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导性小脑结核性脑膜炎炎

我4年前得了结核性脑膜炎导致我现在双下肢无力不能自己行走只能靠拐杖小便尿储溜大便结火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吗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一1年内发病多见于1 ~3岁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 ~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例可获痊...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olous meningitis)是小儿结核病中最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一1年内发病多见于1 ~3岁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 ~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例可获痊愈.但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洽当其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病因病理病机(一)发病机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的一部分根据国内资料1180例结核性脑膜炎中诊断出粟粒型结核者占44.2%.15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解剖中发现有全身其它脏器结核病者143例(占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原发结核病蹭行成时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可经血行而停留在脑膜脑实质脊髓内形成隐匿的结核病灶包括结核节结结核瘤.当上述病灶一旦破溃.结核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结核性炎症.此外脑附近组织如中耳乳突颈椎颅骨等结核病灶亦可直接蔓延侵犯脑膜但较为少见.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与患原发结核时机体贴的高度过敏性有关.从发病原理来看结核性脑膜炎系继发性结核病因此应重视查找原发病灶.但也有少数病例原发病灶已愈或找不到对这类病例更应提高警惕以免误诊.(2)病理改变1.脑膜 脑膜弥漫性充血脑回普遍变平尤以脑底部蹭最为明显故又有脑底脑膜炎之称.延髓桥脑脚 间池视神经交叉及大脑外侧裂等处的蛛网膜下腔内积有大量灰白色或灰绿色的浓稠胶性渗出物.浓稠的渗出物及脑水肿可包围挤压脑神经引起脑神经损害.有时炎症可蔓延到脊髓及神经根.2.脑血管 早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动脉内膜炎.病程越长则脑血管增生性蹭越明显可见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有炎性渗出内皮细胞增生使管腔狭窄终致脑实质软化或出血.北京儿童医院152例结核性脑膜炎病理检查发现脑血管蹭者占61.2%.3.脑实质 炎性蹭从脑膜蔓延到脑实质或脑实质原来就有结核蹭可致结核性脑膜脑炎少数病例在脑实质内有结核瘤.152例结核性脑膜炎病理检查有结核性脑膜脑炎者占75%有单发或多发结核瘤者占16.4%.4.脑积水 结核性脑膜炎常常发生急性脑积水脑水肿.初期由于脉络膜充血及室管膜炎而致脑脊液生成增加;后期由于脑膜炎症粘连使脑蛛网膜粒及其它表浅部的血管间隙神经根周围间隙脑脊液回吸收功能障碍这两种情况可致交通性脑积水.浓稠炎性渗出物积聚于小脑延膜池或堵塞大脑导水管有第4脑室诸孔可致阻塞性脑积水.脑室内积液过多或使脑室扩大脑实质受挤压而萎缩变薄上述病理资料证实.有脑室扩张者占64.4%且脑积水发生甚早有4例在病程1周即已发生明显脑积水.(三)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分型根据病理改变结核性脑膜炎可以人灵4型:1.浆液型 其特点是浆液渗出物只限于颅底脑膜刺激征及脑神经障碍不明显脑脊液改变轻微.此型属早期病例.2.脑底脑膜炎型 炎性蹭主要位于脑底.但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可较弥漫.其临床特点是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及颅神经障碍有不同程度的脑压增高及脑积水症状.但无脑实质局灶性症状脑脊液呈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改变.此型临床上最为常见.3.脑膜脑炎型 炎症蹭从脑膜蔓延到脑实质.可见脑实质炎性充血多数可见点状出血少数呈弥漫性或大片状出血有闭寒性脉管炎时可见脑软化及坏死.部分病例可见单发或多发结核瘤.可引起局灶性症状.除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损及脑实质损害症状不相平行.本型以3岁以下小儿多见远较前两型严重病程长迁延反复预后恶劣常留有严重后遗症.4.结核性脊髓软硬脑膜炎型(脊髓型)炎性蹭蔓延到脊髓膜及脊髓除脑和脑膜症状外.有脊髓及其神经根的损害症状.此型多见于年长儿病程长恢复慢如未合并脑积水死亡率不高.但常遗留截瘫等后遗症.临床表现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常较缓慢但也有骤起者.(一)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早期)约1 ~2周一般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2.脑膜刺激期(中期)约1 ~2周 主要为脑膜为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可有感觉过敏逐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典型脑膜刺激征多见于年长儿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此期常出现颅神经受累病状最常见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的瘫痪多为单侧受累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及瞳孔散大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可偶见结核节结.3.晚期(昏迷期)约1 ~2周 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后体温可升至40℃以上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病情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于结核菌侵犯脑膜,脑实质所引起的炎症,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感染源主要是来自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成人,传播途径以...
答: 甲状腺游离t4偏低的话会有些什么影响的,总感觉身体很不舒服,现在这个状况还能准备怀孕吗?
答: 放心,没事的。疫苗是减毒或者灭活的。对人没影响。
答: 根据化验结果判定,目前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是所谓“小三阳”,病毒呈低水平复制状态。首先,病毒阳性理论上具有传染性,但传染性大小与病毒水平呈正相关,如此低水平的病...
