器开关可保障在激烈的骑行路况保持变速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但将开关打开时,后拨的变速响应会变得稍嫌迟钝,指拨拨杆的手感也会加重。
Specialized EPIC Comp Carbon 29并不是EPIC系列中的顶级,仅仅属于中端级别。不过Specialized
EPIC的Brain后避震智能系统及FSR四连杆机构系统的主要灵魂俱在,这辆车仍然可以称为“战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SCULTURA 300,是铝合金版SCULTURA第三级的成车,部分传动组件采用SHIMANO TIAGRA机械式变速系统,颜色有黑色搭配紫色线条,以及黑色搭配蓝色线条,两种涂装供选择。● SCULTURA LITE铝合金车架。美利达突破铝合金复杂管形的制程难度,采用PROLITE 66三抽管铝合金,并以HFS液压式成形工法,成功型塑出SCULTURA管形,在成本、性能以及重量上,达到了最佳的平衡。搭配ROAD CARBON COMP碳纤维前叉。● 408MM的后下叉,提供足够灵敏度。● 管与管之间采用「圆滑焊接」技术,美观,强度不打折;「隐藏式管线」设计,美观与性能兼备。「X-TAPER HEADTUBE」头管,大尺寸管径,供应精准转向操控性能;「下管导线座」,确保变速精准度。● SHIMANO TIAGRA传动组件,MERIDA ROAD COMP夹器,MERIDA零组件,MERIDA RACE 5座垫,MAXXIS DOLEMITES 23外胎。
SMOOTH WELDING 圆滑焊接
独特的焊接技术达到平滑的焊接线 不仅美观、同时在焊接结构的强度丝毫不打折。
INTERNAL CABLE 隐藏式管线
精致的车架设计巧思,将煞车线与变速线隐藏于车架内,外观上更简洁,同时管线又有更佳的保护效果。
CARBON FORK 碳纤维前叉
工艺技术的展现,高阶的前叉产品已采用全碳纤维材质。美利达的碳纤维前叉,能结合高吸震能力,又能顾及侧向刚性,足以应付任何需要高度精准的操控情况。
HFS - HYDRO FORMING SYSTEM 液压式成形工法
机械成形的TFS工法,是由外部对管材施压成形。相反地,液压成形是将液体由管材内部向外高压推挤,搭配使用特殊铝合金管材PROLITE 66,可造就出更复杂的管形变化。
PROLITE 66 三抽管铝合金
美利达顶级铝合金材料,拥有耐用与轻量的高质量铝材特性。三段抽管达到管材的不同厚度,有最佳的刚性重量比(STW),更能应付高阶车架设计的特殊需求。
X-TAPER HEADTUBE X-TAPER头管
外观状似X造型的异径头管,上方采用轻量的1 1/8吋培林,下方则为大尺寸的1.5吋培林,搭配锥型竖管的前叉,能达到精准的转向操控性能。
美利达品牌
美利达自行车(中国)有限公司,系台湾自行车业界中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独资的子公司,公司始建于1990年,总投资额1228万美元,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自行车生产线,采取比JIS 、CPSC、BS更严格的质量标准生产,年产量可达180万台,所生产的高品质系列山地车、公路车、仿山地车、跑车等行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主要城市,并已形成高效率的营销系统。于全国各主要城市设立的销售分公司均由美利达自行车(中国)有限公司100%投资设立,并于2000年9月成立内销总部,统筹国内自行车销售业务与分公司管理;期能经由产销分离与充分合作体系,深入了解市场与消费者需求,完善产品结构与销售体系管理,为客户与终端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叉锁死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