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疾病病理征阴性医学报告cd|a阴性是有癌细胞吗?

有癌细胞就是患癌吗_新浪健康_新浪网
有癌细胞就是患癌吗
  随着公众“防癌意识”的提高,“肿瘤标志物”检查逐渐成为热选项目。不过,也有一些体检者拿到体检报告后误读检查结果,以为自己患上而虚惊一场。如何读懂名目繁多的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显示“异常”是否就表示患癌?就读者关心的问题,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作者、广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华。
  受访专家/广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华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高三德
  常用肿瘤标志物项目
  1、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和早期抗原EA/IgA抗体
  主要针对早期发现,抽血检查。鼻咽癌有“广东癌”之称,在广东籍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检查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和早期抗原EA/IgA抗体,可以早期发现80%的鼻咽癌,并在鼻咽癌被确诊前4-46个月显示阳性反应,具有很好的预警作用。
  2、人乳头状病毒(HPV)
  主要针对早期发现,取宫颈分泌物检查。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检测HPV高危型(HPV16,18)是目前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一种手段。有统计,99.7%的宫颈癌患者HPV呈阳性。体检如发现HPV阳性,应进行抗病毒预防和定期细胞病理学检查。
  3、甲胎蛋白AFP
  主要针对早期发现肝癌,抽血检查。慢性乙型病毒性(HBV)和慢性丙型病毒性(HCV)肝炎者患肝癌的危险度远高于非携带者。此类高危人群定期做甲胎蛋白AFP检测,可早期发现60%-70%的肝癌。为避免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的漏检,宜考虑增加穿刺细胞学、影像学和其他肿瘤标志物配合检测。
  4、糖链抗原CA125
  主要针对早期发现,抽血检查,可发现50%-60%的卵巢癌。
  5、癌胚抗原CEA
  主要针对和胃肠癌,抽血检查。可发现70%-80%的肺癌和胃肠癌。
  有癌细胞≠患癌
  有不少体检者拿着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找张华主任咨询:“我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数值为何不是‘零’?是不是说明我体内有癌呢?”。张华解答说,我们人体每天大约产生一万个癌细胞,所以几乎所有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都不会是“零”,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体内有癌细胞,不意味着就会得癌。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
  “假阳性”和“假阴性”
  有的体检者查出某个肿瘤标志物异常,超出正常范围一点,便以为自己得癌了,夜不能寐。张华说,单一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诊断为癌症,特别是增高并不是非常多。建议最好到专科医院或大医院再进行复查。检查结果与检查的准确性、检查用的试剂以及检测操作是否规范有一定关系。试剂质量不高,或检测不规范,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或检测结果不准确。
  除了以上因素外,体检者本身的因素也会对结果有影响,比如体检者本人有类风湿,或酗酒,或在体检前刚吃了“大餐”、熬夜、过于劳累等。体检者刚吃过海鲜或油腻的食物,血清都呈油腻状,检测试剂放入后,粘附性受到干扰,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机体存在炎症或当某些慢性疾病发作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上升,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来鉴别诊断。如果复查后的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数值在下降,甚至已恢复到正常范围,则无需太过担心。
  高出一倍或持续升高要警惕
  如果肿瘤标志物异常增高,特别是增高超过正常值一倍的,或动态观察到持续增高的,说明有癌细胞在聚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其他检测手段来排除癌症,如B超、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或做细胞病理学检查。
