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和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中医药专升本有捷径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南极和北极地区重点.ppt 4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两极地区2、北冰洋突出的特征是什么?1、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由于地球是球体,两点之间的最近距离是一条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线,亚欧、北美位于北半球,沿地球表面的大圆劣弧线偏向北极点①世界上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②世界最寒冷的大洋。极寒的气候,使北冰洋上有广布的常年不化的冰盖。③大陆架面积辽阔。④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还有少数岛屿有常居人口,如: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地岛、埃尔斯米尔岛等。北极黄河站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日投入使用。选址原因: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我国北极科考将围绕全球变化及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极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研究领域,重点开展海洋、大气、冰雪、空间物理、遥感、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和生态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南极洲南极圈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大  西  洋太平洋印度洋一、位置和范围纬度位置:几乎都在南极圈以内经度位置:南极半岛600W,与火地岛隔海相望海陆位置: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环绕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范围: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各一部分。主体部分是南极洲。重要性:从地球位置来看,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是联系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空间交通捷径,战略地位重要。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形:特点—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南极大陆的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冰雪高原世界部分大洲平均海拔(单位:米)冰盖①酷寒:南极洲气候属于极地冰原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温达-88℃以下,世界寒极。原因: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又有很长的时间是极夜,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冰层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地势高;西风漂流的影响。(2)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全球极端低出现在南极而不在北极的原因A.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B.南极海拔较高,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C.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D.南极冬季恰遇地球位于远日点,而北极冬季却是地球位于近日点,使极夜时间南极(186天)比北极(179天)多7天,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E.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洲的暖季。这时太阳高度虽然很低,但它总是照耀在地平线上,气温开始回升,有些地方冰雪融化。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南极的暖季②干燥:南极大陆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5mm,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降水几乎全部是雪,有“白色沙漠”之称。原因: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但蒸发量更少,为湿润地区。但由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2)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思考题: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1)南极洲的纬度高,气候寒冷;(2)地势高、强化了气候的寒冷程度;(3)南极洲气候虽然干燥,但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少,长期积累,形成了厚达2000多米的冰层,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③烈风: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为17~18m/s,最大风速可达100m/s。被称为风库。原因: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逆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风力极大,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烈风。(2)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①淡水: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巨厚的冰层使南极洲成为七大洲当中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体积占世界冰体积的90%以上。②生物:南极洲生物资源也很丰富,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动物主要有企鹅、鲸、海豹、磷虾等,企鹅是南极洲的象征。(3)自然资源:丰富二、自然区域特征漂浮的岛屿-冰山世界最丰富的磷虾资源南极海域的磷虾蕴藏量约为4亿吨~6亿吨。南极磷虾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含人体所必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7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⑴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⑵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1分)材料二: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国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⑶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写出一个航海家的名字。(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1分)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⑷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分)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2分)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7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⑴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⑵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1分)材料二: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国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⑶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写出一个航海家的名字。(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1分)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⑷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分)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2分)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7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⑴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⑵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1分)材料二: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国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⑶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写出一个航海家的名字。(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1分)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⑷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分)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2分)科目:难易度:教材: 初中历史人教版最佳答案⑴张骞出使西域. (1分)⑵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任一点即可,1分)⑶哥伦布。(1分。其他航海家也可)积极作用:世界各地区间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促进了物品交流传播。(1分)⑷特点: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1分)促成因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的交流与联系。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如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等。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航海家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哥伦布,他发现了美洲大陆。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各地区间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促进了物品交流传播。根据材料三可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第十二节 两极地区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十二节 两极地区学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南极和北极的区别 【范文十篇】
南极和北极的区别
范文一:企鹅生活在南极!
南极是一个巨大的冰盖,气候极其恶劣,前苏联的“东方”站记录到的南极最低气温为-88.3℃。南极又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南极大陆的干旱就是因为低温寒冷造成的。 烈风、酷寒、暴雪是南极气候的三大特征,尤其是烈风。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烈风能轻而易举地把200多千克的大油桶抛起来,可抛到几千米以外。掀翻停机场上的飞机更是举手之劳。大风在南极沿海地带极其普遍,如德尼森岬一年中有340天刮风暴,因此,南极成了名符其实的“风暴王国”。 所以,南极不适于熊类等大型动物生存,北极虽然也很寒冷,但比南极逊色许多,不少动物还是能适应它的,以前也许有过企鹅,但它无法与巨型兽类相抗衡,所以北极就没有企鹅啦。
它们最突出的不同莫过于它们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南极是一个被大洋环绕的大陆,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而北极却是一个被大陆围绕的海洋盆地,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南极和北极都很寒冷,但是在南极的气候却要比北极恶劣得多。南极享有“世界冷极”“世界风极”和“世界旱极”的极端称号。尤其是它的气温,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50℃,而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则要高得多,为-18℃。)同处地球两端,为什么南极的气温比北极低这么多呢?
