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支付宝官方梁振英宣布放弃连任社交

支付宝为何强推社交?_网易新闻
支付宝为何强推社交?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支付宝为何强推社交?)
支付宝9.9版日前如期发布,恶评也如期而至。前支付宝首席产品设计师白鸦认为,改一次版,就让用户找不到自己常用的功能,这是以公司意志强奸用户意志,是对用户的极大不尊重。其实这个版本的支付宝已经内测了挺长一段时间,作为内测用户,我还参加了几次产品沟通会,毫无例外地,每次我都会当面吐槽。支付宝有一颗微信的心,我总是这样调侃,同时我也非常清楚,无论外界怎样吐槽,支付宝的人绝不会改变他们的想法。支付宝会有一些妥协,比如你批评说,企图通过增加一个天气模块来提高用户的打开率,纯属做梦,他们会虚心接受,并在第二天的版本中去掉天气模块。如果你批评说,支付宝企图通过引入用户关系来建立一个所谓的生活圈,这纯属一厢情愿,他们会笑笑,然后继续尝试。人人都知道,阿里系没有做社交的基因;人人都知道,“钱包”不是个打情骂俏、卿卿我我的场所;人人都知道,社交切入支付属于顺水推舟,支付切入社交属于缘木求鱼。人人都不看好,人人都说不可行,支付宝仍然一意孤行,这事儿恐怕就不是无视用户习惯那么简单了,一定有不得不这么干的充足理由。支付宝2004年创办,经历了12年辉煌、12年艰辛。微信支付是日随微信5.0版面世的,刚刚3岁。支付宝的成长算得上神速,但跟微信支付一比,立刻黯然失色。我家楼下的水果店,柜台上贴着两个二维码,可以分别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支付。我问女店主,扫哪个码的人更多?她答:“九成以上是微信。”一叶知秋。这就是今天支付宝面临的竞争形势,在支付笔数上,3岁的微信支付把12岁的支付宝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而戏剧性的转变就发生在最近一年。这一结果还是在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排他性地独家使用支付宝的情况下实现的,足见微信支付的强大势能。就像你在夸奖一个五岁娃娃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拳击手,人家已经击倒了如日中天的泰森。支付宝曾经那么牛,一如曾经的不可战胜的泰森。通过担保交易,让缺乏信任基础的C2C电子商务,在十几年前的中国开始大行其道。快捷支付的推出,是把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银行从观念到设施,一家一家全部搞定的结果,这个结果让用户很爽,但支付平台却几乎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让微信支付这样的后来者省去了逐家与银行沟通的麻烦。余额宝更是把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边界推进到了一个新领域、新高度,余额宝中的钱甚至可以无需取出,直接当现金花,这种便利使其至今难觅对手。就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支付宝,如今经常自问的问题却是:支付宝靠守成能否守得住?对于负责支付宝业务的蚂蚁金服务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来说,答案显而易见:没戏。作为月活跃用户数位居国内前三的移动应用(据易观千帆统计),如果支付宝不主动进攻,而是继续固守支付“本分”,别说制约微信支付,恐怕连现有的地位都难保。“如果支付宝只有支付、理财、缴费、转账、信用卡还款这些功能,你打开它的频度能有多高?”樊治铭反问那些让他保持专注、保持纯粹的人。他的意思是,你可能真的喜欢那样一个支付宝,但你肯定不会经常用它,而且慢慢地,你会把越来越多的支付场景转移到微信上。“为什么你们不让微信保持专注?”在外界认为支付宝仍然足够强大的时候,支付宝的管理者却分明感受到死亡的气息。这就是你觉得支付宝一直在折腾,而他们却乐此不疲的原因。没人想死,没人知道自己要死了还一点都不挣扎。他们觉得自己找到了症结,并且开出了唯一正确的药方,只是药物见效需要时间。
我当然完全不认同他们的药方,我认为他们正在做一件自己不懂并且肯定做不好的事,这么做救不了支付宝,甚至可能让支付宝死得更快,而且我肯定不会把我的生活关系链放到支付宝上。但有一点我和樊治铭的判断是一样的——支付宝危机深重,不改变根本没有未来,不折腾真的会死。“你们要的那个专注的、简洁的支付和金融工具,我们肯定会按你们的需求做,只是它不叫支付宝,它叫蚂蚁聚宝。”樊治铭说。按樊治铭的构想,将来支付、理财等金融功能全部转移到蚂蚁聚宝,支付宝彻底变成一个大数据支持的完全场景化的生活服务平台。好吧,支付宝是你们的。只是,我无法想象一个名叫“支付宝”的东西竟然没有支付功能。
(原标题:支付宝为何强推社交?)
