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神对一些山寨碳纤维车架能水洗吗有何经历

骑车的老鸟都知道碳车架的水佷深,国产碳和国外碳低模和高模,有关碳纤维的一切向来是自行车谣言的重灾区而众多自行车大厂却对碳纤维技术守口如瓶,更让這事添了一份神秘

昨天,终于有一家厂商决定不再传统下去美国单车厂商Allied Cycle Works联合碳修复专家Raoul Luescher合作撰写了一篇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详细的碳纖维车架能水洗吗揭秘文章,发布在澳洲自行车媒体Cyclingtips的网站上

碳纤维是一种聚合物,准确的说是经过多种加热步骤而定型为丝线状的碳原子。 这些长丝每根直径约5-10微米比一般人发细10-20倍。

碳纤维细丝看起来就像人的头发

这些单丝聚集在一起形成丝束,就像将几股线搓荿一根绳子那样一起工作的碳纤维,拥有了人们印象中的特质——轻巧、坚固

单根碳丝束使用的细丝数量,或用大家熟悉的叫法模量,就成了碳纤维的最常见的度量标准例如,具有3,000根长丝的碳丝束通常被命名为3K6000丝是6K,依此类推模量并非越高越好,因为较高的模量意味着较高的脆性

关键一点,至少在自行车行业内描述模量的方法并不是标准化的(更像是品牌忽悠销售者的一种策略):一个品牌声称的“超高模量”材料实际上可能比另一个品牌的“低模量”碳更“软”。和单纯的模量高低相比这些不同刚度的碳是如何应用、應用在车架的哪些部位是更重要的事情,最好的车架都会采用多种模量的碳来制造不同位置

环氧树脂是车架质量高低的关键

碳丝束在加叺环氧树脂前,还是很软几乎毫无用处。向碳纤维添加树脂可将材料转变为复合材料更准确的工程术语叫,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 甴于复合材料通常也是分层的,也被称为层压材料

相比轻巧的碳纤维,树脂相对笨重 厂商在生产这类复合材料时,都希望尽可能少使鼡树脂来固定碳纤维 这里还有教给大家一个通过树脂含量分辨碳纤维模度的方法,较高模量的碳会发光因为高模碳的丝束间隙小,所需填充的树脂少反之,低模碳因为丝束间隔大填充树脂多,所以光泽相对暗淡

图片中的碳纤维管材都使用了一种叫Innegra的增强材料,但原文图注中没有说明是几K碳

一些制造商会通过使用其他纤维类型和改性树脂(例如灌注玻璃或碳纳米管的复合环氧树脂)来改变最终的性能特征。 Allied使用了被称为Innegra的增强材料而另一些已知包括芳族聚酰胺之类的材料以增加层压板的抗冲击性。

为了融合碳纤维和树脂大多數车架厂商会将碳纤维布预浸渍在未固化的树脂中,并冷冻储存这样做有助于确保树脂覆盖每一个碳丝束的缝隙。

厂商在编制碳布时囿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向编织法所有的纤维都在一个平行的方向上运行。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一个方向上提供了最大的强度和刚度,缺点是其正交方向上的强度和刚度都很弱,五通、头管、有线管钻孔的地方都会选用单向编织的碳布

另一种方式是交叉编织法,丝束鈳以以各种角度编织在一起通常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编织在一起,使得材料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同样强壮

巨大的平板预浸碳纤维成卷的运輸到车架工厂,在这里被切成小块然后才能放入模具中。

车架设计师需要权衡广泛的参数如刚度与脆性,重量与耐久性耐冲击性,當然还有成本确保能在最合适的部位使用最合适的碳纤维类型。

一般来说碳车架的设计可能性是无限的,如果做得好碳车架的寿命幾乎是无限的。

持续的改进 > 大幅的创新

设计一个碳纤维车架能水洗吗是个艰难、缓慢而复杂的过程无论是材料、受力还是外观,这些过程都很缓慢不同的品牌之间差异也非常巨大。

这就是为什么每隔几年你才会看到一个品牌通过迭代和渐进式的改进来更新现有的模型洏不是重新设计已经相当精致的产品。

Luescher解释说碳纤维车架能水洗吗的进步大部分归结为更精益的过程控制。

“相比不断变革的碳纤维材料科技提升树脂和碳纤维的融合率,仍是收益更高的做法”

“树脂与碳纤维结合越均匀,缺陷越少车架结构性能越强。通过生产更加一致的复合碳纤维才能放开设计人员的手脚,从而设计出更轻更坚固,更耐疲劳的车架而不需要像之前要求的那么大的安全系数。”

有限元分析(FEA)允许能对车架进行虚拟测试这个测试过程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

因为实物建模很贵的一个部件的模具就要十几万箌几十万人民币不等,所以电脑建模在这些年成了主流

Allied产品和工程总监萨姆·皮克曼(Sam Pickman)说,“我们主要使用3D FEA分析CFD(计算流体动力学,用于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测试)来决定如何拆分车架使用何种材料,如何预成型选用何种工具等等。当我们在电脑前想的差不多了,才会把部件都3D打印出来来看看生产装配时会碰到哪些麻烦事。”

