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物质现代主义的电影强调主要内容是强调什么

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
我的图书馆
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
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 ( 11:14:34)——& 一种潜在的世界趋势正在影响中国
这些年,人们从新闻报道中看到西方社会的一些新现象:一方面是金融危机、财政危机、经济危机或增长乏力;另一方面,西方人却享受着奢侈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为了清洁美好的环境承受到高额的成本。在现代化早期,西方人曾经非常勤奋、敬业、雄心勃勃地追求权力和物质财富,而如今,他们似乎不再有那样的进取精神,不再那样勤奋的工作,反而追求更多的休闲、娱乐,对金钱也表现出有点儿漫不经心的态度。在一些中国观察者的眼中,西方人变得懒散、耽于享乐、不思进取了。西方人的政治生活也让人越来越看不懂:女性权利、少数族裔与移民问题、同性恋、堕胎、生态环境问题,都成为政治辩论与竞争中的主题。
在这些现象背后,西方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英格尔哈特教授告诉我们: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一种新的价值观正在取代传统的价值观。受这种新的价值观念的支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生态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英格尔哈特教授把这种新的价值观命名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而把西方社会在工业化阶段持有的主流价值观称为“物质主义价值观”。他指出,随着西方社会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到后现代化时代,人们所持有的优先价值也发生了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转变。通过对价值观转变现象进行的长达四十多年的追踪研究,英格尔哈特教授发现,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转变并不是西方社会独有的现象,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转变就会在不同文化类型的国家中发生。
西方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
英格尔哈特指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高速发展,创造了空前规模的物质财富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而福利国家政策和各种社会保障的实施,使西方人获得了对基本生存的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发达社会开始了一场缓慢的、深刻的、全面的政治文化变迁。
这场变迁是缓慢的,它不是在一两年内突然发生的,从变迁开始到变迁逐渐显现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这一变迁既包含有质的变化,也包含有量的积累,并且变迁目前还在持续进行过程中。这场变迁也是深刻的,因为这场革命式的变迁不是存在于表层的、易变的态度层面,而是存在于深层的、不易改变的价值观层面。因为,按照英格尔哈特的理论,价值观的形成和一个人成长期的经历有重要的关系,价值观一旦形成,如果没有非常重大的变化发生,价值观很难发生根本改变。这场变迁也是全面的,因为变迁发生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性别角色、宗教、工作动机、环境保护、民主、社会治理、政治参与等。
英格尔哈特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转变。越年轻的一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出生越晚的一代人,就越重视言论自由、环境保护、在政府决策和工作中的发言权。他们不再像老一辈人,把国家荣誉、经济增长、勤奋工作、追求金钱和地位上的成功、服从上级作为第一优先序列的价值。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引起了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变只是广阔的文化变迁的一部分,从现代价值观向后现代价值观的变迁还出现在宗教、性别平等和政治参与方式等各领域。
价值观的代际替代
基于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观察,英格尔哈特提出了两个假设:匮乏假设和社会化假设。匮乏假设指的是,人们往往赋予相对匮乏的东西以最大的主观价值,从而给予其最大的优先级。在战争频仍的社会,人们会不懈地努力追求和平。在一些贫穷国家,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得到温饱就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在自由处处受限、个人权利极易受到侵犯的国家,建立宪政保护自由,建立民主政体实现政治参与就是人们的普遍心声。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安全问题不再令人担忧,个人权利和自由也有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于是,人们要求的就是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人的解放,即对于更多发言权、参与权、美好环境、融洽关系、舒适生活的追求。社会化假设指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反映了成长期的生存条件。在生存安全得到保障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往往持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他们把物质需求的满足和生存的安全视为个人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基本生存条件,于是便去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价值,如归属感、自我表达和生活质量。一般而言,人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很难发生改变,除非在成年期经历了影响重大的事件,否则在成年期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这两个假设成立,那么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在各个国家内部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应该存在着显著的价值观差异。西方国家在二战后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二战后出生的几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前几代人所经历的战争的苦痛、资源的匮乏,他们在富足和安全的环境下完成了社会化过程,那么这几代人中后物质主义者的比例应该超过前几代人中后物质主义者的比例,并且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后物质主义者所占的比例应该越来越大。而在经济发生飞速增长的地方,如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也应该存在由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变的趋势。如果这种预测为调查数据所证实,那么就说明推动价值观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成长期的安全感。