答: 这种情况是不一定的
在身体抵抗能力减退出现肺结核杆菌感染的话。也跟你本身的身体适应能力和免疫能力是有一定关系的。
如果本身的免疫能力比较强也可能出现隐形...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网站维护中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发了一次烧7岁女儿走路像不倒翁 原来是病毒性小脑脑炎
日 08:41:0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看着7岁女儿走路一晃一晃的样子,永康的罗女士夫妻俩愁都愁死了。
  再过1个月,原本活泼开朗、健康好动的女儿就要上小学了。没想到,1次发烧后,一夜之间女儿突然变了个人。走路不稳,就像喝醉了酒一样,坐也坐不稳,活脱脱一个不倒翁。送到医院一查,居然是小脑发炎了。所幸,经过治疗,她的情况好转很多。
  啥时候能康复还不好说。今天,他们将去医院复查。
  一觉醒来
  好好的女儿成了不倒翁
  这事,要从1个月前说起。
  罗女士和丈夫老家云南,在永康打工七八年了。
  来永康的第一年,夫妻俩就生下了女儿。虽然条件不是很富裕,但小日子还蛮幸福。
  女儿皮肤白白的,扎两个齐肩的小辫子,爱笑又好动,是个很萌的小萝莉。今年刚上完幼儿园。
  7月1日,女儿突然发烧到39度多。咳嗽、头痛,还吐了几回。夫妻俩以为是平常的感冒,就买了药给她吃。
  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后,女儿一点没好转。女儿起床后,打算去拿水喝。不料,脚下不稳,走个两步,就晃得厉害。就三四米的路,她踉踉跄跄地走了一半。&跟喝醉了酒一样,分分钟要摔倒。&罗女士见状,马上去抱住女儿。
  后来,她又试验了一下,发现女儿自己走时就是晃,但不会摔倒,&很像她平常玩的玩具不倒翁。&
  如果闭着眼睛走,就会更加晃,接着就倒地。试了好多次,都是如此。
  更让夫妻俩慌张的是,女儿突然不爱说话了,性格也大变。连着两天,都是这样。&我们问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她也不理人,问了好多遍后,她就突然对我们吼了。&
  7月4日,他们把女儿送到了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孩子突然走路不稳
  要尽快就医
  一番检查后,儿科医生季鲜丽确诊,小女孩得了&病毒性小脑脑炎&。这种病很少见,她从医快10年了,此前也就碰到过3例。
  一听说是脑子的问题,一家人吓坏了。
  季医生说,严重的病毒性脑炎可累及小脑、脑干、脊髓甚至整个神经系统,其中累及小脑的病毒性脑炎就叫&病毒性小脑脑炎&,如果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可为什么会出现四肢不稳、性格大变的症状呢?
  医生说,小脑是协调人的四肢的,所以小脑出了问题,就会出现站立不稳、步态蹒跚等症状,严重者不能站立,不能走路,甚至不能独坐。50%的病人可能会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还会出现言语不清等。幸亏小女孩的情况发现得还算及时,住院治疗两天后,就退烧了。
  两个星期后,她的情况就好多了,自己能坐稳,走路也没以前晃了。不过,要治愈,得需要一个过程,快的话三四个月,慢的话要1年。
  小朋友发烧头痛很常见,许多家长会选择在家治疗。季医生提醒,纯粹的发烧,如果精神状态好,家长不需要太紧张。如果伴随精神不好、呕吐、头痛等症状,很可能是颅内感染了。
  此外,如果没有其他疾病,突然就走路不稳了,也有可能是小脑部位的病变,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这毛病早治疗,一般愈后都比较好。
网站维护中
网站维护中
网站维护中脑炎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nǎo yán]
(encephalitis)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根据病因涉及范围的不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指脑实质受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所引起的炎性改变。通常采用狭义概念。绝大数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按照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按照病原微生物分为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根据流行情况分为流行性与散发性。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等症状为其特征,大多伴有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防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正黏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病毒感染。
细菌(杆菌状巴尔通体(奥罗亚热)、巴尔通体及该属其他种类细菌(猫抓病)、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肺炎支原体、革兰阳性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立克次体(粒细胞埃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真菌(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荚膜组织胞浆菌)、寄生虫(阿米巴属、恶性疟原虫、弓形虫、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布氏锥虫伊氏亚种、浣熊贝利斯蛔虫、颚口线虫属、猪带绦虫)等都可引起脑炎。
脑炎临床表现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1.神经检查
有无视力障碍、视神经盘水肿、眼肌瘫痪、听力减退、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病理反射、肌张力改变、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失禁及脑膜刺激征等。
2.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血沉,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以及血混合玫瑰花环率测定。
(2)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脑诱发(视觉、听觉、体感)电位。
(3)影像学检查 脑CT或MRI检查。
(4)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或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单疱病毒。取双份血清作流行性乙型脑炎、腺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16以上可确诊。)、血凝抑制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320以上可确诊)以及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查、脊髓灰质炎中和试验。
(5)脑活体组织检查 免疫荧光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其传染途径、好发季节和好发年龄不同。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结合检查及临床表现加以诊断。
1.急性病毒性脑炎
(1)感染症状 如发热、全身不适、肌痛、喉痛,可由数大到数周,而有些病例可突然发热,热程约7~10天。少数有出血疹。白细胞正常或增加至(15~30)×10/L。
(2)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虫媒病毒所致的脑炎早期中性白细胞占主要成分。糖正常或略高,少数可降低。蛋白可轻度增加至0.5~1g/L,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脑脊液内可有红细胞存在。少数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脑脊液可以完全正常。
(3)局限性或弥漫性脑炎症状 有精神症状,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抽搐,失语,强握,吸吮反射,偏瘫。腱反射不对称,病理反射阳性等。脑于损害有脑神经麻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小脑损害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轮替运动不能等。
(4)原发病变的有关体征 如麻疹、水痘、腮腺炎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些病例以精神症状或高颅压症状为突出,如病变主要在脑干称为脑干脑炎。不同种类的病毒脑炎也可有其特殊的表现。
2.慢病毒脑炎和脑病
已知者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Kuru病。
慢病毒感染的特点为:感染与发病的潜伏期长,由数月到数年甚至数十年。亚急性或慢性发病。患者有免疫缺陷,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比较弥散呈多灶性。
