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讲讲相关的 我是指用氯化钠固体配制和氯化钠晶体的区别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怎么用家中的食盐制取氯化钠晶体?要较大的晶体
食盐是混合物,可能制出来的晶体不会很纯.可以把食盐溶于水,最好使用蒸馏水(比如哇哈哈矿泉水,这样可以防止溶液中有太多小颗粒存在),配制成饱和溶液.把溶液倒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在容器上方架一根筷子,把一条细线系在筷子中间,细线下端部分浸在溶液中就可以了,小晶体会慢慢长大的.不过,假使加热溶液可能会导致晶体大部分在容器底部沉积,而不在细线上.我以前用这种方法制作了一个拇指般大的硫酸铜晶体,不过花了我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难度太高,家中用的食盐是加碘盐,其中有碘添加剂KIO3,以一般的实验器材,是无法将其从食盐中彻底分离,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家中的食盐内含有少量的碘,要想制作纯度高的晶体必须用化学方法,你可以试试用四氯化碳先除去碘单质,再用萃取的办法
混入少量其他易溶的氯化物,结晶会比较大,粗盐就是这样。
食盐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加热溶液.到有晶体析出为止 然后用一更线作成一个圆放入里面就可拉 呵呵 然后你就等晶体的成长就可以了
把食盐溶于适量水中(保证基本溶解就行),加热至有气泡,减小火力至沸腾,有晶体析出即为氯化钠晶体
恩楼上方法很好,只是先还是要把食盐提纯喔,因为食盐中的碘不是单质都是以KIO3存在的,所以可以用以下方法提纯1.将足量食盐溶于水中配制成饱和溶液2. 加热至沸腾,使水份蒸发,析出食盐晶体,并在高温状态下过滤,此时的食盐较纯净一些.如果要想真正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可用氯碱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中该食盐水的制法.制好后,请慢慢准备晶体吧:)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氯化钠是离子还是分子如果是离子,那氯化钠又不带电又不是原子团,而别人说氯化钠也不是分子,那他是什么.还有为什么我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离子和1个氧离子构成,或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一个氢离子构成,难道组成水分子的这3个原子,没有得失电子吗,如果没有得失电子,它们怎么会在一起形成化合物,此问题困扰我很长时间了
tzIF46ZI62
氯化钠在固体时候是由分子构成,但是在溶液中会以离子的形态构成.氯化钠和水不同在于: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以共价健的方法构成分子,没有电子的得失,而氯化钠则是通过得失电子的方法来构成分子.
不好意思,我不懂共价是什么意思,我看水的化学式也的确是按照化合价写的啊,那他就该是离子构成的啊
水分子是按化合价写没错,但是水分子是通过共价键构成。简单地说,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但他需要有两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而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他需要8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状态。所以相当于形成协商:氢原子提供一个电子,氧原子提供一个电子,两个电子构成一对共价键,供双方使用,然后氢原子达到稳定,而氧原子通过两对共价键达到稳定。
而化合价依然是氧为-2价,则是因为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一些,电子对会偏向于氧原子,所以氢显+1价,氧显-2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首先,题目问题没有说清楚,问的是氯化钠固体,还是溶液?如果是固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如果是溶液就是谁合氯离子和钠离子了。氯化钠中钠离子与氯离子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这个是判断是否离子晶体关键。而你说的水分子,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是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水是分子,水溶液中确实是有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理解出来,但是这个不能说水是离子晶体了。...
先说明:NaCl是分子。如果你是初中生,我只解释一句话,离子是带电的。
如果你已经学了高一及其以上课程,后续问题解答如下:
NaCl由Na和Cl两种元素构成,Na易失去电子成Na+,Cl易得到电子成Cl-,然后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也就是说NaCl分子里含有Na+和Cl- 。而水,氢氧都是非金属,采用共用电子方式形成作用(即共价键)而结合,也可以说“组成水分子的这3个原子,没有得...
氯化钠在固体时候是由离子键构成,但是在溶液中会以离子的形态构成。氯化钠和水不同在于: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以共价健的方法构成分子,没有电子的得失。而氯化钠则是通过得失电子的方法来构成物质,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氯离子和钠离子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聚集在一起的,并没有单一的氯化钠分子形成,所以NaCl是化学式,而不是分子式。...