本文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
在0℃的江苏无锡街头,环卫工用双手疏通下水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钛媒体
  TMT 创新 创业
  支付宝正在做的是把所有具有消费场景的商家接入到支付宝当中。这样来看,支持所有行业的场景式生活服务平台的支付宝正在逐渐将基于行业产品类生活消费平台杀死。
  钛媒体作者| 王新宇
  2015年,众多的生活消费O2O平台,倒在了所谓资本寒冬之下。寒冬来临,却没有阻挡BAT们布局生活服务平台的脚步,阿里从新美大投资名单中退出,而重启口碑项目,百度则200亿重金砸向糯米,这些都靠谱吗?
  谁都无法否认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生活消费服务平台也似乎朝着一个共性去发展:团购业务转身之后的美食、外卖、电影票等,难道就代表了生活服务的一切?
  这种方式带来的不少争议:
  现有的生活服务平台,更多的是依据行业,但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行业也众多,如果依靠单个行业产品去解决生活消费所有行业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的美食外卖平台大多打着生活服务平台的旗帜,这恐怕会遭遇众多挑战。
  现有的行业型生活服务平台,从补贴大战的泥潭中尚未爬出,商家的日子也未必好过,大部分的商家的利润依旧会被平台的各类收入困住,挤压本就可怜的利润,贩卖流量的平台和商家之间每天都在上演这种纠结,尽管补贴不断,用户们却发现:我们的外卖涨价了!
  商家赚不到钱,网友的各种抱怨,而基于生活服务的全行业生态平台,似乎并未出现。笔者认为:现有的行业化生活服务平台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生活消费的问题,但在面临复杂消费场景中,这类行业产品将会很难奏效。
  BAT们都在努力朝全行业接入的角度来运营生活消服务平台,最为典型的是支付宝:笔者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支付宝就是一个支付工具,而生活服务平台与支付工具之间看似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直到看到新版的支付宝。
  最新版本的支付宝正在内测,可能很快就会上市更新,新版的支付宝增加了语音搜索功能、导航栏的背景色变化为蓝色,与ICON同步,原有的九宫格缩减成两行,首页增加信息推送功能,比如:快递物流信息、账单信息等。口碑、朋友、个人中心功能都被保留。
  界面看上去更加的简约,这个版本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很多个性内容的推送,如账单、物流等信息,这些都是根据用户的标签和使用习惯自动推荐的。
  社交内容首次在支付宝的APPS版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首页第二屏几乎都是支付宝好友的生活分享信息,类似朋友圈。
  支付宝可能无心社交大战,对生活场景的支持将会是新版支付宝未来
  似乎阿里的社交之路一直没有停止,那么如此之重的社交,是否代表支付宝会与微信朋友圈大干一场呢?
