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物理实验的软件看到,这东西能随便摘吗

全国各地重点高中:
全国各地杯赛:
   摘要:在家就可以做的41个日常物理小实验,让物理学习充满乐趣......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剥去蛋壳。
  2、 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 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 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 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 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 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 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 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 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六、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七、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八、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
  讲解:
  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
  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九、纸杯旋转灯
  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
  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十、飞行的塑料袋
  思考:在没有风吹的情况下,塑料袋为什么会在天上飞行?
  材料:塑料袋(轻便的)、吹风机1个
  操作:
  1. 打开塑料袋,倒置。将吹风机伸入塑料袋,并打开热气开关。
  2. 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拿开。
  3. 松开手,塑料袋会飘起来。
  讲解:
  1. 热气轻,向上升,使塑料袋也向上升。
  2. 热能使物体飞起来,因为热气是上升的。当空气受热并且上升时,热气便通过&对流&向上运动。从取暖器散发的热温暖整个房间,也是借助于&对流&。
  创造:
  你能试着制作一个简易的热气球吗?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7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中考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_青年文摘2002年全集_随便看看吧
“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
  无论在加速器中裂解亚原子粒子,还是测序基因序列,或分析一颗遥远恒星的摆一动,这些让世界瞩目的实验常常动辄耗资百万美元,产生出洪水般汹涌的数据,并需要超高速计算机处理几个月。一些实验小组因此成长为一个个的小公司。
  罗伯特?克瑞丝是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的教员、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历史学家,他最近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中作了一次调查,要求他们提名历史上最美丽的科学实验。9月份出版的《物理学世界》刊登了排名前10位的最美丽实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令人惊奇的是这十大实验中的绝大多数是科学家独立完成,最多有一两个助手。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桌上进行的,没有用到什么大型计算工具比如电脑一类,最多不过是把直尺或者是计算器。
  所有这些实验共同之处是他们都仅仅"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丽"的科学之魂,这种美丽是一种经典概念: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就像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清晰。
  从十大经典科学实验评选本身,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出 000年来科学家们最重大的发现轨迹,就像我们"鸟瞰"历史一样。
  《物理学世界》对这些实验进行的排名是根据公众对它们的认识程度,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物理世界量子特征的实验。但是,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9月25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根据时间顺序对这些实验重新排序,并作了简单的解释。
  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圆周长
  镇上,夏日正午的光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光直接射入深水井中。埃拉托色*尼是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他意识到这一信息可以帮助他估计地球的周长。在以后几年里的同一天、同一时间,他在亚历山大测量了同一地点的物体的影子。发现太光线有轻微的倾斜,在垂直方向偏离大约7度角。
  剩下的就是几何学问题了。假设地球是球状,那么它的圆周应跨越360度。如果两座城市成7度角,就是7/360的圆周,就是当时5000个希腊运动场的距离。因此地球周长应该是25万个希腊运动场。今天,通过航迹测算,我们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测量误差仅仅在5%以内。(排名第七)
  伽利略的自一由落体实验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也许是他失去了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作出了最后的裁决。(排名第二)
  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
  伽利略继续提炼他有关物体移动的观点。他做了一个6米多长、3米多宽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这个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滑一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滚一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铜球滚一动两倍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伽利略却证明铜球滚一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两倍的时间里,铜球滚一动4倍的距离,因为存在恒定的重力加速度。(排名第八)
  牛顿的棱镜分解太光
  艾萨克?牛顿出生那年,伽利略与世长辞。牛顿 16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后来因躲避鼠疫在家里呆了两年,后来顺利地得到了工作。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它颜色*的光(亚里士古埃及的一个现名为阿斯旺的小镇。在这个小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牛顿把一面三棱镜放在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称作为光谱。人们知道彩虹的五颜六色*,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因为不正常。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些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有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排名第四)
  卡文迪许扭矩实验
  牛顿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万有引力到底多大?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决定要找出这个引力。他将两边系有小金属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哑铃一样。再将两个 350磅重的铅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的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一动金属线。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转动。
  测量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卡文迪许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卡文迪许的计算结果是:地球重6.0×10 24公斤,或者说13万亿万亿磅。(排名第六)
  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牛顿也不是永远正确。在多次争吵后,牛顿让科学界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1830年,英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一洞,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让光线透过,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明两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这个实验为一个世纪后量子学说的创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排名第五)
  米歇尔?傅科钟摆实验
  去年,科学家们在南极安置一个摆钟,并观察它的摆一动。他们是在重复1851年巴黎的一个著名实验。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在公众面前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将一个62磅重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前后摆一动的轨迹。周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一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讶。实际上这是因为房屋在缓缓移动。
  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自转的。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转动,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排名第十)
  罗伯特?米利肯的油滴实验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研究电。人们知道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天上的闪电中得到,也可以通过摩一擦头发得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托马斯已经确立电流是由带负电粒子即电子组成的。1909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米利肯开始测量电流的电荷。米利肯用一个香水瓶的喷头向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一个电池,让一边成为正电板,另一边成为负
电板。当小油滴通过空气时,就会吸一些静电,油滴下落的
  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板间的电压来控制。
  米利肯不断改变电压,仔细观察每一颗油滴的运动。经过反复试验,米利肯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个电子的带电量。 (排名第三)
  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
  1911年卢瑟福还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包含一着电子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阿尔法微粒时有少量被弹回,这使他们非常吃惊。卢瑟福计算出原子并不是一一团一糊状物质,大部分物质集中在一个中心小一核上,现在叫做核子,电子在它周围环绕。(排名第九)
  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
  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正确。光既不是简单的由微粒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20世纪初,麦克斯?普克朗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吸收光。但是其他实验还是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经过几十年发展的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
  将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科学家们用电子流代替光束来解释这个实验。根据量子力学,电粒子流被分为两股,被分得更小的粒子流产生波的效应,它们相互影响,以至产生像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中出现的加强光和-阴-影。这说明微粒也有波的效应。
  《物理学世界》编辑彼特?罗格斯推测,直到1961 年,某一位科学家才在真实的世界里做出了这一实验。(排名第一)
  (李浩摘自《科学时报》日)
【“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做物理实验看到,这东西能随便摘吗【温州医科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7,433贴子:
做物理实验看到,这东西能随便摘吗收藏
我感觉还是装饰为主啊,今天刚去上课就看到有人又在摘,摘了也不能吃吧
8大国办空姐大学(重点大学本部!!)空哥/空姐招生 高考落榜上大学必选 毕业年薪30万!!想当空哥/空姐吗??全国优秀航空院校招生-高考低分落榜上大学首选!!100%高薪就业!!
吃过 不好吃
超级酸,酸的你怀疑人生
酸到掉牙我上次差点吃成面瘫
一般泡茶的吧……
吃吧吃吧 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我还记得那是个明媚的下午,我们一个寝室都在那里怀疑人生
AutoTDS-V1型全自动热解吸仪是一款20位常温二次全自动热解吸仪,气路采....
记得当年掰开舔了一下
居然有瓯柑树!我怎么以前都没见过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单易做的物理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