南极和北极的区别
首先,我们知道南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冰盖,这巨大的冰盖使之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冷源”,它终日散发着寒气,迅速冷却着空气。
其次,白色的南极冰盖像一个巨大的反光镜将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反射回空中了。而北极由于不具备像南极这样规模的冰盖,从而也就不会散失掉如此巨大的辐射能。
第三,众所周知,南极是一块大陆,在它的周围,围绕着茫茫的南大洋。南大洋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被海冰封冻的,有些甚至还长年不化,这样就大大阻碍了海水与空气之间的交换,使南极四周的海面始终保持着较低的温度。
第四,南极是大陆,周围环绕的是海洋;北极是海洋,周围环绕的是陆地。这个根本的区别导致了它们很大的不同。我们知道,大陆吸热多,但散热也快,所以,南极大陆的储热能力很差。而北极是海洋,海水的储热能力远远超过了南极大陆。所以,这个地形上的差异导致了南极比北极寒冷得多。
第五,南极是世界的风极,那儿连绵不断的大风最终也能导致极度的寒冷。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南纬40~60的很强的西风环流,使南极地区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极其特殊的风的“屏壁”,从而大大地阻碍了热带地区的暖气流进入南极洲。同时它的海流也环极绕行,不受大陆所阻。然而北冰洋则不同,它的风和海流都被限制在一个内洋盆中。北冰洋虽然是一个大陆包围的海洋,但在格陵兰岛东面的格陵兰海和挪威海形成了这种大陆包围的一个大豁口,它成了大西洋进入北冰洋的一个主要通道。总之这种地形,尤其是在冬季,有利地促进了暖空气从大西洋向北的运动。可见地形决定了它们各自的气流和洋流,而正是这种流的不同,又加强了两极地区气候的根本差别。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还有南极是陆地北极是北冰洋。南北两极的十方面差别。
1、温度差异明显。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89.2摄氏度,这是在俄罗斯东方站测得的。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68摄氏度。两者相差20余摄氏度。
2、南极境内没有一个国家,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有些国家出于占有欲望,曾对南极做了扇形“领土”分割,分别宣称它属于自已,但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是不算数的。北极却非如此,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芬兰、冰岛、瑞典等8个国家的领土伸入其境内。
3、南极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据说北极早年也曾生存有一种企鹅,后来灭绝了。这样一来,便成了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也不见企鹅的踪影。
4、南极圈内没有常驻从事生产与生活的人口,有些考察站虽然有人坚持常年考察,但要抡换。北极不但有常驻人口,还有多个城市,如挪威的特罗姆瑟城。
5、南极圈内冰山高大,北极冰山相对矮小。南极有的冰山就是巨无霸,总面积竟然高达5538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南极的总冰量也高于北极。
6、南极没有任何国家的军事存在,如军事基地和武装人员。北极海下不但有潜艇游弋,一些岛上还设有军事基地。当年美苏两霸斗争激烈时,北极冰海下不时擦出火花。日,俄罗斯从“叶卡捷琳堡”号核潜艇号上发射的PCM—54导弹,就始自北冰洋。
7、南极圈内没有草更没有树木,仅仅生有苔鲜类低等植物。北极圈内则不然,有些地方不但有草原有鲜花还有茂密的森林。如地处北纬78度的朗伊尔宾就生有齐膝高的丛丛茂草。
8、南极圈内没有一所学校。北极圈内不但有学校还有有幼儿园,如在北纬78多度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上就有幼儿园。
9、南极矿藏丰富,但国际社会达成一致,出于保护南极环境的需要,暂不开采。北极的煤炭、石油矿藏均有所开采,有的已达百年左右。
10、南极由于有大洋阻隔,主要是环绕南极的西风带,它做为“孤岛”存在着,由于人们难以到达,污染较轻。北极因为交通方便,人员众多,污染比较严重。在北极一些地区,不但可见工厂烟气排往天空,苔原带留下汽车的辙印,几十年前开矿留下的废弃铁轨、枕木仍历历在目。下面给同学们展示几件我从南极和北极采集的样品。地处北极北纬78度的草。北极的贝壳化石。南极的石头。地处南极南纬62度的苔鲜。从南极带回的五星红旗。再通过对比我在南北两极拍摄的照片,证明南北两极差异相当大。
范文二:第二章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导学案
创作:白云飞 审核:_______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会在两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3、了解两极地区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4、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5、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研究的宝地以及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增强南极
地区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
2、两极地区方向判断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读图2-29、2-31,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重要的地理单元,从地图上辨别南
北极方向及东西经范围
1、北极地区指
的区域,包括
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被
三大洲包围,它属于北极地区
2、南极地区包括
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
的一部分,南极洲被
所包围,与
隔海相望,它属于南极地区。
二、两极地区的气候
读课本P60-61,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各题
1、南极地区以
气候为主,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原因:两极地区所处纬度
,太阳高度角
,表面被冰
雪覆盖,反射了部分阳光
2、南极地区教北极地区气温
原因:南极地区以
为主,北极地区以
为主,陆地吸热
3、两极地区有大量
,给船只带来巨大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
冰盖融化,造成
上升,给人口稠密海波较低地区带来巨大灾难。
三、两极地区的资源
读课本P60、6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南极地区有
,北极地区有
两极地区都有的动物是
,总体来讲,两极地区动物种
2、植物:南极大陆有800多种植物,主要是
3、矿产:南极洲
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还有丰富的
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资源以
储存在两极地区
四、两极地区的居民
1、北极地区:人口接近300万,主要是
2、南极地区:没有国家与定居人口
五、极地科学考察
读图2-29、2-31,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回答
课本P64活动问题,了解保护两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巩固练习】
1、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2、1985年,中国在
建立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3、2001年,在挪威的
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4、我国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
5、有关南极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南极洲最近的南美洲南端属于南极地区
B南极地区仅仅局限于南极圈
C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属于南极地区
D南极洲的面积比南极地区大
6、从白令海峡向东,环绕北冰洋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北美洲、欧洲、亚洲
C亚洲、欧洲、北美洲
D亚洲、北美洲、欧洲
