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懂的爱让孩子爱上阅读读后感读后感

您当前的位置:&>&&>&&>&
一、认清自己:我有育儿心,是否也有育儿之力呢?
自以为看了几本育儿书,脑袋里装了些许育儿说教之理。恕不知每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而我们的育儿方法亦不能复制模仿他人而来。
周周妈在文中提及这样一段醒目的文字: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好。我喜欢孩子,喜欢和孩子交流,喜欢育儿这项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伟大工程,我有育儿之心,但我就能育好儿吗?答案是否定的。天平的两端指向截然相反的方向,懂教育,孩子得以健康成长;不懂教育,孩子势必向最糟的方向发展。耽误了孩子势必一生无法挽回,所以,我必先认清自己,我有育儿之心,是否也有育儿之力呢?
坦言之,从宝宝出生开始,我只是浏览于各大育儿网站,遇到问题就在网站上寻找答案,没有育儿的方向,更谈不上一二三点育儿计划了。自去年驻足于宝宝树,我仿佛找到了通向育儿之门的钥匙,轻轻开启,有善良的宝妈们欢迎相助,更有育儿专家指导引路。我一度感受到育儿是多么轻松的事!可我似乎把&育儿&想得太简单了。专家说轻松育儿,快乐育儿,于是我的育儿路似乎也跟着轻松又快乐起来。可真正碰到问题,还是一头雾水,甚至纠结得无从适好。这是为什么?因为别人的育儿方法永远不能为己复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差异。专家轻松育儿,那是因为专家通过实践经验及对孩子个性心理成长规律等因素的分析总结而真正实现了轻松育儿。而我呢,没有育儿本领,谈何轻松育儿?
学习,必须学习,一刻也不能耽误。孩子每天在学习中成长,成长的步伐不容迟缓。看优秀的育儿书籍与育儿专家的精彩博文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天下书籍之多,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分析,总结,将学来的知识在思想的革新与实践的总结中发生化学反应,真正变为对自己的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才是硬道理,真育儿!
短短几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在太难。与其在抱怨中沉思不如静心养性,放平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下走,急功近利是育不好儿的!
二、放平心态:发自内心地去了解孩子。
你对孩子抱有期望吗?也许大多数的妈妈都会说,我对他不抱任何期望:只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理解大人的辛苦,懂事听话;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地及时问老师;不要光顾着玩,好好学习;将来上个好点的大学&..天哪,还要说多少,这些还不够多吗?
放平心态,孩子生来不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而是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才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初最好的礼物。当我们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时,我们会发现往往不讲道理的是我们大人,往往爱闹情绪的也是我们大人,往往自私而听不得孩子异声的更是我们大人。对永远处于弱势的幼小的孩子来说,我们的高度,我们的身体优势永远胁迫着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安焦躁的情绪,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不管我们拥有多少育儿知识,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母亲,我都应放平心态地耐心看待孩子,包括他的每一个言行举止。
三、与孩子沟通时,能蹲着就不要站着!
在周周妈所写《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停下手头的事,蹲下来问:&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停下,蹲下,两个简单又优雅的动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周周妈对待孩子是多么用心和真心呀!
镜头没有关闭,让我们转向《不要以&建立良好习惯&为名,毁掉孩子宝贵的东西》一文:苗苗妈以不想让苗苗养成在别人家吃饭的不好习惯为名,强行从周周家带走苗苗。苗苗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一边用力挣扎,一边大喊&我不回家,我要在周周家玩&&&她那满脸痛苦的表情和挣扎着的小小身躯让我一阵揪心。我的耳畔久久缭绕苗苗撕心裂肺的大哭声,我的眼前久久闪现苗苗痛苦挣扎的表情。不知道苗苗被妈妈强行带回家后,妈妈会不会蹲下来好好看看苗苗满脸的泪痕,会不会温柔地抱抱苗苗,轻轻地拍拍苗苗的小背?苗苗那满脸泪痕也许很快擦拭而去,但内心的伤痛却深深烙印,无法轻易抹去。可怜的孩子啊,她不懂寻求安慰,只能选择一次次嚎啕大哭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来达到反抗的目的。往往大人却表现出反感情绪,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偏偏选择哭闹的方式和大人斗争,而这种激化的情绪只会让彼此失去冷静地思考,关系僵化,事态恶化,不善而终。