  答案是否定的:一直以来,在各种宣传机会中,支付宝不断的强调自己的场景化理念,终于在即将推出的这个版本中,露出了本来面目:基于各类生活消费场景的信息集合,将会是支付宝在场景构建中护城河。
  通俗点理解:通过一款APP,能迅速获取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中的任何服务。例如:支付宝定期推送本月电费、煤气费的最终账单、电话欠费时,自动充值成功,订到酒店后,支付宝推送交通指南到APP上。
  这也就是意味着这次改版,阿里把自己积累多年的生活消费领域的数据真正关联起来,尤其是涉及到本地的数据信息,与政府的端口连接,他们构建的是利用一个APP就能解决一个家庭所有消费场景中的消费信息,甚至可以做到精准推送,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和算法推送相关精准和真正的需求信息。
  反之来看:在保证用户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只要商家愿意,通过支付宝提供的信息推送算法,就能把信息直达到精准的目标客群――对于商家而言,这是一种服务,属于刚需。
  这些服务的推送,背后恰恰是各种场景的使用积累,比如:看电影买爆米花和选择座位的偏好、购买机票、火车票的频次、目的地,本地商家的优惠活动等等,都是场景下的数据,这些场景大多是生活消费场景。
  这里的核心逻辑是:
  只要商家向支付宝开放接口,无论用户是否通过支付宝关注了这些商家,这些场景的重要信息都会推送到APP,无需关注相应商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能一站式解决生活消费中的信息集成,所有场景的流程和结果,通过支付宝完成,消费环节是一条线索,贯穿其中。
  一旦这个习惯形成,支付宝的场景的闭环就初步形成。
  场景与社交的关系,关注消费行为
  从场景本身来看,用户追求的是好的产品和服务,这里包括的各类价值的产品服务,在行业型产品当中,用户只能一对一的去适应产品,商家被动的接受平台的剥削,没有太多自主权。用户在消费时,更多关注的是价格信息,而商家关注的是成交效果。
  那么在这一版中,可以看到的是:用户获得实惠,而商家愿意去做一定的营销活动接到更多的单。
  在通常的经营过程中,商家可以自主举行一些商业促销活动,现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而社交则给予了这种场景一定的催化作用。完成的是B2C的商业闭环,应该丝毫不用担心在阿里平台上大多商家的营销水平,且会做的超出预期。
  这也意味着,商家无需太多看平台脸色,也不需要过多的迎合类似行业产品的需求而更改自己的商业模式,保证了所有行业能迅速接入,这也表示各类消费场景的整合,最终形成一定规模:只要支持支付宝支付消费点,都是一个有效的场景。这种碎片化的场景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商家数量,更重要的是信息获取途径。
  没有了平台的行业限制,商家也更容易腾出手做自己想做的营销,并且能推送到需要的用户当中,网络用户则非常关键的减掉了强制关注成为粉丝的可能,在没有太多的平台压力下,也才有可能提升商家的收入和利润率,而对于网友最直接是获取的干净的有效信息。
  在美食等行业产品领域,阿里的口碑已然成型,且具备与其他的生活消平台分庭抗礼的能力。
  生活化消费需要不是一个个对应的行业产品,而是一个能容纳各种生活消费场景的平台,而社交在其中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更加直接明了。
  在营销过程中,商家其实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媒体和社交能力,也就是他们能进行属于自己的营销手段而无需屈服于固定的产品形态。新版的支付宝恰恰是在这个角度,给予了支持。
  用户获得性价比、商家获得赚钱的生意,平台的存续才有可能进行下去。
  那么,支付宝打造的就是一个基于一站式的信息收发、解决了用户各类场景的支付问题、看上去占比很大的社交功能,变为了一个粘合剂:商家的自媒体属性,加上简单的运营能力,这种方式加大了商家与用户之间的粘性,所以社交将会成为支付宝最重要的配角,而不是主角。
  支付宝正在做的是把所有具有消费场景的商家接入到支付宝当中。这样来看,支持所有行业的场景式生活服务平台的支付宝正在逐渐将基于行业产品类生活消费平台杀死。
  *本文为钛媒体作者来稿独立观点,不代表钛媒体立场
  相关阅读|点击图片
  马云爸爸叫大家宝宝,你开心吗?
  第22期钛坦白微信公开课| “聚焦金融科技之区块链2”
  关注&钛媒体&微信,回复&钛坦白&参与微信群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钛媒体是一份重点关注科技和价值趋势,溯源商业科技史,调查和...