氯化钠(NaCl)是分子,属于离子化合物,呈中性,在水溶液中溶解后,分解为钠离子和氯离子;水是由氢和阳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其中没有电子得失,只有电子偏移,(氧原子电负性大,电子偏向氧原子),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离子和1个氧离子构成,因为构成的方式很多,如:H-H-O,但其只能是H-O-H这种构型。就这样吧,说深了怕理解不了...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你现在的知识基础……跟我来……想象一下“一个教室里坐50个学生(男女各25),男女分开坐。男生带正电荷,女生带负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通过静电引力相互结合成一个向……前……后……左……右……上……下……五项延展的一个立体几何...
呃,真的建议你好好看一下书,你的概念很混乱。首先,物质的组成从微观来说分为,原子,分子,离子。离子的定义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也就是说它是带电荷的,而由离子构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钠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氯离子带一个负电荷,像这样的钠离子,氯离子是离子。而它们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晶体!不是离子!它存在离子键。至于水,你都说水分子了--它是由氧原子跟氢原子共用电子对形成得分子,它存在共价键。没有什么电荷...
楼主是初中的吧俺是高中的,有一些知道的东西供楼主参考NACL不能单纯的说是离子,他是一种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他们通过静电作用连在一起,这种作用即为离子键而分子是由共价键连接的,所谓共价键是存在于原子之间的,也就是不存在电子得失LZ提到的NACL是分子(晶体),在气态时是存在的,俺老师只提到一次...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使其变成淡水
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D.用水可以区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A、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状物,可以吸附一些杂质,但无法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所以无法使其变成淡水,错误;B、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错误;C、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是铜,错误;D、由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热降温,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升温,故用水可以区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试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使其变成淡水...”;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对下边这组漫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现代人贪图享受,所用东西都要求是最好的 ②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③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④消费过程中既要注意改善生活质量,又要注意保护环境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针对漫画《扶?不扶?》,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请回答1~2题。
1.正方观点:应该扶起老人。下面说法不能支持正方观点的是
A.小丽:“扶起老人可能会付出代价,但必定会有所回报。” B.小翠:“扶起老人是真善美的行为。”C.小强:“扶起老人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D.小明:“扶起老人是尊老扶弱的表现。” 2.反方观点:不应该扶起老人。下面说法不能支持反方观点的是
A.小琴:“医生说老人晕倒是不能随便扶的。”B.小红:“如果没人给我作证,我不扶,但我会拨打120。”C.小金:“我担心老人倒地是个骗局,不敢扶。”D.小艺:“这不是法律所提倡的,所以我不扶。”
在2012年的广东“两会”上,有代表指出,目前思想文化领域中有95%以上的杂音,杂音来自于互联网,社会上的各种错误思潮在网上几乎都有反映,给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下列建议正确的
A.要用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引领互联网文化B.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舆论C.要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抵制互联网文化D.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网络文化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本实验位于光华楼西辅楼805B室
X射线实验仪(Leybold Didactic)
吸收板附件(铝制,由厚度分别为0.5、1.0、1.5、2.0、2.5、3.0mm 铝板组成)
本实验要求初步了解X光的产生、特性及其应用
观察X光透射像
测定NaCl晶体的晶面间距
X光是如何产生的?
X光为何可做晶体结构分析?
我设置好了高压、管流,可为什么看不到透射像呢?
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呢?
拿取NaCl晶体时,一定要小心轻放、爱惜样品,使用完毕,放入干燥缸。
为何我的反射曲线跟书上的例图有如此大差距?(提示:检查实验条件的设置、样品的放置、仪器零点的调节等)
如何调零?
为何反射曲线上峰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呢?
为何不直接取反射曲线上的各峰值点计算NaCl的晶面间距?
研究X光的吸收与材料厚度关系时,应采用什么样的扫描模式呢?如何设置实验条件?
观察X光透射像,改变高压和管流的大小,半定量地记录X光透射像与高压和管流的关系。
测定NaCl晶体的衍射曲线,并记下各峰值附近4~5个数据,以便作图求出对应于R最大的各β值。
选做:测定LiF晶体的晶面间距。
选做:调校测角器的零点。
选做:测量X光的吸收与材料厚度的关系。
实验前:认真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原理(必要的情况下,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内容和步骤(画出数据表格)
实验中:记录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想法等,记录实验仪器的规格和型号。
实验后: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想法给予分析讨论,对于实验教材、实验内容本身或教师的带教方式的意见或建议等。
在规定时间内将报告交至指定信箱。
沈元华、陆申龙
基础物理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章志明、沈元华、陈惠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于兴、漆王睿
X射线衍射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莱宝教具公司的《X光实验仪说明书》
实验中你都记录了什么?