基于对40多年追踪数据的研究,英格尔哈特发现,影响一个社会价值观变迁的显著因素是代际效应和时期效应,生命周期效应对价值观的变迁不会产生重要影响。数据表明,外部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动会对社会的总体价值观产生影响;出生越晚的一代人中后物质主义者所占的比例越大。虽然每个年龄群体的价值观都会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剧变而发生波动,但不同年龄群体间价值观差异的幅度大体维持不变。随着社会人口自然更替,整个社会的总体价值观在进行代际更替。随着代际更替的进行,持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人会越来越多。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会带来整个社会一系列、一整套的深刻变革,从性观念到政治、从生态观念到民主,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变革。不光西方发达的工业社会在朝着这个方向演变,中国这样的国家也已出现了这种变化的苗头。
各国在文化方面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沿着两个维度进行。第一个维度是现代化维度,即传统价值观vs世俗--理性价值观维度。工业化带来了从传统价值观向世俗--理性价值观的转变。在传统社会中,宗教被认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乐死、自杀和离婚都被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人们很少谈论政治,人丁兴旺被认为是值得推崇的价值,光宗耀祖被认为是人生的重要目标,父母被认为应该牺牲自己以成就孩子,一个人必须无条件爱自己父母,妻子比丈夫挣钱多被认为是家庭矛盾的诱因。而现代的世俗--理性价值观强调的内容则与此相反。第二个维度是后现代的维度,即生存价值观vs自我表现价值观维度。后现代化带来了从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现价值观的转变。生存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是:男人比女人更适合做领袖,生育了孩子的女性人生才完整,人们不愿与外国人、同性恋、艾滋病患者、酗酒者以及有不良记录的人比邻而居,技术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人们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很少参加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抗议活动,好的薪水被认为是择业的最重要指标,认为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快乐,人们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忧,卖淫被认为是不正当的,大学教育对男孩来说更重要,在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中,努力工作被认为是应当传授的重要内容,想象力的培养不被重视。自我表现价值观则与此相反。
英格尔哈特以这两个维度为坐标,绘制出了著名的世界文化地图。这个地图被学者们广泛引用。在这幅地图上,各个国家根据自己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处于确定的位置。从传统价值观向世俗--理性价值观的转变和从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现价值观的转变,是一种潜在的世界趋势。虽然在特定的阶段会出现反复,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在现代化的驱动下,人类朝向世俗--理性价值观、自我表现价值观的转变趋势是明显的。
新价值观与新政治
人的价值观支配着人的行为,新的价值观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政治的革新。
英格尔哈特的研究发现,后现代价值观的出现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包括:女性参政意识和热情持续高涨,新的政治议题出现,围绕新的政治议题产生了新的政治分化的轴线,出现了新的政党,带来了新政治和新的社会运动。传统的以水平轴线来区分左派和右派的做法为纵横两个轴线的综合所取代。新的政治行为方式出现,抗议政治大幅增长,人们不断努力拓宽直接参与政治的渠道,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逐渐从精英主导型变成挑战精英型。
英格尔哈特认为,对性别平等态度的变化是西方社会文化变迁的中心内容,也是西方社会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如果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的代表权不能得到保证,那么这个社会的民主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在工业时代,女性被认为在智力上低于男性,女性不适合参政,不适合做领袖,女性的责任在于照顾家庭,做男性的陪衬。因此,直到1920年,大多数新教国家的女性才享有了投票权,直到二战后,大多数天主教国家的女性才获得了投票权,而其他文化圈中的女性获得投票权的时间更晚。女性投票权的获得,意味着整个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变。但从女性在议会中所占的代表名额严重不足,以及女性被排除在各种政治机构和社会机构的高层决策圈之外的情况来看,性别平等并未真正实现。这种情况直到进入后现代化时代才得到根本的改变。在后现代化阶段,人们的价值观从生存价值观转变为自我表现价值观。对性别平等的强调是自我表现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女性不再被认为是绿叶,她们被认为和男性具有同等的智力水平,女性参政得到鼓励,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高层决策中心,女性参政比例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
政治光谱上区分左右派标准的变化是新价值观带来的又一重要影响。传统西方社会的左右派之分的焦点是经济问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物质财富的分配等,围绕着这些问题产生了阶级的分化、阶级的竞争。党派之争背后是经济利益、阶级利益。但是,随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出现,一种新的区分左与右的轴线出现了。如果说传统的轴线是横向的、水平方向的,这个新的轴线则是纵向的、垂直的,它的焦点是文化问题和生活质量问题。原来的经济问题仍然存在,但西方社会原来主要是一条水平的轴线分割了社会,现在则增加了纵向的垂直轴线,形成两条相交的轴线。现在分析西方社会的分化,分析类似选举这样的问题,需要同时考虑这两条线,将两条线综合起来。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后物质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他们的价值取向变了,其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些新议题上,又发生了新的分化与冲突,出现了新的意义上的左派和右派。在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在经济安全、物质生活有保证的条件下长大的,在福利国家的呵护下长大的。如今,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就是说,在人均收入达到三、四万美元这个水平上之后,再增加一万美元对他的意义没有原来那样大了,而生活的其他内容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福利国家、国家干预,都达到或接近达到一个扩张的极限。当政府支出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5%的时候,它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于是,在这方面的争论也远不如年代那样激烈了。