7、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上储存着大量的
A 煤炭资源
B 生物资源
C 固体淡水资源
D 铁矿资源
8、关于南北两极地区差异的叙述
A南极地区是海洋、北极地区是陆地
B南极地区最低气温更低
C北极地区有漂浮的冰山,南极地区则没有
D南极地区有常住人口,而北
极地区没有
9、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
(1)在图中纬线上用箭头标明地球自转方向。
(2)在180。经线两侧写明东经和西经。
(3)图中的海洋:①
(4)我国两个科学考察站⑦
,⑦附近的半岛是
(5)A点在B点的
方,D点在B点的
(6)某国的南极考察站
(G、H),从所处经度位置看,G站在
半球上,H站在
半球上。G站在H站的
方向上。位于南极圈以北的是
站,位于南极圈以内的是
站。(后两空均填字母)
(7)关于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洲是地球最南部的陆地
B.南极洲是地球被冰雪覆盖的高原
C.南极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D.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落成
10、读“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洲分别是:C
(2)岛屿:G
(3)大洋:F
自我评价:______ 小组长评价:_______ 学科长评价: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教学反思:
范文三:§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
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
2. 能力目标: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
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育目标: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
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
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三、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
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
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页《南极洲》和61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浮冰陆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
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
教材60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
阅读,讨论、总结。
1、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2、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3、 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回家通过课外阅读,查找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有关知识。 教学后记:
南北极地区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地区,神秘、遥远、危险,冰天雪地,学生已经通过许多课外的阅读有了很多的了解,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就可以讲出很多的内容。
范文四:如何区分南极和北极
它们最突出的不同莫过于它们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南极是一个被大洋环绕的大陆,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而北极却是一个被大陆围绕的海洋盆地,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南极和北极都很寒冷,但是在南极的气候却要比北极恶劣得多。南极享有“世界冷极”“世界风极”和“世界旱极”的极端称号。尤其是它的气温,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50℃,而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则要高得多,为-18℃。)同处地球两端,为什么南极的气温比北极低这么多呢?
首先,我们知道南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冰盖,这巨大的冰盖使之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冷源”,它终日散发着寒气,迅速冷却着空气。
其次,白色的南极冰盖像一个巨大的反光镜将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反射回空中了。而北极由于不具备像南极这样规模的冰盖,从而也就不会散失掉如此巨大的辐射能。
第三,众所周知,南极是一块大陆,在它的周围,围绕着茫茫的南大洋。南大洋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被海冰封冻的,有些甚至还长年不化,这样就大大阻碍了海水与空气之间的交换,使南极四周的海面始终保持着较低的温度。
第四,南极是大陆,周围环绕的是海洋;北极是海洋,周围环绕的是陆地。这个根本的区别导致了它们很大的不同。我们知道,大陆吸热多,但散热也快,所以,南极大陆的储热能力很差。而北极是海洋,海水的储热能力远远超过了南极大陆。所以,这个地形上的差异导致了南极比北极寒冷得多。
第五,南极是世界的风极,那儿连绵不断的大风最终也能导致极度的寒冷。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南纬40~60的很强的西风环流,使南极地区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极其特殊的风的“屏壁”,从而大大地阻碍了热带地区的暖气流进入南极洲。同时它的海流也环极绕行,不受大陆所阻。然而北冰洋则不同,它的风和海流都被限制在一个内洋盆中。北冰洋虽然是一个大陆包围的海洋,但在格陵兰岛东面的格陵兰海和挪威海形成了这种大陆包围的一个大豁口,它成了大西洋进入北冰洋的一个主要通道。总之这种地形,尤其是在冬季,有利地促进了暖空气从大西洋向北的运动。可见地形决定了它们各自的气流和洋流,而正是这种流的不同,又加强了两极地区气候的根本差别。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还有南极是陆地北极是北冰洋。南北两极的十方面差别。
1、温度差异明显。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89.2摄氏度,这是在俄罗斯东方站测得的。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68摄氏度。两者相差20余摄氏度。
2、南极境内没有一个国家,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有些国家出于占有欲望,曾对南极做了扇形“领土”分割,分别宣称它属于自已,但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是不算数的。北极却非如此,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芬兰、冰岛、瑞典等8个国家的领土伸入其境内。
3、南极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据说北极早年也曾生存有一种企
鹅,后来灭绝了。这样一来,便成了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也不见企鹅的踪影。
4、南极圈内没有常驻从事生产与生活的人口,有些考察站虽然有人坚持常年考察,但要抡换。北极不但有常驻人口,还有多个城市,如挪威的特罗姆瑟城。
5、南极圈内冰山高大,北极冰山相对矮小。南极有的冰山就是巨无霸,总面积竟然高达5538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南极的总冰量也高于北极。
6、南极没有任何国家的军事存在,如军事基地和武装人员。北极海下不但有潜艇游弋,一些岛上还设有军事基地。当年美苏两霸斗争激烈时,北极冰海下不时擦出火花。日,俄罗斯从“叶卡捷琳堡”号核潜艇号上发射的PCM—54导弹,就始自北冰洋。
7、南极圈内没有草更没有树木,仅仅生有苔鲜类低等植物。北极圈内则不然,有些地方不但有草原有鲜花还有茂密的森林。如地处北纬78度的朗伊尔宾就生有齐膝高的丛丛茂草。
8、南极圈内没有一所学校。北极圈内不但有学校还有有幼儿园,如在北纬78多度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上就有幼儿园。