  有的体检者一旦查出肿瘤标志物异常便非常惊恐,要求医生开具Pet-CT检查,要从头到脚“扫”一遍才放心。张华认为,这种“一步到位”的检查思路非常不可取。肿瘤的筛查要以“从简从廉”为原则,一般应从X线胸片、B超、抽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开始,检查提示有异常的,再进行更为精密的检查。如果开始就是CT、Pet-CT,不仅没有必要,患者反而接受额外的辐射,而医疗辐射本身就是致癌因素,是可能诱发或促进肿瘤复发的,得不偿失。
  别忽视这个“身体警报”
  有不少体检者查出肿瘤标志物异常,但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并没有在身体内发现任何肿瘤,便长舒一口气,认为“虚惊一场”。张华提醒,对于这部分体检者来说,此时并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查出肿瘤标志物持续异常,说明身体在发出警报了――身体环境适宜癌细胞生存、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杀灭癌细胞、体内癌细胞偏多。
  张华建议,这部分体检者应及时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及中药调理,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张华介绍说,不少体检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调整,如少熬夜、少应酬、少吃肉、多吃蔬果等,肿瘤标志物的值又恢复到正常范围了。
  主要针对肺癌和胃肠癌,抽血检查。可发现70%-80%的肺癌和胃肠癌。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胸腺瘤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胸腺瘤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腺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胸腺瘤应该吃什么药。
日更新浏览数:30644收藏数:5063
胸腺瘤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治疗原则: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理由是肿瘤继续生长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临床症状;单纯从临床和X线表现难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且良性肿瘤也可恶性变。因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都应尽早切除。有能切除的恶性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病人存活。胸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预测胸腺瘤的变化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有无包膜。具备完整被膜且尚未密集地粘连于纵隔结构的异常新生物中有85%~90%的病例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而得到治疗。相反,那些侵入相邻软组织、肺部、大动脉外膜或心包的胸腺瘤在术后若不进行辅助性治疗则很有可能复发。目前倾向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1、外科手术治疗胸腺瘤应争取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尤其是扩大胸腺切除术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治疗胸腺瘤之首选治疗方法。也是胸腺瘤综合治疗的关键。手术指征:1)包膜完整的胸腺瘤。2)肿瘤外侵及周围组织(纵隔、胸膜、心包)但能整块切除者。3)肿瘤侵及部分肺叶、左无名静脉、部分主动脉外膜,部分上腔静脉壁及一侧膈神经等周围器官者,尚能完整或姑息性切除者。4)肿瘤明显外侵伴,在肿瘤切除同时能行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移植者。5)胸腺瘤伴者。6)巨大肿瘤化疗或放疗后相对缩小,术前判断尚能完整切除者。7)肿瘤巨大及压迫症状严重,术前判断虽不能完整切除肿瘤,但行姑息性切除尚能明显缓解压迫症状者。2、手术切口选择1)胸骨正中切口:由于胸腺瘤绝大多数位于前上纵隔,因此该切口是手术治疗胸腺瘤的雠切口,其优点在于:①充分暴露整个前纵隔,便于施行扩大胸腺切除术。②便于大血管的显露,尤其是对胸腺后方的左无名静脉、右侧后方的上腔静脉的解剖分离。一旦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在此切口暴露下,便于迅速控制处理,使手术安全可靠。③便于前肺门的显露。在肿瘤外侵前肺门的情况下,便于解剖分离肺动静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肺叶切除。2)胸骨正中切口联合单侧胸前外侧切口(即侧T形切口):肿瘤体积巨大,且同时侵犯肺、上腔静脉等重要器官,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切除一叶或一侧肺,或同时行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时,此切口有其明显的优点:①使一侧肺更清晰暴露在术野中,便于全肺或肺叶切除,有效避免术中肺动、静脉的意外损伤;②便于上腔静脉整体显露,从而使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在充分暴露的术野内顺利进行;③巨大肿瘤若同时伴壁胸膜转移,此切口便于同时行胸膜剥离术。