3.其他几种病毒性脑炎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炎 病毒直接侵犯脑部,大多数表现为脑膜炎症状,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亦可出现偏瘫、四肢瘫,视力丧失,耳聋,癫痫、意识改变、听觉丧失、失语等。腮腺炎多与脑炎同时或先后发生,一般诊断不难。无腮腺炎者可借血清免疫学检查确定诊断。
(2)带状疱疹脑炎 很少见,个别病例在出现躯干或头面部疱疹后发生脑膜炎和脑炎。儿童首先是小脑受累;通常自限或出现严重脑炎;常有精神错乱。
(3)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广泛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证据,如视网膜炎、局部肺炎、脊髓炎等,多为胎儿及新生儿感染,偶见于儿童和成人。大多表现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脑室周围及脑内钙化,脑积水。成人则可表现为急性多发性神经炎。任何小头畸形婴幼儿,特别是伴有眼脉络膜炎、视网膜钙化、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时均应疑及本病。44%的患儿血中可找到特异抗体。可试用阿糖腺苷治疗性诊断。
(4)进行性风疹脑炎 系指母亲在怀孕期患风疹,小孩出生后14岁以内发生的脑炎,属于慢病毒感染。症状为进行性,头痛、眼花、行为异常后1~6天内出疹、可有癫痫、耳聋和痴呆等。或表现各种脑发育畸形。后天性风疹脑炎症状多轻微,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感染期间的病毒分离和血清免疫试验可确定诊断。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脑炎 多在全身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偶有先于血液及内脏症状而发生者。可有瘫痪、失语、多动、脑神经损害、小脑共济失调和截瘫、颅神经麻痹、深度昏迷、性格改变,癫痫等。典型血象和嗜异性抗体(heterophil)可确定诊断。
脑炎鉴别诊断
1.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起病急骤,早期即以全头剧烈疼痛起病,呈持续性,逐渐加重,有时在持续性头痛的基础上有炸裂样强烈的头痛发作,这种头痛常放射到肩颈、背部,每当活动身体用力、咳嗽时都可使头痛加重。
2.结核性脑膜炎
起病大多缓慢,多见于儿童与青年,起病前常有为时2~3周的结核中毒症状,可表现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睡眠不佳等。起病时以全头痛为主,头痛的程度变化较大,有的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有的呈钝痛、胀痛,持续时间较久。儿童常有抽搐发作,伴精神萎靡、淡漠、谵妄,重者可有昏迷、二便失禁。早期体征不明显,晚期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及神经定位体征,如外展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单瘫或偏瘫等。
3.病毒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各种原因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症状都很相似,头痛剧烈,全头持续性跳痛,伴发热、颈强、恶心、呕吐、倦怠、眩晕、颈背疼痛,年龄越大,症状越重。体格检查很少有阳性所见,脑膜刺激征为惟一神经系统体征。
脑炎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多见于昏迷或延髓麻痹的患者,此外为心肌炎及唇疱疹。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
病毒性脑炎无特效疗法。控制颅内高压、高热和抽搐发作尤为重要。昏迷患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精心护理可防止继发感染。
1.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于5%葡萄糖液内静滴。由较大剂量开始,逐步递减,疗程不超过1个月。
(2)脱水利尿 20%甘露醇静滴,疗程视病情而定。
(3)降温 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
(4)抗精神病药 对精神运动性兴奋,可给氯丙嗪、奋乃静或泰尔登,剂量应个别化。
(5)减颅内压
2.抗病毒治疗
(1)无环鸟苷、碘苷、阿糖胞苷、阿糖腺苷等。
(2)金刚烷胺、环辛胺。
(3)干扰素肌注,疗程视病情而定,早期应用。
(4)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后遗症主要是脑及延髓病变后所遗留的肌肉瘫痪最为多见,多为一侧上肢瘫痪或双上肢瘫痪。意识障碍,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颅压增高症状,多数可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
提供资源类型:资源您现在的位置: >
1、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合理补充萤白质、喝酸奶、多吃西瓜。 2、补充营养素:维生素C、生奶蓟萃取物、维生素B12及叶酸。
避免各种脂肪、全脂牛奶、或生鱼、贝类及动物性蛋白质。
乙脑病毒感染(35%):
乙脑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直径40nm,核心30nm,成20面体结构,呈球形,电镜下见此病毒含有正链单股RNA大约由10.9kb组成, 乙脑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在胞质内繁殖,对温度,乙醚,氯仿,蛋白酶,胆汁及酸类均敏感,高温100℃ 2 min或56℃ 30min即可灭活,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大,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病毒可在小白鼠脑内传代,在鸡胚,猴肾及Hela细胞中生长及繁殖,在蚊体内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5~30℃,已知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同毒力的乙脑病毒,而且毒力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发生变化。乙脑病毒的抗原性比较稳定,除株特异性抗原外,还具有一个以上的交叉抗原,在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中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出现交叉反应,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常用于组内各病毒以及乙脑病毒各株的鉴别。
外感暑热疫疠(25%):
另外,根据本病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特点,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感暑热疫疠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由于受邪的浅深和个体抗病能力的差异,因而临床反映的病情有轻,重及险恶的区别,暑邪虽属温病范围,但与一般温病的传变规律有所不同,乙脑的发病,尤其是重型病例,来势急剧,有&一经发热,即见猝然惊厥&的特点,因而卫,气,营,血各阶段之间的传变界限有时很难分辨,暑为阳邪,易化火动风(高热抽风),风动生痰(抽风及痰堵咽喉),痰盛生惊(痰堵气道,促使抽风),故&热&,&痰&,&风&三者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病理转归,临床即出现高热,抽风,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甚则可致正气内损,正不胜邪,而发生&内闭外脱&的危象,暑多夹湿,故早期阶段的某些病例中,由于郁阻,而见如裹,身热不扬,胸闷呕恶,神萎嗜睡等湿伏热郁的证候,在疾病后期,由于暑邪伤气,伤阻,筋脉失养,或因余热未清,风,痰留阻络道而产生不规则发热,震颤,失语,,,四肢痉挛性等症状,少数重症病例,因在病程中气,阴耗损,脏腑,经络功能未能及时恢复,可留下后遗症。
神经细胞病变(20%):
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及坏死,尼氏小体消失,核可溶解,胞质内出现空泡,严重者在脑实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坏死软化灶,逐渐形成空腔或有钙质沉着,坏死软化灶可散在脑实质各部位,少数融合成块状,神经细胞病变严重者常不能修复而引起后遗症。