2574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出错啦 - PMCAFF产品经理社区 中国第一产品经理人气组织
PMCAFF目前不支持IE浏览器, 请用其它的浏览器打开PMCAFF, 如果是双核浏览器, 请选择极速模式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支付宝社交的尴尬:做是找死,不做是等死
一则新闻,“支付宝新版本力推社交功能 用户不买账”。支付宝,确切的说,是阿里,一直没有放弃社交的尝试。首秀产品"淘江湖",投资“微博”“陌陌”社交产品,淘宝主动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希望砍断用户对微信的依赖,自上而下花了大力气做了“来往”,“钉钉”虽火却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交产品。最后,社交的任务就落到了支付宝身上,但是用户并不买账。另一则新闻,“腾讯增持京东股份至21.25%,超刘强东成最大股东”。腾讯的电商之路,经历了从构建C2C平台,到参与投资收购多家垂直电商公司,到日宣布投资京东,完全放弃自行建设、将电商业务交给盟友。看似两则普通新闻,暗藏了阿里和腾讯在对手核心领域的激烈竞争。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的两个主要的收入模式,一是游戏(基础是社交),二是电商(基础是支付)。腾讯通过微信社交平台已经牢牢的抓住了用户和游戏,阿里通过淘宝天猫平台抓住了商家和电商。因此双方都不满足现状,都在卯足劲扩大自己的版图,切入对方的核心领域。微信通过红包,让用户绑定了银行卡,培养了用户的支付习惯。淘宝主动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希望砍断用户对微信的依赖。然而,微信访问不了淘宝,导致的却是微商大行其道,微店和口袋通开始逐步做的有声有色起来。腾讯凯觎电商和支付,并不止于此,更是投资了京东,希望借助京东直接打掉支付宝赖以生存的根基,淘宝和天猫。显然腾讯冲击支付和电商,是进攻型。微信支付扶摇直上,直追支付宝市场份额。短短两年时间,按照第三方统计,支付宝竟至少丢失了30%的市场份额。用户生活中支付宝用的频繁度和微信支付使用的频繁度之间的差距可能正在逐渐缩小。甚至我们都感觉到在平时生活中更多使用微信支付。况且支付宝的大量用户和使用习惯和根基在于淘宝和天猫,腾讯如果能打掉淘宝天猫,那么就能颠覆支付宝,这大概是腾讯加大投入京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形式下,支付宝必须奋力防守,属于防守型。社交,必然是支付宝用来防守的武器。不做社交是等死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两大收入模式是游戏和电商,腾讯在坐拥QQ和微信社交网络,并占领了游戏之后,一定要在电商领域有所作为。而支付又是电商的必要工具和手段,那微信支付是腾讯必须进攻的。腾讯有了支付,反过来能促进电商和其它交易相关的业务。而且,腾讯从社交涉入到支付从使用场景和用户习惯来说是很自然的,合情合理的。社交,一定是人与人的交互。朋友之间发红包的时候,需要用到钱,微信支付自然承担了这个需求;朋友要借钱,要从朋友借钱,朋友之间帮忙买个商品或服务,转帐很自然的满足了;朋友圈或群里或公众号看到某个喜欢的商品,马上买马上支付,不要跳到第三方;在微信里看到社交活动,交流会议,技能培训,交钱参加就可以了;大家在微信上约聚餐,AA制,每人凑一分子,一健就能完成;生活费告急了,在微信里和父母说一声,父母就微信转钱了;等等。这些,都是多么自然的支付场景,难道,还有人希望在微信群里讨论吃饭,吃完后再去支付宝支付吗?所以说,用户在微信中养成了微信支付的习惯(可怕的是,正在发生),对支付宝将是一个致命打击。这时,支付宝不做社交,正面出击,不是在等死嘛。做社交是找死在这种不做社交是等死的压力之下,支付宝肯定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必须要发动攻击,全面出击。在没有发现新的攻击路径之前,模仿竞争对手是最好的方式,至于成功的希望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是,根据前面分析的微信支付方便自然合理,和下面分析的支付到社交路径的问题,那么支付宝一改再改界面,加上社交功能,来回的折腾用户,做也是找死。有没有察觉,很多支付的场景,用户花钱的时候其实想尽量避免社交。用户花钱买了药,肯定不希望别人知道得了什么病;花钱请人吃饭了,也不会愿意分享吧,否则有些人知道没请他,还不会很生气吗;要是花了冤枉钱,被人知道了还不得笑话,被当作段子传来传去;官员们花钱吃喝玩乐,被人发现违反了中央的八项规定还不完菜了;等等。总之,花钱支付的事是很隐蔽的,天生就是反社交的。支付完了,更没有说出去和分享到朋友圈的欲望。再者,支付宝是一个帮用户管钱的地方,要是不小心自己的资产和花钱记录泄露到了支付宝社交的朋友圈或是聊天群,那还不得出大事了。这样一来,支付宝越是做社交做交流做朋友圈,用户就越担心恐惧,就越不愿使用支付宝了,这不是在找死嘛。这么看来,支付宝做社交的局面确实很尴尬。但是,做,总是比不做好,万一梦想实现了呢。大家可能还感兴趣:谢谢。
15人赞过此文
浏览器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互联网创业公司刚开始组建起来研发团队,同事之间互不熟悉,一般都会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人会脱颖而出,被委以重任,后面会慢慢成为团队的核心leaders。那如何让自己出类拔萃,从而脱颖而出?