9、南极矿藏丰富,但国际社会达成一致,出于保护南极环境的需要,暂不开采。北极的煤炭、石油矿藏均有所开采,有的已达百年左右。
10、南极由于有大洋阻隔,主要是环绕南极的西风带,它做为“孤岛”存在着,由于人们难以到达,污染较轻。北极因为交通方便,人员众多,污染比较严重。在北极一些地区,不但可见工厂烟气排往天空,苔原带留下汽车的辙印,几十年前开矿留下的废弃铁轨、枕木仍历历在目。下面给同学们展示几件我从南极和北极采集的样品。地处北极北纬78度的草。北极的贝壳化石。南极的石头。地处南极南纬62度的苔鲜。从南极带回的五星红旗。再通过对比我在南北两极拍摄的照片,证明南北两极差异相当大。
范文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是区域地理的重要内容。世界地理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内容,而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要按照区域地理高考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因此,本节课注重学习分析区域内地理特征、类比区域间差异,将高中学习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融合在区域中。 二、考情解读:
1.题型:区域地理的考察题型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选择题也有。
2.能力:要求考生能对区域进行定位,提取相关信息,分析区域特征或对区域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具有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3.命题:常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交通 等问题考察发生区域的地理特征。 三、学习情况分析
对于初中世界地理学生知之甚少。在一轮已经复习了如东亚、大洋洲等的区域地理基础上,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形成了分析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的知识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 四、设计思路
通过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图表资料,强化信息获取和解读;通过设计区域间的综合对比探究活动,加强分析区域特征、类比其差异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析与透视,引导学生归纳提炼、迁移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进行交流展示学生的思路,规范描述和阐明语言,共同纠错;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整合智能体系。
五、三维目标:
1.了解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熟悉南北极地区的轮廓图及周围环绕的大洲或大洋的位置及我国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2.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和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3.理解南极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形成原因。
4.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确定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最佳航线的方向及计算距离。
5. 运用地图,根据相关信息,结合学过的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六、教学重点:
1.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和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2.南极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形成原因。 3.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确定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最佳航线的方向及计算距离。 七、教学难点: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确定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最佳航线的方向及计算距离。
八、教学准备:
有关南北极地区图表资料,课件,学案 九、教学过程设计
范文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教会学生掌握南北极4个科学考察站的位置与名称,了解南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
3掌握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认识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1南北极地区独特的位置特点,
2南极洲独特的气候特点
3南北极4个科学考察站的位置与名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
)北极地区!(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南极地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二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先来看咱班的武侠迷表演的冷笑话《小灵通大闹北极神殿》(
)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小岛,岛上矗立着一座千年古寺,寺名叫北极神殿,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名黑衣人悄无声息的潜入了大殿。“叮哐”一声碰倒了佛像旁边的油灯,古寺的四大护法闻声而出,(
)“大胆鼠辈,何事闯进我寺” (
)黑衣人说,(
)“你们又是什么人?”(
)四大护法齐念道。(
)“阿弥陀佛!”(
)“贫僧圆通!”(
)“贫僧中通!”(
)“贫僧汇通!”(
)“小僧中通!”(
)黑衣人愤怒道。(
)TMD,难道你们方丈法号顺风,你们都不当和尚,改行做快递员了?(
)这时从佛像后面闪出方丈,双手合十。(
)施主请息怒,不管什么通,都是以我这个北极神殿为中心,通往全球各地的,贫僧法号就是——全球通!(
)黑衣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方丈大声喊:“爹呀,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儿子,我是小灵通啊!”
)笑一笑,十年少!笑话中的北极神殿和方丈全球通肯定是杜撰的,但在我们地球上确实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地球最北端,是所有经线的出发点,请问,这是什么地方呢?(
)北极点。 那地球最南端又在什么地方呢?(
)南极点!(
)下面请全体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30秒,下面开始提问
)⑴这两张图上都有一个虚线画的圆圈,它们分别叫什么线呢?(
)北极圈,(
)对,这根叫北极圈,我们所说的北极地区就位于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
)对,这根叫南极圈,那我们所讲的南极地区就在南极圈以南.
)⑵那两个圆心呢?(
) 北极点和南极点(
)⑶那么从南北两极出发的直线叫什么线呢?(
)⑷请问北极地区是以什么海洋为主呢?(
)⑸请问南极地区是以什么大洲为主呢?(
)⑹而北冰洋被哪三个大洲包围?(
)A北美洲B欧洲C亚洲
)⑺南极洲被哪三个大洲包围呢? (
)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 好,,同学们都回答得不错,我再来考一个有关方向的问题,××同学,请仔细看地图,大西洋在南极洲什么方向呢?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大西洋应该在南极洲西北方向吧.
)错,不管什么大洲大洋都应该在南极洲北方,因为南极洲地处地球最南部,它中心的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
)哦,我明白了这两张图都不是平面图形.
我感觉看这两张图,就像看两口炒菜的锅子.
)锅子,愿闻其详.
)你炒过菜吗?
)当然炒过!
)菜炒完了要把锅子咋样?
)洗干净呗.
)锅子的里的水不干咋办.
)倒扣过来滤干。.
)对,南极北极地区就是两口倒扣的锅子,锅底朝上,(拿出准备好的锅子)
各位观众看我的锅底神功,你们看像不像南极北极地区,中间凸出的就像什么? (
) 北极点和南极点(
)你太有想像力了.