所以说,不论孩子高兴或难过,当孩子来到我们身边,高大的父母不妨蹲下来,差距的缩短是和孩子心与心的靠近,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对方的表情,更近距离地聆听对方的声音,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并能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从我们这里获得安全感与信任感,这是人生来的第一需求。
四、与孩子相处时,关注孩子但不要干涉孩子。
快2岁的盆盆正是一切自主行事,独立独行的起步阶段。翻箱倒柜地找东西,自来水龙头自如打开;大人洗衣切菜他通通&鼎力相助&。大人选择时时跟着孩子,处处干涉孩子,就怕人摔了碰了,东西乱了坏了。关注孩子要有度,切不可关注多度,变关注为干涉,破坏了孩子成长规律,更扼杀了孩子的成长。
盆盆看到我用菜刀切菜,很好奇,于是我给了盆盆一把小刀,一片冬瓜,一根豇豆。盆盆刚开始用刀,我告诉他小手要离刀远些,因为刀会碰伤小手的。于是盆盆真的将小手移开于刀口。冬瓜片、长长细细的豇豆,盆盆很轻易地切断,任务很快完成。盆盆每天看爸爸洗碗,总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次不是忙湿了袖子,就是弄湿了地面,根本就是帮倒忙。于是,妈妈决定教盆盆先从洗勺子开始。吃晚饭爸爸洗碗盆盆拿着勺子,挤点洗洁剂再学着爸爸的样子擦拭勺子,很快有了许多泡沫,盆盆顿时有了成就感。擦拭完后再接水冲洗,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今天我们关注孩子言行,是为明天孩子的兴趣得以良好发展;今天我们鼓励孩子尝试,是为明天孩子具备了新的本领,从而更加自信独立。我们应时刻警醒自己,此时我们为什么要干预孩子?我们害怕麻烦,所以不愿让孩子弄湿地板;我们无心等待,所以事事代替孩子去做;我们比孩子更惧怕危险,所以让孩子远离危险,包括对危险的认知&&
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他事事要尝试,而孩子自身又不具备安全警觉防范意识,那么危险与错误往往一同袭击而来。大人要做的不是取而代之,更不是干涉制止,而是要让孩子明白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不能一辈子代替孩子,所以我们必须自省该为孩子做什么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
五、快乐,分享也有原则可循。
乐于给予是一大美好情操,这也是众多宝妈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孩子懂得分享的重要原因。而实际孩子是否乐于分享,未必如妈妈所愿。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别人给自己玩的东西也是自己的,自己的东西不能给别人玩,给了别人就等于没有了。所以说,这般大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跟&小气&没有关系。所以,当孩子不愿与人分享时,我们不再强迫孩子,让事态顺其发展。这里面的玄机我们只明其一,却不知其二。
周周妈所写《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一文给我震撼很大。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养成美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秩序。这是以为内他们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所面对的问题。
分享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快乐的给予,是有原则可依循的。当某个东西是大家共有的,那么分享则是在一定的秩序下实现的。昨晚,盆盆拿着玩具车出门乘凉,阿姨家的弟弟想要,此时也找不出第二个玩具车了,怎么办?我提议,每人玩一会儿,时间到了自觉给另一个人。一会儿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只是告诉孩子不能独自霸占,应你一次我一次地分享使用。果真,起初一两次我还提醒着,之后盆盆自觉让给弟弟玩,弟弟把玩两下后自觉交还给盆盆,谁也不是被动的无原则的谦让,在秩序的约束下,彼此更加明白分享是件快乐的事!
原则是需要孩子遵守的,还有一些原则是需要大人必须遵守的,比如我们千万不要说&大小孩要让着小小孩&之类的话,我们千万不要在看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主动上前帮助孩子说服对方,我们更不能在孩子不愿分享时,强行要求孩子分享。分享是快乐的,更是发自内心的,切不可因我们目光短浅,而禁锢了孩子的思想,让孩子越发不明白分享的真实含义。而且我发现,即便是再乐于分享的孩子也不乐意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分享,所以我们更不应强迫孩子去分享了。
以上所思所想仅为本人在看完周周妈多篇育儿文章后的一些拙见。说得不好,也可能说得不对,本人虚心接受各位宝妈热心指点。每个人的育儿之路尽不相同,再好的育儿文章也需经过自身认真思考、结合实际去实践才能真正为己所用,为育儿所用。即便出了错,也应如工作中常说的那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样,真正付诸于育儿的实践中去。
本站范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推荐,仅供写作参考之用,其著作权属于文章原作者,我们不提倡抄袭的做法,支持原创范文,借鉴与抄袭的界限就靠朋友们自己去把握,取长补短可以,但不要全盘照搬,不做拿来主义,请朋友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参考资料的帮助下,写出自己的好文章。
转载资料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范文资料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找找看,有您需要的吗?