Hi,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内容,但是你还没有登录!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做圈子就是做社交?别傻了——你们都没看懂支付宝!--百度百家
做圈子就是做社交?别傻了——你们都没看懂支付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支付宝做“圈子”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商家成功地运营粉丝”,其实就是一个“支付宝2B2C”的概念,而支付宝要做的就是输出能力!
【听杨姐说】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这两天支付宝的照片事件真是刷屏啊,居然还有人说是支付宝故意的——艾玛,姐知道支付宝的炒作能力是所有互联网公司中最强的,但这种事搞不好擦枪走火,还是有一定危险度的,支付宝会不会让一个新的重点战略级产品一上来就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冒这样的风险,我深表怀疑。
其实吧,还有一个更离谱的说法也很让姐……不忍直视,就是说支付宝要搞社交。
唉,这明明是我大支付宝在跟我大微信支付斗啊,支付宝要搭建付款场景,为什么有人认为支付宝在做社交呢……艾玛,估计是因为“来往”失败了吧,所以大家一看到支付宝搞这个圈子就认为支付宝屡败屡战……无语!
那么我告诉你们:不对!
支付宝屡败屡战是真的(阿里系的一个优点就是有一种打不死的小强的坚持精神),但不会再傻到再去做社交——其实有时我也老怀疑“来往”的本质并不是“做社交”,而是“铺路”!
鬼才会做社交
来,告诉你们姐眼中的支付宝在干啥——自从微信红包崛起后,可以说支付宝肯定受到了影响。这两种支付工具最大的差别在于什么?在于微信的打开频次远远高于支付宝,微信的活跃度那是全宇宙已经阻拦不了的了,且用户使用时间长——这就是当年QQ的路数:只要用户在我这里挂着,什么时候我都接触得到他,我就有无穷尽的机会。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微信支付再加上“场景”后的巨大威力:吃饭、打车、看电影……只要你要消费,就可以用微信支付,这就是场景带动了微信支付,最大的场景是啥——微信红包!
而支付宝则不是,大家使用支付宝只在支付的时候使用,日活和月活都不如微信支付——所以支付宝一直在努力增加各种可能的场景:水电费,电话费,只要你愿意付的钱,支付宝就给你搭建这些个场景!
所谓的圈子是什么?不就是一个一个的兴趣小组么,举个栗子:杨姐我去建个“多肉”圈子——不是肥肉啊,是仙人掌!大家平时没事可以一起发发自己家仙人掌的图片,等这个圈子里的人到了一定数量,例如吧5000人,我是不是就可以在里面卖仙人掌?比如发个小球球的照片,然后喊大家来团购?群里的群友是不是理所当然地就可以用支付宝了?
懂了么?这不是社交,而是赤裸裸地建立支付场景!你以为马云马老师在“来往”之后还会在SNS上跟腾讯死磕么?不会啊亲们,QQ的时代你们怎么没看到阿里着急?因为那时真的没有那么多场景,腾讯玩的是虚拟道具、游戏啥的!
而微信的公众账号其实真的差点就要抢了马老板的饭碗!来,给大家从头表表这段映画。
微信电商……成功么?
毋庸置疑,微信是近年对中国银民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产品,但我真心觉得微信失去了一次颠覆中国电商零售业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改写中国电商格局的机会。
想当年,微信公众账号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马老师辣么紧张么?不是因为大家都爱看心灵鸡汤文哦,而是因为——大家换个视角看:每个微信公众账号是不是一个淘宝小店?