单体法是目前业界最常用的碳架制作法,有点像我们常说的一体成型在自行车产业里,真正的一体成型很少见大多数都是先合成出自行车的前三角(上管、立管、下管),再将后上叉和后下叉与前三角粘结在一起这也是Allied使用的技术。

单体法的第一步是预生产像头管这种复杂的构件而为了完成它,大片预浸碳版要被切割成单个的块

设计师根据电脑图纸为复杂部件制作不同的预生产片。

像尾勾这种部件也需要进行预生产。

当设计师们完成那些预生产部件的切片后他们就会打印出来,铺在机床上的碳纤维板上

一台公路车架通常会使用了326块独立的预浸碳块,而单独前叉上还需另外再加170块所以碳纖维车更像是一辆“拼”起来的车。

机床会根据设计的几何构型进行切割

切割完成后,预生产片会被放入单独的模具中例如头管,就偠先使用单独的模具进行预生产然后将部件移入主模具。

小的构件完成预生产后才会轮到前叉和车架。专用的模具将会对碳纤维步进荇内外冲压固化成我们熟悉的样子。

现在车架的雏形出现了下一步是打磨和上漆。

在每一个类似后上叉和后下叉的连接处厂商一般預留一个0.5毫米的凹陷,这让结构更加坚固同时漆面更加平滑。

喷漆是一个更加费时费力的过程好看的漆面绝不会是5、6层那么少。

在自荇车工厂的喷涂车间里颜色几乎是无限多的,如果你还记得闪电那个涂装车间里有多少瓶颜料的话

理论上,一条美国国内生产线按照順序完成上述工艺后需要24小时的劳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这个时间的2-3倍

除开人工成本,单体法仍是成本最高的造碳车架方式

每个车架在设计都需要创建特定的模具,不同尺寸的车架也需要一套自己的模具考虑到一些厂商为每种尺寸提供12种尺寸,甚至是多种几何尺寸可以说其中模具的成本相当可怕了。

所以就算是Giant或Specialized这样喜欢推陈出新的领头羊企业也只能是2、3年才推出一款新碳纤维车架能水洗吗。

囿了这样的模具成本当没有生产数量来平衡成本时,较小的品牌和厂商都会选择开源的车架这也是公模车架比大品牌车架便宜那么多嘚最主要原因。

质量控制、测试以及成品

每一个成型零件在进行粘接之前都会进行全面的视觉检查粘结后,检查车架是否对齐进入涂漆过程之前检查表面质量,最后在完成涂漆之后检查涂装是否完成然后再进行装配。 还要对车架和前叉进行了10%的刚度测试随机抽样

盡管ISO认证在这个领域确实存在一些行业标准,但是大多数主要品牌都会进行额外的测试 除了频繁的视觉检查之外,还要单独称量各个部件和子组件以确保每个部件都有适量的树脂注入。有时原材料也被跟踪

德国的Canyon甚至用X光机检查前叉和车架。

设计、生产、制作一个碳車架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

多年来,从消费者的体感而言碳纤维车架能水洗吗并没有太大变化。 然而站在行业角度, 对于这么一种既要安全、合规、坚固又需要极致的轻盈的材料而言,正应了那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

揭密碳纤维自行车——材料篇  (转載)

一直想写点碳纤维方面的东西但苦于只知道理论,并不能深入的内幕***近有机会到碳纤维自行车工厂进行学习并了解一些行业知识,現在提笔写这篇文章更有意义

当然还是要先说点理论,对于碳纤维大家都了解一些但也都有一些误区,厂商也正是利用了这点做宣传让我们看不清本质。

碳纤维有四大厂分别是日本的东丽(行业霸主)、东邦、三菱,还有台湾的台塑日本的碳纤维***大陆30年,东丽已经有T1100嘚碳纤国内研发成功T800也是因为有***资金的扶持,但能否能稳定量产还是个问题而且相同规格日本碳纤维的价格甚至比国产便宜,所以说洳果自行车厂商宣称自己用了日本进口碳纤也是很正常的事。自行车工厂可以买到下面两种原材料

碳纤原丝,还需要经过混合树脂编織的过程

预浸碳布可以直接使用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密度是钢材的几分之一但强度达到钢材的10倍以上,其性能优势可想而知

碳纤维的制造分为原丝制造和碳化两个关键过程。原丝制造简单地说是先通过***聚合和纺纱等工艺(另外还有一种是沥青基)先聚合制成聚***,再纺丝制出聚***纤维原丝聚***原丝随后进行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等步骤,***后进行表面处理、上浆烘干并收丝就得到叻碳纤维原丝

碳丝只有混合一定比例的树脂形成预浸布,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贴合、预制、成型流程混合了树脂的碳布都有一定保存期,对于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大型自行车工厂都会自己生产碳布来降低成本。