)哎,空想不如实干!
三南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它们分别拍自南极和北极地区,同学们能区分吗?
)这张海上的浮水应该是来自?(
)那么这张大陆上深厚的冰川是来自?(
)那位同学来介绍这张图?(
)它是来自南极的企鹅,看似笨拙其实非常灵活可爱!
)那位同学来介绍这张图(
)这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素有“冰海霸王”之称的北极熊。
)那这张呢?(
)我知道,它是南北极都有的动物---海豹。
)这张我介绍一下,图中的光就是传说中的极光,南北极都有机会见到。
)这张图中的动物脑袋绿莹莹,眼珠乌溜溜,身体红透亮的——(
)说起这个磷虾,它浑身是宝,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是味道鲜美的食物。它也可用于医疗开发用来愈合伤口,它还可用来做磷虾防晒霜,遮挡阳光紫外线嘛 !
)好,精彩组图看完了,同学们心中有没有立马想去南极和北极的冲动?
) 我想去南极洲!(
)我想去北冰洋!
)想去也不难,目前中国有两类人可以去南极和北极。一类是极地科学家,一类身体素质很棒的滑雪运动员。同学们你们现在达到这两个条件了吗?(
没关系,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将来一定有机会去的。到时候光华中学会为你骄傲的
四南北极科学考察及气候特征
)那些科学家是去两极游山玩水的吗(
)他们肯定是去科学考察的因为 南北两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净土,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我国自1984年开始进行极地科学考察,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3个科学考察站,在北极地区建立了1个科学考察站.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而每一个科学考察站肯定需要大批物资来保障,你们说大批的科学考察物资和人员最好是用哪种交通工具来运输?(
)对,而且要选用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极地科考船。下面将要亮相的主角是-----“雪龙”号极地科考船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详细参数
总长:167.0米
型宽:22.6米
型深:13.5米
满载吃水:9.0米
满载排水量:21025吨
最大航速:17.9节
续航力:12000海里
主机一台:132000千瓦
副机三台:3800千瓦
载重量:10225吨
抗风能力:大于12级
破冰能力:1.2米(另加0.5米积雪)
核定船员:128人
娱乐设施:船上娱乐方面主要有一个局域网吧(可收发邮件);一个对外开放的藏有上千册图书的小型图书馆;一个小型游泳池(泡泡不同海域的海水放松放松);一个标准苏式桑拿室;一个小型篮球场;三个大小不等的餐厅(最小的拥有先进的影音设备,常用于召开记者招待会)。
)下面有请咱班未来的科考队员们表演的情景再现剧“雪龙号”勇救俄罗斯船。
(四名演员纵列出场).(齐念)“雄纠纠,气昂昂,跨过太平洋,来到南极洲”(依次介绍) (
)大家好,我是旗手兼观察员×××(
),我是气温监测员×××(
),我是风速测试员×××,(
)我就是雪龙号船长×××
(船长)刚才接到紧急信号,说俄罗斯的“绍卡利斯基院长”号船被困住了,被困目标位置就在66°52′S与144°19′E,同志们努把力快速前行.
(旗手)报告船长,刚才还是惊涛骇浪,现在海面已是冰雪交加了,要不要减速。
(船长)不碍事,这点浮冰难不到我们雪龙号,我们雪龙号破冰能力那可不是吹的,可达1.2米,继续前行。
(气温)报告船长,气温已降到-38℃
(船长)什么,-38℃,全体船员请注意了,请把帽子戴稳点!请把手套抓紧点!以免头部和手部被冻伤。(
) 报告船长,风速突然加快,已达到33米/秒,相当于12级台风,这风也太猛了,我们雪龙号船体已倾斜21度,,,,
)马上减速!(
)报告船长,气温又下降了,已经是-48℃了,而且海面上的冰越来越多,有些冰厚度达到3至4米。 (
) 马上抛锚,原地待命!我可不想雪龙号成为泰坦尼克号(
)就这样雪龙号原地待命了5天,救船不成自己反被困住,可见南极气候之恶劣!5天后,天气好转,阳光早早就出来了。(
) 报告船长,气温上升到-28℃
) 报告船长,风向变了,风速也减慢了。(
) 报告船长,天空万里晴朗。
)雪龙号全体船员们:开始启航,抓紧时间破冰(
)马上向海面派出直升飞机,迅速飞往目的地把俄国人救出来。
)就这样,雪龙号抓住短暂的天气转好的良机,冲出了困境,并且救出了“绍卡利斯基院长”号的52名乘客。重新踏上了新的征途,把物资和人员运到了南极洲三个科学考察站,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不过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惊心动魄,雪龙号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南极地区恶劣的天气(
)下面进入提问时刻,南极气候三大特征是什么?(
)我认为具有酷寒的特征,因为气温太低(
)说得好请坐!(
)还有多狂风的特征,那风都把雪龙号吹得倾斜了。
)我认为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因为整个过程只见海面有冰,不见天空飘雪,而且万里晴朗。(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南极气候三大特征(
) 酷寒、干燥、多狂风。 时间来到2013年除夕之夜
(春晚主持人)现场以及电视前的观众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马年春节联欢晚会直播现场.午夜的钟声终于敲响,2013年已经过去,2014年已经到来,但是有一群人他们远在万里之外,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能跟家人团聚,他们就是南极的科考队员.下面我们通过卫星连线,看
他们有什么话想对全国人民和家人说.首先镜头对准我国南极科考第一站长城站。 (长城站) 长城站全体队员向全国人民拜年了,我是长城站的站长
(打开南极地图)大家看,南极大陆一头尖一头圆,我们长城站就建在南极大陆最尖的一头,乔治王岛上。欢迎大家前来长城站做客,我们还推出免费的南极婚纱照体验活动(
)照片中的这对夫妻够浪漫够勇敢吧!(春晚主持人
)镜头切换到中山站(
) 中山站站全体队员向全国人民拜年了!(
看南极图 )我们跟长城站一样也在海边,不过我们中山站是建在圆的一头,一个凹进去的小海湾旁边(
)巍巍昆仑,爱我中华,昆仑站全体队员向全国人民拜年了!(
)考大家小知识一个,请问地球七大洲平均海拔最高是哪个大洲?