是的,每个公众账号其实就是一个电商!所以马老师拼命要做“来往”嘛。但是,微信公众账号干了一件至今杨姐都不能理解的事,就是把订阅号和服务号分开!
所有的企业最开始都满心欢喜地用订阅号做内容吸引粉丝,等粉丝吸引上来了,好不容易粉丝被内容打动了要买东西了,却不能购买——你需要再去关注服务号,要知道,退出订阅号,点右上角“+”,再搜索服务号,然后再点开,再关注,关注后再前前后后去找自己刚才想要买啥……呃,都忘了想要买啥了!
没错,这是多少次点击啊?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上,每一次点击都会损失很多很多用户……每次跳转都会有不少人放弃……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美女追求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好不容易把他勾引过来搞定了马上就要拜堂成亲送入洞房了,美女却告诉小伙亲妹妹本是旁边那座山上的仙女,你得爬山涉水来救我才能得到我……
有真爱的嘛当然去救了,但是,有那么多痴情执着的人么?况且为了一条围巾、一盒麻糖,你说大家有那么饥渴非要去服务号买么?在一次一次的点击中,嫌麻烦放弃了,突然有事打断了,冷静了不冲动了……
而那些订阅号,企业是要雇至少一个人专门去维护的,按一个人算一年至少也要十万吧,还不一定能做得好,要知道企业可都不是专业的媒体人啊,他们怎么能好好做一个媒体做的事情呢?所以,以杨姐的亲身体验来看,俺微信公号中除了肯德基外都不需要存在……因为只有KFC使用频次最高!
而最可恨的就是招商银行那样的微信公众账号,引导你关注了公号以后,提醒你到还款日了,但是不告诉你要还多少钱,你要想查,请登录APP……你登录了APP后,又让你关注公众账号,还是不告诉你要还多少钱……呸,你们的KPI是包含了两个指标的点击吗,来回折腾人我关注你干嘛,还不如上个闹钟呢!
哦蜜脱佛,息怒息怒……姐不生气,姐不生气……言归正传!
所以,公众账号精神(订阅号)和肉体(服务号)分裂,导致了很多公司最终放弃且内容也真的难以吸引用户——而剩下的以媒体为入口的大号,则都选择在“阅读原文”中加上一个电商的链接,去卖当日公号所发的产品——累心啊,虐心啊!
传了很久的订阅号和服务号合并,从去年年底至今……又如石沉大海!
但是,微信的导流厉害啊,大家知道2014年3月腾讯战略入股京东后,5月、8月,分别开放微信、手机QQ一级入口给京东购物,此后京东大量的流量都是来自微信。微信给京东导流能力的相关数据网上很多,姐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支付宝要怎么玩?
我大腾讯没有电商,所以微信建公众账号想做“腾讯牌小淘宝”——倡导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而我大支付宝呢没有粘人的基因,所以支付宝现在要开始学会“做媒体,粘住人”!
圈子——共同的兴趣小组,就是可以粘人的方式之一!但是,大家注意了没有,支付宝不是自己在经营这些“圈子”,而是把这些圈子交给合作伙伴经营——各位菜心们,这是一种什么思维?
平台啊!!!
换句话说,支付宝如果真的要自己做SNS,是不会把圈子都交给合作伙伴的,支付宝就应该每天自己派人泡在圈子里,了解大家会聊什么,怎样引导话题,让大家互相多加好友,建立关系链(这个才是SNS的核心),再没事多发发红包,当个称职的“群主”!
但是支付宝没有这样做,而是在灰度测试时就把这些圈子交给了“合作伙伴”!!!艾玛,亲们应该想到这意味着什么了吧?
除了根本就不是要做SNS以外,这也意味着支付宝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
首先,帮助商家建圈子。
新闻稿上说“支付宝已经上线了近百个圈子,覆盖的领域包括金融类的股票、基金、保险,母婴类的孕期妈妈、婴幼儿,兴趣类的同城宠物、跑步、健身、读书、游戏、动漫、数码,以及海外的华人圈等”——这是不是相当于,在支付宝里开了一个个垂直的“频道”?
