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特斯拉收购 solarcity Solar Roof?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热门搜索:
  从企业定位、产品布局到领导人的个人野心,国内只有汉能对标。虽然在一些领域里,两者目前地位悬殊。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能源公司
  前几天发布,大家一片哗然与兴奋,感觉中国版的要发力了。
  也许从电动汽车的角度来说,有那么点意思,但是我不得不说,在中国,能跟相比较的,不是,也不是,而是汉能。
  不知道汉能?那么多少听过汉能薄膜发电吧?对,没错,2015 年港股十大之一,汉能薄膜发电5月20日大跌47%,汉能CEO李河君身价一小时内缩水1000多亿港币,而在那短短3个月之前,李河君才刚荣登中国富豪榜的榜首。
  戏剧性的一涨一跌,随着彼时股市狂热在普通老百姓中的高关注度(没错一周以后就是大暴跌),汉能经历了一轮最大范围的知名度推广,虽然是个负面推广。到现在,“汉能复牌”仍然是个股市里的热门话题。
  而另一方面,就在刚结束的车展,汉能展出了四款太阳能汽车(所以很久不忍看股票的老板娘才又想起了它)。
  不一样的路径,差不多的目的地
  作为能源公司,用电动汽车吸引世界的眼光,最终用收购太阳城向世人公布自己关于未来的全盘布局,导演了一部“悬疑片”,汉能则一开始就高打高举要进军领域,通过电动汽车等产品来兜售自己的梦想,跟正相反,算是一部“情怀片”吧,没什么亮点。
  11月17日,成功收购太阳城,距离实现马斯克的终极布局终于走出了关键一步,到这里,也充分说明的定位不仅仅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正如他们也开发了太阳能屋顶,并且将太阳能玻璃运用于汽车,这些都远远超出了电动汽车公司的战略范畴。
  但是汉能一开始,就标榜了自己高科技公司的定位的。并且,在这个定位基础上,不断研究技术,开发各种民用、工业产品,并致力于教育和推广。
  关键技术路径上的决策一致:薄膜发电
  汉能的核心技术是薄膜发电。而这也是亲近推出的太阳能屋顶材料所使用的技术。
  薄膜发电技术在太阳能产业里一度是非主流的存在,但是当年的汉能和太阳城,都坚定的选择了这一研发方向,目的都是更加广阔的未来空间:薄膜发电技术在产品应用层面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多种方式中(光伏发电,光化学、光生物、光感应等等――参见度娘),光伏发电目前应用最为主流。而光伏发电的关键就在于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类,前者包括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两种,后者主要包括非晶体硅/多晶硅薄膜电池以及等多元化合物薄膜电池。
  汉能的主要技术就集中在最后这部分,多元化合物薄膜电池。据称汉能的砷化镓电池和铜铟镓硒电池转化率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
  但目前,薄膜发电技术的应用障碍仍然是成本高和使用时的铺设面积过大,以及发电不稳定等。
  好了,以我的智商也就能科普到这里了,弄明白这层薄膜的材质,对于光能的转化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会影响产品的设计和外观。
  技术应用选择上不约而同:电动汽车
  说回车展汉能展示的四款车。汉能想成为一家车企吗?不知道。但是他们真的造出了太阳能动力汽车,关键技术就是上面说过的,薄膜发电产品。但是,汉能离一家车企的实际距离还是很远,不仅是因为这层膜。
  你们看:
  Solar R 概念图,是不是感觉还凑合?
  Solar R 实图,丑哭了……然而,这还是,汉能四款车里,造型最好看的一款。
  Solar O
  这款小车整体造型还算能入眼,车门打开的方式(不知道如何命名,苍蝇门?)有点特别但是……
  Solar A 直接上实图吧反正概念图也不能看。
  讲真,对这车的外形我只有三个字:看不懂。
  (谁记得有一个外星人电影里有个后脑勺凸起的外星人形象?我不记得了……但这是汉能的灵感来源吗?)
  ……还有一款,不想说了。
  以上吐槽,仅针对外形设计。
  就产品概念来说,还是很有一些可取之处。
  以上四款产品都采用插电充电为主,太能阳能充电为辅的形式。车身铺有汉能柔性砷化镓薄膜组件,在充足 6 小时情况下每天可发电 8-10 度,行驶大约 80 公里,而车身锂电储能电池续航里程为 350 公里。
  太阳能为汽车提供行驶动力已经不是白日梦了r(st)q
  但是那层膜真的太丑了。如果要量产化,一定要在颜色、视觉上下功夫。参见马斯克搞的太阳能屋顶。虽然也不是新鲜东西,可是人家很努力的搞出了完全可以跟普通瓦片以假乱真的太阳能瓦片(定制了特殊的薄膜),还有多种风格!这就是诚意啊!
