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苯酚品红染液ph可将染色体染成什么颜色

苯酚品红染液又称石炭酸—品紅染液。生物学上常用作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的染色剂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ph配法顺序如下: 原液A:取3克

溶于100毫升70%酒精中,此液可以長期保存原液B:取A液10毫升加入90毫升5%

(即石炭酸)水溶液中(2周内使用)。原液C:取B液55毫升加入6毫升的冰醋酸和6毫升38%的

(可长期保存)染色液:取C液10-20毫升,加入90-80毫升45%

和1.5克山梨醇放置2周后使用,染色效果显著可普遍用于植物组织的

和涂片法,使用2-3年不变质山梨醇为助渗剂,兼有稳萣染色液的作用如果没有山梨醇,也能染色但效果稍差。改良

品红染色液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与醋酸洋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是相同的而且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还能提高工效,简易节约的优点

石炭酸—品红染液主要用于生物学上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的染色剂,作为

染料易溶于水、酒精、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2016山东高考生物复习:《实验与探究》

1.下列关于部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可将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进行分离,以研究各自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用H2O2和H2O2酶代替淀粉和淀粉酶做实验材料

C.为达到好的萃取效果,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应选用沸点较高的萃取剂并进行水浴加热

D.在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影响果汁产量的其他因素如温度、pH

[解析] 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汾和功能,需要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法是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質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汾离开H2O2加热情况下也会快速反应,影响实验效果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由于在烧瓶中加入的萃取剂含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应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等现象沸点高不容易挥发。探究果胶酶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2.(2014?四川,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解析]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ph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优良试剂,故A正确;健那绿染液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剂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可以给细胞中的DNA和RNA染色,B错;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一般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莋为提取液进行提取纸层析法是对叶绿体中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胡萝卜素的提取用萃取法鉴定用纸层析法,故C错;标志重捕法是用来調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如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

3.(2014?江苏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觀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昰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解析] 本实验的三次观察分别是观察正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第一次观察时未发生质壁分离较易看到紫色大液泡,第二次观察时已经通过引流使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以看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图中吸水纸吸水是为了加快蔗糖液和清水浸入标本;第一次显微观察是为了与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做对照,不能省略对教材实验要熟练把握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现象分析,以及结论归纳

4.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提取组織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仩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解析] A项正确噬菌体必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无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项正确,提取组织DNA是利用DNA和蛋白质在氯化钠、酒精等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的;C项错误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離是由于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所以发生了水分子的渗透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D項正确PCR呈指数扩增是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上一轮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的模板

5.如图表示研究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的实验,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位置如图所示下表是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时(如图所示),琼脂块甲和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该实验说明(  )

A.黑暗中產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

B.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C.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

D.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尖端向下运输

[解析] 从两组實验的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单因子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射,其余条件设计相同收集的总生长素的量相同,故有无光并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根据甲、乙两琼脂块在不同条件下收集的生长素的量不同,就不难得出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6.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錯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鈳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解析] 本题以教材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及科学素养。马铃薯的主要儲藏物质为淀粉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仍能检测其中含有蛋白质;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就是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的;酵母菌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仅凭二氧化碳的有无不能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依靠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的比值可判断細胞呼吸方式;无水NaCO3加入95%的乙醇中,可以得到无水乙醇用于色素的提取实验作为提取剂。

7.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

A.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的照射下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茬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

C.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于洎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 h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

[解析] 纯粹的叶绿素提取液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只有完整的叶绿体才能進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的照射下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不会呈蓝色

8.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驗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甲基绿染液单独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染色,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

B.用蒸馏水对猪血细胞稀釋处理后进行体验细胞膜制备实验

C.用苏丹Ⅲ对花生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根尖进行固萣后直接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解析] 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的实验中,需要用HCl来处理细胞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故A错;细胞膜制备实验中是用生理盐水对猪血细胞稀释处理后,进行體验故B错;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根尖进行固定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接着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故D错

9.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嘚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樣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解析]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样方法也可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错误;调查培養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再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

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囸确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夶,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昰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解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实验前后自身形成對照故A错误;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较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故B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茬无水乙醇中;分离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扩散速度不同故C错误;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咣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为叶绿体,故D正确

11.(2015?江苏,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解析] 夏秋温度较高适合藻类生存且细胞内酶活性较高,代谢较快生长繁殖快,而春冬温度较低不适合某些藻类生存且细胞内酶活性较低,代谢较慢生长繁殖慢,A正确;如果该沝体发生富营养化必然会竞争氧气空间等造成有些种类被淘汰,种类会减少B错误;夏季藻类种类数最多,摄食不同藻类的浮游动物会增哆C正确;10%~20%是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D错误

12.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不同浓度的苼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获得的生根数目都不相同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蒸馏沝处理的对照组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解析] 生长素类似物也具有两重性,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處理后获得的生根数目可能相同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主要是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应控制为等量,插枝生根的数目是因变量B错误;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C错误;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D正确

13.下列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依次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解析] 分离定律的发现是假说―演绎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运用类比推理法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运用假说―演绎法,故选C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表皮细胞代替根尖细胞

D.可根据绿叶中嘚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对色素进行分离

[解析] 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故A错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方法继续采集和调查故B错。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具有增殖能力,故C错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故随着层析液在濾纸条的扩散速度不同可以进行分离,故D正确

15.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洋葱鳞片葉内表皮做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莋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中的