)南极洲!(
)南极洲为什么海拔最高呢,难道是因为南极洲高原山地多吗?(
)因为南极大陆表面覆盖着平均厚度达2000米厚的冰雪。(
)说得好,我们昆仑站就建在南极冰盖最厚处,我们脚下的冰雪将近4000米厚,所以我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想到昆仑站来,先到国内的青藏高原去克服高原反应。(
)谢谢各位南极科考队员,你们辛苦了!
范文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导学案
设计人:刘丽群
审核人:王宏志 罗相友
学习目标:
1、 知道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知道我国对南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我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3、 理解南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理解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研价值。
4、 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成因,分析两极地区在交通上的重要性。
导学前测:
地球上有四大洋,它们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
。其中,北冰洋大致以
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覆盖,是世界第
大洋。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均,北半球以
为主,南半球以
为主,但是,南极周围却以
为主,(动物)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一)冰雪世界
读课本P58-59,完成以下题目:
1、北极地区
结合教材图2-29
(1)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指
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其中,
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2)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①丰富的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以冰川形式存在。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等。③丰富的生物资源:北极熊、北极狐等。
(3)气候特征:低温,降水少。
(4)北极地区的居民: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点拨:P58活动1、北北洋的位置特点是位于地球的最北端,纬度最高的大洋。南极洲的位置特点是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最高的大洲。2、北冰洋四周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2、南极地区(结合教材图2-31)
(1)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①南极地区包括
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
洋的一部分。 ②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纬度最高的大洲。③南极洲跨经度
度,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南极洲的自然资源
①丰富的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以冰川形式存在,是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资源。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③丰富的生物资源:企鹅、鳞虾等。
(3)气候特征
、有“白色荒漠”和“世界风极”之称。因98%的陆地被冰雪所覆盖,又有“冰雪高原”之称。
点拨:南极地区酷寒的原因是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阳光微弱;海拔高;表面被冰雪覆盖。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是因为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一年内的日照时间比北极地区短。
自主学习(二)极地科学考察 阅读课本P64
完成以下题目。
1、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
(1)1985年,我国在南极乔治王岛建立了第一个科考站
(2)1989年,又在南极大陆建立了
站。(3)2004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
(4)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地区建成了南极昆仑站。
2、极地科考时间
(1)人类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
月到次年的
月。因为这个时期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又是南极洲的暖季。
(2)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的最佳时间是
月,因为这个时期是北半球的夏季,是北极地区的极昼期。 合作探究:P64活动
小组内讨论解决,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小结:见课件知识网络图
课堂达标检测
1、关于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极地区有许多常住人口B、两极地区非常寒冷,多强风C、两极地区多冰雪,降水丰富D、两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缺乏矿产资源
2、南极洲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海洋资源B、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D、淡水资源
3、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考察研究极地对于人类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所此回答(1)一(2)题
(1)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3、4、5月B、6、7、5月C、9、10、11月D、12、1、2月(2)以下描述与南极大陆无关联的是(
A、“冰雪高原”B、热带大陆C、“白色沙漠”D、“风库”
4、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点是(
)A、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的大洲B、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人定居的大洲C、长城站、中山站都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大陆上建筑物窗户都朝南开
5、某人站在北极点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北后南B、前后左右都是南方C、左西右东D、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6、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南极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
7、南极四周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8、南极洲的自然资源中居世界首位的是(
)A、地下煤资源储量最大B、地上固体淡水资源储量最大C、海洋生物资源丰富D、露天铁太储量丰富
9、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是(
A、酷寒、烈风、干燥B、寒冷、烈风、大雪C、酷寒、风速小、干燥D、严寒、大雪、风速不大
10、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在6月B、南极洲煤炭资源丰富C、南极地区气候严寒,偶尔才看见一些兽类和植物D、两极地区降水量大,才发育了地球上最大的冰川
11、关于南极地区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更寒冷B、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位于南极洲C、南极洲冰雪覆盖,降雪特别丰富
D、南极洲出现极夜时,我国是夏季
12、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点位于厚厚的冰层上,该处海拔2000多米B、撞沉“泰坦尼克号”巨轮的浮冰来自北极地区C、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属白色人种D、北极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不像南极洲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
范文八: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
B.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降水稀少的大洲 2.下列动物不属于北极地区的是(
D.北极熊 3.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4.我国选建的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 A.酷寒、干燥、烈风
B.飓风、暴雨、寒潮
C.暴雨、雷电、冰雹
D.台风、寒潮、干旱
(2)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因是(
) A.此时正是南极极夜时期,风雪小
B.此时南极冰雪大量消融
C.11月到次年3月为南极的暖季
D.此时为南极的雨季
5. 2009 年 1 月 17 日,我国成功建立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地球最南的地区
B. 淡水资源储藏丰富 C. 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D.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2)下列四地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长城站
6. 日。中国首座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有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已跻身世界南极科学研究的第一梯队,也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标志。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是(
(2)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埋藏着丰富的矿产
B.储存着大量固体淡水资源
C.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D.存在原始的自然环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7. 2009年元月,我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落成,读图回答(1)、(2)题:
(1)下面四点与昆仑站位置最接近的是(
) A. (62°S,59°W)
B. (69.5°S,76°E) C. (80.5°S,77°E)
D. (79°N,12°E)
(2)在南极建设昆仑站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有关需要克服困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温严寒
B. 狂风侵袭
C. 撞开冰盖开凿建筑石料
D. 在冰盖上运输物资艰难
8.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位于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的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读图,完成(1)、(2)题。 (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小明列举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考察时可能 遇见的危险,其中不可信的是(
) 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 B.酷烈的寒冷,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印记
C.随时会遭受熊的袭击
D.纵横交错的冰隙、冰雪覆盖的冰沟随时有可能吞没考察队员
9.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非常寒冷,多烈风
B.至今没有常住人口
C.多冰雪,降水丰富
D.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北极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10.关于南极洲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冰雪高原