当人体被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经皮肤毛细血管或淋巴管至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进行繁殖,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侵入血循环,造成病毒血症,并侵入血管内膜及各靶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肝,心,肺,肾等,引起全身性病变,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及其他防御功能,如血脑屏障是否健全等,若脑部患有时可以促进脑炎的发生,病毒的数量及毒力对发病也能起一定作用,且对易感者临床症状的轻重有密切关系,机体免疫力强时,只形成短暂的病毒血症,病毒很快被中和及消灭,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但可获得终身免疫力;如受感染者免疫力低,感染的病毒量大及毒力强,则病毒可经血循环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利用神经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和酶在神经细胞内繁殖,引起脑实质变化,若中枢神经受损不重,则表现为一过性发热;若受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突出,病情亦重。
免疫反应参与发病机制的问题,有人认为在临床上尽管脑炎患者有神经细胞破坏,但大多数患者能很快地几乎完全恢复,以及在病理上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血管套(vascular cuff)等,提示免疫病理是本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有人在动物实验上已证明这种血管周围细胞浸润是一种迟发反应,亦有人报道,乙脑急性期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阳性率为64.64%,IgG含量升高,恢复期CIC为42.62%,IgG下降,CIC阳性患者并伴有C3消耗,说明乙脑的发病机制有免疫复合物参与,有尸解报道可在脑组织内检出IgM,C3,C4,同时在血管套及脑实质炎性病灶中可见CD3,CD4,CD9标记细胞,提出可能有细胞介导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参与发病机制。
病理解剖:本病为全身性感染,但主要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是由于免疫损伤所致,临床表现类型与病理改变程度密切相关。
本病病变范围较广,从大脑到脊髓均可出现病理改变,其中以大脑,中脑,丘脑的病变最重,小脑,延脑,脑桥次之,大脑顶叶,额叶,海马回受侵显著,脊髓的病变最轻。
1.肉眼观察 肉眼可见软脑膜充血,脑沟变浅,脑回变粗,可见粟粒大小半透明的软化灶,或单个散在,或聚集成群,甚至可融合成较大的软化灶,以顶叶和丘脑最为显著。
2.显微镜观察
(1)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脑实质中有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浸润,这些细胞常聚集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胶质细胞呈弥漫性增生,在炎症的脑实质中游走,起到吞噬及修复作用,有时聚集在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形成结节。
(2)血管病变:脑实质及脑膜血管扩张,充血,有大量浆液性渗出至血管周围的脑组织中,形成脑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可形成栓塞,血循环受阻,局部有淤血和出血,微动脉痉挛,使脑组织微动脉供血障碍,引起神经细胞死亡。
本病严重病例常累及其他组织及器官,如肝,肾,肺间质及心肌,病变的轻重程度不一。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意识变化,等。
1.病程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轻度,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体温在39℃ 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2)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明显。
①高热:体温持续升高达40℃以上并持续不退直至极期结束,高热持续7~10天,轻者短至3~5天,重者可3~4周以上,一般发热越高,热程越长,临床症状越重。
②:患者全身症状加重,且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意识障碍加重,由嗜睡转入,发生率50%~94%,昏迷愈早,愈深,愈长,病情愈重,持续时间大多1周左右,重症者可达1个月以上。
③惊厥:发生率40%~60%,是病情严重的表现,重者惊厥反复发作,甚至肢体强直性痉挛,昏迷程度加深,也可出现锥体束症状及四肢。
④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乙脑的神经系统症状多在病程10天内出现,第2周后就少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常有浅反射消失或减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宾斯基征等可呈阳性,常出现,由于病毒毒素侵袭脑血管内皮,脉络丛上皮细胞,蛛网膜和神经束膜的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和变性,乃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如颈强,凯尔尼格征与布鲁津斯基征阳性,重症者有,婴幼儿多无脑膜刺激征,但常有前囟隆起,者可有膀胱和直(或尿潴留)与自主神经受累有关,昏迷时,除浅反射消失外,尚可有肢体强直性瘫痪,较多见,或全瘫,伴肌张力增高,膝,跟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⑤及: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率25%~63%,轻度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频繁呕吐,惊厥,血压升高,脉搏先加速后减慢,早期神志清楚但,并迅速转入嗜睡,恍惚,烦躁或,呼吸轻度加深加快,重度脑水肿的表现为面色苍白,反复或持续惊厥,肌张力增高,脉搏转慢,体温升高,意识障碍迅速加深,呈或深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对光,眼球可下沉,出现各种异常呼吸,可进展至中枢性,甚至发生,包括小脑幕裂孔疝(又称颞叶钩回疝)及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前者表现为意识障碍,逐渐发展至深昏迷,病侧瞳孔散大,上,对侧肢体瘫痪和锥体束征阳性;枕骨大孔疝表现为极度躁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或对,脉搏缓慢,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但患者常突然发生呼吸停止。
⑥呼吸衰竭:发生在极重型病例,发生率15%~40%,极重型乙脑因脑实质炎症,缺氧,脑水肿,脑疝,低血钠脑病等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其中以脑实质病变为主要原因,延脑呼吸中枢发生病变时,可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中枢性换气过度,呼吸暂停,潮氏呼吸及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当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停止后,再出现自主呼吸的可能性极小,此外,又可因并发肺炎或在脊髓受侵犯后,引起呼吸肌瘫痪而发生周围性呼吸衰竭。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为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⑦:少数乙脑患者可发生循环衰竭,表现,,肢端冰凉并伴有呕吐咖啡色液体,其产生原因多为内脏淤血,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胃肠道渗血,出血;乙脑极期因代谢紊乱,毒素吸收产生血管麻痹;心肌病变产生心功能不全;延脑血管舒缩中枢的损害等所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可危及生命,应予重视。
大多数患者经3~10天极期病程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好转,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此时患者体温可在2~5天逐渐下降及恢复正常,意识障碍开始好转,昏迷患者经过短期的精神或淡漠而渐转清醒,神经系统病理体征逐渐改善而消失,部分患者恢复较慢,需达1~3个月以上,重症患者因脑组织病变重,恢复期症状可表现为持续,多汗,,神志呆滞,反应迟钝,精神及行为异常,失语或者特别多话,,肢体强直性瘫痪或不自主运动出现,癫痫样发作等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大多在半年后能恢复。
(4)后遗症期:后遗症与乙脑病变轻重有密切关系,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失语及肢体瘫痪等,如予积极治疗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昏迷后遗症患者长期卧床,可并发肺炎,褥疮,尿道感染,癫痫样发作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身。