新的价值取向或优先价值的变化,亦即后物质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政治议题,像环境问题、种族(欧洲是新移民)问题、妇女权利和地位问题、性别角色与性道德(离婚、同性恋和婚外性行为等)问题、个人自由和个人生活(堕胎、单亲家庭、抚养孩子、宗教态度)问题、公众参与(公共领域、企业、NGO)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等。正是围绕新的政治议题产生了新的政治分化的轴线,即以文化问题和生活质量问题为基础的轴线,这条轴线与传统的水平轴线相交,使左右派之分复杂化了。由价值观念的分化,产生了新的政治分野,出现了新政治(new
politics),新政党。与此同时,传统的阶级投票(social class
voting)也衰落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按经济地位投票,而按其价值观投票。
这样,我们就不能再用一个水平的轴线来区分左右了。西方出现了新的左派,其载体或者主体发生了变化。过去左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劳动人民、工人阶级。现在,虽然大量的蓝领工人还是左派,但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左派的行列。这是出于他们的价值观念,而不是经济地位。
英格尔哈特的研究告诉我们,今天西方的左派与右派的划分,其实是由两个轴线综合起来度量的。按水平轴线,即经济轴线,有传统的左派右派,现在恐怕应该再加上纵向轴线,也许可以称南北派或上下派。英格尔哈特90年代的著作谈到,比如在法国,分布在水平轴线上的是,自左至右:共产党--社会党--UDF--RPR;纵向轴线上的是,自上向下:生态主义党--民族阵线党。在德国,水平轴线的分化是,自左至右:左派党--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纵轴是,自上而下:绿党--共和党。今天的左派,应该是传统左派加上上派或北派。
持有新价值观的公民是更加积极参与的公民。抗议政治的大幅增长是西方政治生活发生的另一项重要变化。世界价值观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是关于参与非传统政治活动的调查,它列出了四个选项:参与抵制运动,参加合法的游行示威,参加非正式的罢工,占领建筑物或工厂。数据显示,参加这四项活动的人数在大多数国家中呈现上涨趋势。在1974年的调查研究中,参与这些活动的人是少数,这些活动被认为是“非传统”的。但是随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上升,人们参与政治决策的热情高涨,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精英主导型政治参与方式,希望能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参与到政治决策和工作决策中去,因而越来越多的抗议政治活动出现。抵制运动、合法的示威游行、罢工等活动变得如此广泛和频繁,以至于它们不再被认为是非传统的政治活动,而是挑战精英型参与的正常渠道。
在非民主国家中,新价值的出现则会推动一国政治制度向民主的转变。自我表现价值观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赋予人们更多的发言权和保护言论自由;对不同生活方式予以宽容;性别平等;个人自治。自我表现价值观的本质是解放,持有自我表现价值观的人致力于追求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在非民主国家中,个人的自由被挤压,个人的选择权利被限制,随着持有新价值观的人数的上升,这种压制自由的做法必然会招致越来越多的反抗。统治者维持统治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最终会导致政治制度向民主的转变。
最近,英格尔哈特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所作的一次报告中,将他的后物质主义理论运用于战争与和平问题。他将西方传统的民主和平论修改为“现代化和平论”。他援引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证明,在世界范围内,正是现代化的发展导致普遍的战争意愿的下降。现代化水平越高,人们越倾向于选择内部发展而不是通过战争获取财富。现代化使战争成本提高,也使人们对战争伤亡的容忍度降低,而民众地位的提高意味着他们的意愿越来越重要,政客们不容易轻易将国家拖入战争。与贫穷国家比,高收入国家的民众更不愿为国而战,与老一代相比,青年人的战争愿望更低。英格尔哈特教授以量化研究的数据证明,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民众战争意愿都在下降,日本青年人表示愿为国而战的只有10%为最低,德国是30%非常低。现代富足的生活与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使人们对战争伤亡的接受程度在降低。英格尔哈特列举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每天死亡高达2500人,但美国在越战中总共死亡了58000人后,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了3000人后,战争就失去了公众支持。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美军的总人数相当于二战四个小时死亡的人数,但美国人不能容忍了。所以,现代化水平越高,战争越不容易发生,这就意味着,在现代和未来社会,不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落后就要打人。国家越发达,战争的愿望越低。
从西方到中国
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普通民众的生活条件逐渐从贫困转向相对富裕。人们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迁徙自由,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人们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在改善经济条件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得到空前提高,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记载,全国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而大学招生每年达到570多万人。
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在经济繁荣条件下成长的一代,比前代人更有可能持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经济繁荣时期完成社会化的年龄群体,与在不确定环境下完成社会化的年龄群体之间,会存在价值观方面的显著差异。在改革开放后完成社会化的年龄群体,尤其是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群体,他们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下成长,作为家庭唯一的孩子得到家庭的全部关爱,有相当比例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那么,按照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特别是价值观念的代际更替理论,在几代人中间,后物质主义者的比重应高于前面几代人,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中国社会有没有出现西方社会正在经历的价值观变迁呢?英格尔哈特在为其著作写的中文版序言中引用世界价值观调查在2007年对中国的调查数据指出,在最年老的的年龄群体中,物质主义者与后物质主义者的比例达到30:1,但在最年轻的年龄群体中,其比例变成只有4.3:1。虽然后物质主义者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且整体偏低,这表明,中国社会虽然处在转型过程中,纯粹的物质主义者会越来越少,但是中国也不会马上就变成后物质主义国家。英格尔哈特认为,中国还处在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变的最早期的阶段。但中国发生的变化也符合英格尔哈特理论的预期,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主流价值观终将走向后物质主义。