你是如何设计本实验的数据表格的?
你了解本实验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吗?
本实验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知道类似的实验方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吗?
做完本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呢?你有什么心得可以大家分享吗?
你希望我们的教学再做些什么改进呢?
如果让你对本实验打分(100分满分),你会给本实验打几分呢?
在NaCl晶体吸收曲线测量中,为什么在K值相同的条件下,波长较小时对应的X光强度也越小呢?是和干涉原理有关吗?还是因为产生的较小波长的光子本身就比较大波长的光子少?
回答2正解,距K层越远的能级,电子向K层跃迁几率越小,相应产生的辐射光子数越少。 — 高渊
此实验的图应该如何画?怎样找到最高点?——一个学生的提问,转自。
做曲线拟合,从图上读出峰处的角度值,然后把这个角度值代入公式计算,求晶面间距d。 —
建议:将调零步骤作为必做,放在测氯化钠晶体衍射图像之前。
我认为还是先做NaCl晶体的衍射图像,但没有必要把整个图像都扫完,扫描到最高的那个峰出来就可以了。这时看一下峰位是否7.2度,计数率是否够大?如果图像有问题,可先看一下实验条件是否设置的正确?晶体的放置是否有问题?在这些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再去调零。另外,请同学注意,不要将原来认为有问题的曲线删除,保留着,跟调零后或改变实验条件后的曲线做个对比。 —
此实验必做部分一的透射现象如何能“半定量”地记录?
定量地记录实验条件,定性地描述实验现象.
“定性”描述实验现象是对我们观察到的X光透射像进行描述吗?形状大小等等?是主观描述?
是的,进而看出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透射像的变化,然后分析原因。 —
在测NaCl晶体的晶面间距的时候,我测得的d=0.284nm,查表得NaCl的晶胞参数是0.564nm,差不多刚好是d的两倍。这说明测得的晶面间距是Na+离子和相邻的Cl-离子的距离。可按道理Na+和Cl-的半径不同,衍射的时候振幅不应该叠加呀。晶面间距究竟是怎样的定义?另外,如果测的晶体不是立方晶胞,而是六方的话,BRAGG公式是否还成立? by赵晟
晶面间距和晶胞常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体你可以参照一下<>书.不管待测晶体是什么结构,单晶或多晶,布拉格公式都是成立的. —
在必做部分二中,峰值是成对出现的,那实验计峰值附近的数据时是两个峰都要取还是任选其一?(提问)
两个峰都要取。思考一下,为什么峰是成对出现的? —
为什么不能直接从图上读数?如何拟合?我用excel六阶多项式拟合,曲线在两端翘起,不知是否正常?
由于仪器的限制,在测晶面间距时最小的角步幅是0.1度,而曲线的峰可能会在比如说7.1度和7.2度之间,这样的话就只能用数据处理的办法来弥补测量的不足。一般来说可用高斯曲线拟合(但由于实验数据较少,只要求学生作图找峰就可以了)。你拟合的时候曲线翘起一个可能是你取的点太多了,远大于这个峰的范围,另外就是用的函数不合适。 —
X射线实验仪中高压和管流是什么原理,为什么电压比管流对透视像的影响大那么多?为什么所生成的图上每一对峰的间隔角度会随着k值的增大而增大?