2.婴儿乙脑临床特点 发病时可表现为轻泻,流涕,轻咳,,嗜睡,易惊或哭闹,且惊厥发生率高,无脑膜刺激症者比例高,但常有前囟隆起,脑脊液检查正常者较多,并发症少。
3.老年人乙脑临床特点 60岁以上患者,发病急,均有高热,病情严重,重型及极重型占86.1%及91.7%,出现昏迷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部分伴循环衰竭及脑疝,病死率高达66.6%,多并发肺内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肌损害等。
4.临床分型 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轻型:患者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惊厥,体温在38~39℃左右,头痛及呕吐不严重,可有轻度,多数在1周左右恢复,一般无后遗症,轻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者临床上常易漏诊。
(2)普通型:体温常在39~40℃之间,有意识障碍如或昏迷,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明显,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可有一次或数次短暂惊厥,伴轻度脑水肿症状,病程约7~14天,无或有轻度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无后遗症。
(3)重型:体温持续在40℃或更高,神志呈浅昏迷或昏迷,,常有反复或持续惊厥,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可有定位症状或体征,如肢体瘫痪等,偶有吞减弱,可出现重度脑水肿症状,病程常在2周以上,昏迷时间长者脑组织病变恢复慢,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4)极重型:此型患者于初热期开始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5~41℃或更高,伴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持续惊厥,于1~2天内进展至深昏迷,常有肢体强直性瘫痪,临床上有重度脑水肿的各种表现,进一步发展呈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发生脑疝,病死率高,存活者常有严重后遗症。
5.脑部病变定位
(1)脑干上位:病变累及大脑及间脑,未侵犯脑干,临床上有昏睡或昏迷,压眼眶时出现假自主运动,或去皮质强直,如颞叶损害可致;若枕叶损害可有,等,眼球运动存在,早期瞳孔偏小或正常,颈皮肤刺激试验时瞳孔可散大,呼吸始终正常,若丘脑下部病变,该部位是自主神经的较高级中枢,又是体温调节中枢,可出现出汗,面红,及心律不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可出现超高热等体温调节障碍。
(2)上脑干部位:病变在中脑水平,同时有第3对至第8对脑神经中的部分神经受影响,患者处于深昏迷,肌张力增高,眼球活动迟钝,瞳孔略大,对光反射差或消失,,呈中枢性换气过度,引起,颈皮肤刺激试验可见瞳孔有反应性扩大现象,但反应迟钝,若中枢双侧受损,致锥体束下行通路受损,可引起,称,若单侧中脑受损,则呈对侧偏瘫。
(3)下脑干部位:病变相当于脑桥与延脑水平,伴Ⅸ~Ⅻ脑神经受影响,有深昏迷,压眼眶无反应,角膜反射及瞳孔反应消失,颈皮肤刺激试验无反应,瞳孔不扩大,吞咽困难,喉部分泌物积聚,迅速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
诊断依据:
1.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7~9三个月内,患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
2.发病急骤,突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且在2~3天后逐渐加重,重症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吞咽困难及呼吸衰竭等表现。
3.早期常无明显体征,2~3天后常见脑膜刺激征,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巴宾斯基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等即应考虑本病。
4.确诊依赖血清学诊断,特异性IgM在病后第4天即可出现阳性,病后2~3周达到高峰,国内研究证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有助于临床乙脑患者快速诊断,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可靠,与RHPT方法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目前乙脑患者的诊断率。
常规血清学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有辅助诊断意义,可用于临床回顾性诊断。
1.中毒性菌痢 因乙脑发生在夏秋季,且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故需与该季节发病较多的中毒性菌痢鉴别,后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于发病24h内出现高热,惊厥,,甚至,此时临床上尚未出现及脓血便等肠道症状,易与乙脑相混淆,但乙脑患者一般无上述迅猛发生的凶险症状,而中毒性菌痢一般不出现脑膜刺激征,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如获得脓血样便可作镜检和细菌培养以确诊,特殊情况下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中毒性菌痢脑脊液多无变化。
2.化脓性 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与乙脑相似,但中的患者多见于冬春季,大多有皮肤黏膜瘀点,脑脊液混浊,其中白细胞增多达数千至数万,中性粒细胞多在90%以上,糖量减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脑脊液及培养可获得致病菌,乙脑有时尚需与其他早期化脓性脑膜炎及不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鉴别,需参考发病季节,年龄,原发感染部位,并根据病情发展多次复查脑脊液,进行血及脑脊液培养,并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3. 无季节性,多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婴幼儿多无卡介苗接种史,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脑膜刺激征较显著,而脑症状如等较轻,且出现较晚,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薄膜涂片时常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必要时作X线胸片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以鉴别之。
4.其他病毒所致脑炎
(1)肠道病毒所致脑膜脑炎:目前发病率有增多之势,夏秋乙脑流行季节中有20%~30%为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主要病原为柯萨奇及埃可病毒,这两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脑膜脑炎起病不如乙脑急,临床表现较乙脑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不发生明显脑及呼吸衰竭,预后良好,恢复后大多无后遗症。
(2)脑型:为脊髓灰质炎中罕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表现酷似乙脑,起病急,高热,昏迷,惊厥,瞳孔缩小,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并可出现四肢痉挛性或强直性抽搐,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很高,流行季节亦在夏秋季,因此,需作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查进行鉴别。
(3)腮腺炎脑炎:在病毒性脑炎中较常见,多发生于冬春季,大多数有腮腺炎接触史,脑炎往往在腮腺肿大后3~10天发生,少数在腮腺肿大前发生,亦可不发生腮腺肿大,血清测定及血清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4)病毒脑炎:病情重,发展迅速,常有额叶及颞叶受损的定位症状,脑电图显示局限性慢波,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至今病死率仍在30%以上,存活者大多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脑脊液测定抗体有助于诊断。
5.脑型 不规则发热,肝脾多肿大,血中可找到恶性疟原虫,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