B.白色沙漠
C.世界风库
D.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1.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7°05?E),于2009年初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成功建成。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
12.南极地区极易发生火灾。日凌晨,俄罗斯“进步”科考站发生火灾,建筑被严重烧毁。下列南极地区的别称中,与极易发生火灾有关联的是(
) ①“冰雪高原”②“白色沙漠”③自然资源的“大仓库”④“风库” A.②④
D.③④ 13.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北极熊
14有关南极地区保护与和平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B.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获得更多的海洋产品 C.科考队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不能丢弃海中 D.各国应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15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C.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和企鹅生活的天堂
D.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16结合甲、乙两图片所示内容,完成(1)、(2)题。
(1)图片甲和图片乙中的动物分别是(
北极熊 (2)这两种动物主要生息地为(
A.寒冷的高山地区
B.干燥的沙漠地区
C.酷寒的高纬地区
D.湿润的沼泽地区 17.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北美洲、亚洲、非洲 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
D.大洋洲、非洲、北美洲 18.到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北半球的夏季
C.南半球的冬季
D.7月 19.读极地轮廓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乙地的经度为45°E C.丙地为中国长城站所在地
D.丁地的土著居民为因纽特人
20.南极洲有世界上“寒极”之称,酷寒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跨经度最广
②地处高纬
③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
④受海洋影响大 A.①②
D.②③ 21读相关材料及南极洲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胜利建成。这是继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
(1)南极洲大部分位于
(“低”或“中”或“高”)纬度,地处五带中的
带。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2)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
方 向,纬线指示
方向。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 (3)在图中处的粗弧线上用箭号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B...................(4)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 “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 (5)三个科学考察站中,位置最南的是
站, 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6)建站时,需要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形成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22.读下面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日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
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_______是昆仑站。 (2)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多狂风、降水稀少。 (3)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__。
(4)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_______季。 (5)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陆是_______,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6)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
) A.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都已经有人类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
(7)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产生(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23.读下面材料和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乘微型深海潜水器,潜至北极点下4
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
据估计,北极地区石油储量约有2
50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80万亿米,而有“世界油库”之称的中东地区,目前石油探明储量也不过7
400亿桶。此外,北极地区还有丰富的镍和钻石等矿藏。 (1)北极地区的位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年不冻港B是__________,计算B(69°N)到北极点的直线距离是____________km。(纬度每相差1°,距离约相差111km)
(3)D在C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4)写出C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长城站(62°S,59°W)位于中山站(69°S,76°E)的
方向。当长城站的区时是5月1日上午10时,中山站的区时是
。 (2)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C、南极大陆上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
D、企鹅和白熊是该大洲上特有的动物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更低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4)煤炭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形成的。现在发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试解析这一现象:
(5)全球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活动已经导致南极环境的变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极地地区
,制冷剂氯氟烃的使用,导致南极地区上空出现
。 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1、当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D.冬至 2、在南极科考站建造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
D.坐西朝东 3、下列有关两极地区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极地区自然资源贫乏
B. 两极地区共有的矿产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 C. 南极洲生物种类十分丰富
D. 南极洲居世界各洲首位的自然资源是淡水资源 4、有关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大力开发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B.两极地区生物数量巨大,可增加捕杀和捕渔量
C.极地冰川融化、出现臭氧层空洞是因为人们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加剧 D.通过钻取冰蕊进行研究可获取过去的气象资料。 5、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D.气候严寒 6、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极洲四周大洋I、II、III,按地球自转 方向依次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爱护和保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
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A.去南极海域猎杀鲸鱼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下 D.作为科研基础和平利用
(3)南极考察队员可能遇到的危险有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②积雪、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人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到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可能会遭到熊的袭击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我国的考察站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站,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
方向。 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的地区是
,图中所有经线汇集的点叫
,图中用虚线所绘的纬线叫
,它的纬度是
(2)图中E点所代表的大洋名称是
,A、B、C、D代表的环绕该大洋的一些大洲和岛屿,请
将它们的代号填在下面适当的位置。
(3)如果我们想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 应建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与南极地区相比,在气候上具有以下特点:气温比南极地区
(低或高),降水比南极地区
(多或少),风速比南极地区
(快或慢) 1.读南极洲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
(1)下面四幅是我国北方某地区一年四季正午影子变化图,判断我国科考队员最好应在__________图所
示季节到达南极地区考察。
(2)考察队的一架直升飞机由A点飞往B点,途中飞行方向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3)一般而言,煤形成于温带地区,但考察队员在终年寒冷的南极洲发现有煤,用你学过的知识简要解释这一现象。
(4)南极地区气候干燥,素有“白色沙漠”之称,为什么还会有2000多米的巨厚冰层?。 (5)在开发和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可取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
A.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鱼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
D.作为科研与和平利用基地
范文九:《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大沥中学的彭燕飞,我说课的课题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评价四大部分向大家汇报。