在西方,政治文化变迁对民主的影响在于,它是由传统的代表制民主转向参与制民主、直接民主,就是民主的进一步深化。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政治文化的变迁也会带来更大的民主参与要求、参与的压力,也会推动这个社会走向民主。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或自我表现的价值观还产生更强烈的自由发展、自由表达的要求,而对这种要求的压制会付出极高成本,这种自由要求也形成推动民主化改革的动力。也就是说,迈向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变迁会为中国这样的国家走向民主增加新的推动力。
政治文化研究的泰斗阿尔蒙德评价说:“英格尔哈特的作品是政治学科中少数几个能成功作出预测的实例之一。”当然,英格尔哈特教授的理论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它自问世起,就经历了无数的质疑和争论。这样一个宏大而新奇的理论肯定会引起非议,也的确需要学者们对之进行审慎的批判性考察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质疑和挑战,尤其是当涉及中国和西方以外的文化时,他的理论是不是在每个部分和细节都能站得住、经得起推敲,这恐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他所预见的人类社会的大趋势:现代化发展带来新的价值观,新的价值观又会带来“新政治”,这个结论看来是成立的。
发表评论:
馆藏&4474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追寻幸福导论韦正翔课后题带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追寻幸福导论韦正翔课后题带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5​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查看: 36|回复: 0
16秋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发表于 昨天&20:43
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一
1: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确的理解有( )。
A:和平与发展已经是一种事实
B:总体来说,和平与发展还是一种奋斗目标
C: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D:和平问题已经解决,但发展还要经过长期奋斗
E:发展问题已经解决,但和平还要经过长期奋斗
正确答案:BC
2: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是( )
A:自负盈亏
B: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C:自主经营
D: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E:依法纳税
正确答案:
3:&font face=&Arial&&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指出( ) &/font&
A:&font face=&Arial&&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font&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消灭贫穷
E: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正确答案:
4: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
A:个体经济
B:私人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经济
D:外资经济
E:中外合资经济
正确答案: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
A: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C: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E: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
正确答案: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其中基本的依靠力量是( )
C:知识分子
D:民营企业家
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
8:邓小平理论是( )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D: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E: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正确答案:
9: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和目的却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具有的特点是( )
A: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的
B: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
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E: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正确答案:
10: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
正确答案:
11: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
正确答案: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 )
B:重要内容
C:核心内容
D:重要补充
正确答案:
13:( )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
正确答案:
14:列宁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 )
A: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
B: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
D:文盲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
正确答案:
1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D: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