建议查阅一下X光是如何产生的?然后你就会知道高压和管流起了什么作用?关于对透射像的影响,如果你知道了高压和管流的作用,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为什么每对峰的间隔角度会增大呢?结合布拉格公式好好分析一下。 — 苏卫锋
在做X光照射不同厚度的铝片时,当条件为35mV,0.8mA时,发现开始的数据随着铝片厚度增加而增加,到后来时会减小。难道如果铝片薄而X光强的话铝片受照射自己会放射出什么吗?还有,我每隔2度测一数据,发现当X光照射到两个铝片之间的区域时,R值会变得很低,大概只有1左右。请问这是为什么呢?两个铝片之间的物质吸收X光的能力这么强吗?——
“35kV,0.8mA”时产生的X光太强了,透过比较薄的铝片后被探测器探测光强超过了探测器的响应区,这时得到的计数率不能反映光的实际强度,所以你会发现你的数据有问题。在做本实验时,每隔10度会转过一片铝片。 — 苏卫锋
钼原子除了K层共40个电子,如何保证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的电子能够持续跃迁?跃迁后的结果是产生裸露的钼原子核或带2个S轨道上电子的钼正离子吗?–彭韬
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我有更多的问题:激发X光的入射电子是哪里来的?灯丝通了电流以后发生了什么?我们有多少个钼原子?我们实验中记录的X光是哪些层的电子跃迁到K层所产生的?那些电子层上的空位会引发什么?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是什么概念?金属导电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一个自由电子遇到一个离子会发生什么?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不过我知道一点:原子的高电离态是很难得到的。— 乐永康
记得曾经做关于计算晶体的晶胞参数时题目会给出衍射晶面的相关参数(h,k,l),这个实验中NaCl衍射的是哪个晶面?晶面(h,k,l)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NaCl堆积形式决定还是衍射时晶体样品摆放位置决定?
NaCl可以看做是一个简单立方结构,实验测量的是(100)面。什么晶面取向与晶体生长的条件有关,也与后期的切割和加工工艺有关。对于有些晶体,衍射实验中测得的衍射峰的大小与晶体的摆放方向有关。 — 苏卫锋
某种晶体的结构属于某一类晶体结构,各种晶体的晶胞常数是已知的,在我们测出了某个晶面间距后,也就可以知道了测量的晶面的指数(h,k,l)。根据晶体本身的性质,哪些晶面会有衍射峰,哪些没有各不相同,由于每个晶面的衍射因子大小不同,得到的衍射谱中的强度也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指数越低,衍射强度越大。在一次具体的测量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衍射峰是哪些不仅取决于上述晶体本身的特性,还和所测样品本身的取向及摆放角度等有关。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固体物理》或者《X射线结构分析》一类的书籍。 — 乐永康
请教几个问题:
1.实验仪器的介绍中,使用X射线实验仪,通过增大计数R(与光强成正比),来减小不确定度,具体方法是延长测量持续时间,但是光强与持续时间是无关的,如何解释?
比如在调校零点(虽属于选做内容,但经常不得不做的一项)中第4步骤需要找到计数率最大时传感器和靶台位置,你会观察到在不同位置下计数率在时刻变化,那么就需要适当长的时间来判定。 — 高渊
2.在三个扫描模式的介绍中,有提到上限角和下限角,难道扫描时,传感器和靶台都要转么?不是测角器已经在转了么,那测出来的角是什么?
同学你在做测定NaCl晶面间距的时候就没观察到靶台也在转吗? — 高渊
3.如何保证测出来的角就一定是X光与晶面所成的角,晶面与靶台平面还是不同的吧?
晶体平行放置于靶台上,只要左右位置合适以及仪器零点准确,X光即能如教材上图7-46所示照射到晶面上,实验中所用的晶体NaCl是沿晶面方向平行切割的,这个很关键。同学你仔细观察靶台和晶体的形状了吗?操作时候注意晶体的小心轻放,带好手套才能直接接触晶体。 — 高渊
还在预习中,星期二没去预习,15日才做实验。
请问老师:为什么我测得的d值随角度的增加而减少,难道是因为测角器不在零点而影响每个角度,但随着角度的增加,影响减少,而使d越来越接近真实值?或者是因为晶体平面是倾斜的从而影响角度测量?
减小多少?最好重复测量检查一下是否每次都是同样规律,再作分析,若无规律且变化量较小可能无法说明什么。仪器零点不准和晶体平面度应该不会造成这个影响。 — 高渊
老师,学校里的电脑除了实验室的还有哪里是装了origin的?还有书上说延长每次测量的持续时间能增大总强度计数R,有利于减少计数的不确定度。但是计数R难道是光强和时间的函数,是具有累计效应的嘛? — 危孟泱
学校其他地方电脑一般不会装这个程序的,校内ftp可以搜索到这个软件,804、805B实验室电脑上应该有这个软件安装程序。关于计数R可以参考上面倒数第二个问答中问题1的解释,这里的R是平均值,没有累计效应。 — 高渊
老师,我做选做(三)时测出铝片厚度大于1.5mm后X光光强均等于零,请问可能原因有什么?