6.其他 乙脑患者还应与其他发热及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包括,,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畸形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医治疗
一、对症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症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对降低病死率和防止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护理:隔离治疗,对昏迷病人,应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护理,定时翻身侧卧,受压部位放置气垫,应用牙垫或开口器,防止舌咬伤。流质饮食,热量每日不低于35-40Cal/kg,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C以及清凉饮料和葡萄糖液。  
2、高热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冷敷、冰袋放置、30-4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药物一般用小剂量醋柳酸、氨基比林口服,也可肌肉注射安热静成人1-2支,小儿10mg/kg,肌肉注射;赐他静,成人2ml肌肉注射,小儿酌减; 柴胡注射液,成人2ml/次,小儿1-1.5ml/次,肌肉注射,必要时3-4小时重复使用。高热伴有抽搐患者可应用亚冬眠疗法,冬眠灵与非那根各 1ml/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4-6小时可重复给药。并给予阿米妥、水化氯醛或鲁米那(对高热不退、超高热伴反复抽搐者作为诱导剂)。一般用 1-3天,应逐渐减少剂量及延长用药时间。  
3、惊厥治疗:
(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热、烦燥,惊厥及肌张力增加时,即与应用。
(2)肌肉松弛后即停。
(3)掌握剂量,注意给药时间。用药如下:安定: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不超过10mg/次),肌肉注射,必要时缓慢静注。  
水合氯醛:成人1-2g/次,小儿100mg/岁/次,(1次不&1g),鼻饲或保留灌肠。阿米妥钠:成人0.2-0.5g/次,小儿5-10mg/kg,可用葡萄糖液稀释成2.5%溶液肌肉注射或缓慢静注至肌强直变软为止。  
苯巴比妥钠:成人0.1-0.2g/次,小儿5-8mg/kg次,肌肉注射。25%硫酸镁:0.2-0.4ml/kg/次,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注,但推注要慢,注意呼吸抑制及休克(必要时可用钙剂对抗)。  
4、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  
(2)给氧: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3)气管切开: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  
(4)应用呼吸兴奋剂: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可用洛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  
(5)应用血管扩张剂:近年报道认为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有一定效果。前者成人0.3~0.5mg/次,小儿0.02~0.03mg/kg/次,稀释后静注,20~30分钟1次;后者成人20mg/次,小儿0.5~1mg/kg/次,稀释后静注,15~30分钟1次。  
(6)应用脱水剂: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是乙脑常见的征象,亦为昏迷,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脑疝,故应及时处理。其具体方法:20% 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钟推完,每4~6小时一次。有脑疝者可用2~3g/kg。应用脱水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7)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5、脑水肿及脑疝治疗:  
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静脉快滴或推注(20-30分钟),每隔4-6小时可重复1次,疗程2-4天。有脑疝者开始给甘 露醇2-4g/kg,或加用速尿或利尿酸钠。  氢化考的松:成人100-300mg/d,儿童5-10mg/kg/d,静脉滴注3-5天,也可用相当剂 量的地塞米松。  
6、皮质激素:多用于中、重型病人,有抗炎、减轻脑水肿、解毒、退热等作用。氢化考的松5~10mg/kg/日或地塞米松10~20mg/日,儿童酌减。  
7、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甙等药物有助脑组织代谢,可酌情应用。  
8、应用免疫增强剂
乙脑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近年虽有使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乙脑疫苗、胸腺素等治疗者,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干扰素亦可试用。  
二、恢复期症状及后遗症的处理: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可用能量合剂、复方磷酸酶片、乙酰谷酰胺、肌苷、维生素等。  
苏醒剂:促使昏迷早日苏醒,并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如氯酯醒、醒脑静等。  
震颤、多汗、肢体强直,可用安坦,成人2-4mg/次,小儿1-2mg/次,每天2-3次,口服。  
(1)药物治疗  
①28.75%谷氨酸钠注射液、谷氨酸片、烟酸等促进血管神经功能恢复。  
②兴奋不安者可用安定、利眠宁或氯丙嗪。  
③有震颤或肌张力高者,可用安坦,东莨菪碱或左旋多巴,亦可使用盐酸金刚烷胺。  
④肌张力低者,可用新斯的明。  
(2)新针疗法  
①神志不清、抽搐、燥动不安者取穴大椎、安眠、人中、合谷、足三里。 
②上肢瘫痪者取穴安眠、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劳宫;下肢瘫痪者取穴大椎、环跳、阳陵泉透阴陵泉。  
③失语取穴大椎、哑门、增音。  
④震颤取穴大椎、手三里、间使、合谷、阳陵泉。  
(3)超声波疗法  应用超声波机每天治疗15~20分钟,双侧交替,疗程2周,休息3天,可反复数疗程,据报道亦有一定疗效。  
(4)功能锻炼。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
1. 邪犯卫型
【主症】发热,头痛,倦怠思睡,恶心,呕吐,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气泄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方药】银花、连翘、大青叶、板兰根、薄荷、竹叶、芦根。水煎服,每日1-2剂。兼夹湿邪,身重,脘闷,苔腻者,加藿香、佩兰、厚朴。
2. 气营两燔型
【主症】高热,多汗,气粗口渴,头痛呕吐,躁动不安,或昏迷,或抽搐,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气泄热,凉营解毒。
【方药】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加减。生石膏(先煎)、知母、水牛角(先煎)、玄参、生地、连翘、银花、黄连、大青叶、板兰根、竹叶。水煎服或鼻饲。
3. 热陷营血型
【主症】高热稽留,神昏谵语,反复惊厥,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开窍息风。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水牛角(先煎)、丹参、生地、生石膏(先煎)、石菖蒲、丹皮、大青叶、板兰根。同时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抽搐重者可用钩藤。僵蚕或羚羊角粉。呼吸浅促、呼吸衰竭者,人参煎汤送服冰片。脉微欲绝、循环衰竭者,加人参、麦冬、五味子、水煎服或鼻饲,1日1剂。
4. 正虚邪恋型
【主症】烦热,舌红少津,脉虚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加减复脉汤加减。生地、麦冬、白芍、茯苓、石斛、知母、丹皮、阿胶(烊化)。神志不宁者去生地、阿胶,加菖蒲、远志;虚风内动者加龟板、鳖甲。水煎服,1日1剂。
5. 痰阻脉络型
【主症】精神异常,肢体瘫痪,舌淡脉细。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黄芪、当归、丹参、赤芍、红花、菖蒲、郁金、贝母、鸡血藤、木瓜、桑枝。水煎服,1日1剂。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
2)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不不等、呼吸节律失常等征象。