3)胸后外侧切口:对于肿瘤偏向一侧中纵隔且瘤体较大的胸腺瘤可考虑选择胸后外侧切口。但术中须特别注意无名静脉的保护,切忌误伤。另此切口也不利于前纵隔脂肪组织(即内含散在的胸腺集合组织)的清扫。4)双胸横切口:Patterson(1992)建议对瘤体巨大的中线位胸腺瘤采用双侧第4前肋间隙切开,胸骨横断的切开术。使得整个前纵隔和两个胸腔间隙都充分得以暴露。但由于此切口创伤较大,一般不要轻易使用。3、手术切除原则1)不论肿瘤瘤体大小及外侵的程度,原则上都要行扩大胸腺切除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复发。扩大切除的范围一般是指将肿瘤、胸腺和前纵隔的脂肪组织一并整块切除。通常手术操作从膈肌水平由下而上沿心包和纵隔胸膜面解剖清扫所有的前纵隔脂肪组织,两侧达膈神经,上达甲状腺下极。尤其注意清扫左右无名静脉、主动脉、上腔静脉周围的软组织。从而有效保证所有可能存在于脂肪组织的胸腺集合组织或异位胸腺一并清除。2)当肿瘤侵犯心包或与心包粘连紧密时,应及时打开心包腔,切除所有受累及的心包。使手术操作既方便快捷又使病灶的清扫彻底可靠。3)当肿瘤外侵至无名静脉或与其紧密粘连时,左无名静脉可以结扎切断,术后一般无明显影响。4)当肿瘤侵及部分上腔静脉时,在肿瘤切除的同时可行上腔静脉部分侧壁切除修补术,通常修补材料为心包、自体大隐静脉、聚四氟乙烯血管补片、Teflon血管补片等。当上腔静脉被肿瘤完全包绕,可同时行肿瘤及受侵上腔静脉切除,并行上腔静脉人造血管搭桥重建术(无名静脉与右心房搭桥术,无名静脉与心包内上腔静脉搭桥术等多种术式)。5)当肿瘤直接外侵,累及一侧肺时,在病人心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肿瘤切除的同时行肺叶或全肺切除。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完整切除病灶的手术目的。6)若肿瘤明确侵犯主动脉壁时,则可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在主动脉壁的残留病灶可行局部处理(电灼、氩气烧灼、苯酚烧灼),然后放置金属夹标记物,待术后加行局部治疗。7)若肿瘤巨大,外侵严重,根本无法完整切除时,可考虑行姑息性减状手术。即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残留病灶在局部处理后放置金属夹标记物待术后局部放疗。但有的学者认为此种情况只需行活检以确定病理类型,其治疗只能依靠术后的放疗与化疗。若放疗或化疗肿瘤显著缩小,则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手术结果:良性胸腺瘤的切除率十分乐观,几乎接近100%。而恶性胸腺瘤的切除率各国学者报道不一。完全切除率为60%左右,部分切除率不足30%,施行活检者不超过20%。手术疗效:胸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一般均较低。Pecarmona(1990)报道,Ⅰ期、Ⅱ期的淋巴细胞型胸腺瘤与I期混合型胸腺瘤,手术效果甚为乐观,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10~15年生存率为90%。Ⅰ期、Ⅱ期的上皮细胞型胸腺瘤,Ⅱ、Ⅲ期混合型胸腺瘤,其5年生存率为82%,10~15年生存率为75%。Ⅲ期与Ⅳ期上皮细胞型胸腺瘤,5年生存率也可达42%,10~15年生存率为27%,多数病例多在3年内死亡。4、放射治疗&由于胸腺肿瘤的细胞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因而放射治疗在胸腺瘤的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放疗指征:1)对浸润型胸腺瘤,无论手术切除是否完整,术后一律应给予放疗。2)对非浸润型胸腺瘤(即Ⅰ期良性胸腺瘤)多数学者主张术后不需给予放疗,仅须密切观察随访。但也有学者认为:即使Ⅰ期胸腺瘤,术后也应补加放疗。3)晚期胸腺瘤即包括胸内转移、心包内转移、胸膜肺转移等。只要病人状况尚可,均应积极地给予局部放疗。包括对已有转移存在的锁骨上淋巴结区域的放疗。4)对肿瘤体积大或合并上腔静脉梗阻病人可行术前放疗。当瘤体缩小后再选择手术切除。并有防止术中胸膜转移的作用。5)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提倡对手术残留病灶或术中无法切除的巨大病灶行术中放疗。5、放疗的范围及剂量1)恶性胸腺瘤即使完整切除,术后也须行纵隔和全术野辅助放疗,剂量约40Gy/4周。但有学者主张:对淋巴细胞型给予50Gy/5周;上皮细胞型或混合型则给予每6~7周60~70Gy;胸腺瘤伴则1次200cGy,每周5次,总量达30~40Gy时,须及时缩小肺野,避免放射性发生。2)术中残留病灶,其放射范围要超过病灶1cm(包括胸腺肿瘤和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和器官)。对已明确为心包内转移,应先给予全纵隔、全心包放疗(30~35Gy/3~3.5周),局部瘤床加量。对胸膜或肺转移灶也局部加量。3)术中放疗,对手术已完整切除的瘤床一次性放疗20Gy;对手术有残留病灶,则一次性剂量为25Gy;对巨大病灶无法切除者,一次剂量可达25~30Gy。上述后两种病情者,术后休息3~4周后再行术后纵隔区放疗,剂量为30~40Gy。个别者也可追加剂量至60~70Gy。4)有学者主张,加用核素治疗以补足放射剂量,又不加重正常组织的照射量。