1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改变“两高、两低”的状况,“两高”是指高投入、高消耗,两低则是指( )
A:低效益、低支出
B:低储蓄、低膨胀
C:低工资、低物价
D:低效益、低产出
正确答案:
17:( )年7月1日,我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
正确答案:
18: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 )。
A:各地区齐头并进发展
B:经济发达地区放慢发展
C:由发达地区补贴欠发达地区发展
D: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正确答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站长推荐 /1
【谋学网】奥鹏16秋各学校答案已发布,需要的同学可以点击下载哦!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QQ咨询,祝大家学习愉快!
400-627-0688
Powered by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马原)重点内容及课后习题 开卷考试 直接打印 必备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一马原)重点内容及课后习题 开卷考试 直接打印 必备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 B.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汇
A.是否有高尚的理想
B.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C.认识论和辩证法 D. 唯物论和认识论
本原 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是否有宗教信仰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 对立统一规律
D.发一性的回答 展
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2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
4、哲学是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科学之科学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物主义 25、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5、世界观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对社会发展的系统观点 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26、以下关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A.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事物的运动引起变化和发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事物的多种联系构成多种运动形式
D.运动构成事物相互联系、
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
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标准 一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物发展的趋势2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可知论者? 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9、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9、“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1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的时代 析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均使用力量
C.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康德哲学思想
30、发展的实质是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的启蒙哲学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德国的宗教改革理论 的灭亡
1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3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的启蒙哲学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基本联系问题
14、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
A.是否承认物质是运动的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题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决3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定作用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1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A.系统完整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16、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是指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唯心主义思想
D.形而上学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17、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唯心主义思想
D.唯物史观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三大工人运动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基本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D.阶级斗争 3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2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A.没剥削、没压迫的社会
B.人们共同富裕的社会
3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2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38、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第1 / 29页
贡献者:qq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8184人阅读
7798人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主义电影强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