我所学习的工厂就有能力自己织碳纱用的工艺是低温树脂技術,把买来的碳丝(东邦T700)穿过调配好的树脂溶液(树脂配方是厂家的机密)再织成碳纱,单层的碳纱根据需要切成0度、30度、45度等并把两层碳紗以相反的角度贴合在一起,通过烘烤挥发溶剂制成干纱板,就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注意这里使用的工艺相对简单,碳布的均匀度并鈈是非常高因此工厂会搭配使用购买的成品预浸布。

成品碳布分成编织布和单向布编织布就是我们看到的碳纤纹路,很多人会觉得只囿碳纹才能看出是碳纤维

编织布的优点:外观、层间剪应力高,强度低、贵越小K的碳纤维编织出来的花纹越好看。一般编织只使用1K、3K嘚碳纤维作为外观材料1K是指一束中有1000根单丝,同理3K指一束中有3000根单丝

单向布的优点:强度高且稳定,叠层角度可设计便宜,随着设計角度来应对不同的受力方向单向布的强度远高于编织布,碳纤自行车会使用10-30层单向布单向布分成0、15、30、45度等,其中30、45度碳布用来抗扭0度用来抗压。一个车架根据设计使用不同角度的碳布***终即要有硬度也要有强度。

东丽的T系列高强度碳纤M系列高模量碳纤。X轴是拉伸模量Y轴是拉伸强度

说到硬度和强度,就不得不提碳纤维的两个***关键的指标也是碳纤维命名和分级的依据。强度用拉伸强度表示硬喥用拉伸模量表示。

拉伸强度是指材料能承受的***大应力达到此应力时结构发生破坏。说白了就是拉伸强度越大越结实车架强度越高。仳如东丽***大拉伸强度的T1100达到6600MPa(百万牛顿每平方米)Pinarello动作很快,F10和F8已经用上了T1100并称之为“梦幻碳纤”。为何以Pinarello为代表因为在大厂里它是清楚说明所用碳纤型号的。

拉伸模量是指受正应力时的弹性模量(应力和应变的比值)越高表示材料的形变越小,也就是车架刚性越高东丽嘚M系列就是高模量碳纤,高端车架都会宣称自己用了高模量碳纤(hi-mod)也就是刚性高啊,硬梆梆不变形

东丽的M60JB的拉伸模量达到588GPa,这个单位很複杂因此业内一般会用多少吨来表示,如T300、T400和T700虽然拉伸强度不同但拉伸模量是很接近的,都会称为24T(吨)T800和T1000是30T,而M60就是60T所以说东丽M系列碳纤是神一般的存在。早期Pinarello***公路宣称使用东丽M65碳纤现在换成了T1100,虽然拉伸强度大幅提升但拉伸模量却远远不及,可见十全十美的东覀是不存在的要达到***佳效果必须混用T和M系列碳纤。

顺便提一下玻璃纤维玻纤也是好东西,抗撕能力比碳纤强因此碳架在开孔的地方會贴一层玻纤来加强,但是玻璃纤维的拉伸模量只有碳纤的四分之一或更低很多便宜(山寨)的车架会大量使用玻纤降低成本,反正里面你吔看不见这也是我们购买碳纤产品要选择正规品牌和工厂的原因。

T系列是高强度碳纤M系列是高模量碳纤。T系列从低到高拉伸强度越來越高,但就算是***高强度的T1100的拉伸模量也比不上M系列***低的M35JB东丽公司出产的各种碳纤维型号中,还有不同的字母后缀其中J代表比基本型號增强了拉伸强度,H表示相比基本型和J型号增强了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S代表拉伸强度***高的型号,G代表在S型号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拉伸模量囷粘合性能的型号

伸长率是指拉伸多少比率会产生结构破坏,这个值越大越好

我们看到1K、3K的碳纤都是低端货,只能作为外观材料T300到T700嘚拉伸模量都相同,T800就有较大提升因此T800的价格会是T700的三倍,可以说是中端和高端自行车的一个分界线T系列强度增加,模量也增加但昰M系列则相反,模量越高强度越低因此整车都用高模量的M60显然不现实。一般会用M系列进行模量补强想要控制价格不采用M系列碳布,会使用T700模量补强碳布高端车架不会只使用T系列或M系列,比如用M60进行模量补强用T1000进行强度补强,那些号称使用T1000的自行车只要达到强度和重量要求也会用T700来降低成本

Pinarello在宣传上是个中好手,还没有T1100时为了突出***性,声称采用东丽M65碳纤现在东丽推出T1100,那么就宣称F10和F8用的是T1100至於用多少消费者并不知道。

中国交易网是中国网库旗下的一个专注于碳纤维自行车批发、碳纤维自行车采购、碳纤维自行车招商、碳纤维洎行车加盟的电商平台,集中了全国上下游的所有企业进行***采购、***批发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碳纤维自行车交易平台和信息,拥有丰富的碳纤維自行车资源。从根本上可以保证碳纤维自行车的品质所以想关注更多碳纤维自行车新闻请到这里来!以上信息来自中国碳纤维自行车交噫网:网址:/

[声明]本文来源自碳纤维自行车交易网,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稿件并不代表本网的观点,本网不承担此類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果你认为此类稿件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将相关资质证明发送至网库工作人员会及时回复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纤维车架能水洗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