其中有125I在术中置于残瘤病灶区域行组织间放疗;32P治疗转移性(即32P 15ml稀释于15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放疗的结果与疗效:Krueger(1988)报道,12例恶性胸腺瘤(其中1例行完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只作活检)术后放疗。其5年以上生存率达到57%。上海胸科医院(1984)报道,术后放疗94例(其中包括浸润性胸腺瘤76例,非浸润性18例,术后复发再放疗2例,复发瘤切除后再放疗1例)。其1年生存率为97.2%,而单纯手术组为88%。并又报道,剖胸活检术后放疗组,其平均生存期为3年3个月,而未放疗组生存期仅为1年7个月。王德昌等(1996)报道40例胸腺瘤,其中20例手术加放疗(其中仅1例完整切除,19例为姑息性切除),另外20例为单纯放疗。结果前组20例中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5.7%、15.4%。手术加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呈显著差异。6、化学药物治疗随着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陆续报道了化学药物治疗Ⅲ期、Ⅳ期胸腺瘤的个案报告,并取得一定疗效。化疗适应证:1)ⅡB及Ⅲ期恶性胸腺瘤姑息性切除,其残瘤病灶在局部放疗后应加用全身化疗。2)ⅣB期恶性胸腺瘤因心包内、壁层胸膜广泛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首选治疗只能是全身化疗加局部肿瘤病灶放疗。3)恶性胸腺瘤在分别进行手术切除及术野放疗后,若再次出现胸膜或远处器官转移者。4)Ⅲ、ⅣA期浸润型胸腺瘤先行全身化疗,待部分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和术后放疗。7、常用化疗方案的选择:1)DDP方案:①DDP 120mg/m2,每3周1次为1疗程,连续6~8疗程。②DDP4~10mg/m2,用5d,4周1次为1疗程,连续4~6疗程。2)DDP Pred方案:DDP 100mg/m2,第1天;Pred 40mg/m2,第1~5天。3周1次为1疗程,连续4~6疗程。3)CAOP方案:Rea等(1993)报道,对16例Ⅲ期和ⅣB期浸润型胸腺瘤首先给予4天疗程化疗(CAOP方案),即:DDP 50mg/m2,第1天;羟基红霉素40mg/m2,第1天;长春新碱*(VCR)0.6mg/m2,第3天;环磷酰胺(CTX)700mg/m2,第4天。3周重复1疗程,共4~6疗程。二、预后从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胸腺瘤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胸腺瘤的一些预后因素是较为明显的,这些因素将影响到胸腺瘤病人的存活。其中主要有:1、肿瘤是否具有入侵性(即包膜是否被浸润),以及手术切除是否完全切除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2、胸腺瘤的细胞类型尤其浸润性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对病人的预后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Lewis(1987)等指出:上皮细胞型胸腺瘤病人在10年后的存活率较其他类型有很大下降。3、肿瘤体积大,对长期存活率有负面作用。4、重症肌无力的存在不再是胸腺瘤病人的一种负面因素。不少学者指出:以治疗的长期效果看,伴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的预后较没有伴发重症肌无力的相对要好。其原因可能是前者的早期发现起了主要作用。5、胸腺瘤同时伴有红细胞发育不全、低丙种球蛋白或全身的病人,其预后很差。6、Ⅱ期、Ⅲ期浸润型胸腺瘤进行联合治疗(手术加放疗)较单纯手术组的预后要好。7、大剂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胸腺瘤(病灶不能切除或已有转移)中发现有值得注意的长期存活的病例。egnard(1996)报道307例胸腺瘤手术。其中完整切除260例,姑息性切除30例,活检17例。术后对浸润性及转移性胸腺瘤均给予放疗。总的10年生存率为67%,15年生存率为57%。并强调指出:在Ⅲ期胸腺瘤中,完整切除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P&0.001)。因而作者提出:完整切除是预计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尽管有完全包膜的肿瘤很小,其复发危险性很高,建议再次手术或术后放疗。对于有浸润性且仍保持典型无刺激性细胞外观的胸腺瘤,常需术后放疗以达到足够控制的目的。事实上尽管采取放疗,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10年成活率仍低于有包膜肿瘤的10年成活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胸腺瘤治疗文章
厂家:宁夏金太阳药业有限公司
好评医院医生
相关医学指南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病理科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国际胸腺肿瘤利益集团(ITMIG,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y Interest Group)
相关疾病治疗各位老师好,我爱人于去年7月检查出胸腺瘤,病理分析a...