1.5mm应该还是铝板比较薄的位置吧,你的高压和管流设置是多少呢?是否不合理?选做内容高压和管流要适当减小,这个在上面某一同学提问中老师有提及。 — 高渊
请问老师,X光的特征光谱和连续光谱,在改变电压的情况下,这两种光谱的位置(波长)和高度(强度)会怎么变?还有为什么管端电压降低到2/3左右时,已几乎看不到x光透射像而管流降低到1/10还能看到x光透射像?
同学,首先建议你在中心网页上参与讨论时,请要署名,以便我们知道提问的人是谁。 — 乐永康
高能电子轰击金属靶产生的X射线有两种成分:韧致辐射和特征X射线。韧致辐射的最小波长由电子能量决定,而产生特征X射线则要求入射电子束的能量大于原子内壳层电子的结合能。随着高压的改变,X光的特征光谱和连续光谱会怎么变你们可以自己做实验记录一下,我建议对比一下35、25和19KV高压就足够了,若想缩短实验时间,测量的角度范围可以设的小一点。
要理解“为什么管端电压降低到2/3左右时,已几乎看不到x光透射像而管流降低到1/10还能看到x光透射像?”需明白一点:不同波长的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系数是不同的,短波长X射线的穿透能力更强。当高压降为2/3时,出射的X射线都是长波成分了,这些X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而管流改变不影响辐射X射线的组成,只是影响强度。 — 乐永康
老师好,我正预习,请问是需要自己设计表格记录,还是可由计算机上的“专用软件”直接打印出来?(书上说仪器可自动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 叶麦
该问题已解决。 — 叶麦
请问为什么随入射角增大,每对新峰的强度都比上一对峰小很多? — 叶麦
衍射峰的强度随衍射级次减小的现象,在普通物理层面可否从相干长度这个角度去理解? — 乐永康
调校测角器零点时,有两种不同方法:
1,COUPLED转7.2后,先保持传感器位置不变,调靶台位置,使计数最大;再保持靶台位置不变,调传感器位置使计数最大。
2,在一定范围内取靶台的若干角度(如6.5,6.6,。。。,7.9,8.0),对于每个角度,调传感器位置使计数最大,记下相应传感器位置与计数,取这若干组数据中计数最大的靶台位置与传感器位置。
两方法等效吗?为什么?
exp/x-ray..txt.gz & 最后更改:
10:14 由 叶麦
除额外注明的地方外,本维基上的内容按下列许可协议发布:知识点梳理
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知识点的认识】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公式有如下3种:1.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2.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3.变形公式有:值得注意的是:(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表示.(3)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4) 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5) 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1.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只要将已知的质量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已知(暗知)某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求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首先要确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并制定该物质的溶解度(有时从溶解的曲线上或括号内的补充说明中寻找),如果将溶解度代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特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或溶质)的质量,求算溶质(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此时,可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注意:溶剂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差).4.已知某温度时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算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可以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5.溶液稀释前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此时,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6.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特别是,在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要注意的是:(1) 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2) 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在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2.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3.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
...”,相似的试题还有:
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传统.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这样捞得的“碱”中会含有少量NaCl.下图为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和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单位是克),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t1℃时,NaCl的溶解度_____&Na2CO3的溶解度.(用“>”“<”或“=”表达)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捞碱”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Na2CO3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③“夏天晒盐”是利用_____(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A.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2)根据下表分析:
&&温度物质
49.0①20℃时,向5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若使其中的氯化钠完全溶解,所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②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O℃,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C.t2对应的温度在2O℃-30℃之间D.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
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
Na2CO3o10H2O(g)
38.8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几种说法: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②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O℃,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③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在2O℃~30℃之间;④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上述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传统.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这样捞得的“碱”中会含有少量NaCl.下图为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和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单位是克),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t1℃时,NaCl的溶解度()&Na2CO3的溶解度.(用“>”“<”或“=”表达)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捞碱”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Na2CO3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③“夏天晒盐”是利用()(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A.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2)根据下表分析:&&温度物质0℃10℃20℃30℃40℃NaCl35.735.836.036.336.6Na2CO37.012.521.539.049.0①20℃时,向5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若使其中的氯化钠完全溶解,所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②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O℃,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C.t2对应的温度在2O℃-30℃之间D.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化钠晶体结构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