我猜支付宝的玩法是,未来让这些合作伙伴自己经营这些圈子,相当于自己建立了一个“公众账号”,或者说是一个“小店”,圈子里的群友都是“粉丝”——接下来群主可以没事每天发发红包提高一下活跃度,然后让大家看看产品信息,组织组织活动,推推新产品。当然,这些圈子的主人必须擅长经营,你卖货太烦粉丝也是会转场滴。
而支付宝呢——老司机绝对不会做“小事”,支付宝要向合作伙伴提供的是“基础能力”,又是一个“水电煤”的套路!
第二,产生内容
新闻稿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与微信公众号上只能进行单向信息传递不同的是,在支付宝的‘圈子’里,不仅是运营者与用户之间进行互动,同一个圈子的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和共享,同时优质的内容也可以置顶,从而得到更好的沉淀”。
这是什么?是不是很像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的结合体,前者吧主特征明显,后者UGC内容特征明显——换句话说,支付宝的圈子运营思路跟微信公号是一样一样的“媒体思路”!
第三,导流
支付宝除了开放支付能力外,流量肯定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重点:萌星人创始人兼CEO任召宾不是说么,萌星人宠物圈依托阿里大数据体系、支付宝为聚合交流平台,萌星人提供内容发布和服务——“这样有效的合作模式,短短一周宠物圈的用户就已经突破了三万人”……要是在这里卖卖狗粮、猫粮啥的~~~~艾玛,那后果太美我不敢想象!(相反,微信禁止这种类似的导流吸粉,获取用户成本真的很高!)
所以,各位菜心们看懂了么?
总的来说,支付宝这个新的“小社会”里,就是联合无数个商家来运营这些“圈子”,产生内容,用内容吸引用户来做粉丝,最终实现商业化——这不就是活脱脱另一个形式的公众账号体系么,只不过粉丝也可以产生内容了,而微信公号不可以。咱们前文讲过,微信公号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个小店!
商业模式都是现成的
So,支付宝做“圈子”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商家成功地运营粉丝”,其实就是一个“支付宝2B2C”的概念,而支付宝要做的就是输出能力!
今年8月份蚂蚁金服不是开放了12种能力么——除了支付、开店、营销、会员、社交、协同、公共服务等,还有数据、安全、信用、理财、融资!(相信我吧,这才是支付宝的人生理想——跟微信一样,做水电煤……)
那么,一个问题来了,我大支付宝有绳墨好处涅?(我粗浅地想想我要是支付宝的话我怎么赚钱哈)
首先,所有人用支付宝来付款是肯定的吧,增加交易数量和总额!
其次,理论上圈子的内容会提高人们打开支付宝的频次——提高活跃度,是我大阿里毕生想超越微信的梦想!
第三,卖坑位——哪个合作伙伴想成为“圈主”,可以像聚划算那样给我大支付宝交“坑”钱!(这个短期内不会,短期内支付宝应该是先做生态——未来可以有,当圈子真的能做起来的时候,流量大的时候)
第四,卖粉丝——支付宝有那么多大数据,我完全知道谁喜欢什么,推把你的圈子推给她,只要她进了你的圈子,粉了你,OK,总得给我点推广费吧?说穿了,这不就是广点通的玩法么?
第五,用我的平台,每年交点IT服务费应该的哦!现在淘宝天猫这套玩法很成熟了
第六,每个粉丝想把自己的帖子置顶,是不是也得买点“粉丝头条”啥的……咦,这个时候只见新浪回眸一笑,亲,不就是我们微博的玩法么?
当然,以上的都是“术”的层面,而阿里其实最厉害的大招,还是蚂蚁开放的那12把刀!
所以嘛,看完这篇文章如果谁要再敢跟姐说支付宝要玩社交……我……当然也拿你没办法……
杨姐点评:
支付宝这个玩法能不能成功不好说,因为兴趣爱好对某些人来说可以算是强需求,但又不像微信的“通讯”和“工作工具”两个属性那么强。
不过,我突然想到,如果支付宝此次的圈子能够刺激微信下决心把“订阅号”和“服务号”真的合并了,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嗯,用赵本山的话说:这个可以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404
阅读:4603
热门文章HOT NEWS
那英三度夺冠学生春晚无缘,刘欢去意已决高徒吉克隽逸两登春晚
杨君君杂潭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振英宣布放弃连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