来自:湖南省 长沙
浏览 515 次
提问时间:
回答数量: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297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中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我们不推荐也不反对。定期复查
TA帮助了3247人
回答列表(2)
TA帮助了1071人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面试情况来看,小患者目前这个情况的话,最好是术后,还需要配合中药调理下身体。可以训化蟾素片,贞芪扶正颗粒来进行治疗的,而且平常饮食要注意,都是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避免劳累病你继续激动。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1888人
病情分析:
你好,化疗结束后就后悔定期复查,一般头两年三个月复查一次,期间的话可以吃中药调理,预防复发的
回答时间:当前位置: >
发生胸腺瘤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应该如何诊断呢
常见疾病  更新时间:    编辑:tpzj
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人们患上不同种类的肿瘤,那么胸腺瘤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专家称,很多的情况下患者们都想通过手术切除方法来治疗,那么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治病的因素是什么,才能够做好预防工作。因此本文中专家就详细帮助我们介绍一下发生胸腺瘤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
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
(二)发病机制
多数胸腺瘤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即使瘤体较大,也容易完整切除,30%~60%的胸腺瘤呈浸润性生长,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如纵隔胸膜,心包,肺,大血管及神经,向颈部延伸侵及甲状腺,向下通过主动脉裂孔播散到膈下肝,肾及腹腔血管周围,胸腺瘤的淋巴道转移相对较少,可能受累的淋巴结依次是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肝门和肠系膜淋巴结等,血行转移更为少见,转移的靶器官和组织依次为肺,肝,骨,肾,脑,脾,肾上腺,乳腺和卵巢等。
病理特征:所有胸腺瘤均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仅有4%的胸腺瘤是由单一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绝大多数胸腺瘤是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组成的。
1.肉眼检查胸腺瘤的体积变化不一,可1.5~25cm,以5~8cm多见,重量为10~1750g,通常在20~200g为多,颜色为深褐色或灰红色,外形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常为结节状,良性者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恶性者浸润性生长,包膜不完整,表面粗糙,可累及胸膜,心包,大血管,肿瘤质地软,半数以上包膜外附有残存退化胸腺脂肪组织,肿瘤肿瘤多数为实质性,切面为分叶状,有明显的灰白色纤维组织间隔,切面灰红色或灰白色,呈粗或细颗粒状,常伴有出血或囊性变,囊的大小不等,由0.2cm之微囊到直径10cm左右的大囊,甚至瘤体的大部分为囊变者也不少见,一般囊壁薄而光滑,内含清液或血性液,可经常见到各种退行性变,如出血,钙化和囊性变等,除了整个胸腺组织已被胸腺瘤组织所取代外,绝大多数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相接壤。
2.镜下结构Victor和Thomas研究证明,所有胸腺瘤均衍生于胸腺上皮细胞,其上皮成分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确认。
Lewis等建议对胸腺瘤作如下划分:①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即上皮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66%以上;②淋巴细胞型胸腺瘤即淋巴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66%以上;③均不符合上述两种类型肿瘤时划归混合型胸腺瘤;④肿瘤由变异的上皮细胞构成的划归纺锤形细胞型胸腺瘤,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上皮细胞型的一个亚型。
线检查是发现及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方法。胸部平片正位相,胸腺瘤常表现为一侧隔增宽或突向一侧胸腔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突向右侧多于左侧,也可见突向双侧胸腔。突向左侧常被主动脉球掩盖,突向右侧可与上腔静脉重叠。肿物影边缘清晰锐利,有的呈分叶状。侧位像可见位于胸骨后心脏大血管前密度均匀形态上呈实质性肿块影。
少数胸腺瘤可见条状,点状,块状和不成形的钙化,其钙化程度较畸胎瘤为低。有的胸腺瘤呈扁片状伏于心脏大血管之上,此种类型在X线检查中最难诊断。侧位病灶断层是确定胸腺瘤简单易行且经济的检查方法,它能显示肿瘤的存在,大小,密度,在无条件行复杂的检查时,侧位病灶体层尤为实用。
胸部CT是先进而敏感检查纵隔肿瘤的方法,它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突向一侧还是双侧,肿瘤的边缘,有无周围浸润以及外科可切除性的判断,对于临床和普通的X线检查未能诊断的病例,胸部CT有其特殊的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常见疾病『肝癌病理报告样本』相关搜索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细胞阴性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