3)消灭蚊虫孳生地,抓好防蚊,灭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4)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者,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定期作乙脑疫苗接种,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如有瘫痪可能给予按摩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据介绍,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脑最有效的方式。目前主要应用的菌苗为死疫苗,全程接种2周后,血清中出现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左右达高峰。其中一定量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能中和进入人体的乙脑病毒,从而阻止乙脑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预防乙脑的作用。刚出生的婴儿并不会传染乙脑,这是因为乙脑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还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使新生获得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保护。婴儿出生后,这种抗体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因此,婴儿出生八个月时就要开始接种乙脑疫苗。由于乙脑主要经过蚊子吸食携带乙脑病毒幼猪的血后,再次叮咬易感人群而引起感染,为此日常生活要注意防蚊。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0~20)&109/L左右,个别可达40&109/L,这与大多数病毒感染不同,白细胞分类中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并有核左移,2~5天后淋巴细胞可占优势,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2.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①免疫荧光技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高,可达97%,有快速敏感的特点。
②捕获法ELISA(MAC-ELISA):近年采用MAC-ELISA法检测乙脑特异性IgM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阳性率为74.4%,其中在病程第4天出现阳性者为93%,可用于早期诊断。
③ABC-ELISA:检测乙脑特异性IgM抗体敏感,阳性率高,可达到75.3%,用于早期诊断。
(2):血凝抑制抗体于病程第5天出现,第2周达高峰,可维持1年以上,血凝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81.1%,高于,但有时出现假阳性,是由于乙脑病毒的血凝素抗原与同属病毒如登革热及黄热病病毒等有弱的交叉反应,故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效价达1∶80以上可作诊断依据,此法操作简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检查。
(3)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抗体出现时间较晚,病后2~3周才开始出现,5~6周达高峰,故不能作早期诊断,一般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维持时间约1~2年,抗体效价以双份血清4倍以上增高为阳性,单份血清1∶2为可疑,1∶4或以上为阳性。
(4):中和抗体于发病后第2周出现,持续2~10年,特异性高,但方法很复杂,仅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作临床诊断用,近年来,中和试验已为其他测定乙脑病毒抗体的方法所替代,很少采用。
(5)其他血清学方法:如特异性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LAIT),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查急性患者血清,其阳性率都比较高。
(6)乙脑病毒抗原测定:用McAb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测急性期血清中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率71.5%,是目前较好的快速诊断方法。
3.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常规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外观无色透明,偶呈轻微混浊,白细胞计数多数轻度增加,多在(50~500)&106/L之间(约占80%),少数可达/L以上,也有极少为正常者,白细胞计数的高低与预后无关,病初2~5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或偏高,偶有降低,氯化物正常,约有2%~4%的乙脑患者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此外,在起病1~2天内脑脊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常增高,对于判断本病预后,脑组织损害有参考意义,脑脊液有变化者需10~14天才恢复正常,个别病例需1个月。
(2)乙脑抗原测定: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IRHT)测早期脑脊液中的抗原,阳性率为66.7%,本方法灵敏,简便,快速,不需特殊设备。
(3)特异性抗体测定:用MAC-ELISA法测定患者脑脊液中乙脑病毒IgM及IgG抗体,并与血清中上述两种抗体出现情况作比较,发现脑脊液中IgM抗体先于血清中出现,病程第2天就可测出,且持续时间较血清中抗体为久,可用于早期诊断。
4.病毒分离 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疾病的初期取血液及脑脊液分离病毒,其阳性率很低,在病初早期死亡者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出乙脑病毒。
5.血气分析 对重症患者可作血气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呼吸功能衰竭及酸碱代谢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国内对部分乙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测定,发现多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其次为呼吸性碱中毒。
乙脑的CT,MRI特征性表现为双侧丘脑对称性分布的病变,CT上病灶呈低密度,低密度部位主要见于丘脑,中脑及基底节,还可见到脑水肿,伴有脑室扩大的脑萎缩等,部分患者急性早期CT可表现正常,颅脑MRI显示全部病例均有双侧丘脑损害存在,T1加权像病灶多呈混合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或混合信号,最常见为不同宽度的低信号围绕着高信号中心,质子密度加权像多呈高信号,除双侧丘脑受损外,大脑皮质,小脑,中脑,脑桥中央,双侧基底节,脑室周围白质及颈髓至少还有一个部位有异常信号。
6、CT、MRI检查
乙脑的CT、MRI特征性表现为双侧丘脑对称性分布的病变。CT上病灶呈低密度,低密度部位主要见于丘脑、中脑及基底节,还可见到脑水肿、伴有脑室扩大的脑萎缩等。部分患者急性早期CT可表现正常。颅脑MRI显示全部病例均有双侧丘脑损害存在,T1加权像病灶多呈混合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或混合信号,最常见为不同宽度的低信号围绕着高信号中心。质子密度加权像多呈高信号。除双侧丘脑受损外,大脑皮质、小脑、中脑、脑桥中央、双侧基底节、脑室周围白质及颈髓至少还有一个部位有异常信号。
7、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液或脑脊液,采用ELISA捕捉法检测是否含有JEV特异性IgM。本法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一般4个小时内即可报告结果,可用于乙脑的快速(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类别:     工艺:
1.把豆腐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1.2厘米厚的块12块。火腿、冬笋、油菜(水烫)均洗净切成片。海米、鲜蘑、熟鸡肉、薇菜(水发好的)均切成末,用精盐、味精各1克、料酒2克拌成馅;锅烧热放入适量油,投入花椒,炸出香味,捞出花椒不要,花椒油留用。2.勺内放油烧至八成热,将豆腐下油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控净油,用刀从中间片开一个口将里面的嫩豆腐挖出,逐块抹上馅,整齐地摆在盘中。3.勺内放底油烧热,用葱、姜炸锅,下入酱油、料酒、花椒油、鸡汤150克、白糖、精盐、味精、火腿片、冬笋片,再将豆腐盒下勺,用小火焖五分钟至熟透,下入油菜片,用湿淀粉勾芡,淋入明油翻勺即成。
类别:     工艺:
1.将薇菜入开水中浸泡1~2小时,去其苦味,再用清水漂洗,切成寸段;2.五花猪肉洗净,切成樱桃状,拌入酱渍;3.入味的五花肉入油锅中炸至金黄,滗出油;4.然后加入清水,再将葱段、鲜姜、白糖、料酒、香菜和剩余酱油及薇菜加入锅中;5.改微火炖约2小时,盛大盘内上桌。
类别:    工艺:
1.油菜洗净,用水稍焯,过凉,切丝;2.熟火腿切丝;3.冬笋削去外皮,洗净,切丝;4.鲜蘑去蒂,洗净,切丝;5.鸡肉煮熟,晾凉切丝;6.薇菜择洗干净,待用;7.勺内放豆油,用葱、姜末炝锅,出香味、加入酱油、黄酒、鸡汤150毫升、白糖、精盐,再加入火腿、冬笋等,最后放入主料用大火炒5分钟左右熟透;8.再放油菜、味精略烧,用湿淀粉勾芡,淋明油翻勺即成。
类别:     工艺:
1.将猪脑髓漂在凉水中,轻轻撕去筋膜,放入开水锅内,加精盐5克氽两分钟;2.待脑髓紧缩后,连汤倒在瓦盆内养上;3.莴笋用开水焯熟,切成1.3厘米见方的片;4.鸡肉洗净,入锅煮熟;5.鸡蛋磕入碗内加料酒、盐、味精搅匀,入锅蒸成老鸡蛋;6.云腿(火腿)、熟鸡肉、蒸老蛋都切成片;7.葱、香菜切末;8.将猪脑髓捞起,切成1.3厘米见方的小块;9.猪脑髓块放入炒锅内,加入上汤100毫升,烧热;10.另用炒锅注入上汤800毫升,放入云腿片、熟鸡肉片、莴笋片、水发香菇、水发玉兰片、老蛋片、水发竹荪、金钩虾、精盐,同煮;11.待煮开撇去浮沫,加入味精、胡椒面,调好味,放入豌豆苗,舀入汤碗内;12.然后将葱末、香菜撒在浆脑髓的锅内,起锅倒在装云腿片的汤碗内,淋上香油即成。
类别:     工艺:
1.将新鲜苋菜去根,洗净,切细;2.与粳米同煮粥。用法:可供早、晚餐或作点心服食。
类别:      工艺:
北豆根、野菊花、蒲公英加水适量,煎煮约20分钟,滤取汁,加白糖搅匀,即可。
类别:  工艺:
将紫皮大蒜去皮,捣烂,与金银花、甘草一起用沸水冲泡,加入白糖。
牛肚:牛肚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补益脾胃,补气养血,补虚益精、消渴、风眩之功效,适宜于病后虚羸、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薄弱之人。牡蛎(鲜):牡蛎中所含的蛋白质中有多种优良的氨基酸,可以除去体内的有毒物质,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因此可预防动脉硬化;牡蛎还含有维生素B12,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牡蛎中所含丰富的牛黄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牡蛎又是补钙的良好食品。牡蛎肉味咸、涩,性微寒;归肝、心、肾经;具有滋阴,养血,补五脏,活血.充肌之功效。鳎目鱼:鳎目鱼是中国黄渤海区的原产鱼种,温水性鱼类。该鱼内脏团小,出肉率高,肌肉细嫩,口感爽滑,鱼肉久煮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优质比目鱼类。猪腰子:猪腰子具有补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之功效;但猪腰子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固血脂偏高者,高胆固醇者忌食。青虾:虾营养丰富,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中含有丰富的镁,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虾肉还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猪肉(瘦):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猪精肉相对其它部位的猪肉,其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脂肪、胆固醇较少,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黑鱼:每lOOg黑鱼肉中含蛋白质18.5g,脂肪1.2g,还含有18种氨基酸,如组氨酸,3-甲基组氨酸等,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适用于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贫血之人食用,西广一带民间常视黑鱼为珍贵补品,用以催乳、补血。鳢鱼有祛风治疳、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效,因此三北地区常有产妇、风湿病患者、小儿疳病者觅乌鳢鱼食之,作为一种辅助食疗法。小白菜:小白菜中所含的矿物质能够促进骨骼的发育,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胡萝卜素、烟酸等营养成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能缓解精神紧张,考试前多吃小白菜,有助于保持平静的心态。根据医书记载,小白菜有和中,利于大小肠的作用,能健脾利尿,促进吸收。小白菜还有助于荨麻疹的消退。豆腐: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冬笋:冬笋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并具有医药功能的美味食品,质嫩味鲜、清脆爽口,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有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冬笋是一种高蛋白、低淀粉食品,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它所含的多糖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是冬笋含有较多草酸钙,儿童、患尿道结石、肾炎的人不宜多食。香菇(鲜):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营养特点;香菇中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淄醇,它可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并可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正常人吃香菇能起到防癌作用。癌症患者多吃香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香菇食疗对腹壁脂肪较厚的患者,有一定的减肥效果。香菇中含腺瞟吟、胆碱、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质,能起到降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香菇多糖能提高辅助性T细胞的活力而增强人体体液免疫功能。大量实践证明,香菇防治癌症的范围广泛,已用于临床治疗。香菇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力有很大作用;香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粉丝:粉条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粉条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条本身的柔润嫩滑,更加爽口宜人;但是粉条含铝很多一次不宜食用过多。
羊肉(瘦):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冬瓜:冬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冬瓜性寒,能养胃生津、清降胃火,使人食量减少,促使体内淀汾、糖转化为热能,而不变成脂肪。因此,冬瓜是肥胖者的理想蔬菜。同时冬瓜有抗衰老的作用,久食可保持皮肤洁白如玉,润泽光滑,并可保持形体健美。此外冬瓜还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不但解渴消暑、利尿、还可使人免生疔疮。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盐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香菜: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另具和胃调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番茄:西红柿现在已是不少人餐桌上的美味。西红柿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C,其中的维生素P含量是蔬菜之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脏病的发作。丰富的番茄红素能清除自由基,预防前列腺癌;尼克酸可维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血球的形成,利于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和保护皮肤。西红柿多汁,可以利尿,肾炎病人也宜食用。同时多吃番茄还具有抗衰老作用,能使皮肤保持白皙。羊排: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香菜: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另具和胃调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行性脑膜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