最新实用写作范文
热门实用写作范文
最近浏览过的信息
暂无最近浏览记录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读后感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读后感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7:36:3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读后感
官方公共微信&|&&|&&|&&|&&|&&|&&|&&|&&|&&|&&|&&|&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提要: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
  近期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着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台湾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优秀的儿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阳光,他自信,他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上一篇公文:
下一篇公文: 没有了
百度中搜索:
||||||||||||||||||||||||
公文分类:|||||||||||||||
&[]&[]&[]&[]&[]&[]&[]&[]&[]
&[]&[]&[]&[]&[]&[]&[]&[]&[]
&[]&[]&[]&[]&[]&[]&[]&[]&[]
&&&&&&&&&&&&&&&&&&&&&&&&&&&&&&&&&&&&&&&&&&&&&&&&&&&&&&&&&&&&&&&&&&&&&&&&&&&&&&&&&&&&&&&&&&&&&&&&&&&&&&&&&&&&&&&&&&&&&&&&&&&&&&&&&&&&&&&&&&&&&&&&&&&&&&&&&&&&&&&&&&&&&&&&&&&&&&&&&&&&&&&&&&&&&&&&&&&&&&&&&&&&&&&&&&&&&&&&&&&&&&&&&&&&&&&&&&&&&&&&&&&&&&&&&&&&&&&&&&&&&&&&&&&&&&&&&&&&&&&&
站务邮箱: Copyright 2008 & 房地产E网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2
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资源来自网络及会员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请勿作商业用途,如存在异议,请来函告之。《优父母o教养手记》之《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Mr_green)
抢到这本书,纯粹意外之喜,首先要感谢小蕾的成全,窝牛妈的无私奉献,群里妈妈们
的鼎力相助,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才有了我的进步。
打开书的那一瞬间,一张暖暖的卡片映入眼帘,一句深深的祝福,温暖我整个冬季,
在沪江群,感受到妈妈们的热情,感谢沪江,感谢小蕾,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感谢
作者宁馨,让我有这个机会更多了解孩子的心。
因为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所以看这本书是陆陆续续看完的,看完后,意犹未尽,让
我回味无穷,看完这本书,让我不得不审视自己,发现自己有很多问题,有待提高,
下面是我看完这本书的感悟,更多的是检讨自己,不足不处。
1:看完宁老师的书后,我在深深的自责之中,里面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家长的通病,
我家老大现在上初二了,每次考试完后,出成绩的时候,是的,我心中更多的是关注
孩子的成绩,好几次,数学考过99分,我第一反应,确实象书上所说,不是鼓励孩子,
每次总是拖口而出,班上有考100分的嘛?如果有,有几个?汗。。。现在的教育不
得不让我们在考虑,家长注重分数,到底能学到什么呢?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苦恼,
如果小孩在班上成绩不太行,马上老师电话,短信,全扑向家长,这个时候,家长有
几个淡定的?虽然表面上跟小孩说,妈妈不关注成绩,但面对孩子的英语成绩时,心
中深深的焦虑充斥整个心间,一直在荡漾之中。再也无法淡定了。孩子,妈妈站在你
的立场上想过没有,我自问想过,但没有深入的考虑你的感受了,妈妈一直在跟老师
沟通,让老师能给你更多的空间,树立你的自信,我相信,孩子,你行的!妈妈已经
放下心了,因为看到你点点进步了,你从哑吧到开口跟读英语至少半小时以上,这足
以让我心慰的。
2:孩子的思维是好稚嫩的,我们当大人的不能用成人眼光来要求孩子了,孩子有自
己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他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在尊
重的前提下,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我们当大人的自以为聪明,什么事情也不征求孩
子的意见,自己擅自作主,这样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在家长过度保护下,
失去自我,变得胆小怕事,碰到任何事情也无法自己解决,当他离开了家长的视线时,
会变得无所适从,我想,我们何不放下手,让孩子做主,让他们在错误中总结经验,
才会慢慢长大。
3:我家两个全是男孩,天天战斗不断,争吵不断,特别是老二,经常挑衅老大的
极限,打得厉害的话,从床上打到地上,从客厅打到饭厅,天天在播武打片续集,
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少干涉,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实在需要我出面的时候,我不
偏袒任何一方,我有时候,会私下了解他们的想法,老二的想法怪里怪气的,为了
打赢哥哥,他天天要求吃大力气水,(大力气水美其名也就是各种各样的汤之类的
东西),有时候,我也会要求老大配合老二吃大力气水的效果,所以说,妈妈要及
时了解孩子的动向,在游戏的当中就把问题解决掉。
4: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好多,特别是对青春期的男孩,如何安全渡过?我家老大正处
于这个时期,所以有段时间,我特别担心,孩子的心理问题,我记得有次,刚好无
意识的谈到男孩和女孩发育问题,他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们生理课都上了的啦,我
都知道啦,我现在才知道人是怎么生下来的?难怪妈妈这么辛苦,听后,我深深的
感动,感觉孩子长大了,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印象,我发现我对自己的小孩并不了
解,我只关 心他的学习情况,关心他的成绩是否进步了,所有心思全在学习了,看
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不能过多的给孩子无形的压力,更多的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
康,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自主学习,这是我感悟最深的。
5:这本书给我很多的启发,如何建立一种健康的人生观?是每个父母应该思考的
问题,我们不想培养千篇一律的孩子,只想培养一个自主,自强,乐观向上,朝气
蓬勃的孩子,这是我所期望的,我的两个孩子但愿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我也
就满足了。
最后编辑于: 14:11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需要先加入社团哦
复制到我的社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