【第一部分:说教材】对于说教材,我谈三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从冰雪世界、独特的野生动物、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这三大方面介绍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而对于两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用“活动”的形式来展示,作为分析“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的知识铺垫。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寒冷”上。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两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8%;两极地区的矿产也十分丰富,特别是南极洲,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对于两极地区的生物资源,教材用了较大的篇幅,图文并茂地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于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教材中重点介绍了人类南极探险的历程,充分表现了探险家和科学家为探索大自然而不惜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用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在介绍世界各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时候,用“阅读”方式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极地考察平台“四站一船”,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在介绍两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时,许多地方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这样既能清楚地表现两极地区的相似性,又能区分两极地区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②了解两极地区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①能够在两极地图中判别方向;
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三)在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后,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两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确定依据:两极概况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
地球不可少的知识,也是国家利益对学生关注点的期待。
2、学习难点: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在两极的地图上判别方向。确定依据:前者复
杂,后者抽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
【第二部分:说教法与学法】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很重要。我进行了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技能储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储备了关于两极的有关知识。本学期已学习四个大洲和四个地区的地理,学生积累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经验,这些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会成为学习本节的基石。
2、认知特点: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3---14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实施赏识教育,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设置生动的学习情境,安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一)教法
1、“情境”教学法。围绕两极的核心知识,整合相关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现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活动。
2、“设问”教学法。课前我编制了以问题为主导的自学提示,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保证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可控性和有效性。
3、“对比”教学法。整节课的内容都是围绕两极地区来开展的,我运用了大量的表格,把相应的知识“表格化”,两极地区的知识通过了对比,使学生更清楚明了。
(二)学法
我采取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美国教育学家托利亚说过:“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来源和规律,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牢固。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第三点,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播放图片,情景导学
第二环节:模拟考察,任务引领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
第四环节:展示成果
第五环节:反思拓展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第七环节:课堂练习
第一环节:播放图片,情景导学
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有关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模拟考察,任务引领
设问:如果让我们全班同学组成两个队伍分别去南、北两极进行科学考察,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哪些知识准备?(开展核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北极考察队和南极考察队,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认识两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特点。
(2)学会在极地投影中判别方向。
(3)知道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4)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
(5)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
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两队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关注自学进度,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感悟,在自主探究中取得自信。我把整个过程分成五个探究活动。 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为了解决在两极地区上判别方向这个难点,我在学生了解了两地地区的位置特点后,设置了“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让学生拨动地球仪,完成两道题目: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时针(顺、逆),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四面八方
2、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时针(顺、逆),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他的四面八方
是南极地区)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探究三:冰雪世界的居民(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两极地区的居民情况)
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其是我国所建立的科学考察平台,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1、南极探险难度大吗?为什么?
2、两极的环境那么恶劣,人类为什么还要到那里进行科学考察?
3、四站一船指的是哪些科学考察成果?
第四环节:展示成果。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观察和收集信息、抓住学生在回答中的关键点,及时解决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示学生做好两极知识的对比。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快乐,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相互评价中增进理解。在展示极地科学考察的时候,我播放了视频:极地探险和考察。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五环节:反思拓展。指导学生反思两极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自然资源、居民状况和科学考察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思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五个拓展问题进行研讨:(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哪里更冷,为什么?(2)如果让你组队先后去南北两极进行考察,你会分别选择哪些月份出发,为什么?还需要准备什么?(3)在南极地区的冰盖中发现了大型煤矿,这个事情说明了哪些问题?(4)极地动物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它们需要有哪些特点?(5)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1)为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2)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通过了拓展知识,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最后,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展示学生根据这节课画的思维导图,对本节所学知识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整理知识的习惯。
第七环节:课堂练习。完成《自主学习导引》P30—P33。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是否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所给的条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是否大胆地尝试并发现结论,为此,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老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让评价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而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板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一、位置范围和位置特点
二、环境特征----冰雪世界
三、自然资源----独特的野生动物
五、科学考察-----四站一船
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一目了然,再现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记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说课流程图
以上是我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课的认识与教学设计。敬请各位予以指导,谢谢大家! 教学评价
情境导学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 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模拟考察 任务引领
自主探究 展示成果 反思拓展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范文十:七年级地理下册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课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会阅读两极地区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辨别方向的能力; 3、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研究的宝地,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和平利用两极地区资源的前景,加强保护两极地区的环境意识;
4、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两极地区》多媒体课件;南极考察VCD;地球仪
(学生)1、收集有关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的图片、资料;
2、历史上人类对两极考察活动的图片、资料;
3、两极地区有关环境保护和和平利用的资料。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口语捷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