  还有,汉能在官方宣传里太贴心的提到,Solar O 作为小型车,后备箱空间充裕到可以放两台滑板车供短程代步,这个小小的细节实际上说明了汉能对于未来交通出行的思路是非常先进的,保不准它以后会出电动滑板车或者单车,实现彻底的交通自动化+交通零排放。另外,太阳能顶棚还能滑下来挡住前挡风玻璃防晒,这个小技能感觉很可爱。
  另外,汉能一下子发布了四款车,跑车,紧凑车,,还有一款不知道如何定义的,公共交通工具?
  就是丑到不想提的那款 Solar L:
  亮点是一体化的前脸设计。
  很有未来感。为什么呢?因为未来的电动汽车是没有凸出的前部车头和前脸,只有大块景观挡风玻璃,因为不需要舱以及驾驶室里的一系列设施,一块屏就够了(终极未来则是连屏也不需要)
  种种迹象表明,汉能对未来汽车的构想并不仅仅是造个那么简单。
  不过Solar L的后脑壳我真的看不懂。
  在造车这件事上,李河君和马斯克的终极目标都是太阳能电动汽车,而两者都选择从薄膜电池方面突破,不过的步子就更加稳健一些。
  Model 3之前流出的中,汽车超大挡风玻璃采用的超级玻璃材质,也就是造太阳能屋顶那种材料,据说能为车内的电子部件提供电力支持,尚不足以提供动力,但思路上,跟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殊途同归。
  随着对薄膜电池转化率和外观形态的不断改良,太阳能电能汽车迟早是会市场化的。
  但是汉能的汽车设计真的太丑了。必须改。
  不说的车拿出来都是个顶个的漂亮,就算是国内,,,奇点,这些品牌的概念车拿出来也是颜值可以秒杀同行的。所以汉能要考虑请几个汽车设计大师来改进一下自身电动汽车产品的颜值,话说现在哪个行业不看脸啊!
  不约而同进军房地产行业
  除了汽车,汉能跟一样,也勇敢进军房地产。
  其实,早在之前,汉能就开发出了太阳能光伏瓦了。
  汉能Global Solar屋顶太阳能瓦片好像一条电热毯。
  看看的Solar Roof:
  虽然汉能的太阳能屋顶也已经在售,国内某知名的搜索引擎上还有很多提问安装成本和使用说明的,可见产品市场化已经有一定的程度了。
  但是等的瓦片上市,如果马斯克承诺的成本更低是真话,谁还会去买一条电热毯铺在屋顶呢?反正我不买。
  李河君 VS 埃隆马斯克
  最后,说说老板。
  马斯克最疯狂的是,同时进入太阳能、汽车和航天火箭三个领域,从硅谷的孤胆,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人们口中的钢铁侠。
  而汉能李河君,也是个疯狂的人物,比如他 2002 年投资 200 亿兴建金安桥电站,要说这个规模堪比 5 个葛洲坝的巨大工程怎么就落到他头上,他有背景吗?并没有。是这样的,当年发改革计划把几个水电工程都分给国有电力企业,李河君被逼无奈把发改委告上法庭,最后由国务院一个领导表态,要给民营企业一点机会,他这才拿到了金安桥工程。
  累计投资近 200 亿元的金安桥电站,总装机容量达 300 万千瓦,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由民企投建的水电站。
  现在不觉得汉能造车是痴人说梦了吧,能源产业背后,有着比汽车产业更加复杂的体系。
  进入能源产业以后,李河君接触到了太阳能。2009 年,太阳能市场上,晶硅是绝对的主流路线。但是李河君研究后认为,薄膜才是终极赢家的方向。他认为通过薄膜化、柔性化,让能源自由化,移动化,才是太阳能解决能源困境的最正确答案”,相信这句话也能戳中马斯克。
  汉能开始了在薄膜发电领域的一路狂奔。
  2012 至 2014 年,李河君先后将德国Solibro、美国 MiaSol&、Global Solar Energy 和 Alta Devices 等多家公司收入麾下。全世界在薄膜太阳能技术与生产方面领先的公司,他几乎都给买下了。几年下来,汉能瞬间从薄膜发电领域的小白成为行业高富帅。
  2015 年,就发生了李河君成为中国首富以及三个月后身价腰斩的戏剧性事件。
  李河君看到了薄膜发电技术对于世界能源格局的终极意义,正如马斯克期望能够在全世界推行太阳能源,两人的出发点都是终极与未来,并为了自己眼中的目标而奋不顾身。
  虽然520事件后,汉能被很很多人斥为骗子企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能与李河君在企业发展的路径上,眼光是长远的,未来化的,绝对不是贪图眼前短利而选择easy money,这一点跟马斯克也是一样的。
  在今年的周年庆典上,李河君对内发表的讲话称,“再次感谢做空者,是它们让上市公司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无论如何,这个态度是非常务实的,与此对应的是,汉能今年 8 月扭亏为盈,实现盈利。
  对了,在中国的充电站供应商是汉能。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文中部分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和您一起,探索新能源汽车的边际。
1929文章数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斯拉线圈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