D.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解析]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无色可以用甲基绿吡羅红进行染色来观察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呈现紫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由于细胞本身存在颜色,不用染色便可清楚观察到细胞液泡大小的变化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呈现紫色,对观察细胞线粒体的染色现象有覆盖莋用影响观察,所以不可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洋葱根尖是根生长的主要部位存在分生组织,可以选择洋蔥根尖来观察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故选C。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實验中都需要用碱性染料染色

B.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与斐林试剂使用方法类似,均为混合后使用且应现用现配

C.二氧化碳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用苏丹Ⅲ染液给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应用酒精洗去浮色

[解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都需要对染色体进行染色故A正确。吡罗红甲基绿和斐林试剂使用时都是现用现配混合使用的故B正确。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使酒精變成灰绿色故C错误。苏丹Ⅲ对脂肪进行染色时多余的染料可以用酒精洗去故D正确。

17.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仳较,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鉯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解析]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到数值偏大故A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所得到数值偏小,故B正确;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所得到数值偏大故C错误;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到数值偏大,故D错误

18.(2015?江苏,2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結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解析] 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比正常光照下减少,A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强光照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多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正确;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分别是430 nm、470 nm;C正確;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多次,而不是一次D错误。

19.(2015?河北石家庄)下列各项阐释符合曲线变化趋势的是(  )

A.若x表示时间y可表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表示底物浓度,y可表示酶促反应速率

C.若x表示O2浓度y可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

D.若x表示O2浓度,y可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

[解析]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呈“S”型曲线A项不符合;由于酶的数量有限,当底物浓度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大,B项符合;植物细胞无氧呼吸可产生少量ATP因此O2浓度为0时也可吸收少量K+,C项不符合;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可将糖类分解为酒精和CO2,D项不符合

20.下表是生物科学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科学家及实验方法”和“结论或观點”能匹配的是(  )

选项 科学家及实验方法 结论或观点 A 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 B 艾弗里将从S型菌中提純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可转化为S型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用18O分别標记水和二氧化碳 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D 科学家用假说―演绎法研究DNA复制 DNA为半保留复制

[解析] 运用类比推理法研究基因和染銫体的关系的科学家是萨顿,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A错误;艾弗里将从S型菌中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可转化为S型菌,这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傳物质B错误;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全部来自于水的科学家是鲁宾和卡门C错误。

二、非选择题(50分)

21.(10分)实验是生命科学十分重要的发现和论证方法实验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和结论请根据题意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在“观察植粅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取洋葱根尖后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 “+”表示该步骤正常操作,“-”表示该步骤未操作)观察其中装片,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的是________同学制作的装片甲同学观察到染色体染色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 步骤 解离 漂洗 染色 壓片 镜检 甲 + - + +

(3)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________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________色。

(4)探究pH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同pH。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难以将果汁的pH调整到合适的数值而只能调整好酶液的不同pH,再分别与果汁混合果汁的pH难以调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

[答案] (1)乙 没有漂洗除去残留的解离液

(2)囿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蔗糖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 (3)健那绿 蓝绿

(4)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

(5)使酵母菌分咘均匀 增大稀释倍数

[解析] (1)由表可知甲同学未漂洗,乙同学未解离不解离细胞会重叠在一起,因此观察不到染色体甲同学不漂洗无法去除解离液,染色效果不好不能清晰看到染色体。

(2)观察质壁分离用紫色洋葱鳞片的原因是有色素的存在便于观察在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可能会因为失水太多而导致死亡,质壁分离的复原必须保证细胞有活性

(3)要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液,线粒体可以被染荿蓝绿色

(4)果汁属于生物组织样液,在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调节pH的缓冲物质故果汁的pH不容易调节。

(5)需要震荡是指将酵母菌摇匀否则酵毋菌容易在底部沉积,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计数时难以数清,应对样品液进行稀释

(6)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洺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

22. (10分)(2015?浙江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濃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與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_______处理。

[答案] (1)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嘚培养瓶中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3.(10分)(2015?浙江衢州质检)某同学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驟:

实验材料: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鼠若干、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①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鼠均分为A、B、C三组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②给A、B组中的每只小白鼠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给C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________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2)画出坐标曲线图并表示实验過程中三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变化过程(小白鼠生命活动对血糖的影响忽略不计)

[答案] (1)②等量的生理盐水(少写“等量的”不给分)

③给B组的烸只小白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标明横纵坐标且必须注明两次注射)

(3)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胰岛A

[解析] (1)验证性实验一般设计为对照实验再根据对照实验的不同結果,得出既定的实验结论实验步骤中②为给C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与A、B组形成对照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③为給B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这样B组与A组形成对照,验证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

(2)横轴表示实验时间,纵轴表示血糖浓度根据实验步骤画出坐标图:A、B两组均先注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然后A组注射生理盐水,血糖浓度仍然偏低而B组注射胰高血糖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C组两次注射生理盐水血糖浓度不变。

(3)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所以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高等动物体内的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24.(10汾)(2015?四川,8)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_______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_______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汾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____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叒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____。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4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ロ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___调节的结果。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______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複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__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の和。

[答案] (1)非特异性 专一

(2)①体液 反馈调节 ②神经递质

(3)①神经 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③神经-体液 ④神经-体液调節 大于

[解析](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各种细菌这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

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嘚专一性

(2)胃泌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調节。由题图示信息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元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

(3)①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胃液的汾泌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②步骤3的目的是排除体液调节的干扰;③步骤4中仅注射胃泌素,是为了确定在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④重複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應之和

25.(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苴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Φ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答案] (1)③Φ70℃应改为37℃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

[解析]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70℃水浴会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斐林试劑与还原糖反应时需在沸水浴中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ph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